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史》专题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史》专题研究报告

执笔人:阿伦娜

[摘要] 教育技术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因此,教育技术的历史如同教育的历史一样源渊流长。本课题的研究限定在现代教学媒体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后,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的范围确定为中国教育技术的现代部分,即“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部分。本研究报告从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四个发展阶段的史实、对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重要历史事件的认识判断和价值判断,以及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理论的演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立“教育技术史”学科的必要性、可行性,初步构建了“教育技术史”学科的框架,并进行了初步实践。

[关键词]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教育技术史”学科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教育技术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因此,教育技术的历史如同教育的历史一样源渊流长。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中,教育活动从最初的口耳相传、手抄记录,到使用印刷品、实物、模型等传统媒体,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从19世纪末开始,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产品进入教育领域,使得教学媒体日益增加,发展到幻灯、投影、电影、广播、录音、电视、录像、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环境等现代媒体;而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的发展,则从方法上给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增添了科学性、规范性和艺术性。

在过去,只是由于“技术”的含量不高,通常把教育技术归到教育手段和方法之中,而未单独列出。20世纪以来,由于“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逐渐形成了除教师、学生、教材以外的影响教学结构的第四项重要的因素——媒体(实际上包括了教学媒体、资源和环境)。它不但影响了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还影响了教学理念和教学的组织形式。

我们平常所说的电化教育只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如果把它称为现代部分,那么还有很长的一段历史——古代部分还没有去研究。本课题的研究限定在现代教学媒体进入教育教学领域后,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影响。因此,研究的范围确定为中国教育技术的现代部分,我们把它称为“中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部分。

中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是从20世纪20年代初,在国外视听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下开始的。当时定名为“电化教育”,并一直沿用至今。

经过8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教育技术已从开始时的社会民众教育活动,发展到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领域:一门独立的学科(专业)、一项独立的事业和一种正在发展的产业。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理论的逐渐成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中国教育技术发展最快的时期。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尤其是70年代末期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后,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且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唯媒体论、唯技术论、高投入低产出、不顾国情全盘照办他国的“理论”和实践、低水平重复进行别人早已丢弃的“实验”、与教育大家庭不相融洽等,不仅制约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反映了我们的教育技术工作者还缺乏一定的哲学修养,没有掌握最基本的认识论、方法论,往往以偏概全,唯上是从;还反映了他们缺乏对历史的了解,不能以史为鉴、温故而知新。这就需要有人从历史的角度总结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掘历史价值,从而指导当前的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促进教育技术的健康发展,应该对这段历史进行全面审视,从哲学的层面、理论的高度给予恰当的评价。

但是经过检索,比较有影响的著作只有吴在扬先生的《中国电化教育简史》一书。限于当时的条件,书中只是对1920年到1990年间的电化教育史实作了如实的陈述,而未对其做出评价。对90年代以后教育技术的发展,以及重大事件还未见有系统的论述。因此,本课题选题对促进我国教育技术健康发展,进而促进教育现代化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1.2 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意在理清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发展的脉络,从中找出发展规律,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期为我国教育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首先理清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8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从哲学的视角出发,纵向以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几次名称之争、“三年普及幻灯教育”、“十年普及电视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校校通、班班通”、“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为背景;横向以国内外教育技术发展历程(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教育工学、ICT教育等)作对比,从媒体发展、理论演变、社会实践三条线索,深入分析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所走过的道路;从学科(专业)、事业、产业三个层面总结经验、反思得失、立足现在、预测未来。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法,辅以调查法和访谈法。

1.4 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追朔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我国的电化教育正处于彷徨时期: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十年有余,“三年普及幻灯教学”不了而终,“十年普及电视教学”远远未达到人们当初的期望;电化教育只是“拍片子、放带子、修机子”,游离于教育大家庭之外。虽然南国农先生提出的电化教育应该“深入教学、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的“三深入”思想,促进了电化教育与教学的结合,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如何进一步发展,总是感觉到迷茫。这时,国外的传播理论、教育技术理论引起了部分学者和电化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看到了电化教育发展的希望。教育技术理论的引进,促进了电化教育学科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尤其是20世纪末期以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程度,大批年轻的毕业生进入到教育技术(电化教育)领域。由于他们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了解中国电化教育的历史,以为只有外国的理论和实践才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唯一选择,因此出现了不顾国情全盘照搬国外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现象。

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既能促进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又能够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使我们开始对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对比研究。

经过十多年的时间,参与研究的人员几经变迁,但是最终还是坚持下来。2002年,我们在《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中申报了《中国教育技术发展史的研究》子课题并获得批准。为此,我们组织了有教授、研究人员、研究生参加的课题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尽所有可能收集资料,尤其是第一手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认真鉴别、分类,进行对比研究。十年来,课题组共查阅各种文献资料1000多份,相关书籍200多册。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事实本身进行了交叉论证,尽可能保证史实的完整和准确。并以此为准,对这些史实进行了初步的认识判断和价值判断,提出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2 成果概述

由于教育技术是一个庞大的领域,要反映近90年的发展变化,不是少数人员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为此,本课题只是做了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完成了初步的研究成果:提出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时间分段;大致廓清了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实,编撰了《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年表》初稿;对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做出了初步的认识判断和价值判断;论述了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论的演变;提出了建立“教育技术史学科”的初步构想。

2.1 中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重要史实

2.1.1中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时间分段

我国的教育技术是从电化教育起步和发展的,它的发展历程从时间上可划分为四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