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史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夏史料

西夏有專設的史官與修史機構。據夏仁宗時制定的西夏法典《天盛改舊新定律令》第十章《司次行文門》規定,夏國“史院”位列三品(中品)①。仁宗時擔任蕃漢教授的大臣斡道沖,世代掌國史②。天盛十三年(1161),設立翰林學士院,任命焦景顏、王僉等為學士,修撰李氏實錄。

西夏所修實錄、國史都沒有流傳下來。史載西夏獻宗時,南院宣徽使羅世昌“知國且亡,譜夏國世次二十卷藏之”③,未見傳世。西夏末耶律楚材隨成吉思汗入西夏後,收其“遺書”,其中當有西夏的實錄、國史等史籍。據明人姚士粦《見只編》記載:“蘭溪魏某,客華州王槐野祭酒家,見架上有‘夏國書’,凡閱三旬始遍。”又清人錢謙益《牧齋有學集·黃氏千頃齋藏書記》雲:“慶陽李司寇家有西夏實錄,其子孔度屢見許而不可得。”近人柯劭忞為戴錫章《西夏紀》所作序中有:“猶憶光緒辛巳(1881),予與福山王文敏公(懿榮)俱客成都。文敏言:有得西夏國史數冊者,皆梵字也。屬文敏購之,其人秘為鴻寶,不肯售。”據以上記載,西夏的史籍是逐漸散失亡佚的。

佚失的宋人所著西夏史籍,據今所知有孫巽《夏國樞要》2 卷,記西夏“兵屯會要,土地肥磽,井泉湧涸,穀粟窖藏,酋豪姓氏,名位司存,與夫城池之完缺,風俗之所尚”①。元修《宋史·夏國傳》所述帝王諡號、廟號、陵名等,都采自此書。劉溫潤曾任鄜延都監,駐守延州(今陝西延安),著有《西夏須知》1 卷,記載西夏境內雜事,凡15 條目②。這兩部書大約在清中葉時尚存殘本③。此外,宋元人

著作的西夏史書尚有存目而無撰者姓名的,有《西夏雜記》④、《西夏事實》、《西夏事宜》等。⑤宋人著作中的西夏史料由於現存的西夏史料極少,今日研究西夏歷史,主要依靠宋人所編的史書中與西夏史事有關的著作。此類著作很多。記載西夏史料最為豐富的,如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後人編輯的西夏史書多取材於此,如果將其中有關的西夏史事摘錄成編,也是一部內容豐富的西夏編年史。其次,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是現存宋代史料最重要的一種,特別是其中《兵》、《方域》、《蕃夷》等門類,保存了豐富的西夏史料。托名曾鞏撰的《隆平集》、王稱《東都事略》,都是宋人著作為夏國作傳者,採擷史料較早,且“信而有征”⑥,前者多記載西夏習俗和制度,後者專述西夏立國前後至北宋末與宋朝有關的史事。此外,大量的宋人文集、筆記小說中都有不少的西夏史料,尤其是那些出任過西北邊疆或參與處理西夏問題的大臣的文集、筆記,時有珍貴記述,如範仲淹《範文正公集》、張方平《樂全集》、餘靖《武溪集》、司馬光《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

①黃振華:《評蘇聯近三十年的西夏學研究》,《社會科學戰線》1987 年第2 期。原件現藏俄羅斯聖彼得堡。

②虞集:《道園學古錄》卷4《西夏相斡公畫像贊》。

③《金史》卷134《西夏傳贊》;吳廣成:《西夏書事》卷42。

①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後志》卷1。

②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2 下,參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

③《西夏書事》,周鬱濱序。

④尤袤:《遂初堂書目》。

⑤袁桷:《清容居士集》卷41。

筆記如沈括《夢溪筆談》、司馬光《涑水紀聞》、魏泰《東軒筆錄》、陳師道《後山談叢》、田況《儒林公議》、曾布《曾公遺錄》等。類書如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政書有彭百川《太平治績統類》及宋人編的《宋大詔令集》等,都含有各種不同的西夏史料。西夏與遼、金並存,關係密切,遼、金的史籍如《契丹國志》、《大金國志》、《歸潛志》、《閑閑老人滏水文集》,都有涉及西夏史事的記載。

宋、遼、金三史及其他史書、文集中的西夏史料

元代脫脫主持修撰宋、遼、金三史,各有《夏國傳》或《西夏記》、《西夏傳》,是與本朝有關的比較集中、比較系統的西夏史事記載。“三史”雖然修於元末,但它主要取材於宋、遼、金三朝的國史、實錄、日曆及當代著作,這些史籍現在幾乎全部失傳,因此“三史”保存的資料有相當重要的史料價值。“三史”中以《宋史·夏國傳》最為詳細,內容也較豐富。《遼史·西夏外記》最為簡略,內容基本是本紀中有關西夏史事的摘錄。《金史·西夏傳》主要依據金代曆朝實錄。此外,“三史”的本紀、志、表、列傳中也包含有相關的西夏史事。

西夏建國前的黨項族,早在唐末已建立地方割據政權。黨項族的興起與建國前的歷史,主要見於新、舊《唐書》,新、舊《五代史》的《黨項傳》,《五代會要》的《黨項羌傳》及《冊府元龜》、《資治通鑒》等史籍中。西夏滅亡後,元代西夏人(唐兀氏)的活動主要見於

《元史》及大量的元人文集與有關著作中①。

漢文史書中的西夏史料,一般說來都是從本朝角度出發,記錄與西夏發生關係的史事,不外是和平時期的朝聘、交往和衝突時期的仇殺、戰爭。對西夏的政治制度、社會階級結構、生產力水準等方面,記載很少,或語焉不詳,這是利用漢文史籍中西夏史料時感到的最大不足。

西夏文史料

西夏在元昊建國前夕創制了西夏文字,漢文史書稱為“蕃書”。西夏文創制後,元昊“尊為國字,凡國中藝文誥牒盡易蕃書”②。西夏文文獻流傳下來的為數不少。1908 年至1909 年,沙俄軍官柯茲洛夫在黑水城遺址(今內蒙古額濟納旗)發現的西夏文書,其中有官私文書、法律文獻、語文著作、文學作品、歷史、醫蔔、佛經以及譯自漢文或編譯成書的漢籍譯著③,這些都是第一手的西夏史料。

⑥《東都事略》洪邁序。

①除《元史》外,較重要者如《蒙古秘史》,柯劭忞《新元史》,屠寄《蒙兀兒史記》,邵遠平《元史類編》,蘇天爵《國朝名臣事略》,虞集《道園學古錄》,餘闕《青陽文集》等著作和文集。②《西夏書事》卷12。又《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19,景祐三年十二月辛未:“趙元昊自製蕃書十二卷,字畫繁冗,屈曲類符箓,教國人紀事悉用蕃書。”

政治、法律史料

法律著作有六七種,其中《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共20 章,是西夏仁宗天盛年間(1149—1169)制定的法典,它規定了西夏封建社會鼎盛時期國家政治機構及國家各階層所應遵循的準則①。西夏神宗光定年間(1211—1222)還制定了《新法》和《豬年新法》。軍事法典有夏崇宗貞觀年間(1101—1113)制定的《貞觀玉鏡統》。職官制度的記載,有一份《西夏官階封號表》,列舉西夏官階七品,以及皇后、公主、嬪妃、諸王、國師、文武大臣的封號②。這些都提供了研究西夏國家機構和職官制度的重要資料。社會經濟史料《天盛改舊新定律令》第十章《司次行文門》中列有國家設立的管理手工業生產的機構司、院有七八種以上。

西夏文韻書《文海》,字典《蕃漢合時掌中珠》、《要集》,詞書《聖立義海》、《義同一類》③,記載西夏時期的各類詞語,反映了當時的生產與生活,都可當作史料來利用。西夏文書《瓜州審判記錄》④、《天盛二十二年賣地文契》⑤等,都從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夏的社會經濟制度。

文化典籍

西夏文獻中屬於文化方面的典籍最為豐富。字(詞)典中除上列幾種外,還有《音同》、《五聲切韻》,分類詞語《三才雜字》,歷史著作《太祖繼遷文》,詩文集《三世屬明言文集》、《賢智集》,詩歌《新集金碎掌直文》,故事《新集慈孝記》,格言集《聖立義海》,諺語集《新集錦合辭》等。還有宗教咒語《魔斷要語》,法術圖《謹■》以及曆書、樂器圖等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