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24张PPT)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dbd69e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b.png)
三国鼎立形势图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9年,孙 权称帝,国 号吴,定都 建业。
三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
国
大力兴修水利。
的
蜀
治
汉 发
理
展
与
经
发
济,
展
改
善
民
族
孙吴造船业发达,发展了
关
海外贸易。(卫温到夷洲)
系
东 袁绍 汉 末 年 官渡 军 之战 阀 割 据 曹操
曹操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魏
三
国
鼎
立蜀
吴
曹操 历真阴粉细在白史的险白眉脸色上就疑脸长谱象的是诈目中征曹一的。,操个奸 臣阴吗险?疑诈
《龟虽寿》
曹操
(jì) (lì)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评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
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 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官渡之战 曹操
赤壁之战 曹操
政治:挟天子以
令诸侯招贤纳士 兵多将广
经济:实行屯田,
--骄傲轻敌
奖励农耕
孙、刘
袁绍
天时
骄傲轻敌,听不 人少力弱 地利
进正确意见
人和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 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 D) A、东汉 B、魏 C、蜀 D、吴
5、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
到达夷州即 今天的( B )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精品课件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六课《三国鼎立》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e668a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2.png)
是什么呢?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c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创作背景
《龟虽寿》大约作于公元208 年初,曹操平定乌桓叛乱、消灭 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 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 了,完成统一北方的的大业,但 他不满足于此,他有更大的志向。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一 官渡之战
1.背景
材料一 玠语太祖曰:“……今 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 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 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 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 成也。”太祖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陈寿《三国志·魏书·毛玠传》
二 赤壁之战
2.经过
为阻止刘备逃 往江陵,曹操率骑 兵追赶,在长坂大 败刘备。刘备逃往 夏口。
曹军来势汹汹。 此时,刘表病亡, 刘琮即位,降曹。 驻守樊城的刘备只 能南逃。
赤壁之战示意图
刘备听从鲁肃建议, 驻军樊口。曹操从江陵 出发,顺长江东下。诸 葛亮与鲁肃一起去拜见 孙权,要求联合抗曹。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二 赤壁之战
2.经过
曹操兵败, 逃回北方。
周瑜指挥孙刘联
军5万人,打败曹操
的先头部队。曹操退 到乌林,双方在赤壁、 乌林一带隔江对峙。
孙权在曹兵 压境的关头,派 周瑜率领3万人,
沿江西进,联合
刘备抗曹。
孙刘联军火攻 曹军水陆营寨。
赤壁之战示意图
课程导入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二 赤壁之战
C 历史的足迹。”他记载的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62b363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0.png)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6课三国鼎立》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以来群雄逐鹿、天下大乱的历史背景,以及曹操、刘备、孙权三国鼎立的局面。
教材通过生动的史实,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状况,认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掌握了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可能还不够深入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认识。
同时,学生可能对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和故事较为熟悉,但对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认识三国时期的历史状况,掌握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
2.教学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自学教材,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讲授法:教师对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辅助教学。
3.历史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了解三国鼎立的过程。
人教2016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共48张PPT)
![人教2016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共4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c8992883c4bb4cf7ecd187.png)
少年英豪,占据长江下 游以东
、 东 汉 治世能臣,占据黄 末 河以南 年 军 阀 皇室后裔,依附 他人 混 战
四世三公,占据黄 河以北
1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军阀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在北方 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袁绍在军阀混战中,利 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 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有今河 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 粮足,有10万兵力,他轻视 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 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 心涣散。
长江上、中、下游三州地图
刘璋据长江上 游益州地区
刘表据长江中 游荆州地区
孙权据长江中 下游扬州地区
右边是明朝人画 的有关刘备和诸 葛亮的一幅画。 看看画中的人物 都是谁?他们去 做什么?这里还 有个成语故事, 谁能说得出来?
三顾茅庐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 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 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 ,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 ,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 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 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 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 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 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 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曹操《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016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2016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https://img.taocdn.com/s3/m/edb4222483c4bb4cf7ecd137.png)
老师眼里的曹操
曹操能谋善断,“挟天子以令诸 侯”,他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 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他 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诗作开创文学上 的新风气。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坚韧不拔的刘备 风流潇洒的周瑜 ……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三国形势图
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 是倒退?为什么? 魏
——曹操《蒿里行》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出现了“白骨露于骨,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 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争,过上和平 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结束了 匈 北方战乱局面呢? 奴
袁绍
曹操
刘璋 刘表 袁术
官 渡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地点 结果 战争特点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pī)
洛阳 成都
建业(南京)
吴
[]
魏 蜀
吴
2、三国经济的发展
国家 经济发展情况
修建 水利 工程,北方生产明显恢 复和发展起来 蜀国 发展经济,改善 民族 关系
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
发展。 230年孙权派 卫温到 夷洲 ,加强 了内地和 台湾 的联系。
230年,孙权派卫温率 船队到达夷洲, 这是大陆与台湾 联系的最早记录。同 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 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蜀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吴
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 是倒退?为什么?
因为东汉中期以来,统治黑暗;东汉政权名存 实亡,军阀割据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魏、蜀、吴统治者在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 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 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促进了民族的 融合。 从这些史实看,这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 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民族的融合。因此, 我们说这是历史的进步。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三国鼎立 (新人教版) (共38张PPT)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6课三国鼎立 (新人教版) (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c5bb140b4c2e3f572763f9.png)
曹操
讨论:
曹操为什么能迅速壮大?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 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 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 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些 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 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曹操
讲故事
《三顾茅庐》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
赤 壁 之 战
赤壁之战
208年,曹操率领20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 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 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曹操带领少数人马,慌忙逃回 北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基 础,又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袁绍 十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官渡
曹
三四 万人
操
以少胜多
思考:
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
①曹操,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 侯”招贤纳士,并虚心采纳正确意见;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军事 上以守为攻,伺机而动,烧毁袁军 粮草。 ②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不同意 见。
翻 车
魏国修建许多 水利工程,北 方的生产明显 恢复和发展起 来, “家家 丰足,仓库盈 溢” 。
蜀汉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 南地区的发展 蜀
国 的 丝 织 业 兴 旺 , 蜀 锦 行 销 三 国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2016)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2016)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b52fc1902020740be1e9b8c.png)
提示:
提示:
• •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 • 曹操骄傲自满。 曹操骄傲自满。 • • 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 • 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 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官渡之战后形势图
看图说话
三 顾 茅 庐
诸 葛 亮
刘备
关羽、张飞
名 成 八 阵 图 。
功 盖 三 分 国 ,
三顾茅庐
曹
赤壁
大战 刘
孙、刘联军 孙
今湖北 嘉鱼
赤壁之战
时间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中军事 上居于优势的曹 操为何会失败?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三国鼎立的形成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220年 221年 222年
洛阳 成都 建业
曹丕 刘备 孙权
蜀 吴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曹魏重视农耕
屯田
魏国修建许多 水利工程,北 方的生产明显 恢复和发展起 来, “家家丰 足,仓库盈 溢” 。
C
发散思维
想一想历史以少 胜多的战役有哪些?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第16 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农民起义 军阀混战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16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16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699cd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4.png)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教学目标】①知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对比分析两次战争中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
②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三国经济发展的状况。
③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知道杰出人物对历史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全面、正确地评价曹操等历史人物,准确区别正史与小说的记载偏差。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在历史的风流人物中,曹操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一曲《曹操》,让我们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当时千军万马、气吞山河的宏大场面。
下面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三国时期这个波澜壮阔、又英雄辈出的时代。
环节二:整体感知1、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和本课子目录思考,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局势,是如何从图一演变为图二的?答案提示:军阀割据、三国鼎立;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官渡之战1、自主学习:根据上面三幅图片思考,当时社会状况如何?由右图可知,当时北方最大的两个军阀分别是谁?答案提示:军阀割据、烽火不休;袁绍和曹操。
教师指导:根据图片,回顾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与黄巾起义等史实,知道这一时期汉室中央衰微的现象。
结合图三以及此前所学废刺史立州牧制度的内容,知道当时地方军阀割据混乱,通过举例说明其中的军阀势力,袁绍、曹操、孙权、刘备等英雄人物开始登场,进入“英雄的时代”。
2、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80,填充表格内容。
答案提示:①时间:公元200年②地点:官渡③作战双方:曹操;袁绍④战略: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火烧乌巢⑤结果:曹操胜利⑥特点:以少胜多⑦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3、问题探究:根据材料思考,曹操是如何以弱胜强,打败袁绍的?答案提示:“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制;招贤纳士;采取正确的战术教师指导:通过材料一可知曹操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史实,说明曹操通过这一行为获得了政治主动权。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精品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fa917c0b1c59eef8c7b4f2.png)
曹操诗中描绘的是一个 怎样的景象? 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 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 的社会现实。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 况?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原因在于东汉末年州牧郡守拥兵割据、战乱不断。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兵力20余万 不习水战,连接船舰
特点 战术
结果 影响
水火齐攻
曹军大溃,北撤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荆州
孙刘联军 曹军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在官渡大战中以少胜多的曹操,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以多败少?
天时
地利
人和
大战时刮起东 南风,火攻不 利于曹军
夯实基础
二、 赤壁之战
1. 2. 3. 4. 时间:208年。 双方:曹军和孙刘联军。 结果:曹军大败。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夯实基础
三、 三国鼎立
1. 形成 (1) 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3) 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统一北方——官渡之战
统一铩羽——赤壁之战 理想与危机——三国鼎立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战役 时间 作战双方 力量对比
官渡之战
公元208年 曹军 孙刘联军 兵力约5万 以少胜多
三国经济发展与开发
魏国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蜀国
人教版历史(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44张PPT)(共44张PPT)
![人教版历史(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44张PPT)(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891e41579563c1ec5da714c.png)
第16课 三国鼎立
壁 之 战
三 国 鼎 立
■
一、官渡之战
1.背 景:
东汉王朝的崩溃
• 东汉前期,皇帝很注意防止外戚 干政,严格限制他们的政治权力 不让他们权力过大。皇帝死后, 和帝十岁即位。以后继位皇帝多 是小儿,太后则是少年寡妇。太 后临朝听政,实际上是依靠娘家 的父兄掌权,因此形成庞大的外 戚权力集团,左右朝政。小皇帝 多数不是太后亲生,年长之后, 忌惮外戚权势,怕被废黜,就以 身边的宦官为心腹,除掉外戚集 团,于是宦官又掌握大权。外戚 宦官交替专权,政治极为黑暗。
刘璋
表
一、官渡之战
1.背 景:A. 东汉末年,各地军阀长期混战;
B. 在北方,袁绍势力很大;曹操的势力也 不断壮大。 袁绍 (河北一带,十万大军) 2.交战双方: Vs 曹操 (河南一带,三四万人) 3.时 间: 4.地 5.结 点: 果:
6.特
点: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袁绍中计,大 军西调,欲堵 击曹军。 曹操声东击西, 佯攻延津。
• 184年,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军在黄河南北发动了农民大起 义。黄巾军只战斗了9个月就失败了。在镇压农民起义过 程中,掌握地方政权的豪强地主开始变成了割据一方的 军阀。农民起义被镇压后,这些军阀之间长期争夺,出 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痛苦, 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原来人口集 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 鸣”的现象。
经济上:采用屯田措施,奖励农耕,发展生产。 材料三: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曹操采纳部下的建议,招募流民在许昌附 近屯田。屯田农民可以不负担兵役和徭役,而且有了安定的生活,所以 (民屯、军屯) 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比较高。除了民屯外,还有军屯,屯田的兵士平时屯 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解决了流民的生计, 又筹集了军粮,从而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ppt (29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ppt (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05ceea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7.png)
——
汉跨土“
室有,益
《 可荆高州
三 兴、祖险
国 矣益因塞
志 。,之,
……··” 以沃蜀成野志 则帝千
霸业里
诸 业。,
……
葛 可天
亮 成府
传 ,若之
》
三、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建立魏国,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汉, 定都成都。
229年,孙权建立吴国,
定都建业。
➢229年,三国鼎立局面
正式形成。
翻 车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虽没有 改变政权割据的状况,但它形成局 部性统一,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为后来的全国 统一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东 曹操 官渡之战(200年) 统一北方
汉 末 年 军 阀
孙权
魏 赤壁之战(208年) 蜀
官渡之战
一、官渡之战(公元200年)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 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 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曹操《述志令》
经过
袁绍
十万人
延津
● 曹操
三四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 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 奠定了基础。
2070年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兵马沿江西 进。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 败,退至乌林,会合陆 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 峙。
赤壁之战概况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曹操败(孙刘出奇制胜,火烧赤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6课 三国鼎立 (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6课 三国鼎立 (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e7530ca2161479171128f2.png)
200年
曹操、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参战方兵力 袁绍——约10万人
官 渡 之 战
袁 绍
公元200 年Hale Waihona Puke 夜袭乌巢, 烧毁袁军粮 草
曹操——2万人
曹操赤脚迎许攸
官渡 之战
乌 巢
曹
官渡之战
操
官渡之战曹操 以少胜多打败 了袁绍,之后 彻底消灭了袁 绍的残余势力, 统一了北方, 结束了北方长 期以来的割据 战乱局面。
1.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孙、刘
2.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学 史 使 人 明 智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 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 么经验教训呢? 1、应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骄 傲自满必然失败; 2、团结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阅读教材P76页,完成下列表格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三国鼎立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 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 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 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 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他轻 在镇压黄 视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 巾起义的过程 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 涣散。 中,形成形成
群雄并起的局 面,在这些割 据势力的连年 征战中,袁绍、 曹操两大集团 逐步壮大起来。
曹操 袁绍
曹操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 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龟虽寿 》
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壮心” 到底是什么呢?他将遇到的对手会是何 许人也?
官渡之战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16课 三国鼎立(分层作业)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 _第16课 三国鼎立(分层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6aaf548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b.png)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基础巩固】1.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请问他是哪个朝代人?()A.东汉B.三国 C.曹魏 D.西晋【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曹操是东汉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A项正确;“三国”、“曹魏”、“西晋”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
故选A项。
2.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A.长平之战 B.马陵之战 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
此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长平之战、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排除AB项;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排除D项。
故选C项。
3.《三国志·吴书·鲁肃传》中写道,肃对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劝其称帝的人物是()A.刘备B.曹操 C.孙权 D.袁绍【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吴书”“惟有鼎足江东”结合所学可知,汉朝灭亡以后,诸侯争霸,孙权位于江东,后建立吴国,C项正确;刘备建立蜀国,排除A项;曹操建立魏国,排除B项;袁绍是东汉末年军阀,被曹操所灭,排除D项。
故选C项。
4.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夷洲是今天的()A.海南 B.福建 C.广东 D.台湾【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D项正确;ABC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D项。
5.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A.骄傲轻敌B.军心涣散C.准备不充分D.士兵不习水战【答案】A【详解】官渡之战中袁绍一方内部不和,又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屡拒部属的正确建议,迟疑不决,一再地丧失良机。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第16课 三国鼎立-1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第16课 三国鼎立-1](https://img.taocdn.com/s3/m/5ac915b96bec0975f465e2bd.png)
发展概况
孙吴开发江南
吴
230
孙权派卫 率船队到 夷洲,这 大陆与台 联系的最 记录。
图示小结
东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
汉
末
赤壁之战
年
军 阀
刘备 ( 208年)
蜀
联合抗曹
混
战
孙权
吴
谢谢
二、赤壁之战
交战双方及实力对比:曹军PK孙刘联军 曹军:20余万人 孙刘联军:约5万人
概况:孙刘联军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 点,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
曹 二十多万人
赤壁 大战 刘 五
孙、刘联军 孙
赤壁之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
公元208年 赤壁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
三、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定
魏
220年
(pī)
曹丕
洛
蜀(汉) 221年 刘备 成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曹丕
220 洛阳
刘备称帝
221年
孙权称王
发展概况
屯田
翻 车
曹魏重视农耕
魏
曹操和他的后继 直重视屯田,发 业生产,大力兴 利,注意兴修水
发展概况
蜀国的治理与开发
袁绍 曹操
一、官渡之战
官 渡 之
官渡
战
曹操
袁绍
十万人
经过:曹操 破的战术, 全部军粮,
袁绍
官
公元200年
十
渡
夜袭乌巢, 毁袁军粮
之
乌巢
官渡
战
曹操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共44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1101e1fab069dc5022019f.png)
曹丕
洛阳 成都
刘备
孙权
吴
建业 (南京)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新课导入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2、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曹魏
农业、水利发达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
课堂总结 练习巩固
曹操 统一北方 三 国 鼎 立
魏
蜀 吴
曹操
赤壁之战
课堂总结 练习巩固 课后作业
孙刘联军
新课导入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课堂总结
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B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D ) A.219年 B.220年 C.221年 D.222年
诸葛亮
刘 备
今操已拥百万之 众,挟天子以令诸 侯,此诚不可与争 锋。 孙权据有江东, 已历三世,国险而 民附,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 图也。 ——诸葛亮 《隆中对》
新课导入
官渡之战
孙 权
生子当如孙仲谋
巩固江东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课堂总结 练习巩固
联合刘备
人才辅佐
课后作业
182-252
曹操
曹 刘
袁绍十万大军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3—4万大军
曹操以少胜 多,奠定了 北方统一的 基础
新课导入
战役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VS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 的基础
历史2016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历史2016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a28f9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6.png)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识记与理解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讲故事、讨论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认识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中,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原因。
【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放完后提问: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刚刚播放的这首歌就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这首歌让我们感受到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成败从容。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6课三国鼎立。
【内容探究】一、官渡之战1.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后来爆发了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割据一方的军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在北方众多军事集团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曹操和袁绍。
从实力上讲,袁绍在各个方面都优于曹操,但是曹操却最终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打败了袁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这场战役是什么?(官渡之战。
)2.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第74页《官渡之战形势图》以及第二段的内容,学生看完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完成官渡之战概况表。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4页第一段的内容,问: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呢?(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人才。
经济上:垦荒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4.教师讲解: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16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秀ppt课件
![16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b2d8b76c175f0e7cd137e0.png)
提示: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 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不可否认曹操的性格有凶残、 奸诈的一面,但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 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 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身在操营心在汉 赔了夫人又折兵
兵不血刃
——王粲《七哀诗》
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
在阀镇混压战中黄,巾利起用自己的地位和势 义 形力今粮的 成,河足过 形成北,为、有程成当山1中群0时西万,雄最和兵大山力的 东军东阀部。,兵占多有 并起的局面, 在这些割据势 力的连年征战 中,袁绍、曹 操两大集团逐 步壮大起义来中。,曹不操断在发镇展压自黄己巾的起
曹操声东击西, 佯攻延津。
十万袁军渡过黄 河,包围白马。
黄河
袁绍不受教训, 令全军渡河, 直扑延津南, 追击曹军。 袁袁军绍人自心恃动兵摇多, 不粮战足而,乱继,续7万南人 全下军,覆与没曹。军袁在绍 带官80渡0骑僵兵持逃。回。
曹解军白立马刻之东围调后,,
前曹往操白向马西解撤围退,。
此地袁军几乎
粮
曹操:袁绍果然出手了,十万大军把你吓成这 样,有我曹操在,二十万大军我也不怕。传令 下去,明日起兵迎战袁绍,我要和他在官渡决 一雌雄。
历史短剧——官渡之战
(袁绍大营)
袁绍:明日我就要迎战曹贼了,以我的实力, 曹操根本不是我的对手,传令下去,明日活 捉曹贼者,重重有赏。
许攸:主公不可大意,曹操虽然人少,但是 他阴险狡诈,一定要小心提防才是。 袁绍:行了,我知道了。这里没有你的事了, 下去吧。 许攸:(下去后偷偷的自言自语)“气死我 了,不听我的妙计,袁军必败,……,我投 曹操去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赤壁
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影响 奠定了曹操统 奠定了三国鼎 一北方的基础 立的基础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2、曹操骄傲自满。
3、孙刘联军战术得当。
4、采用火攻,战术正确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三、三国鼎立
1、三国建立的背景: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 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 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 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 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 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 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结果: 曹操胜利 特点: 以少胜多 意义: 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第16课 三国鼎立
曹操像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招揽人才。 经济上: 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 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1、政治上 2、经济上 3、军事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 ,招揽人才 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战术得当
4、袁绍刚愎自用,骄傲轻敌
第16课 三国鼎立
二、赤壁之战
孙权 刘备 曹操
第16课 三国鼎立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
结果: 曹操失败
特点: 以少胜多 意义: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战役 在官渡大战中胜 官渡之战 利的曹操,为什 时间 公元200年 么在赤壁大战失 地点 官渡 败了呢? 作战双 方 特点
第16课 三国鼎立 2、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国名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洛阳 成都 建业
曹丕 刘备 孙权
222年
3、三国经济的发展
国家 魏 经济发展情况
重视 农业生产 ,修建 水利工程,北方生产明 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蜀 吴
蜀国 发展经济 ,改善 民族 关系
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230年孙权派 卫温 到达夷洲 ,加强了 内地和台湾 的联系。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魏
军东 阀汉 混末 战年
孙权
赤壁之战 联合抗曹
吴
蜀
刘备
第16课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 鼎立的形成。 2.重点掌握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 立局面的形成。
阅读课本74-76页,勾画知识点并识记。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
(时间、地点、交战双方、过程、结果、影响)
战争 名称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时间 地点 交战 双方 过程 结果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