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儿童活动区功能分区研究

居住小区儿童活动区功能分区研究
居住小区儿童活动区功能分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62469401.html,

居住小区儿童活动区功能分区研究

作者:凌丽萍

来源:《现代园艺》2016年第10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对居住小区内室外环境和功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室外环境及其功能配套的效果对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儿童活动区作为居住小区内儿童参与游玩、交流和休息的频率最高的公共园林空间,变得异常重要。所以,如何在居住小区设计一个功能分布合理的儿童活动区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关键词:居住小区;儿童活动区;功能

笔者认为社区发展的真正需求和灵魂是打造一种互动的生活方式,创造人情味和幸福感。儿童是社区发展最重要的组成因素,围绕他们成长的发展过程,增加家庭和邻里之间的交流和活动,创造和谐的社区为目的,是未来居住小区的一个发展趋势。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在户外游玩、交流和学习。居住小区儿童活动区是区内儿童成长学习和游玩中必不可少的空间,其功能分区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各自的特点,儿童活动区集合儿童体力活动、集体分享及看护交流三大功能需求。在器械玩耍、同伴分享、集体性活动中,儿童除了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秩序感、培养团队精神;仅仅放置儿童活动器械的设计不足以满足儿童游玩需求的空间,也不足以满足儿童行为和认知全过程的需求,特别是儿童对于自然界事物存在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儿童的游玩过程中对空间的使用有无限的可能;儿童的安全离不开家人的看护,看护区也成为了大人们交流的场所。所以,建议将户外儿童活动区分为安全器械活动区、自然体验区、自由活动区、看护区和游戏草坪区。

各个区域间,建议考虑儿童游玩的流线,形成“环游结构”,使得各个功能区能有机的串连起来。日本建筑师仙田满通过对游戏设施、游乐园、儿童公园等儿童游戏场所的调查与分析,以及通过对不同游戏环境中儿童游戏状况的研究,发现了若干能够促使儿童进行游戏的空间结构特征,并称其为“环游结构”。他提出通过高低变化、空间收放、明暗变化让人产生晕眩的、恍惚的挑战与冒险感受。环游结构的特点是这个系统的游戏设施必须是循环的,游戏应使儿童感觉到变化性,进行游戏时要有一个游戏的高潮点,并且要让儿童在游戏中有产生晕眩的地方,必须在游戏中能提供聚集的场所,必须要有便捷的通道,要让儿童在游戏能清楚地找到下一个目标点。各个功能区结合“环游结构”,让儿童在游玩过程中感受空间的变化、不同活动设施的交替,让儿童在游玩过程中找到刺激点和快乐。

五大功能区的布置和设计需考虑的内容如下:

1 安全器械活动区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整合研究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整合研究 保护区分区管理是国际上普遍采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发挥保护区的多重功能,科学的分区管理是协调自然保护区内各个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自然保护区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是其实施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根据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原则,按照各类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地位,合理划分保护区为3个功能区:核心区是绝对严格保护的封禁区,实验区可以理解为是保护性的经营区,缓冲区介于核心区和实验区之间的缓冲地带,是人为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过度区域[2]。保护区分级管理的作用在于明确各级政府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职责、管理范围、投入机制以及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措施,从而达到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3]。 与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一样,自然保护区随着保护区自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保护区的功能分区不应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保护区自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以充分发挥保护区多种功能和解决保护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区申请进行功能区调整,这说明自然保护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原来的功能分区已经无法协调各种矛盾、无法满足对保护区的有效管理[4]。因此,为继续拓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空间,着眼于保护区建设的长远需要,解决原功能分区的历史局限性和相对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但是为避免盲目调整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造成的种种恶果,应采用尽可能科学的方法开展保护区的功能区调整。 本文以"保护优先";为根本出发点,立足长远,兼顾当前,在保证保护区的性质、主要保护对象、范围和面积不发生改变,保证原生植被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保护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岛屿生物地理学、最小存活种群、集合种群等相关理论,综合考虑保护区的地形、地理和社会因素,以及保护区生境特征和保护对象分布状况,从更加合理有效地保护该地区天然植被和重点物种并调动周边社区群众保护积极性、主动性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目标适应性分析方法进行功能区调整。 1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调整的总体技术路线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一区位分析 小区基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一滨河地段,规划建设用地120000平方米。基地的北部为洛阳市市中心一繁华商业区,南部为一滨河公园,西部是一居住小区,东部则为洛河水域。整体环境非常有利于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其中基地的南部和东部分别与洛阳市的两条主干道余沣路,滨河路邻接,使得即将建设的居住小区内部的居民交通出行十分的便利。右图为小区基地地势高差分析图,南北两端的高差相差十米左右,且南高北低。基地南面为余沣路,按总体规划控制道路红线宽40米:东临河流,预留30米的滨河路,用地东西宽284米,南北长423米,规划道路红线内总面积12.0公顷。 基地北侧、东侧和南侧相邻的道路为城市主要道路,人流量大,因此有此3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较西侧相比严重,因此在方案设计时应该尽量避免北东南三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基地东南方向有河流和公园,因此此两个朝向有较好的自然景观,故设计时应合理的将些景观纳入建筑户型的视线之内。西侧道路与其他三面相比人员较少,车流量小,因此此处较宜停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品质,因此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都希望居住在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同时兼顾居住区整体空间,营造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管理有序的居住小区。 二、设计依据 《洛阳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河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土地出让合同; 规划局提供规划指导意见; 用地红线图; 业主的设计要求及往来信函文件; 国家及洛阳市现行有关规划、建筑设计的规范及规定 三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四总平面布置分析 该规划设计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且适合各类人群居住的生活社区。现今有很多的居住小区都想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为人们建造一个清幽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比如住宅户型的合理设计,小区环境的优美设计,及各项生活设施的完善等等。但是在我们对新老居住小区的调研过程中,却是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改变仅仅是

城市功能分区

班级学习小组姓名组内编号评价 编制罗曼审核高一地理组 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三课时)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各功能分区,掌握其分布特征。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一、城市土地利用 1、概念 指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和资料,根据其和经济属性加以改造、和的全过程。 2、特点:反映城市布局的和地域差异。 3、类型:、、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二、城市功能分区 1、成因: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不同,各项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就形成了城市功能区。 2、类型;城市功能分区可划分为、市政与公共服务企业、、交通与仓储区、与城市绿地、等。 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是 3、中心商务区;又称商业区,是整个城市的地区。 中心商务区的特点: (1), (2), (3)。 意义:中心商务区的变动,对城市的、 、商业网点布局和具有显著影响。 1.有关城市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B.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功能区C.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业区 D.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2.有关中心商务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心商务区是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场所B.中心商务区都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 C.建筑物往往是城市中最高大的 D.中心商务区的商业活动以批发为主 3.在我国土地分类系统中,属于一级类的是() A.耕地 B.建设用地 C.商服用地 D.交通运输用地 4.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A.商业用地 B.工业区用地 C.住宅用地 D.绿化用地 5.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A.工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商业用地 D.交通道路用地 6.主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住宅区 C.行政区 D.工业区

(完整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饮用水安全,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 年1 月9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7 年2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集中式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备用和规划水源地)的划分。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指国家为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 3.2 潮汐河段 指河流中受潮汐影响明显的河段。 3.3 潜水 指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3.4 承压水 指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3.5 孔隙水 指赋存并运移于松散沉积物颗粒间孔隙中的地下水。 3.6 裂隙水 指赋存并运移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 HJ/T338—2007 3.7 岩溶水 指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地下水。 4 总则 4.1 水源保护区的设置与划分

关于重庆大板营市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的批复

关于xx大板营市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的批复xx市人民政府关于xx大板营市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的批复 (渝府〔XX〕13号) 酉阳县人民政府: 你县《关于调整大板营市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请示》(酉阳府发〔XX〕106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xx大板营市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地处xx市酉阳自治县东北部,位于东经108°50′50′―109°04′09′,北纬 29°02′24′―29°24′23′之间。主要保护对象是南方红豆杉、红豆杉、林麝等国家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原总面积30825.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0750.0公顷,缓冲区面积4781.3公顷,实验区面积15294.2公顷。为减少保护区人地矛盾,加强保护和管理,同意对保护区范围以及功能区作适度调整。其调整方案如下: 将大板营片区“涉石―龙井坝”以东南一线,茶园溪片区“决台坝―老山”以东一线,细沙河片区“龙井坝―余家坡”南北一带,“茨竹坪―沟家坝”东西一带,竹子溪片区“鱼梁丝―庆口―大营”以东南一线,木叶河片区“长滩―岩门口―苏家湾―高家堡―朱家坝―龙家坝―石水井”东北至西南一带,“李家坝―张家坝―细沙河口―大堂―尚家湾―剥刀岭―陈家坡”以西南一带,面积共计9579.1公顷调出保护区。 将大板营片区“猴子岩―枝枝拐―新开洞―青龙嘴―蒋家湾―倒坨―细渔泉河门口―小咸井―瓦厂坪―大咸井―斑鸠场―洞坎脚―烂塘湾―土地坳―后槽―乱草坪―滩果溪”一带,茶园溪片区“冷水河沿线―鱼梁丝―茶园溪―下坝―大湾”以东南一线,面积共计1838.7公顷调整为缓冲区;将大板营片区核心区“求雨洞―大溪沟―茨竹溪”以东南一带,“红树溪―唐家大堡”以东北一片,面积共计642.8公顷调整为实验区;将缓冲区细沙河片区“竹子溪―何家坪―朱沙溪―二台坪”以东一片,竹子溪片区以东北一片,面积共计765.4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调整研究_黎国强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调整研究 黎国强 朱丽艳 孙鸿雁 王梦君 李小双 (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云南昆明 650216) 摘要:自然保护区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是其实施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保护区的功能分区不应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保护区自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以充分发挥保护区多种功能和解决保护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的背景、总体布局、生态属性来构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识别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关键地段,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利用及保护格局,为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调整提供借鉴,也为有效促进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功能区调整;生态关键地段识别;多目标适应分析 保护区分区管理是国际上普遍采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发挥保护区的多重功能,科学的分区管理是协调自然保护区内各个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自然保护区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是其实施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根据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原则,按照各类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地位,合理划分保护区为3个功能区:核心区是绝对严格保护的封禁区,实验区可以理解为是保护性的经营区,缓冲区介于核心区和实验区之间的缓冲地带,是人为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过度区域[2]。保护区分级管理的作用在于明确各级政府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职责、管理范围、投入机制以及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措施,从而达到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3]。 与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一样,自然保护区随着保护区自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保护区的功能分区不应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保护区自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以充分发挥保护区多种功能和解决保护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区申请进行功能区调整,这说明自然保护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原来的功能分区已经无法协调各种矛盾、无法满足对保护区的有效管理[4]。因此,为继续拓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空间,着眼于保护区建设的长远需要,解决原功能分区的历史局限性和相对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但是为避免盲目调整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造成的种种恶果,应采用尽可能科学的方法开展保护区的功能区调整。 本文以“保护优先”为根本出发点,立足长远,兼顾当前,在保证保护区的性质、主要保护对象、范围和面积不发生改变,保证原生植被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保护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岛屿生物地理学、最小存活种群、集合种群等相关理论,综合考虑保护区的地形、地理和社会因素,以及保护区生境特征和保护对象分布状况,从更加合理有效地保护该地区天然植被和重点物种并调动周边社区群众保护积极性、主动性的角度出发,采用了多目标适应性分析方法进行功能区调整。 1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调整的总体技术路线1.1 总体思路 依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的相关规定,结合保护区所涉及区域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本区的地形、地理和社会因素,以及保护区的生境特征和保护对象分布状况,从更加合理有效地保护该地区天然植被和重点物种并调动周边社区群众保护积极性、主动性的角度出发,使保护区的性质和主要保护对象不发生任何改变,遵循保护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岛屿生物地理学、最小存活种群、集合种群等相关理论,在保证原生植被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前提下,仅将一些保护对象不复存在、保护价值不高且人为干扰强烈的区域划为实验区,将一些保护对象集中、生境保存尚完好的区域划补为核心区或缓冲区,适度扩大核心区和缓冲区面积及比例,使其更加符合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区划的有关规定。进一步维护那些仍处于天然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性和面积适宜性,以及重点保护 收稿日期:2012-02-01 作者简介:黎国强,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居住区设计说明

荥阳市梦德苑居住小区 一、项目概况及项目分析 1.区位分析 该小区位于荥阳市市区西南部,东邻万山路,南临龙港路,北临规划二支路,西临滨河东路,其中龙港路、规划二支路和滨河东路均为规划路。基地西面临索河,南侧有高压线通过。 2.现状分析 规划地块附近生活购物广场,医院,学校,荥阳市汽车站,生活交通便利,东临索河,滨河生态公园,居住环境优美。规划地块南面为高压防护绿地,给地块规划带来一定影响。 规划居住区地块基地地势平坦,规划用地约17公顷。 二、规划设计依据 1.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 (2)《河南省荥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 (3)《河南省荥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 (4)《荥阳市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 4.1)》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GB 50137-2011)》

(7)《住宅建筑规范》GB 5038—2005 (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13年版) (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5352-2005)》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11)《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3)《河南省荥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15)相关的国家建筑设计规范 2.现状依据 (1)规划区地形图 (2)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3)居住区详规设计任务书 三.规划设计理念 本次规划突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以人字形小区主干路贯穿于小区内部构成主要交通,在满足交通的情况下体现了规划的核心思想,另外鉴于本区域周边环境优美,水域丰富,本规划方案结合东临索河,着重考虑居住区内的水域环境优化,并且在道路、建筑、景观等各项布局中尽量配合已有水环境来布置,打造以水为主要景观,环境优美宜人的高档居住小区。通过水系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展现在本小区规划设计中来,此外“以人为本”,使得居民与水环境和谐共处,力求给居民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齐全的生活设施、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规划原则

浅析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原则及现存问题

浅析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原则及现存问题 发表时间:2011-09-30T08:56:21.793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7月下期供稿作者:张新娜乔丹白亚妮[导读]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是其建设规划与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张新娜乔丹白亚妮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00)(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中图分类号院S759.9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41-1413渊2011冤07-0306-02 摘要: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是其建设规划与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历史问题,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主要采用三区划分的模式,即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本文详细介绍各区的功能及存在意义、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在功能区划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实例浅析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其解决方法。关键字: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基本原则;现存问题 1. 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 1.1保护第一的原则 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功能有所不同,核心区重点在保护,缓冲区提供研究基地,实验区为地区发展作示范作用。无论是核心区、缓冲区,还是实验区,保护目标应是统一的,都必须有利于保护对象的持续生存[8]。 1.2核心区与缓冲区的生态完整性原则 核心区的景观应是自然的、多样性的。一些生态环境不太好的地段,如果被核心区包围或基本隔绝,那么应按核心区的标准来管理,重点保护生物的栖息地,应纳入核心区;对不便于划入核心区的地块,可划入缓冲区。野生生物的栖息地板块中,有时会出现己退化的不适合野生生物生存的零星碎片,形成栖息地空洞现象。将这些碎片与好的栖息地背景一并设计成一个完整的没有空洞的核心区,会使这些退化的栖息地碎片得以逐步恢复。 1.3实验区的可持续性原则 实验区具有保护与发展的双重任务,其可持续性直接影响到自然保护区的可待续发展。实验区由于要同时实现保护、科研和资源利用等多重目标,因而与核心区相比,其管理要求应当更高。实验区不应固定比例,其位置和面积应在确保保护目标的前提下,根据自然资源利用的可能性及限制条件决定。 2. 我国功能区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实例分析 2.1功能区划的思维定式 根据习惯思维,将一个保护区抽象为一个平面,把保护区外缘地带划定为缓冲区和实验区,中心地带划定为核心区,这是最常见的功能区划方式。这种方式在平原或丘陵地区是合理且可行的,但是在山地特别是海拔高差较大的高山地带,这种区划方式就暴露出许多的不足之处[3]。如我国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滇西的横断山脉,山高峰险,最高海拔3920米,最低海拔640米,垂直高差达3000余米。其植被、土壤、气候以及野生动植物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不同呈典型的垂直分布。就其植被而言,它的低海拔处是河谷雨林和常绿阔叶林,高海拔处是高山针叶林、灌丛和草地。 2.2多个核心区共存 进行功能区划分时,只考虑对已知重要保护对象的圈定,却因种种原因没有充分考虑整个保护区内在的有机联系,保护区被分割为多个核心区,被缓冲区和试验区隔裂为零碎的小块,甚至形成孤岛,保护对象被圈定在狭小的范围内,失去了沟通交流的机会而日趋萎缩,这是与保护的目的相悖的。如我国云南的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由于成立时间较晚,它的资源、林权、机构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客观的困难和问题。所以,在进行保护区划界及功能区划的时候,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保护区最终没能连片成为整体,被切割为互不相连的五个小块,各个小块内又因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而被再次分割,这就使得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及生物种群受到限制而逐渐脆弱和退化,造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危机。 2.3功能区划工作不完善 保护区自然资源的本底调查和基础研究工作滞后,带来保护区功能区划不完善。我国的大部分自然保护区都分布在偏远的贫困山区,地方经济一般较为落后,地方无力出资支援保护区建设,保护区往往由于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而无法进行自身的基础研究工作,难以掌握区内自然资源周密详尽的基础资料[4]。这就使得保护区在功能区划中常因本底不清、目标不明而引起不应有的漏洞,造成不良后果。从而为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带来了隐患。 参考文献 [1] 李纪宏,刘雪华.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以陕西老县城大熊猫自然保 护区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05,(4)_4. [3] 郭立群,李勇华.高黎贡山和小黑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探讨[J].云南林业技,2002,(4)_5. [4] 王权典.基于主体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之构建与完善 [J]. 华南农业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9 (1) _8 . [5] 吴洽儿,李纯厚,孙典荣等. 南澎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评价 [J]. 科技创 新导报, 2010, (24) . [6] 翟惟东,马乃喜.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20(4) _4 . [7] 刘大逵,王福生,徐晓等. 桃源洞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与效益评估 [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1, 20 (4) _3. [8] 翟惟东.中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研究 [D]. 1999. [9] 黄万英.从生态旅游发展的视角看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 [D]. 2007.

生态功能分区和重点保护区域

三、生态功能分区和重点保护区域 (一)生态动能分区 按照区域生态特点及主导生态功能将全省划分为不同的生态功能区,采取保护、恢复和治理等措施,维持和恢复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服务功能。根据《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将全省划分为5个生态功能区(见附件2)。 1.鲁东丘陵生态区 鲁东丘陵生态区位于潍河、沭河以东,包括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临沂的全部或部分区域。东、南、北三面临海,具有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点,是山东省生态条件最好、森林植被覆盖率最高的区域。区内植被为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物种多样性为全省乃至华北最丰富的地区,是我国温带水果和花生生产基地之一。黄金、石墨、滑石等矿产资源丰富。本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是半岛诸河流的水源涵养、径流调节和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物种多样性维持。主要生态问题一是河流源短流急,淡水资源严重不足,河流干涸、断流或受到污染;二是超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三是幼中龄针叶林所占比例大,森林生态功能低。保护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任务是加强次生天然林保护,积极推进封山育林,实施退耕还林,加速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科学、适度调水,缓解用水矛盾;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严格限制地下水开采,从根本上解决地下水严重超采问题,遏制海水入侵;建设沿海防护林带;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自然保护区和河流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加快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建设;建设以山海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基地;建设高水平的我国第三个国际加工制造业基地,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快半岛城市群建设进程,充分加强和完善青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作用和地位。 2.鲁中南山地丘陵生态区 鲁中南山地丘陵生态区包括济南、淄博、枣庄、潍坊、济宁、泰安、莱芜、临沂的全部或部分区域。是全省地势最高的地区,水系较发达,气候为暖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物多样性也比较丰富。该区水热充足,地貌类型多样,已形成山东粮、油、干果、烤烟等生产基地,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本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是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主要生态问题一是森林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低、水土流失严重;二是局部地区超采地下水形成漏斗区,岩溶塌陷时有发生,济南南部山区的开发建设已影响到泉水补给,城市的生态保障系统受到威胁;三是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超标,小

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的批复模板2篇

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的批复模板2篇 Approval template for adjustment of nature reserve sco pe and functional area 编订:JinTai College

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的批复模板2篇 前言:批复是指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文种,是机关应用写作活动中的一种常用公务文书。本文档根据批复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的批复模板 2、篇章2:关于重庆大板营市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的批复 篇章1: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的批复模板 你县《关于调整大板营市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请示》(酉阳府发〔xx〕106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重庆大板营市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地处重庆市酉阳自治县东北部,位于东经 108°50′50′―109°04′09′,北纬 29°02′24′―29°24′23′之间。主要保护对象是南方红豆

杉、红豆杉、林麝等国家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原总面积30825.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0750.0 公顷,缓冲区面积4781.3公顷,实验区面积15294.2公顷。 为减少保护区人地矛盾,加强保护和管理,同意对保护区范围以及功能区作适度调整。其调整方案如下: 将大板营片区“涉石―龙井坝”以东南一线,茶园溪片 区“决台坝―老山”以东一线,细沙河片区“龙井坝―余家坡”南北一带,“茨竹坪―沟家坝”东西一带,竹子溪片区“鱼梁丝―庆口―大营”以东南一线,木叶河片区“长滩―岩门口―苏家湾―高家堡―朱家坝―龙家坝―石水井”东北至西南一带,“李家坝―张家坝―细沙河口―大堂―尚家湾―剥刀岭―陈家坡”以西南一带,面积共计9579.1公顷调出保护区。 将大板营片区“猴子岩―枝枝拐―新开洞―青龙嘴―蒋 家湾―倒坨―细渔泉河门口―小咸井―瓦厂坪―大咸井―斑鸠场―洞坎脚―烂塘湾―土地坳―后槽―乱草坪―滩果溪”一带,茶园溪片区“冷水河沿线―鱼梁丝―茶园溪―下坝―大湾”以东南一线,面积共计1838.7公顷调整为缓冲区;将大板营片区核心区“求雨洞―大溪沟―茨竹溪”以东南一带,“红树溪―唐家大堡”以东北一片,面积共计642.8公顷调整为实验区; 将缓冲区细沙河片区“竹子溪―何家坪―朱沙溪―二台坪”以

居住区功能分区有那些__

居住区功能分区有那些?? 居住区功能分区有那些?? 居住区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计划任务和城市现状条件,进行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综合性设计工作。它涉及使用、卫生、经济、安全、施工、美观等几方面的要求。综合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住用地条件。 居住区规划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1)根据居住区规划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确定规划用地位置及范围; (2)确定人口和用地规模; (3)按照确定的居住水平标准,选择住宅类型、层数、组合体户比及长度; (4)确定公共建筑项目、规模、数量、用地面积和位置; (5)确定各级道路系统、走向和宽度; (6)对绿地、室外活动场地等进行统一布置; (7)拟定各项经济指标; (8)拟定详细的工程规划方案。居住区规划应符合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施工要求和美观要求等。 居住区的规模包括人口及用地两个方面,一般以人口规模作为主要的标志。 居住区的规模主要受以下一些因素决定: 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配套设置居住区级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 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是影响居住区人口规模的重要因素。所谓合理的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放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000,在地形起伏的地区可 适当减少。 ②城市道路交通方法的影响。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要求城市干道之间要有合理的间距,以保证城市交通的

安全、快捷和通常。 ③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居住区的规模与居民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或相结合,这是在我国社会主 义制度下居住去规划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影响居民区规模的另一个因素。 ④住宅的层数对居住区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都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自然地形条件和城市的规模等因素对居住区的规模也有一定的影响。 居住区规模结构的基本形式 规划结构有各种组织形式,基本的形式有: ①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具体地说,居住小区的规模一般以一个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 规模的下限,而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务半径为其用地规模的上限。 ②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这种组织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 组成,也可以说是一种扩大小区的形式。其规划结构的方式为:居住区—住宅组团。 ③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其规划结构方式为: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 居住区规划设计主要文件: (1)规划设计任务书 (2)用地现状图 (3)规划总平面图 (4)功能分区分析 (5)交通组织分析 (6)环境规划及设计 (7)配套设施建设 (8)施工图

(完整版)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导则

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导则 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编制导则 1.总则 1.1任务的由来 1.2必要性和意义 1.3规划编制的依据 2.现状分析与评价 2.1自然地理状况 2.2经济、社会状况 2.3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2.3.1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成就 2.3.2生态环境退化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植被退化状况:草地、森林的退化状况。 土地退化状况: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等。 水生态失衡状况:江河断流、洪涝、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等。 污染状况: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生物多样性破坏状况:物种减少、退化等。 2.3.3生态环境退化的影响 对社会的影响 对经济的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 2.4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分析 2.4.1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 土地资源的可开发利用量及其对人口和经济的承载力的分析,如在保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用地需求的情况下,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可承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 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及其对人口和经济的支持能力的分析。 草场载畜量分析,为限牧措施提供依据。 森林资源的可采伐利用量、可再生能力的分析,为森林利用方式与利用量的确定提供依据。 2.4.2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政策因素 3.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1规划的指导思想 遵循《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各项原则,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为中心,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功能为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统一规划,加强法制,严格监管,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2规划的基本原则 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是通过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规律,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制定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措施。规划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3.2.1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为了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退化地区实施抢救性保护。因此,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这些地区的生态保护,防止生态环境继续退化。同时,采取适当的生物和工程措施,尽快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功能。 3.2.2生态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调整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的产业结构,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达到保护生态功能的目的。 3.2.3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规划要突出重点,抓住重点地区的重点生态问题,实现重点突破。同时,应当统筹兼顾,点面结合,分步实施。 3.2.4因地制宜,坚持自然规律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相结合的原则。 规划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在经济、技术上可行。 3.3规划的技术路线 规划工作应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生态功能保护区总体目标、主要建设领域和主要建设任务,并做好规划的论证、批准工作。 4.规划目标的制定 规划目标的制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是规划的关键环节。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遏制生态功能退化的趋势,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制定规划目标时要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标相一致,要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规划相结合,并将规划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经济、技术上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在时间上应分为近期(2005年)、中期(2010年)和远期(2015年)三个阶段目标。 4.1经济发展目标 确保区内人民群众的现有生活水平不降低,并逐步得到提高;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生态经济。 4.2社会发展目标 区内人口密度合理,文化素质得到提高,生态环境意识明显增强。 4.3生态环境目标 退化的生态功能得到恢复与重建,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5.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重点区域包括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 5.1主要任务 5.1.1建立管理机构 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能力建设。 5.1.2划定生态功能区 按照自然特点、环境现状、社会发展需要和保护与恢复生态功能的要求,在

居住区设计说明

一区位分析小区基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一滨河地段,规划建设用地120000平方米。基地的北部为洛阳市市中心一繁华商业区,南部为一滨河公园,西部是一居住小区,东部则为洛河水域。整体环境非常有利于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其中基地的南部和东部分别与洛阳市的两条主干道余津路,滨河路邻接,使得即将建设的居住小区内部的居艮交通出行十分的便利。右图为小区基地地势高差分析图,南北两端的高差相差十米左右,1L南高北低。基地南面为余泮路,按总体规划控制道路红线宽40米:东临河流,预留30米的滨河路,用地东西宽284 米,南北长423米,规划道路红线内总面积12.0公顷。 基地北侧、东侧和南侧相邻的道路为城市主要道路,人流量大,因此有此3处所带來的不利影响较西侧相比严重,因此在方案设计时应该尽量避免北东南三侧所带來的不利影响。基地东南方向有河流和公园,因此此两个朝向有较好的口然景观,故设计时应合理的将些景观纳入建筑户型的视线之内。西侧道路与其他三面相比人员较少,车流量小,因此此处较宜停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品质,因此对丁?住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对于口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都希望居住在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同时兼顾居住区整体空间,营造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管理有序的居住小区。 二、设计依据 ?洛阳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河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土地出让合同; 规划局提供规划指导意见; 用地红线图: 业主的设计要求及往來信函文件; 国家及洛阳市现行有关规划、建筑设计的规范及规定 三设计理念 人作为口然的产物,处于夭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口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白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 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匸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第一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

附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第一批)面积范围和功能分区1.黄河鄂尔多斯段黄河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黄河鄂尔多斯段黄河鲶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31466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6070公顷,实验区面积25396公顷。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为5月1日—7月31日。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境内,该段黄河流经鄂托克旗、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4个旗的18个乡、镇、苏木,全长786km。范围在东经106°31ˊ—110°45ˊ,北纬37°38ˊ—40°40ˊ之间。保护区共设核心区4处,分别是:鄂托克旗碱柜乡河段,长度25km,范围在东经106°45ˊ—106°50ˊ,北纬39°52ˊ—40°07ˊ之间;杭锦旗吉日嗄朗图镇境内河段,长度75km,范围在东经107°72ˊ-108°26ˊ,北纬40°46ˊ-40°47ˊ之间;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境内乌兰河段,长度24.4km,范围在东经109°12ˊ-109°27ˊ,北纬40°29ˊ之间;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大路乡河段,长度49km,范围在东经110°56ˊ-111°22ˊ,北纬40°04ˊ-40°15ˊ之间;其他区域为实验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鲤(黄河)、兰州鲶,栖息的其他物种包括瓦氏雅罗鱼、赤眼鳞、青鱼、草鱼、鲫、鲢、鳙、长春鳊、餐条、北方铜鱼、团头鲂、黄颡鱼、青鳉、黄鮋、克氏鰕鯱鱼、乌鳟、蒙古鮊、麦穗鱼、中华鰟鮍、棒花鱼、犬首鮈、似鮈、北方花鳅、泥鳅、后鳍巴鳅、董氏须鳅、秀丽白虾、中华鳖等。 2. 额尔古纳河根河段哲罗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额尔古纳河根河段哲罗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总面积1435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600公顷,实验区面积11750公顷。核心区特别

居住区绿地概述

居住区绿地概述 一、居住区绿地的组成 居住区绿地由居住区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和宅旁绿地等组成。 1.公共绿地根据居住区规划结构形式,公共绿地相应采用三级或二级布置,即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区公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中心游园——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 2.专用绿地指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环境绿地。 3.道路绿地指居住区各级道路红线以内的绿化用地。 4.宅旁绿地指居住建筑四旁的绿化用地,是最接近居民的绿地。 二、居住区绿地的定额指标 我国第一部城市规划技术法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筑用地标准》规定:居住区绿地率为30%;人均公共绿地为3m2/人,其中居住区级公共绿地为人均2m2/人,小区级公共绿地为人均l m2/人。 小区级公共绿地面积:小区中心游园面积+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面积。 建设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新建居住区中绿地率不低于30%,旧区改造中不低于25%;居住小区公共绿地应不少于l m2/人,居住区应不少于1.5m2/人。 三、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

1.统一布局,系统规划 2.以人为本,设计为人 3.以绿地为主,小品点缀 4.利用为主,适当改造 5.突出特色,强调风格 6.功能实用,经济合理 四、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 (一)、植物种类的选择 1.选择生长健壮、管理粗放、少病虫害、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 2.在夏热冬冷地区,注意选择树形优美、冠大荫浓的落时阔时乔木,以利居民夏季遮荫、冬季晒太阳。 3.在公共绿地的重点地段或居住庭院中,以及儿童游戏场附近,注意选择常绿乔木和开花灌木,以及宿根球根花卉和自播繁衍能力强的l~2年生花卉。 4.在房前屋后光照不足地段,注意选择耐阴植物,在院落围墙和建筑墙面,注意选择攀缘植物,实行立体绿化和遮蔽丑陋之物。 5.允分考虑园林植物的保健作用,注意选择松柏类、香料和香花植物等; (二)、配置方式的确定 1.植物种类的搭配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

居住小区儿童活动区功能分区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62469401.html, 居住小区儿童活动区功能分区研究 作者:凌丽萍 来源:《现代园艺》2016年第10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对居住小区内室外环境和功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室外环境及其功能配套的效果对居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儿童活动区作为居住小区内儿童参与游玩、交流和休息的频率最高的公共园林空间,变得异常重要。所以,如何在居住小区设计一个功能分布合理的儿童活动区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关键词:居住小区;儿童活动区;功能 笔者认为社区发展的真正需求和灵魂是打造一种互动的生活方式,创造人情味和幸福感。儿童是社区发展最重要的组成因素,围绕他们成长的发展过程,增加家庭和邻里之间的交流和活动,创造和谐的社区为目的,是未来居住小区的一个发展趋势。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在户外游玩、交流和学习。居住小区儿童活动区是区内儿童成长学习和游玩中必不可少的空间,其功能分区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各自的特点,儿童活动区集合儿童体力活动、集体分享及看护交流三大功能需求。在器械玩耍、同伴分享、集体性活动中,儿童除了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秩序感、培养团队精神;仅仅放置儿童活动器械的设计不足以满足儿童游玩需求的空间,也不足以满足儿童行为和认知全过程的需求,特别是儿童对于自然界事物存在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儿童的游玩过程中对空间的使用有无限的可能;儿童的安全离不开家人的看护,看护区也成为了大人们交流的场所。所以,建议将户外儿童活动区分为安全器械活动区、自然体验区、自由活动区、看护区和游戏草坪区。 各个区域间,建议考虑儿童游玩的流线,形成“环游结构”,使得各个功能区能有机的串连起来。日本建筑师仙田满通过对游戏设施、游乐园、儿童公园等儿童游戏场所的调查与分析,以及通过对不同游戏环境中儿童游戏状况的研究,发现了若干能够促使儿童进行游戏的空间结构特征,并称其为“环游结构”。他提出通过高低变化、空间收放、明暗变化让人产生晕眩的、恍惚的挑战与冒险感受。环游结构的特点是这个系统的游戏设施必须是循环的,游戏应使儿童感觉到变化性,进行游戏时要有一个游戏的高潮点,并且要让儿童在游戏中有产生晕眩的地方,必须在游戏中能提供聚集的场所,必须要有便捷的通道,要让儿童在游戏能清楚地找到下一个目标点。各个功能区结合“环游结构”,让儿童在游玩过程中感受空间的变化、不同活动设施的交替,让儿童在游玩过程中找到刺激点和快乐。 五大功能区的布置和设计需考虑的内容如下: 1 安全器械活动区

实用居住区分区设计说明

居住区分区说明 小区景观分为一轴六组团。 一轴——中央景观轴:是一条南北向的中央景观通廊,横向上用于链接各组团的纽带。北面尽端通过特色景墙作为端景,一方面挡住了车库出入口带来的视觉上的不舒适,另一方面对从东西两面过往的行人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景墙南面就是中央景观轴。景观轴一路往南,分别是特色花架广场——户外会客花园——南入口景观区 六个邻里花园: 迎宾会所花园:主入口会所采用酒店式开场设计,营造尊贵的仪式感。包含了:西入口广场、售楼处外场两处景观节点。西入口道路两侧排列的朴树,造型优美,随风舞动的枝条和沙沙作响的叶片,如一支轻快的欢迎乐章;经过树阵,在进入小区之前需要穿过采用钢构架玻璃顶和保安亭、景墙组合而成的特色门楼区域。该门楼西面为方便访客逗留,在保安亭外设置了半室外的迎宾客厅。穿过门楼是售楼处外场景观节点。该空间包含由镂空跌瀑水景墙及特色景观灯组成的迎宾广场和售楼处北面,借用了部分消防车道结合特色石材铺装设计而成的室外休闲空间。其中,售楼处精致的外立面通过镂空墙体的水帘若影若现地展示在来客面前,让人有一探究竟的冲动心理,从而很好的引导人流向小区内探索。这一区域根据交通动线和景观空间需要植物上设计了多种造型灌木:春赏红梅,秋观桂花还有四季色相不同的鸡爪槭点缀其间。 老年夕阳花园: 位于迎宾会所东面,拟打造全林荫下空间,为老年人提供悠闲私密的活动组团。该场地由橡胶地垫材质铺装的健身器械区和木平台铺装的品茗棋奕区组成。两个空间之间通过嵌草铺装衔接。花园内结合老年人的活动习惯在不同场地之间放置了相应的休息座椅——卵石按摩区边和木平台边上都有石材结合木甲板设计的长椅。除硬质外,绿化上也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心需要,在场地内的树池里种植了不同品种的桂花,有金桂、四季桂等。秋天,不同颜色的桂花气味香甜,使人视觉和精神上都得以放松。到了春天,场地外围的胡柚、香泡等芸香科植物清新悠长的花香又能起到舒神醒脑的作用。在这个花园里,不论话家常或饮茶斗棋或健身……都能找到合适舒心的活动场地。 儿童活力花园:位于老年夕阳花园南面,通过5#架空层连通。是全龄化儿童活动空间,为各年龄段儿童提供充分的活动场地和娱乐设施,特殊的场地设计也为家长提供了便于看护的空间:该花园处在5#和6#之间的宅间组团内,景观结合南北轴地形设计,在场地西面通过微地形高差的花架广场作为西边围挡,在场地东面利用组团式绿化形成界限。整个场地以彩色橡胶地垫为主,自由的曲线铺装上有圆形的树池和沙池作为点缀,像跳跃的五线谱上欢快的音符。种植上,结合季节变换多采用观花观果植物,让小朋友在游戏中感受大自然的四季变迁,在嬉戏中通过感官感受大自然里不同植物的神奇之处(樱花林下品春景,看紫薇、黄金香柳、紫荆、毛鹃争奇斗艳;夏日炎炎于香樟树下纳凉;秋日赏红枫、黄连木、鸡爪槭等缤纷红叶;冬日观常绿与落叶植物之季相差异——常绿的无刺构骨球、海桐球、四季桂、胡柚等叶质不同、叶片大小有别的乔灌木绿意依旧,落叶的红枫、早樱、朴树等枝干形状不同、高差不一的乔灌木萧条零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