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旨在培养三年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能力,以及音乐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为此,我们将以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教材,分六个单元进行教学。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们将重点训练学生的歌唱技能、表演能力和读谱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教师讲解、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以及多种评价方式,如听力测试、演唱表演、创作作品等,来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在XXX中,我们将教授学生《快乐宝贝》的音乐表现、《鸟店》的欣赏、《打秋千》的唱歌和音乐表现。

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快乐,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

我们将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鼓励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让他们用真挚、自然的歌声演唱歌曲。

研究合唱歌曲,与同学合作演唱《打秋千》。

通过
欣赏《鸟店》这首乐曲,学生可以掌握乐曲的情绪,并能够随着乐曲表演。

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同时也要让学生听辨乐曲的情绪并记忆乐曲的主题。

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学生们可以享受童年生活的乐趣,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热爱美好的生活。

难点在于研究二声部歌曲《打秋千》。

教学用具包括电子琴和磁带。

在第一节课时,教学内容是歌曲《快乐宝贝》。

教师先教学生跟着歌曲做相关的律动,然后范唱歌曲,最后让学生跟着录音带学唱歌曲并进行纠正。

第二节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欣赏乐曲《鸟店》。

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这首管旋乐曲,教育学生爱护鸟类,并为建设绿色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先让学生根据乐曲的顺序排序乐曲中的情绪,然后编故事欣赏、分段欣赏和表演欣赏。

第三节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歌曲《打秋千》。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并让他们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教师先进行合唱训练,然后XXX录音,让学生检验自己的耳朵是
否能够听出两个声部。

接着,学生以模唱形式学唱高声部,并进行纠正。

最后,学生学唱低声部并进行纠正。

5.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两声部合唱,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1)在合唱过程中,两个声部需要互相倾听,注意其他声部的演唱。

2)低声部需要作为伴唱,音量要适当。

第四课时:歌曲〈打秋千〉的教学
教学目标:巩固歌曲〈打秋千〉,帮助学生唱好两声部的音准。

教学过程:
1.复:
1)分声部复歌曲〈打秋千〉。

2)进行两声部合唱。

2.学唱歌谱:
1)教师进行高声部歌谱的视唱。

2)教师进行低声部歌谱的视唱。

3)进行两声部合唱的歌谱研究。

3.口风琴练:
1)教师演奏范例,讲解指法。

2)分声部练。

3)进行两声部合奏。

4.复:
1)进行两声部合唱歌曲。

2)请两名同学进行二重唱。

第二单元:可爱的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音乐表现《小船》
第二课时:欣赏《内依巴河》
第三课时:歌曲《可爱的家》
第四课时:欣赏〈布娃娃〉
教学要求:新课标第一网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地演唱〈小船〉。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3.以饱满、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可爱的家〉,表达对
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歌曲的欣赏和演唱,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父母的爱、家庭的温暖,讲述自己可爱的家,发自内心地演唱〈小船〉和〈可爱的家〉。

通过欣赏〈布娃娃〉,启发学生珍惜自己的幸福并多关爱别人。

难点:
1.在演唱歌曲〈小船〉时,指导学生声断气连地演唱,并准确唱好弱起拍。

2.准确演唱歌曲〈可爱的家〉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教学用具:钢琴、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小船〉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地演唱歌曲。

指导学生声断气连地演唱,并准确唱好弱起拍。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小小的船〉,让学生听辨歌曲名称,并跟着轻声演唱。

2.学唱歌曲〈小船〉:
1)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的第一段歌词,熟悉
歌曲旋律。

a。

提问:请感受一下这两首歌曲有什么不同?
b。

复4/3拍的含义,让学生思考或讨论总结4/4拍号的含义。

c。

再次听歌曲,让学生感受4/4拍的韵律,身体作律动。

2)研究歌曲〈小船〉的曲谱:
a。

分成两组,采用接唱的方式,师生接唱或每组演唱一
个乐句的接唱方式研究曲谱。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歌曲〈布娃娃〉,了解中国民歌的特色,感受作者对布娃娃的深情和对家乡的眷恋。

教学过程:
1.音乐游戏:七色迷宫。

继续进行七色迷宫游戏,增加难度。

2.复歌曲《小船》和《可爱的家》。

复之前学过的歌曲,加深对家的依恋和爱的理解。

3.欣赏歌曲〈布娃娃〉。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绪。

提问:这首歌曲是哪个地区的民歌?表现的是什么情感?
2)欣赏歌曲,了解歌曲的表现内容和演唱形式。

3)轻声跟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风格。

4)学生朗诵歌词,了解歌曲的意思。

5)学生轻声跟着录音演唱歌曲。

4.教师提问:你们家乡有什么特色的民歌吗?你们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5.课后小结。

3.研究歌曲。

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唱,注意发音和节奏。

4.分组练唱。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别练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并纠正错误。

5.合唱练。

全班合唱练,注意协调和统一。

6.课堂表演。

让学生表演歌曲,教师评价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7.课后练。

要求学生回家练歌曲,准备下一节课的分组演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森林水车〉和〈打枣〉,分组演唱〈小瓜棚〉。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音乐要素。

2.通过分组演唱,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研究的歌曲,询问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2.欣赏乐曲。

教师播放〈森林水车〉和〈打枣〉的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和节奏。

3.分组演唱。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别练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并纠正错误。

然后进行分组演唱,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点评。

4.课后练。

要求学生回家练歌曲,准备下一节课的研究。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冬瓜和南瓜〉。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自行设计动作,表演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询问学生对冬瓜和南瓜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听几遍录音范唱。

让学生先听几遍录音,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3.研究歌曲。

教师逐句教唱,学生跟唱,注意发音和节奏。

4.设计动作。

让学生自行设计动作,表演歌曲,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5.课堂表演。

让学生表演歌曲,教师评价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6.课后练。

要求学生回家练歌曲,准备下一节课的欣赏乐曲。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采蘑菇的小姑娘〉。

教学目标:
在欣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的情绪,在乐曲主要的旋律再次出现时能够听辨。

教学过程:
1.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研究的歌曲,询问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2.欣赏乐曲。

教师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的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和节奏。

3.听辨乐曲。

教师指定乐曲的某个旋律,让学生听辨并手拍节奏。

4.课堂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乐曲的情感和主题,然后进行汇报和讨论。

5.课后练。

要求学生回家练歌曲,巩固所学知识。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是较为熟练地演唱《小瓜棚》并为之配上背景音响,同时欣赏一首叫做《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

2.学唱歌曲《小瓜棚》,并为之配上背景音响。

1)布置课外作业为歌曲《小瓜棚》收集、录制背景音响。

2)跟着录音轻声学唱歌曲,要求学唱时眼光能同时看到
歌谱。

要提示学生注意,XXX和后倚音处应予解释。

最后离
开录音跟着教师的琴声演唱歌曲。

3)较为熟练地演唱《小瓜棚》并为之配上背景音响。

3.欣赏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1)听一遍《采蘑菇的小姑娘》录音,感受欢快的民族音调。

2)多次反复聆听,从音色、力度、和声的变化上去体会
其美感,教师在每遍听前可作适当的分析引导,启发学生想象。

3)发表想象和感受,对小姑娘的性格产生同感。

4.小结。

欢快、轻松的旋律,仿佛描绘了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给人带来了希望和喜悦。

第二乐段:音乐渐渐加快,节奏明快,仿佛描绘了苗岭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节奏。

第三乐段:音乐渐渐变缓,仿佛描绘了人们在休息时的宁静和平和。

4.再次欣赏。

教师: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情绪。

5.创作表演。

教师:让学生分组,根据音乐的情绪和分段,创作表演,可以是舞蹈、朗诵、戏剧等形式,展现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少先队植树造林歌》
教学目标:
1.研究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表达种树造林的美好心愿。

2.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歌曲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树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问题。

2.研究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唱,并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分组演唱。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轮流演唱歌曲,并加入动作和合唱,展现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歌曲创作。

教师:让学生自己创作歌曲,表达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意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小松树》
教学目标:
1.研究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表达对小松树的热爱和关注。

2.了解小松树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
意识。

3.通过歌曲的演唱,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对小松树有什么了解?
学生:回答问题。

2.研究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唱,并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分组演唱。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轮流演唱歌曲,并加入动作和合唱,展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歌曲创作。

教师:让学生自己创作歌曲,表达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不得了》
教学目标:
1.研究歌曲的歌词和旋律,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2.了解作曲家的创作历程,鼓励学生研究前人用于创造的精神。

3.通过歌曲的演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对这个场景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问题。

2.研究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唱,并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分组演唱。

教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轮流演唱歌曲,并加入动作和合唱,展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了解作曲家的创作历程。

教师:介绍作曲家的创作历程,鼓励学生研究前人用于创造的精神。

第一课时:
播放第一乐段,问学生:这个引子部分想要带我们的思绪到哪里?
学生回答:竹楼和山寨。

播放第二乐段,问学生:请你选择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的关系。

再问学生:你为什么这样选?是因为旋律、节奏和情绪上的变化吗?
播放第三乐段,问学生:你听过这段音乐吗?
进行创作表演,分组进行。

第二课时:
复上节课欣赏的乐曲《苗岭的早晨》。

引入新课,介绍歌曲《少先队植树造林歌》。

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欢快和活泼情绪。

简要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研究歌谱,注意歌曲中的连线。

研究歌词。

创编歌曲的律动。

第三课时:
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

初听全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再听全曲,介绍主奏乐器:木琴。

分段欣赏,感受木琴音色特点和描绘的情景。

出示主题谱例,记忆旋律。

再听全曲,准确辨别五次变奏。

完整聆听,整体把握乐曲的情绪。

学唱歌曲,演唱歌词。

分小组讨论如何表现乐曲。

小结。

第四课时:
进行音乐情景剧《森林的故事》。

看图了解故事情节。

演唱歌曲《不得了》,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

2.了解法国号这种乐器的特点和音色,以及四三拍的律动感。

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教师播放一段法国号的演奏视频,让学生感受这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2.学唱歌曲部分
教师出示歌曲《法国号》,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跟着唱。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用浑厚有弹性的声音模仿法国号的音色,并表现出自信的情感。

3.音乐知识部分
教师简单介绍法国号这种乐器的特点和音色,以及四三拍的律动感。

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这些概念。

4.练部分
教师带领学生多次练唱歌曲,让学生逐渐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情感表达。

5.小结部分
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同时鼓励学生在家里多练,为下节课的演出做好准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介绍圆号并学唱歌曲《法国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圆号的外形和另一个名称——法国号,并了
解其音色。

2.通过学唱歌曲《法国号》和练节奏律动,掌握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一、介绍圆号
1.播放一段圆号吹奏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听。

2.从《小乐队》中唱到的五种乐器的图片中,让学生试着找出所听的乐器。

3.简介圆号也称法国号,并导入歌曲《法国号》。

二、学唱歌曲《法国号》
1.听XXX录音,学唱歌曲,并寻找歌曲创作的规律。

2.启发学生用浑厚、有弹性的声音模仿法国号的音色,用连贯、充满热情的声音表现“我”。

3.待歌曲演唱熟练后,加入教材25页所示范的律动,边唱边拍。

三、进一步掌握四三的节奏律动
1.让学生自己创造不同的声势,表现四三拍的强弱规律。

2.以组为单位选择不同的律动形式加入到自己的演唱中。

四、教师就学生自制小乐器进行提示,并提出要求。

五、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紫竹调》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讲解及参与性听辩,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紫竹调》这首乐曲。

教学过程:
一、你认识吗?
1.出示三件民乐器的图片,让学生试着说出乐器的名称。

如回答不上来,再出示三个名称供学生选择。

2.让学生听《紫竹调》中三件乐器的独奏乐段,并试着说出是哪件乐器的演奏。

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模仿出该乐器的演奏姿态。

3.让学生听一段西洋管旋乐队合作片断及《紫竹调》的合奏部分,并正确区分他们。

二、介绍、欣赏《紫竹调》
1.简介有关《紫竹调》的相关知识。

2.听演唱版的《竹调》,可尝试模唱前两句,以感受地方风格。

3.听赏全曲,纪录出演奏的顺序。

4.再听全曲,学生分别代表三个乐器,模仿进入演奏的顺序。

5.学生分组用不同材质的打击乐器,随音乐的感觉分别为一种乐器的领奏段落做即兴伴奏,比较哪组同学的演奏与乐曲配合最贴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合唱曲《小乐队》并认识除圆号以外的四件乐器的外形及音色
教学目标:
1.通过集体欣赏和分组视唱听辨歌声部的旋律等方法,感受合唱曲《小乐队》的变换无穷的结构魅力。

2.学生通过配合欣赏《小乐队》进行自制打击乐伴奏及舞蹈律动的创作,既培养学生的创造、参与性意识,又巩固、提高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合唱曲《小乐队》
1.欣赏合唱曲《小乐队》。

2.分组视唱听辨歌声部的旋律等方法,感受其变换无穷的结构魅力。

二、认识除圆号以外的四件乐器的外形及音色
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圆号以外的四件乐器的外形和音色。

2.学生配合欣赏《小乐队》进行自制打击乐伴奏及舞蹈律动的创作,既培养学生的创造、参与性意识,又巩固、提高单元教学目标。

本文中的格式错误已经被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也已经被删除。

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体验、欣赏等音乐活动,表现出真挚、自然的歌声。

在第一课时,学生将研究歌曲《卖报歌》。

在第二课时,学生将欣赏〈小背篓〉。

在第三课时,学生将研究歌曲〈外婆的澎湖弯〉。

在第四课时,学生将欣赏〈竹马游戏〉。

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课时:
1.学生将完整听赏《小乐队》,并找出歌曲中唱到的乐器的名称,并与图形或实物相对应。

2.分别简介另四件乐器的外形及音色。

第二课时:
1.分组熟悉《小乐队》歌声部的旋律。

2.各组用自制打击乐为其演唱的声部配1—2小节的固定音形的伴奏。

3.教师按任意顺序演奏一遍各声部主题,学生以组为单位迅速作出反应并配上自编的伴奏。

4.各组就反应速度、编配、演奏等情况做简单的评价。

5.完整欣赏《小乐队》的演唱录音,听出演唱顺序。

6.各组创编简单的表现四三节奏规律的舞蹈或律动。

7.跟随《小乐队》的演唱录音,各组用自编的舞蹈、律动表现声部演唱的顺序。

第三课时:
1.学生将复上节课内容,背唱歌曲《法国号》。

2.学生自己边唱边加表现四三拍强弱变化的声势。

3.学生研究简单的舞蹈律动,加深对四三节拍的感受与体验。

第四课时:
1.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并做简单的评价。

2.教师请全班同学分为两声部,分别用各自的小乐器表现两种节奏型,并相互配合。

3.待学生配合默契,即可加入《法国号》的演唱。

4.教师示范用口风琴或自制的乐器演奏。

5.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演奏伴奏部分。

6.学生分为两部分,相互为同学的演唱伴奏。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掌握伴奏部分的音型节奏,并培养音乐节奏感和协作、配合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将能够进一步巩固对四三拍的认识与感受,培养身体协调性。

2)播放歌曲《小背篓》,让学生聆听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特点,例如
歌曲中的起伏变化、节奏变化等。

3.表现歌曲《小背篓》
1)教师指导学生用身体律动、手语等方式表现歌曲的情
感和节奏。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歌曲中
的景色和情感。

4.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表现和感受,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弯》。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歌曲《外婆的澎湖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美丽和爱情的真挚,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爱情的向往,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澎湖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

2.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弯》
1)教师范唱或播放课件《外婆的澎湖弯》激发情感。

2)解决歌曲节奏难点,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以拍电报的形式进行。

3)解决歌曲旋律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钢琴,可以出示图谱或利用XXX手势帮助学生唱准旋律。

4)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弯》的旋律。

听录音哼唱旋律,可采取个人研究或小组研究的方式进行。

5)指导研究歌词。

再次欣赏歌曲,引导学生情绪,用什么样的歌声表现?速度有什么变化?
6)有感请地演唱全曲。

3.演唱《外婆的澎湖弯》:分形式表演或伴奏。

4.小结。

1.教学歌曲的欢快情绪和民族音乐的风格。

2.练合唱和伴奏的演唱形式。

3.发散学生思维,设计演唱形式,分组表演。

第一课时:欣赏《幸福花儿开心上》
1.导入: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跟着节奏做动作,
营造活泼氛围。

2.欣赏歌曲《幸福花儿开心上》,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3.练合唱形式,分角色演唱歌曲。

4.分组设计伴奏形式,表达歌曲的欢快情绪。

5.小结:通过合唱和伴奏的形式,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民族
音乐的风格。

第二课时:欣赏《恩嗨呀》
1.导入:让学生自由发挥,用声音模仿动物的叫声,营造
活泼氛围。

2.欣赏歌曲《恩嗨呀》,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朝鲜民歌的特点。

3.分组讨论,设计演唱形式,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民族音乐
的风格。

4.分组表演,展示不同的演唱形式。

5.小结:通过分组表演,体验朝鲜民歌的风格,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第三课时:感受《金瓶似的小山》
1.导入:播放一段藏族音乐,让学生跟着节奏做动作,感
受民族音乐的风格。

2.欣赏民乐合奏《金瓶似的小山》,介绍乐曲的背景和藏
族民歌的特点。

3.分组设计伴奏形式,表达乐曲的情感和民族音乐的风格。

4.分组表演,展示不同的伴奏形式。

5.小结:通过分组表演,感受藏族民歌的风格,培养合作
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本课,学生能够了解民乐合奏的基本形式和编配伴奏的方法,能够掌握打击乐器、电子琴和磁带等器乐的演奏技巧,能够通过合作演奏《金瓶似的小山》体验民乐的魅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介绍民乐合奏的基本形式和编配伴奏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民乐的多样性和魅力。

2.研究器乐演奏技巧。

1)教师介绍打击乐器、电子琴和磁带等器乐的演奏技巧,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

2)学生进行器乐演奏练,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编配伴奏。

1)教师介绍《金瓶似的小山》的曲调和节奏,让学生了
解歌曲的基本特点。

2)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编配伴奏的练,让学生学会如何根
据歌曲的特点编配合适的伴奏。

4.合奏表演。

1)学生分组进行合奏练,让学生通过合作演奏体验民乐
的魅力。

2)学生进行合奏表演,让全班同学共同感受民乐的魅力。

5.小结。

歌曲《童心是小鸟》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歌曲《童心是小鸟》,让学生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学会模唱歌曲的主体旋律,了解歌曲的风格。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童心是小鸟》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的情绪。

2.学唱歌曲的主体旋律:
教师出示歌曲的歌词和单声部旋律,让学生跟着歌词和旋律模唱。

3.分组练: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别模唱歌曲的不同部分,然后合唱整首歌曲。

4.欣赏其他版本:
教师播放其他版本的《童心是小鸟》,让学生感受不同版本的歌曲风格和表现方式。

5.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