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

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摘要我省海西地区国道315线、国道215线、格茫公路、冷乌公路所经过路段存在盐渍土,本文针对盐渍土地区路基施工进行了全面的叙述,为今后设计、施工及设计变更提供参考。

关键词盐渍土路基施工

1.盐渍土的概念及分类

盐渍土是一中含盐量较高的盐碱土,当地表以下1m范围内含有容易溶解的盐类超过0.5%时即属盐渍土。盐渍土按含盐性质可分为:氯盐渍土、亚氯盐渍土、亚硫酸盐渍土、硫酸盐渍土、碳酸盐渍土;盐渍土按盐渍化程度可分为:弱盐渍土、中盐渍土、强盐渍土、过盐渍土;盐渍土按形成条件可分为:盐土、碱土、胶碱土(龟裂粘土)。 2.施工季节的选择及施工程序安排

2.1施工季节的选择在盐渍土地区筑路,尽可能地考虑当地盐渍土的水盐状态特点,力求在土的含水量接近于最佳含水量的时期不发

生冻结,也不在积水季节进行施工。根据这一原则,一般认为:当地下水位高,对粘性土的盐土地区,以夏季施工为宜;对砂性土的盐土地区,以春季和夏初施工为宜;强盐渍土地区,在表层含盐量降低的春季施工为宜;对于不冻结的土,可以考虑冬季施工。对于青海境内的盐渍土路基施工,受气候、工期的制约,施工期一般很难安排在理想的施工季节。

2.2路基施工程序的安排盐渍土路基要分段一次做完。自基底清除过盐土开始,要连续施工,一次做到路堤的设计标高,不可间断。在设置隔断层的地段,至少也要一次做到隔离层的顶部,以避免路基的再盐渍化和形成新的盐壳。

3.基底处理

盐渍土路基基底的处理根据含盐量、含水量及地下水位而定。

3.1从含盐量方面看由于一般盐渍土地区的含盐量往往表层最大,故当路堤底部表层盐渍土含有过量盐分(含盐量大于8%)或表土松

软有盐壳时,在填筑前,将路堤基底与取土范围内的表层过盐渍土铲

除,铲除深度根据土的试验资

料决定,一般为0.1~0.3m。如路堤高度小于1.0m时,除将基底含盐量较重的表土挖除外,应换填渗水性土,其厚度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1.0m,其他公路不小于0.8m。

3.2从含水量及地下水位方面看当含水量超过液限的土层在

1.0m以内时,必须全部换填渗水性土;如含水量界于液限和塑限之间时,在铺0.1~0.3m的渗水性土后,再填粘性土;如含水量在塑限以下时,可直接填筑粘性土。当清除软弱土体达到地下水位以下时,则先铺填渗水性土,高出地下水位0.3m以上,再填筑粘性土。在修建高等级路面或次高级路面的地段,除路床填料符合规定要求外,还应在路堤下部设置封闭性隔水层(材料如沥青砂、防渗薄膜、聚丙烯薄膜编织布等)以隔断地下水的上升。

3.3基底的换填作业的要求清(铲)除表层后,地表做成由路基中心向两侧约2%的横坡,整平压实,沿横坡均匀铺平,以利排水;铲除的表层过盐渍土堆置在低处,以免水流浸渍后,又流回路基范围

内。铲除后的回填应按规定采用可用的盐渍土。

4.填料要求

由于盐渍土含盐量决定了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所以含盐量成了填料选择的主要依据。用作路堤填料的盐渍土,其容许含盐量必须符合表1的要求。盐渍土地区路基填料容许含盐量表1

盐渍土地区选择路堤填料时,应注意如下几点:a.盐渍土的含盐程度在容许范围时可作路堤填料,但施工时必须注意含盐量的均匀性。

b.在闭塞的积水洼或常年潮湿的盐渍土地段填筑路堤时,应外运渗水土填筑,并考虑路堤沉陷问题。

c.内陆盆地干旱地区,如当地无其他适宜的填料,需用易溶盐含量特大的土、含盐砂砾、盐岩等作填料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水文地质情况,通过试验决定。

d.用石膏土作填料时,石膏含量一般不予限制,应严格控制填筑密实度。路堤基底如为松散的石膏土时,应先予以夯实。

5.路基压实及含水量控制

5.1为了防止盐分的转移和保证路基的稳定,盐渍土路基的压实

应尽可能地提高一些,要求达到重型击实标准。

5.2路基分层压实,每层填土厚度,对粘性土不得大于20cm,对砂性土不得大于30cm。

5.3碾压时应严格控制含水量,不应大于最佳含水量1个百分点。在干旱缺水地区,对路基填土采用加大压实功能的办法进行压实,并设法洒水,使路基表层20cm后的土层在碾压时为最佳含水量,至少应达到最佳含水量的70%以上。

5.4当填土含水量过大时,施工中除设计挖好该地区排水沟外,可在取土坑挖临时排水沟,以截断地表水和降低地下水位。此外也可延长施工段落,在取土坑内分层挖土,分段填土暴晒,分段夯压。

6.路基排水

盐渍土地区路基排水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如排水不畅,势必会因积水使土质发生不利的变化,造成路基病害。因此,在施工中应及时合理地布置好排水系统,防止路基及其附近积水。

当路基一侧或两侧有取土坑时,可利用取土坑进行横向与纵向排

水。取土坑底离最高地下水位应小于0.15~0.20cm。底部应向路堤外有2%~3%的排水横坡和不小于0.2%的纵坡。在排水困难地段或取土坑有被水淹没可能时,应在路基一侧或两侧取土坑外设置高0.4~0.5m、顶宽1m的纵向护堤。

当路基两侧无取土坑时,应设置纵向排水沟,并根据当地的地形、地势设置必要的横向排水沟,且两排水沟的间距不宜大于300~500m,长度不超过2km。当地下水位高时,除挡导表面水外,应加深两侧边沟或排水沟,以降低路基下的地下水位。

盐渍土地区的地下排水管与地面排水沟渠必须采取防渗措施。盐渍土地区一般不宜设置盲沟、渗沟排除地下水,因为盐分的沉淀易使盲沟失效。且地面排水系统不宜与地下排水系统合并设置,以免造成地下水位的升高,影响路基稳定。

7.路基毛细水隔断层的设置

路基修筑在强盐渍化细颗粒粘土(粘性土、粉性土)地区,路基边缘至地下水位高度又不可能达到设计规定,而才用提高路堤或降低

地下水位的措施又不经

济或不可能时,在路基边缘以下0.4~0.6m处(或路基底部)的整个路基宽度上设置毛细隔断层。隔断层的材料可以用卵石、碎石或其他粒径约5~50cm的砂砾,厚度采用0.15~0.3m,并在上、下面各铺设一层5~10cm厚粗砂或石屑作为反滤层,以防止隔断层失效。隔断层使用的材料应因地制宜,不影响隔断层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8.路基高度

8.1路基边缘高出地面的最小高度

在过干旱与干旱、半干旱地区,排除地面水困难的情况下,强盐渍土与过盐渍土的路基边缘高出地面的最小高度可参考表2。

盐渍土路基边缘高出地面最小高度表2

8.2路基边缘高出地下水位的最小高度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盐渍土路基高出地下水位的最小高度可参考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