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案: 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精选9篇)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精选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48055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9.png)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精选9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分析与处理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创新点: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伟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作者或者作品的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程序:激情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新现象—反思小结—开放作业一,激情导入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齐读课题。
秋天是我们看菊花的时候,在这时候作者想到了谁?(母亲)。
这是史铁生为了怀念母亲,写下的文章,谁能介绍一下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吗?(学生介绍老师补充)二,自主探究1。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
默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画出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三,合作交流1,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2,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抓信"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得详细,让学生透过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3,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们想想这话是什么意思?四,创新想象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那种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已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在此,抓住时机给学生虚设情境,诉说心声。
可以这样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亲墓前,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
《秋天的怀念》教案8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88727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8.png)
《秋天的怀念》教案8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
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领会母爱的无私、伟大。
教学准备史铁生的相关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2、检查预习,初步解题:(1)课文是在怀念谁?(2)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么样的人?3、简介作者,激情导入。
本文作者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
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
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
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
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1、自读要求(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自学。
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2、检查生字读音。
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躁豌3、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三、再读课文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2、交流:“母亲”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1)“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四、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生字词语。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通用篇)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通用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bfaf0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a.png)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通用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 1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和“好好活儿”所代表的生命的意义。
2、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领会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和“好好活儿”所代表的生命的意义。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一、质疑导入1、质疑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秋天的怀念》,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自由述说)预设:谁怀念秋天?(板书:史铁生)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秋天吗?除过秋天,还怀念什么?2、问题梳理从课题质疑入手并对提出的问题梳理,是语文学习的常用方法。
二、第一次看花1、通过预习,课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或知道了什么?预设:课文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
小结:同学们关注到了本课的两个主要人物——(生)儿子、母亲。
板书:儿子母亲这是怎样的一个儿子?你能从文中拎出一个词吗?(瘫痪、暴怒无常)板书:暴怒无常2、儿子的暴怒无常都表现在哪里?请从第一段中找找,画出这样的句子。
预设: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补充,深入人物内心21岁,生如初阳,却双腿瘫痪!如此的噩运,谁能承受?!史铁生后来曾写过一篇长文章,记录21岁时的命运重创,文章的名字是《我二十一岁那年》,谁与老师轮流读读:课件出示(配乐)那时(十九年前)我还能走,走得艰难,走的让人伤心就是了。
当时我有过一个决心:要么好。
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最新8篇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最新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cd1ba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e.png)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最新8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章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3.品读文章质朴深沉的语言。
4.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从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解读“我”和母亲。
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亲情和生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和母亲的经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味揣摩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2.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形象。
教学难点:切实体会母爱的博大无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面对磨难。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引导法、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反复品读课文,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激发学生阅读体验。
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入:教师出示PPT并朗读: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
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这段文字节选自史铁生的散文《有关庙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一个人强烈的想念之情,这个人便是他的母亲。
学习了史铁生回忆母亲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我们会对这种情感有更深的体会。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走进作者播放视频课件《秋天的怀念》作者介绍。
人教版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人教版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75f47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1a.png)
人教版语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精选15篇)人教版语文《秋天的怀念》篇1谈谈我的设计思路(一)人教版语文《秋天的怀念》学习引领者: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吴煦1、从价值引领的角度去把握文本的灵魂史铁生在他的访谈录中,说“其实人生的一切事,都是与困境的周旋。
”母亲对史铁生的爱和帮助也是想让他明白,病既然生了,就该直面现实,要战胜困境,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但这位母亲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点滴的言行累积。
这样伟大的母爱,却要细细地品味。
那么读,是最好的诠释。
也只有静静地、沉浸其中的读,才能体味出母亲为儿子呕心沥血的爱。
这爱让史铁生明白了人活着的意义。
尽管这句话没有明白地告诉读者,可是文中的菊花分明已透视出了蕴含的内容。
因此动情地咀嚼这句话,使我们被母爱及史铁生的坚强深深地打动了。
而这堂课,我主要就是通过作者病的痛苦和后来坚强的对比,让学生感悟到文章的灵魂所在。
尽管这其中价值观的建构不是一堂课所能做到的,但我希图通过学生反复朗读体悟文的魂。
遗憾的是我入情,学生并不入情,难以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由此影响了学生的认识,朗读的味并没出来。
2、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去疏理文本的脉路中国的历史源源流长,中国的文化也应承了历史的光荣,一直为国人所骄傲。
慈母、孝子,是我们所推崇的文化辉点。
母爱在这篇文章是不言而喻,时时刻刻都闪现着感动的光芒。
我又是通过多少次的朗读,进行疏理,从文本到字里行间内在的意义:比如暴怒句:将疾病的本身的苦,引向对生命本质意义否定的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当时作者的悲痛欲绝;再如菊花句:从对菊花的美的欣赏感悟到人生的精彩,从生命力的绽放领悟到母亲给予他动人心弦的爱。
这是我在预设时努力希望做到的,当然,如果我能有时间将史铁生的其他文章比如《合欢树》、《关于庙的回忆》中写母亲的段落穿插其中的话,学生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他们母亲之间,那荡气回肠的亲情。
3、从感性复活的角度去体悟文本的情怀感性,是学生本已有的东西。
今天的文章讲述的是母亲的爱、儿子的思,那老师就应当激活,唤醒和调动这本有的感情,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受、想象、情感、直觉、潜意识去触摸文章深层次的含义,去领会、把握文章的脉动和心跳。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c8576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6.png)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1.3学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抓住文章的主题,分析文章的线索。
2.2学会品味文章的语言,感悟文章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孝顺父母的美德。
3.2感悟生活的美好,珍惜当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
1.2学习通过景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2.教学难点:2.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线索。
2.2品味文章的语言,感悟文章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史铁生及创作背景。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2.2教师选取重点段落,指导学生朗读。
3.理解课文内容3.1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分析文章主题和线索4.1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
4.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线索,如“秋天”、“怀念”等。
5.品味文章语言5.1学生选取喜欢的句子,进行欣赏和分析。
5.2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和分析。
6.感悟文章情感6.1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
6.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章情感,如母爱、生活美好等。
7.课堂小结7.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8.作业布置8.1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8.2学生预习下一课《散步》。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分析、品味、感悟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改进。
附:课文《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母亲喜欢花,我陪她去市场买了几盆,雇一辆三轮车,载着我和母亲,还有那些花,一直坐到公园西门口。
《秋天的怀念》原文及教案
![《秋天的怀念》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9b6e1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0.png)
《秋天的怀念》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天的怀念》。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金黄”、“丰收”、“怀念”等。
(3)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和作者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3)学会欣赏美丽的秋天景色,培养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秋天的怀念》。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概括文章主题,提取关键信息。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对秋天的描绘所表达的情感。
(2)欣赏秋天景色,培养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季节特点,如金黄的落叶、丰收的果实等。
2.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秋天的怀念》。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语感培养。
3. 生词与短语学习:(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金黄”、“丰收”、“怀念”等。
(2)让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新词。
4. 文章分析:(1)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题,提取关键信息。
(2)讨论作者通过对秋天的描绘所表达的情感。
5. 审美教育:(1)让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景色,如金黄的落叶、丰收的果实等。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美丽的秋天景色。
四、作业布置:1. 背诵《秋天的怀念》。
2.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描述他们所看到的秋天景色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秋天的怀念》,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概括文章主题。
学生应该能够欣赏秋天的美丽景色,培养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语文课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
![语文课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d3fbb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11.png)
语文课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叙事散文。
本单元以“亲情”为话题,兼顾古今,兼顾中外,意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使之得到多方面的教益。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充满人性哲理的散文,作者以朴实含蓄的文字和真挚细腻的感情,表现了母爱的无私、深沉与宽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自己生活经历、情感变化的回顾与反思。
作者在懊悔、歉疚中表达了对母爱迟到的领悟,也表明自己在母爱的感召下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
【学情分析】描写母爱的文章不胜枚举,浓浓亲情总能唤醒学生心底温柔的情愫。
学生受阅历的影响,容易浅层次地阅读母爱,无法深刻地理解本文中母爱的内涵。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适宜的教学视角,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读出作者对母亲的感念之情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教程与方法:通过品读细节,体会母爱的厚重与宽容。
通过合作探究,习得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反思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教学重点】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教学难点】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课型】新授课【教材准备】PPT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已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2、破题质疑齐读课题,预设质疑:文题“秋天的怀念”在怀念谁?为什么怀念?又为什么会在秋天怀念呢?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读课文,将不理解的字词和感受深的句子做上不同的标记。
秋天的怀念(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秋天的怀念(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830270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6.png)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但仍有少数学生在表达情感方面显得较为吃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4.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5.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进行写作实践;
6.背诵课文最后一段,提高学生对美文的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秋天的怀念》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领悟作者情感,感受母爱的伟大;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人生哲理,勇于表达个人观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的分析。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中表达情感的手法和自己对亲人的怀念体验。
2.写作练习: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小型的写作练习,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人情感。
3.强化学生文化素养,了解史铁生及其作品背景,拓展对现代文学的认识;
4.增进学生审美情趣,通过品味课文中的精美词句,提高对自然美和人性美的感知力;
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课堂讨论与分享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课文中“瘫痪”、“诀别”等生字词的理解,以及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讨论中对作者的情感表达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024年语文课文《秋天的怀念》教案及反思
![2024年语文课文《秋天的怀念》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2dea3f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2.png)
2024年语文课文《秋天的怀念》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秋天的怀念》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朗读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和珍惜;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题思想;学习生字词,掌握修辞手法;提高朗读和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共鸣;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询问学生对秋天的印象,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和不理解的地方;学生通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找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把握主题思想。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点评;分析课文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母爱的伟大;讲解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朗读与背诵让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鼓励学生背诵课文,提高记忆力;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进行评价。
6.写作训练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训练;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课堂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有了很大的提高。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d9a33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a.png)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细腻、无私的母爱和“我”的思考,领悟和愧疚。
教学重点: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细腻、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体会“我”的思考,领悟和愧疚。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和课件。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任务:1、通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难点。
2、把课文朗读3遍。
划出喜欢的,触动你的语句和不理解的语句。
(注意要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或两种不同的符号。
)3、试列课文写作提纲。
用铅笔写在课本标题旁。
二、检查预习任务完成情况。
1、组内检查,交流分享。
2、找一生读“读一读,写一写”。
其他同学补充、更正。
注意笔记。
三、整体感知。
(解决教学重点)1、在组内读你喜欢的或触动你的语句,试着说说选择理由。
2、代表展示。
教师可示范。
配钢琴曲《秋日私语》。
提示:①朗读注意语速和重音。
②分析注意细节描写和准确用词。
四、质疑探究:说说你不理解的语句。
(解决教学难点)教师示例:课文题目是“秋天的怀念”,__为什么从“我”的“暴躁无常”写起?把结尾段放在__开头可以吗,和课文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五、拓展延伸:作者资料补充。
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2)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
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
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秋天的怀念》教学教案(15篇)
![《秋天的怀念》教学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3229c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c.png)
《秋天的思念》教学教案(15篇)《秋天的思念》教学教案篇1【教案背景】人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一专题节选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关于感恩、母爱、珍爱生命等方面的教育。
学生被史铁生的故事感动,也被他的精神所震撼,更深深鄙视这位宏大的母亲。
于是我趁热打铁,选取了这篇《秋天的思念》,期望让学生再次承受宏大母爱的熏陶感染,承受“爱”的教育,并感悟生命。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史铁生通过对几件寻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来表达母子之间的血脉深情,歌颂了宏大而无私的母爱。
可是这份母爱绝不仅仅只是母亲对我的操劳和宽容,更难得的是母亲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教会了我如何对待人生,“好好活”这三个字字字千钧!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当拥有的人生态度,是文本的意义所在,所以在教学文本时要以这句话为把手,让学生通过沟通,悉心体会。
【教学方法】1.运用课件、音乐营造情境2.组织争辩探究主题【重点难点】理解“母爱”的内涵,获得“自己”的思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呈现“教学目标”1.通过把握大事理解“母爱”的厚重。
2.通过反复品读感受“好好活”的内涵。
3.通过领悟文本获得“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一、导入课文山一般稳健的儿子,那是母亲多大的傲慢!可是她的儿子却在二十岁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从今她不仅要静静保藏起自己的病痛,还要静静担当起儿子残疾和消沉给自己的打击。
可是她不能放弃,不能埋怨,甚至不能流泪!她用自己的坚韧、坚忍,用自己的心智甚至生命教会了儿子该怎样好好活下去!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今日就让我们和史铁生一起来思念这位宏大的母亲!二、材料搜集(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能表达史铁生精神意志的资料,并选取最为典型的加以记录和摘抄。
)教师选取这样两段出示PPT:1.史铁生如是说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不要埋怨生活赐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埋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
大海假设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假设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丽,人生假设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59876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b.png)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等。
本课教学贯彻以读为本,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力图体现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特色。
语文课程要体现新课改精神,由课内到课外,开拓学生的语言思维,老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努力尊重学生的观点。
必须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去品味语言文字,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才能收获对文本个性化的体验。
教学背景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珍惜读书机会的情怀,是我们教师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圈划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并在朗读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和升华,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绪。
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
它讲述了一个患病的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的儿子,并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
本文通过对生活中细小的事情的细致描写,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准备1.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熟读课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朗读导入、入情入境1、朗读《合欢树》片段。
2、引入:介绍史铁生生平。
【设计意图】:由课外语段导入,使学生进入情境。
二、自主阅读,初尝母爱1、自由朗读,思考:既然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要在秋天怀念?为什么要怀念?生: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母亲,在秋天怀念是因为母亲在秋天去世,母亲在生前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所以在母亲死后我怀念她。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精选6篇)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f1672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3.png)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精选6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述,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二、学情分析此刻的孩子大多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
当然,这种幸福包含着他们每一天享受的母爱。
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这种无私博大的爱。
透过《秋天的怀念》一课学习,让学生透过各种方式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悟出母爱的内涵。
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这种爱,回报这种爱。
三、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潜力,注重情感体验。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秋天的怀念》一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篇洋溢着作家史铁生对母亲的无尽怀念和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针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透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交流,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的内情绪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潜力。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资料,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品质。
2、自学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及母爱的内涵。
教学重点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教学难点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中感受到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带有重点问题及重点语句的幻灯片、音乐磁带、课文放大的插图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这天老师给大家背一首诗,会背的。
和我一齐背。
(师生齐背《游子吟》)明白这首诗写什么的吗?(生答: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
是啊,小草无法报答春光的沐浴之恩,就像小草一样,我们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天我们共同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正是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平凡、细致而深沉。
七年级新人教版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
![七年级新人教版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e1f8a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b.png)
七年级新人教版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母爱的伟大。
2.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文章的深层含义。
2.文章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对秋天的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事物,如落叶、果实等。
3.提问:你们知道秋天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怀念的吗?二、新课导入1.介绍作者史铁生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教师简要介绍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特色。
三、课堂讲解1.分析文章主题:母爱的伟大a.从文章中找出表现母爱伟大的具体语句。
b.讨论母爱在文章中的体现。
2.学习文章表达技巧:a.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分析其作用。
b.学习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c.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快等。
3.分析文章人物形象:a.分析母亲的形象,感受母爱的伟大。
b.分析“我”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
3.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珍惜亲情。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学习,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2.课下阅读《秋天的怀念》全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内涵。
六、教学反思2.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辅导。
教学辅助:1.使用多媒体展示秋天景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提供课外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学时间:1.1课时(45分钟)教学效果:1.学生能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母爱的伟大。
2.学生能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生能培养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情感。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对话引导:同学们,文章中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体现在哪些细节上?这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了什么?2.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对话引导:请大家找一找,文章中有没有哪些句子让你觉得特别生动、形象?它们是怎么做到的?二、教学难点补充1.文章的深层含义:对话引导:文章的是《秋天的怀念》,我们除了感受到母爱,还能感受到什么?秋天在这里有什么象征意义?2.文章的写作特色:对话引导:同学们,你们注意到文章的语言风格了吗?它是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的?教学过程补充:三、课堂讲解1.分析文章主题:母爱的伟大指导性问题:请大家找出文章中描述母亲关爱儿子的具体事例,并谈谈你的感受。
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
![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cccdf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c.png)
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灵活调整和改进,认真写好教案可以促使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秋天的怀念教案(优选4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优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1d214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18.png)
秋天的怀念教案(优选4篇)秋天的怀念教案1一、教学目标《秋天的怀念》以看似平淡,却饱含深情的笔调,写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在字里行间,以对母友爱的“漠视”,透露着一种自责。
在这种“自责”中,更能体会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同时,通过细节,体会文中流露的情绪,引导学生反思:沐浴在亲情中,我们是否只知接受,不会感动,也不懂回报呢?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的情感。
2、通过阅读,找出细节描写,体会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气。
3、通过朗读,体会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从而体会母亲对我的“爱”。
4、通过片断写作训练,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亲情,懂得回报。
5、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我与地坛》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从细节描写中,体会的情感。
四、教学预备1、PPT课件2、文本解读。
3、预备预习清单。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在当代文坛,有这样一位特别的作家,他叫史铁生。
20多年的轮椅生活,他没有放弃对生命的感悟,始终与病魔抗争。
而这种力气来自于他的'母亲。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史铁生的文字,去怀念一下他的母亲,感受一下那宏大的母爱。
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二)听朗读,找疑问。
1、听课文朗读。
思考:听完课文朗读,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请用划出相应的语句。
师生交流。
2、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可以是词语的理解方面,可以是语句的理解方面。
学生提问,老师梳理归类。
(三)找细节,谈感受。
1、请学生朗读课文,划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做批注:写下感动的缘由。
2、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细节描写,畅谈感受。
3、重点出示:(1)母亲就静静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四)品尝语句,体会情感。
人教版秋天的怀念教案
![人教版秋天的怀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3bb89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a.png)
人教版秋天的怀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秋天的怀念》。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秋天景象以及作者对秋天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2)懂得珍惜和感激身边的人和事,培养感恩的心。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秋天的怀念》。
2.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 感受作者对秋天的怀念之情,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秋天的怀念》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教学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秋天的怀念》。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细节。
(2)讨论:作者为什么怀念秋天?秋天给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回忆。
(2)教师引导学生珍惜和感激身边的人和事,培养感恩的心。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秋天的怀念》。
(2)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回忆。
六、教学反思1. 你觉得这节课最难的地方是什么?2. 你觉得你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有哪些收获?3. 在课堂上,你觉得自己是否积极参与了讨论和分享?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部编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05.《秋天的怀念》教案
![(人教部编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05.《秋天的怀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a6f75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8.png)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朗读,把握全文感情基调的变化。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母亲的形象。
3.掌握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反思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2.教学难点: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父母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作者史铁生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把握课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有这样一位儿子,在他二十一岁风华正茂之时,却不幸患病,导致双腿瘫痪。
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
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他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
可就在北海菊花烂漫开放的时候,母亲却带着无限的牵挂永远地离开了,而这个特别的秋天,也成了儿子永生的怀念。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的作者,了解这课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
其中,《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人。
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史铁生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876d1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03.png)
今天的课堂,我们共同学习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在授课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这篇散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让我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首先,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我觉得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与怀念亲人相关的问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感悟作者的情感。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分析课文时,仍然难以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一点,通过设计更具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情感变化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怀念亲人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精彩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感悟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难点解析:这是一个情感教育的难点,教师需通过生动讲解、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亲情的伟大,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秋天的怀念》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感受过对亲人的怀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怀念亲人的情感奥秘。
4.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亲情的感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艺术形象,感悟作者意图。
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及重点语句分析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探寻作者写作意旨●教学方法诵读法、品析法、精段阅读法、资料助读法教学层次:走进母亲怎样的好好儿活;感受作者怎样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要怎样好好儿活。
教学步骤:走进秋天——读出味道走出怀念——读出思考一、揭示课题1、有一位曾经就读那里的校友叫史铁生。
现在已经54岁了。
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
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
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看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默读)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课件)2、谈体会: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小结:正如作者说“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上(板书:“苦”),其实,还有许多复杂的情感构成一股苦涩的滋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个词:怀念。
(板书:怀念)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写了什么季节的故事?(板书:秋天)3、注意看,老师加上一个“的”齐读课题:“怀念的秋天”。
你的眼前会有一幅怎样的画儿?(景、事、人……);老师把几个词的位置颠倒一下:“秋天的怀念”,齐读课题。
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不同?(……变成一种情感……)小结:看来,之所以有这秋天的怀念(课件),就是秋天的故事所引发啊,作者怎么会有这份怀念?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先走进秋天的故事。
(在“秋天”下面做标记)4.为了更好理解这秋天的故事,我们先来检查一下自己读书的情况。
这里有个自测题,请同学们自测一下看到达哪个台阶:(课件显示)——正确、流利、有感情。
(让学生可以先自由读一读,然后让学生读书,让其他学生评价该生读书属于怎样的层次,以学定教。
可以重点指导几个儿话音,比如“咱俩儿”,“好好儿活”)5.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得出结论。
比如,提出进一步要求:(同学们说的有感情,到底怎么算是有感情?有时候我们说的时候很模糊。
难道是语调的高亢?或是技巧的高超?我们要在“正确、流利”的朗读中咂摸他人的人生,要在“自己的理解”中读出自己的滋味,即“读出味道”。
(课件以阶梯状出现在“有感情”的基础上)。
你怎么理解这个“味道”?(结合生活实际讲)6.怎样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味道”?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故事。
二、探讨母爱的内涵(一)走进母亲自身的“好好儿活”。
1.请同学看课文第一段,母亲的一句话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
(课件:“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板书:“娘俩——好好儿活”)2.顾名思义,这娘俩指的是——母亲和儿子两人在一块好好活。
3.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比如:(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4.是啊,我活着还有什么劲?所以: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课件:扩充句子训练)5、实话实说的讨论:你们多大?21岁活蹦乱跳的年龄,可以四处周游,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没有了双腿,他这样做,你们怎样看?小结:面对这样天大的打击,他活着好“苦”啊!(回扣板书的“苦”)6.请注意: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比如: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有回来。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7.有没有知道得肝癌的病人的疼痛滋味的,请补充说明?8.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痛苦啊。
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教师问一句,学生接一句)?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
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估计回答落脚点就在“为了儿子着想”)(二)、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1)比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学生说到这里,教师就抓住这一“挡”,追问,挡住的究竟是什么?实际是母亲像一扇门一样,挡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树叶,而是儿子郁闷烦躁的思绪)小结:母亲的爱好勇敢!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2)再比如“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母亲担心这样的话勾起儿子更大的痛苦……)小结:母亲的爱好细心!带着这样的理解读这句话。
(3)“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急切。
再读带着感受读。
(4)“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
’”小结:母亲的爱多么热烈,读出这句话的滋味。
(5)再看看这句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课件)a 母亲“扑”(课件在下面加点)过来,扑住的究竟是什么?小结:母亲的爱好坚定!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
(重点体会“在一块儿”)b 母亲抓住我的手,母亲“抓”(加点)住的究竟是什么?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执着!送到句子中再读这句话。
(重点体会“好好儿”)c 母亲忍住哭声,母亲“忍”(加点)住的究竟是什么?小结:母亲的爱多么深沉!送到句子中再读。
(重点体会“活”)(注意:以上根据学生情况来随时调控和引导。
)2.学生发散谈后,重点探讨下面的句子:从几个“悄悄儿”中,再细细品味母爱:读下面的话,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a“……母亲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儿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有回来。
”(课件)b 调整后——“……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出去了。
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有回来。
”(课件)(2)同一个“悄悄”表达母亲不同的情感。
然而,这复杂的情感又有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小结:母亲的爱是小心翼翼!读出这样的味道。
3、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母亲“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儿子的瘫痪,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
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再次回扣“苦”)4、我们跟随史铁生一道去体会母亲,发现母亲。
那么,在这秋天的故事中,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咱娘俩,要好好活,好好活……”课件再次出示,学生说出什么体会就再读这句话)总结:母亲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
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才会凸现出来。
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
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
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三、探讨爱母的怀念1.就是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引读课文,“邻居们……”2.原来的母爱儿子理解不了,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懂得的是什么?a出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课件先出示这句话)b把“……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加进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中,变成“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好好儿活。
”(课件补充完整上面这句话,然后让学生读一读。
)3.所以,我和妹妹都懂,因此“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课件出示该句)4、那么,这“好好活”,究竟是怎么活?结合课文的这句话,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课件)(学生说到什么理解就把不同感受送到“我俩好好活”的句子中朗读……)5,透过看菊花,母亲给儿子三究竟是什么,也正是史铁生在文章中写到——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6.升华:当儿子懂得母亲告诉儿女的“好好活”的含义,那和母亲发生的秋天的故事啊,就深刻在心中,化作心中无比的怀念(回到课题怀念!)。
7、过渡——越是怀念,就越是充满对往事的回忆,然而,母亲再也不能和我一起吃豌豆黄了;母亲再也不能和我商量一起到北海公园看菊花了;我再也看不到母亲为了我的回答而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了;我再也听不到因为我发脾气母亲对我的说的安慰话了。
8、越是怀念,越是深深的自责啊,越是自责就越要好好活啊。
所以,又一个秋天,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课件,改造课文的训练,让学生选择一处补充。
)9、越是懂得“好好活”的含义,就越是无比的怀念,就如飘落的树叶片片飘到儿子的心里,融入了生命,化作了血液:(播放音乐,学生静静默读下文,让后老师再读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