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地方课程环境教育第15课《黄河为什么会断流》课堂教学实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堂实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堂实录编者序教学实录是本知识店铺精心收集编制而成,下载后,能够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前言下载提示:课堂实录是教师将自己或他人执教的优质课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加上教学后记或听课评价的一种教育实用文体。
课堂实录。
包括:听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课时等,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所采用的方法,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学生活动情况,教学效果等。
Download tips:Classroom recording is a kind of educational practical style in which teachers record high-quality classes taught by themselves or others as detailed as possible, and add teaching postscripts or lecture evaluations. Classroom record.◇师:同学们,你们在课前已经看了书,做了批注,对这篇文章有什么了解?有所了解的可以说一句,了解多的可以说几句。
◆生: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
◆生:黄河在近2000年间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
◇师:你知道“决口”是什么意思吗?谁来帮忙?◆生:水高过堤坝或冲毁堤坝。
◇师:你还有别的了解吗?◆生: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成了人类的忧患。
可是它怎么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老师随机板书——摇篮忧患◇师:我们说读书轻轻松松,就像你们这样读书,很好。
可读书不仅仅是这样。
读书的带着你的思考,你的情感去读。
哪些地方能让你读得心惊胆战,读得触目惊心的,在这些地方写写感受,静静地读。
假如你还没有听清楚问题你可以举手。
要把让你触目惊心的地方多读几次。
学生自由读书,写批注。
◇师:读到什么程度呢?读到能把你的感受完全表达出来为止。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环境教育五年级下册《黄河为什么会断流》课件
五年级环境教育
歌曲中的黄河,和你看到的 黄河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你 对黄河还有那些了解?
从河源到内蒙古的河口镇为
上游,河口镇到郑州附近的 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以下 为下游。97%的流域面积集 中在上中游地区。
黄河流经上游峡谷地区后,水色开始 变黄(青海果洛)
奔腾咆哮的黄河瀑布(山西壶口)
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森林植被,曾遭到大规 模破坏。(四川阿坝)
腾格里沙漠以推进到黄河岸边(宁夏沙坡 头)
沙漠的不断扩展为黄河填进了大量泥沙。 (内蒙古河套)
黄河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山 西吕梁)
黄沙掩埋了大量植被,黄河的绿色屏障正 在退去。(陕西榆林)
生,也孕育了人类的无数精英。多少文人 墨客留下了不朽的诗篇与绚丽的画卷。
描写黄河的词语
万马奔腾 波涛汹涌
不到黄河不死心
描写来 黄 复。 河 回奔 之
有关黄河的歌曲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或神话传说
夸父追日
大禹治水
彩陶
刘家峡水电站
小浪底水利枢纽
黄河断流,首次出现于1972年, 此后26年间有21年断流。 1990~1998年,年年断流。1997 年黄河断流多达7次,时间长达 226天,断流河段704千米,河 口300多天无水入海。黄河最后 一次断流是1999年8月11日。
黄河利津县段断流情况统计
年份
70年代 80年代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查阅资料,看看科学家是怎样分 析黄河断流的原因的。 2、周末,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到黄河 边,欣赏一下春天里黄河的美,并且 观察了解一下,黄河现在还在遭遇着 哪些危害?我们该怎么预防?
黄河综合实践教学实录(2篇)
第1篇一、背景黄河,作为我国第二长河,流经九个省区,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公里。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同时也是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水资源、水土流失等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了黄河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二、实践目的1. 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基本情况。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内容1. 黄河流域地理环境调查(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黄河流域的某个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
(2)资料收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
2. 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黄河流域的水库、水电站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情况。
(2)资料收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问题、水资源管理政策等。
3.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调查(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黄河流域的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生态环境状况。
(2)资料收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保护政策、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等。
4.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调查(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前往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等。
(2)资料收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治理工程、政策法规等。
四、实践过程1. 准备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前期培训,讲解实践目的、内容、注意事项等,并分组进行任务分配。
2. 实践阶段:按照实践内容,分组进行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记录实践过程和发现的问题。
3. 总结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成果展示,分享实践心得和体会,对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堂实录范例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堂实录范例《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堂实录范例《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堂实录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你听到了什么样子的黄河?生:雄伟。
生:壮观。
生:我听到黄河气势磅礴,让人望而生畏。
师:是呀这就是当年的黄河,它奔腾不息,气势磅礴。
(出示黄河资料及图片,感受黄河的辉煌。
)这就是黄河的流经图,谁能看着图给大家讲讲。
生:“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
师: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将近752443平方公里,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它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发展与繁荣。
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
”师:可是在1998年初,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63位院士,联名向海内外炎黄子孙发出郑重呼吁:谁知道他们在呼吁什么?生: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师:听了这些,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生1: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师:你的心声就是我的心声。
生2: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师:你的问题就是我们大家的问题。
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板书课题。
师:请带着你的疑问再读读课题。
生:……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画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看你都读到了黄河的哪些信息?生:(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字词)黄河以前是我们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
师:(板书:摇篮)生:黄河现在变得暴躁了,成了祸河。
师:(板书:祸河)生:黄河是含沙量最大的河。
生:黄河流域每年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它的'破坏力很强。
师:是呀,这么多的问题,归根结底该怎样?生:治理黄河。
师:对呀!(板书:治理)谁能用这些词说一句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实录
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教案实录精选第一章:黄河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面积等。
2. 掌握黄河的发源地、注入海洋的位置。
3. 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1. 黄河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省份。
2. 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海洋的位置。
3. 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查找黄河的流经省份和注入海洋的位置。
2. 组织学生讨论黄河在中华民族的重要地位。
3. 邀请专家讲述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第二章:黄河的治理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治理的必要性。
2. 掌握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
3. 理解黄河治理的意义。
教学内容:1. 黄河治理的必要性。
2. 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水库建设、水土保持、河道疏浚等。
3. 黄河治理的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了解黄河治理的必要性。
2. 组织学生讨论黄河治理的主要措施。
3. 邀请专家讲述黄河治理的意义。
第三章:黄河流域的水库建设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流域的水库建设情况。
2. 掌握水库建设对黄河治理的作用。
3. 理解水库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黄河流域的水库建设情况。
2. 水库建设对黄河治理的作用。
3. 水库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了解黄河流域的水库建设情况。
2. 组织学生讨论水库建设对黄河治理的作用。
3. 邀请专家讲述水库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情况。
2. 掌握水土保持对黄河治理的作用。
3. 理解水土保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情况。
2. 水土保持对黄河治理的作用。
3. 水土保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了解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情况。
2. 组织学生讨论水土保持对黄河治理的作用。
3. 邀请专家讲述水土保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黄河治理的挑战与展望教学目标:1. 了解黄河治理面临的挑战。
黄河断流及其原因课件
断流的严重性评估
断流对生态的影响
断流会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下降。同时 ,断流也会影响河流的自净能力,导致水质恶化。
断流对经济的影响
断流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等方面。由于断流导致水资源 减少,会影响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同时也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此外,断流也 会给沿岸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和影响。
断流的地理分布
断流的地理范围
黄河断流主要发生在下游地区,特别是河南省和山东省的河 段。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加之黄河本身的水量 有限,因此更容易出现断流现象。
断流的地理特征
断流的地理特征主要包括河道干涸、河床裸露、水生生物死 亡等。这些特征会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导致生物 多样性下降。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01
02
03
研发节水灌溉设备
鼓励和支持节水灌溉设备 的研发和生产,提高灌溉 效率。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 和培训,引导农民采用节 水灌溉方式,减少浪费。
优化灌溉制度
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 状况,制定合理的灌溉制 度,提高灌溉效果和节约 用水。
优化水库调度
制定水库调度计划
人为因素
01
过度开采
02
用水需求增加
03
水利工程影响
黄河流域的上游地区过度 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 位严重下降,减少了黄河 的水源补给。同时,过度 开采也使得黄河的流量逐 年减少,加剧了断流的风 险。
随着黄河流域人口的增长 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 的需求越来越大。农业、 工业、生活等各领域的用 水量都在逐年增加,使得 黄河的实际可用水量越来 越少。
黄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河道的自 然流动和水量分布。水库 的调节作用使得黄河的流 量变得更加不规律,有时 甚至会因为水库的蓄水而 导致下游出现断流。
教学过程实录:母亲河黄河
教学过程实录:母亲河-黄河一、情景导入:感受黄河播放音乐?龙的传人?,1、“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其实,长江、黄河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关系都非常亲密,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和黄河哺育了整个中华民族,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所以她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当之无愧的“母亲河〞。
黄河不但是雄浑壮阔的自然之河,也是源远流长的历史之河,更是一条亘古不息奔腾宣泄的文化之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黄河,感受黄河的雄浑壮阔,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2、让我们先感受一下黄河的磅礴气势。
〔播放黄河视频〕。
雄浑壮阔的黄河,激发了广阔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千百年来,黄河以她博大的胸襟和温顺的情怀孕育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为人类世界创造了璀璨的华夏文明。
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了华夏文化。
黄河流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
蓝田猿人化石的发现证明,远在五、六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现今陕西蓝田县一带生活。
古代黄河流域的气候比如今暖和潮湿得多,加上黄土质地松疏,利于耕种,非常适宜人类居住。
五千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仰韶文化,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发现的遗址,不下一千多处,发现的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以外表红色而带彩纹的陶器最多最具特色,因此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
从发现殷墟可以证明三千年前中华民族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建立了最古老的文明大国。
师:古往今来,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他们的足迹到达黄河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来赞颂它。
你能说出其中几首吗?.〔学生活动略〕二、格物致知:认识黄河1、师:刚刚有一位同学朗读了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同学们,黄河的水真的从天上来吗?不是。
那么它的源头在哪里呢?奔流到海不复还。
这里的海指的什么海?2、师生互动,学习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长度、流经的省区、流经地形区,分段点。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一
教学方法
80%
案例分析法
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黄 河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 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100%
小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黄 河治理的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
80%
实地考察法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河,了解黄 河的现状和治理情况,增强学生 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 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 观地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治 理措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动手能力。
网络教学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自主 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03
教学重点和难点
反馈机制
即时反馈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 具体的反馈,指出优点和 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定期反馈
在每个单元或课程结束后 ,进行总结性的反馈,帮 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 况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互动反馈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和建议,与教师进行互动 交流,促进教学相长。
评价与反馈的应用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可调整教学 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
黄河的历史变迁和现状
黄河治理的必要性和方法
学生需要了解黄河的起源、历史变迁 、现状以及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生需要理解黄河治理的必要性,以 及当前采取的主要治理方法和措施。
黄河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对 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教学难点
黄河的泥沙治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堂教学实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堂教学实录一、感知黄河师:同学们,老师这有一段录像,你们想看么?生:想。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来看这段录像。
同时请大家边看边想:“看了这段录像,你知道了什么?”(播放课件)生:我听了录像中的音乐,知道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曲子是《黄河颂》,再加上我看到录像中的场景,我想那条河流是黄河。
生:我以前看过黄河最险要的地方??壶口瀑布的录像,我判断刚才录像中那震撼人心,飞泻之下的就是壶口瀑布。
因此,我也知道了这条河流就是黄河。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在中国的河流中,只有黄河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水的颜色是黄的,所以我看到录像中湍急的水流是黄的,就知道这条河一定是黄河。
生:我看到录像中的河水具有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而来,呼啸而去,我就感到这一定是黄河了,因为在我的印象中黄河才具有这种雄浑的气势,正如李白诗中写的那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刚才,我看到河道有宽有窄,看到岸边的黄土高原想到两岸的百姓,想到了黄河所蕴含的黄河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一代又一代,它是我们的母亲河。
(在上课伊始,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黄河的场景,使学生看到黄河既有奔腾而来,咆哮而去,雷霆万钧之势,又有平静、宽广的胸怀,听着《黄河魂》动人心魄的旋律,感知黄河,认识黄河。
使学生初步体会黄河的雄壮气势,联想到黄河精神。
)师:刚才,我们所看到的的确是黄河。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黄河,感受黄河,进一步的了解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板书)二、自读自悟师:下面请大家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这篇文章,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解决。
然后想一想“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生自读思考问题。
师:刚才大家读得都很认真,一定了解了许多内容。
谁先说说?生:我查字典知道“忧患”是担心,灾难的意思。
课文说“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是说黄河成了中华民族时刻担心的灾难。
生:从课文中我知道,黄河过去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现在变成了一条祸河。
黄河课堂实录
《黄河》课堂实录1、课题名称:数以万计的河流---黄河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八年级地理晋教版《数以万计的河流》中的《黄河》,学习本节课,使学生充分认识母亲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以及存在的问题。
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黄河的概况,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2)、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的分析,使学生了解黄河的贡献与忧患,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并提出基本的治理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整理资料,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黄河的贡献与危害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和看待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对黄河的治理的探讨,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
2、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方案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
5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师:我们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做出了那些贡献呢?读第52页的课本及图2.22说说黄河的主要贡献:(老师出示PPT)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源头生(一组赵强):2、提供丰富的________资源(原因: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地处我国________________的交界处,河流落差_______ 。
)找出黄河上的主要水利枢纽并标注。
生(二组张瑶):3、利用黄河水的灌溉,使宁夏平原成为“______________”,塑造华北平原。
《黄河》课堂实录
《黄河》课堂教学实录化龙中学地理科陈菊(一)引入:师:播放MTV《黄河黄》(设计意图:用MTV《黄河黄》引入新课,既让学生从视频中观赏到黄河的风光,又从歌声中体味中华儿女对黄河的热爱,给学生积极的暗示,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的愿望。
)(二)设问: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都知道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
现在先检验一下我们的同学对黄河了解有多少。
[投影展示:“你知道吗?”共5个问题]师:黄河发源于哪里?流向如何?注入哪个海洋?生:(直接回答)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自西向东流,流入渤海。
师:从源头到入海口,黄河依次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生:(到讲台上,指“中国行政区划图”回答)黄河流经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
师:从源头到入海口,黄河流经了哪几个地形区?生:(到讲台上,指“中国地形图”回答)黄河流经了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
师:黄河的上、中、下游如何划分?生:(在教师画在黑板的黄河干流示意图上标出划分上、中、下游的河口、孟津,结果如图1)图1 图2师:黄河主要有哪些支流?生:(在教师画在黑板的黄河干流示意图上标出黄河主要支流,如图2)(设计意图:通过提出5问题,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黄河的概况。
)师:千百年来,黄河一直被中华儿女称颂,她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请尝试用3-5句话赞美黄河。
(请1—5位同学进行“即兴演讲”)生1:我要赞美黄河,因为她是在中华民族的摇篮,她的河水哺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
生2:我要赞美黄河,她美丽的风光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生3:我要赞美黄河,她气势磅礴的姿态推动了电机的转动,把源源不断的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赞美,使学生体会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如果学生霎时间没办法明白教师的意图,教师可先自己用一两句话赞美黄河,给学生作示范。
黄河的主要贡献包括: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提供可灌溉水源、提供了旅游资源等。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探究性教学课堂实录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由 于土质疏松、地形破碎,加上夏 季暴雨集中,导致严重的水土流 失,大量泥沙被冲刷进入黄河。
支流汇入
黄河上游及中游的众多支流,如渭 河、汾河等,也携带大量泥沙汇入 黄河,增加了黄河的泥沙含量。
河道采砂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河道采砂活动日益频繁,无序采砂 破坏了河床自然形态,加剧了黄河 的泥沙问题。
泥沙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和污 染物,对黄河水质造成严重影 响,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和污 染问题。
04
黄河的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黄河水资源总量
水资源利用方式
黄河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受气候 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水资源时空分 布不均。
黄河水资源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农业灌 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 等。
02
黄河的地理环境与流域特征
黄河的源头与流域范围
黄河源头
位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海拔4500米左右的雅拉达泽山麓 。
流域范围
黄河流经的省份有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 西、河南和山东,全长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的地理特征与地貌类型
地质构造
黄河流域位于中纬度地带,受新 华夏系和祁连山系的构造控制, 地形复杂。
建议
合理规划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和进行思考和讨论。
加强学生参与度: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等方式,提高学 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对未来探究性教学的建议与展望
• 丰富教学资源:通过收集更多的图表、数据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
地貌类型
黄河流域内地貌类型多样,包括 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等。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探究性教学课堂实录(通用13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探究性教学课堂实录(通用13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探究性教学课堂实录(通用13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探究性教学课堂实录篇1主要内容提示:《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课文介绍了黄河变的过程及变化的原因,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学要求: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cai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富绕的长江之滨,对我国的第一大河流长江十分熟悉。
那么你们对离我们遥远的中国第二大河流黄河又了解多少呢?课前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大量有关黄河方面的资料。
今天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个有关黄河的资料片,现有就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资料片。
放cai课件(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师:好!看完了资料片,请你们谈一谈对黄河的认识,你认为黄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生:我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我认为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我认为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师:对!你们说得对。
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板书课题)点评:课前由有关黄河资料的cai课件导入,激发了同学们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作作铺垫。
二、读课题,提出问题师:同学们请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后,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呢?生: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她流经了哪几个省市?生: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生: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板书)生: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祸河的原因是什么?(板书)生:黄河为什么叫黄河?生: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板书)生:我们在治理黄河上取得了哪些成就?点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生进行的第一步,这样做是为确定探究学习目标作准备。
五年级教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五年级教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1、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等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朗读课文。
课文第二段写黄河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是教学的难点。
中国地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一、启1.用电教手段出示有关黄河的画面,配乐,导言揭示课题:在我国广褒的国土上,一条条河流日益奔流着,从不停歇,它们为大自然弹奏着万物生机的交响曲,慷慨无私地哺育着两岸的人民。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黄河的文章。
教师板书课题后学生述说课题。
2、学习本课要达到什么目的?请大家学习“学习要求”。
3.学生自读自学程序与方法,讨论安排学时。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三学生按平常整体理解课文的程序与方法自学,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1.指导学生重点述说生词学习情况,教师加以点拨。
2.学生述说分段情况,说明理由,教师加以点拔。
(课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概括他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第二段是2、3自然段,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第三段是第4--6自然段,讲黄河变化的原因;第四段是第7自然段,介绍设计治理黄河方案)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四1.教师提示学法:①先读课题,找出课题中的一个重点词。
②读课文,了解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弄清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及其关系,读课文,说说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③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五、知二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
(“表现”的意思是所做的事情。
“摇篮”在课文里的意思是发源地。
从2019年、2oo年,15oo多次,26次这几个数字可以看出黄河给两岸的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是深重的。
)教师点拨:这一段用数字说明了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我们在说明一种事物时也要经常运用列数字法,把事物说具体。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教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人教版五年级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学习者通过网络资源的查询、利用,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的演变和变化原因。
2、学习者在网页上完成治黄方案,培养学生保护黄河的意识。
3、资源共享,通过网络资源的查询、利用,组织辩论材料,进行正、反方辩论,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保护黄河的使命感以及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1、学生通过因特网,实现资源共享,有目的地查询、利用网络资源,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网页上操作完成治黄方案。
3、通过网络,组织治黄辩论。
4、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者进行学习自评。
三、教学难点网络治黄辩论的组织与实现。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结构流程图第一课时(一)音乐背景、黄河有关图片创设阅读环境,教师配以语言,激情导入新课。
(二)背景音乐的创设环境,以网页方式出示全文。
(三)学习者自主阅读课文。
1、网页出示问题。
2、查阅网络资源,深入学习课文。
3、教师通过屏幕监控,适时指导学生学习。
4、完成作业,并提交作业。
(四)汇报1、师生对话,交流学习情况。
2、学生演示作业,汇报学习情况。
(五)小结本节课的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一)音乐背景、黄河图片创设阅读环境,教师激情导入新课。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曾经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灿烂的黄河文明。
千百年来,人们用语言、用乐曲、用歌声歌颂她、赞美她。
然而,近两千年来,她却成了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上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现在请大家回顾课文内容。
1、学生打开网页,回顾课文内容。
2、师生齐读相关段落。
3、师小结:上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好,那么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
(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1、师屏幕演示学习目标;2、生浏览学习目标;3、师谈话激励:上节课,同学们在网络上查阅了资料,深入地学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在网页上设计治黄方案,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
小学四年级《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堂实录
小学四年级《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认识八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黄河发生变化原因,畅谈从文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黄河吗?请看黄河地图,思考一下你们对黄河了解多少?师:看来同学们对黄河的了解还真不少呢!《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对黄河有了更进一步的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39页,谁来读读课文前面的链接语?生读。
师:文前的链接语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师:同学们真会读书,咱们在学习这类课文时,一定要先读读课文前面的链接语,这对我们学习课文的内容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你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师:读了课文,谁来读一读本课的生字新词:亩乃至侵蚀开垦亩经营不折不扣是:这些生字新词中有没有容易读错或者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师:读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想哪些自然段写了黄河发生的变化,哪些自然段写了引起变化的原因,哪些自然段写了治理黄河的办法?师: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读书能把课文的脉络梳理得很清楚。
四、细读课文,解决三个问题。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3、4、5自然段,想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用笔画出相关的语句。
师:出示黄河成为悬河的课件(旁说)师:有没有找到黄河成为悬河的资料。
生答:师:那么课文是由什么说明方法来写出黄河发生的变化。
师:那你读一读相关的语句好吗?师:对,同学们课文就是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写黄河的变化,那么引起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请你跟同桌一起读一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找一找,画一画,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师:谁来说说引起变化的原因?师: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为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板书) 师:你理解得真好,同学们那你们赶紧拿起笔一起把12个越字打上点,老师起头,咱们一起把含有12个越字的句子读一读。
〖2021年整理〗《知识拓展黄河下游断流及危害》优秀教案
黄河下游断流及危害摘要黄河下游断流形势越来越严重,给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黄河断流的原因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必须有效地控制。
关键词断流;黄河1黄河断流情势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的约古宗列渠,流经我国的九省,在山东北部入海。
其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8%。
黄河每年平均输沙为16亿吨左右,居世界60余条大河之首。
泥沙淤积使黄河下游河床抬高,郑州花园口以下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
1960年因三门峡水库截留,使黄河下游首次发生历时141天(从3月7日至7月22日)的断流。
自1972年黄河下游再次断流以来,其断流的时间不断提前,断流的天数和长度有增无减,情况越来越严重。
从1972年到1998年的27年中,下游断流21年,平均十年八断,在70年代和80年代,断流主要发生在每年雨季之前的5月和6月。
90年代以后断流的时间向冬春季的2月、3月、4月和夏季的7月、8月份延伸转移。
70年代的十年中断流7年,累积断流105天,每年平均断15天,断流发生在4月至8月。
据本人统计,在90年代的前八年中,断流7年,累计断流717天,每年平均断流天,断流发生在2至12月。
1997年最多达226天。
91年至97年黄河断流情况见表1。
根据黄河沿岸引水量、气候及经济发展来看,下游断流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缓解,断流将可能继续存在。
表1:90年代黄河断流情况统计表2黄河断流危害由于黄河断流,黄河下游两岸地区的生态环境、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严重断流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黄河将会变成内陆河或季节性河流,这将导致一场严重水荒。
1997年由于黄河流域普遍干旱,以黄河为主要水源的东营、滨州、德州和青岛等城市以及中原油田和胜利油田等90多万城镇居民饮水发生严重困难,严重地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据有关资料统计,1972年至1996年因黄河断流,农田累计受旱面积为4963平方千米,农作物减产亿千克,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导致工业经济损失达146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名称:
五年级地方课程环境教育第15课《黄河为什么会断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黄河,了解黄河。
知道黄河的历史意义。
2、能分析出黄河断流的原因,知道黄河断流所造成的危害,并能从中找出解决黄河断流的方法。
3、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分析黄河断流的原因及黄河断流所造成的危害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一)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黄河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但了解的还不细致,本节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进一步让学生认识黄河、了解黄河。
黄河断流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话题,发生的时间比较早,大多学生对此没有印象,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同时针对学生已有的合作意识和习惯进一步进行加强,让
学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黄河为什么会断流》以黄河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文化底蕴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从而让学生有了成就感;接着提出本课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让学生结合图片来分析,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黄河断流的原因;最后,结合这一问题找到治理黄河断流的方法。
教材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学生接受起来也能够得心应手。
亮点预设:
1、引导学生认识黄河,我采用了大量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显得不单调。
2、学生分析黄河断流的原因,即让学生结合图片,同时又让学生集思广益,发挥集体的优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使课堂变得更加深入人心。
3、课外拓展我选择了我们这里最近的河流——大汶河,让学生展开调查了解,贴近学生实际,同时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以致用,也更加深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一、根据地方课程的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发展规律,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开动脑筋——畅所欲言——沉思默想——齐心协力——走
出校园,由浅入深来组织教学。
二、标准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我本着这一特点,让学生充分的思考、分析、讨论、总结,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三、环境教育就是让学生认识到破坏环境会对社会、家庭乃至整个人类造成极坏的影响,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珍惜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以学生了解的黄河的诗句入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介绍黄河(黄河,源远流长、波澜壮阔,哺育了华夏儿女,孕育了华夏文明!)。
二、开动脑筋:
黄河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你对黄河了解多少呢?现在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黄河的源头在哪里?流经了那些省份?黄河从哪里入海?
(学生开动脑筋想问题,可以互相交流)
介绍黄河(结合图片)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克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自治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全长5464千米,总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
黄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
五长河。
(教师补充)人们常说“跳进黄河洗不清”就是因为黄河的含沙量很大,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
从河源到内蒙古的河口镇为上游,河水比较清澈,河口镇到郑州附近的桃花峪为中游,此时河流已经含有大量的泥沙,河水发黄,桃花峪以下为下游。
三、畅所欲言: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可是你知道吗,它曾经发生过断流,你听啊说过吗?(学生可能对此不是很了解,这里教师要做补充)黄河断流,首次出现于1972年,此后26年间有21年断流。
1990-1998年,年年断流。
1997年黄河断流多达7次,时间长达226天,断流河段704千米,河口300多天无水入海。
黄河最后一次断流是1999年8月11日。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畅所欲言,说一说,黄河断流的原因是什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幅图片,或许你能从中找出原因。
(出示图片,学生分析讨论,形成文字)
小组交流,教师适当补充,主要有以下几点:1、森林植被被破坏;2、沙漠的大量侵入;3、中上游的不合理用水(大水漫灌)。
四、沉思默想:
想一想,黄河断流会给黄河三角洲带来什么影响?
(教师要给学生说明黄河三角洲的位置及现在开发的前景)
学生思考、回答
五、齐心协力:
是啊!黄河断流会给下游造成巨大的损失,不仅影响下游的生活与生产,更为严重的是,还会造成下游河道特别是主河槽淤积加剧,泄洪能力降低,生态系统趋于恶化。
所以我们大家要携起手来,为共同治理好黄河出一份力。
那么针对黄河断流的原因分析,你有哪些好的意见和建议防止黄河断流。
(大家充分发言)1、保护树木,爱护环境。
2、节约用水。
3、植树造林。
4、治理沙漠等
六、走出校园:
1、我们的家乡有一条河——大汶河,许多年以前也曾年年断流,让我们一起来调查一下,它断流的原因是什么?
2、查阅资料,看看科学家是怎样分析黄河断流的原因的。
教学反思:
《黄河为什么会断流》是五年级地方课程环境教育的教学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分析黄河断流的原因,找出防止黄河断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结合黄河断流的原因,让学生知道了破坏环境所造成的危害。
在教学方法中,主要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环节的衔接,按照教材中的几个步骤,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学效果较好。
由于学生对黄河的认识不深,课堂中对学生不熟悉,造成了有些环节脱节,过渡不自然。
还应加强对教材的全面把握,对学生的多面
了解,对黄河的其他知识,自己也应多学习,这样在课堂中才能得心应手,有的放失。
教学中,虽然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教育,但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不太到位。
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些没有给予肯定的答复,应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有目的的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