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独特艺术韵味

合集下载

民歌《茉莉花》赏析

民歌《茉莉花》赏析

民歌《茉莉花》赏析虽无艳态惊群目,幸有清香压九秋--民歌《茉莉花》赏析摘要有300多年历史的国乐精华之十大民歌之一《茉莉花》出世以来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

她在不断发展和变异中甚至走出了国门成了东方文化的使者登上了世界的大舞台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茉莉花》历史流变审美传播一.《茉莉花》的历史1.茉莉花曲牌的由来《茉莉花》的曲谱最早见于清代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刊刻的《小慧集》一书中。

该书卷十二“小调新谱”部分收录了一首《鲜花调》全曲共两段唱词。

由于第一段唱词开始两句为“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故名鲜花调。

《鲜花调》歌词最早出现于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其中的第六集卷一《花鼓》一剧的“花鼓曲”九曲的前两曲中唱的是张生戏莺莺的故事。

2.现代版的《茉莉花》作曲家何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创作是目前流传最广的《茉莉花》歌词描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担心受责骂被人取笑又怕伤了茉莉花等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纯洁的美好形象生动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改动的歌词在茉莉花上做足了文章把少女们爱花、爱美、惜花、怜花、羞怯、腼腆的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曲子保持了原来的基调但前后作了增补特别是结尾加了拖腔使其更为明朗、欢快、热忱。

二.《茉莉花》的特点一.不同地域的流变同样一首歌流传到不同的地点便会与当地的风俗、饮食、方言等结合发生相应的变化。

1.江苏的《茉莉花》是“茉莉花”这个大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

它采用五声音阶旋律婉转流畅节奏稳重富于变化音符的结合由于同吟诵歌词的节奏基本一致歌词与【鲜花调】一样多为一拍一字或半拍一字因此琅琅上口。

旋律以曲折的级进为主小跳进很少有典型的南方色彩特点主要传唱流域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也是最广为流传的版本。

2.河北南皮的《茉莉花》是一首河北的典型曲调在后面运用了甩腔方式同时加以板胡、唢呐和笛子的演奏节奏则具有舞蹈性既有江南风情又赋予了其南皮地方特色。

浅析江苏民歌

浅析江苏民歌

浅析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演唱风格与情感体验摘要:近年来,我国在国际国内的重要活动中几乎都会演奏江苏民歌《茉莉花》。

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源于生活,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所选意象突出、鲜明,能使感情很好地表达出来;表现手法一唱三叹,反复回旋,主题集中;以独特的情节,溶注着浓郁的民族性情,古老而又新鲜;体现了当代人们的审美风尚,反映出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特质。

关键词:《茉莉花》;生命力;意象;民族性情;精神特质绪论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钟爱常常表现为一种对审美的主动的渴望。

当渴望的审美条件一旦出现,便会情不自禁地欣赏。

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

2008年奥运会徵——“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

此时此刻我们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几乎是我们国家在国际国内重要活动中的必奏之歌。

小小的一首《茉莉花》竟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它究竟好在哪里?中国传统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首歌体现了中国民歌节奏灵活,旋律婉转悠扬、自由而舒缓的特色。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这首清香四溢的《茉莉花》。

1、江苏《茉莉花》的历史与流传1.1江苏《茉莉花》的历史江苏《茉莉花》是一首产生于明末清初,流传东北地区及全国各大城市的小调歌曲,距今约有300年的历史。

最早的时候叫《鲜花调》,由于第一句是个重叠句,所以又称为《双叠翠》或《双叠词》。

十八世纪下半叶传到西方,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歌剧《图兰多特》中作为公主的主题曲。

此歌最早收入我国由贮香主人编辑的《小慧集》中。

江苏《茉莉花》曾在1768年被英国作曲家卢梭收入他所编的《音乐辞典》中,此曲还流传到日本、朝鲜、美国等国家,成为中国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

江苏《茉莉花》的曲调婉转、流畅、细腻、柔美、淳朴。

《茉莉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江苏民歌

《茉莉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江苏民歌

《茉莉花》江苏民歌【花语】1.表示忠贞与尊敬。

2.清纯,贞洁,质朴,玲珑。

3.迷人。

4.你是我的生命。

《茉莉花》为江南小调的典型代表,是江苏民歌。

歌曲特点:清晰流畅,婉转轻盈,圆润细腻,脉脉温情,轻唱低吟,柔中又有明亮的感觉,听时仿佛心中也泛起了朵朵涟漪。

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达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

在国内国外都广为流传。

这与江苏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舒适的自然环境和长期形成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一、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1.对题材的影响茉莉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土壤以含有大量腐殖质的微酸性砂质土壤为最适合。

大多数品种畏寒、畏旱,不耐霜冻、湿涝和碱土。

冬季气温低于3℃时,枝叶易遭受冻害,如持续时间长就会死亡。

而江苏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土壤为红黄壤,适宜大量茉莉花的生长,所以也就更容易成为民间艺人歌曲的创作素材。

这样舒适安逸的自然环境,也能激发艺人的灵感,允许艺人有雅兴去关注小小的茉莉花,从而将它写进歌曲之中。

2.对曲风的影响江苏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年温差变化小,降水丰富,河流湖泊等水域广布。

宜人的气候,轻轻流淌的水流,让当地的人形成轻柔,细腻,清秀,婉约的性格与气质。

也符合南方人的审美情趣。

同时,江苏地区地形平坦,便于传播,故不需要高亢激昂的曲调。

这对《茉莉花》的作者的写曲风格有着很大影响,故整首歌呈现出温婉细腻,轻盈流畅,曲风柔美优雅。

二、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江苏人为南方人,整个社会风气和人们性格含蓄保守,故用茉莉花来传递男女之间的爱情。

江苏由于地理环境优越,经济富足,在历史上远离战争,故善于表现含蓄而深沉的感情,爱情也就多成为人们歌曲的题材,表达男女间纯洁高尚的感情。

江苏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海岸线的中心地带,对内有河运,对外海上运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利,对内对外交流频繁,有利于《茉莉花》的传唱。

江苏民歌《茉莉花》美学价值分析

江苏民歌《茉莉花》美学价值分析

江苏民歌深莉®美学价值分析■谢文丽(云南省文化馆)久糾含[论坛]Forum史的长河如白驹过隙,中华民族世代生活的 iZJ 华夏土地上曾经流传过很多脍炙人口、大江南北传唱不衰的民歌,如先秦时期的《诗经>〉(如 〈■葭》佚雎》)、汉乐府(如《孔雀东南飞》)、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歌(如《敕勒歌》《西洲 曲》)、元代坊间传唱的元曲(如〈沃净沙•秋思》), 如今它们都变成在大学堂里研习的经典与著作。

而 到了近现代之后有一首民歌完美诠释了中华民族的 民族气质与文化内涵,成为国际熟知的“中国旋 律”,这就是江苏民歌〈深莉花>〉。

它曾经代表中国 出现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在国际听众面前获得精彩 演绎;它经常出现在我们国家的各种庆典活动现 场,出现在国内、国外的迎宾典礼上。

每当〈深莉 花»的旋律响起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一个 文明与历史一样悠远的国度——中国,联想起一个含蓄委婉的民族——中华民族。

■《茉莉花》乐调唱词分析《茉莉花)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年间,衰。

做到在发展中传承,在困境中坚守,弘扬昆曲艺 术我们刻不容缓,让我们为昆曲的美好未来共谱华 章,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再次呼唤。

灸参考文献:[1调秦.昆曲艺术公开课.2016.P ]天涯论坛.对话著名笛箫演奏家王建平:不求高调弘扬,唯愿虔心守护.2016.[3调秦.昆曲艺术.2011.[4调秦.让昆曲传承之水流得更远.2016.[5]金紫光主编.北方昆曲剧院建院纪念特刊.北京:d 匕方昆曲剧院刊印,1957.2021- 1当时多以坊间俗曲、戏曲唱词等形式流传于民间, 近现代以来又以民歌小调这种朗朗上口的形式广泛‘ 流传于江苏、河北、山西、甘肃、陕西、黑龙江、 山东一带,风格曲调因地域文化呈现出不同的风土 人情。

从它产生和流变的二三百年来,它在中国大 江南北传承与传唱,奠定和集聚了相当的群众基 础,于是它成为近现代以来国人最耳熟能详的中国 民歌的代表,成为最早为国际熟知的“中国旋律”。

江苏与河北民歌《茉莉花》之比较分析

江苏与河北民歌《茉莉花》之比较分析

江苏与河北民歌《茉莉花》之比较分析内容摘要:《茉莉花》可以说是中国脍炙人口的民歌,经过多年的发展从当初的《鲜花调》演变成今天的《茉莉花》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发展。

虽然经过不断的演变发展,歌词内容基本一样,但是曲调、旋律、风格等方面的变化较大。

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要数南北方的《茉莉花》。

本文通过文献阅读,以及文本分析法以江苏和河北地区的《茉莉花》为例,从歌曲的调式、旋律、曲式结构、色彩等方面分析南北方民歌《茉莉花》的异同处,从而更深层次的体会不同地区的音乐内涵风格特征,为更好的认识我国的经典文化,奠定基础。

关键词:南北民歌;《茉莉花》;曲式结构;旋律民歌产生于群众,是被人们即兴编作、口头传唱,经过漫长的流传而形成的。

每流传到一个地方就会与当地的特色发生融合,从而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歌。

在众多的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茉莉花了。

它因为优美的旋律,丰富的精神内涵,被群众广泛接受,一直流传至今,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江苏、河北。

那么在流传的过程中,歌曲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我们又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从而体会歌曲蕴含的曲调,精神之美。

文章就以南北方各具特色的茉莉花为例,进一步探究《茉莉花》的曲调以及意境。

一、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音乐风格及特征分析(一)音乐特点分析1、调式旋律及其的特点江苏民歌《茉莉花》旋律婉转动听,很生动的表现了茉莉花娇美灵动的特点,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很有特点的我们民族的一个调式,这个曲子特别的简单,整个曲子来来回回就四句,而且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的落音是一样的都是sol,中间的两句一个是do,一个是la。

这个歌在江苏的旋律主要是一级一级的往上进的,而且它这首歌南方人唱的歌的特点非常的明显,直接就能听出来,因为它的过程里面有三度等等的特点,听起来让人身心愉悦,就有还想再听的感觉,而且这个歌曲让人能进入它想给人们展示的意境里面去,一个少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画面非常的清楚的展示了出来,感染力非常的强,让人进入里面就会沉浸在里面。

百年芳香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百年芳香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百年芳香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茉莉花》就是其中耳熟能详的民族小调。

它起源于《鲜花调》,并在民间流传中衍生了多种风格的版本,其中江苏民歌《茉莉花》因为其旋律婉转优美,又极具民族小调的音乐特色而最具代表性。

历经百年的演变和发展,《茉莉花》的芳香遍布了全世界音乐的各个角落,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它时刻提醒着人们要将中华优秀文化一代代的传承和发扬下去。

标签:民族音乐;江苏民歌;茉莉花从古至今,中国这片辽阔富饶、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五十六个民族用自己的传统方式,以具有特色的表现形式,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几千年雄厚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积累了宝贵财富。

民族音乐中,民歌小调流传广泛,数量众多,它们如暮春三月的百花,姹紫嫣红。

很多音乐借助歌颂“花”的美丽,从而抒发美好的情感,其中一首姿压群芳,栽培悠久的《茉莉花》就表达着中华儿女的朴素与纯洁。

一、《茉莉花》的起源《茉莉花》的前身是《鲜花调》,最早出现在凤阳花鼓中,是清朝乾隆年间所记载《缀白裘·花鼓》中的插曲。

经过百年流传,《鲜花调》在各地的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了上百首多风格的《茉莉花》、《鲜花调》。

许多省份的民歌集成中所记录的《茉莉花》词曲大同小异,却赋予了各民族的特色,不同的《茉莉花》都以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的曲调为主歌唱,却给人以不同的风格感受。

其中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是——江苏民歌《茉莉花》。

据记载显示江苏版本的《茉莉花》出现的最早,但其发源地却颇具争论。

江苏省歌舞剧院一级作曲路行和原扬州歌舞团团长戈弘曾说过:“民歌小调不可能有发源地。

”《茉莉花》属于民歌,它起源于人民之中,寄予民心民情,通过口耳相传来得到传播与继承,自然不能说是任何人或地区的专利。

走到今天,《茉莉花》已在全国家喻户晓,成为了国家的瑰宝,也影响了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

对于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探究《茉莉花》的发源地已经没有太多实际价值。

民歌《茉莉花》在不同版本中的应用——以江苏、辽宁地区为例

民歌《茉莉花》在不同版本中的应用——以江苏、辽宁地区为例

文艺民歌《茉莉花》在不同版本中的应用——以江苏、辽宁地区为例赵 娜 延边大学摘要:民歌产生于劳动之中,它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地区、不同版本的民歌各具特色,民歌《茉莉花》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本文以江苏、辽宁地区《茉莉花》为例,通过对这两个版本进行分析,进而体会南北地区民歌不同的音乐风格特点,感受其民歌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民歌《茉莉花》;不同版本应用;江苏、辽宁地区《茉莉花》作为一首典型的小调民歌。

因流传地区、方言不同,各地《茉莉花》在音乐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别,出现了多个版本,这体现出了民歌的“变异性”。

虽然每个版本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各个民歌在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相同的地方,体现出了民歌的“相通性”。

江苏、辽宁地区《茉莉花》就是其典型代表,笔者对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如下所述。

一、江苏民歌《茉莉花》分析《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于全国,随着民歌文化的不断发展,《茉莉花》也出现了众多变体,但以流行于江苏地区的《茉莉花》最具代表性。

其优美的旋律,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它甚至还扬名国外,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就曾在歌剧《图兰朵》中采用了《茉莉花》的曲调作为其音乐素材。

(一)调式及曲式结构歌曲为五声徵调式,结构均衡,由四个乐句构成一个单乐段,起承转合结构。

第一乐句由两个乐句构成,二者旋律相对称,歌词重叠,落音相同;第二乐句承接上句并引出新的乐思;第三乐句为“转”、“合”功能,一气呵成。

(二)旋律和节奏整首歌曲的旋律以级进为主,体现出了柔美的风格。

小跳的使用使旋律看起来更加婉转流畅。

在节奏方面,《茉莉花》比较规整,自由。

另外,《茉莉花》使用的节奏型分布均衡,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丰富多变的节奏型深刻地表现了歌词的内容,几处切分节奏的运用更使曲调轻盈活泼、秀丽雅致。

(三)语言和声音这首《茉莉花》是用江苏地区代表性方言吴语来演唱的,温和的方言使用使歌曲具有非常强的艺术魅力,加上与江南风味的旋律相结合,使我们听起来感到非常亲切,妩媚而不妖治,生动地揭示了江南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心世界,极具个性。

江苏民歌《《茉莉花》

江苏民歌《《茉莉花》
学生用抒情优美、流畅婉转的声音演 唱歌曲。 教学难点: • 感受小调作品的音乐风格,充分表现歌曲 的音乐形象。
• 江苏民歌《茉莉花》,起源于南京六合民 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著名军旅作 曲家 何仿 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 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 • 这首歌曲展现了少女热爱生活,爱花、惜 花、怜花,想采花又不敢采的羞涩心情 。
• 歌曲为徵调式,结构为单乐段,三个乐句。 第一乐句强调徵音的核心作用,第二乐句 落到宫音,出现新的色彩,第三乐句又回 到徵音,并以一个补充乐句结束。
江苏民歌---《茉莉花》
作品分析
• 江苏自古繁华,且山清水秀,人们安居乐 业。因此,江苏民歌以欢快、活泼,歌唱 美好生活为主题的歌曲比较多,体现了江 南地区的汉族文化特色。
• 江苏民歌有南北之分,苏北的《茉莉花》、 苏南的《紫竹调》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 当前比较流行的江苏民歌还有:《无锡景》 《紫竹调》《太湖美》等

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艺术魅力

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艺术魅力

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艺术魅力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钟爱常常表现为一种对审美的主动的渴望。

当渴望的审美条件一旦出现,人们便会不由自主地观赏。

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在1999年中葡两国政府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中国军乐队都演奏了江苏民歌《茉莉花》。

1997年江泽民访美、1998年克林顿访华、2000年第6届中国艺术节、2001年上海APEC会议以及2004年张艺谋执导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8分钟文艺表演,以《茉莉花》为基调的音乐都融入了一个个历史瞬间。

世界闻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创作歌剧《图兰朵》时,也选用了中国民谣《茉莉花》的曲调。

美国发射的一艘向外太空飞行查找宇宙生命的飞船,搭载许多国家的优美音乐进入太空,《茉莉花》和《梁祝》作为中国的经典名曲入选。

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几乎是我们国家在国际国内重要活动中的必奏之歌。

小小的一首《茉莉花》竟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它毕竟好在哪里?中国传统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首歌表达了中国民歌节奏灵活,旋律婉转悠扬、自由而舒缓的特色。

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够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这首清香四溢的《茉莉花》。

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1.美妙声音:从“草根”到经典2.意象鲜亮:清雅幽远华夏味3.重章迭句:一唱三叹华夏音4.适度中和:深厚含蓄华夏情5.纯真和谐:表达当代审美风尚《茉莉花》芬芳馥郁、朴实无华,在人们眼里是特别高雅、特别圣洁、特别纯真的美好形象。

人们歌颂她的雪白无暇、歌颂她的朴实无华。

她代表着人们追求理想,追求纯真和谐的美好愿望,符合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浓的民族风韵,在朴素的旋律和音乐节奏中凝聚着民族的信仰、盼望和情感。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茉莉花》既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

浅谈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艺术特色

浅谈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艺术特色

文体艺术课程教育研究206 学法教法研究一、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整体布局1.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特征《茉莉花》其旋律以五声音阶曲折的级进为主,旋律婉转流畅,有典型的南方民歌的特点,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宛如深处在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中.歌曲风格整体温婉优雅,听起来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有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世界各地,《茉莉花》都是一些作曲家改变的首选,但是无论如何改变,其精华部分都是大家无法抹去的,只是在原有的旋律上增添一些地方音乐风格色彩,更加使人朗朗上口。

2.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词曲结构《茉莉花》原名为《鲜花调》,第一段歌词为:好一朵鲜花,好一朵鲜花,有朝一日落我家,你若是不开放,对着鲜花儿骂,你若是不开放,对着鲜花儿骂。

但是如今流行起来的就是唱词就是经过改编的《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的花开香也香不过他,本有心摘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人们更加喜爱和接受改编版的作品,纵观全曲不难发现无论是原版还是后期演变的,歌词结构都是简单明了,句句平衡工整。

在我看来,每一首好歌都是由词曲完美结合而形成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茉莉花》唱起来柔情蜜意,喜悦中带有羞涩,大概也只有这样结构平整,词藻朴实的词曲结构能够与其契合吧。

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风格1.江苏民歌《茉莉花》的题材风格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前本来是有三段歌词的,依次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

后经过何仿之手,将歌曲后两段的金银花和玫瑰花都改为歌唱茉莉花,将原作中“奴”字改写成“我”字,虽说是小小的改动,却也能够让演唱者有苦中作乐的幸福感。

至此之后便成为现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改变后题材清新自然,看似简单却意义非凡,词曲部分描绘了一位少女看到茉莉开花,喜爱茉莉想摘下归为自己的装饰物却胆小怕被其他的爱花人责备,又怕伤害了这美丽的茉莉花的心理活动内容,对茉莉花的描写更是详尽,认为整个花园里都没有任何花比茉莉花更白更香了,揭露了少女的天真活泼,单纯可爱,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形象,也巧妙地运用了茉莉花与少女的共同点暗喻了当时的劳动人民对于“真,善,美”的美好追求。

茉莉花(江苏民歌)-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茉莉花(江苏民歌)-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茉莉花(江苏民歌)-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1. 前言《茉莉花》是一首源于江苏的经典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文化内涵。

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艺术价值,使其成为广大音乐爱好者研究和欣赏的经典之作。

本篇教案以花城版《茉莉花》为切入点,介绍该曲的艺术特色、音乐形式和文化内涵,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和学习方法,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

2. 艺术特色2.1 花城版《茉莉花》花城版《茉莉花》是由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器乐教研部于2007年编创的一首民乐组曲,由胡琴、古筝、笛子等乐器共同演绎。

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艺术风格深受大众喜爱,并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得大奖和荣誉。

在该版本中,演奏者巧妙地将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和中国传统民乐的演奏技巧相结合,使其呈现出独特的音乐色彩和情感表达。

2.2 艺术特色分析在花城版《茉莉花》中,演奏者利用丰富的技巧和技能,表现出清新淡雅、优美流畅的音乐特色。

其中,古筝和胡琴交响演奏,互相呼应,表达出南方女子的温柔和深深的思乡情感。

笛子的出现,则将曲子推向高潮,饱含着一种慷慨激昂的气氛,令人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

同时,花城版《茉莉花》中也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如钢琴和小提琴的伴奏,使乐曲更富有现代感。

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得这首传统曲目更具有包容性和普及性。

3. 音乐形式茉莉花的音乐形式是AB两段式,即A段和B段各8小节。

结构为:“前奏(8小节)A(8小节)+A(8小节)+B(8小节)+B(8小节)+Coda(4小节)”,这种形式简单明了,易于记忆。

A段通常用唢呐、扬琴、胡琴或古筝演奏,轻盈而纯正,使人感受到轻快明快的春天氛围;B段由壮烈的笛子与鼓点表现,节奏感强烈,音乐气氛突然变得绽放、明亮,热情洋溢。

4. 文化内涵4.1 发源地茉莉花是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的名花,享有“吴中第一花”的美称。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歌曲江苏民歌《茉莉花》

歌曲江苏民歌《茉莉花》

18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它的曲调记了下来, 1804年,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英国人约 翰·贝罗,在他的著作《中国游记》中,特意刊载了中 国民歌《茉莉花》并且还特别提到了这首歌“似乎是全 国最流行的歌曲”。至此“茉莉花”的芳香开始在欧洲 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朵特》
江苏民歌原产于 亚洲国家,中国很早引进,并广泛地种植。茉莉叶 色翠绿,花色洁白,香气浓郁,是最常见的芳香性 盆栽花木,茉莉有着良好的保健和美容功效,经济 价值很高。
江苏民歌《茉莉花》。歌曲为五声徵调式,起、承、
转、合结构,具有小调体裁的典型特征。第一乐句由两个 乐节组成,二者旋律相对称,歌词重叠,落音相同;第二 乐句承接上句并引出新的乐思;第三乐句为“转”、“合” 功能,一气呵成。整首歌曲的旋律以级进为主,间以小跳, 婉转流畅,给人以抒情秀美之感;歌词细腻含蓄的表达方 式,使歌曲更具江南风格色彩。
思考回答
从音乐要素方面分析,什么原因使得歌曲 《茉莉花》具有委婉、柔美、纯洁的特点?
旋律: 流畅 情绪: 含蓄委婉 速度: 中速稍快 力度: 中强 节奏: 紧凑 调式: 民族五声调式
茉莉花,深受中外人们的喜爱,因为其香、其
韵、其神来自民间民族的土壤,这是它拥有强大生 命力的根源。歌曲《茉莉花》如同一位使者,代着 友好,走向世界。在山西、陕西、四川等许多地方 都有以茉莉花为题的民歌,表现内容、歌词大体相 近,但旋律都有各自的地方风格特点。
大二度 大二度 小三度 大二度 小三度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她,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她, 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

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内涵与审美祥解

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内涵与审美祥解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级________________湖南女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审美内涵系(部、中心)名称:XXX XXX专业名称:XXX XXX学生姓名:X X X指导教师:XXX二○一四年五月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名:日期:20 年月日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湖南女子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论文。

本论文属于1、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学生签名:日期:20 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日期:20 年月日摘要近几年来, 江苏民歌《茉莉花》,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的重要活动中已经成为毕奏曲目,主要在于《茉莉花》自身的独特魅力: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繁荣,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主题集中;以其独特的情节, 融入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古老而又新鲜;体现了当代人的审美风格。

《茉莉花》浓厚的艺术魅力,反映出中国人民善良友好、真诚质朴的精神。

《茉莉花》以其独特的魅力融入了整个中华民族的血液,是真善美的民族的象征,堪称世界的艺术文化财富。

关键词:民歌;茉莉花;审美ABSTRACT:In recent years, "Jasmine" Bi-outs become the Jiangsu folk track important events in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nce it ha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a long history, profound cultur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with a focus on the theme of enduring vitality of the arts; unique plot, note the rich ethnic melting temperament, old and new; reflects the contemporary people's aesthetic style. Strong artistic charm reflects the Chinese people good, honest ethos. Folk song "Jasmine" with its unique charm into the blood of the whole nation, became a symbol of beauty in the nation to become the world's cultural wealth.Keywords: folk; jasmine; culture; charm目录毕业论文原创声明和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Ⅰ)摘要 (Ⅱ)Abstract (Ⅲ)1《茉莉花》的溯源及发展 (1)1.1 《茉莉花》的溯源 (2)1.2 《茉莉花》的流变 (3)1.3 《茉莉花》的发展和影响 (3)1.3.1《茉莉花》在国内的发展和影响 (3)1.3.2《茉莉花》在国外的发展和影响 (4)2《茉莉花》的艺术魅力分析 (4)2.1意象鲜明显清雅幽远之美 (4)2.2一唱三叹悠扬婉转华夏音 (5)2.3 情感中和酿出深厚含蓄华夏情 (6)结论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我国的民歌历史悠久、蕴藏丰富,具有丰富的体裁形式和多样化的风格,民歌来源于生活,反映现实生活,影响着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

关于浅析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创作特点

关于浅析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创作特点

关于浅析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创作特点一、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艺术生命力江苏民歌《茉莉花》来源于江南小调——《鲜花调》。

不仅具有曲调婉流畅和结构严谨、五声微调式的特点,还展现了江南鱼米之乡清新秀丽的风格。

其中,茉莉花以洁白清香的自然朴实形象展现了大家面前,让受众者感受到心旷神怡的心境同时,也感受到了朴实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鲜花调”一共有几百种唱法,但是也大同小异,于是就呈现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近似音调”。

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创作特点(一)《茉莉花》作品分析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调式是徵、宫、羽、徵中A徵五声调式。

换句话说是一种起和承、转、合的结构关系。

是典型的四分之二拍音符,构建了五声徵调式和四句体乐段式结构。

在曲调上,四个乐句可以构建一个单乐句,结构婉转,旋律平衡。

其中,江苏民歌《茉莉花》第一句一共四个小节,旋律在音区进行转换。

起始于“角”,落于“徵”。

第二句呈现了顶真形态,第三句展现了“转”的意味。

从旋律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分为6个小节,还是落于“徵”上。

并在重复的旋律中于第三句开始分为2小节的拖腔,但是主调不变,结束句在第4、5小节中出现了一个九度的大型跳跃,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

音域为十三度。

换句话说就是,小字组g-小字二组的e。

旋律以进为主,随后间接性进行跳跃,并在自然平稳中展现密集的形态。

也正是江苏民歌《茉莉花》其迷人的曲调,展现了我国古典音乐的魅力。

江苏民歌《茉莉花》不仅保留了《鲜花调》原有的主体曲式,还在结尾的部分以托音的形式进行展现,构建了淳朴柔情的情感。

(二)《茉莉花》的歌词分析江苏民歌《茉莉花》是一种具有情节性的质朴民歌。

主要以叙事手法和抒情结合的方式进行构建的。

并基于《鲜花调》基础上,实现茉莉花的隐喻建设。

从歌词上分析,三个乐句组成一段。

例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她”进行重复演唱。

紧接着的歌词,却以清新的可爱的形象展现到了大家的面前。

并利用“香”和“白”、“比”的手法,引发了人们委婉、流畅的形式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茉莉是常绿小灌木,岁岁开花,香气清雅而幽 远,符合中华儿女不张扬、朴实无华又进取向上、自 强不息的精神操守。中国美学较少倡导大喜大悲的 情感波澜,不主张情思过分激烈而明朗的外露,要 求含蓄、适度、克制、应矩、中和,这种美学理想正适 合优美形式的生长与发展。《茉莉花》是洁白、简单、 质朴、纯洁而美好的,人类对这种纯洁而美好的音 乐意境情有独钟。它那浸润着清幽的华夏情味的旋 律将香飘世界各地。
084
案 例
江苏民歌叶 茉莉花曳 的 独特艺术韵味
《茉莉花》 作为中国民歌的经典名曲有着它独 特的艺术魅力。艺术作品的这种力量,人们称为艺 术的魅力。魅,物之精也,魅力是指一种巨大的感染 力。而这感染力的核心之情,是艺术家在作品中流 露出来的情感。它本身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在于抒写 了某种人生体验,借助民歌形象引起人们对现实生 活的联想,在于艺术上的感染力和作者精心运用的 表现手法,在听众的想象中产生出一幅幅生动的画 面。当它一旦流传开来,原来的故事已经渐淡渐失。 人们只是根据民歌语言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寻觅 其中更深层的意蕴。
渊 文 / 张 霞 重庆市永川区南华宫小学校冤
二尧意象鲜明: 清雅幽远华夏味
“诗”最初都是乐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 是风土之音,即各地民歌。从这一点来说民歌和诗 应是相通的,即都强调意象。壮美和优美是美的两
种表现形态。有人用两句诗形象地说明了这两种 美“: 骏马西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前者是壮美:劲 健、雄 浑 、粗 犷 、豪 放 、凝 重 。 后 者 是 优 美 : 飘 逸 、柔 媚、纤巧、婉约、轻快。《茉莉花》所体现的意象是鲜 明、突出的,是后者之美。即歌曲旋律的独特韵致、 歌词的诗情画意和轻松活泼有趣。“优美”则表现为 审美对象与主体感受之间处于一种和谐关系,一般 不呈现激烈的矛盾冲突。在人的心理感受上,产生 的是平缓、亲切、轻松、随和、舒坦、闲适、恬静、愉快 的心旷神怡的心境。《茉莉花》就选择了洁白如雪、 纯净如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花朵。在歌词里表现 为“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中国文人雅士历来都 盛赞茉莉花的香气,如元代诗人姜夔的《茉莉》一诗: “虽无艳态惊群目,却有清香压九秋”。此诗意味深 远,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茉 莉花以其迷人的幽香、玲珑的花朵而获得人们的青 睐。“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满园花开比也比不 过它”。作者选择的意象为自然界中较小且静态的 事物,传达给人的都是恬静、清心的优美情调。听着 《茉莉花》,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这悠扬的歌声心 驰神往。
085
案 例
调的文人音乐家,其所录“小调新谱”采用斜行工尺 “蓑衣谱”式记写,《鲜花调》是最后一首,共两段唱 词。由于第一段唱词开始两句为“好一朵鲜花,好一
朵鲜花”,故名《鲜花调》。后经过人们的不断传唱和 修改,流传至今的有很多版本,但影响力最广的是 江苏《茉莉花》。这朵享誉世界的《茉莉花》,就是由 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原团长何仿独具慧眼, 在花的海洋里采摘的。然而,这朵乐坛“仙葩”的采 撷不是偶然的。1942 年,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 江苏省六合八百桥镇金牛山麓开展反扫荡宣传。年 仅 14 岁的小文艺兵何仿,从当地民间艺人口中听 到了民歌《鲜花调》,后来在《鲜花调》的基础上进行 了再创作,形成了现在的《茉莉花》。从此,这朵独具 “草根文化”特色的民歌走出山乡、田野,走上炫目 的现代舞台。在 1997 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 上,在 1999 年中葡两国政府澳门回归的交接仪式 现场,中国军乐队都演奏了江苏民歌 《茉莉花》。 1997 年江泽民访美、1998 年克林顿访华、2000 年 第 6 届中国艺术节、2001 年上海 APEC 会议以及 2004 年张艺谋执导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 8 分钟 文艺表演,以《茉莉花》为基调的音乐都融入了一个 个历史瞬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 契尼在创作歌剧《图兰朵》时选用了中国民谣《茉莉 花》的曲调。美国发射的一艘向外太空飞行寻找宇 宙生命的飞船,搭载许多国家的优美音乐进入太 空,《茉莉花》和《梁祝》作为中国的经典名曲入选。
《茉莉花》展现的是一幅具有独特性、清晰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真挚性的富有情味的现实场景。它表现了委婉流 畅、柔和优美的风格,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 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 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洋溢着青春气息,传达 着优美之感,其风格清新活泼、细致秀雅,曲调优美
流畅、柔和婉转。展示了欢乐祥和的生活画面。这也 正是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之处。这首民歌是有情 节性的,但它并不是在叙事,而是在抒情。它芬芳馥 郁、朴实无华,是一种很高雅、很圣洁、很纯真的美 好形象。
一尧美妙声音: 从野 草根冶到野 经典冶
《茉莉花》的曲谱,在我国最早见于清代道光十 七年(1837 年)木刻本《小慧集》卷十二小调新谱。 《小慧集》系署名“贮香主人”编纂,共六册十二卷。 内容广泛,分 41 个栏目。有文学、诗歌、戏曲、小调、 周礼、图选、棋艺、兵诀、钟表、牌诀、酒令、瓶花、金 鱼等,是一部小百科知识集锦。其中的“小调新谱” 有箫卿主人小调谱七首:《纱窗调》《绣荷花》《叹五 更》《红绣鞋》《杨柳青》《凄凉调》《鲜花调》(即《茉莉 花》)。署名“箫卿主人”者可能是当时的一位深谙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