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踏上健康之路说课稿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踏上健康之路说课稿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踏上健康之路说课稿苏教版

1 / 5

《踏上健康之路》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踏上健康之路》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主要是以“怎样做才能有个健康的身体?”这一问题来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处理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应注意的卫生问题,以促进健康成长,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科学赋予新的健康理念,健康已不单是身体没疾病和身体不虚弱,还应是身体的,心理的以及对社会适应的良好状况。儿童、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一些常见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对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乃至全民族的素质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有了对自己生长发育情况的正确认识以后,引入健康生活方式的话题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主要是通过调查、统计、制图等方式,来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再通过分析、比较、评价来科学的认识健康成长的意义。通过讨论活动,明确要有健康身体的重要性。从现在该如何做起,自觉的爱护自己的身体,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本课教学设计学习的主要理念,本课也是本单元中做后一课,更是起着引导和总结的作用,要让其发挥出健康的重要性的效果。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自身的生长发育情况。

难点: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导自己的生活。

四、说学情

以学生的自主讨论为探究的主要方式,以教师的适时的点拨、指导为主要的辅导形式,以交流、评价研究成果为教学活动的总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2 / 5

教师始终以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五、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最终教学的落脚点是“怎样做才能有个健康的身体?”,教材从个人卫生、营养及膳食卫生、体育锻炼,睡眠情况、电脑使用和科学用脑几个方面向学生做了相关的介绍,为了更有效的发挥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益,课前可以以分组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统计好全班同学的身高,课上就可以重点进行统计图标的绘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去观察、去分析、去发现,提高全体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度,使更多的学生获得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自信。求知欲得到充分的激发,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观察能力是极强的,不仅发现了这一年龄段学生身高的发布情况,更难得的是,连男、女生之间细微的身高差别都没逃过他们的慧眼。

六、说教学过程

(一)、科学课不要把上下课的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要应用到生活中,时刻要把个人的健康放在首位。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去进一步了解、去认识,去探究健康成长的知识,然后与同学交流。

2、让学生客观地自我评价自己的生活学习方式,保持好的,改掉不健康的方式,并制定改正计划。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再一次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探究问题的愉悦,同时也用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指导自己的健康成长。

(二)、指导学生了解同龄学生的身高正态分布规律,分男女制作全班学生的身高统计图——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生长发育状况——了解健康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观。

1、研究书上的统计图表

3 / 5

(1)、出示图表(根据课本P5放大)这是一组12岁学生身高数据,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教材上的数据资料和统计图,汇报交流得到的信息(2)、绘制我们班的身高统计图

2、评价自己的生长发育状况,了解健康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生活观。

(1)、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怎样做?

(2)、学生根据自我认识发言。

(3)、让学生从七个方面加以认识:养成良好健康习惯之注意个

人卫生、讲究营养及膳食卫生、注意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正确使用电脑、科学用脑五要素。(4)、要求小学生谈一谈学习了本课,了解了健康生活方式,你今后打算怎么做,根据今天所学到的知识,为自己制作一张健康作息表,合理的制定科学的作息时间表。

(三)、迷恋电脑的伤害,适当的安排游戏时间

(1)、迷恋电脑影响学习,

(2)、对认知、情绪和行为带来消极影响

(3)、可能会诱发癫痫病

(4)、伤害视力

(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转移兴趣培养多种爱好,如打球、书法、绘画等,把兴趣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这样自然就会走出迷恋电脑游戏的误区。(2)、合理安排时间玩电脑游戏要适可而止,制定好时间表,自己严格遵守,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很多的暴力性的电脑游戏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4 / 5

(3)、在玩游戏时,应该有选择地玩积极治疗对于迷恋电脑游戏严重的孩子,应该积极进行行为治疗,锻炼自己的控制能力,早日从电脑游戏的误区中走出来。

(五)、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

1、我们的身体还在不断生长着,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

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分成两个方面来汇报:生活和学习(1)、生活:个人卫生、营养及饮食、睡眠、体育锻炼……(2)、学习:学习卫生、科学用脑……

2、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勤洗澡、不挖鼻孔,还要做到早晚洗脸、刷牙、勤剪指甲、不喝生水等。

(1)、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

根据人体所需营养成份和统计数据分析,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饮食制度、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每天进餐的次数和时间,不挑食,不偏食。偏食挑食的孩子们一定要改正哟。(2)、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

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身直、足安,注意采光与照明,正确的看书姿势是身直,眼睛和书保持33—35厘米左右,无论读书还是写字时都要坐直,不能弯腰驼背或趴在桌子上,保持正确的阅读姿势和书写姿势

(3)、加强体育锻炼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既能锻炼肌肉,又能强化肺部机能,锻炼良好体格,保持乐观心态,所以我们要积极参加游泳、跑步、踢球等有益的体育活动

(4)、保证充足的睡眠

从表中的统计信息可以得知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9小时,高中生每天睡眠8.5小时,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提

高学习效率。孩子们,你的睡眠时间达标了吗?

5 / 5

七、板书设计

健康的生活方式

个人卫生、营养及饮食、睡眠、体育锻炼

学习态度卫生、科学用脑

八、教学反思

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引入探究活动为锲机。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在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对“怎样做才能有个健康的身体?”这一问题来指导。由于部分学生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已经养成,而一时之间又难以发现和纠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指出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采用学生讨论、提意见的方式来纠错。但也有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对于健康生活学习方式的讨论仅仅限于课本的内容,虽然学生讨论较热烈深入,但知识面还是过于狭窄。要让学生课前多查找收集健康方面的知识材料。

七、小结

要想要个健康的身体,必须合理的安排好时间,要注意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讲究膳食的营养,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学习姿势,科学合理的用眼,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对健康的意识的重要性。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周次计划进度课时备注 1 我在成长 1 2 悄悄发生的变化人生之旅 2 3 踏上健康之路生物的遗传现象 2 3;8妇女节 4 生物的变异现象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 密 2 5 单元总结课消失了的恐龙 2 6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达尔文与他的“进 化论” 2 7 单元总结课寻找生物的家园 2 4;4清明节 8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 2 9 有趣的食物链生态平衡 2 10 生态平衡 1 11 各种各样的能量 1 5;1劳动节 12 能量的转换能源 2 期中检测 13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单元总结课 2 14 拓展 1 15 应用 1 5;30端午节;6;1 儿童节 16 期末复习 2 17 期末复习 2 18 期末复习 2 19 期末复习 2 20 期末复习 2 21 期末检测

课题1;1 我在成长内容P2~4页课型事实 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知道人在成长中身高和体重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2.能够使用简单方法较准确的测量自己的身高; 3.能根据体检卡是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4.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5.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重点交流成长的证据;绘 制身高曲线图;分析 其变化的规律。 难点 学生能正确的发现身 高变化规律。 关键 要求学生认真仔 细的制作身高曲 线图。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 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测量自己的身高。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4'游戏导 入:猜猜 我是谁 1.谈话: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2.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 10'讨论与交 流:成长 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 它们排排序吗?为什么这样排? 4.学生分组交流;进行排序。 5.汇报:《说出顺序;说理由。》 6.讨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都有哪些方面变化比较明显? 7.小结:我们身体在身高;体重上有显著的变化;人的心理变化也较明显。 10'绘制身高 曲线图 1.谈话:人成长的证据有很多;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证据;《出示体检档案 盒》;你猜猜这里是什么证据? 2.学生猜测;之后教师将体检卡发给学生; 学生仔细的看看各项数据。 3.学生将体检卡是的身高;体重两项数据按照年龄时间整理在记录本上。 4.提问: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 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小学科学说课稿-说课稿 科学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说课 《空气得性质》 我得说课内容就是《空气得性质》。本课就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空气已经积累了一些认识,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瞧不见、摸不着,但就是都停留在生活经验上。本课得目得不仅仅在于了解空气得性质,更重要得就是引导学生用实验得手段,去证实空气得存在并研究它得性质,把学生原有得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得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得层面。 我将从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几个方面来阐述。 实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本单元得教学特点以及教材得编排,并考虑到学生现有得认识结构与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得存在; 2、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可以流动,空气有质量,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3、初步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与生活中得应用。 技能目标: 1、能对“瓶子里得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做合理得解释与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 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得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得探究活动,做好简单得记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证据与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得科学态度与习惯;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利用空气性质得应用与研究。 实验内容设计: 1、想办法证明空气得存在,导入对空气性质得研究。 2、用多种感官与不同得实验方法,去认识空气得性质。这就是本课得教学重点部分。共有四项活动: (1)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得性质; (2)认识空气有质量; (3)认识空气具有流动性; (4)感受空气能被压缩。 实验教学方法设计: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要以科学探究组织教学,结合学生得实际情况,我将本课得教学方法确定如下: 从教得方面来说,本课得思路就是指导学生通过“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得科学认识程序,主要采用“探究-研讨”得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利用实验对空气得性质以及空气得存在进行观察、研讨、推测、验证,用科学得方法认识事物,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得本领。为了能使本课得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得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从学得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实验得方法,去证实空气得存在并研究它得性质。充分发挥学生得动手、动脑、动眼得功能,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最新精选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踏上健康之路知识点练习三十三

最新精选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4.踏上健康之路知识点练习三十三 第1题【单选题】 不是好的生活方式是( ) A、睡懒觉。 B、加强体育锻炼。 C、合理饮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正确的做法是( ) A、乐观的心态。 B、充足的休息。 C、适量的运动。 D、爱吃什么,就多吃点什么。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成人应保证7-9小时的充足的睡眠。(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我们应该坚决不玩电脑(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学习时要做到:眼离书本一寸、胸离课桌一拳、注意采光和照明。(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阅读一段时间后可以远望或看绿色的东西,以减轻疲劳(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注意个人卫生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吸烟、不酗洒、合理安排每天______和______。【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迷恋电脑的坏处有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等。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科学用脑五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有______、______ 、______等。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32课时)

根据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共32课时 学校: 姓名: 日期: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六年级科学下册 4.踏上健康之路教案 苏教版

4.踏上健康之路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用做统计图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 ·能够根据统计图对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作出解释。 ·能够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评价。 科学知识 ·知道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知道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 ·知道可以用做统计图的方法了解事物的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健康在人体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珍爱生命。 二、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及自身的生长发育情况。 层次2:知道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及自身的生长发育情况,但不知道可以用做统计图的方法了解事物的状况。 层次3:知道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及自身的生长发育情况,并知道可以用做统计图的方法了解事物的状况。 探究能力 层次1:不能用统计图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 层次2:能够用作统计图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但不能根据统计图对同学的身高情况做出解释。 层次3:能够用作统计图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并能根据统计图对同学的身高情况做出解释。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影响健康生活的资料。 四、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 集中话题1.出示:教材第11页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探索和调查2.谈话:这是一组12岁儿童 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们读一 读)这是根据这组数据所做的 统计图。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研 究研究,把从这张统计图上了 解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发现:在同一年龄 组中,中等身高占多数,矮个 和高个差不多一样多,相对较 从个人卫生、营养及膳 食卫生、学习卫生、体 育锻炼、睡眠时间、科 学用脑、正确使用电脑 的情况几方面加以认 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 补充一些。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踏上健康之路》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4.踏上健康之路 教学目标 1. 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制作统计图,对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作出评价;尝试对自己的生长发育指标情况做出评价。 2. 知道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了解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 3. 意识到健康在人体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健康生活做法 教学难点统计学生身高数据占用尽量少的时间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影响健康生活的资料,统计好全班同学的身高。 教学过程 模块运用时间 分配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展示2分(一)研究身高规律 1.出示教材第11页上的统计表和 统计图,讲述:上面这一张是一组12 岁儿童的身高统计表,下面是根据这组 数据所做的统计图。 学生认真观察。 自主3分2.谈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研究这些数据和相关的统计图,看看大 家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 流一下。 4.汇报:谁愿意把从这张统计图上 了解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5.小结:是呀,在同一年龄组中, 中等身高占多数,矮个和高个差不多一 样多,相对较少,分布在两头。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自主9分(二)制作班级身高统计图表 1.提问: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是 怎样的呢?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这样一 张统计图? 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统计了我们 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把统计表拿出来,谁来汇报一下统计结果? 2.(教师出示一张空白统计图)谈话: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课前统计的结果,在这张空白统计图上分别制作我们班的男、女生身高统计图。 4.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看自己处于哪个位置上?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学生汇报统计结果。 学生制作统计图,并展示自己制作的班级身高统计图。 学生汇报交流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005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城关小学邓永亮 第一课时 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学重难点: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1课、我们周围的土壤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 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 教学反思

第2课、了解土壤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 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 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 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 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2)把土块放入水中,有什么变化,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水里有什么? (记录在记录本上) 3、学生分小组回答,所研究的情况。 4、小结: 人们将土壤分为三种: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5、探究透水性能: (1)观察:每一种土壤的颜色,听:摇动一下杯子,每一种土壤的声音听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完整版)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课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 (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

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 二、探索和调查 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注: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最好是将教材第4页的数据表利用起来,绘制出从出生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和自己的数据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出生后第一年生长迅速,又发现从10岁左右开始长得较快。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是否超标,等等。(注:会出现有的人稍微提前一点,有的人稍微滞后一点的情况,向学生讲明这些都是正常的)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苏教版小学科学 三年级《神奇的水》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神奇的水》,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与上一课《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在《观察水》一课中,学生已对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物理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了解水的其他本领。 2.了解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 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深入观察和总结归纳。 三、教学准备: 纸巾、布条、粉笔、塑料尺、铁棒、报纸、烧杯(一满杯水)、一元硬币、滴管、红色墨水、培养皿、放大镜等 四、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本节课对水的研究,就是以学生原有认识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认识水的有关性质,如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水,将有关水的学习置于生命之源的广阔背景下,使学生体会到联系生活的教育所带来的魅力。五、教学过程设计: 科学课应精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因此这一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情景导入:置疑激趣,引发探究- (二)探究交流: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三)归纳总结:评价总结,提升认识 教学过程: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注:所有的教案集都是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学校陈建秋老师(科学课教师)召集各地老师编写并整理出来的,让我们在参考这些教案时心存感激! 编写人员: 第一单元:浙江宁波奉化市居敬小学张素珊 第二单元:江苏徐州铜山茅村实验小学王芳 第三单元: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新兴学校董茂娉 第四单元: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曾小红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站前学校方靓

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1、放大镜 (1)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2)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 4、怎样放得更大 (5)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7)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8)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9) 8、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11)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2) 1、我们身边的物质 (12)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3)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5)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6) 5、铁生锈了 (17)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8)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9) 8、物质变化与我们 (20) 第三单元宇宙 (21) 1、地球的卫星——月球 (21) 2、月相变化 (23) 3、我们来造“环形山” (25) 4、日食和月食 (26) 5、太阳系 (29) 6、在星空中(一) (31) 7、在星空中(二) (32) 8、探索宇宙 (34)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36) 1、一天的垃圾 (36) 2、垃圾的处理 (37)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38) 4、分类和回收利用 (40) 5、一天的生活用水 (42)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46)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48)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49)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表格式)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课题 3.1.1科学是......共2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包括过程与结果。 2.意识到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3.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4.了解科学的作用。 教材分析重点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一 难点从科学家的经历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教具一张对折的纸条、铅笔、彩色笔等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科学”课。你知道“科学”是什么 吗?(板书课题:科学) 【“科学”这个概念意义深刻,远非三年级学生能够理解,本课将 “科学是什么”定义在让学生获得对科学的一种理解层面上。】 二、了解科学是什么 1.师问:当你听到“科学”这两个字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学 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翻开教科书开阔一下视野) 2.师问: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提示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想一想,你为什么会做这些事情? 【由自身的经历再到科学家的经历,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了解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拉近了科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科学 其实并不神秘,意识到可以像科学家一样想问题、做事情。】 3.师:好奇心让我们想弄懂许多事情,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 那样的。我们的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4.(1)阅读故事:学生自学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2)学习汇报:琴纳发现牛痘疫苗的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3)提出问题:“为什么挤奶的女工不得天花?” (4)寻找问题可能的原因:到奶牛场考察,发现牛和女工都得过 二次 备课

牛痘。进一步提出问题:“是不是患过牛痘就不再患天花?” (5)做试验证明:给一位8岁的小男孩接种牛痘,又种天花,小男孩安危无恙。扩大实验范围,接种全村2000多村民,结果无一人再患天花。 (6)试验成功:直到今天,琴纳的发现仍然在保护着我们的健康。 三、活动,理解科学是什么 1.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 2.讲解“动起来小人”的制作方法。(学生制作) 讲解如何“玩”。 在学生“玩”之前提出要求: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交流“玩”后的发现。(小人动起来了) 4.原理解释:1824年,英国医生罗吉特通过类似的实验研究,发现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电影就是根据这一发现的原理制作的。 【“让小人动起来”是一个有趣的活动,目的是借助这个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其意识到好奇心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一个小发现可以成就大科学家”。】 四、总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能说说科学是什么吗? 收集你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他有什么成果,他是如何开展研究的。 【收集科学家研究活动资料的活动,目的是从众多的科学家的研究中找出共同地方,即: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分析与解释、交流与质疑、结论与拓展等。通过这些科学家的经历,引导学生对“科学是什么”说出自己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科学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