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_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3-16 画像砖上的长安城内的市场
图3-17 四川东汉墓画像砖
图3-18
古代市场印章
图3-19 东汉邺城
3、魏晋南北朝 北魏新城 太和十八年,北魏开始在西晋洛阳的遗址上建设 新城。 (图3-20)
图3-20 北魏洛阳新城
三、隋唐时期的城市 隋唐秉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城市规划经验,借助 雄厚的国力和蓬勃的文化,创造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恢 弘壮阔的城市.
图3-28 元大都
图3-29 蓟门烟树
五、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 明清时期的地方经济比较发达,南北方城市 都有相当大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 地方城市,如山西平遥,江苏苏州等等,最重要 的城市是北京和南京。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又进 一步改建北京城。清代的北京城在格局上没有大 的变化。经过元明清三代700多年的建设发展,北 京城成为中国现存历史文化积淀最丰富的城市。 就总体布局而言,明清两代的城市一方面继 承了宋元以来的街巷制和沿街设市的布局原则, 另一方面又不断完善,在因地制宜和以城市空间 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方面都达到了高峰。
建筑大师郭守敬(1231——1361):元代的水 利、天文学家,为元大都成功的规划了水系,并 亲自设计建造了观象台。郭守敬为大都从西郊和 北部山区引来新的水源,且疏通了连接大运河的 通惠河。水是城市的生命之源,新水源注入通惠 河后,南方的漕运物资可源源不断地运往大都。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假如没有郭守敬的聪明才 智,就不会有繁荣了700多年、自元至今基本都 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城。
一是洪武四年将元大都北城墙南移5里,放弃了元大都 北部比较荒芜的部分;
二是朱棣迁都北京后,扩大了宫殿,将元大都南城墙南 移1里;
三是嘉靖年间,为了增强防卫,将当时的北京城外围再 兴建一圈外城,将金中都旧址的大部分都包括了进去。但由 于财力不济,外城只完成了南部一面,由此形成了北京城独 特的“凸”字形平面格局(图3-33)。
隋大兴城的规模为当时的世界城市之最。它规划 严谨,分区明确,居民区采用封闭的里坊制度,并设 封闭市场。
唐代的长安、洛阳两城继承了隋大兴、洛阳的城 市格局,比隋代更壮观。
除都城外,隋代开凿的大运河沿线还兴起了一批 繁华的商业城市,扬州、杭州、汴州即是其佼佼者。
总之,隋唐将方格网布局、封闭里坊类型的城市 发展到了一个巅峰。
建筑大师宇文恺
图3-21 隋唐长安
图3-22
唐长安城明德门复原图
洛阳城 隋唐洛阳城是因地制宜的城市规划思想的杰作。作为 隋朝的东都,它开始规划、兴建于公元605年,也采用里 坊制和方格网道路体系。 唐代的洛阳城基本沿用了其格局。与长安城不同的是, 洛阳的皇城和宫城位于利于防卫的城市西北高亢之地,整 个布局力求方正、严整,同时又与长安城相似。其间洛水 在皇城南穿城而过,为了方便漕运货物,城中沿河修建了 3个集中市场,省、府、寺、卫、社、庙等建筑都均列于 贯穿城内的南北干道上。洛阳共有103个里坊,分布在北 区的东部和整个南区,其面积比长安的里坊小,街道也要 窄一些。(图3-23)。
“凸”字形的明清北京城分为内城、外城和皇城、宫城 几部分。其规划上的最大特点是突出了皇城的地位。皇城位 于明清北京城的中心,北京城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从故宫的中 心穿过,故宫后以景山、北海、中海、南海形成美丽的皇家 宫宛。
(图3-34)为清末北京外城的城墙与护城河。
图3-33 明清北京城
图3-34 清末北京外城的城墙与护城河
淹国国都及淹城遗址(图3-6) 淹国独木舟(图3-7)
图3-6 淹城图
淹城遗址
图3-7 春秋淹城出土的独木舟
1958年以来,淹城先后出土了4条独木舟,,最大的一条长11米,宽 0.9米,深0.42米,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一条藏南京博物馆,两条藏武进淹 城博物馆.其中一条经测定,年代为距今约2900年,被荣誉为"天下第一 舟",材质为楠木和柏木.
汉长安城外还设有类似卫星城的陵邑,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 的城市群 。
洛阳城 汉魏洛阳城(图3-14) 仿汉建筑(图3-15)
图3-13 西汉都城长安平面示意图
图3-14 汉魏洛阳城
图3-15 某影视基地仿汉代建筑
长安城内有十分繁华的市场。出土的画像砖能反映汉 代城市中市场的格局,这种市场格局一直延续到宋代早期 (图3-16)。
汴梁城 在中国城市规划史上,汴梁城的建设是一 个划时代的转折点。全城有皇城、内城、外郭城三重城墙。 内城位于外郭城的中部,皇城位于内城中偏西北。三重城 墙重重相套,各有护城河,这种布局此后一直为各代都城 所沿袭。
汴梁人口密集,高峰时超过100万。城内没有封闭的 里坊,大街小巷遍布店铺、豪华的酒店和勾栏,商业活动 极为发达。汴河、蔡河等水系蜿蜒穿城而过,各类商船皆 可顺流入城。官府不再施行宵禁,人们可以通宵娱乐,这 一切都使汴梁成为一个生机勃勃,充满世俗情趣的繁华大 都市(图3-26) 。
明南京城 明南京城的规划特点是因地制宜,分 区明确,互不干扰。 (图3-30)
南京的城墙博物馆。(图3-31) 明城墙内的藏兵洞(图3-32)
图3-30 明南京城
图3-31 明南京城墙
图3-32 明南京城墙藏兵洞
明清北京城 明清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扩建而成的。明 代对元大都的改造分为三个阶段:
一、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 1、夏代 夏代的国力相对较弱,筑城技术也较原始。目前发现的有可能是夏 代都城的山西夏县古城,仅140米见方。
2、商代 商代的综合国力日益强盛,城市内建有众多宫殿和宗庙建筑,其规 模远大于夏代。商人常迁都,城市建设较为频繁。目前发现的商代城市 中主要有河南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和河南安阳殷墟等。 郑州商城据考证可能就是商代中期的都城(图3-1、3-2)。
四川出土的东汉墓画像砖上也有二层楼和市井交易形 象(图3-17)。
古代封闭市场内均设有官员负责管理市场的正常运转, 乃至平抑物价。图中的印章即是历史见证(图3-18)。
邺城 东汉建安十八年,曹操在今河北临潼县西南 的漳水之滨建邺城。邺城改变了汉代都城布局分散凌乱的 缺点,城市功能分区明确,方格网道路整齐划一,并且充 分考虑了城防问题,体现了曹操的卓越才能(图3-19) 。
大都城
(图3-28)。
元大都在规划时有意参照了《周礼。考工 记》中的原则,如方形的平面、棋盘格的道路 系统、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布局。但在实际 建设中,主持者又根据地形和实际需要,采用 了街巷制和沿街设市。
而整个规划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充分利用 现有的水系进行漕运,使南方物资能通过水路 进入城内,维持了大都的经济命脉。
《考工记》的城市规划思想开创了我国古代方格网城市 的先河。
(图3-5)为《周王城图》。
图3-4 《考工记》所绘王城图
图3-5 《永乐大典》所绘周王城图
4、春秋战国 淹城 位于江苏武进的淹城可能是春秋时期淹 国的国都。它最大的特色是有三重围墙,城墙外环有 护城河。三重城墙由内到外分别为子城、内城和外城, 只有西北角有桥可出入,护城河以独木舟作为交通工 具。
《考工记》:《考工记》是我国古代重要科学技术文献, 是春秋末期齐国关于工艺标准和制度的官书。书中的一部 分内容涉及到城市建设,反映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有关制 度。其所绘制的王城图(图3-4)是规整、方正、中轴对称 的城市形貌和反映。
《考工记》对都城的描述见其著名的《匠人》篇:“匠 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 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1、秦代
秦咸阳城示意图(图3-10) 仿秦城门(图3-11) 仿秦台榭(图3-12)
图3-10 秦咸阳城
Hale Waihona Puke 图3-11 仿秦城门图3-12 仿秦台榭
2、汉代 长安城 汉高祖在秦的离宫——兴乐宫的基础上开始兴建 “长乐宫”,拉开了长安城建设的序幕。后历经汉惠帝、汉武帝 历代帝王的修建,最终形成了以长乐、未央、桂宫、北宫、明光 宫五组宫殿为主,其间夹杂居民里坊、衙署、仓库等附属建筑的 格局。 西汉都城长安平面示意图(图3-13)
图3-26 北宋汴梁城
图3-27 《清明上河图》局部
建筑大师刘秉忠(1216——1274):今河 北邢台人。曾出家为僧,因博学多才深受忽必烈 赏识,参与制定了元代的各种典章制度,官至太 保、参领中书省事。至元三年受命在金中都东北 建造新城,至元四年开始建城郭,至元十三年建 成,命为“大都”。刘秉忠规划的大都既吸收了 中国历史各时期城市规划之精华,又充分结合实 际的地理条件,成为中国城市乃至世界城市建设 史上的典范。
殷墟位于河南安阳,是商代后期的都城(图3-3)。它夹洹水两岸分 布,面积达24平方公里。洹水南岸为宫殿区和宗庙区,周围分布有作坊 区和居民区,洹水北岸为王族墓葬地。
图3-1 郑州商城
图3-2
郑州商城遗址
图3-3
殷墟遗址
3、周代 周代崇尚礼制,西周城市的规模往往按城主的等级来 确定。周王和诸侯都建有城市,周王的王城等级最高,诸 侯所建之城分别是王城的1/3、1/5、1/9。
鲁城 曲阜鲁城是西周至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 鲁国都城(图3-8)
建筑大师鲁班(公输般):生卒年月不详,春 秋战国时期鲁国人,著名的能工巧匠。传说鲁班为 诸侯营建宫室时改进了重要的木工工具—锯,并发 明了攻城的云梯、能飞的木鹊等精巧的器械,因而 被奉为中国木工之祖师。
图3-9 齐临淄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 秦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过 渡时期。经过这个时期以后,中国城市规划的风格手法 基本定型。
隋唐的城墙(图3-24) 唐代城门门楼(图3-25)
图3-23 隋唐洛阳
图3-24
唐城门
图3-25 唐城门门楼
四、五代宋元城市建设
北宋统一中国后,商业得以进一步繁荣,进而带动了 城市的发展。中国城市盛行了千年的里坊制度和集中市场 被街巷制和沿街设市所取代,这个符合经济发展和人们生 活需要的城市格局自北宋确立后一直延续至今。
第二章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城市”是人类步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 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 (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各时期的城市形态也随着这三者的发展而 不断变化,其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 夏、商、周三代; 二是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三是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四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大兴城
大兴城的设计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规划 经验,宫殿、官署、居民区分布有序,互不 干扰,街道呈方格网状,平直宽阔。既注重 几何构图原则,又充分结合地形,使城市不 乏自然情趣。
唐代继之以都,复名长安,并在此基础 上加建、增修了大明宫、兴庆宫和外郭城墙 等工程。空前强盛的国力和频繁密切的对外 文化经济交流,使唐代长安城充满活力,成 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富庶、最壮观辉煌、最 令人向往的大都会(图3-21、22)。
长城 长城在中国建筑中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 明长城主要由砖石建造,牢固而坚实。它东 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14700里,跨山越 河,雄壮巍峨。(图3-35、36)。
地处甘肃境内的嘉峪关是明长城的西起点 (图3-37)。
图3-35 明长城(1)
图3-36 明长城(2)
图3-37 嘉峪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