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减少贫富差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缩减中国社会贫富差距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分析了贫富差距现状,讨论了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大导致的原因、具体表现、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贫富差距、公平、解决措施

一、中国贫富差距现状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基尼系数是测度财产、产品、市场、教育等资源分配均衡与否的常用指标之一,特别是在判断收入分配均衡与否的常用指标之一)。而根据北师大经济学教授钟伟统计,大陆50个富豪的资产即相当于5000万农民年纯收入,300万个百万富豪的资产,相当于9亿农民两年的纯收入。此外,人民银行统计发现,中国银行体系总计8940亿元存款中的80%,集中由20%存户持有。

目前我国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的国家,转变为贫富悬殊的国家,超过了国际警戒线。

二、造成贫富差距大现状的原因

(一)根本原因是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客观历史条件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国情决定了我国在今后将长期坚持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二)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

(三)居民自身原因

劳动技能和劳动强度均有差别,比如农民工等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作者们,工作辛苦但是普遍劳动薪酬不高,或者是劳动者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等原因。

(四) 国家的宏观经济制度

中国的沿海发展战略只给了某些省份优惠政策,使它们经济迅速腾飞,也进一步加大了不平等。

(五) 对国有资产的非法使用和腐败现象

三、现阶段差距具体表现

目前差距主要表现于城乡差距,个人或家庭收入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教育差距。

四、贫富差距大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一)贫富差距过大削弱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是消费率低、投资率高、外贸依存度更高,来自内需方面的拉动力严重不足,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依赖外贸拉动和投资拉动。

(二)贫富差距过大有悖于社会的公平正义

公平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是现代社会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的基本依据。机会均等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但不是它的全部内容。社会公平观应该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机会均等,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平的“底线”和基本内容;二是一定程度的收入平等,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一部分人能享受经济增长的好处,而另一部分人处于赤贫状态,尽管机会均等,也是“不公平的”。

(三)贫富差距过大影响到社会的安定有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而一个社会要保持自己的稳定有序,就必须保持一种合理而适度的结果均等,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历来是社会不稳定的潜在根源。

(四)严重的贫富分化、过大的收入差距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矛盾冲突。

这一现象是因为贫富差距过大会导致不稳定的社会结构,从而引起矛盾激化与冲突。

五、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1、要加大财政支农支出。

2、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3、要实行教育平等,尽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机会。

4、完善二次分配机制,尽快完善国家福利制度。

5、通过完善法治,积极引导,为更多先富人群和慈善组织回馈社会创造前提。

6、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尽量裁撤冗员,并将其隐形福利待遇消弭,实现收入真正公开化。

7、深化体制改革,为市场真正的主体即中小企业运营创造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推动各项维护劳工权益法规的顺利实施。

8、以节约资源和能源,就业最大化,技术进步最大化为原则,大力改善和调整工业结构和投资结构。

9、更加加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10、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11、进一步放宽户口制度,给农村人口更多的机会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12、大胆解除地区歧视等行为常规操作,实行全国范围内平等,破除地区的封锁,让我们全国人民共享平等机会。13、规范市场行为,合理运用税收制度,加大调节力度,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志洁.缩小贫富差距的思考和建议.现代企业教育,2006年第5期下.

[2]张道全. 控制贫富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第9期.

[3]田励平,刘浩.如何看待现阶段我国的贫富差距.经济师,2010年第2期.

[4]金瑛.如何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企业导报,2010年第7期.

[5]梅友松.和谐社会需要贫富和谐.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