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影响课件
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的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f6fb98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4.png)
极端天气事件气候变化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我们的地球也经历了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事件。
从热浪到暴雨,从干旱到洪水,这些极端天气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极端天气事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极端高温天气高温是气候变化的一大明显迹象。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极端高温天气事件变得更加频繁和强烈。
这种极端天气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温天气不仅加剧了热相关疾病的发生,如中暑和热带病,还导致了农作物减产和水资源匮乏。
此外,高温还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城市变得更加拥挤和不适宜居住。
二、极端降水天气极端降水天气包括暴雨、洪水和暴风雨等。
由于气候变化,降水模式发生了变化,导致了降雨量的增加和降水事件的频率加剧。
这些极端降水天气给社会带来了重大风险和挑战。
洪水灾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基础设施破坏。
此外,极端降水还会导致土壤侵蚀、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三、极端干旱天气与极端降水相反,干旱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另一种极端天气现象。
气候变化导致一些地区干旱事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增加,这给农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
干旱不仅导致土壤干燥和农作物减产,还可能引发水源短缺和水资源争夺。
同时,干旱还会导致荒漠化和生态环境失衡。
四、极端风暴天气极端风暴如飓风和台风也是气候变化的结果之一。
随着全球温度上升,海洋表面温度升高,这为风暴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这些极端风暴对沿海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包括房屋倒塌、海岸侵蚀和人员伤亡。
风暴潮、风暴雨和海啸等现象也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
综上所述,极端天气事件是气候变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高温、降水、干旱和风暴等极端天气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面对这些挑战,应该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减轻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确保人类的未来。
各种各样的天气ppt课件
![各种各样的天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ef8b7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d.png)
准确率评估及改进方向
01
准确率评估:通过对比预报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的差异, 采用均方根误差、命中率、空报率等指标,对预报准确率 进行评估。
02
改进方向
03
提高观测精度和时空分辨率,减少观测误差对预报的影响 。
04
发展更精确的数值预报模式,提高模式分辨率和物理过程 描述的准确性。
05
加强多源数据融合和同化技术研究,充分利用各种观测资 料提高预报初始场的准确性。
针对不同天气状况,交通管理部门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限速、封
闭道路等,以保障交通安全。
城市规划与建设适应性调整
城市规划中的气候因素考虑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布局 城市功能区和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生态环境质 量。
极端天气事件对城市的影响
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会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 造成严重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防御和应对措施。
感谢您的观看
各种各样的天气ppt课件
目 录
• 天气现象及其分类 • 气候变化与趋势分析 • 极端天气事件及影响 • 天气预报技术与方法 • 天气对生产生活影响 • 应对不同天气的策略和建议
01 天气现象及其分类
常见天气现象
晴
01 天空无云或云量很少,阳光充
足。
多云
02 天空云量较多,阳光被遮挡。
阴
03 天空阴暗,云层密布,阳光无
01
02
03
温度上升
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 极端高温事件增多。
海平面上升
海洋吸收热量并扩张,导 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 构成威胁。
极端天气事件
暴雨、干旱、飓风等极端 天气事件频率和强度增加 。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专题讲座课件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影响(14张PPT)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专题讲座课件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影响(1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ccd61bdb0717fd5360cdc55.png)
种植的植被类型 (亚热带或热带地区的红树林海岸可有效地防御
风暴潮灾害);B项会加大损失。 答案:C
2.[2014·武汉调研]读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制作天气形势预报图是气象部门进行天气预报的第一步,
即先对目前控制和影响预报区域的天气系统的移动和强度变化 等作出预报。下图为 “ 地面风预报示意图 ” ,根据形势预报, 未来12小时低压将向东北移到虚线所示的位置,即B站未来12小 时将处于低压槽的后部,相当于原来A站所处低压的位置。
热点预测 结合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分析,预测今后高考在本热点中命
题的角度如下:
(1) 结合某地天气数据,某时段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或天气系 统图,考查天气系统对我国某区域的影响;等压线与风向、风 力大小的关系等。 (2) 结合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考查我国旱涝频发的气候特 点及成因。
(3) 结合时事材料,通过台风路径图考查台风的成因、危害
专题讲座
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影响
命题规律 极端天气事件,也可称作高影响天气事件、极端天气气候
事件,是一种在特定地区和时间(一年内)的罕见事件,这里的极
低温、大风、暴风雪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形成多和锋面、气旋 (反气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有关,往往会引发洪涝、旱灾、 低温冻害等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乃至生命安全产生巨大影
及防御措施。 (4) 通过多变的气象灾害,考查全球变暖对世界及我国气候 产生的影响。
规律总结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机理: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 个地区,使高低纬度间、海陆间存在热量和水分的交换,从而 影响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 2.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A.完善预警系统 C.修筑沿海堤坝 B.围海造田 D.建防护林
2024版多变的天气ppt课件
![2024版多变的天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cc074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4.png)
当空中的云量占天空面积的4/10~7/10或高空云量占天空 面积的6/10~10/10时称为能够为多云。
阴
凡中、低云的云量占天空面积的8/10及以上是称为阴。阴 天是天色阴暗,阳光很少或不能透过云层。
小雨或中雨
24小时降雨量小于10.0毫米或1小时降雨量小于2.5毫米的 称为小雨,24小时内的降雨量为10.0~24.9毫米或1小时的 降雨量在2.5~8.0毫米之间时成为中雨。
防灾减灾政策法规建设
01
制定和完善气象灾害 防御法律法规
明确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 人的防灾减灾责任和义务,为应对多变 天气提供法律保障。
02
03
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 估和区划
针对不同区域和行业开展气象灾害风险 评估,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规划和措施, 提高应对多变天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 警发布机制
加强与国际气象组织、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动气象科技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应用发展。
参与国际气象灾害援助与 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气象灾害援助与合作行动,为受 灾国家和地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应 对多变天气带来的挑战。
06
未来天气变化趋势预测及挑战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极端高温事件频发
全球变暖导致夏季高温日数增多,热浪等极端高温事件对人类社 会和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风暴潮和海啸等灾害加剧 海平面上升加剧了风暴潮和海啸等海洋灾害的威胁,对沿 海城市和居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盐水入侵影响淡水资源 海平面上升导致盐水入侵,影响沿海地区的淡水资源质量 和数量,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经济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生态系统受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可怕的极端天气ppt课件
![可怕的极端天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eb6f7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3.png)
假如遭遇暴风雪极端天气 我们该怎么办呢
• 注意防滑
• 宁可踩在厚厚的积雪上也要避开浮冰和积 水,尽量抬起脚,实在的踩下去,会大大降低 摔倒的可能性哦。
• 防磕
•
由于大雪的覆盖,道路上许多“陷阱”会
被遮住,因此,应千万小心,注意低洼、 井盖、建筑材料上的钉子等等;
• 防砸
• 由于降雪较大,因此树木有被压倒的 危险,走路时应该尽量远离树木等高处建 筑谨防因坍,受北极气团侵袭, 美国北部出现“冰河时代”的面
貌,极端寒冷天气致使温尼
贝戈湖畔出现大量冰块并堆积成 高约7.6米的“冰山”,给民众 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海浪泡沫奇观
2013年1月,热带气旋“奥斯
瓦德”肆虐澳大利亚东部,当地 一个海滨小镇上因大风和海浪共 同作用下,出现了海浪泡沫的奇 观,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
什么是极端天气
➢概念:它是一种在特定地区和时间内出现 的历史上罕见的气候现象事件;
➢主要分类:极端高温、极端低温、极端干 旱、极端降水等;
➢特点:发生概率小,社会影响大。
极端天气示例
• 近几年因环境变化,地球上的气候状况令 人担忧,极端天气事件频频发生,炎热的 酷暑、刺骨的严寒以及滔天的洪水近乎成 为“常客”,风调雨顺已被视为“奢侈 品”。
•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下2013年发生了哪 些极端天气现象吧。
农田变“沙滩”
2013年4月16日,苏格兰地区
遭遇强沙尘暴袭击,沙子
堆积高达1.2米,造成大面积 农作物毁坏,不少农民的土 地变成了“沙滩”
石头上煎蛋
2013年7月,美国死亡谷公园
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最高温
度达到53.3 ℃,可以直接在炙 热的岩石上煎鸡蛋
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规律、特点及影响
![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规律、特点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bc0c26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5.png)
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规律、特点及影响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规律、特点及影响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我国也面临着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热浪、暴雨、干旱、风暴等。
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生态和人民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研究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规律、特点及其影响,对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生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规律1. 季节性分布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点。
夏季是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最为频繁的季节,热浪、暴雨、台风等都常常在夏季肆虐。
冬季则频繁出现冷空气、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2. 区域分布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受到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也不同。
东部沿海地区常年受台风袭击,北方地区常年受冷空气影响,西南地区则多发洪涝灾害。
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气候环境差异,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3. 周期性变化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例如,冷暖气候交替与太阳活动有关,我国部分干旱洪涝事件可能与太阳黑子的变化有关。
大气环流系统如副热带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的形态也会影响我国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三、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特点1. 多样性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种类繁多,且在同一地区都存在多种多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如华北地区既有严寒的寒潮,又有闷热的热浪;云南地区既有干旱,又有山洪暴发等。
这种多样性特点使得我国面临着不同类型的气候灾害。
2. 强度及频率增加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强度和频率呈现上升趋势。
暴雨、台风、干旱等现象增加,造成洪涝、水资源减少、农作物减产等负面影响。
这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3. 不可预测性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预测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不确定性较大,其具体发生时间、地点和影响范围往往难以准确预测。
这给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带来一定的挑战。
国旗下讲话:极端天气学生安全教育PPT
![国旗下讲话:极端天气学生安全教育PPT](https://img.taocdn.com/s3/m/24fae4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9.png)
如何应对极端 天气
如何应对极端天气
一、避难: - 台风前需要注意气象预报
,及时关注风暴路径和强度, 制定避难计划。在气候寒冷的 时候减少外出,采取御寒措施 。
如何应对极端天气
二、校园安全: - 各种应对措施包括:加强校内巡逻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强烈的低气压天气系统。台风常常伴有 强风暴和巨大的海,对于无法躲避的 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极端天气的种类和形成原因
二、雷雨天气: - 雷电常常与雷雨同来,是
空中电荷积累大到能够释放的 时候形成的。这种天气会给学 生们的校外活动带来威胁。
极端天气的种类和形成原因
三、寒潮和低温冷冻: - 寒潮是一种极寒的天气系统,一般
、发放急救器材、安全宣传、排查潜在 风险等等。保护学生身体健康。
如何应对极端天气
三、紧急救援: - 当极端天气造成灾害时,
紧急救援是至关重要的。学校 安全办公室与相关救援机构应 该合作,建立联系并学习正确 的应对方法。
结语
结语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安全地教育我们的 下一代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希望 大家能够关注并加强安全意识,在极端 天气到来之前,做好应对准备,确保学 生的安全。
国旗下讲话:极端天气 学生安全教育PPT
目录 引言 极端天气的种类和形成原因 如何应对极端天气 结语
引言
引言
大家好,我是学校安全办公室 的小李,今天我为大家介绍有 关极端天气学生安全教育的重 要性以及相关应对方法。
极端天气的种 类和形成原因
极端天气的种类和形成原因
一、台风: - 台风是由热带海洋地区生成的一种
6.1气象灾害(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6.1气象灾害(教学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f5d7e3a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c7.png)
寒潮还可带来风资源。科学家认为,风是一种无污染的宝贵动力资源。举 世瞩目的日本宫古岛风能发电站,寒潮期的发电效率是平时的1.5倍。
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的曲线,是划分霜冻区域和非霜冻区域的指示线。某月15日华北气象部门发布霜冻预警, 提醒农民采取措施,保证小麦顺利播种。下图为该日霜冻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分布 (1)世界分布
主要分布在降水强度大, 季节变化大的地区。
3.分布 (2)我国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及山区 分布特点
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 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洪涝灾害在我国的分布: 我国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
4.危害
(1)直接危害 淹没农田、聚落,农作物减产
气象灾害
01 洪涝灾害
02 干旱灾害
03 台风灾害
04 寒潮灾害
一、洪涝灾害
• 洪水:因暴雨引起江河水等泛滥
1.概念
• 涝渍:积水过多或集中淹没低洼土地
【问题】什么是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 水 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
低 洼 土地,造成财 产 损 失 和人 员 伤 亡 的一种灾害。
第六章自然灾害
第一节气象灾害
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出,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s)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 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酸 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滑坡、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 闪电、火山喷发等。 2004年12月发生的印度洋海啸,波及14个国家,导致约22.7万人死亡,成为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海啸。 2024年1月20日消息,经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各有关成员单位会商核定,2023年中国各种自然灾害 共造成9544.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691人,紧急转移安置334.4万人次;倒塌房屋20.9万间, 严重损坏62.3万间,一般损坏144.1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539.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454.5亿元。
五种极端天气影响及应对
![五种极端天气影响及应对](https://img.taocdn.com/s3/m/a922079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7.png)
青奥会赛时极端天气介绍(奥体中心)青奥会赛事期间,影响比赛进行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暴雨、强对流(雷电、冰雹、雷雨大风等)、高温、台风、低能见度等,以下分别从这些灾害性天气出发详细论述影响情况与应对措施。
1暴雨1.1灾害特征暴雨是南京夏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往往是引起洪涝灾害的直接因素,连续的暴雨和大暴雨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根据有关规定,对暴雨的强度按以下标准划定:(1)暴雨:日雨量50毫米〜99.9毫米。
(2)大暴雨:日雨量100毫米〜249.9毫米。
(3)特大暴雨:日雨量2250.0毫米。
(4)连续暴雨:5天中如果有3天暴雨日,就称谓连续暴雨过程。
南京地区从4月〜5月暴雨开始增多,6月〜7月份处于梅雨期,暴雨次数属全年最多,南京的暴雨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7月下旬,大暴雨一般出现在6月下旬〜7月上旬。
8月份月均降雨日数有11.8 天,但暴雨日数只有0.6天,暴雨的发生频率较低。
1.2灾害影响青奥会举办期间(8月18日-8月27日)虽然暴雨出现概率较低,但如果发生暴雨则对青奥会赛事的正常举行还是有较大影响。
A. 对城市运转的影响。
城市暴雨洪涝,使低洼处积水,使交通瘫痪,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和市民正常生活,物资被浸泡受损,企业停产等。
B.影响前期的准备工作。
如青奥会场馆的布置等工作。
C.直接影响户外赛事的举行。
D.影响城市交通,进而影响到城市形象。
E.影响到游客的出行和游览计划。
1.3处置措施与建议A.气象部门加强监测和预测。
B.在进行场馆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极端气象条件,及时修正场馆排水系统设计系数,加强排水系统改造,以保证各场馆排水系统在暴雨袭击时可以正常运转。
C.市政管理部门应对城市中低洼、排水不畅地区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发生暴雨灾害时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迅速启动交通疏导及排水等应急预案,保障场馆周边交通顺畅。
2 强对流2.1灾害特征强对流天气是指冰雹、龙卷、雷电、雷雨大风等对流强烈发展的天气现象,它们常相伴发生,是南京夏季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恶劣天气ppt课件
![恶劣天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7d163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8.png)
预警系统的构成
预警系统包括气象监测、 数据分析和预报发布等环 节,以确保准确及时的预 警信息传递。
预警系统的局限性
尽管预警系统已经取得了 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 局限性,如信息传递的覆 盖面和时效性问题。
个人防护措施
关注天气预报
及时关注天气预报,了解恶劣天 气的类型、强度和影响范围,以
便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未来挑战和展望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 的加速,恶劣天气事件将更加频 繁和严重。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 候变化和恶劣天气挑战,推动全 球可持续发展。
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对恶劣 天气的预测和预警能力,为应对 措施提供更加科学和准确的依据 。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能源结 构调整和低碳经济发展,从源头 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 变化的影响。
天气变化可能引发各种健 康问题,如感冒、哮喘等 。
心理压力
持续的恶劣天气可能给人 们带来心理压力,影响心 理健康。
对环境的影响
STEP 01
暴雨等可能导致水 土流失、植被破坏等。
STEP 03
气候变化
恶劣天气可能是全球气候 变暖的征兆,影响生态平 衡。
雨水可能携带污染物,影 响水源质量。
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
2005年8月,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 ,城市遭受重创,数千人死亡。
2013年雅安地震
2013年4月,中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大量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成功应对的案例
2008年汶川地震
中国政府在应对汶川地震时采取了一 系列有效措施,包括迅速组织救援队 伍、调配物资和资金等,取得了较好 的抗震救灾效果。
减少外出
常见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措施ppt课件
![常见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措施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4c1742b0717fd5370cdc90.png)
1、气象灾害: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 冻害、异常高温、干热风、暴雪、 冰雹、冻雨、浓雾、沙尘暴等
2、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塌陷等 3、海洋灾害:海啸、海冰、风暴潮、咸潮、赤潮等 4、生物灾害:病虫害、鼠害、草害、蛇灾等
精选课件PPT
1
气象灾害的考查
①. 气象灾害的类型、特点、分布规律(时空分布) ②. 气象灾害的原因(自然、人为) ③. 气象灾害的主要危害(灾情损失) ④. 防灾与减灾措施
预报
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防 工 程 措 ①修筑堤坝、整治河道
洪
施 ②修建水库 ③修建分洪区
措 非 工 ①洪泛区土地管理 施 程 施 措 ②建洪水预报系统
③预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④实行防洪保险等
精选课件PPT
11
这是8月28日温家宝来到赤峰市敖汉旗玛尼 罕乡一处受灾绝收的农田里,仔细察看旱情。
7
7、危害:
降温使农作物受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 坏牧场;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 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 8、防御措施: 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船在大风前返航 提醒有关部门作防寒准备
精选课件PPT
8
精选课件PPT
9
三、暴雨洪涝
1、成因: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2、暴雨形成条件:
2、成因: 由强冷空气入侵造成
3、源地: 北冰洋地区、西伯利亚北部
4、发生季节: 一般出现在秋末至初春(冬半年),对农作 物影响最大是秋季和春季。
5、影响中国寒潮的路径: 中路、东路、西路
6、对中国影响的地区:
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不受影响。(海南岛、台湾岛、四川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副热带高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夏半年更为突出, 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西太平洋副高本身;另一方面表现在西太 平洋副高与其周围天气系统间的相互作用。 我国降水带的南北移动同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活动相一致, 通常降雨带位于副高脊线以北约5~8个纬度。
(1)每年2~4月,副高脊线稳定在18°~20°N间时,我国华
(2)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原因:降水多且集中,地势较低,
排水不畅。 (3)上游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修建水库;中游重点整治
荆江河段,裁弯取直、退耕还湖、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下
游加固江防大堤、疏浚河道。
结合近几年的高考特点,预测今后高考在本热点中命题的角 度有: (1)结合某地天气数据、某时段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或天气系
统图,考查天气系统对我国某地区的影响、等压线与风向、风力
大小的关系等。 (2)结合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我国雨带的推移关系,考查我国
旱涝频发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3)通过台风路径图考查台风的成因、危害和应对措施。 (4)通过多变的气象灾害,考查全球变暖对世界及我国气候 产生的影响。
①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②持续降雨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③地区经济发达,经济损失大 ④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冬作物播种、移栽的季节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4选D,5选D。第4题,华西秋雨是冷暖气团相遇而成,
持续时间长,降水的强度一般不大。第5题,这些地区,经济不 发达,抗灾自救能力差,导致损失较大。
)
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解析】1选A,2选B,3选A。第1题,甲地位于北半球,根据等 压线分布可判断风向为东北风。第2题,我国北方大范围干旱与
长时间受亚洲高压控制有关。第3题,A、B、C、D四个选项分别
描述的是春、夏、秋、冬四季景观。
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一种特殊性天气现 象,主要出现在川、渝、贵、滇、甘东南、陕南、湘西、鄂西 一带。截至2011年9月23日,2011年华西秋雨及其诱发的灾害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气象局监测显示,2011年1月1日至5月23日,长江
中下游大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至8成。降水持续偏少导致江
河、湖泊水位异常偏低,水体面积减少明显,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部分地区出现饮水困难。气象专家解释说“这与这段时间冷空气 活动频繁,势力强,而热带系统不活跃有关”。
共造成2 109.7万人受灾,100人死亡,17人失踪,直接经济
损失272.1亿元。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华西秋雨的叙述错误区的暖湿空气相遇形成降水 B.水汽主要来源于印度洋和太平洋
C.降水持续的时间一般较长
D.降水的强度一般较大
5.2011年华西秋雨对我国西南地区造成较大影响,主要原因可能 是( )
材料二
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图
(1)请结合专家解释简要说明2011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异
常干旱的原因。
(2)分析我国洪涝灾害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并分析不同区域 形成洪涝灾害的共同原因。 (3)为解决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抓住材料中提到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
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3题。
1.甲地此时盛行( A.东北风 C.东南风
) B.西北风 D.西南风 )
2.造成我国北方大范围干旱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C.冷锋 B.反气旋 D.暖锋
3.此季节能在我国欣赏到的景观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南地区出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珠江流域进入汛期。 (2)6月副高脊线北跳越过20°N,稳定在20°~25°N间,降
水带位于长江下游和日本一带,正是梅雨季节开始的时期,长江
流域进入汛期。 (3)到7月份,副高脊线再次北跳,降雨带从长江流域推移到 黄淮流域。长江中、下游的梅雨结束,开始被西太平洋副高所控 制,天气变得炎热少雨。如果副高强大,控制时间长久,将造成 严重干旱现象。
(4)从7月底到8月初,高压脊线进一步北跳越过30°N,雨带 也北移至华北、东北地带,黄河流域、辽河流域、黑龙江流域进 入汛期,此时,整个季风气候区全部进入汛期。 (5)9月上旬,高压脊线开始向南回跳,雨带也自北南移,在
华南地区形成著名的“华西秋雨”。10月份,雨带退出大陆。
2011年初春,我国北方地区经历了一次大范围的干旱天气过 程。下图为2011年春季某时刻亚洲东部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
(二 )
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影响
极端天气事件,也叫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极端天气气候事
件。其表现主要有高温、干旱、暴雨、低温、大风、暴风雪等。 其形成多和锋面、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有关。往 往会引发洪涝、旱灾、冷害等灾害,对生产生活甚至是人类生命 产生巨大影响,如2011年入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遭受干旱, 6月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较强降水,导致出现旱涝急转,多 个地区出现水灾;2011年第9号台风“梅花”造成我国东部沿海 多个省区出现灾情。
强”“热带系统不活跃”的内容,联系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即 可分析。第(2)题,分析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结合题图直接得出, 原因要从发生洪涝灾害的位置,找出这些地方的共同点,即从降 水和地形两个角度回答。第(3)题,采取的措施要结合所学内容
对长江上、中、下游三个区域进行分析。
答案:(1)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大,向南扩张明显,抑制了热带系 统的向北推进。南方热带系统不活跃,水汽输送条件弱,不利于 冷暖气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难以形成有效降水,干旱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