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移动通信》第3章:移动通信中的主要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 数字频率调制
1. 二进制数字频移键控(2FSK) 图3.1 FSK信号及其功率谱 2. 最小频移键控(MSK) 3. 高斯滤波的最小频移键控(GMSK)
图3.1 FSK信号及其功率谱 信号及其功率谱
P (f ) S
f b = ( f1 + f 2 ) / 2 f2 − f1
相位连续
t
N (分集支路数)
3.3.2 自适应均衡技术
1. 什么叫自适应均衡
数字通信中面临的问题是时变信号,因而可采 用时域均衡来达到整个系统无码间串扰。由于无线 信道具有未知性和多变性,因而要求均衡器是自适 应的。
2. 时域均衡原理
图3.22 理想信道和实际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异
图3.22
理想信道和实际信道脉冲响 应的差异
h (t )
x (t )
x1 x−2
x0 x3
t
x −1 x2
3.3.3
多径信号的分离与合并
1. 多径信号的分离与合并的概念 2. 多径信号的分离与合并的关键技术 3. 并行相关RAKE接收机 图3.26 并行相关RAKE接收机
并行相关RAKE接收机 图3.26 并行相关 接收机
相关器 1 相关器 2 合 去交织 相关器 3 并
图3.15 RPE-LTP话音编码器原理图 - 话音编码器原理图
输入 20ms 帧 LPC 分析 短 期 分析滤波 LAR(36bit/来自百度文库0ms)
+ +
RPE 参数编码

RPE(48bit/5ms)
+—
RPE 译码
长期 分析滤波 LTP(9bit/5ms) LPC 分析
3.2.2 信道编码技术
信道编码实际上是一种差错控制编码,其 基本思路是在发送端给被传输的信息附上一些 监督码元,这些多余的码元与信息码元之间以 某种确定的规则相互关联(约束)。 最典型的信道编码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第3章 移动通信中的 章 主要技术
3.1 数字调制技术 3.2 编 码 技 术 3.3 抗干扰和衰落技术
3.1 数字调制技术
3.1.1 概述 3.1.2 数字频率调制 3.1.3 数字相位调制
3.1.1 概述
调制的目的是把要传输的模拟信号或数字 信号变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已调信号。调制过 程发生在系统的发送端。在接收端将已调信号 还原成要传输的原始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按照调制器输入信号(调制信号)的形式, 调制可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
t
(a)二相绝对调相2PSK波形
(b)二相相对调相2DPSK波形
3.2 编 码 技 术
3.2.1 话音编码技术 3.2.2 信道编码技术
3.2.1 话音编码技术
话音编码技术属于信源编码。信源编码就 是为了把源信息转变成数字信号以便在数字信 道中传输的编码技术。
1. 波形编码器 2. 参量编码器 3. 混合编码器 图3.15 RPE-LTP话音编码器原理图
1. 分组码 表3.2 (7,3)分组码码字结构 2. 卷积码 图3.17 (3,1,2)卷积编码器的基本结构
表3.2 (7,3)分组码码字结构 , 分组码码字结构
信息位 ( C 1 C 2 C 3 ) 0 0 0 监督位 ( C 4 C 5 C 6 C 7 ) 0 0 1 1 0 1 0 0 1 0 0 1 1 1 1 0 0 0 1 1 0 0 1 1 0 码 字
相位跳变
t
f1 − fb f1
f2
f2 + fb
f
3.1.3 数字相位调制
1. 二相相移键控调制(PSK) 图3.9 数字调相波形 2. 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和交错四相相移键 控调制(OQPSK) 3. /4-QPSK调制
图3.9 数字调相波形
{an}
{an} t
t S( t ) S( t ) t
IF
A/D
信号搜寻
输入
a j1 aj a j1 a j2
a j a j1 a j 2
a j2
aj
3.3 抗干扰和衰落技术
3.3.1 分集接收技术 3.3.2 自适应均衡技术 3.3.3 多径信号的分离与合并
3.3.1 分集接收技术
1. 分集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2. 常用的显分集技术
(1) (2) (3) (4) 空间分集 频率分集 时间分集 极化分集
3. 分集合并方式
图3.19 三种分集合并的性能比较
4. 隐分集技术——交织编码
图3.19 三种分集合并的性能比较
( S / N )合并 log 2 ( S / N )支路
10 a 8 b 6 c 4 a 为最大比值合并 b 为等增益合并 c 为选择式合并
2 1 1 2 3 4 5 6 7 8 9 10
0000000 0011101 0100111 0111010 1001110 1010011 1101001 1110100
0
0 0 1 1 1 1
0
1 1 0 0 1 1 0 1 0 1 0 1
1
1 0 1 1 0 1 0
图3.17 (3,1,2)卷积编码器的基本结构 卷积编码器的基本结构
aj 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