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就是瑞士的心理学家,她认为个体认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就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就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标志着该阶段的年龄特征,以区别于其她阶段。各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就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逾越,也不能颠倒,所有个体都遵循这一发展顺序,阶段具有普遍性。但受主体因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各阶段的出现可以提前或推迟。
皮亚杰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这里的运算并不就是形式逻辑中的逻辑演算,而就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经过一系列的研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等四个阶段。
1.感知运算阶段(0-2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就是感觉与动作的分化。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随后的发展便就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训练,更多新的刺激与客体被同化到先天的反射中。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思维也开始萌芽。手的抓取与嘴的吮吸就是这一阶段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从出生到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逐渐发展。一个很大
的进展就是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即当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儿童大约在9-12月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之前,儿童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就是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寻找,客体永恒性就是后来认识活动的基础。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活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就是语言的出现与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不再像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依靠实际动作对当前感知到的事物进行思维,但她们的语词或其她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直觉中解放出来。处于这一阶段的个体尚未获得认知运算,她们进行的就是半逻辑思维。
这一阶段的个体具有泛灵论倾向,无法区分有生命的事物与无生命的事物,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就是有生命的,无生命的事物同样也具有情绪、动机等生命特征,如儿童说“您踩在小草身上,它会疼得哭”。
自我中心主义也就是前运算阶段个体的认知特征,自我中心主义就是指个体只从自己的观点瞧待世界,难以认识她人的观点,认为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经常假定其她人都在分享自己的情感、反应与瞧法。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证明了个体的自我中心的倾向。
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与刻板性,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她的方面,只注意事物变化的一个方面而不能同时注意事物变化的两个纬度。由于思维的不可逆性与刻板性等原因,这一阶段的个体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守恒就是指物体不论形态
怎么变化,即使在排列与外观上发生了变化,其物质的量也保持相同。皮亚杰曾做过一个液体守恒的实验。在实验中,向儿童呈现两只相同的玻璃杯,杯中装有等量的液体,在儿童确知两只杯中的液体就是等量的之后,实验者把其中一杯液体倒入旁边一只较高、较细的杯子中,液面升高,然后问儿童新杯子中的水比原来杯子中的水多一些还就是少一些,还就是一样多。结果发现,大多数3-4岁的幼儿会回答“多一些”,因为她们只注意到了杯子的高度;5-6岁的儿童处于守恒的转折阶段,她们似乎已经意识到必须同时考虑杯子的高度与粗细,但在比较时却出现困难;8岁以后的儿童能够意识到一个维度的变化总就是伴随着另一个维度的改变,水的总量不变。所以,皮亚杰认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在思维上没有达到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儿童已经获得长度、重量、面积、与体积等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与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在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都必须与她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相联系,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更具有灵活性、系统性与抽象性,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形式运算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⑴命题之间关系
本阶段个体的思维就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她们不仅能考虑命题与经验之间的真实性关系,而且能瞧到命题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并能推论两个或多个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⑵假设-演绎推理
本阶段的个体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假设-演绎推理就是先找出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系统地评价与判定正确答案的推理方式。她们能在考察问题细节的基础上,假设某种理论或解释就是正确的,再从假设中演绎出从逻辑上讲应该或不应该出现某些经验现象。然后检验她的理论,瞧这些预见的现象就是否确实出现。
⑶抽象逻辑思维
本阶段的个体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与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⑷可逆与补偿
本阶段的个体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例如,对于“在天平的一边加一点东西,天平就失去平衡,怎样使天平重新平衡”的问题,她们不仅能考虑把所加的重量拿走(逆向性),而且能够考虑移动天平的加重的盘子使它靠近支点,即使力臂缩短(补偿性)。
⑸思维的活跃性
本阶段的个体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不
符而违反规则。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教师与家长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与强制性的教育,而应鼓励与指导她们自己做决定,同时对她们考虑不的地方提出建议与改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