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食品营养成分的测定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检测技术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检测技术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一直备受关注,而了解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也是我们维持健康生活的重要一环。
为了确保食品的质量,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检测技术,以准确地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品中营养成分检测技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食物的组成和价值。
一、化学分析法1. 水分分析水分在食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食品的质量和储存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分的含量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法进行测定。
常用的方法包括失重法和滴定法。
失重法通过固态食品样品在加热和干燥后,测定其失去的重量来确定水分含量。
滴定法则利用一种称为卡尔费伯法的滴定方法,通过滴加一种特定试剂来测定食品中水分的浓度。
2. 硫酸钠检测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
硫酸钠法被广泛用于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该方法通过加入硫酸钠试剂使蛋白质与乙醇发生反应,从而形成一种紫色复合物。
根据复合物的浓度,可以通过光度计测量来确定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3. 酸碱滴定法测定脂肪含量脂肪是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并提供丰富的能量。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将食品样品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加入酸和碱的滴定液,来测定食品中脂肪的含量。
这种方法是一种简单且经济的分析方法。
二、光谱技术1. 红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光谱技术,通过观察物质与红外光的相互作用来分析其成分。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可以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来确定其结构和含量。
例如,利用红外光谱仪可以分析食物中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这种非破坏性分析方法在食品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是一种将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与特定波长的可见光进行相互作用来分析其含量的方法。
对于具有特定的吸收峰的物质,可以通过测量它们吸光度的变化来确定其浓度。
例如,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可以确定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和抗氧化剂的活性。
三、生物分析法1. 酶法分析酶法分析是一种通过酶催化反应来测定食品中营养成分含量的方法。
食物中营养成分测定实验

食物中营养成分测定实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测定是食品科学与营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可以准确测定食物中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含量,为人们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建议和食物安全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食物中营养成分测定实验方法。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学习并掌握一种常见的食物中营养成分测定实验方法,了解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测定原理和步骤。
实验器材与试剂1. 测定食物的样品(如苹果、鸡蛋、面包等)2. 秤3. 固体量烧杯4. 高锰酸钾(KMnO4)试剂5. 精密滴定管6. 水浴锅7. 离心机(速度:3000转/分钟)8. 96孔微孔板9. 酶标仪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所选食物样品洗净,去除皮、骨和可见的脂肪等杂质,抽样取适量,确保同一样品取自同一批次,并记录样品的净重。
2. 碳水化合物含量测定a. 将样品粉碎并均匀混合,取约5克称量于固体量烧杯中。
b. 在水浴锅中,将固体量烧杯加热溶解,待溶液变为浑浊状态。
c. 将所测食物样品溶液抽取一定体积,分别注入96孔微孔板中,并加入试剂。
d. 使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依据标准曲线计算出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3. 脂肪含量测定a. 将样品粉碎并均匀混合,取约3克称量于固体量烧杯中。
b. 在水浴锅中,将固体量烧杯加热至沸腾,持续加热5分钟,使脂肪溶解于样品中。
c. 将样品离心,将上清液转移到96孔微孔板中,并加入试剂。
d. 使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依据标准曲线计算出食物中脂肪的含量。
4. 蛋白质含量测定a. 将样品粉碎并均匀混合,取约2克称量于固体量烧杯中。
b. 在水浴锅中,将固体量烧杯加热至沸腾,持续加热10分钟,使蛋白质溶解于样品中。
c. 将样品离心,将上清液转移到96孔微孔板中,并加入试剂。
d. 使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依据标准曲线计算出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5. 维生素含量测定a. 根据所测维生素的特性和测定方法进行相应处理,具体步骤根据维生素种类而有所不同,例如抽取、浓缩、提取等手段。
4.2食品酸度测定 食品 班级用

③注意事项
a、经常检查电极内的4mol/L KCl溶液的液面,如液面过低则
应补充4mol/L KCl溶液。
b、玻璃泡极易破碎,使用时必须极为小心。 c、复合电极长期不用,可浸泡在2mol/L KCl溶液中,平时可
浸泡在无离子水或缓冲溶液中,使用时取出,用洗并冲洗玻 璃泡部分,然后用吸水纸吸干余水,将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 稍加搅拌,读数时电极应静止不动,以免数字跳动不稳定。
④pH测定时会有几方面的误差:
a、钠离子的干扰:多数复合电极对 Na+ 和H+ 都非常敏
感,尤其是高pH值的碱性溶液,Na+ 的干扰更加明显。 例如,当Na+ 浓度为0.1mol/L时,可使pH值偏低0.4~ 0.5单位。为减少Na+ 对pH测定的干扰,每个复合电极都 应附有一条校正Na+干扰的标准曲线,有的新式的复合电 极具有Na+ 不透过性能,如无以上两个条件,则可以将电 极内的KCl换成NaCl。
pHS- 29A 型(手提式) pHS-2型(实验中使用的) pHS-25型(老型号) pHS-3C型(数字显示) Ph—HJ90B型(盒式)
② 231型或221型玻璃电极 玻璃电极头部是由特殊的敏感玻璃薄膜制成,是电
极的主要部分,仅对氢离子有作用,里边为Ag.AgCl 泡在0.1 mol/L 盐酸溶液中。
b、温度效应:有的缓冲液的pH值受温度影 响很大,如“Tris”缓冲液,因而配制和使 用都要在同一温度下进行。
c、浓度效应: 溶液的pH值与溶液中缓冲离子浓 度和其他盐离子浓度有关,因为溶液pH值取决于 溶液中的离子活度而不是浓度,只有在很稀的溶 液中,离子的活度才与其浓度相等。生化实验中 经常配制比使用浓度高十倍的“贮液”,使用时 再稀释到所需浓度,由于浓度变化很大,溶液pH 会有变化,因而稀释后仍需对其pH进行调整。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是评估其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是用于确定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含量的科学手段,为人们的饮食选择和健康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传统化学分析法传统化学分析法是最早也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包括使用酶解、水解、提取等技术手段,经过逐级精确的测量和计算,确定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元素等。
然而,传统化学分析法所需的时间和操作较多,且一些分析过程需要使用有毒化学试剂,对实验室设备和操作环境要求较高。
2.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利用光的吸收、发射、散射和干涉等现象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
其中,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广泛应用于食品营养成分分析中。
红外光谱通过测量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产生的特征峰位和强度,可以实现对脂肪、蛋白质、糖类等营养成分的快速检测。
紫外-可见光谱则用于测定维生素、色素和抗氧化剂等化合物的含量。
光谱分析法具有快速、非破坏性、无需特殊试剂等优点,但需要专用设备和相应的分析软件来处理和解释光谱数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液相中的分配行为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HPLC常用于测定食品中的维生素、氨基酸、有机酸、咖啡因等营养成分。
它通过调控移动相、固定相和样品进样等条件,实现对复杂样品中目标成分的高效分离和定量测定。
HPLC分析方法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等特点,但操作相对复杂,对仪器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
4. 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是利用样品中各种成分的挥发性差异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脂肪酸、胆固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的分析。
气相色谱法通过将样品蒸发为气体,并使用合适的固定相和载气,在色谱柱中进行分离,最终通过检测器实现各组分的定量分析。
食品质检中的食品营养成分检测

食品质检中的食品营养成分检测食品质检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是评估食品营养价值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食品质检中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以及其在保障人们健康饮食、推动食品生产优化与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原理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原理是通过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准确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
常见的食品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这些成分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护健康至关重要。
食品营养成分检测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化学分析和物理分析。
化学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试剂对食品中的成分进行检测,如使用显色剂检测蛋白质含量。
物理分析方法则是利用物理性质检测食品中的成分,如利用高性能液相色谱检测维生素含量。
这些方法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食品分析的效率与可靠性。
二、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方法1. 蛋白质检测蛋白质是人体组织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其含量的准确检测对于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生物测定法、免疫测定法和光谱测定法等。
生物测定法是通过测定样品中的氮含量,进而推算蛋白质含量。
免疫测定法则是利用特定抗体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通过免疫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光谱测定法利用蛋白质的特定吸收光谱进行定量分析。
2. 脂肪检测脂肪是能量密度最高的营养成分,但过量摄入会增加肥胖和患病的风险。
脂肪的检测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
化学分析方法利用溶剂提取脂肪,并通过测定提取物中的脂肪含量来进行定量。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通过检测脂肪分子的特定共振信号进行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则是利用脂肪分子的特征吸收光谱进行定量。
3. 碳水化合物检测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对于控制血糖和减少糖尿病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碳水化合物检测方法包括测定还原糖、非还原糖和总糖等。
还原糖的检测可以利用酶法测定葡萄糖含量;非还原糖则需要经过酸水解处理,再进行测定;总糖则是将还原糖和非还原糖加以总和计算。
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

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食品是人体能量和营养的重要来源,而食品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也是不同的。
对于食品厂商和消费者而言,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而为了准确地测定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科学家们开发出了许多测定方法。
本文将对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常见测定方法进行概述。
一、蛋白质测定方法蛋白质是人体内组成骨骼肌、血液、器官等组织的重要成分。
而在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对于判断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见的蛋白质测定方法有比色法、滴定法等。
其中,比色法是一种基于标准曲线的颜色衡量法,对于测定多种蛋白质都有一定的适用性。
而滴定法则是利用酸化剂消解食品中的蛋白质,并通过滴定来测定溶液中氨基酸的含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这些蛋白质测定方法均具有一定的优缺点,在实际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二、糖类测定方法糖类是人体内的能量来源之一,也是许多食品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
测定食品中的糖类含量对于判断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同样十分重要。
常见的糖类测定方法包括显色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等。
其中,显色法是一种基于还原糖物质还原性的测定方法,通常利用费林试剂、巴氏试剂等显色试剂对样品进行反应。
而分光光度法与色谱法则是通过特定光谱特征或色谱图的峰面积来确定样品中糖类的含量,这些方法相对来说测定结果更为准确和可靠。
三、脂肪测定方法脂肪是人体内储存的能量来源之一,同时也是食品中的重要能量和营养来源。
在食品测定中,糖类与脂肪测定方法的原理类似。
常见的脂肪测定方法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是一种适用于测定多种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检测食品样品中的有机元素含量来测定其中脂肪的含量。
而红外光谱法则是利用样品中吸收红外光的特定特征来测定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其同样对脂肪含量的测定具有一定的优势。
综上所述,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涉及多个方面,基于不同的测定原理以及具体的实验要求,科学家们发展出了一系列测定方法,这些方法大大提高了我们对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的认识,为工业和消费者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撑。
食品科学中的营养素成分分析与测定方法

食品科学中的营养素成分分析与测定方法食品是人类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质来源之一,而营养素则是食品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营养素分析是食品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它帮助我们从多个维度了解不同食品的营养素成分,进而更好地控制和合理搭配我们的饮食。
本文将着重探讨营养素成分分析与测定方法的相关科学原理与技术手段。
一. 蛋白质蛋白质是人类所需的全部20种氨基酸的来源。
在食品中,蛋白质的结构和含量对于人体的营养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蛋白质的成分分析主要通过酸水解、酶解和磷酸化等手段进行。
其中,酸水解是最常用的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将蛋白质通过酸性氧化分解为氨基酸,再通过比色法或色谱法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二.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能量供应的主要来源,也是膳食纤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食品中,碳水化合物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光度法、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对于简单的单糖和双糖,利用酶解和比色法可以准确地测定其含量,而高级多糖则需要利用色谱法等更加复杂的技术。
三. 脂类脂类是人体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同时也是常见的高热量摄入来源。
食品中脂类的成分分析主要通过脂肪提取、极性化学成分测定和脂质色谱法等技术实现。
其中,脂肪提取法是最为基础的方法,通过有机溶剂提取脂类,并进行进一步纯化和测定。
四. 维生素维生素是人类身体内所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它们对于形成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和代谢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的分析主要依赖于比色法、发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该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食品中各种维生素的含量。
五. 矿物质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元素,直接参与人体代谢和生理活动的重要组分。
矿物质分析主要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等完成,该方法可以对不同食品中的矿物质含量进行准确测定,有助于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
六. 总结营养素成分分析与测定方法在食品科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通过多种科学手段和技术手段来实现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准确测定和研究,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各类食品的营养成分信息,保证我们的饮食营养均衡可控。
食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及分析

食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及分析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而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对人们的饮食调理和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食品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分析结果解读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食品营养成分的测定方法。
常见的测定方法包括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
化学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过使用一系列的化学试剂和操作步骤,可以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物理方法则主要基于一些物理性质的变化来测定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例如通过光学原理来测定食品中的脂肪含量。
而仪器分析方法则依赖于先进的仪器设备,如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可以更加准确地测定食品中的成分含量。
其次,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食品的原料和加工工艺。
不同的原料和加工工艺决定了食品中的各种成分的含量。
例如,谷物类食品中的淀粉含量取决于所用谷物的种类和加工工艺的不同。
其次是存储和保鲜条件。
食品在存储和保鲜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营养成分的流失或变化,因此在测定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时需要考虑存储和保鲜条件。
此外,季节、气候、地域等因素也会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进行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分析时,我们需要对测定结果进行解读。
首先,根据食品的成分含量,我们可以分析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例如,高纤维食物有助于促进消化和预防肠道疾病,而高脂肪食物则容易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
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食品的成分含量来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例如,运动员需要高蛋白质的饮食来满足其身体的需求,而老年人需要适当增加营养素的摄入,以维持身体健康。
除了测定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我们还可以根据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一些延伸的研究和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食品营养成分的测定来判断食品的真实性和质量。
有些不法商家可能会对食品进行欺诈性添加,而通过对食品营养成分的测定,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
营养成分的鉴定

营养成分的鉴定
营养成分的鉴定是对食物中各种营养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这个过程对于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以及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营养成分。
营养成分是指食物中能够供给人体所需能量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
这些营养素在人体内有着各自的功能和作用,如蛋白质是身体的建筑材料,脂肪是能量的主要来源,维生素和矿物质则参与许多生理反应。
营养成分的鉴定通常需要通过实验室的方法进行。
首先,需要将食物样品进行预处理,如研磨、溶解或蒸馏等,以便于提取其中的营养素。
然后,使用各种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对提取出的营养素进行定量分析。
例如,可以使用光谱法、色谱法、电泳法等方法对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进行定量;使用生化方法对维生素和矿物质进行定量;使用水分测定法对水进行定量。
在营养成分的鉴定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食物中的营养素含量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品种、生长条件、加工方法等,因此,在进行鉴定时,需要选择代表性的食物样品,并尽可能控制其他影响因素。
其次,由于营养素的检测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因此,需要有专门的设备和技术人员。
此外,由于营养素的检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需要有一定
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总的来说,营养成分的鉴定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需要使用专门的方法和设备,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
通过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鉴定,我们可以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为食品的生产和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也可以为人们的健康饮食提供指导,帮助人们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检验方法

水分的测定
食品理化检验2007级
第一节
概述
1、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
2、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
3、水分的含量高低,对微生物的生
长及生化反应都有密切的关系。
二、 水分在食品中存在的形式
自由水 水分 在食 品中 存在 形式 具有水的一切特性
亲和水
向外蒸发能力较弱
结合水
是食品中与非水组分结合 最牢固的水
三 、水分测定方法
两张滤纸 → 浸于氯化钡饱和液中 → 用夹子把它放在样品盒内
→ 将传感器的表头放在样品盒上拧紧 → →
加热恒温3小时后
于20℃恒温烘箱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将校正螺丝校正AW为9.00
取样→于15~25℃恒温后→(果蔬样品迅速捣碎取汤汁 与固形物按比例取样&肉和鱼等固体试样需适当切细)
→于容器样品盒内→将传感器的表头置于样品盒上轻轻
三、卡尔· 费休法(Karl Fischer)
⑴ 原理
I2+SO2+2H2O
I2+SO2+2H2O+3C5H5N
H2SO4+2HI
2C5H5NHI+C5H5NSO3
硫酸吡啶很不稳定,与水发生副反应,形成干扰。 若有甲醇存在,则可生成稳定的化合物。 将I2、 SO2、C5H5N 、CH3OH 配在一起成为费休试剂。
⑵ 称样量
样品一般控制 在干燥后的残留物 为1.5~3克。
⑶ 干燥设备
烘箱
普通、真空
⑷ 干燥条件
干 燥 温 度 干 燥 时 间
(二)直接干燥法(常压干燥法)
样品的预处理(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大)
A、采集,处理,保存过程中,要防止组分 发生变化,特别要防止水分的丢失或受潮。
食物营养成分的检测与分析方法

食物营养成分的检测与分析方法食物是人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的重要来源。
因此,科学检测和分析食物的营养成分是评估食物质量和合理膳食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食物营养成分的检测与分析方法。
首先,传统的食物营养成分检测方法主要依赖实验室分析。
这些方法需要先将食物样品进行处理,将其转化为可能被仪器检测的形式。
例如,对于蛋白质的分析,可以使用酶解法将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再通过色谱等仪器进行测定。
类似地,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也可以通过特定的化学方法进行转化和测定。
然而,这些传统方法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产生误差。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使食物营养成分的检测更加快速、准确。
其中,近红外(NIR)光谱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快速检测食物成分的方法。
该技术可以利用食物样品的特殊波长特性,通过分析样品中的振动、拉伸和扭转等运动来确定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
这种方法不仅仪器简单,实验室操作简便,而且可以在非破坏性的情况下进行多次检测。
同时,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高精度和高重复性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质量控制。
此外,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食物营养成分检测方法也日益受到关注。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生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转化为可测量信号的装置。
近年来,利用生物传感器检测食物成分的研究得到了迅猛发展。
例如,基于酶的生物传感器可以通过特定的酶反应将食物成分转化为电信号或荧光信号,并通过电子设备或光谱仪进行检测和分析。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优点,能够在实时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实验室方法和现代分析技术,移动设备上的手机应用程序也为食物营养成分的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现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手机应用程序可以通过扫描食品包装上的条形码或输入食物名称来提供食物的营养成分信息。
这些应用程序通过连接数据库,快速获取并显示食物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
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应用程序实时监控自己的饮食,并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调整。
然而,这些应用程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改进。
食品营养成分测定技术及其应用

食品营养成分测定技术及其应用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突出,食品营养成分测定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食品营养成分测定技术是指用化学、生物学等方法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的技术,其中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常见测定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食品营养成分测定技术的原理食品营养成分测定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化学、生物学等方法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定量测定。
其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等成分的测定主要采用化学检测法,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测定则需要采用生物学检测法。
其中,化学检测法是指利用各种化学试剂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包括重量分析法、比色法、滴定法等多种方法。
而生物学检测法则是指利用生物学特性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包括生物酶法、放射免疫分析法等多种方法。
二、常见的食品营养成分测定方法1、蛋白质的测定方法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其测定方法主要有几种。
其中,凯氏氮测定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凯氏碱对蛋白质进行水解,并将生成的氨水用盐酸滴定法定量,从而确定蛋白质含量。
另外,还有生物酶法、比色法、滴定法等多种蛋白质测定方法。
2、脂肪的测定方法脂肪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其测定方法通常采用重量法和体积法两种方法。
其中,重量法是指将食品样品样品中的脂肪全部提取后,再进行定量测定;而体积法则是指将脂肪通过溶剂提取,然后用滴定法或比色法进行定量测定。
3、糖类的测定方法糖类是人体非常必要的营养成分,其中最常见的就属葡萄糖和果糖。
糖类的测定方法主要采用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
其中,滴定法是指将食品样品中的糖类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重铬酸钾,然后再用标准差滴定法进行定量测定;而分光光度法则是指利用光学吸收原理对样品中的糖类进行测定。
4、维生素的测定方法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成分,其测定方法需要采用生物学检测法。
最常见的维生素测定方法是生物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测定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测定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饮食的关注度不断增加,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测定变得越来越重要。
知道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是我们保持健康生活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食品中常见的营养成分及其测定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
一、蛋白质的测定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获得能量和维持身体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成分。
食品中常见的蛋白质测定方法有Kjeldahl 法和比色法。
Kjeldahl法是最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之一,它基于蛋白质中氮的含量来计算蛋白质含量。
首先,将食品样品加入含有硫酸和硼酸的溶液中,加热至反应完成后,采用酸碱滴定的方法计算食品样品中的氮含量,再通过蛋白质与氮的比例计算出蛋白质含量。
比色法是另一种蛋白质测定方法,它利用食物中蛋白质与染色剂之间的反应来进行测定。
常用的染色剂有布拉德福德染色剂和比酚染色剂。
将染色剂与食品样品中的蛋白质反应,再通过光密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最后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蛋白质含量。
二、碳水化合物的测定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也是食物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常用的碳水化合物测定方法有巴氏酚定量法和安培法。
巴氏酚定量法是通过将食品样品与硫酸菲宁和硫酸反应,产生红色化合物进行定量。
这种方法对于测定单糖和双糖非常准确,但对于多糖不太适用。
安培法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测定方法,它利用电流经过溶液时的电导率与碳水化合物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定。
通过将食品样品与溶液混合,然后使用安培计测定电导率,最后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三、脂肪的测定脂肪是食品中的重要能量来源,但过量摄入脂肪可能导致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酶解法和重量法。
酶解法是通过将食品样品与酶反应,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然后根据产生的甘油测定脂肪含量。
常用的酶解法有醇酶法和酯化酶法。
重量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脂肪测定方法,它通过称量样品的总重量和提取后的残渣重量来计算脂肪含量。
食品营养学 第四章蛋白质与氨基酸 -第三节食用蛋白质的需要量及营养评价

第四章 蛋白质与氨基酸
(2)结合蛋白 由简单蛋白与其他非蛋白成分(辅基) 结合而成。
色蛋白:由简单蛋白与色素物质结合而成。如血红蛋白、 叶绿蛋白和细胞色素等。
糖蛋白:由简单蛋白与糖类物质组成。如细胞膜中的糖 蛋白等。
脂蛋白:由简单蛋白与脂类结合而成。如血浆低密度脂 蛋白、血浆高密度脂蛋白等。
第四章 蛋白质与氨基酸
蛋白质来源
理想模式 稻谷 豆 奶粉
谷、豆、奶粉混 合(67:22 : 11)
表4-8 几种食物蛋白的氨基酸评分
赖氨酸 55 24 72 80 51
氨基酸含量/(mg/g蛋白质)
含硫氨酸
苏氨酸
35
40
38
30
24
42
29
37
32
35
色氨酸 10 11 14 13 12
氨基酸评分 (限制氨基酸)
(3)不完全蛋白质 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不全,若在 膳食中作为唯一蛋白质来源,既不能维持生命,也不能促进 儿童生长发育。如玉米中的玉米胶蛋白,动物结缔组织中的 胶原蛋白以及豌豆中的豆球蛋白等。
一般来说,动物性食品比植物性食品中所含的完全蛋白质 多,所以动物性食品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一般高于植物性食品 蛋白质。
表4-7 常见食物蛋白质的生物价
食物蛋白质
鸡蛋蛋白质 鸡蛋白 鸡蛋黄 脱脂牛奶 鱼 牛肉 猪肉
生物价
94 83 96 85 83 76 74
食物蛋白质
大米 小麦 生大豆 熟大豆 扁豆 蚕豆 白面粉
生物价
77 67 57 64 72 58 52
食物蛋白质
小米 玉米 白菜 红薯 马铃薯 花生
生物价
食品营养成分主要检测哪几个方面

食品营养成分主要检测哪几个方面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
通过对食物营养素的检测,消费者可以了解食物营养素成分[1-2],了解食物中所含营养的含量和类型,并合理的搭配饮食,从而获得更全面的营养,保障人体健康。
一、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意义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和营养问题,卫生部门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并迫使食品制造商在食品包装上明确标注食品营养。
这不仅可以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也为消费者选择和购买商品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安全饮食的需求。
(一)确保食品安全食品营养成分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食品营养成分检测的检验结果,判断食品是否安全,是否符合食用标准。
在这方面有三个基本要求:第一,食品不能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成分。
食品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确保食品中没有有毒有害成分是最基本的底线;第二,食物中应含有一定量的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不仅“无害”,而且“营养丰富”;第三,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必须全面均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这一要求一方面来自于食品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食品生产商食品生产能力的提高。
此外,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测有助于改善食品安全体系。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体系处于有待完善的状态,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食品营养成分的检测可以为食品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必要的依据[3-4],从而使食品安全体系更适合当前的实际情况。
(二)协助顾客选购食物的营养成分在引导消费者选择和购买食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和营养,对食物的选择也更加严格。
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有很大差异。
如果食品没有明确标注营养成分,消费者缺乏参考依据,只能盲目选择。
如果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成分被明确识别,消费者将有一个确切的参考依据,可以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购买食物。
特别是一些特殊群体,如糖尿病患者群体,在购买食物时可以清楚地看到食物是否含糖,这可以有效避免因饮食不当而导致的病情加重;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食物时,也可以通过食物营养表来判断食物是否会影响病情。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估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估第一章:引言1.1 介绍食品营养成分分析的重要性1.2 阐述食品营养评估对个体健康的影响第二章: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2.1 常用的食品成分分析方法2.1.1 化学分析法2.1.2 光谱分析法2.1.3 生物分析法2.2 食品成分分析的样品准备与处理2.3 营养成分分析的仪器设备第三章:食品营养成分分析的指标3.1 能量3.2 宏量营养素3.2.1 蛋白质3.2.2 碳水化合物3.2.3 脂肪3.3 微量营养素3.3.1 维生素3.3.2 矿物质3.4 食品中的其他营养成分第四章:食品营养价值评估方法4.1 营养评分系统4.2 营养评估模型4.3 营养评估的指标第五章:食品营养成分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估的应用5.1 食品工业的研发与生产5.2 食品营养标签的制定5.3 公共营养政策的制定与评估5.4 餐饮业的食品搭配与营养优化5.5 个体饮食与营养需求的合理搭配第六章:食品营养成分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估的挑战与未来发展6.1 数据质量与准确性6.2 多样化食品的分析与评估6.3 环境因素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6.4 食品营养与健康关系的深入研究6.5 技术的创新与进步6.6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估的未来前景第七章:结论7.1 对食品营养成分分析与营养价值评估的总结7.2 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引言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是对食物中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过程。
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不仅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食物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还可以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为改善个体的健康状况和制定公共营养政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食品营养成分分析的方法、指标,以及营养价值评估的方法和应用。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方法常用的食品成分分析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和生物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通过物质的化学性质来进行分析,如使用酶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碘化钠法测定食盐中碘的含量等。
光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如使用紫外光谱分析法测定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
109-电子教材-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第4章 食品的一般成分的检验食品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是供给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参与构成人体组织和调节人体内部各种生理过程的原料。
因此,一切食品必须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这是评价食品质量好坏的首要条件。
虽然食品的种类繁多,但从营养成分来看,构成食品的常量营养成分主要有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氨基酸、水分和灰分,此外,还有一些含量很低而对营养起着重要作用的微量成分,如各种维生素和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矿物元素等。
不同的食品所含营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能够同时提供各种营养成分的天然食品较少,人们必须根据人体对营养的要求,进行食品的合理搭配,以获得较全面的营养。
为此必须对各种食品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以评价其营养价值,为人类合理地选择食品提供参考。
此外,在食品工业生产中,通过对食品物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的分析检测,可以保证生产质量优良的产品;同时,可以帮助生产部门开发新的食品资源、试制新的优质产 品、探索新技术和新工艺等。
另外,在流通领域中,对食品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离不开营养成分的分析。
营养成分的分析是食品分析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水分的测定水是维持动、植物和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
除谷物和豆类等的种子类食品(一般水分在12%~16%)以外,作为食品的许多动、植物一般含有60%~90%水分.有的甚至更高,水是许多食品组成成分中数量最多的组分。
如蔬菜含水分85%~97%、水果80%~90%、鱼类67%~81%、蛋类73%~75%、乳类87%~89%、猪肉43%~59%,即使是干态食品,也含有少量水分,如面粉12%~14%、饼干2.5%~4.5%。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常是食品分析的重要项目之一。
不同种类的食品,水分含量差别很大,控制食品的水分含量,关系到食品组织形态的保持,食品中水分与其他组分的平衡关系的维持,以及食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品质稳定性等各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要加入适量的碱性物质以中和生成的酸,吡啶(C5H5N)可以。
3.扩散法
(1)原理:样品在康威式微量扩散皿的密封和恒温条件下,分别在Aw较高和较低的标准溶液中扩 算平衡后,依据样品重量增加和减少的量,计算出Aw值。
a 几乎绝大多数样品都可在2h后测得Aw值。但米饭、油脂类、油浸烟熏鱼则需2h以上,四天左右 才能测定。
⑶ 操作注意事项
a. 要先接好冷水,且先打开冷凝水。 b. 试剂苯、甲苯、二甲苯,要预先蒸馏,除去水分备用。 c. 准确称量适量的样品(估计含水量2~5ml)。 d. 加热慢慢蒸馏,使2滴馏出液/每秒。 ⑷ 计算:水分(%)= ( V ∕W ) ×100
V——接收管内水的体积。 W——样品质量。
第四章食品营养成分的测定
内容: 一、 概述 水分测定意义,食品中水分含量状况、存在状态,有关的概念。 二、 水分的测定 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蒸馏法及简介其他方法。 三、水分活度值(Aw值)的测定 Aw值概念,它与含水量的关系,测定意义,测定方法—Aw测定仪法和扩散法。
本节要求:
掌握有关的概念、直接干燥法,熟悉减压干燥法、蒸馏法等方法特点和使用范围,以便根据需要选 择合适的水分测定方法。
箱密封的好,要重新紧一次门的开关螺栓。
4.红外干燥法
原理: 以红外线灯管做为热源(700~300000 nm波长),利用红外线的辐射热加热式样 ,高效快速的使水分 蒸发,据干燥前后的失重即可求出样品的水分。集烘箱和天平为一体。
(二)、蒸馏法(应用广泛的为共沸蒸馏) ⑴ 原理:
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二元体系的沸点低于其中各组份分沸点,将食品中的水分与有机溶剂如甲苯、 苯、二甲苯等,共沸蒸出,冷凝并收集馏出液,由于水与其他组分密度不同,馏出液在有刻度的接收管 中分层,根据水的体积计算水分含量。
以下按1.3.1自“然后再放入101 ℃~105 ℃干燥箱中干燥1 h左右……”起依法操作。
要点回顾:样品的预处理(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大) a . 采集,处理,保存过程中,要防止组分发生变化,特别要防止水分 的丢失或受潮。
b. 固体样品要磨碎(粉碎),谷类达18目,其他30~40目。
c. 液态样品要在水浴上先浓缩,然后进干燥箱,不然烘箱受不了。
⑵ 适用范围 费休法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液体、固体、及一些气体样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也常作为水分痕量级标准 分析方法,也可用于此法校定其他的测定方法。 使用范围有化工、试剂、化肥、医药、食品等。
(四)GB/T 5009.3—2010 《食品的水分测定》
1. 直接干燥 2. 减压干燥 3. 蒸馏
GB/T 5009.3—2010 1.直接干燥法
制,常用于常压干燥法。 铝制称量盒——质量轻,导热性强,但
对酸性食品不适宜,常用于 减压干燥法或原粮水分的测定。 选择称量皿的大小要合适,一般样品≯1/3高度。
称量皿放入烘箱内,盖子应该打开,斜放在旁边,取出时先盖好盖子,用纸条取,放入干燥器内,冷 却后称重。
2)称样量 样品一般控制在干燥后的残留物为1.5~3克; 固态、浓稠态样品控制在 3~5 克; 含水分较高的样品控制在 15~20 克;
⑴ 样品的预处理(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大) a . 采集,处理,保存过程中,要防止组分发生变化,特别要防止水分 的丢失或受潮。
b. 固体样品要磨碎(粉碎),谷类达18目,其他30~40目。
c. 液态样品要在水浴上先浓缩,然后进干燥箱,不然烘箱受不了。
d. 浓稠液体(糖浆、炼乳等): 加水稀释,最后要把加入的水除去。
f:果蔬类样品,可先切成薄片或细长条,可以按两步法干燥,或先用50~60℃的低温烘3~4h,在升 温至95~105 ℃,继续干燥之恒重。
物理栅:是食品物料表面收缩和封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烘干过程中,有时样品内部的水分还来不 及转移至物料表面,表面便面形成一层干燥薄膜,以至于大部分水分留在食品内不能排除。例如在 干燥糖浆、富含糖分的水果和淀粉的蔬菜等样品时,如不加以处理,样品表面极易结成干膜,妨碍 水分从食品内部扩散到它的表层。
加入海砂,海砂与玻璃棒在水浴上干燥 后入干燥箱,两者要知重量。
e. 含水量﹥16%的谷类食品,采用两步 干燥法。如面包,切成薄片,自然风干 15~20h,再称量,磨碎,过筛,烘干 。
常压干燥法操作过程:
烘箱预热
称量皿横重m3
准确称样+称量皿重 m1
干燥1h 冷却30min
称量 干燥1h 冷却30min 称量
b 取样量要在统一条件下进行,操作要迅速。 c 式样的大小和形状对结果没有影响。 d 食品的固体和液体部分,刚产生的Aw有的有差异,有的没有差异,但平衡以后不会有差异。 e 测定时康威式皿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补充:空白试验、对照试验、回收试验
空白试验:是指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试样分析规程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进行的分析.所得结果的数 值为空白值.然后从试样测得结果中扣除此空白值就得到比较可靠的分析结果。
1.1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1.1.1 盐酸:优级纯。 1.1.2 氢氧化钠(NaOH):优级纯。 1.1.3 盐酸溶液(6 mol/L):量取50 mL盐酸,加水稀释至100 mL。 1.1.4 氢氧化钠溶液(6mol/L):称取24 g氢氧化钠,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 mL。 1.1.5 海砂:取用水洗去泥土的海砂或河砂,先用盐酸( 1.1.3)煮沸0.5 h,用水洗至中性,再用
(三)、卡尔·费休法(Karl Fischer) 简称费休法或 K—F 法。
1935年由卡尔·菲休提出的测定水分的定量方法,属于碘量法,是对于测定水分最为准确的化学 方法。多年来,许多分析工作者对此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在反应的化学计量、试剂的稳 定性、滴定方法、计量点的指示及各类样品的应用和仪器操作的自动化等方面,有许多改进,使 该方法日趋成熟与完善。
反复至恒重准确称样+称量皿重 m2 。
水分的计算: 水分% = ( m1 - m2)/ (m1 - m3) ×100%
3. 减压干燥法 (1) 原理:利用水的沸点随P↓的原理,将样品称量后放入真空干燥箱内,在选定的真空度与加热
温度下干燥至恒重,干燥后样品所失去的质量百分比即为水分含量。
(2)装置如 (下图) (3)操作:将准确称好的样品放入真空干燥箱内,打开真空泵抽出烘箱内空气至所需的压力,如烘
所以在干燥此类样品时,要稀释或加干燥助剂或两步法干燥。
三、水分活度的测定
(一)水分活度定义 Aw = f水/f纯水 ≈ p水分压/p纯水分压 (二)水分活度值的测定方法 1.水分活度测定仪法 (1)原理
(2)测定 1)仪器校正:氯化钡饱和溶液 2)样品的测定 3)注意 ①经常校正仪器
氢氧化钠溶液( 1.1.4)煮沸0.5 h,用水洗至中性,经105 ℃干燥备用。
1.2 仪器和设备 1.2.1 扁形铝制或玻璃制称量瓶。 1.2.2 电热恒温干燥箱。 1.2.3 干燥器:内附有效干燥剂。 1.2.4 天平:感量为0.1 mg。
1.3 分析步骤
1.3.1 固体试样:取洁净铝制或玻璃制的扁形称量瓶,置于101 ℃~105 ℃干燥箱中,瓶盖斜支 于瓶边,加热1.0 h,取出盖好,置干燥器内冷却0.5 h,称量,并重复干燥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 过2 mg,即为恒重。
3)干燥设备 烘箱
电热烘箱有各种形式,对流式、强力循环通风式。
① 普通; ②真空
干燥器
4) 干燥条件
干燥温度: ①一般是 95~105 ℃;对含还原糖较多的食品应
先(50~60℃)干燥然后再105℃加热。 ②对热稳定的谷物可用120~130 ℃干燥。 ③对于脂肪高的样品,后一次重量可能高于前一次(由于脂肪氧化),应用前一次的数据计算。
二、 水分的测定 1、 干燥法
以原样重量 - 干燥后重量 = 水分重量 (1)干燥法的注意事项 1)、干燥法的前提条件 样品本身要符合二项条件
① 水分是唯一的挥发的物质,不含或含其它挥发性成分极微。
②食品中其他组分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重量变化非常小,可忽略不计,对热稳定的 食品。
(2)操作条件的选择: 1)称量瓶的选择 (铝制、玻璃) 玻璃称量皿——能耐酸碱,不受样品性质的限
然后再放入101 ℃~105 ℃干燥箱中干燥1 h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 h后再称量。并重 复以上操作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 mg,即为恒重。
注:两次恒重值在最后计算中,取最后一次的称量值。
1.3.2 半固体或液体试样:取洁净的称量瓶,内加10 g海砂及一根小玻棒,置于101 ℃~105 ℃ 干燥箱中,干燥1.0 h后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 h后称量,并重复干燥至恒重。然后称取5 g~ 10 g试样(精确至0.0001 g),置于蒸发皿中,用小玻棒搅匀放在沸水浴上蒸干,并随时搅拌,擦 去皿底的水滴,置101 ℃~105 ℃干燥箱中干燥4 h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 h后称量。
将混合均匀的试样迅速磨细至颗粒小于2 mm,不易研磨的样品应尽可能切碎,称取2 g~10 g试样 (精确至0.0001 g),放入此称量瓶中,试样厚度不超过5 mm。如为疏松试样,厚度不超过10 mm,加盖,精密称量后,置101 ℃~105 ℃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边,干燥2 h~4 h后,盖好 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 h后称量。
干燥时间:
恒重——最后两次重量之差 < 2 mg 。 基本保证水分蒸发完全。
规定时间——根据经验,准确度要求不高的。
对于易结块或形成硬皮的样品要加入定量的海砂。
2. 直接干燥法(常压干燥法)
(1). 原理: 在一定的温度(95~105℃)和压力(常压)下,将样品在烘箱中加热干燥,除去水分,干燥前 后样品的质量之差为样品的水分含量。 (2). 适用范围: 水分是唯一的挥发物质 加热温度范围内食品性质保持稳定,不分解, 3.样品的制备、测定及结果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