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手把手教你学CT诊断 胸部
胸部CT的解读医学课件
![胸部CT的解读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0abb5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e.png)
CT检查优势
明确出血部位、病因,评估出血量及活动性出血 情况。
3
诊断思路
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采用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等技术,全面评估咯血原因及病情严 重程度。
05
胸部CT新技术进展与临床应用 前景
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进展
技术原理
采用低剂量X射线进行螺旋扫描,降低辐射损伤, 提高图像质量。
学习纵隔病变的CT诊断
学习胸膜和胸壁的CT诊断
掌握纵隔病变的CT诊断要点,如纵隔肿瘤 、淋巴结肿大等。
熟悉胸膜和胸壁的CT诊断要点,如胸膜增 厚、胸腔积液、肋骨骨折等。
学习肺部弥漫性疾病的CT诊断
实践病例分析与讨论
了解肺部弥漫性疾病的CT表现,如肺纤维 化、肺结节病等。
参与实践病例分析与讨论,提高实际诊断 能力。
较传统CT具有更高诊断效能,为临床提供更多影像学信息。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胸部CT中应用前景
技术原理
01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CT图像进行自动分析和识别,辅助医生
做出诊断。
应用前景
02
提高诊断效率、减少漏诊和误诊,有助于实现精准医疗。
挑战与问题
03
数据质量、算法泛化能力、伦理法律等问题待解决。
06
呼吸困难患者CT评估及诊断思路
呼吸困难常见病因
包括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间质性肺病等。
CT检查优势
明确病变范围、性质,评估肺功能受损程度。
诊断思路
结合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采用高分辨率CT成像技术,观察肺 组织、胸膜、纵隔等结构病变,综合分析呼吸困难原因。
咯血患者CT评估及诊断思路
1 2
胸部CT讲座PPT课件
![胸部CT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570a4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e.png)
胸部CT讲座PPT课件•胸部CT基本原理与设备•胸部正常解剖与CT表现目录•胸部常见病变CT诊断•胸部CT特殊检查技术•胸部CT诊断思路与鉴别诊断•胸部CT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01胸部CT基本原理与设备CT成像原理X射线源与探测器CT利用X射线源发射X射线,并通过探测器接收经过人体衰减后的X射线。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探测器将接收到的X射线转换为电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后得到数字信号,再经过计算机处理重建出图像。
图像重建算法CT图像重建常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或迭代重建算法(IR),以得到高质量的断层图像。
扫描机架检查床计算机系统辅助设备胸部CT 设备介绍01020304包括X 射线源、探测器、数据采集系统等,用于产生X 射线并接收经过人体衰减后的X 射线。
用于承载患者并将其送入扫描机架进行扫描。
用于控制扫描过程、处理图像数据并显示图像结果。
如呼吸门控、心电门控等,用于提高胸部CT 扫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管电压与管电流根据患者的体型和扫描部位选择合适的管电压和管电流,以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
旋转时间与进床速度通过调整旋转时间和进床速度,实现图像的连续性和分辨率的平衡。
图像重建算法与参数根据扫描部位和图像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图像重建算法和参数,如滤波函数、迭代次数等,以获得高质量的CT图像。
层厚与间距根据扫描目的和图像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层厚和间距,以实现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
扫描参数设置与优化02胸部正常解剖与CT表现胸壁、胸膜及纵隔结构胸壁由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胸廓和肋间肌等组成。
胸膜分为脏胸膜和壁胸膜两部分,脏胸膜被覆于肺的表面,与肺紧密结合而不能分离,并伸入肺叶间裂内。
壁胸膜贴附于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表面。
纵隔位于两侧胸膜腔之间,前为胸骨,后为胸部脊柱及邻近的后肋,上部为相当于第一胸椎及双侧第一胸肋关节的平面,下至膈肌。
纵隔内含有心脏及与心脏相连的大血管、气管、食管、胸腺、神经、淋巴组织等。
新手学习CT读片-胸部
![新手学习CT读片-胸部](https://img.taocdn.com/s3/m/aaa1fbd7de80d4d8d05a4fc3.png)
• 气管分叉层,肺动脉显露形,先左后右终 主干,间于主动脉。
07.03.2021
精品课件
34
FMMU
• 肺动脉干层面,结构应认清,大小血管横截
面全都在此面。左动静气动动,右动静只动气。
• 左心房,象太阳,前(升)动后(降)静在
精品课件
65
FMMU
肺部的基本病变表现
• 肺不张 • 肺实变 • 肿块与结节 • 空洞与空腔 • 肺间质异常 • 纤维化 • 钙化
• 肺气肿.支扩 • 胸腔积液.气胸 • 胸膜病变 • 纵膈肿块 • 纵膈气肿 • 纵膈淋巴结肿大
07.03.2021
精品课件
66
FMMU
肺不张 增强后显著强化,向肺门移位
07.03.2021
精品课件
11
胸部X 线图解
胸部后前位平片图解
1 = 气管 2 = 锁骨 3 = 主动脉弓 4 = 肩胛骨 5 = 第一肋骨 6 = 后肋 7 = 前肋 8 = 右肺动脉 9 = 左肺动脉
07.03.2021
精品课件
FMMU
12
正常胸部侧位片图解
1 = 锥体 2 = 胸骨 3 = 右肺动脉 4 = 左肺动脉 5 = 降主动脉 6 = 升主动脉 7 = 心脏
中央。右心房腔静脉成,主动脉瓣升主动脉成, 右室流出肺动脉,勿忘肺静脉
• 四腔心层面,心房心室见,勿忘上下作对比,
膈神经似可见
• 心室层面层,膈顶显点影,下腔冠状及半奇,
开始露面容。
07.03.2021
精品课件
35
FMMU
1 胸骨切迹层:左右全对称。外静脉
胸部的CT诊断及治疗必学课件ppt
![胸部的CT诊断及治疗必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eee2d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a6.png)
近肺门处有一充气支气管进入,病理证实为肺泡
癌。
103
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七十二页。
左上肺尖(Jian)后段球形病灶略呈分叶密度不均内 有不规则囊泡状空气密度影,病理证实为肺泡癌。 104
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七十二页。
右上肺后段胸膜下小结 节影,边缘呈(Cheng)锯齿样 改变,内部密度不均, 有小泡征,肺泡癌。
分期,两种窗位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肺窗可发现肺内小结节,纵隔窗可观察纵隔结构的侵犯 情况,以及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的转移;个别病例甚至需要骨窗以了解骨质有无侵蚀破坏。
第二页,共一百七十二页。
正常纵(Zong)隔CT解剖
头臂干动脉
上腔静脉
左头臂静脉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通过弓上(Shang)层 面
1
第三页,共一百七十二页。
胸 部CT诊断 (Xiong)
第一页,共一百七十二页。
肺(Fei)窗
纵(Zong)隔窗
胸部检查包括肺窗及纵隔窗(又称为软组织窗),这两种观察方法对肺部病变的观察 尤为重要。对肺弥漫性病变用单纯肺窗即可,而对孤立结节,肺窗和纵隔窗均需 要,前者有利于观察病灶—肺的界面,后者可仔细分析病灶的内部结构。对肿瘤病人的
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七十二页。
53
左肺下叶背段肺不(Bu)张
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七十二页。
54
左下(Xia)叶支气管闭塞
左肺下叶肺不张并胸腔(Qiang)积液
55
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七十二页。
左肺上叶前段(Duan)肺不张
第四十页,共一百七十二页。
56
肺部结节性病 变 (Bing)
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七十二页。
40
右位降主动(Dong)脉
胸部CT如何定位?4步教你看图识病
![胸部CT如何定位?4步教你看图识病](https://img.taocdn.com/s3/m/3e82a60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4.png)
胸部CT如何定位?4步教你看图识病摘要CT 对评价各种胸膜及肺实质疾病都具有相当⼤的价值,主要在于:鉴别胸膜和肺实质性病变;对肺和胸膜病变准确定位、确定范围;显⽰胸腔积液的特征是游离性还是包裹性,显⽰胸膜本⾝病变特征等。
笔者总结整理了「胸膜病变」的 CT 要点,和⼴⼤医师⼀起学习交流。
1.概念先⾏认识胸膜的 4 个结构1. 何为「胸膜」?指衬覆于肺表⾯、胸廓内⾯、膈上⾯及纵隔侧⾯的⼀薄层浆膜,可分为脏胸膜与壁胸膜两部(图 1)。
2. 何为「浆膜」?由间⽪和富含⾎管的薄层疏松结蹄组织构成。
3. 何为「间⽪」?其本质是单层扁平细胞,衬覆于胸膜、腹膜和⼼包膜表⾯的称间⽪(注:间⽪和内⽪的组织学区别及功能需⾃⾏复习)。
4. 何为「胸膜腔」?指壁胸膜与脏胸膜之间的密闭潜在腔隙,左右独⽴,互不相通(图 1)。
图 1 胸膜及膜腔2.解剖⼊⼿熟知「正常」胸膜及胸壁胸膜表⾯及相邻胸壁是由许多层状排列包绕着肺并覆盖在胸腔内表⾯,充分理解这些结构的解剖对学习胸膜疾病及 CT 表现具有总要的作⽤。
1. ⼋层结构结合图 2,由内向外分别为:脏层胸膜(Visceral Pleura)、壁层胸膜(Parietal Pleura)、胸膜外脂肪(Extrapleural Fat)、胸内筋膜(Endothoracic Fascia)、最内肋间肌(Innermost Intercostal Muscle)、肋间脂肪和⾎管(Intercosal Fat and Vessels)、肋间内肌(Inner Intercostal Muscle)、肋间外肌(Outer Intercostal Muscle)。
图 2 胸膜及相邻胸壁结构2. 正常 CT 表现如图 3,正常⼈ HRCT 上,在肋⾻间隙的前外侧及后外侧可见到 1~2 mm 厚的软组织密度线状影,主要包括:脏层胸膜、壁层胸膜、胸膜外脂肪、胸内筋膜、最内肋间肌。
图 3 胸膜及胸壁正常 CT因胸膜、胸膜外脂肪、胸内筋膜解剖上本⾝在肋⾻内⾯,因此,常规 CT 上较难显⽰,如果肋⾻内侧见软组织线条影,通常诊断为胸膜增厚和积液。
胸部CT诊断学ppt课件
![胸部CT诊断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271e2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a.png)
肺癌的CT诊断通常采用低剂量螺旋CT进行筛查,可以发现早期肺癌。肺癌的典 型CT表现为肺部结节或肿块,边缘不规则,有时伴有毛刺或分叶状。同时,CT 扫描还可以观察到肿瘤对支气管的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胸膜受累等情况。
肺结核的CT诊断
总结词
肺结核的CT诊断可以观察到肺部病灶的形态、密度、边缘和 周围改变,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肺结核。
咳嗽等症状。
肿瘤
胸部的肿瘤可来源于上皮细胞、间 叶组织等,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 瘤。
循环障碍
心脏疾病、血管病变等原因导致血 液循环障碍,引起胸闷、气短等症 状。
03 胸部CT影像学表现
正常胸部CT影像学表现
肺脏
正常肺脏在CT上表现为密度均匀、纹理细腻的软组织影,肺门结 构清晰,无淋巴结肿大。
纵隔
详细描述
肺结核的CT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肺部结节、斑片状阴影、空 洞和支气管播散等。病灶通常位于上叶的尖后段和下叶的背 段,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同时,CT还可以发现肺门淋巴 结肿大和胸膜病变等。
胸腔积液的CT诊断
总结词
胸腔积液的CT诊断可以观察到胸腔积液的位置、量和胸膜改变,有助于判断积 液的性质和病因。
发展阶段
1980年代,CT技术逐渐 应用于胸部,但由于辐射 剂量较大,限制了其在临 床的广泛应用。
成熟阶段
1990年代至今,随着技术 的进步,低剂量CT扫描成 为可能,广泛应用于肺癌 筛查和诊断。
胸部CT在诊断中的应用
肺癌诊断
CT能够发现早期肺癌,观察肿 瘤大小、形态、位置及淋巴结
转移情况。
肺结核诊断
与MRI比较
与PET比较
PET能够显示病变的代谢活性,但价 格昂贵,且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不 如低剂量CT。
胸部CT学习教程
![胸部CT学习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f06412d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7.png)
3、心包肿瘤
大血管异常
1、右位主动脉 2、左上腔静脉
3、上腔静脉梗阻
4、主动脉瘤:主动脉管腔局部异常扩大,
直径超过4.0cm或超过邻近管径的三分之一。
第59页/共64页
第60页/共64页
第61页/共64页
第62页/共64页
第63页/共64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64页/共64页
第10页/共64页
肺正常CT表现
次级肺小叶
为3~5个终末细支气织间隔的最小肺结构,是HRCT 所
观察的基本单位。多角形,直径约1~2.5cm。
小叶核心、小叶实质、腺泡、小叶间隔
肺间质
第11页/共64页
第12页/共64页
纵隔正常CT表现
纵隔分区—六分法。 前纵隔:胸腺组织,淋巴结,脂肪组织 和结 缔组织; 中纵隔:心脏、大血管, 气管、主支气 管; 后纵隔:食管,降主动脉,胸导管,奇 静脉,
第20页/共64页
胸部病变基本CT表现
一、阻塞性肺不张 原因:支气管腔内肿瘤、粘液栓、支气
管狭窄或腔外压迫。 CT表现:肺组织密度增高,体积缩小,
呈三角形,边缘清楚锐利,尖端指向肺门, 基底贴纵隔或胸壁,增强后明显强化。邻 近结构受牵拉代偿。
第21页/共64页
第22页/共64页
第23页/共64页
肺 等。
CT表现: 界面征:间质第增48页厚/共与64页含气肺组织对比的
胸部病变基本CT表现
胸膜下线:胸膜下1cm内呈2-5cm长的 细弧 线影,由相邻增的小叶间隔相连而成。
纤维瘢痕线:无渐细分支,走行不定, 可伴 肺结构的扭曲。
蜂窝 结节影(2-5mm小结节)
第49页/共64页
第50页/共64页
胸部CT讲座精品PPT课件
![胸部CT讲座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fcddab168884868662d6bd.png)
Here is a good image of the aortic semi-lunar valve leaflets. Can you find them? (click for answer)
Here is a good image of the left atrium dumping Into the left ventricle. Can you find it? (click to highlight)
What are the 3 yellow air-filled (black) structures These are the
highlighted here? (click to highlight)
Right lung apex
Trachea and
Esophagus.
This is contrast (white) being injected into the left subclavian vein.
Can you find the azygous arch ? (where the azygous vein comes across to dump into the SVC) (click for anscation of the trachea (corina) at this level (click to highlight)
You can clearly see the left ventricular wall and septum with the projecting papillary wall muscles attaching to the mitral valve leaflets. (click to highligh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短期影像变化较快。
三、间质性肺炎
【典型病例】 1. 患者,女,72岁,因慢性 支气管炎病史30年,呈渐进
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白痰,
间断发热,最近1周加重就诊。 查体:T 37.9℃,R 30次/分;
两肺可闻及弥漫干湿啰音,
叩诊呈实音和过清音。口唇 发绀。手指呈杵状。
2. 患者,女,50岁,因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间断发热3月, 体重减轻15kg就诊。血常规周围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多在45%, 肺底及腋下区可闻及爆裂性啰音。曾有糖皮质激素治疗明显好 转。
二、支气管扩张
【典型病例】
1. 患者,女,45岁,因咳嗽, 发热、咯血1小时就诊,既往 有支气管扩张史。
2. 患者,女,35岁,因发热、咯血1天就诊。 3. 患者,男,73岁,因间断咯血40年,近日咳嗽、咳黄痰伴发 热就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T诊断要点】
根据其形态分为:柱状、囊状和混合型。其影像表现如下:
1. 柱状扩张 支气管腔呈柱状,主要累及肺亚段支气管及 其分支,严重者累及肺段支气管。 2. 囊状扩张 多侵犯末梢支气管,呈大小不等的囊状,与 先天性多发性肺囊肿难于鉴别或由后者演变而成。 3. 混合型 柱状与囊状扩张同时存在为混合型。也可介于 两者之间,病变明显而广泛。
2. 全小叶型肺气肿(PAE)
本型肺气肿的特征是肺小叶的
一致性破坏,影响所有腺泡,导致较大范围的异常低密度, 表现为病变区域内血管纹理变形、稀疏。
3. 间隔旁型肺气肿 由于本型肺气肿多发生于胸膜下,小
叶间隔旁以及血管和支气管周围,故特别适用于CT诊断。 它的典型表现为肺周围部局限性低密度区。
第三节 肺部炎性疾病
第五章
呼吸系统
第一节 正常断面CT表现
正常胸部主要横断层面CT表现。
第二节 支气管病变
一、慢性支气管炎
【典型病例】 1. 患者,男,75岁,因发 热、咳嗽、气短、发憋1 周就诊,既往有慢性支气
管炎史40年。
2. 患者,男,71岁,因咳嗽、 气短、发憋1周住院,化验: 白细胞 12×1012/L,ESR
七、肺结核
【典型病例】 1. 患者,男,17岁,
发热1月,消瘦,咳嗽、
咯血。
2. 患者,男,32岁,半个 月来全身乏力,大量盗汗, 无食欲。查体温为39.2℃,
不咳嗽,否认结核病史,
无过敏史。
3. 患者,男,50岁,咳嗽、咳痰1月,无发热、无咯血。化 验:血沉18mm/h,血常规正常。痰检未找到抗酸杆菌。
【CT诊断要点】
1. 双肺散在分布的毛玻璃样高密度影,密度欠均匀,形 态呈三角形、方形和多边形,病灶边界清楚。 2. 病变分布以肺门区及肺野外带为主,上下肺叶均可见 到。HRCT可见“地图样”或“铺路石样”的特征性改 变。
3. 相邻肺组织未见明显异常表现。
(四)肺朗格罕斯细胞 组织细胞增生症
【典型病例】 患者,男,21岁,因间断 发憋、气短就诊,既往在北 京协和医院就诊,取牙龈部 组织病理诊断为肺朗格罕斯
3. 结核空洞和肺癌空洞鉴别,两者空洞壁较厚,肺癌空洞 内壁呈分叶状,且伴有壁结节。
4. 周围型肺癌部分病灶酷似肺癌,但肺癌常有咯血,无结
核中毒症状。病灶远端常有阻塞表现。
八、少见肺部炎症
(一)球形肺炎 【典型病例】 患者,女,11岁,自觉右胸部不适而就诊,胸透发现右肺下 野结节、行CT检查。无咳嗽、咳痰、发热、盗汗,近期无 感染病史,既往健康、营养状况良好。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CT诊断要点】
1. 双肺结节状和网状结节状影,主要累及中、上肺。 2. 胸部高分辨率CT检查,示双肺弥漫分布囊疱、大小不等、 直径多在1cm左右,薄壁或厚壁,少部分相邻囊疱融合成
22mm/h,肺通气功能减低。
【CT诊断要点】
1. 双侧肺支气管血管束增强、增粗,支气管壁增厚,出现 双轨征。 2. 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呈网状阴影。
3. 肺气肿末梢支气管扩张。
4. 合并边缘性肺气囊、肺大泡;肺气肿,末梢支气管痉挛, 肺支气管血管束稀少、纤细,肺野透亮度增高,肋间隙增 宽,膈肌低平等。 5. 胸膜增厚、粘连。 6. 合并感染者可见斑片状阴影;合并肺动脉高压及肺心病 者可见肺动脉增宽,右室增大。
【CT诊断要点】
1. 病变分布 弥漫性、散在性,下肺野多于上肺野的 不规则条索状阴影,从肺门向外伸展,呈边缘性分布。
2. 病变阴影性质 细小的结节状、云絮状,细小细节
状和蜂窝状(网状),多发性蜂窝状,其间有许多小片肺 不张阴影。 3. 肺野缩小 横膈上升,下肺野缩小。
四、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典型病例】 1. 患者,男,35岁,传染性非典 型性肺炎时期,曾与一传染性非 典型性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而后 出现高热,经县医院初步诊断为
三、肺气肿
【典型病例】 1. 患者,男,83岁,因反复发憋、气短30年就诊。
2. 患者,男,83岁,因发憋、
气短一周就诊。
【CT诊断要点】
1. 小叶中央型肺气肿(CLE) 直径大于1cm,位于呼吸性
细支气管及其周围,周围为正常肺密度为本型肺气肿在 CT上的主要表现。肺的上部和前部较底部病变严重。
【CT诊断要点】
1. 肺内弥漫性或斑片状毛玻璃密度或肺实变影。有 的可见小叶中心密度增高影。
2. 病变分布可为外围肺野较重,或中央性分布而外
围部病变较轻微。
(二)矽肺
【典型病例】 1. 患者,男,35岁,体检 未见明显异常,临床无低
热、消廋、盗汗等结核中
毒症状,有6年的煤矿井 下工作史。
2. 患者,男,42岁,间断咳嗽、咳痰、发憋、气短1月余, 加重并发热1天就诊。追查病史患者为煤矿工人,下井20年。
五、肺机遇性感染
【典型病例】 1. 患者,男,49岁,畏寒,发热(38.6℃),咳嗽,咳痰20 天,在外地打工,在外生活情况无从知晓,追问HIV病史。
2. 患者,男,44岁,咳嗽、渐进性呼吸困难1月余,伴消瘦。 PE:T 37.3℃。双肺呼吸音减弱。临床诊断为肺部肿瘤。
【CT诊断要点】
1. 两肺弥漫分布斑片状、网格状、结节状影或磨玻璃 样改变。
患儿抗感染治疗10天后CT复查如下。
【CT诊断要点】
1. 病灶一侧靠近胸膜,两侧缘刀切样垂直胸膜,呈“刀切 征”。 2. 晕征。病灶中央密度高,边缘密度低,显示晕圈状改变。 3. 病变边缘毛糙,有较粗的毛刺或锯齿状改变,周围血管 纹理增多、增粗、扭曲,其周边出现局部充血征象被认为 是球形肺炎特有的特征。 4. 胸膜反应。病变有时与胸膜广泛接触,但与外侧胸壁胸 膜间脂肪间隙存在。 5. 在某一位置观察成球形,而多个角度观察时,其形态可 变化,三维重建时可以发现它的三条轴线相差较大,即一 条轴线可很短,这样球型肺炎并不是球型而是扁平状。
诊断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转到
传染病医院救治。
2. 患者,女,32岁,因发热、胸痛就诊,追问有传染性非 典型性肺炎患者接触史。以疑似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入住
传染病医院。
【CT诊断要点】
1. 早期 可为阴性,也可一侧或双侧下肺局部斑片状或网
格状阴影。 2. 进展期和高峰期 肺部病灶进展变化快,一旦肺内出现 病灶,病灶在24~36小时内向同侧或对侧肺扩散,呈多叶 或多段分布,严重者呈“白肺”。 3. 吸收期 大多数肺内病灶完全吸收,少数重症患者肺呈 纤维化改变。
【CT诊断要点】
1. 两肺内结节状影,密度较高、中心浓密,以两肺 上叶后部、肺门区明显,逐渐向全肺扩展。
2. 两肺支气管血管束增强,肺间质纤维化及肺气肿
表现,气管、主支气管通畅。 3. 肺门淋巴结肿大,可有蛋壳样钙化。 4. 胸膜肥厚、钙化,胸膜下小结节。
(三)肺泡蛋白沉积症
【典型病例】 患者,女,53岁,偶有活动后气促、咳嗽、咳少量白色黏 液痰,行CT检查。
二、小叶性肺炎
【典型病例】 1. 患者,男,15岁,因进行性进 展的发热、呼吸困难、咳嗽,白 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来 诊。查体患者呈弛张热,两肺下
叶可闻及湿啰音和捻发音。叩诊
两肺下部有浊音区。
2. 患者,女,48岁,咳3月余,间断有低热。自诉3月前吃鱼 时曾卡过鱼刺。
【CT诊断要点】 1. 病变多位于双肺下叶,沿支气管分布。 2. 呈小斑片状阴影,边缘模糊、浅淡,可部 分融合形成小片状。
3. 患者,男,45岁、咳嗽、咳砖红色痰胸痛发热1周,既往 有酗酒史及乙肝病史数年、近两月曾用激素治疗。查体:全 身皮肤黄染、肝掌、蜘蛛痣,两肺干湿啰音、右肺呼吸音减 弱。化验痰培养:发现克雷白杆菌,诊断为克雷白杆菌肺炎。
【CT诊断要点】
1. 早期可无明显变化或仅见局部肺纹理增粗或任何肺叶病变 区磨玻璃样影,边界清楚。 2. 肺叶、肺段实变。发病12~24小时后,肺泡内充满炎性 渗出物,CT表现为均匀性密度增高致密影,C值较低,一 般在20~35Hu。炎症累及肺叶时表现为大片状,以叶间裂 为界。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累及全肺叶典型的大叶性 肺炎很少见,而表现为不完全性大叶性肺炎,或仅累及单 一肺段的较常见,表现为片状或三角状致密阴影。 3. 支气管气相,亦称含气支气管征。实变的肺组织与含气 的支气管相衬托,在实变区中可见透亮的含气支气管影, 是炎性实变的较可靠的征象。阻塞性炎症不出现此征象。 4. 肺叶的体积增大而不收缩。 5. 动态观察影像变化较快。
2. 肺内斑片状阴影,肺门纵隔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肿
大。
3. 沿血管分布的结节影。
六、肺脓肿
【典型病例】 患者,男,1岁,因吃奶后呛咳2周,高热,体温在38℃~40℃, 曾在村内按感冒治疗3天,输液5天不见好转,在当地县医院 发现肺内病变,可疑脓肿,而来我院行CT检查。
【CT诊断要点】
1. 急性肺脓肿 (1)早期:大片状实变,中心密度较浓,边缘模糊。 (2)空洞形成:当病变中心组织发生坏死、液化时,CT图 像上可发现一处或多处低密度区,坏死液化区与支气管相 通时,坏死组织从支气管排出后,则在致密实变中出现含 有液-气平面的厚壁空洞。 (3)增强表现:周围明显强化而中心坏死区不强化是急性肺 脓肿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4)病情严重者可侵犯胸膜导致脓胸或脓气胸。 2. 慢性肺脓肿 慢性肺脓肿好发于肺的后部,下叶多见,特 别是下叶后基底段,但也可发生于上叶。慢性肺脓肿一般 为边界清楚的厚壁空洞,伴有索条或片索状纤维组织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