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 和处理
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
• • • • • • 种类:室早、室速或室颤 以心电图图形分类 以发作时间分类 以起源部位分类 以血流动力学分类 以发病机制分类
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
• 以心脏基础分类 ——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 以预后分类 ——良性: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的室 性心律失常, 一般为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 速。 ——潜在恶性:有器质性心脏病,其心律失常为室性 早搏或无症状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恶性:有器质性心脏病,其心律失常为持续室性 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P= 1.79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OR(odds ratio) Ⅰ类药物对死亡率的影响(51项随机试验,23000例)
注:(
)方形面积大小代表信息量(病例数) 横线代表比数比(OR)95%可信限 直线:相当于OR<1.0的左侧部分提示治疗使危险性降低(↓) OR>1.0的右侧部分提示治疗使危险性降低(↑) OR=1.0表示无差异 死亡率资料:(死亡数/接受治疗数)分为积极治疗(Act)和安慰剂(Pla )
急性心律失常处理程序
血流动力学评价
稳定 房颤 进一步评价和治疗 窄QRS心动过速 进一步评价和治疗 宽QRS心动过速 鉴别诊断 诊断不清 心功能好 电转复 普鲁卡因胺、胺碘酮 电转复 胺碘酮 室速 进一步评价和治疗 单形或多形室速 不稳定 准备电转复
室上速 进一步评价和治疗
稳定的单形或多形室速处理程序
电生理诱发 +
抗心律失常治疗对猝死一级预防的研究汇总
一级预防以药物为主,ICD?
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
CAST I 和CAST II研究
-- N. Engl. J. Med. 1989, 1991
研究对象:心梗后频发室早,部分伴左心功能不全
研究药物:氟卡尼、恩卡尼、莫雷西嗪 研究结果:与安慰剂相比,虽能有效抑制心律失常,
持续室速:终止发作
• 对反复多次发作者,应在电转复的基础上使用 药物 • 可以考虑安装临时起搏电极进行快速刺激终止
• 可考虑使用大剂量胺碘酮,必要时联合Ⅰb类 药物(利多卡因、美西律)或β-阻滞剂(美托 洛尔、艾司洛尔)
胺碘酮: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
2001年杨艳敏等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反复发作VT和/或VF患者56例 男42例,女14例 年龄49.6±13.8(41~66)岁 基础心脏病 冠心病、陈旧心肌梗死42例、心肌病13例、先心病1例 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 Ⅱ级13例,Ⅲ级38例,Ⅳ级5例 左室射血分数38.0±8.7%(23~48%)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
• 预防复发的药物治疗:
——对右室流出道室速,β-阻滞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 如果无效,可换用 Ic 类(如普罗帕酮、氟卡尼)或 Ia 类 (如普鲁卡因胺,奎尼丁)药物,胺碘酮和索他洛尔的 有效率为50%左右 ——对左室特发性室速,可选用维拉帕米,160-320mg/天 ——特发性室速(右室流出道和左室分支性)可用射频消 融根治,成功率很高
时间 24h 内 48h 内 72h 内 96h 内 168h 内 240h 内
疗效 55.3%(31/56 例) 69.6%(39/56 例) 75.0%(42/56 例) 80.3% (45/56 例) 84.0% (47/56 例) 85.7% (48/56 例)
持续室速:终止发作
多形性室速: 一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蜕变为室颤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按室颤处理 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应鉴别有无QT延长 不伴QT延长的多形性室速 ——病因治疗 ——缺血者可使用β-阻滞剂,利多卡因 ——其他情况可用胺碘酮(Ⅱb)、利多卡因 (Ⅱb)、普鲁卡因胺(Ⅱb)、索它洛尔 (Ⅱb)、β-阻滞剂(未确定类)
但死亡率显著增加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对死亡率的影响
死亡危险性
ⅠA Act, 253/3292; pla 217/3290 ⅠB Act, 306/7068; pla, 275/6945 ⅠC Act, 97/1303; pla 74/1235
总计 Act, 660/11712; pla 571/11517 p=0.05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
药物治疗: • 治疗器质性心脏病 • 纠正如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 诱因 • 应用β-阻滞剂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 • 对于上述治疗措施效果不佳且室速发作频繁, 症状明显者可以按持续性室速用抗心律失常药, 预防或减少发作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和处理
•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和室速 •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 •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室速和室颤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
• 特发性室速,一般不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发 作时有特征性心电图图形
• 可分为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偶可起源于左室流 出道)的特发性室速和左室特发性室速 • 发作终止后窦律时可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
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速 特征:环磷酸腺苷介导的触发活动,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 导阻滞图形,心电轴向下或右偏,常为运动诱发,对儿茶 酚胺敏感。
稳定室速 单形室速 注意;可能需直接电转复 多形室速 评价有无QT延长 正常QT 病因治疗 β-阻滞剂 利多卡因 胺碘酮 普鲁卡因胺 心功能不好: 胺碘酮 利多卡因 电转复 长QT 纠正电解质 镁剂 起搏 异丙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
正常心功能
EF↓
普鲁卡因胺 索他洛尔 胺碘酮 利多卡因
胺碘酮 利多卡因 同步电转复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和处理
•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和室速 •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 •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室速和室颤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
良性室性早搏的确定:
应该避免将器质性心脏病漏诊的情况 目前存在的更明显的问题是将这种早搏作为器质性 心脏病的诊断根据。 年轻人中往往被诊为心肌炎,老年人常被诊为冠心 病 室性早搏确实可以与某些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并存, 但互相之间却没有因果关系 医生应当进行详细的工作以确定早搏是否属于良性。
ICD在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摘自2002年ACC/AHA/NASPE指南)
• 冠心病、既往心梗、左室功能不全。电生理试验中诱 发持续VT,不能被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所终止(I,证据 级别A) • 心肌梗死后1个月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3个月左室射 血分数小于等于30% (IIa,证据级别 B) • 推测由室颤造成的心脏骤停,由于其他医疗原因不能 行电生理检查 (IIb.证据级别 C) • 有危及生命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家族史或遗传史的 高危患者,如QT延长综合征或肥厚性心肌病。(IIb, 证据级别B) • 冠心病、既往MI 、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电生理试验 中诱发出持续室颤或室速(IIb,证据级别B)
胺碘酮: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
结果: Baidu Nhomakorabea一个24小时用药剂量
静脉用量 口服用量 总量 1586.5±316.8(700~2990) 713±208(600~1200) 2205±368.4(1410~3810)
静脉用药时间4.5± 2.6(1~11)天
胺碘酮: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 常
疗效: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
• 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室速很可能 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先兆 • 应该认真评价预后并积极寻找可能存在的诱因
•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是评价预后的方法之一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
电生理检查进行诱发试验
• 可以诱发持续室速: 安装ICD(MADIT适应症:心梗后& LVEF ≤35%&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 无条件安装者按持续性室速进行药物治疗 • 未诱发持续室速: 药物治疗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
β阻滞剂在AMI中的应用
对照组优于治疗组←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100 -80 -60 -40 β阻滞剂长度治疗试验(组别) -20 0 +20 +40 +60 +80 +100
Wilhelmsson Ahlmark Barber Mlti study Andersen Baber novwegian BHAT Hunsteen Julian
左室特发性室速 特征:多见于年轻人,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 左偏提示心尖下部起源,伴电轴右偏提示心尖前上部起源。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
• 发作时的治疗: ——对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速可选用 维拉帕米、普罗帕酮、β-阻滞剂、腺苷或利多 卡因。顽固者也可用电转复,心室快速刺激 ——对左室特发性室速,首选维拉帕米静脉注 射,普罗帕酮也有效 —— 持续发作时间过长且有血流动力学改变者 宜电转复
(↓49.5%) (↓38.9%)
(↓13%) (↓23.1) (↓3.0%)
(↓-6.7%) (↓35.8%) (↓22.5%) (↓31.5%) (↓17.9%) β阻滞剂治疗AMI长程效益比较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博
• 基础心脏病的治疗是首要的任务 • 注意寻找有无造成早搏的诱因 • 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和儿茶酚胺系统的过度兴 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电解质紊 乱等使猝死的危险增加。 β-受体阻滞剂和转换 酶抑制剂都已证实有疗效 • 一般不要使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如果早博很 多,或有多形复杂室早,可以使用III类药物
持续室速:终止发作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
可首先进行药物治疗 ——应用的药物为静脉普鲁卡因胺(Ⅱa)、索他洛尔 (Ⅱa)、胺碘酮(Ⅱb)和β-阻滞剂 ——利多卡因终止室速相对疗效不好,但半衰期短,便 于接续使用其他药物 ——心功能不好的病人首先考虑胺碘酮 ——心功能好者也可试用普罗帕酮 可以使用电转复 原则上试用一种药物,若无效,应尽快电转复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
首先要使患者明了早搏的良性本质,打消其各种顾虑, 进行心理治疗, 从预后角度讲不支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对症状明显而一时无法耐受者,可以首选β -受体阻滞剂 可短时间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可选 Ib 类(如美西律)和 Ic 类(如普罗帕酮)以缓解症状,以利患者逐渐适应和 耐受 不宜选用Ia类或III类药物 尽量不要用数早搏或 Holter 的方法来评价所谓的“治疗 效果”
胺碘酮: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Cordarone)用药方法 ——静脉:首剂3~5mg/kg,10min内注入, 维持:1.0~1.5mg/min,以后渐减 ——口服: 600~1200mg/日,以后依病情渐减 量过渡至长期口服维持 ——再负荷:初次负荷量后控制不满意或VT、 VF复发,可每隔15~30min再追加 1.5~3.0mg/kg 的静脉负荷量1~2次
ICD在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摘自2002年ACC/AHA/NASPE指南)
• 存在心功能不全,电生理试验诱发室性心律失 常的反复晕厥患者,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IIb,证据级别C) • 不可解释的晕厥或有不可解释的猝死家族史, 伴有典型或不典型的RBBB和ST抬高 (Brugada syndrome) (IIb,证据级别C) • 晚期器质性心脏病 的晕厥患者,创伤或无创检 查不能确定原因 (IIb,证据级别C)
室颤和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持续室速: 终止发作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室速、室颤
(摘自“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
• 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持续性室速多预后 不良,容易引起心脏性猝死 • 除了治疗基础心脏病、认真寻找可能存在的诱 发因素外,必须及时治疗室速本身 • 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心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 洋地黄中毒等 • 对室速、室颤的治疗包括终止发作和预防复发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和处理
•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和室速 •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 •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室速和室颤
室性心律失常
一级预防
有危险因素但尚未有致命的快速室性心律失
常发作
二级预防
已有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史
一级预防研究的主要对象
无威胁生命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史 心肌梗塞后 心力衰竭,EF↓ 频发室早伴晚电位阳性、心率变异率↓
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
• • • • • • 种类:室早、室速或室颤 以心电图图形分类 以发作时间分类 以起源部位分类 以血流动力学分类 以发病机制分类
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
• 以心脏基础分类 ——不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 以预后分类 ——良性: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的室 性心律失常, 一般为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 速。 ——潜在恶性:有器质性心脏病,其心律失常为室性 早搏或无症状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恶性:有器质性心脏病,其心律失常为持续室性 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P= 1.79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OR(odds ratio) Ⅰ类药物对死亡率的影响(51项随机试验,23000例)
注:(
)方形面积大小代表信息量(病例数) 横线代表比数比(OR)95%可信限 直线:相当于OR<1.0的左侧部分提示治疗使危险性降低(↓) OR>1.0的右侧部分提示治疗使危险性降低(↑) OR=1.0表示无差异 死亡率资料:(死亡数/接受治疗数)分为积极治疗(Act)和安慰剂(Pla )
急性心律失常处理程序
血流动力学评价
稳定 房颤 进一步评价和治疗 窄QRS心动过速 进一步评价和治疗 宽QRS心动过速 鉴别诊断 诊断不清 心功能好 电转复 普鲁卡因胺、胺碘酮 电转复 胺碘酮 室速 进一步评价和治疗 单形或多形室速 不稳定 准备电转复
室上速 进一步评价和治疗
稳定的单形或多形室速处理程序
电生理诱发 +
抗心律失常治疗对猝死一级预防的研究汇总
一级预防以药物为主,ICD?
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
CAST I 和CAST II研究
-- N. Engl. J. Med. 1989, 1991
研究对象:心梗后频发室早,部分伴左心功能不全
研究药物:氟卡尼、恩卡尼、莫雷西嗪 研究结果:与安慰剂相比,虽能有效抑制心律失常,
持续室速:终止发作
• 对反复多次发作者,应在电转复的基础上使用 药物 • 可以考虑安装临时起搏电极进行快速刺激终止
• 可考虑使用大剂量胺碘酮,必要时联合Ⅰb类 药物(利多卡因、美西律)或β-阻滞剂(美托 洛尔、艾司洛尔)
胺碘酮: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
2001年杨艳敏等
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反复发作VT和/或VF患者56例 男42例,女14例 年龄49.6±13.8(41~66)岁 基础心脏病 冠心病、陈旧心肌梗死42例、心肌病13例、先心病1例 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 Ⅱ级13例,Ⅲ级38例,Ⅳ级5例 左室射血分数38.0±8.7%(23~48%)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
• 预防复发的药物治疗:
——对右室流出道室速,β-阻滞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 如果无效,可换用 Ic 类(如普罗帕酮、氟卡尼)或 Ia 类 (如普鲁卡因胺,奎尼丁)药物,胺碘酮和索他洛尔的 有效率为50%左右 ——对左室特发性室速,可选用维拉帕米,160-320mg/天 ——特发性室速(右室流出道和左室分支性)可用射频消 融根治,成功率很高
时间 24h 内 48h 内 72h 内 96h 内 168h 内 240h 内
疗效 55.3%(31/56 例) 69.6%(39/56 例) 75.0%(42/56 例) 80.3% (45/56 例) 84.0% (47/56 例) 85.7% (48/56 例)
持续室速:终止发作
多形性室速: 一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蜕变为室颤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按室颤处理 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应鉴别有无QT延长 不伴QT延长的多形性室速 ——病因治疗 ——缺血者可使用β-阻滞剂,利多卡因 ——其他情况可用胺碘酮(Ⅱb)、利多卡因 (Ⅱb)、普鲁卡因胺(Ⅱb)、索它洛尔 (Ⅱb)、β-阻滞剂(未确定类)
但死亡率显著增加
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对死亡率的影响
死亡危险性
ⅠA Act, 253/3292; pla 217/3290 ⅠB Act, 306/7068; pla, 275/6945 ⅠC Act, 97/1303; pla 74/1235
总计 Act, 660/11712; pla 571/11517 p=0.05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
药物治疗: • 治疗器质性心脏病 • 纠正如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 诱因 • 应用β-阻滞剂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 • 对于上述治疗措施效果不佳且室速发作频繁, 症状明显者可以按持续性室速用抗心律失常药, 预防或减少发作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和处理
•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和室速 •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 •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室速和室颤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
• 特发性室速,一般不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发 作时有特征性心电图图形
• 可分为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偶可起源于左室流 出道)的特发性室速和左室特发性室速 • 发作终止后窦律时可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
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速 特征:环磷酸腺苷介导的触发活动,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 导阻滞图形,心电轴向下或右偏,常为运动诱发,对儿茶 酚胺敏感。
稳定室速 单形室速 注意;可能需直接电转复 多形室速 评价有无QT延长 正常QT 病因治疗 β-阻滞剂 利多卡因 胺碘酮 普鲁卡因胺 心功能不好: 胺碘酮 利多卡因 电转复 长QT 纠正电解质 镁剂 起搏 异丙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
正常心功能
EF↓
普鲁卡因胺 索他洛尔 胺碘酮 利多卡因
胺碘酮 利多卡因 同步电转复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和处理
•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和室速 •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 •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室速和室颤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
良性室性早搏的确定:
应该避免将器质性心脏病漏诊的情况 目前存在的更明显的问题是将这种早搏作为器质性 心脏病的诊断根据。 年轻人中往往被诊为心肌炎,老年人常被诊为冠心 病 室性早搏确实可以与某些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并存, 但互相之间却没有因果关系 医生应当进行详细的工作以确定早搏是否属于良性。
ICD在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摘自2002年ACC/AHA/NASPE指南)
• 冠心病、既往心梗、左室功能不全。电生理试验中诱 发持续VT,不能被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所终止(I,证据 级别A) • 心肌梗死后1个月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3个月左室射 血分数小于等于30% (IIa,证据级别 B) • 推测由室颤造成的心脏骤停,由于其他医疗原因不能 行电生理检查 (IIb.证据级别 C) • 有危及生命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家族史或遗传史的 高危患者,如QT延长综合征或肥厚性心肌病。(IIb, 证据级别B) • 冠心病、既往MI 、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电生理试验 中诱发出持续室颤或室速(IIb,证据级别B)
胺碘酮: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
结果: Baidu Nhomakorabea一个24小时用药剂量
静脉用量 口服用量 总量 1586.5±316.8(700~2990) 713±208(600~1200) 2205±368.4(1410~3810)
静脉用药时间4.5± 2.6(1~11)天
胺碘酮: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 常
疗效: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
• 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室速很可能 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先兆 • 应该认真评价预后并积极寻找可能存在的诱因
•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是评价预后的方法之一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
电生理检查进行诱发试验
• 可以诱发持续室速: 安装ICD(MADIT适应症:心梗后& LVEF ≤35%&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 无条件安装者按持续性室速进行药物治疗 • 未诱发持续室速: 药物治疗
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
β阻滞剂在AMI中的应用
对照组优于治疗组←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100 -80 -60 -40 β阻滞剂长度治疗试验(组别) -20 0 +20 +40 +60 +80 +100
Wilhelmsson Ahlmark Barber Mlti study Andersen Baber novwegian BHAT Hunsteen Julian
左室特发性室速 特征:多见于年轻人,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伴电轴 左偏提示心尖下部起源,伴电轴右偏提示心尖前上部起源。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
• 发作时的治疗: ——对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速可选用 维拉帕米、普罗帕酮、β-阻滞剂、腺苷或利多 卡因。顽固者也可用电转复,心室快速刺激 ——对左室特发性室速,首选维拉帕米静脉注 射,普罗帕酮也有效 —— 持续发作时间过长且有血流动力学改变者 宜电转复
(↓49.5%) (↓38.9%)
(↓13%) (↓23.1) (↓3.0%)
(↓-6.7%) (↓35.8%) (↓22.5%) (↓31.5%) (↓17.9%) β阻滞剂治疗AMI长程效益比较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博
• 基础心脏病的治疗是首要的任务 • 注意寻找有无造成早搏的诱因 • 心肌缺血,交感神经和儿茶酚胺系统的过度兴 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电解质紊 乱等使猝死的危险增加。 β-受体阻滞剂和转换 酶抑制剂都已证实有疗效 • 一般不要使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如果早博很 多,或有多形复杂室早,可以使用III类药物
持续室速:终止发作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
可首先进行药物治疗 ——应用的药物为静脉普鲁卡因胺(Ⅱa)、索他洛尔 (Ⅱa)、胺碘酮(Ⅱb)和β-阻滞剂 ——利多卡因终止室速相对疗效不好,但半衰期短,便 于接续使用其他药物 ——心功能不好的病人首先考虑胺碘酮 ——心功能好者也可试用普罗帕酮 可以使用电转复 原则上试用一种药物,若无效,应尽快电转复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
首先要使患者明了早搏的良性本质,打消其各种顾虑, 进行心理治疗, 从预后角度讲不支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对症状明显而一时无法耐受者,可以首选β -受体阻滞剂 可短时间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可选 Ib 类(如美西律)和 Ic 类(如普罗帕酮)以缓解症状,以利患者逐渐适应和 耐受 不宜选用Ia类或III类药物 尽量不要用数早搏或 Holter 的方法来评价所谓的“治疗 效果”
胺碘酮: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Cordarone)用药方法 ——静脉:首剂3~5mg/kg,10min内注入, 维持:1.0~1.5mg/min,以后渐减 ——口服: 600~1200mg/日,以后依病情渐减 量过渡至长期口服维持 ——再负荷:初次负荷量后控制不满意或VT、 VF复发,可每隔15~30min再追加 1.5~3.0mg/kg 的静脉负荷量1~2次
ICD在一级预防中的应用
(摘自2002年ACC/AHA/NASPE指南)
• 存在心功能不全,电生理试验诱发室性心律失 常的反复晕厥患者,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IIb,证据级别C) • 不可解释的晕厥或有不可解释的猝死家族史, 伴有典型或不典型的RBBB和ST抬高 (Brugada syndrome) (IIb,证据级别C) • 晚期器质性心脏病 的晕厥患者,创伤或无创检 查不能确定原因 (IIb,证据级别C)
室颤和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持续室速: 终止发作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室速、室颤
(摘自“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
• 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持续性室速多预后 不良,容易引起心脏性猝死 • 除了治疗基础心脏病、认真寻找可能存在的诱 发因素外,必须及时治疗室速本身 • 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心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 洋地黄中毒等 • 对室速、室颤的治疗包括终止发作和预防复发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和处理
•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和室速 •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 •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室速和室颤
室性心律失常
一级预防
有危险因素但尚未有致命的快速室性心律失
常发作
二级预防
已有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史
一级预防研究的主要对象
无威胁生命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史 心肌梗塞后 心力衰竭,EF↓ 频发室早伴晚电位阳性、心率变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