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常规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护理常规1
急诊科护理常规
一、急诊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人院介绍
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 .新人院患者即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1 次。

2、常规体温每日15:00测试一次。

当日手术患者7:00、19:00各加试一次;手术后三天内每天常规测试2次(7:00、15:00)。

3 .若体温37 . 5 ℃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4 .若体温38 ℃以下者,23:00和3:00可酌情免试;体温正常后连测三次,再改常规测试。

5 .体温≤35℃者,可在35℃横线下面用黑色或蓝黑色笔书写“不升”两字,不与下次测试体温、脉搏相连。

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 次。

(六)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 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一)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高热护理常规
因外邪侵入肌表或机体内部阴阳失调而致的一种危急重症,以体温升高在39 ℃以上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表或在里。

急性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生命体征。

2 .伴随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

3 .心理社会状况。

4 .辨证外感高热证(表证期、表热证期、里证期)、内伤高热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 2 )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

( 3 )烦躁不安者,应实施保护性措施。

( 4 )对于时行疫疠引发的高热,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

( 5 )持续高热不退或汗出较多者应避风,及时更换衣被,用温水擦身,定时变换体位。

( 6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体温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等情况。

2 )神昏澹语、肢体抽搐等情况。

3 )吐血、咳血、哑血、便血、溺血等情况。

4 )高热不退、大吐、大泻等情况。

5 )高热、喘促、不能平卧、汗出等情况。

2 .用药护理汤剂一般温服,高热有汗烦渴者可凉服。

服解表药后,宜饮少量温热开水或热粥,以助汗出。

3 .饮食护理
( l )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之品。

( 2 )外感高热,宜进热汤,多饮温开水以助汗出。

( 3 )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果汁饮料,亦可选用芦根汤、淡盐水等以养阴增液。

4.情志护理内伤发热多病程长,患者常有烦躁、焦虑等情绪改变,安慰患者树立信心,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5 .临症护理
( l )发热恶寒重、头痛、四肢酸痛、无汗者,遵医嘱给予背部刮疹痧以助退热。

( 2 )壮热者,遵医嘱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针刺降温。

6 .并发症护理(高热惊厥)
( l )患者出现抽搐时,应立即使其平卧,头转向一侧,解开衣领及腰带,用牙垫或包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有义齿者应取下。

加用床挡,防止坠床。

( 2 )针刺人中、合谷、太冲、涌泉,或用10 %水合氯醛15 一20 ml 灌肠或应用其他镇静药,解除抽搐。

( 3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气吸人。

( 4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声、光等各种刺激。

(三)辨证施护
1 .外感高热
( 1 )表证期
l )室内空气清新,光线充足,通过发汗来退热,但发汗不能太过,应以微微出汗为佳。

2 )中药宜温热服,在服药后给热粥或热姜糖水饮用,以助药力,并稍加盖被使之汗出。

3 )忌冷敷、酒精擦浴、扇风等,不利于驱邪降温。

4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为佳。

( 2 )表热证期
l )室内空气清新,光线柔和,注意通风,室内温度不宜太高。

2 )配以必要的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块冷敷等,防止热极生风。

3 )饮食以清淡流质为主,并辅以各种新鲜的瓜果汁液以生津解热。

( 3 )里证期
l )辅以各种物理降温法,及时降温防变。

若出现皮肤冷而体温反而上升时,可采用酒精浸泡桂枝、细辛、肉桂、生姜、红花、白芷、防风等药加温擦浴,因酒精可以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而达到降温的目的,中药可以温经通络,通利血管。

忌发汗退热,因发汗可以伤津耗气,使热邪更甚。

2 )将口服中药的第三煎,或用清热泻火通便的中药做保留灌肠,此法既有利于排出毒素减轻中毒症状,又可通过直肠的吸收起到抗菌消炎、清热凉血的作用。

3 )配合针刺合谷、曲池、大椎、风府等穴,或用十宣、少商穴点刺放血。

4 )当热结肠胃出现便秘、腹胀或疼痛拒按时,应及时用大黄、芒硝、玄参、麦冬等中药煎汁灌肠通便以泻火排毒退热。

5 )当热盛伤津耗气,突然出现出汗肤冷、四肢不温、脉微细无力时,是正不胜邪,阳气衰微的表现,应选用人参、附子急救回阳。

6 )饮食忌油腻、辛辣刺激之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营养丰富的流质食物,注意补充水分。

2 .内伤高热
( l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

( 2 )应注意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的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取得患者配合,争取早日康复。

( 3 )忌用物理降温法,以防伤风助邪或继生外感,也忌各种发汗为主的退热药法,以防汗出过度而致伤阴亡阳。

( 4 )对阳虚患者,应防寒保暖,多给高热量饮食,忌滋腻寒湿之物。

对阴虚患者,应防热保阴,多食生津养阴的食物,少用温燥辛辣之品,忌烟酒。

( 5 )对汗出较多的患者应勤换衣被,注意皮肤的护理。

(四)健康指导
1 .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

2 .注意病愈初期的休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

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

3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

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4 .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 .积极治疗原发病。

6 .坚持遵医嘱服药、治疗,定期到门诊复查。

三、神昏护理常规
因多种疾病引起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所致。

以神志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神昏,临床上有轻重之别,一般分为神识恍惚、神志迷蒙、昏迷、昏愦由轻至重的四个层次。

病位在脑。

意识障碍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

2 .既往史、现病史和服药史。

3 .生活方式、排泄状况。

4 .心理社会状况。

5 .辨证热毒内陷证、痰浊内闭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 l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 2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去枕仰卧位,举颌仰额位。

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

随时吸出咽喉部分泌物及痰涎。

( 3 )中暑神昏患者,应将其放置在阴凉通风的病室;烦躁不安者,加床档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有义齿者应取下;抽搐者用牙垫或包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 4 )四肢厥冷者,注意肢体的保暖,严防冻伤、烫伤。

伴有肢瘫者,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时翻身。

( 5 )遵医嘱留置导尿,记录24 小时出人量。

( 6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护理。

可用盐水或中药口腔护理;不能闭目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的发生。

( 7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遵医嘱设专人护理,做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面色、肢温、汗出、二便等情况,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3 )出现昏迷程度加深、高热、抽搐、呕吐、出血、黄疽等,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 .用药护理
( 1 )严格按医嘱用药。

( 2 )中药汤剂宜温服。

3 .饮食护理
( l )要保证供给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神昏初期可从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2 一3 天后仍神昏不醒,可采用鼻饲法供给营养。

( 2 )鼻饲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米汤、果汁、牛奶、豆浆、鸡蛋等。

( 3 )患者恢复吞咽动作后,改用口服进食。

4 .情志护理患者若清醒之时,易产生恐惧、紧张、求生等心理变化,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与康复氛围,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

5 .临症护理
( 1 )气息急促、面色青紫、肢体抽搐者,应遵医嘱给予吸氧,随时吸出气道的分泌物。

( 2 )神昏高热者,遵医嘱给予针刺治疗。

( 3 )脱证亡阳者,遵医嘱迅速给药、注意保暖。

( 4 )突然昏迷、口噤手握、牙关紧闭者,遵医嘱针刺人中等穴。

( 5 )谵语狂躁、大便秘结者,遵医嘱鼻饲中药通便,必要时灌肠。

( 6 )尿潴留者可按摩膀胧区域或遵医嘱行导尿术。

6 .并发症护理
( 1 )肺炎咳嗽
1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每日紫外线消毒。

减少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2 )按时翻身叩背,刺激患者咳嗽,使痰液排出。

痰液黏稠者可给予雾化吸人,必要时用吸痰器。

3 )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4 )每日口腔护理至少2 次,充分保持日腔清洁。

( 2 )淋证
1 )注意多饮水,饮食可多食赤小豆粥、冬瓜汤清热利湿通淋之品,也可用白茅根、车前子、木通煎水代茶饮,忌油腻、肥甘、辛辣之品。

2 )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

若留置导尿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消毒尿道口2 次,更换尿袋,必要时行膀恍冲洗。

3 )观察小便的色、质、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 3 )压疮
l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1 一2 小时翻身一次,在骨突处用红花酒精按摩,并用气圈、海绵垫托扶,保证足够的营养。

2 )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更换床单,并经常用温开水擦洗臀部、背部,女患者要冲洗会阴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3 )对汗多的患者,出汗后要用毛巾及时将汗擦干,更换汗湿的衣被。

4 )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三)辨证施护
1 .热毒内陷证
( 1 )腹满便秘者,可用增液承气汤口服或保留灌肠。

( 2 )患者出现抽搐时,应立即使其平卧,头转向一侧,解开衣领及腰带,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气吸入。

( 3 )守护在患者身旁,防止碰伤、坠床,但不可强按,以免损伤。

( 4 )针刺或指掐人中、素髎、十宣、涌泉等穴。

( 5 )高热时每小时测量体温1 次,若体温持续不降,可采用物理降温法降温;若体温骤降,为病情转危,应准备抢救。

( 6 )汗出过多时应及时擦干,更换湿衣、湿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

( 7 )如为时疫瘟病,还应注意隔离防止传染。

2 .痰浊内闭证
( l )呕吐的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误吸。

( 2 )若呕吐频繁不止,呈喷射状,且呕吐物为咖啡色或呕血,为病情转危,应准备抢救。

( 3 )搬者癖涎雍盛,喉中痰鸣者,应设法帮助其排痰,以免阻塞气道,影响呼吸。

( 4 )痰液黏稠者,可给子雾化吸人,必要时给于吸痰。

(四)健康指导
1 .保持情绪稳定乐观,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2 .平素起居有常,作息定时,避免过劳。

3 .注意饮食调摄,做到饮食有节,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之品,忌食肥甘、油腻、生冷、烟酒之品。

保持大便通畅。

4 .积极防治有关的感染性疾病;加强原发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症、糖尿病等的治疗,避免药物中毒,预防中暑、烫伤等意外。

5 .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体育锻炼。

四、脱证护理常规
因邪毒侵扰、脏腑败伤、气血受损、阴阳互不维系所致。

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面色苍白或潮红,呼吸微弱,口开手撒,汗出如珠,四肢逆冷,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心、脑、经络、气血。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生命体征的变化。

2 .饮食习惯、排泄状况。

3 .生活自理能力。

4 .心理社会状况。

5 .辨证阳气暴脱证、真阴耗竭证、邪毒炽盛证、气阴两虚证、心气不足证、气滞血瘀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 1 )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 2 )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

( 3 )注意保暖。

( 4 )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

( 5 )尿失禁者,遵医嘱留置导尿管并定时冲洗膀胱,保持外阴清洁。

大便失禁者,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 6 )准确记录出人量,患者6 小时无尿,注意检查是否尿潴留,尿闭者及时报告医师。

( 7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 )正确记录出人量,患者每24 小时尿量小于500 ml 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 )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2 .用药护理
( l )严格按医嘱用药。

( 2 )中药汤剂宜温服。

3 .饮食护理宜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4 .情志护理
( 1 )患者元气已弱,劝慰患者安定情绪,注意静养。

( 2 )做好患者家属的劝慰工作。

5 .临症护理
( l )四肢不温、汗出者,可予四肢放置热水袋等保暖,遵医嘱给予参附汤或艾灸。

( 2 )高热者,遵医嘱给予十宣放血或针刺退热。

( 3 )喉中痰鸣、喘促痰厥者,及时吸痰,遵医嘱立即吸氧。

6 .并发症护理
( l )心功能衰竭
1 )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维持适当的温度与湿度。

一般患者可取平卧位,
对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2 )控制静脉补液速度:一般为每分钟1 一1 . 5 ml ( 20 一30 滴),防止心衰加重。

3 )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2 一4L / min 。

观察吸氧后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改变,随时评估呼吸困难改善的程度。

4 )加强口腔、会阴、皮肤的护理。

( 2 )肾功能衰竭
1 )减少探视,以防交叉感染。

2 )脾肾阳虚者,病室向阳,避免潮湿阴冷。

3 )重者卧床休息,轻者适当活动。

4 )加强口腔、会阴、皮肤的护理。

5 )准确记录24 小时出人量,定时测量体重、血压,有腹水者定时测量腹围。

(三)辨证施护
1 .阳气暴脱证
( 1 )患者平卧于床,不要随意搬动,立即准备抢救,做好特护记录。

( 2 )建立静脉通路,持续给氧,密切观察体温、呼吸及脉象,在用药过程中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 3 )注意保暖。

( 4 )可予大剂量参附注射液静推,同时针刺人中、内关、涌泉等穴位,醒脑开窍,并灸关元、神阀等穴,回阳固脱。

( 5 )根据病情需要调整输液速度,初期200 一300 ml / h ,血压回升,脉象增强,补液速度逐渐减慢;如脉微绝者,血压持续不升者,给予补液,加大血管活性药物剂量。

( 6 )大汗淋漓者,鼓励喝水,保持皮肤干燥,及时更换衣物,防止受凉,预防肺部感染及并发症。

2 .真阴耗竭证
( l )烦躁者稳定其情绪,使其精神内守,阳密阴固。

( 2 )密切观察小便量,小于30 ml / h 者为血容量不足,快速补充血容量,加快输液速度,并给予生脉注射液静滴。

( 3 )中药独参汤分服,神昏者胃管少量鼻饲。

( 4 )多饮水果蔬菜汁,忌食辛辣发散之品。

3 .邪毒炽盛证
( 1 )注意监测体温波动,防止高热惊厥,必要时辅以物理降温。

( 2 )烦躁者,应采取保护性措施,防止坠床。

( 3 )中药白虎汤温服。

( 4 )给予流质饮食并多饮水。

4 .气阴两虚证
( l )保持病室安静,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其心理负担,使其树立信心。

( 2 )能进食者进食清淡、高热量、富含营养、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忌食油腻生冷及辛辣之品。

5 .心气不足证
( l )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给患者足够的休息时间。

( 2 )给予持续吸氧。

( 3 )密切观察患者心悸、出汗、胸闷及胸痛的症状,监测患者脉象,如心悸发
作、脉结代时需监测心电图。

( 4 )服用生脉饮,以补益心气。

( 5 )胸痛发作时嘱其禁食,平时予清淡流质饮食。

6 .气滞血瘀证
( l )口唇青紫明显者,需持续有效的吸氧。

( 2 )注意观察出汗、脉象、气息的变化并详细记录。

( 3 )脉象微欲绝者,可补充血容量。

( 4 )腹胀明显者,可予腹部热敷,进食消胀行气之品。

( 5 )疼痛剧烈者,针刺内关、擅中等穴,持续捻针,缓解疼痛。

( 6 )遵医嘱给予活血行气的中药汤剂温服。

(四)健康指导
1 .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激。

2 .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3 .久病初愈,应注意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

随气候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防止正虚邪袭,变生他证。

4 .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忌食生冷、油腻刺激之品,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

5 .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五、急性心功能衰竭护理常规
因心体受损,藏真受伤,心脉气力衰竭,无力运血行气所导致的常见危重急症。

以呼吸困难,心悸烦躁,尿少,下肢水肿,乏力,多汗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心。

急性心功能衰竭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生命体征,神志,活动能力,有无感染、心律失常、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2 .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 .心理社会状况。

4 .辨证气阴两虚、水疲内停证,阳虚水泛、水饮凌心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 2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端坐位,注意保暖,汗出较多者及时更换衣被。

注意卧床休息,减少探视。

( 3 )控制静脉补液速度:一般为每分钟l 一1 , 5 ml ( 20 一3 0滴)。

( 4 )用吸氧面罩间断正压呼吸给氧较好,肺水肿患者应用酒精吸氧。

观察吸氧后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改变,随时评估呼吸困难改善的程度。

( 5 )加强口腔、会阴、皮肤的护理。

( 6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l )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发绀、肺底湿啰音、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尿量等变化情况。

2 )若出现心率增加、乏力、头昏、失眠、烦躁、尿少等症状,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加强观察。

3 )如患者迅速发生极度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口唇青紫等表现,同时胸闷、咳嗽、呼吸困难,发绀、咯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应警惕急性肺水肿的发生,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2 .用药护理
( l )中药汤剂宜热服,可以少量频服,观察并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 2 )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要检查心率、心律情况,若心率低于60 次/分,或节律发生改变,应暂停给药,并通知医生。

( 3 )应用利尿剂前应测体重,并准确记录出人量。

3 .饮食护理
( 1 )宜取低热量饮食。

病情好转后可适当补充热量和高营养。

( 2 )饮食以少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宜,每餐不宜过饱,多食蔬菜、水果。

( 3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给子润肠通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

4 .情志护理
( l )患者常因严重缺氧而有濒死感,紧张和焦虑可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应加强床旁监护,给予精神安慰及心理支持,减轻焦虑,以增加安全感。

( 2 )平时多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转移法、音乐疗法等。

5 .临症护理
( l )喘促突出,张口抬肩,可用氨茶碱于定喘穴、喘息穴上行穴位注射。

( 2 )神昏不语,可遵医嘱给子醒脑药物治疗。

6 .并发症护理
( 1 )呼吸道感染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
2 次,避风寒。

2 )长期卧床者鼓励翻身,协助拍背,以防发生呼吸道感染和坠积性肺炎。

( 2 )血栓形成
l )应鼓励患者在床上活动,协助患者做下肢肌肉按摩。

2 )用温水浸泡下肢以加速血液循环,减少静脉血栓形成。

3 )当患者肢体远端出现局部肿胀时,提示已发生静脉血栓,应及早与医师联系。

(三)辨证施护
1 .气阴两虚,水瘀内停证
( l )注意限制患者体力活动,增加休息时间。

( 2 )饮食以清淡、低盐饮食为主。

( 3 )中药遵医嘱给予生脉散热服。

( 4 )可针刺内关、厥阴俞、心俞、足二里等穴,采用补法。

2 .阳虚水泛,水饮凌心证
( 1 )协助患者取端坐位,腿下垂,应用酒精吸氧。

( 2 )四肢轮流加压,每隔15 一20 分钟放松一肢,从而降低心脏前负荷。

( 3 )中药遵医嘱给予真武汤热服。

(四)健康指导
1 .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避免心衰的诱发因素,如气候变化时要及时加衣,预防感冒。

2 .注意休息,避免过劳,保证充足的睡眠。

3 .宜进低盐、低脂、低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产气的食物及浓茶、咖啡和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多食,不宜过饱。

4 .注意保持心态平衡,情绪平稳,乐观地对待生活。

5 .注意体重的变化,适当控制液体入量,观察足躁部有无水肿,有无气急加重,夜尿增多,厌食,如有心衰复发,应及时纠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