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族元素专题复习

氧族元素专题复习
氧族元素专题复习

2H 2O 2===2H 2O+O 2 ↑

MnO 2

氧族元素专题复习

【知识点一】氧族元素

一、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的递变规律

元素 氧(O )

硫(S ) 硒(Se ) 碲(Te ) 核电荷数 8 16 34 52 最外层电子数 6 6 6 6 电子层数 2 3 4 5 化合价 -2

-2,+4,+6

-2,+4,+6

-2,+4,+6

原子半径 逐渐增大

密度 逐渐增大

与H 2化合难易 点燃剧烈反应 加热时化合

较高温度时化合

不直接化合

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减弱 氧化物化学式 —— SO 2 SO 3 SeO 2 SeO 3 TeO 2 TeO 3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 ——

H 2SO 3 H 2SO 4

H 2SeO 3 H 2SeO 4

H 2TeO 3 H 2TeO 4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 逐渐减弱 元素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

二、臭氧和过氧化氢

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

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可作氧化剂、漂白剂。

【知识点二】硫及其化合物

一、硫 俗称硫磺。

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 ,熔沸点都很低。 存在形式:游离态: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石 用何种方法除去沾在试管上的硫单质? (用CS 2 洗涤,加热升华法)

硫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常见化合价为-2,0,+4,+6,其代表物有

化合价

-2

+4

+6

物质类别FeS、Na2S、

HgS、H2S

S SO2、H2SO3、

Na2SO3、NaHSO3

SO3、H2SO4、

NaHSO4、Na2SO4

硫单质的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那么硫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二、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易溶于水(1∶40);(可用于进行喷泉实验,如SO2、HCl、NH3)

易液化(-10℃)

三、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

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2+H2O===H2SO3

(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SO2+H2O H2SO3

SO2与CO2性质的比较

名称CO2 SO2

与H2O反应CO2+H2O H2CO3 SO2+H2O H2SO3

与碱反应CO2+2NaOH===Na2CO3+H2O

CO2+NaOH===NaHCO3

CO2+Ca(OH)2===Ca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SO2+NaOH===NaHSO3

SO2+Ca(OH)2===CaSO3↓+H2O

与盐反应CO2+CaCO3+H2O===Ca(HCO3)2 CaSO3+SO2+H2O===Ca(HSO3)2 2、氧化性:

SO2气体通过氢硫酸,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不溶物出现。SO2+2H 2S===3S↓+2H 2O 3、还原性:SO2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2+Br2+2H 2O=== H2SO4+2HBr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2SO2+O2 2 SO2SO3

(SO3+H2O===H2SO4,SO3是无色固体SO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是16.80C,沸点也只有44.8℃,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4、漂白性:SO2使品红溶液褪色

SO2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是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化合成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漂白性的比较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物质HClO、O3、H2O2、Na2O2SO2木炭

原理将有色物质氧化分解

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

无色物质将有色物质的分子吸附在其表面

实质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物理吸附效果永久性暂时性暂时性

范围

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

使紫色石蕊褪色可漂白某些有色物

质,不能使石蕊试液

褪色

可吸附某些有色

物质的分子

把Cl2和SO2混合用于漂白,能否增强漂白效果?为什么?

〖答案〗不能,SO2+Cl2+2H2O=== H2SO4+2HCl

SO2与CO2的相互鉴别

鉴别S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品红溶液,看能否使其褪色,有时还需再加热看能否再复原。

鉴别CO2气体的常用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看能否使其变浑浊,足量时再变澄清。

当混有CO2时,不会影响SO2的鉴别;

当混有SO2时会干扰CO2的鉴别,应先除去SO2后再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气体。

除去CO2中的SO2,常用方法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或饱和NaHCO3溶液(吸收SO2),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被除尽)。

〖新授〗

三、用途(1)制硫酸;(2)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3)杀菌消毒。

四、制法 1.工业制法a,硫磺燃烧法S+O2点燃SO2

b,煅烧硫铁矿法4FeS2+11O2高温2Fe2O3+8SO2

2.实验室制法

Na 2SO 3(s)+H 2SO 4(浓)===Na 2SO 4+SO 2↑+H 2O

实验中常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0%左右的硫酸,也可用浓硫酸。

不能用很稀的硫酸,因为SO 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的SO 2

五、二氧化硫的污染

1、pH 小于5.6的雨水,称之为酸雨。

2、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人为排放的SO 2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当这些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在水凝结过程中溶于水形成硫酸和硝酸,使雨水酸性变大,pH 变小。其转化可简单表示如下:

2SO 2+2H 2O+O 2催化剂

尘埃=====2H 2SO 4 NO x ?→?

HNO 3 3、酸雨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2)破坏森林、草原和农作物。

(3)使土壤酸性增强、湖泊酸化、生态环境受损。(4)破坏建筑物。 【例题精讲】

例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 2有关的是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例2、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内容的是

A.二氧化硫

B.氮氧化物

C.二氧化碳

D.悬浮颗粒

例3、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 4高温

====Fe 2O 3+SO 2↑+SO 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物是

A.BaSO 3和BaSO 4

B.BaS

C.BaSO 3

D.BaSO 4

例4、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若要从CO2气体中除去少量SO2,最好使混合气体通过

A.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

B.盛KMnO4酸性溶液的洗气瓶

C.盛品红溶液的洗气瓶

D.盛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2.SO2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空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02 mg·L-1。下列措施中不能够减少SO2排放量的是( )

A.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开发新型燃器提高热能利用率

C.硫酸厂采取措施提高尾气的吸收率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后使用

3.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 )

A.立刻褪色

B.慢慢褪色

C.先褪色,后复原

D.颜色不褪

4.在常温下将a L SO2和b L H2S混合,当反应后气体体积为反应前气体体积的1/4时,则a与b之比为( )

A.1∶1

B.1∶2

C.1∶3

D.2∶1

5.下列关于SO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SO2既可以是含硫物质的氧化产物,又可以是含硫物质的还原产物

B.SO2是亚硫酸的酸酐

C.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是含硫物质的燃烧

D.SO2具有氧化性,因而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6.下列反应发生后,溶液中H+浓度显著增大的是( )

A.将SO2通入溴水中

B.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

C.将H2S通入CuSO4溶液中

D.将Cl2通入KI溶液

7.实验室制取SO2的反应原理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测定SO2转化为SO3的转化率:

(1)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左右的方向)是→→→→→→→(填各接口的编号)。

(2)实验时甲仪器的作用与原理是。

(3)从乙处均匀通入O2,为使SO2有较高的转化率,实验时Ⅰ处滴入浓硫酸与Ⅱ处加热催化剂的先后顺序是。

(4)Ⅳ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5)在Ⅰ处用大火加热烧瓶时,SO2的转化率会(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6)用n mol Na2SO3粉末与足量浓硫酸进行此实验,当反应结束时,继续通入O2一段时间后,称得Ⅲ处增重m g,则本实验中SO2的转化率为。

【知识点三】硫酸

1.利用硫酸的强酸性制备多种物质:

(1)制气体:制氢气Zn+H2SO4ZnSO4+H2↑;制H2S:FeS+H2SO4H2S↑+FeSO4

(2)制较弱的酸:

制H3PO4;Ca3(PO4)2+3H2SO4(浓) 2H3PO4+2CaSO4

制CH 3COOH :2CH 3COONa+H 2SO 4

2CH 3COOH+Na 2SO 4

(3)制化肥:

Ca 3(PO 4)2+2H 2SO 4(浓)

Ca(H 2PO 4)2+2CaSO 4

2NH 3+H 2SO 4=(NH 4)2SO 4

(4)制硫酸盐:制胆矾:CuO+H 2SO 4+4H 2O CaSO 4·5H 2O(晶体) 制绿矾:Fe+H 2SO 4 FeSO 4+H 2↑ 2.利用H 2SO 4高沸点性制取易挥发性酸。

(1)制HF :CaF 2+H 2SO 4(浓)

2HF↑+CaSO 4(铅皿中)

(2)制HCl :NaCl (固)+H 2SO 4(浓) NaHSO 4+HCl↑ NaHSO 4+NaCl Na 2SO 4+HCl↑

(3)制HNO 3:NaNO 3+H 2SO 4(浓) HNO 3↑+NaHSO 4

3.利用硫酸的稳定性制不稳定性酸。 Na 2SO 3+H 2SO 4 Na 2SO 4+H 2O+SO 2↑

4.利用浓H 2SO 4的强氧化性制取SO 2 Cu+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5.利用浓H 2SO 4的吸水性做干燥剂。

干燥:O 2、H 2、Cl 2、N 2、CO 、CO 2、SO 2

不干燥:碱性:NH 3 还原性:H 2S 、HI 、HBr

2. 浓硫酸

(1)物理性质:

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思考】: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化学性质: ① 吸水性(干燥剂)

三种形式:

<1> 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剧烈放热。

<2> 吸收气体中水蒸气(作为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 <3> 与结晶水合物反应。

【实验1】:浓硫酸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② 脱水性(炭化)

【实验2】: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 现象:三种物质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黑色的炭。

【实验3】:在200mL 烧杯中放入20g 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

微热

强热

微热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 说明:

<1> 脱水性是浓硫酸的性质,而非稀硫酸的性质,即浓硫酸有脱水性。

<2> 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特性,物质被浓硫酸脱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反应时,浓硫酸按水分子中氢、氧原子数的比为1:2夺取有机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

<3> 可被浓硫酸脱水的物质一般为含氢、氧元素的有机物,其中蔗糖、木屑、纸屑和棉花等物质被子脱水后生成了黑色的炭(炭化)。

③ 强氧化性

实验6—5:浓硫酸与铜反应,请同学注意反应现象,分析反应产物存在的依据。

422SO H Cu +(浓)O H SO CuSO 2242+↑+?

强调:硫酸所起的作用(氧化剂与酸的作用)。 叙述:浓硫酸也与木炭反应,

4

22SO H C +O H SO CO 22222++↑?

分析上述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思考:请设计实验证明浓硫酸与炭反应的三种产物,画出实验装置图。 介绍:钝化现象及有关应用(分别举Al 、Fe ,说明原因)。 拓展:浓硫酸还可与某些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请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22浓SO H S H +=

=+)(42浓SO H HBr

=+)(424浓SO H FeSO =+)(42浓SO H FeO

小结:<1>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包括还原性很弱的银在内的很多物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被浓硫酸氧化。硫酸之所以能有如此强的氧化性,一个原因是在高浓度下硫酸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另一个原因是硫酸中含有非金属性较强且又呈最高价态(+6)的硫元素。

<2> 浓硫酸在作氧化剂时,主要是+6价硫的原子得电子,被还原为含低价硫元素

的物质,一般不会有+1价氢被还原,即一般不会生成氢气。

<3> 浓硫酸在作氧化剂时,硫元素被还原的程度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中学化学

中常见的还原产物为2SO 。

根据硫酸的性质,归纳出硫酸的主要用途。

(3)硫酸的用途

思考:42

SO H 和可溶性硫酸盐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

24SO ,如何检验呢? (二)-

24SO 检验

实验6—6: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并填表:

加入2BaCl 溶液

加入盐酸 稀硫酸

现象 化学方程式 42SO Na 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32CO Na 溶液

现象 化学方程式

原理:42SO H 和硫酸盐溶于水时都会产生-

24SO ,可以利用4BaSO 的不溶性来检验

-

24SO 的存在。使用试剂是:可溶性钡盐和酸(盐酸或稀硝酸)。

常用方法:① ???

??→?+溶液

2

BaCl X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

HCl 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有-24SO 、+Ag 、+

22Hg 。

② ??????→?+溶液23)(NO Ba X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

3

HNO 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

-

24SO 、-

23SO 。 ③ ??????→?+溶液23)(NO Ba X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HCl 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

24SO 、-

23SO 。

④ ???

??→?+溶液

2BaCl X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3HNO 现象(沉淀不消失) 结论:可能含-24SO 、-

23SO 、+Ag 、+

22Hg 。

讨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归纳-

24SO 的检验方法。

小结:在中学化学里常常先用盐酸把溶液酸化,以排除-23CO 、-23SO 、+

Ag 等可能造

成的干扰,再加入2BaCl 溶液,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出现来阐明原溶液中是否有-

24SO 存在。

上述实验中,待测试剂是客观的,并且是给定范围的,所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能得出

正确的结论。如果待测液是未知的,就要考虑其它离子的干扰,就要对所加试剂和加入试剂的顺序进行恰当选择,否则会得出错误结论。

例1:(1)写出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关系 。

(2)试用上图所示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体从左至右的流向)是(填装置的编号): → → → 。

(3)实验室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 瓶的溶液褪色,C 瓶的溶液不褪色,A 瓶溶液的作用是 ,B 瓶溶液的作用是 ,C 瓶溶液的作用是 。

(4)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 ,可确证的产物是 ,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的位置的理由是 。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

小结:品红是鉴别2SO 的试剂,2CO 不与品红作用。2CO 和2SO 在化学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酸性氧化物;都能溶于水得酸;都与2)(OH Ca 反应生成沉淀,通入过量的

2CO 或2SO 时,生成的3CaCO 、3CaSO 沉淀溶解,变成23)(HCO Ca 、23)(HSO Ca ,溶

液重新变澄清。2CO 中“C ”为高价,2SO 中“S ”为中间价,都可被还原为低价,因此,

2CO 、2SO 有氧化性。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

A .H 2S+H 2SO 4(浓)

B .Cu+H 2SO 4(浓)

C .C+ H 2SO 4 (浓)

D .CuO+ H 2SO 4 (浓) 2.下列对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因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不可用它来干燥氢气

B .浓硫酸不活泼,可用铁铝容器存放

C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稀硫酸没有氧化性

D .浓硫酸难挥发,可用来制HF 、HCl

等挥发性酸

3.向盐酸中加入浓硫酸会有白雾产生,下列叙述中与此现象无关的是()(A)浓硫酸具脱水性(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盐酸具有挥发性(D)气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某无色溶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有SO42-B)一定有CO32-(C)一定有Ag+D)可能有SO42-或Ag+ 5.在一定体积的的18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为0.9mol,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为()

(A)等于50 mL (B)大于50 mL (C)等于100 mL (D)大于100 mL

6、已知由NaHS、MgSO4、NaHSO4组成的混合物,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a% (B)2a% (C)1-1.75a% (D)1-0.75a%

7、足量的浓硫酸与mgCu反应,得到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硫气体nL,则被还原的硫酸的量是()

A.m/64mol B.64m/22.4mol C.98n/22.4g D.64n/22.4g

8、浓硫酸与锌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若在反应过程中,锌与硫酸的质量比为26:49,则硫酸的还原产物为()

A.SO2B.S C.H2S D.ZnSO4

9、检验Na2SO3是否被氧化所选用的试剂应为()

A.氯化钡B.盐酸C.氯化钡和盐酸D.氯化钡和硫酸

10、将下列气体分别通入对应的溶液中,能反应产生沉淀的是( )

A.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B.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

C.SO3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D.SO2气体通入Ba(OH)2溶液中。

二、填空题

1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进行铜跟浓硫酸反应等一系列实验。

(1)根据什么现象可判断铜跟浓硫酸反应有SO2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什么现象可判断铜跟浓硫酸反应有硫酸铜生成

_______________。

写出甲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在实验室中进行这个实验时,除了(1)小题中指到的实验现象外,还可以观察到许多其它的实验现象,请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乙的试管口部放有一团浸有碱液的棉花,棉花中通常是浸有饱和碳酸钠溶液,写出棉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1)乙中品红褪成无色;甲中溶液显蓝色。Cu+2H2SO4(浓)=CuSO4+SO2↑+2H2O。(2)装置甲试管内溶液变黑色浑浊;装置甲中试管上部有白雾;反应开始时铜片表面变黑并有气泡产生……(3)Na2CO3+SO2=Na2SO3+CO2↑

1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浓硫酸和木碳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

A中加入的试剂和作用是________ ___。B中加入的试剂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D中加入的试剂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C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有一瓶Na2SO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Na2SO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C、加硝酸后的不溶性沉淀一定是BaSO4

D、此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

高中化学氧族元素知识点

2H 2O 2===2H 2O+O 2 ↑ MnO 2 三、氧族元素 1、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的递变规律 2、臭氧和过氧化氢 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 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 可作氧化剂、漂白剂。 3.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1)与O 2 (2)与强碱 4、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易液化(-10℃) 5、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 2+2NaOH===Na 2SO 3+H 2O 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 2+H 2O===H 2SO 3(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的亚硫酸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它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故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SO 2+H 2O H 2SO 3 2)、氧化性: SO 2气体通过氢硫酸,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不溶物出现。 SO 2+2H 2S===3S ↓+2H 2O 3)、还原性:SO 2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SO 2+Br 2+2H 2O=== H 2SO 4+2HBr 5SO 2+2KMnO 4+2H 2O===K 2SO 4+2MnSO 4+2H 2SO 4 2SO 2+O 2 2 SO 3 (SO 3+H 2O===H 2SO 4,SO 3是无色固体SO 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是16.80 C ,沸点也只有44.8℃,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4)、漂白性:SO 2使品红溶液褪色:由于二氧化硫可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物质,而化合成的无色物质却是不稳定的,易分解而恢复原来有色物质的颜色。 把Cl 2和SO 2混合用于漂白,能否增强漂白效果?为什么? 〖答案〗不能,SO 2+Cl 2+2H 2O=== H 2SO 4+2HCl 6.. 浓硫酸 (1)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沸点为338℃,高沸点难挥发性。 (2)化学性质: ① 吸水性(干燥剂) 吸收气体中水蒸气(作为干燥剂,不能干燥硫化氢、溴化氢、碘化氢、氨气) 浓硫酸与胆矾反应,由胆矾蓝色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② 脱水性(炭化)

非金属元素复习(一)概述(二)卤族元素(三)氧族元素不分版本教案

非金属元素复习(一)概述(二)卤族元素(三)氧族元素 一. 本周教学内容: 非金属元素复习 (一)概述;(二)卤族元素;(三)氧族元素 [知识要点] (一)概述 1. 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非金属元素除H 外,都位于周期表的右上方;除惰性元素外,都为主族元素。其中,F 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2.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 (1)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比同周期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不计惰性元素)。其中,H 原子半径最小。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4~7个(除H 为1个,He 为2个,B 为3个)。 (3)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大,其电子层排布与同周期惰性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排布相同。 (4)同周期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5)同主族非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3. 单质的物理性质 (1)非金属单质在常温、常压时,有气态(H N O F Cl 22222、、、、、惰性气体)、液态(Br 2)、固态(B 、C 、Si 、P 、S 、I 2、Se 、Te 等)。 (2)许多单质有颜色。如:F 2(淡绿)、Cl 2(黄绿)、Br 2(红棕)、I 2(紫黑)、C (黑无)、S (黄)、 Si (灰黑) 、P (白、红)、Se (灰)、Te (银白)等。 (3)与金属元素相邻的非金属,如B 、Si As Te 、、等有金属光泽,其它非金属固体单质一般没有金属光泽。导热性差,除石墨(导体)、硅(半导体)等少数单质外,一般是电的不良导体。属原子晶体的固体(C 、Si 、B )熔沸点高、硬度大;属分子晶体的固体(P 、S 、I 2)熔沸点低、硬度小。 4. 同素异形现象 非金属元素常有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和石墨;红磷和白磷;O 2和O 3等。 5. 非金属元素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性质 (1)非金属单质可与金属单质化合(在该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为负价)也可与某些非金属单质互相化合(非金属性强的元素为负价)。在这些反应中,非金属元素主要表现氧化性和一定的还原性。(其中氟和氧只有氧化性) 具有强氧化性的非金属单质有:O F Cl Br 2222、、、 以氧化性为主的非金属单质有:N I S Se 22、、、 以还原性为主的非金属单质有:H B C Si P Se As 2、、、、、、 稀有气体具有化学惰性,一般不参加化学反应。 (2)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

氧族元素归纳

2H 2O 2===2H 2O+O 2 ↑ MnO 2 氧族元素 1.复习重点 1.氧族元素得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得递变规律; 2.硫单质、臭氧、过氧化氢、硫化氢得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重点就是硫得化学性质及氧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难点聚焦 (二)臭氧与过氧化氢 臭氧与氧气就是氧得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就是人类得保护伞 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可作氧化剂、漂白剂。 归纳知识体系 1、 硫及其化合物得性质 (一)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得相互转化关系(见上图) 注意: 1、氧化性酸与酸得氧化性得区别 酸根部分易得电子——有氧化性——氧化性酸 酸得氧化性应包括H +得氧化性(酸所共有得)与酸根得氧化性(氧化性酸得特点)两种类型 2、根据氯气、硫等非金属单质性质得学习,掌握非金属单质性质得一般方法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分析: 与氢气得反应;与金属得反应;与氧气得反应;与非金属得反应;与水得反应;与氧化物得反应;与碱得反应;与酸得反应;与盐得反应;(与有机物反应)等。 3、掌握化合物性质得一般方法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分析: 稳定性;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与还原性;特殊性等。 3.例题精讲

[例1]哪些实验事实说明氯元素得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并用原子结构知识加以解释。 解析:目前,已学习过多种非金属元素,通过卤族、氧族元素得学习可得出,比较两种非金 属元素得非金属性相对强弱一般可根据以下几方面得实验事实:①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得难易以及氢化物得稳定性大小;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得酸性强弱;③非金属单质间得置换反应。 答案:可以说明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得主要实验事实有:①氯气与氢气反应时光照可发生爆炸,反应剧烈,硫单质加热变为蒸气才可与H2化合,且H2S不如HCl稳定;②H2SO 4得酸性不如HClO4强;③H2S与Cl2反应可生成硫单质;④铁与Cl2反应生成FeCl3,而硫与铁反应生成FeS。 S、Cl两原子电子层数相同,但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且Cl原子半径比S原子小,最外层电子受原子核得引力较大,故氯元素非金属性应比硫元素强。 点评:结构决定性质,本题意在运用以前所学得知识,来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得学习,以此来加深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得理解。 [例2]含有硒(Se)得保键品已进入市场,已知该元素与氧具有相同得最外层电子数。 则下列关于硒得叙述中不正确 ...得就是 A、最高价氧化物得化学式为SeO3 B、单质Se就是一种半导体材料 C、原子半径比硫大,比溴小 D、单质得氧化性比氯气弱,比溴强,比O3弱 解析:本题解题得关键在于搞清楚Se与O、S、Cl、Br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得相对位置关系及Se单质与臭氧得特殊性质。如Se可作为半导体材料,臭氧就是很强得氧化剂等。另外元素周期律得知识就是判断选项正误得钥匙。 Se位于元素周期表得第ⅥA族,最外层为6个电子,故最高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因此最高价氧化物得形式为SeO3。再由于Se原子半径较S原子得大,故体现部分金属性质。硒可作为半导体材料。因此选项A、B都正确。 根据O、S、Cl、Br与Se在元素周期表中得相对位置关系,运用元素周期律得知识不难判断出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Se>S、Se>Br;单质得氧化性得关系为O3>O2>S>Se、Cl2>Br2>Se,因此可判断C、D两选项中得部分判断存在错误。 答案:CD 点评: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应能利用结构性质用途之间得相互关系,类比同族中代表性元素,抓住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得递变性来分析、推理未知得或不太熟悉得元素或化合物得性质,就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或解决部分信息迁移题得常见思维方法。 [例3]0、1 mol某单质跟足量得硫充分反应后,质量增加1、6g,则组成这种单质得元素就是 A、铁???B、铜???C、铝??D、钾 解析:充分反应后,质量增加得1、6g必为参加反应得硫得质量,则n(S)= ,说明:n(单质):n(S)=0、1 mol∶0、05mol=2∶1。分析四个选项,符合该反应物质得量之比(2∶1)得,只有Cu与K,2Cu+SCu2S,2K+SK2S。答案:BD 点评:本题涉及到S单质得氧化性,就是基础知识,但由于其氧化性相对较弱,遇到一些变价金属时,许多同学往往把握不准。通过此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该知识点,同时也可培养学生思维得敏捷性与严密性。有助于同学们分析与定量处理所学化学反应能力得培养。 [例4]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被破坏问题得三位环境化学家,大气中得臭氧层可滤除大量得紫外线,保护地球上得生物,氟利昂(如CCl2F2)可在光得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得破坏作用(臭氧得分子式为O3),有关反

高三成套优秀复习讲义氧族元素

高三成套优秀复习讲义氧族元素

【易错指津】 1.把握常见物质的俗名、组成、用途,防止张冠李戴。 本章中显现的物质俗名比较多,有些名称之间又专门容易混淆,如冰晶石和重晶石、芒硝和硝石、大苏打和苏打或小苏打等,还有名目繁多的矾盐。这些虽属识记性的知识,但也应做到在明白得的基础上进行经历,注意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对经历其化学组成有关心。同时要及时归纳和比较,以便清晰地区不它们。 2.熟悉有关各种价态的硫元素性质及转化,以作推断题〔要紧是框图型〕。 牢固把握各种代表物性质及它们之间的知识网络和反应原理,就可幸免死搬硬套。关于框图型等推断题,也要善于找〝题眼〞,挖掘题中隐含的提示,注意对题设条件的充分应用,尽量缩小范畴。推断时不仅要关注网络的结构,还要注意题干提供的不起眼的信息,如颜色、状态、式量、用途等都可能成为突破的切入口。 3.二氧化硫和氯气的漂白性 SO 2和Cl 2虽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和现象有不同特点。氯气的漂白原理是由于溶于水生成次氯酸的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复原原先的颜色。而SO 2是由于它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与有色物质直截了当结合,形成不稳固的无色化合物,褪色后在一定的 例1 导致以下现象的要紧缘故与排放SO 2有关的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泛 D.温室效应 思路分析:该题看似简单,实际提出了3个热点概念,因此必须搞清4个概念的内涵,方可做出正确的选择。题中列举的大气环境咨询题都与化学有紧密关系,其中由SO 2引发的现象是酸雨。降水时,硫的氧化物以及所形成的硫酸和硫酸盐随着雨雪降到地面,称之为〝酸雨〞,其发 生的要紧反应:2SO 2+O 2?? →?飘尘 2SO 3,SO 2+H 2O=H 2SO 3,2H 2SO 3+O 2=H 2SO 4。溶于雨水中的酸性物质,使雨水中pH 在4.5左右。光化学类雾由氮氧化物造成;臭氧空泛要紧由氯氟烃、一氧化氮等造成;温室气体要紧为二氧化碳等。 答案:A 方法要领:这是一道有关环境爱护咨询题的试题,SO 2等气体引发酸雨,O 3、氮氧化物、有

氧族元素知识点梳理

臭氧O3 1. 同素异形体: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S 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2. 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也比氧气易溶于水。液态臭氧呈深蓝色,沸点为-112.4℃,固态臭氧呈紫黑色,熔点为-251℃。 3. 臭氧不稳定,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生成氧气,在高温时可以迅速分解。 2O33O2 4. 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银、汞等在空气或氧气中不易被氧化的金属,可以与臭氧发生反应。 5. 臭氧可用于漂白和消毒。某些染料受到臭氧的强烈氧化作用会褪色,臭氧还可以杀死许多细菌,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脱色剂和消毒剂。 6. 在空气中高压放电就能产生臭氧。 3O22O3 放电 过氧化氢H2O2 1. 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呈弱酸性。 2. 市售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一般约为30%。医疗上广泛使用稀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3%(或更小)作为消毒杀菌剂。工业上用10%的双氧水漂白毛、丝以及羽毛等。 过氧化氢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等,也可作为火箭燃料,及生产过氧化物的原料。 3. 过氧化氢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H2O22H2O + O2↑ MnO2 综合实验活动:H 2O 2 性质研究及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活动任务:通过实验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并讨论反应条件如浓度、温度、反应介质(水溶液的酸碱性)、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结果的影响。 任务一: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方案 1. 请你根据你对H2O2性质的了解和对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的分析,预测过氧化氢可能 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大学无机化学教案全

无机化学教案 说明 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讨论课、实验、习题、答疑和期中、期末 考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合离解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规律和用途,训练和培养学 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手段 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 教育指导思想,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元化、全方位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 学质量。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分两学期讲授,第一学期讲授化学基础理论,第二学期讲授元素化学每学期考核一次,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闭卷)成绩80%成。 四、学时分配(共计144学时)

五、目录 绪论 (4) 第1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4)

第2章分子结构 (9)

第3 章晶体结构 (13) 第4 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23) 第5 章化学平衡 (30) 第6 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32) 第7 章水溶液 (36) 第8 章酸碱平衡 (41) 第9 章沉淀平衡 (51) 第10 章电化学基础 (56) 第11 章配合物与配位平衡 (66) 第12 章氢和稀有气体 (73) 第13 章卤素 (74) 第14 章氧族元素 (80) 第15 章氮磷砷 (87) 第16 章碳硅硼 (97) 第17 章非金属元素小结.............................. 第18 章金属通论 (104) 第19章S区金属................................. 第20章P区金属................................. 第21 章ds 区金属............................... 第22章d 区金属(一)............................ 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学时1[教学基本要求]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目的、任务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103 105 109 114 121

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

14.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 第一课时 教案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充分认识以氯元素为核心的卤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进一步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掌握卤族元素的单质、卤化氢的制备方法,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卤族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特殊性。 能力培养:通过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的教案,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通过卤族元素的“结构—性质”关系的教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卤族元素的“性质—制备”关系的教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认识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使学生感悟到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通过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特殊性的归纳,认识事物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通过分析卤单质的制备,认识事物间普遍联系与制约的观点。 科学品质:通过学生讨论、归纳、设计实验、探索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研究事物和探究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卤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用氧化还原的观点分析认识卤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教案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言】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族。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建议以元素周期律和氧化还原理论为指导思想。 学生活动 倾听、了解本部分内容的复习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复习卤族元素的知识。 【板书]一、卤族元素

【复习提问】请画出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网络图,并完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回忆、再现曾经学过的卤族元素知识,建立起以氯、溴、碘为核心的知识网络图,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讲评】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网络图,对学生归纳情况给予评价。最终建立如下页关系: 【板书】1.卤族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 【投影】 【板书】 2.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的关系 【投影】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在NaBr溶液中滴入氯水 (2)在FeSO4溶液中滴入溴水 (3)在FeCl3溶液中滴加KI溶液 【提问】比较Cl2、Br2、I2、Fe3+的氧化性强弱。比较I-、Br-、Fe2+的还原性强弱。 思考并书写离子方程式: Cl2+2Br-=Br2+2Cl- Br2+2Fe2+=2Fe3++2Br- 2I-+2Fe3+=I2+2Fe2+ 思考并根据书写的离子方程式得出结

氧族元素知识点总结说课材料

2H 2 O 2===2H 2O+O 2 ↑ MnO 2 氧族元素 1.复习重点 1.氧族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硫单质、臭氧、过氧化氢、硫化氢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重点是硫的化学性质及氧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难点聚焦 元素 氧(O ) 硫(S ) 硒(Se ) 碲(Te ) 核电荷数 8 16 34 52 最外层电子数 6 6 6 6 电子层数 2 3 4 5 化合价 -2 -2,+4,+6 -2,+4,+6 -2,+4,+6 原子半径 逐渐增大 密度 逐渐增大 与H 2化合难 易 点燃剧烈反应 加热时化合 较高温度时化合 不直接化合 氢化物稳定性 逐渐减弱 氧化物化学式 —— SO 2 SO 3 SeO 2 SeO 3 TeO 2 TeO 3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 —— H 2SO 3 H 2SO 4 H 2SeO 3 H 2SeO 4 H 2TeO 3 H 2TeO 4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 逐渐减弱 元素非金属性 逐渐减弱 臭氧和氧气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大气中臭氧层是人类的保护伞 过氧化氢不稳定分解,可作氧化剂、漂白剂。 归纳知识体系。 2.1.1.与氧气有关的反应 (1)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方程式 ① 与绝大多数金属单质作用 4Na+O 2=2Na 2O

②与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作用 ③与非还原性化合物作用 2NO+O2=2NO2 4FeS2+11O22Fe2O2+8SO2 ④与有机物作用 ⑤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质的物质 a.氢硫酸或可溶性硫化物:2H2S+O2=2S↓+2H2O b.亚硫酸及其可溶性盐2H2SO3+O2=2H2SO4,2Na2SO3+O2=2Na2SO4 c.亚铁盐、氢氧化亚铁4Fe(OH)2+O2+2H2O=4Fe(OH)3 d.苯酚 e.氢碘酸及其可溶性碘化物4HI+O2=2H2O+2I2 ⑥吸氧腐蚀(如:铁生锈) 负极:2Fe—4e—=2Fe2+正极:O2+4e—+2H2O=4OH—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3H2O (2)生成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基于方法训练的氧族元素复习.docx

基于方法训练的氧族元素复习 1教学的过程 1.1回顾与整理 提问:①氧族包括哪些元素?有规律地写出元素名称和符号。[氧0、硫S、硒Se、晞Te、针Po] ②比较五种元素,为什么列为一族?[元素周期表第VIA族一位置,最外层电了数 为6—结构] ③对比五种元素,选出代表元素并说明理由。 交流:(出现两组观点)0:作为这一族的名称;最为常见;在白然界中含量最高。S:族屮有三种固态非金属,硫最具代表性;硫的化合价较全面。 表决:(通过交流,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选择硫元素作为氧族元素的代表。任 务:按记忆规则写出常见含硫物质的化学式,并说明记忆的规则。 交流:(图1?3)(注:图3屮NaHSOs、NaHSOi因受图1屮介绍酸式盐影响而被学生补充) a M! ? ■s 90^ 901 ■ kfafS. M HMD*. WdHS 总结:以物质的组成分类、转化关系及S元素的化合价等方法记忆含硫物质有各白的优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因此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组成和结构)决定化合价(属于化学性质)及转化关系(属于化学性质),兼顾考虑物质分类、化合价及转化关系等要素,可以设计更为全面的记忆图式。 整理:(通过交流,学生的视角从局部走向整体)(图4) ■IN 61S H3

-2* 0* “ ■4 1.2质疑与对比 质疑:同一类的物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对比:化学性质的差异表现及解释:①单质:S、02、03;②氢化物:&S、氏0、H202O 交流:(唤起对感性表现的回忆,并进行理性或感性的分析) 对比:氧化性ORO?;稳定性02>05 表现:2O5=i=3O2;丈驛==203 解釋:分子中氢原子越多,提拱暫原子的能力越强。 对比:氧化性HQpHQ:稳定性HQaHQ? 表现:2H302^2H20O2? 解釋:分子中氧原子越多,提供氧原子的能力越强。 Stf O 质疑:相同化合价的同种元素,其氧化性、还原性是否相同? 对比:根据物质的性质表现分析①SO2、H2SO3、N/SOM还原性;②H2SO1 (稀)与H2SO,浓) 氧化性。 交流:(在引导学生冋忆具体物质氧化还原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物质性质的差异性, 并从构成或结构进行分析)

高一化学氧族元素教案

氧族元素复习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氧族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及对空气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 3.掌握浓硫酸的化学特性及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通过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5.通过针对练习,训练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6.进一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递变规律。 2.归纳总结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练习巩固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讲述]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包括的物质较多,性质也较复杂,而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为此,建议从三个方面去把握:(1)单质、化合物的相互关系;(2)元素价态与性质的关系;(3)是否具有特殊性。每一种物质要往类上归纳,掌握其通性,同时还要注意它所处的价态,掌握其氧化性和还原性,另外考虑物质有无特殊性。 [板书]一、知识点及规律(投影展示) 1.氧族元素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投影板书]由学生归纳表中内容。

氧化剂:HNO 3、浓H 2SO 4 KMnO 4、O 2、Cl 2、Br 2、I 2等 2.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规律 [学生小结]H 2S 及-2价硫化物中,硫的价态最低,硫元素只具还原性,浓硫酸中,硫的价态最高,硫元素只具氧化性,而单质硫、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盐中的硫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H 2S 和S 2- 有较强的还原性,应掌握以下规律: [说明]O 2、Cl 2因条件不同,位置可能有变化。 [举例]如H 2S+I 2====S ↓+2HI 2H 2O+2F 2====O 2+4HF 显然,上述关系式中,S 2- 应具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 [学生小结并投影板书]S 2- S ↓ [说明]S 2- 被氧化时,常产生单质硫的浅黄色沉淀,这是实验中的重要现象,依此可推断。 4.掌握下列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 (1)硫:氧化性、还原性 (2)硫化氢:不稳定性、还原性(包括可燃性) (3)氢硫酸:不稳定性、弱酸性、还原性(S -2)、氧化性(H + ) (4)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 (5)亚硫酸:酸性、不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 (6)浓硫酸:酸性、难挥发性(高沸点)、稳定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5.二氧化硫、亚硫酸、亚硫酸盐的还原性比较 按SO 2 H 2SO 3 NaSO 3顺序还原性增强。 [讲述]H 2SO 3、Na 2SO 3通常就可被O 2氧化。因此,保存和使用时要防止被氧化变质。而SO 2则需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才能转化为SO 3。那么SO 2通常可被哪些氧化剂氧化呢? [回答]如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等。 6.掌握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以及与HClO 漂白原理的差异,并对高中阶段出现的具有漂白能力的物质进行归纳总结。 [引导分析并投影板书] 还原性依次增强 氧化性依次增强 H 2S S SO 2 H 2SO 4 -2 0 +4 +6 还原性依次增强 氧化性依次增强 S 2- I - Br - Cl - F - S I 2 Br 2 Cl 2 O 2 F 2 +4 +4 +4

氧族元素知识点梳理备课讲稿

氧族元素知识点梳理

臭氧O3 1. 同素异形体: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氧气和臭氧、金刚石和石墨、S有多种同素异形体。 2. 在常温、常压下,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也比氧气易溶于水。液态臭氧呈深蓝色,沸点为-112.4℃,固态臭氧呈紫黑色,熔点为-251℃。 3. 臭氧不稳定,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生成氧气,在高温时可以迅速分解。 2O33O2 4. 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银、汞等在空气或氧气中不易被氧化的金属,可以与臭氧发生反应。 5. 臭氧可用于漂白和消毒。某些染料受到臭氧的强烈氧化作用会褪色,臭氧还可以杀死许多细菌,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脱色剂和消毒剂。 6. 在空气中高压放电就能产生臭氧。 放电 3O22O3 过氧化氢H2O2 1. 过氧化氢是一种无色粘稠液体,它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呈弱酸性。 2. 市售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一般约为30%。医疗上广泛使用稀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3%(或更小)作为消毒杀菌剂。工业上用10%的双氧水漂白毛、丝以及羽毛等。

过氧化氢可用作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等,也可作为火箭燃料,及生产过氧化物的原料。 3. 过氧化氢会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MnO2 2H2O22H2O + O2↑ 综合实验活动:H2O2性质研究及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活动任务:通过实验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并讨论反应条件如浓度、温度、反应介质(水溶液的酸碱性)、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结果的影响。 任务一: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研究H2O2的化学性质。 设计实验方案 1. 请你根据你对H2O2性质的了解和对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的分析,预测 过氧化氢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2. 请选择具体试剂,实现上述反应关系。 可供选择的试剂:5% H2O2溶液、二氧化锰、碘化钾溶液、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稀硫酸

高三化学教案-6-1氧族元素 最新

§6-1 氧族元素 高考目标要求 1、 掌握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性质的变化规律 2、 认识臭氧(O 3)过氧化氢(H 2O 2)的性质和用途 3、 了解单质硫、硫化氢的性质和用途 一、氧族元素原子结构特点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元素名称、符号 8O (氧)16S (硫) 34Se (硒) 52Te (碲) 84Po (钋) 2、原子结构示意简图 3、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二 三 四 五 六周期】ⅥA 族 4、结构的异同点及递变性 相同点: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六个电子 不同点 核电荷数不同(增多);电子层数不同(增加); 及递变性: 原子半径不同(增大)。 易得2e - 、化合价-2、+4、+6(氧一般无负价) 相似性 氢化物为 H 2R 5、氧族元素化学性质 氧化物 RO 2 H 2O H 2RO 3 (亚某酸) 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RO 3 H 2O H 2RO 4 (某酸) 金属性增强 H 2R 形成渐难、稳定性减弱 递变性 非金属性减弱 H 2RO 3 、H 2RO 4 酸性减弱 R 2- 还原性增强 二、氧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及递变性 O 2 S Se Te Po 颜色 无色 淡黄色 灰色 银白色 银白色 依次加深 状态由气到固 熔点 -218.4℃ 112.8℃ 217℃ 452℃ 依次升高 沸点 -183℃ 444.6℃ 684.9℃ 1392℃ 依次升高 密度 1.43g/L 2.07g/cm 3 4.81g/cm 3 6.25g/cm 3 逐渐增大 +826+16286+3428186+522818186+8428186 18

三、臭氧(O 3 ) 1、同素异形体与同素异形现象 同素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如:氧气(O2)和臭氧(O3) 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一种元素形成几种不同性质单质的现象,叫做同素异形现象。 2、臭氧(O3)的物理性质 ⑴通常状况下为淡蓝色、特殊臭味的气体⑵密度比氧气密度大 ⑶熔点-112.4℃沸点-251℃⑷溶解度比氧气大 ⑸液态臭氧(O3)呈深蓝色,固态臭氧(O3)呈紫黑色 3、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与氧气相似,比氧气(O2)活泼,氧化性极强 ⑴臭氧(O3)能氧化S、P、C、H2等多种非金属单质,生成非金属氧化物 ⑵臭氧(O3)能氧化Fe、Cu、Ag、Hg等多种金属单质,生成金属氧化物 ⑶臭氧(O3)能氧化多种化合物 ⑷臭氧的不稳定性: 2O3 3O2 4、用途:强氧化剂,消毒、杀菌、漂白,脱色剂,除臭剂等。 四、过氧化氢(H 2 O 2 ) 1、结构:电子式结构式 H-O-O- 2、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液体,能按任意比例与水混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 3、化学性质⑴极弱的酸性 H2O2 H++ HO2- ⑵ H2 1 2 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做氧化剂如: SO2+ H2O2 H2SO4 ②做还原剂如:2KMnO4+ 5H2O2+ 3H2SO4 K2SO4+ 2MnSO4 + 5O2↑+2H2O ⑶不稳定性 2H2O2催化剂 2H2O+ O2↑ 4、用途: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火箭燃料除臭剂快速制氧等 O H H

高中化学推断题必备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推断题—必备知识点梳理 一、位置与结构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6、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H) 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 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 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O 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 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 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Mg 25、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N 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F 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 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Al 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 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31、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32、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O 3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关He、C、S 3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3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Na2O、Na2O2、H2O、H2O2 二、含量与物理性质 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2、H是最轻的非金属元素;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3、Na是焰色反应为黄色的元素;K是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的元素。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全套教学案详解 氧族元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H2S、SO2、H2SO4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能力培养: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设计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领会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言】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卤族元素的知识,下面我们复习氧族元素。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建议以掌握S、H2S、SO2、H2SO4代表物的性质为核心,用氧化还原的观点为指导思想。 学生活动 倾听、形成基本的复习思路。 【板书】二、氧族元素 【提问】请按下表要求填入你所知道的含有硫元素的物质的化学式:

再现、讨论后得到: 【提问】请根据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列出上面表格中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讨论逐步完善后得到: 【板书】1.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相互转化关系 【投影】 要求学生叙述各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2.硫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实验设计 结合上面的硫元素的知识网络图做好进行实验设计的心理准备。 【板书】(1)SO2、H2S的制备及性质的实验设计 【投影】请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生成SO2并证明SO2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 【提问】 ①该装置应包括几部分? ②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SO2有氧化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观察到怎样的现象。

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教案 氧族元素

氧族元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H2S、SO2、 H2SO4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能力培养: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设计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领会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言】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卤族元素的知识,下面我们复习氧族元素。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建议以掌握S、H2S、SO2、H2SO4代表物的性质为核心,用氧化还原的观点为指导思想。 学生活动 倾听、形成基本的复习思路。

【板书】二、氧族元素 【提问】请按下表要求填入你所知道的含有硫元素的物质的化学式: 再现、讨论后得到: 【提问】请根据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列出上面表格中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讨论逐步完善后得到: 【板书】1.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相互转化关系 【投影】 要求学生叙述各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2.硫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实验设计 结合上面的硫元素的知识网络图做好进行实验设计的心理准备。 【板书】(1)SO2、H2S的制备及性质的实验设计 【投影】请设计一套实验装置生成SO2并证明SO2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 【提问】 ①该装置应包括几部分? ②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SO2有氧化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观察到怎样的现象。 ③请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及所需药品。写出化学方程式。 ④制H2S时不使用浓硫酸的原因? ⑤如何证明SO2有还原性?将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⑥如果证明SO2有漂白性?将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 ⑦尾气能否排入大气?应如何处理? ⑧装置的各组成部分如何连接最合理? 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思考并回答: ①气体发生装置、证明还原性的装置、证明漂白性的装置、证明氧化性的装置、尾气吸收装置。 ②使SO2与H2S反应。

氧族元素复习一、复习目标1.掌握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氧族元素复习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掌握氧族元素性质递变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掌握氧族元素与卤族元素相似性、差异性及其原因。 二、复习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难点氧族元素质递变规律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三、复习内容 (一)、单质的物理性质。 单质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单质:O2 S Se Te 颜色:状态: 密度:熔沸点:

导电性: (二)、单质的化学性质: 1.相似性 (1)与大多数金属反应。 钠与硫铁与硫铜与硫 (2)均能与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H2R)。 硫与氢气 (3)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为酸。 SO2—3SO3— SeO2—SeO3— TeO2— TeO3— 2.递变性(从O→Te) (1)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生成气态氢化物条件更难)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3)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根据氧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写出氧气通入氢硫酸溶液中反应方程式应 (三)、和卤族元素的比较 以硫、氯两种元素为例,原子结构的比较: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较多,均易得电子表现性;核电荷数:硫氯;原子半径:硫氯;得电子能力:硫氯;氧化性:硫氯;非金属性硫氯。哪些化学反应可以证明以上比较结果? 二、臭氧: 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和石墨。 1、臭氧的物理性质。 2、臭氧的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2)强氧化性(比氧气强):可将银氧化成氧化银 (3)漂白性 (4)用途: 三、过氧化氢:写出过氧化氢的电子式: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其中氧元素化合价为价,所以既有性又有性(以性为主)。 还有性和性。 3、用途: 四.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相互转化关系 1).记住下列含硫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和化合价 2).写出下列关于含硫物质的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3).硫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实验设计 1、SO2的制取及性质 【思考】请设计一套实验装置制取SO2并证明SO2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

氧族元素习题

硫及其化合物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 1.氧族元素从氧到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质的氧化性递增,M2-的还原性递减. B. 单质的氧化性递减,M2-的还原性递减. C. 单质的氧化性递减,M2-的还原性递增. D. 单质的氧化性递增,M2-的还原性递增. 2 高层大气中的臭氧层保护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其作用是( ) A. 消毒 B. 漂白 C. 保温 D. 吸收紫外线 3 将H2O2加入H2SO4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中,H2O2起什么作用?( ) A. 氧化剂作用 B. 还原剂作用 C. 还原H2SO4 D. 分解成氢和氧 4.单质硫与浓HNO3反应主要产物是( ) A. H2SO4,NO2 B. H2SO3,NO2 C. H2SO4,NO D. H2SO3,NO 5.下列干燥剂,可用来干燥H2S气体的是( ) A. 浓H2SO4 B. P2O5 C. CaO D. NaOH(s) 6.H2S在空气中燃烧,当空气不足时,燃烧产物是( ) A. H2,S B. SO2,H2O C. S,H2O D. SO3,H2O 7.H2S的沸点比H2O低,这可用下列哪一种理论解释( ) A. 范德华力 B. 共价键 C. 离子键 D. 氢键 8.下列硫化物在水溶液中完全水解的是( ) A. Al2S3 B. Na2S C. ZnS D. PbS 9.制备硫化铝的方法是( ) A. 稀的铝盐溶液与稀的硫化钠溶液混合; B. 铝粉与硫粉熔融; C. H2S气体通入铝盐溶液中; D. 浓的铝盐与浓的硫化钠溶液混合。10.亚硫酸盐用作漂白织物的去氯剂是利用其( )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水解性 D. 不稳定性 11.在下列各组气体中,通常情况下能共存并且既能用浓H2SO4 ,也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 Cl2,O2,H2S B. CH4,H2,CO C. NH3,H2,N2 D. HCl,SO2,CO2 12.对大气污染危害较大工业废气中含有SO2,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的消除SO2污染的是( ) A. 用氨水吸收SO2 B. 用NaHSO3吸收SO2 C. 用石灰乳吸收SO2 D. 用Na2CO3吸收SO2 13.向Al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个铁钉将发生什么反应( ) A. 生成Al,H2,Fe2+ B. 生成Al和H2 C. 生成Fe2+,Al,Cu D. 生成Fe2+,Cu 14.浓硫酸能使葡萄糖炭化是因为它具有( ) A. 强氧化性 B. 强酸性 C. 脱水性 D. 吸水性 15.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 (A)二氧化硫(B)氮的氧化物(C)二氧化碳(D)悬浮颗粒16.吸进人体内的O2,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副产物,如等,这些活性氧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中国科学家尝试用含硒化合物Na2SeO3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在消除活性氧时,Na2SeO3的作用是() (A)还原剂(B)氧化剂(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以上均不是17.下列变化中可以说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A)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红色褪去 (B)SO2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SO2通入溴水溶液中红棕色褪去 (D)SO2通入氢氧化钠与酚酞的混合溶液红色褪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