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开放题设计及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

中学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已经大量的引入了数学开放题,这不但早已是数学教育家关注的一个热点,而且正逐步成为广大一线数学教师所必须面对的一个教学方面问题。因为数学开放性问题的非完整性、不确定性、发散性、层次性、创新性等特点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顺应了新课程中问题解决的需要。

数学开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缜密性、创造性和批判性;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顺应,从而使学生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使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数学开放题的诸多特点决定了数学开放题在教育教学中的诸多价值。开放题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放题答案的多样性使学生可在不同水平的答案的交流中共同讨论,互相学习,不断优化,最后得出较好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追求卓越的精神,并提高解题的能力。伴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开阔,信息流量更加丰富,知识结构更加完善,适应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开放学习的过程中,经过不同角度不同方法的分析、推理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后推动因素,这对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后合理处理问题是至为关键的,这正是新课程理念下教育追求的结果。

开放题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和批判、评价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等。开放题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它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数学观及其在数学学习中的态度和信念,这些都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吻合的。因为开放题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获得的过程、能力获得的过程,更是一种学生数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形成的过程。

数学开放题是相对于封闭题的,是一种比较新颖的题型,它时常出现在中考、高考中,同时也现身于极少部分教师的课堂中,它具有不完备性、发散性、层次性、发展性、创新性、综合性等特点。

本文在分析中学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上,重在对中学开放题的设计进行论述,为中学数学教学准备具体的素材。然后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建构主义,认知理论和最近发展区来探讨中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实践中体验,总结归纳。以便积累较多的实例,以期为中学数学开放题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中学数学开放题设计及教学策略

1中学数学开放题提出的背景

国际数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多次改革运动,从60年代的“新数运动”到70年代的“回到基础”递到80年代的“问题解决”,可以说是“历尽坎坷”。与此同时,也就是这种风雨经历造就了7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问题——数学开放题。

几经转侧,数学开放题进入我国,经历了从理论的引入到教学的实验,到大面积的推广,最终走进了各种类型的数学测验或考试。各种考试中,不少学生对此类题表现出束手无策,以致放弃这类题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攻克难度更大更繁的问题。同时,不少老师也深感此类问题不知如何进行处理,致使以题论题,不能放开思维而拓广。

在平常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没有很好的进行开放性问题教学或开放课堂教学,甚至还有部分老师对开放题的价值持否定态度,将开放性思维与思维的严谨对立起来。现在的新课程改革中,致使许多老师明显不适应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感到十分迷茫。这中间不乏对新课程中的开放性问题及其教学的无所适从,也存在本身思维的不适应。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曾参加一些活动,到不少学校听了一些实验的课堂,大家都知道新课程理念提出将开放性问题引入课堂,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引入一些开放题。

曾经在某校遇到这样一个关于开放性问题的研讨:

在小学一节“数的整除”复习课的课尾,某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在1、2、4、15和28中,哪个数与众不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回答:因为只有2是质数,所以2与众不同;因为只有28是4的倍数,所以28与众不同;因为只有4比1多3,所以4与众不同;因为只有15的十位上是1,所以15与众不同。教师随机小结:由此可见,每个数都与众不同,你们的每一种想法都是正确的。

课后,听课老师纷纷议论。有的说:本课引入了开放题,学生们个个踊跃参与,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新理念。有的说:这个题目设计得太好了,能让学生热爱问题答案的多样性,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

的能力。还有的说:我觉得这个题目设计欠妥,将“开放性”转变成了“随意性”,有悖于我们的教学目标。更有的老师说:这样的开放太过分了,会让学生陷入“任何一种解答都是可以接受的”这一误区……

由此我与新课改的相关研究员对老师就有关开放性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如表1。

表1 数学开放题与其它题型的比较分析

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较以前对开放性问题的作用有一定的认可,但对开放到什么程度,与传统的封闭性问题怎样结合运用开发学生的思维,对开放题的具体价值等还不十分了解。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数学开放题的教育价值日益突出,新的课程标准已为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搭建了平台,新课程高考也即将随之进入教师的教学中。因此,有必要对开放性问题及其教学的价值和

操作予以总结介绍,以便顺利进入平常课堂,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中学数学开放题的基本认识

目前,中学数学新课程新教材已经大量的引入了数学开放题,这不但早已是数学教育家关注的一个热点,而且正逐步成为广大一线数学教师所必须面对的一个教学方面问题。因为数学开放性问题的非完整性、不确定性、发散性、层次性、创新性等特点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顺应了新课程中问题解决的需要。

2.1中学数学开放题的产生

2.1.1中学数学开放题的国际概况

上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声势浩大的“新数运动”的急剧衰落,数学“回到基础”迅速成为70年代的主题,数学开放题在这种阵痛后的冷静与理性中应运而生。1971年,日本学者岛田茂、桥本吉彦、泽田利夫等27人率先研究“开放式结尾(open —ended)问题”,并于1977年发表了报告文集《算术、数学课的开放式问题——改善教学的新方案》。至80年代,一方面“问题解决”成为数学教育的主题,另一方面以布鲁纳为首的教育家将建构主义引向深入,在此背景下,开放性问题迅速成为数学教育的一面旗帜。同时,新西兰等国家也对开放性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学实验和理论分析。可以说,从首开先河的日本到美国递至新西兰等国家对开放题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直接促进了数学开放题的成熟并使之迅速成为一种国际潮流。

2.1.2中学数学开放题在国内的发展

在我国,数学开放题从理论的引入到教学的实验递至大面积进入数学考试,大体上经历了几个过程。

1980年,《外国教育》(第4期)发表了泽田利夫关于数学开放题的研究成果,其内容包括开放题的涵义、开放题的举例以及开放题教学的优缺点等问题,该文拉开了我国研究数学开放题的序幕。1984年,浙江教育学院戴再平教授首先运用开放题进行测试,测试发现:知识和技能的堆砌与学生的创造思维没有必然的联系。1988年,王慧斌在《外国教育资料》上介绍了日本的开智法,其中也涉及到数学开放题的一些知识,如开放题应该具备的条件等。

1990年,胡林瑞对安徽省黄山市一所中学的学生也进行了数学开放题的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