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浙江专版)新创复习:“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专题过关检测(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专题过关检测

(时间:40分钟分值:66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①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②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①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②,民无争心……今据③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晏婴论和与同》) [注]①献:进言指出。②干:违背。③据:指大夫梁丘据。

(1)材料①体现了孔子的思想。(2分)

(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和”与“同”的差异。(4分)

答:

解析:(1)“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中庸之道”是儒家经典哲学思想。

(2)首先要解读“和”与“同”的不同概念。“和”是讲究原则求得平衡统一,“同”则是无原则的调和。题干中要求结合材料,因此可结合第二则材料分别解读“和”与“同”的具体所指。同时要将二者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写清,“和”的结果是达到整体的和谐,结合第二则材料,即使可行的更完备,不可行的也能从中得出积极元素。“同”的结果则会带来损害。

答案:(1)中庸(答成“和而不同”给1分)

(2)①“和”,讲究原则以寻求各方的统一与平衡,如材料所言,君认为可行之事而实则有不可行的因素,臣应加以指出,切不可君云亦云,反之亦然。“同”,则是无原则的调和,君云亦云。②“和”的结果是达到整体的和谐,使可行的更加完备;不可行的能从中汲取积极的因素。“同”的结果,则因异口同声而趋于单调沉闷,给事业带来损害。(每点2分)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君子和谐而不同一,小人同一而不和谐。”

②君主认为可行的事情中其实包含了不可行的因素,臣子进言指出那不可行的方面来帮助国君做成其事;君主认为不可行的事情中也包含了可行的因素,臣子指出可行的方面帮助君主去除不利因素。因此,政治清平而不违背天理,百姓没有争斗,相安无事……如今,大夫梁丘据不是这样做的。君主认为可行的,他就说可行;君主认为不可行的,他就说不可行。如果拿水与水混合在一起,谁能够吃得下去呢?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能够听得下去呢?不应当相同的道理,就像这样。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材料一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材料二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材料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1)出自材料一中的一个成语是。(2分)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孔子“好学”思想的理解。(4分)

答:

解析:(2)关于对孔子“好学”思想的理解,可从三则材料中总结概括。材料一阐述的是“好学”的实质: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见贤思齐,随时修正自己的缺点。材料二、三阐述的是修身与好学的关系,即先修身立德,再求学求知。尤其是对颜回“不迁怒,不贰过”的评价,是对颜回修养的高度赞扬。综上,可从两方面对三则材料进行概括总结。

答案:(1)食无求饱(或居无求安)

(2)孔子的“好学”是指治学者立志成为君子、谋求礼治仁政之道而表现出的对学问和德性的热爱和追求,其本质意义是指个体不断自我完善的修身之学。它以仁德为本,先修身立德,再求学求知。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求教于有道德的人来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材料二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不将自己的愤怒转加给别人,从不重复犯同样的错误。然而不幸短命去世了,如今再也没有这样的弟子了,我也不曾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材料三孔子说:“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就要敬爱兄长;行为谨慎,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1)背诵篇目《渔父》一文中与“深则厉,浅则揭”内涵完全相同的句子是

。(2分)

(2)荷蒉者对孔子说的一番话,其主要用意是什么?你如何评价他的观点?(4分)

答:

解析:(1)作答本题,应在理解材料所供句子意思的前提下,联系《渔父》一文,选取其中内涵相同的句子。“深则厉,浅则揭”即成语“深厉浅揭”,它是一个比喻句:水深比喻社会非常黑暗,只得听之任之;水浅比喻黑暗的程度不深,还可以使自己不受污染,便撩起衣裳,免得濡湿。理解了这个句子的意思,便不难在《渔父》中找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个句子。

(2)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要求分析荷蒉者对孔子所说话语的意旨,第二问要求评价他的观点。第一问,在理解了材料意思的前提下,可以明确,荷蒉者奉劝孔子要懂得明哲保身,要懂得变通,灵活对待现实。第二问,有较大的开放度,既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关键是要能够言之有据,自圆其说。具体作答时应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阐述理由。

答案:(1)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2)①规劝孔子面对现实处境要懂得变通,灵活对待,以便保全自己。

②(示例一)我认为荷蒉者的观点是正确的。人生在世,固然需要坚持自我,执着理想,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人只有学会变通,学会与世俗周旋,才能保全自己,不让自己受伤。一味执着不变,反而会赔上自己的一切。

(示例二)我认为荷蒉者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人生在世,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就更应该坚持自我,执着理想,如果改变自己以迎合世俗,则丧失了为人的原则。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之所以流芳百世,正是因为在困境中立场坚定,坚持自我,永不妥协。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

(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

(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形象。(4分)

答:

答案:(1)孔氏

(2)身体力行、积极用世、乐观坚毅的通达者;救天下大道于将丧的天之木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