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浇地与旱地分类的研究进展

水浇地与旱地分类的研究进展

董婷婷;王振颖;武玉峰

【摘要】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对于粮食安全、估算农业灌溉需水量以及完善耕地二级类型的分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水浇地和旱地分类的意义、分类方法以及分类应用的现状三方面,对国内外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进展及其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出了三点结论:(1)参与水浇地和旱地分类的数据源主要为中低分辨率的时间序列植被指数产品以及一些辅助信息;(2)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特征主要为时间序列的植被指数以及一些辅助特征;(3)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方法主要为数字化、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同时指出,丰富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特征、引入智能型分类方法以及探索生态环境背景在水浇地和旱地分类中的应用将成为未来水浇地和旱地分类研究的重要内容.

【期刊名称】《遥感信息》

【年(卷),期】2010(000)004

【总页数】6页(P129-134)

【关键词】水浇地;旱地;分类;进展;展望

【作者】董婷婷;王振颖;武玉峰

【作者单位】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沈阳,110003;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沈阳,110003;辽宁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沈阳,1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79

1 引言

水浇地是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旱地是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2007)。

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对于实现未来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粮食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就是:“额外增加的粮食产量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是继续增加水浇地的面积还是增加旱地的面积?要增加多少才能实现粮食安全?”[1]。统计资料显示:占世界耕地面积约18%的水浇地生产着占世界约1/3的粮食,水浇地上粮食的单产是旱地的2倍以上。由此可见,增加水浇地面积是增加粮食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随着世界水资源的短缺、发展水利设施资金的不足、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使得这个办法实施起来难度较大。针对这个问题,一些学者建议:可以通过增加旱地的面积来解决未来粮食安全问题。与世界的大环境一致,中国同样面临着粮食安全问题。因此,实现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进而准确地掌握水浇地和旱地的面积及其分布情况,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对于合理地估算未来农业灌溉需水量以及协调区域水量平衡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2002年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峰会(WSSD)上达成共识:随着水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而实际供应量不断下降,水资源已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一些学者估算出:到2025年,至少还需要2000km3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才能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而这些需水量相当于24条尼罗河每年的流量。在各种消耗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中,灌溉消耗的水资源占

据了大量的份额。统计资料显示:灌溉消耗的水资源数量约占世界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总量的60%。世界上各个国家灌溉用水量也大不相同,加拿大、德国和波兰的灌溉用水量只占本国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总量的2%~4%;而伊拉克、巴基斯坦、孟加

拉国、苏丹等国家的灌溉用水量却占到本国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总量的90%~

95%[2],这些差异将导致未来灌溉需水量和实际供水量、不同地区之间水资源矛盾的加剧发展。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样面临着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问题。因此,实现

中国乃至世界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对于合理地估算未来农业灌溉需水量以及协调区域水量平衡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世界还没有关于水浇地和旱地分布的精准产品,对于世界水浇地和旱地

的面积及其分布情况还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现有的水浇地和旱地的分布图多是由陈旧的统计数据和低分辨率的遥感数据生成的[3],如FAO、USGS和IWMI制作的全球水浇地和旱地分布图。在区域乃至全球尺度上,现有的关于水浇地和旱地的分

布研究还存在着以下问题:(1)统计数据和真实情况相比存在着一些偏差。(2)水浇地和旱地的定义及其子类型还没有完全统一。(3)现有的成果更多地关注于水浇地

的分布而忽略了旱地的分布。由此可见,在区域以至全球尺度上关于水浇地和旱地

的分布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水浇地和旱地的正确分类有助于完善中国土地利用数据库中耕地的二级类型。在中国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中,耕地的二级类型有:水田、水浇地和旱地三个类型。其中,水田上种植的作物类型简单,主要为水稻,水稻有着独特的生长过程和种植方式(如移栽、泡水等),此外,水田上水利灌溉设施发达,各级渠系纵横交错,纹理特征鲜明,因此,目前识别水田的方法比较成熟。然而,对于耕地二级类型中的另外两个类型水

浇地和旱地而言,到目前为止针对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还鲜有报道,研究方法也

不太成熟。因此,实现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有助于完善耕地的二级类型。

2 水浇地和旱地分类方法的研究进展

通过对现有的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方法进行查阅后发现,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方法

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1)数字化方法;(2)非监督分类方法;(3)监督分类方法。其中,

非监督分类方法是水浇地和旱地分类中使用最多的方法。

数字化方法是实现水浇地和旱地分类的一种方法。从本质上说,它还算不上是真正

的分类方法。它主要是利用收集到的与水浇地和旱地分布相关的文字资料、图册、影像等资料作为底图,在图上直接勾绘出水浇地和旱地的分布范围,进而实现水浇地

和旱地的分类,如FAO利用数字化方法实现了全球水浇地的分布制图。然而,这种

方法很难精确及时地反映水浇地和旱地的分布,同时数字化过程非常耗时。

非监督分类方法是目前在水浇地和旱地分类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例如:USGS 和IWMI利用非监督分类方法实现了全球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Biggs,T.W等

利用非监督分类方法实现了印度Krishna basin的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该方法适用于在研究人员对研究区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实现区域乃至全球尺度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时使用。非监督分类的优点是不需要人工选择训练样本,仅需极少的

人工输入,计算机就会按一定规则自动地根据像元的光谱或空间等特征组成集群组,

然后参考者将每个数组和参考数据比较,将其划分到某一类别中[5]。非监督分类的缺点是很难对其产生的类别进行控制,因此,其产生的类别也许并不能让分析者满意。此外,非监督分类后对各个类型的标定以及合并需要很长的时间且主观性强。

监督分类方法也是实现水浇地和旱地分类的一种方法。如Mutlu Ozdogan和Garik Gutman利用决策树的监督分类方法实现了美国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

究;Prasad S等利用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的监督分类方法实现了印度Ganges and Indus basin的水浇地分布制图。监督分类的优点是可以控制训练样本的选择,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类别。缺点是独特的、覆盖量小的类别容易被分析者

遗失,分类结果的精度受训练样本的影响较大。

3 水浇地和旱地分类应用的研究进展

3.1 国外水浇地和旱地分类应用的研究进展

3.1.1 国外全球尺度水浇地和旱地分类应用的研究进展

精准的水浇地和旱地的分布范围是地球信息科学和全球变化在许多领域中研究的基础,如地表与大气水汽的交换研究[5~7]、气候变化的驱动力分析、灌溉水量的供

需变化研究[8~9]、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研究[11]等等。正因如此,水浇地和旱地的分布情况引起了FAO、USGS、IWMI等世界组织的高度重视。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各大组织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实现了全球尺度上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

FAO利用收集到的2000年左右的与水浇地相关的统计资料,采用数字化的方法,完成了全球水浇地的分布制图,并对制图结果的精度进行了评价,制图结果的精度较高。其像元值表示在一个像元内水浇地面积占像元面积的百分比。在随后的几年

里,FAO通过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不断地对全球水浇地分布图进行更新,2005年更

新了亚洲的水浇地分布图[13]。尽管FAO不断地对已有的水浇地分布图进行更新,但是FAO制作的水浇地分布图依旧存在着以下不确定性问题:(1)FAO利用的数

据源主要是一些统计资料,这些统计资料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出版物、网站上发

布的信息、FAO统计人员的调查、FAO成员国的报告等多种方式从全球各个国家收集来的,各个国家不同的基本国情导致了这些统计数据在统计口径上存在不一致性;(2)数据在真实性、实时性等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真实的灌溉面积往往小于灌溉设施的面积。而数字化全球水浇地分布图显示的是有灌溉设施的面积,这就导致了数字化全球水浇地分布图很难真实地反应水浇地面积。Vorosmarty将USGS做出的水浇地分布图与FAO的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FAO 存档的一些统计数据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问题。

USGS利用1992年4月到1993年9月每月合成的1km分辨率的AVH RR NDVI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以及一些辅助数据,如全球生态系统分布图等,采用非监

督分类方法实现了全球土地覆盖制图。其分类结果中与水浇地相关的类型是hot

irrigated cropland和cool irrigated cropland;与旱地相关的类型是corn and beans cropland。分别将与水浇地和旱地相关的类型进行整理归并,便可以实现全球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USGS产品的主要不足之处是:其产品是针对土地覆盖制图的,而水浇地和旱地只是土地覆盖这样类别之间差异明显的众多类型中的两类,与

单纯的识别水浇地和旱地相比,类型间的分类特征相对模糊。

International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e(IWMI)利用1997年~1999年每月合成的8km分辨率的NOAA AVHRR 的 Band1、2、4 和 NDVI数据、1999年

每月合成的1km分辨率的SPOT NDVI数据以及一些辅助数据,如蒸发量、降雨量、森林覆盖率、数字高程模型等,采用分区分类的方法实现了全球灌溉面积制图。具

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全球进行分区;然后,利用K-MEAN非监督分类方法对每个区

域进行分类;最后,利用光谱匹配技术以及地面辅助资料完成类型的标定,实现了全球灌溉面积制图。其中,水浇地的产品有 GIAM10km-28 class、GIAM10km-8 class 和GIAM10km-3 class三种;旱地的产品有GMRCA10km-22 class和

GMRCA10km-8 class两种。将与水浇地和旱地相关的类型进行整理归并,便可以

实现全球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IWMI产品的主要不足之处是:其真实采样点分布不均匀。只在印度、东南亚和非洲采集了真实样点,这就使得有采样点的地区分类

结果的可信度较高,没有采样点的地区分类结果的可信度较低。2002年Droogers 针对IWMI在完成全球灌溉面积制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方法指出:除了利用时间序列植被指数参与分类外,还应该引入基于气象、土壤信

息建立的潜在灌溉面积指数或潜在旱地分布指数以及增加准确无误的真实采样点。以上对FAO、USGS和IWMI制作的全球水浇地和旱地分布图从数据源、制作方

法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数据源主要有:统计数据、1km分辨率的时间序列NDVI产品和一些辅助数据,数据源的真实性不高、空间分辨率较低。制作方法主

要有数字化统计资料和非监督分类两种,制作方法比较简单,重复性差。不足之处主

要集中在:数据源的真实性、制作目的的针对性和真实样本点的选取上。

3.1.2 国外区域尺度水浇地和旱地分类应用的研究进展

精确、实时的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对于改进水资源管理,尤其是定量化区域水

资源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它影响着区域水循环过程[13],同时它又是流域农业规划设计、水文模型、粮食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Mutlu Ozdogan和Garik Gutmany以effective irrigation potential和8天合

成的500m分辨率的MODIS Greenness Index(GI=Pnir/Pgreen)为数据源,直接

针对水浇地和旱地采用决策树的监督分类方法对两者进行了分类研究,实现了美国

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16]。然而该方法中参与分类的effective irrigation potential指标存在着不确定性问题,该指标只能提供一种水浇地可能出现的位置,

然而它与现实的情况可能会有明显的差别。例如:美国东部地区年均降雨量较高,

如果从effective irrigation potential上看,它被划分成水浇地的概率较低而划分

成旱地的概率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将effective irrigation potential作为分类特征之一参与到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中,极容易导致该区域内的水浇地被错分成旱地,这

种错分情况也确实出现在美国东部地区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结果中。

Prasad S等利用8天合成的500m分辨率的MODIS数据,依据水浇地和旱地上作物在Band1和Band2形成的特征空间中位置的不同,采用基于modified Anderson classification的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方法对印度的Ganges and Indus basin进行了灌溉面积制图,成功地实现了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17]。其分类结果中包括了详细的水浇地类型,如利用地下水灌溉的水浇地、利用河水灌

溉的水浇地、khariff时灌溉的水浇地、rabi时灌溉的水浇地和全年灌溉的水浇地。Biggs,T.W等利用2002年每月合成的500m分辨率的MODIS NDVI数据,采用ISODATA的非监督分类方法对印度Krishna basin的水浇地和旱地进行了分类研究。其分类结果包括了详细的水浇地类型依次为:continuous

irrigation,doublecropped irrigation,irrigated with low biomass,minor irrigation,groundwater irrigation。

D.KAMTHONKIAT等利用10天合成的1km分辨率的SPOT NDVI数据、多年的10天合成的降雨量数据以及一些辅助数据,依据雨养水稻和灌溉水稻上NDVI峰值出现的时间滞后降雨量峰值出现时间的差异,即雨养水稻上NDVI峰值出现的时间滞后降雨量峰值出现时间40天~50天,灌溉水稻上NDVI峰值出现的时间滞后降雨量峰值出现时间90天左右并且具有多重相关性。采用“peak detector algorithm”技术成功地对泰国Suphanburi地区的雨养水稻和灌溉水稻进行了分离。然而该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适用于泰国地区特有的气候条件。

以上对国外在区域尺度上实现水浇地和旱地分类研究时使用的数据源、实现方法和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全球尺度上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相比,区域尺度上的研究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改进:(1)数据源主要以500m分辨率的时间序列的MODIS NDVI产品为主,空间分辨率更高;(2)分类方法呈现出多样性,既有非监督分类又有基于决策数的监督分类以及基于作物特性的“peak detector algorithm”等分类方法;(3)优点体现在采样点数目多且分布均匀,水浇地的二级类型更加具体详细。

3.2 国内水浇地和旱地分类应用的研究进展

现有的与水浇地和旱地分类研究相关的资料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利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制作水浇地和旱地分布图;(2)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中,将水浇地和旱地作为其中的两个类型,采用目视解译或自动分类的方法实现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3)利用与土壤水分相关的指数进行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

为了快捷直观地显示中国各个省市自治区水浇地和旱地的面积分布,一些部门直接利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制作中国水浇地和旱地的分布图。统计年鉴是以灌溉设施的有无来统计水浇地和旱地面积的,因此,它并不能反映水浇地和旱地的真实面积。此

外,与FAO利用统计数据制作的水浇地和旱地分布图相比,这种图件只能在数量上简单地反映中国各个省市自治区水浇地和旱地面积的多少,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水浇地和旱地的空间分布。因此,这还不能算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

中国在利用遥感技术针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张增祥、史培军、李小兵、庄大方等。虽然水浇地和旱地作为其中的一个类型,但涉及了多种作物类型、不同的灌溉方式、不同的气候区等。因此,只是在一些研究中将水浇地和旱地作为其中的一个类型被单独列出或者可以通过合并不同的类型来间接地实现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分类方法主要有目视解译和自动分类两种。目视解译是遥感应用分析中最基本的工作和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它把解译者的专业知识、区域知识、遥感知识以及经验介入到图像分析中,尤其是在分类不同时相的影像上,目视解译有着明显的优势。90年代,吴传钧利用TM影像和地形图等辅助资料完成了中国土地利用分类,水浇地和旱地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土地利用分类中为数不多的同时包含水浇地和旱地的产品。此外,郭明、魏怀东、梅荣等,在对一些小区域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时,将水浇地和旱地作为其中的一个类型,采用目视解译的方法,实现了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遥感影像的自动分类是根据图像中每个像元在不同波段的光谱亮度、空间结构特征或者其他信息,按照某种规则或算法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在中国范围内,利用自动分类方法实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的研究不少,但是分类结果中往往都不包含水浇地这一类型。在小区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研究中,有一些学者利用自动分类的方法同时实现了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如沙占江等[14]。

水浇地上由于灌溉活动的存在,土壤水分变化频繁,所以利用土壤水分或者一些可以指示土壤水分变化的指标来进行水浇地的提取研究是可行的。林绿等依据冬小麦在拔节期间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利用NDVI与Ts的关系,计算了在干旱或者缺水的情

况下植被的供水指数,对其设定阈值,根据阈值进行判断,实现了华北平原区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15]。这种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华北平原区属于补充灌溉区,一些时段内的降雨是可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并引起植被供水指数变化的。因此,在不考虑降雨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进行灌溉判断会引起错误的结果。

与国外在全球和区域尺度实现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相比,中国无论是在遥感数据的使用、研究方法的尝试以及应用的广泛性上都远不及国外。国外已经成功地应用遥感数据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实现了全球以及一些区域的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并对其结果进行了不断的更新工作,而中国在针对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上还未见报道。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水浇地和旱地分类研究进展的归纳与总结,作者在水浇地和旱地分类的数据源、分类特征和分类方法三方面得出了如下结论:

(1)目前,参与水浇地和旱地分类的数据源以中低分辨率的时间序列植被指数产品为主,同时辅以地形、气象、生态等辅助信息。数据源的空间分辨率较低。

(2)目前,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特征主要为时间序列的植被指数以及一些参与分类的辅助特征。分类特征相对单一,缺乏对分类特征的提炼与拓展。

(3)目前,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方法主要为数字化、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分类方法的智能性较低,缺乏对智能型分类方法的尝试。

针对目前中国水浇地和旱地分类的研究现状,作者认为在其它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现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

(1)针对水浇地和旱地常用的分类特征——时间序列植被指数存在的问题,如数据量大、受噪声污染等缺点,探索一种更适用于水浇地和旱地分类的分类特征。如傅立叶组分特征,傅立叶组分特征来源于时间序列植被指数,它更加清楚地揭示出蕴含在作物时间序列植被指数中的生物学特性。其中,在所有谐波中振幅所占比重最大的

谐波影响着NDVI曲线的整体形状,其振幅值的大小影响着曲线的起伏程度,反映了作物的生产能力;部分谐波的相位或者(相位±半周期或相位±周期)即部分谐波的波峰或波谷出现的时间反映了作物的物候特征。选用低频部分的傅立叶组分进行分类研究可以去除噪声的干扰,同时也可以减少数据量。

(2)针对水浇地和旱地在空间结构上的差异,可以考虑将纹理特征引入到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特征中,以提高分类精度,如分形纹理特征。

(3)针对水浇地和旱地在地形分布上的差异,可以考虑将地形特征引入到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特征中,以提高分类精度,如高程、坡度等;

(4)针对目前水浇地和旱地分类方法的单调性,可以考虑将现有的一些智能分类方法用于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研究中,以提高水浇地和旱地的分类精度;

(5)充分考虑气候环境背景在水浇地和旱地分类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气候因子实现灌溉区(其内只有水浇地)和补充灌溉区(其内既有水浇地又有旱地)的划分,减少分类范围。

参考文献

[1]Droogers,P.Global Irrigated Area Mapping :Overview and Recommendations[R].Sri Lanka:International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e,2002.

[2]Merrett,S.Water for agriculture:Irrigation agriculture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Spon'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ries[R].New York,NY,USA:Taylor and Francis,2002.

[3]Droogers,P.Global irrigated area mapping:Overview and recommendations[R].Sri Lanka:International Water Management Institute,2002.

[4]赵英时,等.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Boucher,O.,Myhre,G.,Myhre,A.Direct human influence of irrigation on atmosphere water vapor and climate[J].Climate Dynamics,2004(22):597-603.

[6]Gordon,L.J.,Steffen,W.,Jonsson,B,F.Human modification of global water vapor flows from the land surface[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2005,102(21):7612-7617.

[7]Ozdongan.M.,Salvucci,G.D.,Anderson,B.C.Examination of the Bouchet-Morton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using a mesoscale climate model and observations under a progressive irrigation scenario[J].Journal of Hydrometeorology,2006,7(2):235-251.

[8]Alcamo,J.,Doll,P.,Henrichs,T.,Kaspar,F.,Lehner,B.Global estimates of water withdrawals and availability under current and future“business as usual” conditions[J].Hydrologic Sciences Journal,2003,48(3):339-348.

[9]Vorosmarty,C.J.Global water assessment and potential contributions from Earth System Science[J].Aquatic Science,2002(64):328-351.

[10]Siebert,S.,Döll,P.,Hoogeveen,J.The Global Map of Irrigation Areas[R].Sri Lanka,Tropentag conference,2006.

[11]D.KAM THONKIA T,K.HANDA,H.TU RRAL.Discrimination of irrigated

and rainfed rice in a tropical agricultural system using SPOT VEGETATION NDVI and rainfall dat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5(26):2527-2547.

[12]M utlu Ozdogan,Garik Gutman.A new methodology to map irrigated areas using multi-temporal MODIS ancillary data:An application example in the continental USA[J].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08(112):

3520-3537.

[13]Prasad S,ThenkabailT,Mitchell Schull.Ganges and Indus river basin land use/land cover(LULC)and irrigated area mapping using continuous streams of MODIS data[J].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2005(95):317-341. [14]沙占江,马海州,李玲琴,等.多尺度空间分层聚类算法在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2004,24(4):477-483.

[15]林绿,覃志豪.华北平原冬小麦灌溉区制图研究[R].北京: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生论坛,2007.

适用于水土保持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

适用于水土保持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 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备注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 1.0米,北方宽度< 2.O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旱平地耕地梯田<1°1°~5°水平梯田坡式梯田5°~8°8°~15°坡耕地15°~25°25°~35°>35°沟川(台)地沟川坝地坝滩地坝平地分布于北方的川台地由淤地坝淤地形成的坝地,包括引洪漫地分布于南方的山间小盆地、川台地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情况适当归并分布于北方自然形成的小于5°的平缓耕地田面坡度小于1°的梯田田面坡度大于1°的梯田,包括东北漫岗梯地水浇地旱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和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 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果园茶园园地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果园的三级地类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树种细分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指种植桑树、橡胶、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经济林栽培园是指在耕地上种植的并其它园地经济林栽培园采取集约经营的木本粮油等其它类的栽培园,四级地类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树种细分其他可根据实际情况按树种细分续表 B. 0.1-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适用于水土保持)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四级类备注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 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指树木郁闭度≥ 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用材林防护林有林地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林地指种植在非耕地上的木本食油 三、四级可根据需要按林业有关标准进行划分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灌木林地 三、四级可根据需要按林业有关标准进行划分包括疏林地(指树木郁闭度 0.10- 0.19的疏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疏林地其它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 树木郁闭度

2018最新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精彩文档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2017 代替GB/T21010-2007 2017年11月1日发布、实施 一级类 二级类 含 义 类别编码 类别名称 类别编码 类别 名称 01 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临时种植果树、茶树和林木且耕作层未破坏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01 01 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0102 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含蔬菜)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103 旱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家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02 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枝、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0201 果园* 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 02 茶园* 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203 橡胶园* 指种植橡胶树的园地 0204 其他园地* 指种植桑树、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03 林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城镇、村庄范围内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0301 乔木林地* 指乔木郁闭度≥0.2的林地,不包括森林沼泽

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三大地类对应

三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三大地类对应 表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三大地类对应 一级类编码名称二级类名称含义 01耕地 0101水田未破坏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主要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 0102水浇地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 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含蔬菜)的耕地。 0103旱地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 的耕地。 02园地 0201果园种植果树的园地。 0202茶园种植茶树的园地。 0203橡胶园种植橡胶树的园地。 0204其他园地种植桑树、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 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的园地。

03林地 0301乔木林地乔木郁闭度≥0.2的林地,不包括森林沼泽。 0302竹林地生长竹类植物,郁闭度≥0.2的林地。 0303红树林地沿海生长红树植物的林地。 0304森林沼泽以乔木森林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不包括灌丛沼泽。 0305灌木林地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0306灌丛沼泽以灌丛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0307其他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04草地 0401天然牧草地天然生长的牧草地。 0402沼泽草地生长在沼泽地区的牧草地。 0403人工牧草地人工种植的牧草地。 0404其他草地其他类型的草地。 05城镇建设用地 0501居住用地用于居住的土地。

050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用于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土地。 0503商业服务用地用于商业活动的土地。 文章无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表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三大地类对应 耕地:耕地用于种植农作物,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等。其中,南方宽度小于1.0m,北方宽度小于2.0m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也属于耕地。耕地还包括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临时种植果树、茶树和林木且耕作层未超过 20cm的土地。 园地:园地主要用于种植果树、茶树、橡胶树和其他多年生作物。其中,果园用于种植果树,茶园用于种植茶树,橡胶园用于种植橡胶树,其他园地用于种植桑树、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作物。

杂交水稻旱地新型栽培技术及推广应用要点

杂交水稻旱地新型栽培技术及推广应用 要点 摘要:杂交水稻适应性强、产量高,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推广与应用。本文 主要结合云南实际情况,对杂交水稻旱地新型栽培技术及推广应用前景进行探究 论述,提出几项观点与建议,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杂交水稻;旱地新型栽培技术;技术前景 水稻是禾本科一年生植物,是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水稻喜高温、 多湿、短日照,全生育期要求有较高的温度,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 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 的杂交种【1】。杂交水稻抗性与适应性强,比较适合在旱地种植。近几年云南在 积极研究探索与推广应用杂交水稻旱地栽培技术,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下面结合 实际,对杂交水稻旱地新型栽培技术做具体分析。 1杂交水稻旱地新型栽培技术 1.1选用良种 选用适宜旱作生态区域种植,优质、耐旱、耐瘠、抗病、分蘖力强、丰产稳 产广适的杂交水稻或适宜旱种的其他稻谷品种【2】。 1.2精细整地 杂交水稻旱作宜选择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具备一定保水保肥能力、易于农 事操作的旱地或水浇地。做好整地保墒是保证出苗齐苗的关键,整地要求达到土 层深厚、平整、土块细碎(直径3厘米以下)、土层松软,无前茬作物残留农膜、未腐熟的秸秆等。坡地要开腰沟,以便于灌水和收集雨水。 1.3科学播种

杂交水稻旱作全生育期相应缩短,各地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抓住最佳时期 抢墒播种,以确保出苗齐苗和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一般4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 播种为宜。播种宜早不宜迟,播种期应根据各地气温和雨季迟早而定,即在雨季 开始时播种,以满足生长期间的水分要求,确保播种后一次性出苗齐苗【3】。 杂交稻种子播种量一般2—2.5公斤/亩,常规稻种子播种量一般2.5—3.5 公斤/亩。播种前将种子摊开至1厘米左右厚度,晒种3—4小时,翻动2—3次,注意操作时不要擦伤谷壳,干地播干种,潮地播湿种。若需播湿种,浸种后的种 子在地块透水至25—30厘米的情况下播种(只浸种不催芽)。播种方式采用人 工播种、农机播种和无人机播种均可。人工播种和农机播种粳稻行距20厘米、 株距15厘米左右,籼稻行距25厘米、株距15厘米左右,每点(塘)播种3—5粒,播种后盖土2—3厘米,以不露种子为宜。无人机播种后需使用旋耕机等小 型农机具将种子盖入土内2—3厘米,不能露种【4】。播种后应尽快灌水(或喷水),灌水不能漫过墒面,或结合雨季播种,保证土壤墒情,保证一次性出苗齐苗。 1.4合理施肥 施足基肥。雨季来临前一次性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或者有 机肥200公斤后耕翻入土,耙平后再施水稻专用复合肥25公斤。追肥以速效化 肥为主,追肥时期和次数因气候、土壤而不同,结合降雨情况可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追施。秧苗4叶期时,每亩追施尿素和复合肥(N:P:K=15:15:15)各10公斤,促使分蘖早生快发,控制弱小分蘖。拔节开始时每亩追施尿素10— 15公斤加水溶复合肥3—5公斤。始穗后视苗情慎重掌握追肥,一般在下雨后, 每亩施尿素3公斤加硫酸钾5公斤,也可采用0.2%—0.3%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 喷施。山地旱种追施化学肥料要在降雨后土壤潮湿的条件下进行,以防干施烧苗。山地保水保肥性差,要少量多次施肥,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1.5病虫草鼠害防治 对病虫害,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控害,统防增效,绿色安全”的防控策略。选用抗(耐)病虫品种,结合农艺保健栽培措施,增强稻田自然控害能力。优先

(完整版)旱作农业发展特点及策略

旱作农业发展特点及策略 摘要: 在对凉城县旱作农业现状进行调查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应 以调整种植结构,适当增加饲草料作物比例,压缩粮薯作物比例;引 进和推广抗旱省水的作物和品种;集雨补灌技术;增施有机肥,平衡 施用化肥,做到有机、无机相结合;抓好传统的抗旱耕作措施,逐步 推广免耕少耕技术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 凉城县;旱作农业;现状;发展对策 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难点。张 蓉等提出应以种植结构优化、科技措施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地膜覆 盖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以政府为引导、科技为支撑、区域治理为基础、产业化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对策1。康志文提出旱作农业十项技术,其核心是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提高农业用水2。旱地农业必须走传统蓄

水农业与现代节水技术相结合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旱地产量低 而不稳、效益低的实际问题,采用节水技术可明显提高产量。发展集 雨农业,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旱地水源的主要途径3。以秸秆覆盖、少免耕加表土作业组成的保护性耕作体系,适合我国北方旱作农业条件, 可以取代翻耕为主的传统耕作体系,有力地推动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4-6。施肥能够促进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7。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大 幅度提高了农田降水利用率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在旱作农田降水高 效利用方面取得了新进展8。本研究从凉城县实际情况,探索了凉城县旱作农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 1凉城县旱作农业特点 凉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处于中温带,属于半干旱典型 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时数3023h,年平均气温5.3℃,≥10℃ 有效积温2430℃,无霜期90~125d,年平均降雨量427mm,年蒸发量1938mm,是降水量的4~5倍,且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7~9月份。凉城县是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大县。 1.1旱作农业比重大凉城县是以旱作为主的地区,全县总土地面 积3458km2,总播种面积6.4万hm2,旱地4.8万hm2,占75%,2014 年全县粮食总产2.08亿kg,其中旱地生产粮食1.5亿kg,占总产的72%,旱作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气候十年九旱,旱作区 植被稀疏,地形起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土流 失问题,面积达2500km2以上,水土流失地区的人口占全区人口的60%

我国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综述

我国耕地资源情况及耕地质量变化状况综述 土地是财富之母,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一、耕地的基本含义1 所谓耕地,就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这是耕地最一般的概念。根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及有关规定划分,下列三种情形的土地都属于耕地:a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和草田轮作地;b、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者其他树木的土地; c 、耕种三年以上的滩涂和海涂,以及前三年内曾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在上述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 1. 0 米、北方宽< 2. 0 米的沟、渠、路和田梗。这就是我国目前统一适用的耕地的标准。 此外,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产条件,在生产实践中,对耕地又可具体的划分为下列五种不同类型: a 、水田。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种植水稻、莲藕和席草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灌溉的水旱轮作地。b、望天田。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以生产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望天田也主要用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农作物。c 、水浇地。除水田、菜地之外,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生产的耕地。水浇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灌溉方式一般都是浇灌、滴灌、畦灌和喷灌。d、旱地。无灌溉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固定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早地主要种植棉花、杂粮、油料等早作物。e 、菜地。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温室和塑料大棚用地。 二、我国耕地分布概况

三、我国耕地资源现状2 我国是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人口和耕地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国人均耕地只有0.11 公顷,不及世界人均耕地0. 25 公顷的44 %。特别是目前我国人均耕地大于0. 13 公顷的12 个省、自治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其中除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外,其他省区粮食不能自给或仅能自给。人均小于0. 06 公顷的除4 个直辖市外,还有湖南、浙江、广东、福建4 个省。统计,全国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 05 公顷临界值的县(区)达666 个,占全国县(区) 总数的23. 7 % ,其中低于0. 03 公顷的县(区) 达463 个,有些县(区) 人均耕地只有0. 01 公顷—0. 02 公顷。 我国耕地分布不合理,质量差,生产水平低。我国山地、丘陵、高原地区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66 % ,而平原、盆地和其他地区的耕地仅占34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的38 % ,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 %以上;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20 % ,而耕地却占全国的62 %。全国优质耕地少,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只占耕地总量的39 % ,中低产田则占61 %。我国现有耕地总量不足1033 亿公顷,产出的粮食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1995 年—2000 年,我国人口增加近6800万,总人口近达12. 6 亿,粮食年需求为5200 亿千克,而近年来粮食产量一直徘徊在4500 亿千克左右,与需求数量相差700 亿千克。人增粮不增,必然导致粮食供求关系的紧张。 耕地总体质量差,生产水平低。从全国范围来讲,我国的优质耕地少,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耕地中还有近亿亩坡度在25度以上,需逐步退耕。耕地质量差和耕地与水资源分布不均匀造成我国耕地的生产水平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或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粮食单产相差100公斤以上。 后备耕地资源贫乏。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即使全部开发成耕地,人均增加耕地也不足0.1亩,而且建国以来,经过长期开发,剩余的后备耕地资源大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因而,我国必须要保护耕地。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是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

土地类型

第三章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 3.1 基本概念与分类 3.1.1 基本概念 (1)土地分类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的综合属性差异、空间分布规律等,从而划分出若干土地类型。将这种分类按一定的规律建立有序排列就叫土地分类系统。 (2)土地类型 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源于自然地理学,也称景观形态单元不同的土地类型。 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属性 (3)土地资源类型。 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划分依据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或功能的差异性。 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是土地资源理论研究的基础内容。 (4)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 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源于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划分依据:地类型——景观形态特征、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地资源类型——土地属性和利用价值。 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 土地类型强调综合属性,土地资源类型强调可利用性和利用价值,土地类型包括了土地资源类型。相同的土地类型应具有大致相同的生产力、适宜性等。 3.1.2 土地类型的划分的方法与原则 1、土地类型划分的方法 (1)根据土地分类所采用的依据可分为: (2)依据土地景观或使用的分类方法 可分为景观法,参数法和过程法。 景观法:以景观形态单元为基础划分土地类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应用尤为广泛。该方法依据土地因素在各地段的结合方式及其作用强度的差异,通过综合分析,选取其中对土地单位个体分异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确定土地类型个体的空间界线。 特点:注重形态,很少考虑数量指标。

实验一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查研究

实验一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查研究

实验一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查研究 一、目的意义 本实验把农户作为农业生态系统调查研究的对象,通过调查若干农户,分析农户所在农业生态系统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整与设计的初步方案。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总结由一个个农户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现状,并能提出初步发展规划。 二、实验性质和学时 1.实验性质:选修 2.实验学时:6学时 三、方法与步骤 (一)农户调查 1.调查内容 (1)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势、地形、土质、地下水位、气候条件及特点(包括光热水变化规律极其生产潜力、主要气象灾害等)。 (2)生产条件农户庭院面积、人口、庭院设施种类、数量、承包的土地面积、类型(山、水、田、林等)劳力、畜力、机械、灌溉条件等。 (3)经济状况庭院经营收入、大田经营收入、年总收入、人均纯收入、人均粮、棉、油、肉、蛋、蔬菜、水果等数量、生活水平等状况。 (4)生产经营状况庭院生产经营类型、规模、产品种类、数量、投入资金额、各类经营产值、纯收益、大田生产经营类型、规模、产量、产值、主要农作物的栽培管理经验、主要病虫草害的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大田生产投入情况及效益。 (5)市场调查农户所生产经营的各类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状况及市场对其它产品的需求状况。 (6)农户各成员的知识水平、技术特长、生产经验等。 (7)农户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庭院和大田两方面)。 2.调查方法 (1)搜集资料通过农户所在地区的农业生产领导部门、技术部门、市场管理部门、科研单位等有关部门收集:①当地气象资料;②农业区划资料;③市场行情;④水文地质资料;⑤土壤普查资料。 (2)农户调查①选户:选择庭院和大田生产都有一定规模,并取得一定效益的有代表

土地的分类总结5篇

土地的分类总结5篇 土地的分类总结(一): 一、土地分类介绍 土地分类有利于土地开发管理和城市规划编制,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方法和依据之一。土地分类服务于城市规划,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对于城市不一样规划目的,土地分类中会划分不一样的标准。在法律上,中国土地分类主要按土地的用途和利益性质两个标准进行划分,具体如下:土地分类是土地科学的重要资料和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针对于此刻农村地区开展土地流转的时候,有利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产评估和土地利用规划做的前期工作。土地分类指的是土地类型的划分。 1.按照依土地利益性质分类:土地能够分为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 2.按照用途进行土地分类:能够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二、国家土地分类标准 1.耕地土地分类主要有水田、水浇地、旱地。 2.园地土地分类主要有果园、茶园、橡胶园、其它园地。 3.林地土地分类主要有乔木林地、竹林地、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木林地、灌丛沼泽、其他林地。 4.草地土地分类主要有天然牧草地、沼泽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草地。 5.商服用地分类主要有零售商业用地、批发市场用地、餐饮用地、旅馆用地、商务金融用地、娱乐用地、其他商服用地。 6.工矿仓储主要有工业用地、采矿用地、盐田、仓储业用地。 7.住宅用地主要有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 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性用地主要有机关团体用地、新闻出版用地、教育用地、科研用地、医疗卫生用地、社会福利用地、文化设施用地、体育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地。 9.特殊用地主要有军事设施用地、使领馆用地、监教场所用地、宗教用地、殡葬用地、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10.交通运输用地主要有铁路用地、轨道交通用地、公路用地、城镇村道路用地、交通服务场站 用地、农村道路、机场用地、海口码头用地、管道运输用地。 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要有河流水面、湖泊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海滩涂、内陆滩涂、沟渠、沼泽地、水工建筑用地、冰川及永久积雪。 12.其他土地主要有空闲地、设施农用地、田坎、盐碱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

东北地区旱地农业研究进展与发展对策

东北地区旱地农业研究进展与发展对策 作者:孙占祥 来源:《寒旱农业科学》2022年第10期 摘要:系统总结了40多年来东北地区旱地农业研究取得的进展,分析了当前东北地区旱地农业面临的问题,揭示了影响东北地区旱地农业生产的气候变化、水分供需、农田侵蚀和面源污染规律,重新制定了东北地区耕作制度区划,突破了一系列旱地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形成了多套适合东北不同区域的旱地农业综合技术模式,明确提出了现阶段东北旱地农业所面临的挑战,并指出了未来东北旱地农业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旱地农业;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水肥利用;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7-2172(2022)01-0004-08 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2.01.002 Research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n Dryland Agriculture in Northesten China SUN Zhanxiang (Liao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enyang Liaoning 110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dryland agriculture in northeastern China, analyzed the issues faced by the dryland agriculture in northeastern China and revealed the pattern of climate change, water supply and demand, farmland erosion 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ffecting the dryland agriculture in northeastern China, therefore cropping system regionalization was redesigned, numbers of breakthroughs were made on key technical problemsin dryland agriculture producion, and several integrated technology modes for dryland agriculture in different part of northeastern China were formed. Challenges for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dryland agriculture in northeastern China were put forward and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vided. Key words: Dryland agriculture; Croppingsystem; Planting system; Soil-nourishing system; Waterand fertilizer utilization; Food security 我國是世界上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之一,干旱、半干旱面积和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耕地面积均超过国土面积和全国耕地面积的1/2[1 ]。旱地农业是指在降水入不敷出地区主要依靠和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及有限灌溉水源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农业和补充灌溉农业两种基本生

关于我国土地利用分类问题的讨论概要

第26卷第1期Vol. 26No. 1干旱区地理 2003年3月Mar. 2003ARID LAND GEO GRAPH Y 文章编号:1000-6060(2003 01-0078-11 关于我国土地利用分类问题的讨论 岳健 张雪梅 ①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乌鲁木齐830011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昌吉831100 摘要在分析了我国于2002年1月起试行的最新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之后, 提出了生态用地的概念, 并提出了将我国土地利用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这三大类用地的设想, 同时尝试提出了另一个土地利用分类方案。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类生态用地中国中图分类号F301. 24文献标识码 A 土地利用分类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审视角度, 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分类理念, 以及进行分类的地域对象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的不同, 可以产生风格和内容各具特色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就我国而言, 和前提, 利用分类体系的优劣工作质量与效率。因此结合我国国情, 根据实际应用特别是土地管理方面的需要, 并适当兼顾分类体系逻辑严密性的要求, 制定一个相对科学、完整、代表性广、实用性强的全国统一分类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曾被用于我国20世纪年代中期至90年代类” 1〕〔。它将我国土地利

、、居民点及工矿用8个大类, 其下个二级类。第二个分类系统是1997年在全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规划修编过程中新使 , 它是在用的系统(以下简称“修编分类”“详查分类”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2〕。它将“详查分类”中的土地利用类型调整、归并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这三个大类, 原耕地、园地等一级类被改为二级类, 加上新增的“水面”及原未利用土地中的二级类, 共分17个二级类, 原“详查分类”中的大多数二 级类则被改为三级类(共34个。(与“详查分类”和“修编分类”并行使用的还有 一个“城镇土地分类系统”, 它是由(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在《城镇地籍调查 3〕规程》中制定的〔, 分为商业金融用地、市政用地等 1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现状及存在的问 题 1. 1分类体系简介 10个一级类, 下分24个二级类。另外国家建设部1991年颁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 〔4〕 准》也给出过一个类似的分类系统。 截至目前,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中影响 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是土地管理部门曾经使用和正在使用的三个分类系统, 其次是《1:100万中国 (1983年中使用的分类系统。土地利用图》 土地管理部门使用的第一个分类系统是198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