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滞销 需要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产品滞销需要解决“三流”问题

“土豆”未完,“白菜”又起,这一年不可谓不风调雨顺,这一年又为何让很多农民的心跌宕起伏。3月,全国多地菜价暴跌,甚至出现农民自杀的情况;5月,江苏蒜薹、白菜滞销;7月,海南香蕉再陷困境;9月,广西葡萄销售无门;10月,内蒙古土豆滞销严重;11月,平和蜜柚收购价格跌至底谷,大白菜价格一跌再跌;12月,江西脐橙、喝杯红薯滞销。虽然朴实、勤劳的中国农民有曾国藩的“打掉牙和血吞”的忍耐力。然而,忍耐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吗?明年会怎么样,后年又将如何?我不知道这份“晦气”会落在哪个农产品上面,但我敢断言,2012年依然会有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出现,“菜贱伤农”依然会继续上演。

原因何在,因为我们无论怎样的亡羊补牢,怎样的奔波呼吁,都只是在农产品产供销的大门外徘徊,还没有拿到那把打开门的金钥匙。在问题出现时,无论是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教授、顾问,还是像我这样的涉足农业领域不足3年的“菜鸟”,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声音,为解决“滞销”这同一问题贡献着不同的力量,为这种现象寻找着原因。综合网络及各种媒体的给出的答案,无非是今年“老天爷”给力,赐给农民一个丰年,同时去年对应的农产品价格走高,农民跟风种植,使得今年的产量猛增(如,内蒙土豆产量增加了一倍),市场的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不断下降等。

但是,我想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并不想知道“灾难”是怎没来的,他们最想知道的是“灾难”是怎么没的。于是各种解决之策出现了(总结四条):

一个是消费者自行发起“爱心农产品”行动,通过微博、qq、短信等形式传递滞销信息,号召更多的消费者关注滞销情况并购买滞销农产品。

第二种是各地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集体购买滞销的农产品然后发给职员当做福利。

以上两种方式看上去很能体现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的凝聚力,但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确实有些杯水车薪。

第三种是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在流通中设置快速通道。关于这个问题,我记得在今年5月份,广东卫视的一期财经郎眼节目中,曾专门就“菜贱伤农”的问题进行探讨,郎咸平教授就明确指出,农产品流通环节并不是农产品价格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农产品进入城市后政府所“给予”的关照,也就是进入批发市场的各种税费。如果政府能够把这笔费用补给农民,相信会对农民是个利好。

第四种是号召超市进行农超对接。但这种呼吁着实让很多超市感到“挠头”。因为超市的采购一般都是采用“订单采购”的方式,也就是说当前的农产品采购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定好了。比如在10月份央视走基层采访内蒙古土豆滞销问题时,有两个家合作社没有受到影响,一个是因为家里的地窖充足,另一个则是之前已经与北京华冠超市签订了采购协议。另一方面则是进入超市的农产品都有比较严格的标准,换句话说市场滞销的产量虽然多,但能进入超市的却很少。

综上四条,不禁惊奇的发现,这些办法都是临时性举措,都只能用来做亡羊补牢,那么我国的农产品“滞销”问题到底出路在哪?我认为在我国农产品尚未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之前,

所有业内或是关注、关心我国农产品问题的人士应该用所在行业内一流的工作水准直接的、间接的解决“三流”问题。

一是信息流的问题。虽然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但我国的农产品依靠互联网传递信息的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甚至连初级阶段都够不上。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盖志毅教授在我们制作“我拿什么拯救你——武川土豆”的网络专题时就曾说过,如果在土豆种植未开始时,几个重要省份的副省长能够开个碰头会,就预计的种植面积、产量进行汇总并及时引导协调农民的种植方向,也许就不会出现今年土豆滞销的情况了。另一方面,就是要何建立一个连接供需双方信息的对接平台。我国的官方的、非官方的“农产品”类的网站数以千计,但是却没有一个完善的。各级政府的农产品信息网有信息、但是没有推广,用户体验度也差,整体来说就是一个面子工程。非官方的农产品信息又存在着信息收集难、更新慢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症结还是在我国农业互联网“最后一公里”上,也就是说现在绝大部分农民还不经常上网,更不要提更新信息、在线交易了。

二是物流的问题。有人说,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关键就是跳过层层的中间环节,直接让农民和超市(农超对接)、餐饮企业(农餐对接)、批发市场(农批对接)、高校(农校对接)等就行了。然而这种跳跃又谈何容易。这其中首当其中的就是物流问题。如果没有那些统购、统运、统销的中间环节的存在,农民自己完成运输销售的成本会更高,而且还会附加时间、精力等各种机会成本在其中。物流解决不了,从农产品的产地完成的电子商务也就无法进行。我国物流业发展势头虽然强劲,但依然存在着问题,主要是: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出发达国家1倍左右;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园区、物流技术装备等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对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形成障碍,物流市场还不够规范;五是物流技术、人才培养和物流标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物流服务的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三是资金流的问题。在以支付宝为首的第三方在线支付系统的诞生和发展,以及银行的线上线下转账业务的普及。资金流是以上“三流”中,技术保障最好的一项。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至少两个问题。一方面是在农超对接环节中,一般都是先采购,后付款。据了解有时会出现几个月才回款的情况,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农民的再生产。另一方面则是,支付手段虽多,但它是基于农民对电子商务的信任、以及熟悉利用的基础才能使用,而在一两年内,我国绝大部分农民尚不能完成这个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