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多1

月经过多(气虚证)

主诉:经量增多2个月,加重1个月伴头晕、神疲肢倦2天。

现病史:患者平素身体虚弱,月经规律,6-7/28-32天,量中等。末次月经:(不能有停经史),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经量增多。于4天前月经来潮,前2天经量正常,使用卫生巾血染面积占整个卫生巾面积的1/3,色淡红,质清稀,第三天经量突然增多,1天换卫生巾10片,血染面积占据整个卫生巾,无血块,无腹痛,伴有头晕,神疲肢倦,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止血药物静点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效果欠佳,为求进一步检查治疗而来我院。门诊以“月经过多”收住院。现主症:经行量多,色淡红,质清稀。头晕、神疲肢倦。纳差,眠安,二便调。

体格检查体现:神疲肢倦,气短懒言,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病辩证依据:患者,女性,经量增多,色淡红,质清稀,头晕,神疲肢倦,气短懒言,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四诊合参,皆因多孕多产,而致素体虚弱,损伤脾气,致使中气不足,冲任不调,血失统摄,以致经行量多。日久可使气血俱虚,机体失于充养而出现以上诸证。本病并位在胞室,病性属虚,证属气虚。

鉴别诊断:与子宫腺肌症相鉴别

主任查房:患者…………………………………………………….. 分析:患者孕4产2,人流2次,素体虚弱,日久损伤脾气,

致使中气不足,冲任不固,血失统摄,以致经行量多。久之可使气血俱虚,“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血两虚则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失于濡养,各种机能失常。故可出现经色淡红,质清稀,头晕,神疲肢倦,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等症状。综观四诊,诊断较明确,诊为月经过多,证属气虚。治则:补气固冲,摄血止血。方药:举元煎加减。党参15g 黄芪20 g 白术20g 升麻6 g 炙甘草6 g 其中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党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为臣药,升麻助黄芪升阳举陷,共奏补气固冲,摄血止血之功。患者正值经期,出血量较多,今日可加阿胶10g(烊化)乌贼骨10g 艾炭10g以增强止血作用。

月经过多—一个常见但被忽视的问题

月经过多—一个常见但被忽视的问题 月经过多(HMB)是异常子宫出血(AUB)的一种,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对AUB的分类,HMB也可以分为急性与慢性。慢性HMB指近6个月中至少出现3次的HMB。本文将主要介绍慢性HMB的诊治进展。 1对HMB的认知误差,源于对HMB定义分歧与文化差异,进而影响患者的就诊和HMB的相关研究 HMB临床较为常见,但目前仍缺乏关于受影响女性的确切数目与患病率。原因有多种,一是HMB的患病率取决于对“正常”月经的认知,它会随文化、社会和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和变化;二是混杂且不一致的名称,导致缺乏标准化的病因和检查方法,从而造成HMB的检查和统计阻碍。目前认为比较合适、为绝大多数临床医生认可的HMB定义包括FIGO的客观定量标准和英国国家健康和最佳临床研究所(NICE)指南对HMB的主观标准。 FIGO采纳将月经失血量(MBL)≥80ml定义为HMB,而正常妇女的平均MBL为30~50ml。该定义的优点是可以通过特殊的检查方法客观测定出血量,准确,但缺点是繁琐、在临床实践中患者难以用具体的毫升数来进行评估、临床工作中难于操作。根据此客观标准,研究显示有9%或14%的女性患有HMB。 英国NICE指南对HMB的定义为:女性月经期失血量过多,以致影响她的身体健康、情感生活、社会活动和物质生活等方面的生活质量(QOL)即可诊断为HMB,月经过多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合并其他症状。该诊断标准更为简单,以对QOL的影响为指标,更符合医学的最终诊治目标,即改善QOL、减少患者的痛苦与不适。根据此标准,约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在其一生中的某一时期受过HMB影响。另有研究报告显示,20%~52%的女性根据月经期失血的

月经过多3

月经过多3 月经过多 月经的周期、经期基本正常,月经量较常量明显增多者,称为月经过多,又称“经水过多”。一般认为月经量以30—80ml为适宜,超过lOOml为月经过多。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引起的月经过多(如黄体萎缩不全)或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肥大症等引起的月经过多。计划生育手术后引起的月经过多,也可参照本病治疗。 《金匮要略》温经汤条下有“月水来过多”。经水过多一词,最早见于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以四物加黄芩、白术治“妇经水过多”。《丹溪心法》指出病机有:血热、痰多、血虚。《万氏妇人科》强调“经水来有多者,不论肥瘦皆屑热也。”《女科准绳》则认为其病机为虚,“经水过多,为虚热,为气虚不能摄血也。”《傅青主女科》则云:“妇人有经水过多,……人以为血热有余之故,谁知是血虚而不归经乎。”而《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依据经血的质、色、味以及带下的特点,辨月经过多的寒热虚实。《沈氏女科辑要》认为血瘀也是本病的病因,“不调则经血不出,新血误行……。” (主要病机] 月经过多的主要病机是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导致本病的病因则有气虚、血热、血瘀和虚寒。气虚则血失统摄,血流无度;邪热则扰动血海,迫血妄行;、瘀血内阻冲任,则血不归经;寒则血凝,阻滞冲任胞宫;均可致冲任不固而引发本病。 现代研究认为,黄体萎缩不全,雌孕激素不能迅速下降,子宫内膜脱落不全,可致月经量增多.也有研究认为,月经过多与子宫内膜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子宫内膜的闭合和凝血过程受到抑制有关,其中可能与子宫局部前列环素(PGI。)及血栓素A。(TXA。)升高有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月经量过大?多半是血虚体质,四物汤乌鸡炖汤服用,可以改善!

月经量过大?多半是血虚体质,四物汤乌鸡炖汤服用,可以改 善!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几乎每个女性到月经光临的那几天都失去了平日的光鲜俏丽,双眼水肿,面色苍白,说话有气无力,无论打多少粉底都掩盖不住憔悴。更有甚者,血流如注,有咕咚咕咚的感觉,经量大得吓人,浑身酸虚,一点力气都没有,面色枯黄。有人自我安慰,我营养好,血才流得多,月经过后就好了。可谁知,再次行经还是如此,这是怎么回事呢? 经血过多因人而异,没有严格的标准。这需要女性朋友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留意卫生巾的使用量。一般来说,每个周期不超过两包是正常的。假如每次使用三包卫生巾还不够,每片卫生巾都是湿透的。或者是月经超过7天还没有完,每隔1小时左右就要换一次护翼型超厚卫生巾,血块排出量很多,都属于月经过多。 经水过多最经典的案例就是《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她原本就有带下病,没有调理好就强行怀孕,小产后又出现淅淅沥沥的下红毛病,最后死于血崩。下红的毛病就是经水过多,我们可以通过乌鸡和四物汤来辅助治疗。 先说说四物汤,四物汤在中医中的地位几乎无方可敌,最早出于宋朝医典,最适合滋补气血、活血化瘀,使经血通畅,改善手脚冰冷的症状。虽然只是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简简单单四味中药组成,以补血调血为主要功用的方剂,却被誉为“一切血病的总方”“肝经调血之专剂”。从宋朝以后,一切补血的方剂都是从四物汤中化出,连心高气傲的傅青主在调理月经过多时也不得不在四物汤之上加减几味,拟出加减四物汤。汤中熟地黄以补血为主,具有补肾填精的作用,有点“高筑墙”的意思;当归补血活血,补阴中之阳,有点“广积粮”的味道;那么芍药养血柔肝,川芎入血行气,调和气血是“缓称王”的感觉,朱元璋就是靠着三句箴言安定天下的,有此方相助又何惧这月经过多呢! 如果这四物汤搭配乌鸡做出药膳服用更是珠联璧合,女人以血为

月经过多验方

月经过多验方 月经过多 [辨病论治] 本病可见于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子宫肌瘤患者,辨证多呈虚实并见,或虚中夹瘀,故治疗上常以补气化瘀或养血化瘀为法,且止血不宜留瘀。 1.经验方(《全国名医妇科验方集锦》) 组成:益母草30g,贯众炭15g,茜草12g,生山楂15g,炒红花lOg,旱莲草30g,生地榆30g,藕节30g,三七粉3g(另冲服)。 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子宫肌瘤患者,于月经第2天服此方3剂,能减少出血,缩短行经时间。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炭、升麻。热象重者,加黑条芩、黑栀子、黄柏炭。偏寒者加炮姜炭、艾叶。腹痛重者加元胡、五灵脂。血虚者加白芍炭、熟地炭、阿胶。若系放环出血或子宫内膜炎,加金银花炭、黑条芩、败酱草、白芷。 2.参茜固经冲剂(《新药品种资料汇编》) 组成:党参、地黄、槐米、茜草等。 功效:益气养阴,滋肝健脾,和血固经。 主治:用于气阴两虚夹有瘀阻的月经过多症,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引起的月经过多。证见:经前心烦、口干、便秘、疲劳、面色少华,脉细数或细弦等。 药理实验证明,本药在高浓度时,对离体大鼠子宫有收缩作用,对在体大鼠子宫具强直收缩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用法:开水冲服,1次50g,1日2次,经前1周开始,至经净为止。 不良反应:个别病例服药后有胃部不适感。 [急症处理] 参见崩漏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其他疗法] 耳针疗法

主穴:肾、子宫、附件、盆腔、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卵巢。 配穴:膈、肝、脾、心、腰痛点。 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将王不留行籽置于0。5Cm早×0.5cm。胶布上,贴压于穴位上,主穴必贴,配穴随证选用。每次只贴一侧,左右交替。嘱病人每日按压3—4次,每次10一15分钟,以能耐受为度。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中国针灸配穴疗法》) (多种疗法) l。效验方 (1)--稔汤(《罗元恺论医集》):岗稔根、地稔根、续断、首乌、熟地、阿胶、桑寄生、党参、炒白术、赤石脂、炙甘草。 功用:滋肾固气涩血 适应证:月经过多反复发作者。 (2)固经汤(经验方):白芍、桑叶、黄芪、党参、山药、炒白术、玄参、地骨皮。 功用:滋阴益气,凉血止血。 适应证:气虚血热之月经过多。 2.中成药 (1)宫泰冲剂 功用:益气、养阴、化瘀。 适应证:月经过多属气虚血瘀、阴虚血瘀者。 (2)益母草膏 功用:化瘀止血。 适应证:月经过多夹血瘀者。 3.食疗方 (1)莲藕花生猪骨汤:莲藕500g,花生lOOg,猪骨500g,红枣10个。 (2)当归炖乌鸡汤:当归20g,枸杞子20g,雌乌骨鸡1只(约500g)。 4.灸法直接灸隐白、大敦、每次5一7壮,同时悬灸足三里、

月经过多1

月经过多(气虚证) 主诉:经量增多2个月,加重1个月伴头晕、神疲肢倦2天。 现病史:患者平素身体虚弱,月经规律,6-7/28-32天,量中等。末次月经:(不能有停经史),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经量增多。于4天前月经来潮,前2天经量正常,使用卫生巾血染面积占整个卫生巾面积的1/3,色淡红,质清稀,第三天经量突然增多,1天换卫生巾10片,血染面积占据整个卫生巾,无血块,无腹痛,伴有头晕,神疲肢倦,就诊于当地诊所,给予止血药物静点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效果欠佳,为求进一步检查治疗而来我院。门诊以“月经过多”收住院。现主症:经行量多,色淡红,质清稀。头晕、神疲肢倦。纳差,眠安,二便调。 体格检查体现:神疲肢倦,气短懒言,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辨病辩证依据:患者,女性,经量增多,色淡红,质清稀,头晕,神疲肢倦,气短懒言,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四诊合参,皆因多孕多产,而致素体虚弱,损伤脾气,致使中气不足,冲任不调,血失统摄,以致经行量多。日久可使气血俱虚,机体失于充养而出现以上诸证。本病并位在胞室,病性属虚,证属气虚。 鉴别诊断:与子宫腺肌症相鉴别 主任查房:患者…………………………………………………….. 分析:患者孕4产2,人流2次,素体虚弱,日久损伤脾气,

致使中气不足,冲任不固,血失统摄,以致经行量多。久之可使气血俱虚,“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血两虚则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失于濡养,各种机能失常。故可出现经色淡红,质清稀,头晕,神疲肢倦,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等症状。综观四诊,诊断较明确,诊为月经过多,证属气虚。治则:补气固冲,摄血止血。方药:举元煎加减。党参15g 黄芪20 g 白术20g 升麻6 g 炙甘草6 g 其中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配伍党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为臣药,升麻助黄芪升阳举陷,共奏补气固冲,摄血止血之功。患者正值经期,出血量较多,今日可加阿胶10g(烊化)乌贼骨10g 艾炭10g以增强止血作用。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二)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二) 1、经量超过多少毫升可诊断为月经过多 A.10 B.20 C.40 D.60 E.80 2、治疗血热型月经过多的最佳选方是 A.两地汤 B.保阴煎 C.固阴煎 D.清经散 E.固经汤 3、经量少于多少毫升可诊断为月经过少 A.80 B.60 C.50 D.40 E.20

4、月经量少,色淡黯,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沉弱。宜选用 A.滋血汤 B.圣愈汤 C.左归丸 D.右归丸 E.归肾丸 5、下列除哪项外,均属血瘀型月经过少的主证 A.月经量少,色紫黑有块 B.脉弦涩 C.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 D.胸闷泛恶,纳呆 E.舌紫黯有瘀点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一般认为月经量以20-60mL为适宜,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月经过多-血热证代表方:保阴煎。 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一般认为月经量少于20mL为月经过少。 4、【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月经过少-肾虚证,主要证候:经量素少或渐少,色暗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或沉迟;代表方:归肾丸。 5、【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月经过少-血瘀证,主要证候:经行涩少,色紫暗,有血块;小腹胀痛,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细目五月经过多 要点一概述 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者,称为“月经过多”,又称“经水过多”。一般认为月经量以20-60mL为适宜,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本病可与周期、经期异常并发,如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经期延长伴量多,尤以前者为多见。西医学排卵性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及宫内节育器引起的月经过多,可参考本病治疗。 要点二病因病机

沈绍功:月经出血量多,淋漓不断

沈绍功:月经出血量多,淋漓不断 【温胆汤化裁治疗各种各样的女科病】 竹茹10g+枳壳10g+云苓10g+陈皮10g、香附10g、鸡血藤40g、丹参30g、菟丝子10g、车前草30g+草决明30g+生薏苡仁10g+泽兰15g。 *这个处方很温和,病人吃了很舒服,吃一个月左右没有问题,一个月后要变方。 *血分和津液代谢问题+石菖蒲+郁金。石菖蒲芳香开窍、豁痰,可以祛痰。郁金理气活血止痛,走血分。一个化痰,一个活血。所以病走的深一点的时候加这两个药。 * 血分淤血明显+川芎10克+丹参30克。这四味药配合;祛痰利湿,健脾和胃。 * 月经前后乳房胀、肚子胀、腰难受+香附和鸡血藤理气活血。鸡血藤有通经脉的作用。像鸡血藤、忍冬藤、路路通这些都是走细的经脉的,就是病久了而且不容易去的地方,它能去。鸡血腾可以治疗关节炎,手指、手尖、脚尖那个麻木都可以治疗。 月经出血量多,淋漓不断,丹参不用,鸡血藤有时也不用。 十一个疗效颇佳的治月经不调秘方 治月经不调秘方 一、柴芍调经汤 【来源】朱南孙,《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柴胡6克,白芍、女贞子各12克,旱莲草、麦冬、地骨皮各10克,白茅根12克,香附、地榆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剂分2次服用,早饭前及晚饭后一小时各温服1次。 【功用】清热养阴,调气理血。 【方解】方中柴胡、白芍一升散一收敛,可奏舒肝解郁、清热养

阴、协理阴阳之功。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滋阴培元;麦冬、地骨皮、白茅根、地榆等清热凉血;在大队养阴凉血药中加入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香附,既能制其香燥之偏,且收相得益彰之妙用。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养阴、调气理血之功。 【主治】月经先期,经血量多或非时出血(少量)。 【加减】本方适于因血热所致之月经先期、经血量多及轻微的非时出血诸症。因实热者可酌加丹皮、青蒿、黄柏;虚热宜以生地、地骨皮为主,配滋阴壮水及阿胶等养血柔肝之品自可收功;郁热者可以本方与丹桅逍遥散合参化裁治之。本症因血热所致,易发展成崩漏,其治应以防微杜渐着眼,故可随证加入丹参、牡蛎、槐花、樗根皮诸品。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佳。 二、理血补肾调经汤 【来源】梁剑波,《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柴胡6克,白芍、赤芍、泽兰、益母草、鸡血藤、怀牛膝、刘寄奴、苏木、生蒲黄、女贞子、覆盆子、菟丝子、枸杞子各10克。 【用法】月经期服药:月经第1天开始连服3~4剂。中期服药:月经第13天开始连服3~4剂,若月经错后或稀发,则采用服药3剂,停药7天,再服3剂,以后停药7天再服。同时配合基础体温,如果基础体温超过36.6℃,连服3天就停药。若月经来潮后,再按第1种方法服药。如果不来月经,仍按基础体温的测定序贯服药。如果基础体温连续上升15~20天,有可能是怀孕,则应化验,如为妊娠则服保胎药,以预防流产。 【功用】舒肝理血,补肾益精。 【方解】本方以柴胡、白芍舒肝解郁,敛阴调经;赤芍、鸡血藤、益母草和血调经;刘寄奴除新旧之瘀血;泽兰入厥阴经,能行血利水;怀牛膝为肝肾引经药,以泻恶血、引药下行,使瘀结消散,气血得以畅行,且能益肝肾而强筋骨;女贞子、覆盆子滋补肝肾,疗肾水亏虚;枸杞子滋补肝肾,填精补血;菟丝子温补三阴经以益精髓,其性柔润,

清宫后第一次来月经量多正常吗 不慌,过了这个时间会恢复!

清宫后第一次来月经量多正常吗不慌,过了这个时间 会恢复! 很多女性在不小心怀孕之后,都会选择清宫流产,那么在清宫流产之后第一次来月经量多是否正常呢?清宫后第一次月经量多是什么原因呢? 一、清宫后第一次来月经量多正常吗 清宫后第一次来月经量多正常。 很多女性朋友在清宫后第一次来月经都会出现量多的情况,这多半是因为清宫手术后子宫还残留有异物,而第一次来的月经需要排出这些多余的异物以及污血,因此量多是正常表现。 备注:月经量多——量超过80毫升,月经周期使用超过2包卫生巾(每包10片)。 二、清宫后第一次来月经量多是什么原因 1、还有清宫后的残留物需要排出 清宫后有的女性可能很快就来月经了,这时月经期间会伴有清宫时残留的物体,随着阴道一块排出,出现月经量多的情况。 2、情绪紧张 有些女性在清宫后情绪状态一直不好,老是生气、哭泣甚至进行工作,压力山大,这时如果情绪一直高度紧张的话,就会出现月经量多的现象。 3、生殖腺激素下降

女性朋友在进行清宫手术之后,身体里的生殖腺激素在卵巢促进的程度下发生了下降,会造成第一次月经量增多的现象。 4、妇科疾病引起 另外某些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息肉等也会引起月经量多的情况,不过这不仅在清宫后就有,在你未清宫前可能也有量多的情况。 5、子宫内膜没有完全修复 女性朋友在进行清宫手术的时候,卵巢内膜会被刮伤,尤其是进行过多次清宫手术引起了内膜在短时间里面不能很好的修复,最终会导致月经量过多的现象。 6、清宫后一个月内有过性生活 在进行清宫之后一个月的时间里一定要避免性生活,很多的人对这一点做不到,最后就造成了卵巢腔发生了发炎、感染等,从而引起了月经量过多。 三、清宫后第一次来月经量多什么时候恢复 3个月左右恢复。 清宫后子宫会在1个月左右恢复排卵功能,来月经,通常在清宫后第一次来月经会有量多、量少、周期不规律的情况,这些正常情况下,在清宫后的3个月左右即可恢复正常。 四、清宫后第一次来月经量多如何调理 1、饮食调理 (1)艾叶母鸡汤

治疗月经量过多民间秘方

治疗月经量过多民间秘方 月经过多 女性是特殊的群体,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烦恼困扰,月经过多就是其中之一,虽说月经期间可以排毒,其实月经量过多的话,也是月经不调的一种表现,出现月经过多的女性也不必紧张,要注意放松心情,饮食清淡,不妨再试试偏方,改善月经不调的症状秘方1 组方:人参9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升麻9克,炙甘草9克,白芍9克,当归炭9克,炒山药30克,海螵蛸9克,茜草9克,炮姜9克,炒荆芥穗9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2煎药液混早晚分服,每日1剂。 秘方2 组方:党参15克,续断15克,炙黄芪12克,白芍10克,女贞子10克,山楂8克,乌梅8克,旱莲草8克,片草5克。 用法:上药制成冲剂,12克为1包,口服,每日3次,每次1包。经前5日开始服药,每月经周期服药5日为1个疗程。 秘方3 组方:桃仁10克,当归10克,茜草10克,红花6~10克,川芎6克,赤芍12克,熟地黄15克,海螵蛸15克。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2煎药液混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秘方4 组方:当归24克,赤芍15克,生地黄炭15克,桃仁9克,红花9克,川芎9克,益母草30克,泽兰12克,积売10克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2煎药液混合,早晚分服,每日1剂。 秘方5

组方:生地黄10克,旱莲草10克,白茅根10克,炒黄苓10克,白芍10克,海螵蛸10克,社丹皮炭6克,血余炭6克,茜草炭6克。 用法:上药加水共煎煮,煮沸20分钟,滤取药液;药渣加水再煎煮,煮沸30分钟,滤取药液。合并2次药液,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秘方6 组方:侧柏叶20克,椿皮40克,白术25克,炒栀子25克,棕榈炭25克,地榆炭25克。早晚分服,每日1剂 以上是治疗月经量过多的偏方,假如月经正常或者偏少,禁用,以免造成身体的不适,以上是偏方仅供大家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月经不调的治疗。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经量过少。

月经不调的治疗。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 期延长、经量过多、经量过少。 [妇科] 月经不调的治疗 [转帖] [分享] 月经不调是月经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是指月经的期(周期、经期)、量出现异常,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经期延长和经量过多、经量过少。 (一)月经先期 月经较以往恒定周期提前七以上,甚至一月两潮,连续三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若偶尔提前三至五天而无明显其它不适者,不作病论。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饮食失节,情志所伤,正气不足等因素,使血热妄行或气虚不摄,冲任不固而致。

一、血热过食燥烈或情志过极,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或素体阳盛,内热蕴结;或久病伤阴,虚火内盛,以至血热妄行,冲任不固,发而为病。 二、气虚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节,以至中气受损,脾虚气弱,气不摄血,冲任不固,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本病临证,当结合月经的量、色、质及舌、脉等情况,以辩病之虚实。若量多色紫红或深红,质稠,舌红、脉数者,多属实热;量少色红,颧红,手足心热,脉细数者,多属虚热;量时多时少,其色或红或紫,口苦,胸胁小腹胀满,多属肝郁化热;量多色淡红,质清稀者,多为气虚。临床治疗以清热凉血或补虚摄血为大法,再根据不同怔情,或补或泻,或补泻兼施,随机应变。 一、血热证 ㈠实热 「主证」月经先期,量多,色紫红或深红,质粘稠,或伴见一组里热⑹之症。 「病机」里热炽盛,迫血妄行。 「治法」凉血清热,养阴调经。 「方药」先期汤加减。 白芍生地黄柏知母黄芩黄连阿胶艾叶旱莲草益母草玄参 本蚊为先期汤去当归、川芎、香附、甘草,加旱莲草、益母草、玄参。 方中黄柏、黄芩、黄连清热凉血;白芍、生地凉血养血;阿胶配艾叶生血止血,且无留瘀之虞;玄参、知母滋肾养阴,清热凉血;旱莲草凉血止血;益母草活血化瘀,以防使用凉血之品而致血行不畅。诸药合用,共凑清扼要凉血、养阴调经之功。 ㈡肝郁化热 「主证」月经先期,量时多时少,色或红或紫,经行不畅,或有瘀块。舌红苔黄,脉弦数。伴见一组肝气郁滞⑼之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