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及审美价值
吴淑娥
小河口镇初级中学邮编726411
内容摘要: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关键性的时代,在历史上曾出现过“文景之治”的
盛世局面。

但它仍然是封建统治阶级专制的时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依然处于水身火
热之中,汉乐府民歌产生于民间,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汉代人民对自身喜怒
哀乐的最真实的表达,传达了汉代民众的心声,反映了广阔和社会现实。

既有挚情感
人的文学价值,又有弥补史传阙文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汉乐府民歌思想意义艺术特色审美价值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性时代。

由于大帝国的规模首度稳定巩固确立。

汉初,统治阶级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好转,国家库府充实,人民生活也较为安定。

在这种情况下,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一面开拓疆土,向外扩展势力,一面采用儒术,建立种种制度,来巩固他的统治。

在征服匈奴战争的过程中,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有机会传到中原来,并引起了皇帝和贵人们对“新声”的浓厚兴趣。

与此同时,政治思想上对儒术的尊崇,制礼作乐便成为应有的设施,乐府之制便随之而设。

汉武帝时重建乐府机构,扩大其规模,其职能除制定乐谱,训练乐工,填写歌辞,编配乐器进行演奏外,还负有采集民歌的使命,始形成雅乐俗乐并存的局面。

当时采集民歌不独为观察民情,供朝会、祭祀等典礼之用,也有愉悦耳目的作用,更有满足汉武帝自己“大一统”心理的动机。

但它在客观上起到了收集、整理和保存民歌的作用,使当时四散于民间仅靠口头流传的许多作品得以集中和记录下来,这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乐府诗歌包括文人乐府和乐府民歌,现仅存百余首,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汉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继承和发扬了《诗经》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它“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传达了汉代民众的心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是汉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这些作品以描写民间劳动人民的疾苦为主要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乐府民歌题材范围广泛:有揭露战争残酷罪恶的,有描写男女婚姻爱情悲剧的;有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痛苦的,也有一些孤儿的啼泣、病妇的哀吟以及上层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的。

这一切都有其活跃的生命,有广大人民呼喊的声音,它使我们可以比较真切地看到汉代的社会面貌和实质,极富现实主义精神。

汉乐府民歌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表现下层劳动人民的悲苦和对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反抗。

汉代是沿袭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土地兼并严重,阶级剥削和压迫又极其惨重,农民
生活异常困苦、悲惨。

豪族日富,黎民百姓日益贫苦,在《汉书?食化志》中汉代的御用文人都这样形容当时的社会:“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

”“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甚至与年马同栏出卖自身及妻子作奴婢。

《妇病行》是反映这一内容的典型作品,它写的是一位将死的病妇,死之前对丈夫临终的嘱托以及她死后家里饥寒交迫的悲惨状况,从侧面反映出了阶级剥削的残酷,具有强烈的意义。

由于土地的大量兼并,农民破产,许多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有的在地主家干活,终年劳动,却仍然是衣不蔽体,在《艳歌行》中就描写的淋漓尽致:“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还有《孤儿行》等名篇,从实质上揭露了剥削阶级凶恶残忍的本来面目,并使我们看到财产私有制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冷漠、无情,怎样把人变得禽兽不如。

其中表现婚姻爱情也是汉乐府民歌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内容。

主要表现在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的抗议。

在汉代,汉武帝采用了儒家学术代表董仲舒的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封建礼教的压迫比以往更重了,在汉乐府民歌中我们很少读到象《诗经》的“国风”所常见的那种轻松愉快的男女相悦之词。

礼教压迫下的婚姻悲剧,最典型的是“杂曲”里的《孔雀东南飞》。

这首诗最早的题目是《古诗无名氏为焦仲卿妻作》,故事的发生时间是在汉未建安年间,讲述的是一个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婚姻悲剧。

这首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民间叙事诗,代表了汉乐府民歌的最高艺术成就,诗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虽是位弃妇,但她不是被丈夫焦仲卿抛弃的,而是被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所迫害的。

她的丈夫也是同样的牺牲品。

她和丈夫婚后感情很好,而焦母容不得她,硬逼着儿子休妻。

焦仲卿不得已,只得暂时把她送回娘家,以待时机再接回来。

不料她回娘家后,太守便派媒人来为子求婚,刘史贪图财势,逼她改嫁。

结果她“举步赴请迟”投水自尽了,焦仲卿“自挂东南枝”上吊了。

两人双双殉情,全诗正是通过二人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残酷迫害,热情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和他们为反抗封建礼教而宁死不屈斗争精神,并寄托了人们对他们的同情和战胜封建礼教的愿望。

汉代封建统治者尊崇儒术,封建礼教更加束缚着人民,男女恋爱得不到自己,但他们并不因此屈服和退缩,恋爱风气仍然盛行。

如“鼓吹曲辞”里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荡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首民间恋歌。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

“上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

用五件自人然界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山没有陵,江里的水都干枯了,冬天里大雷,夏天里天上下大雪,天和地合在一起”为誓,语词铿锵,感
情真挚浓烈,爱情奇想,可谓“短章中神品”。

在乐府民歌中表现对上层统治阶级的反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内容,如“相和歌辞”中的《陌上桑》是汉乐府民歌中的优秀作品之一,是叙事诗的代表作。

《陌上桑》一名《艳歌罗敷行》,又名《日出东南隅》,是一篇喜剧性的叙事诗。

既揭露了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确面目,又刻画了一个敢于反抗的坚贞,美丽,机智的女性形象。

《陌上桑》的母体渊源甚远。

中国古代的北方盛产桑树,养蚕业也相当发达,每当春天来临,妇女们便纷纷摘桑叶,《诗经·魏风》的《十亩之间》,对其情景有生动的表现,由于采桑之处女子多,所以,其地也往往成为男女恋爱的场所,《诗经》中所吟的“桑间濮上”之地,便是如此。

由此,也产生了许多有关采桑女的传说故事,其中的一个主要母题,就是一过路男子向一采桑女子求爱。

上古的大禹涂山传说,春秋的解居父传说,鲁国的秋胡其传说等等,都是具有这种母题的故事。

《陌上桑》则是这一母题在汉代的变奏。

不过,和前此的具有这一母题的传说故事相比,《陌上桑》更富于浪漫性和诙谐性,体现了汉代文学的长足进步。

《陌上桑》的浪漫性,主要表现在诗歌前半部分对于罗敷美丽的确描写方面。

秦罗敷是汉代美女的通称,比如在《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唧之母要为儿子再娶的,就是“可怜体无此”的“东家贤女”秦罗敷,她与《陌上桑》中的秦罗敷当然不是一个人了。

《陌上桑》中写秦罗敷的美非同一般: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者俏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趾躅,……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否?”……对罗敷的美丽,作者并没有直接加以表现,是通过描写人们见了罗敷以后的种种失态来间接表现的。

罗的美丽,即使行者,少年,布耕者,锄者惊羡不已,这使使君被她的美貌惊呆了,顿生邪念,企图顺有罗敷,提出“共载”的要求,被罗敷巧妙的拒绝了。

汉乐府诗真实地反映了现实,它使我们看到当时统治者的丑恶面目和劳动人民在统治阶级压榨下呻吟的惨状;也能使我们听见当时人民脉搏的跳动和统治阶级荒淫的笑声。

汉乐府民歌,不仅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厚的思想意义,而且也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汉乐府民歌是“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街陌谣吁,多方面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情绪和愿望,但最能体现其特色的是汉乐府中的许多民歌,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如《古歌》《上邪》等,有的诗描写一个场面,有的叙述一个完整曲折的故事,在叙事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最成熟的作品是《孔雀东南飞》和《陌上桑》。

两诗都注意以人物关系构建叙事情节,以人物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并注意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是汉乐府民歌的又一艺术特色。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独具特色,古直朴素而又活泼生动。

乐府民歌中有些诗篇的语言是朴素的自描,几乎不带有任何形容的成分,如《十二从军征》等。

但是汉乐府民歌也同样灵动活泼的语言,《陌上桑》中对罗敷的描写就是其中的典型:
表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髩,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鬓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峭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段极尽夸张之能事,它没有直接写采桑女罗敷“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而是巧妙地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不光表现了罗敷惊人的美貌,而且使诗歌充满了轻松活泼的喜剧色彩。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浅显而又高度凝练。

汉代是我国古代诗体演进的重要时期,产生于这一时期的乐府民歌在诗歌形式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虽然少数篇章沿用了《诗经》时代的四言形式,但是大多数汉乐府民歌采用的却是五言和杂言的形式。

《孤儿行》《杂门行》《妇病行》《战城南》等都是典型的杂言诗,句式灵活自由,错落起伏。

对于协调诗歌节奏,形象的表现人物的神态,语言和作者的感情,有着重要作用。

杂言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五言体式是文人五言诗的先河。

汉乐府民歌还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手法。

如《白头呤》以“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比喻女子的爱情。

《战城南》使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让动报物具有人的情感,想象奇特。

《上邪》那种如山洪爆发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具有浓重的浪漫色彩。

《陌上桑》以铺陈的手法,通过对罗敷的衣着打扮的铺叙,表现了她的美丽、机智,《陌上桑》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后世大诗人如曹植,陆机,杜甫,白居易等都莫不为之醉心倾倒,不少人写过对此诗的模拟之作。

《十五从军征》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烘托了老兵家园的破坏和他心境的凄凉,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汉乐府民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以日益成熟的艺术手法,为汉代诗坛带来了活力,也给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养分。

汉乐府民歌以承前启后的历史功绩和成熟的叙事艺术,而成为我国古典民歌史上不朽的丰碑。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词典》
《唐诗宋词专题研究》
《中国文学的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