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
2012级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文艺学>硕士学科专题讲座
考试时间2013.1.5
学生姓名单良
学生学号ZS12090024
所在院系文法学院
任课教师王青
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印制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闫续瑞老师在文艺学学科讲座上给我们讲的题目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使我感触颇深。下面就闫老师所讲的内容,列出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有这样一句传世名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犹如一条河流,川流不息,那么我们就不能塞其源,也不能断其流。并且要使我们的文化生生不息,蓬勃发展,就要寻找我们民族的源头活水。这个源头活水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成为我们必须严肃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期,主要指六千年前的中国古代文化到鸦片战争(1840年)时期的中国文化。
说到传统文化的内容,闫老师给我们概括为六个方面,即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这六个方面,既是中国文化民族与国度的特色,又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上课时我所想的儒道思想仅仅是哲学上的冰山一角。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一)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以民为本
在中国古代就有“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重视人民,以人为本的思想。与重自然(如希腊)或超自然(如印度、希伯来)的文化类型,中国文化形成一种“敬鬼神而远之”的重人生、讲入世的人文传统。民本思想也为中国的各种宗教也熏染上厚重的人文色彩。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不仅仅尊重了个人价值和个人的自由发展,更是强调将个体融进群体,突出个人对集体、对国家的义务,构成一种宗法集体主义的人学,这与文艺复兴开始在西方勃兴的以个性解放为旗帜的人文主义,分属不同范畴。
(二)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坚韧刚毅,强调自强不息
《易·乾卦·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坤卦·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使中国文化的认同力和适应力双强。“认同”使中国文化具有内聚力,保持自身传统;“适应”使中国文化顺应时势变迁,不断调节发展轨迹,并汲取、吸纳异域精华,所以中国文化才具备无与伦比的吸收力和延续性。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发展壮大,历经坎坷而没有被历史湮没,并且在21世纪迸发出新的生机活力,靠的就是这样一种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的精神。
(三)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而不同”,强调社会和谐
中国人早就提出了“以和为贵”、“和合”的思想,追求人际和谐、身心协调、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来源于农耕文明,人民对大自然的依赖。同样,中国人在这样的劳作环境中也会生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美好人格。
中华民族历来推崇十大传统美德,即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而当今社会出现的很多问题恰恰是由于对传统美德的抛弃,为了逐利,不惜丧失做人的原则。中国在对外关系中亦始终坚持“强不欺弱”、“富不侮贫”的精神,提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这些都表现了中国人传统而古老的智慧。
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有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风范,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历史基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学习、研究中国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获取广博的知识,汲取古人的思想智慧,“鉴诸往而知来者”;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培养高尚的品格;阅读大量优秀的古代文学、艺术作品还可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素养。
对于我们民族来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认清我们民族的自身,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有助于更加准确深刻地认识我们民族自身
每一个民族都不应该割断自己的历史,尤其是在今天世界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实行文化霸权主义的危机时刻存在。强权所害怕的,正是我们有着悠久而浓厚的历史。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因此我们不能、更不应该丢失自己的文化。我们看清当前世界局势的前提,就是要先认清自己,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有助于认清我们民族的自身。
(二)有助于更加准确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不仅仅比的是政治、经济、军事、资源等等硬实力,还要比软实力,即文化实力。这才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
同时,中国今天的文化是传统文化发展的结果,很多现实问题都可以从历史中找到答案。中华传统美德可以成为今天精神文明建设的财富。
中国当代的文化建设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获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会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自觉追求。
(三)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未来文化应该是怎样的,怎样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都需要从梳理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步明确,不应该再有上个世纪初那样“中体西用”、“西体中用”甚至“全盘西化”的无谓争论。因此,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应当看到,作为历史产物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它既包含有许多优秀成分,也不可避免地对当今社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官僚主义、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家长制作风等依然存在。
(一)过于看重血缘的负面影响
儒家重视血缘关系,师道关系,父子、君臣的关系。但当今社会却存在过于看重亲情与血缘关系而导致对陌生人之间的不信任甚至仇视,即“欺生”现象。因为顾及人情而导致的用人制度的不公平,“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过于看重血缘关系,自然会导致法治社会的建设步履维艰,也会使社会丧失公平。现在我们社会上有一小部分人是“富二代”、“官二代”,这些人完全可以不用自己的努力,靠着爹妈就能轻轻松松照顾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