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圈闭概念介绍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
第二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2、圈闭和油气藏分类的基本原则
两条基本原则 1)分类的科学性,即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反映各 分类的科学性,即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 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分类的实用性,及分类应能有效地指导油气藏的勘探及开 分类的实用性, 发工作,并且比较简便实用。 发工作,并且比较简便实用。 自然界地质作用因素复杂,圈闭在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自然界地质作用因素复杂,圈闭在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往往不仅仅受某一种单一地质因素的控制。从这个角度讲, 往往不仅仅受某一种单一地质因素的控制。从这个角度讲, 自然界的圈闭大都是复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界的圈闭大都是复合作用的结果。圈闭成因的分类就是 要强调其主导作用因素,因此, 要强调其主导作用因素,因此,在分类中本书采用主因素分 类原则,即根据圈闭形成的主控因素进行分类。 类原则,即根据圈闭形成的主控因素进行分类。
第三节 构造油气藏
由于地壳运动使储层顶面发生变形、 由于地壳运动使储层顶面发生变形 、 变位而 形成的圈闭, 称构造圈闭。 形成的圈闭 , 称构造圈闭 。 在构造圈闭中的油气 聚集,称为构造油气藏。 聚集,称为构造油气藏。
1、背斜油气藏 、 2、断层油气藏 、 3、岩体刺穿油气藏 、 4、裂缝性油气藏 、
静 水 条 件 下
本节要点
1、掌握圈闭和油气藏的含义; 、掌握圈闭和油气藏的含义; 2、理解溢出点、闭合高度、闭合范围的含义; 、理解溢出点、闭合高度、闭合范围的含义; 3、学会度量圈闭; 、学会度量圈闭; 4、了解描述油气藏的各种术语。 、了解描述油气藏的各种术语。
第二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1、圈闭和油气藏 多年来, 各国地质学家提出了许多分类方 多年来 , 各国地质学家提出了 许多分类方 主要可归为几种: 案,主要可归为几种: ①以形态为依据的分类(层状、块状、不规则状) 以形态为依据的分类(层状、块状、不规则状) ②以成因为主的分类(构造、地层、复合圈闭) 以成因为主的分类(构造、地层、复合圈闭) ③混合分类:以成因为主,结合形态分类 混合分类:以成因为主,
石油地质学 第3章圈闭和油气藏
③遮挡条件 ①储集层
遮挡条件?
遮挡条件
盖层本身的弯曲作为遮挡 断层遮挡(封闭)
地层不整合遮挡 岩性变化遮挡(封闭)
3、圈闭类型划分
划分方法:根据遮挡层的成因类型进行划分
• 因地层变形与变位形成的构造圈闭
包括:背斜圈闭、断层圈闭、刺穿接触圈闭
• 因纵向上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地层圈闭 (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包括不整合遮挡和不整合 覆盖圈闭) • 因沉积相变或成岩作用导致孔渗性变化而形成 的岩性圈闭 (包括岩性尖灭和透镜体圈闭,原生和和次生成岩圈闭) • 上述各种不同因素共同形成的复合圈闭 • 特殊类型(非常规)(如:水动力圈闭)
断层能否起遮挡作用取决于断层的封闭性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因素复杂
断层封闭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断层封闭性在空间上也是有变化的
1.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
①两盘地层的对接情况
砂-泥对接封闭性好 砂-砂对接封闭性差
对接情况与断距、地层厚度的不同配置有关
1.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
②断层断穿地层的岩性 泥岩发育封闭性好,砂岩发育封闭性差
(3)分布特点: 盐层、石膏比较发育的盆地
侏罗系泻湖相 巨厚岩盐活动 形成底辟
40km长 20km宽
布尔干油田
潜江组盐湖 相泥岩厚 3500m以上, 盐层153层之 多 底辟幅度 800m
江汉盆地 潜江凹陷
4. 披覆背斜圈闭和披覆背斜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覆盖在古突起上,存在差异压实作用
(2)基本特点:
第三章
圈闭与油气藏
气 油 水
背斜油气藏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一、圈闭
1.圈闭的概念
圈闭:地下适合于油气聚集的场所 从地质特征看,圈闭是周围被致密层所 限定的储集体。 从成藏动力学角度看,圈闭是周围被高 势区所围限的低势空间。
地质圈闭的名词解释
地质圈闭的名词解释地质圈闭,是指地质构造或岩石性质的改变所造成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聚集区域。
在地质学中,圈闭是指由不透水岩或构造障碍而使得石油或天然气无法自由流动的区域,导致它们在储层岩石中聚集起来。
地质圈闭是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之一,寻找和识别圈闭是成功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关键。
地质圈闭分为各种类型,主要包括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和复合圈闭。
首先,我们来看构造圈闭。
构造圈闭是由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层变形所形成的聚集区。
构造圈闭主要包括斜坡圈闭、背斜圈闭和断裂圈闭。
斜坡圈闭是形成在倾斜地层上的圈闭,由于地层压力的变化,形成了含矿的聚集区。
背斜圈闭则是由岩层弯曲产生的圈闭,通常分为正背斜和逆背斜圈闭。
断裂圈闭是由断层运动所造成的岩石移动,形成了裂隙和聚集矿物资源的区域。
其次,岩性圈闭也是一种常见的圈闭形式。
岩性圈闭是指岩层内不同岩性和孔隙度的变化造成的圈闭。
岩性圈闭主要有储层圈闭和密封圈闭。
储层圈闭是指在地层中存在具有较高孔隙度和渗透性的岩石层,在其上、下和侧面存在岩层边界或不透水岩层,形成了含有矿产资源的聚集区。
密封圈闭则是指在地层中存在具有较低孔隙度和渗透性的岩石层,其上、下和侧面存在不透水岩层,使得矿产资源无法向上或向下扩散,从而形成了圈闭。
最后,复合圈闭则是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相结合的一种圈闭类型。
复合圈闭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例如构造运动、岩层变异以及自然地理特征等。
这种圈闭形式通常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的含矿潜力。
总的来说,地质圈闭是由地质构造或岩石性质的改变所造成的矿产资源聚集区。
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中,寻找和识别圈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主要富集区域。
各种类型的圈闭都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和特点,需要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和方法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
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地质圈闭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促进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地层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地层圈闭是指沉积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
油气在其中聚集就成为地层油气藏。
地层圈闭是狭义的,是指储层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被封闭所形成的圈闭,不包括由于沉积条件的改变或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性圈闭。
尽管地层圈闭也属构造成因,但因其主要是强调由于储层上、下不整合接触,储层遭风化剥蚀后,又能被盖层封盖而成,与前述构造油气藏是不同的。
它主要分为三类: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和地层超覆油气藏和生物礁块油气藏。
BCD EF图地层油气藏及其与非地层油气藏之间的区别示意图一、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一)定义:剥蚀突起和剥蚀构造被后来沉积下来的不渗透性地层所覆盖而形成的圈闭,油气在其中的聚集就称为…。
分为潜伏剥蚀突起圈闭及其油气藏和潜伏构造圈闭及其油气藏。
(二)形成机理地壳运动→抬升→风化剥蚀→凹突地形、破碎溶蚀带→沉降→接受盖层沉积。
(c)图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示意图(三)形成条件地壳升降较频繁,沉积间断多,基底断裂发育。
主要分布在地台区。
我国的任丘、渤海湾盆地、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均有分布。
二、地层超覆油气藏1.形成:水进→超覆→退积层序水退→退覆→进积层序水进时,沉积范围不断扩大,较新沉积层覆盖了较老地层,原在坳陷边部的侵蚀面沉积了孔隙性砂岩,后来在其上沉积了不渗透性泥岩,就形成了地层超覆圈闭。
油气在其中的聚集就形成了地层超覆油气藏。
图金家油田构造及油藏剖面图图超覆与退覆示意图注意:这种油气藏不能形成于盆地边部(通天砂),除非断层遮挡,或有不整合面存在。
仅在盆地内部的隆起边缘可有这种情况。
三、生物礁油气藏生物礁是指由造礁生物珊蝴、层孔虫、苔藓虫、藻类、古杯类等组成的、原地埋藏的碳酸盐岩建造。
生物中,除造礁生物外,尚掺有海百合、有孔虫等喜礁生物。
生物礁圈闭是指礁组合中具有良好孔隙—渗透性的储集岩体被周围非渗透性岩层和下伏水体联合封闭而形成的圈闭。
生物礁分为前礁、主体和后礁相,最为有利的储集体为前礁和主体—其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均发育,构成良好的储存空间;而且除其本身具良好的生油条件外,邻近的油源可提供充足的油源。
圈闭和油气藏
形成圈闭:背斜圈闭、断层圈闭等; 形成油气运移通道:断层通道,不整合; 造 成 地 层 的 倾 斜 , 增 强 油 气 运 移 的 动 力
(浮力、构造运动力)。
2.稳定的构造环境
强烈的构造运动:
储集层抬升到地表或被剥蚀,油气发生生 物降解或逸散,油气藏被破坏。
断 层 破 坏 了 圈 闭 的 完 整 性 , 油 气 沿 断 层 散 失油气藏遭破坏。
“单一圈闭” : 单一要素控制、 单一的储集层、
统一的压力系统、 统一的油气水界面
2.油气藏中油气水分布
(1)油气藏: 气在上,油居中,水在下 油-气界面、油-水界面
(2)油藏: 油在上,水在下 油-水界面
(3)气藏: 气在上,水在下 气-水界面
3.油气藏的度量
(1)含油边界与含油面积 ①外含油边界:油水界面 与储层顶面的交线 ②内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 储层底面的交线
只有在砂岩百分比在20%-60%,即砂岩单 层厚10-15m,泥岩单层厚30-40m,二者呈 略等厚互层的地区,砂泥岩接触面积大, 最有利石油聚集。
2.有利的运移条件
盆地构造格局:研究的目标是否处在有利的构造位 置上:凹中隆、斜坡带、古隆起
距生油中心的距离:越近越好 是否有有利的运移通道连通 是否处在有利的运移方向上 目标与生油中心之间有无阻挡油气运移的封隔体
圈闭距油源区越近,其有效性越高
❖油源的充足程度
❖油气运移通道的通畅程度
“源控论” 油油在 凹气陆 陷主相 周要盆 围围地 分绕中 布生,
3.圈闭位置与油气运移优势方向的关系
位于油气运移优势方向上的圈闭较其他 方向上的圈闭更为有效
❖盆地构造格局 ❖优势输导体系 ❖水动力条件 ❖盖层底面构造形态
石油地质学 07级第3章圈闭和油气藏
二、油气藏按圈闭成因的分类
1. 构造油气藏
①背斜圈闭油气藏 ②断层圈闭油气藏 ③裂缝性油气藏 ④岩体刺穿接触圈闭油气藏
2.地层圈闭油气藏
①地层不整合覆盖圈闭油气藏 ②地层超覆圈闭油气藏
3.岩性圈闭油气藏
①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油气藏
①地层厚度顶薄翼厚,地层倾角顶平翼稍陡, 背斜倾角向上变缓 ②背斜幅度下部层位大,上 部层位小;闭合度也是下部 大,上部小 ③闭合面积下小上大
(3)分布特点:
古地形凸起的上方 , 如洼中隆,古潜山
5.逆牵引背斜圈闭和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 在断块活动及重力滑动作用下,堆积在同 生断层下降盘上的砂泥岩地层沿断层面下 滑,使地层产生逆牵引而形成背斜。 同生断层 边沉积、边断裂
E-N
K
碳酸盐岩
砂岩
23.80
21.16
罗马什金
大庆 鲁迈拉
俄罗斯
中国 伊拉克
伏尔加-乌拉尔
松辽 波斯湾
1948
1959 1953
背斜
背斜 背斜
D
K K
砂岩
砂岩 砂岩
20.31
20 19.60
布盖格
沙特
波斯湾
1941
背斜
J
碳酸盐岩
17.92(560)
世界10个特大气田基本地质情况表
气田 北方-南帕斯 乌连戈伊 亚姆堡 国家 卡塔尔\伊朗 俄罗斯 俄罗斯 盆地 波斯湾 发现 年份 1988 圈闭 类型 背斜 背斜 背斜 产层 时代 P K K 产层岩性 碳酸盐岩 砂岩 砂岩 可采储量 (1012m3) 25.47 10.20 5.242
石油地质学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
逆牵引 拉张作用在靠近断层附近形成了
空间,沉积物重力导致下滑。与 正常拖曳作用的结果相反。
(2)逆牵引背斜圈闭基本特点: ①位于同生断层的下降盘,与同生断层相伴生 ②小型短轴背斜,靠近断层的一翼稍陡,另一翼稍缓
5.逆牵引背斜圈闭和逆牵引背斜油气藏
鼻状构造的上倾方向被断层所封闭
形成的圈闭称为断鼻圈闭
(2)断块圈闭和断块油气藏
由弯曲断层或多条断层配合,
形成两面、三面甚至四面为断
层围限的圈闭称为断块圈闭
3、断层对油气藏形成的作用
• 有两方面:1)遮挡作用;2)运移通道作用
– 1)遮挡作用:断层封闭时,形成断层圈闭 – 2)运移通道作用:断层不封闭
逆牵引(滚动)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1.挤压背斜圈闭和 挤压背斜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由侧向 挤压作用形成 (2)基本特点: ①两翼地层倾角较陡, 呈不对称状,一翼陡、一翼缓; 靠近挤压力来源方向较缓 ②闭合度较大,闭合面积较小 ③常有断裂(逆断层)伴生 (3)分布特点:
酒泉盆地老君庙背斜
挤压(压陷)盆地: 前陆盆地山前褶皱带; 成排成带出现
西西伯利亚 1966 西西伯利亚 1969
博瓦涅科夫
扎波利亚尔 什托克马诺夫 北极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西西伯利亚 1971
西西伯利亚 1965 西西伯利亚 西西伯利亚
背斜
背斜 背斜 背斜
K
K K K
砂岩
砂岩 砂岩 砂岩
4.385
3.532 2.762 2.762
阿斯特拉罕
格罗宁根 哈西鲁迈勒
背斜油气藏: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背斜学说”(I. C.White, 1885):早期找油理论
石油地质学-圈闭和油气藏PPT
基底隆升背斜油气藏
加 瓦 尔 油 田
长 200km, 宽 16km
基底隆升背斜油气藏 西西伯利亚盆地萨莫特洛尔背斜型大油田
基底隆升背斜油气藏 西西伯利亚盆地乌连戈伊背斜型大气田
3. 底辟拱升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柔性物质(盐、 泥)活动上拱形成
(2)基本特点: ①以短轴背斜或穹隆背斜为主 ②顶部多被放射状断层切割 ③盐层以下构造消失
第二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1、圈闭和油气藏 多年来,各国地质学家提出了许多分类方
案,主要可归为几种: ①以形态为依据的分类(层状、块状、不规则状) ②以成因为主的分类(构造、地层、复合圈闭) ③混合分类:以成因为主,结合形态分类
第二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2、圈闭和油气藏分类的基本原则
两条基本原则
⑤两盘地层的对接情况
砂-泥对接封闭性好 砂-砂对接封闭性差
(一)断层圈闭的类型 根据形成条件和形态特征,可分几种基本类型: (1) 断鼻构造圈闭; (2) 弧形断层或断块圈闭; (3) 交叉断层断块圈闭; (4) 多断层断块圈闭; (5) 逆断层断块圈闭。
断层圈闭
断鼻油气藏
断鼻构造及油气藏
永安镇油田永12断鼻构造及油气藏
3.面积大小不一,相差悬殊,小的不到1平方公里,大的 可达数千平方公里;
4.组合上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若干线状排列的背斜带。 还可以是统一的大型隆起背景上排列不规则的穹窿群;
5.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被断层复杂化。
世界特大油田基本地质情况表
油田
国家
加瓦尔 布尔干 萨法尼亚 坎塔雷尔 扎库姆 马尼法 基尔库克 萨莫特洛尔 罗马什金 大庆 鲁迈拉 布盖格
(3)分布特点: 盐层、石膏比较发育的盆地
简述圈闭及其组成部分
圈闭是指在地质层中由不透水岩石(如泥岩或盐岩)或构造断层等形成的地质结构,它可以阻止石油、天然气或其他流体在地下运移和储集。
圈闭是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概念,它是石油和天然气聚集的必要条件。
圈闭通常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储集岩层:圈闭内的储集岩层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
这些岩石通常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性,能够储集和流动油气。
密封层:圈闭上方的密封层是阻止油气上升至地表的关键层。
它可以是不透水的岩石,如泥岩或盐岩,能够有效阻止油气的迁移。
圈闭边界:圈闭边界是指圈闭与周围地质构造的分界线。
它可以是构造断层、层间不连续面等,阻止了油气向周围地层的扩散。
草帽层(cap rock):有时,地下的圈闭在上方还有一层草帽层,这是泥填充物或非常稳定的碎屑填充物,会起到额外的封堵效果,加强圈闭的密封性。
这些组成部分共同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地下空间,使得油气能够在圈闭内聚集和积累,形成石油和天然气储藏。
在油气勘探中,识别和理解圈闭的特征和类型对于发现和开发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地质》第四章圈闭和油气藏
①断层的性质 压性封闭性好;张性封闭性差
②断层的产状 倾角小封闭性好; 倾角大封闭性差
二、断层圈闭和断层油气藏
③断层断穿地层的岩性
泥岩发育封闭性好,砂岩发育封闭性差 断层泥
④断层带其他封堵物的形成
被沥青、矿物充填的封闭性好
⑤两盘地层的对接情况
砂-泥对接封闭性好
砂-砂对接封闭性差
背斜圈闭和油气藏的类型:
挤压背斜圈闭和挤压背斜油气藏 基底隆升背斜圈闭和基底隆升背斜油气藏 底辟拱升背斜圈闭和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披覆背斜圈闭和披覆背斜油气藏 逆牵引(滚动)背斜圈闭和逆牵引(滚动)背斜油气藏
1.挤压背斜圈闭和 挤压背斜油气藏
(1)圈闭形成机理:由侧向 挤压作用形成
(2)基本特点:
“单一圈闭” : 单一要素控制、 单一的储集层、
统一的压力系统、 统一的油气水界面
2.油气藏中油气水分布
(1)油气藏: 气在上,油居中,水在下 油-气界面、油-水界面
(2)油藏: 油在上,水在下 油-水界面
(3)气藏: 气在上,水在下 气-水界面
3.油气藏的度量
(1)含油边界与含油面积 ①外含油边界:油水界面 与储层顶面的交线 ②内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 储层底面的交线
第三节 构造圈闭和构造油气藏
构造圈闭: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 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构造油气藏: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构造圈闭
构造油气藏
背斜圈闭 断层圈闭
岩体刺穿圈闭
背斜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 裂缝性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
一、背斜圈闭和背斜油气藏
背斜圈闭:由背斜作为遮挡条件而形成的圈闭 背斜油气藏: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续表
5.1 圈闭的概念及度量
《油气地质与勘探》(Petroleum Geology and Exploration)第五章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5.1 圈闭的概念及度量课件制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系谭丽娟一、圈闭的概念圈闭(trap):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是储集层中油、气物质自身势最小而其动能为零的地方。
•组成圈闭的基本要素储集层:储集油气封闭条件:阻止油气运移散失盖层本身的弯曲变形盖层 + 其它侧向遮挡条件不整合遮挡盖层本身弯曲变形岩性上倾尖灭断层遮挡向上倾方向物性变差透镜体二、圈闭的度量1.溢出点油气充满圈闭后,最先从圈闭中溢出的点。
3.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的构造等高线所封闭的面积。
2.闭合高度从圈闭中储层最高点到溢出点的高差。
某储层顶面构造图P某储层A-B 油藏剖面图P二、圈闭的度量断层圈闭的溢出点、闭合高度和闭合面积示意图(假设储层厚度60米)断层圈闭的溢出点、闭合高度和闭合面积示意图(假设储层厚度60米)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岩性圈闭的溢出点、闭合高度和闭合面积示意图岩性圈闭的溢出点、闭合高度和闭合面积示意图某储集层顶面构造图(储层厚50米)12某储集层顶面构造图(储层厚70米)P1 P2断层1断层2——断层2两侧砂体对置(见面),此时若没有其它资料作为参考,一般视此断层为开启性的,则图中共有两个圈闭。
某储集层顶面构造图、砂岩等厚图。
确定圈闭的位置、溢出点、闭合范围、闭合高度。
P2P1砂岩顶面构造等高线砂岩等厚线二、圈闭的度量圈闭的大小是指圈闭能容纳油气的最大体积。
大容积的圈闭是形成大油气藏的基础。
当储层较厚且较平缓时,圈闭最大有效容积主要取决于:闭合面积、闭合高度、有效孔隙度。
V=F·H·P式中:V—圈闭最大有效容积,m3;F—圈闭的闭合面积,m2;H—闭合高度,m;P—储层有效孔隙度。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5.1 圈闭的概念及度量(完)。
【石油地质学】第五讲油气聚集与成藏
清绘此图
Four isolated each other pools
断 层 圈 闭
( 背 斜 圈 闭 )
(四)油气藏的度量
含油面积:油藏外边缘圈闭的面积。
含油边界:油水界面与储层顶、底面的交线称外、内 含油边界。
油(气)水界面:与储集层(油层、气层)底面的交线称内 含油(气)边界,又叫含水边界。
因此,对研究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而言,充足的 油气来源和有效的圈闭将成为两个最重要的方面。
一、油气成藏要素
(一)生油气源岩
沉积埋藏史:盆地持续沉降→巨厚沉积物→稳定还原环境 受热史:高地温场→成熟度 古气候:水体介质、有机质丰度
(二)储集层
沉积体系、沉积相→孔隙度、渗透率、储集岩类
(三)盖层
盖层类型 盖层的形成、分布范围
➢气顶和油环,油气按密度分异,气位于圈闭 的最高部位,形成气顶;油位居中部,水在最 下面油在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称油环。
➢充满系数,定义为含油高度与闭合高度的比 值。 一般情况下在富含油气区,该系数高;在 贫含油气区,充满系数低。
第二节 油气藏成藏要素
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能否形成储 量丰富的油气藏,且被保存下来,主要取决于是否具备 生油层、储集层、盖层、运移、圈闭和保存等成藏要素 及其优劣程度。
the regional dip
背斜圈闭的闭合 面积、闭合高度
The close area of fault traps
The close area of lithology traps for the wedge type
1-渗透性砂岩上倾方向尖灭线;2-构造等高线;3-背斜圈闭闭合区; 4-尖灭型岩性圈闭闭合区
§1圈闭与油气 藏
第三章 圈闭
其上倾方向为非渗透性边界所限,下倾方向与
储层顶面等高线平行。不同层位储集体可以叠 合连片。 (二)基本类型 1.与沉积有关的透镜型岩性圈闭 其特点是:
①规模一般不大,与周围的界线有些是清晰的,
有些是渐变的。油气可充满整个储层,也可只
占据上部(如果地层是倾斜,油气也可只聚集
在储层上倾一侧);
②没有溢出点,圈闭闭合面积、闭合度、容积
刺穿背斜及拱升背斜
盐体侵入,刺穿沉积岩层形成圈闭
第三节 地层圈闭
凡储集层因地层变化(剥蚀、超覆、尖灭
侧向物性变差)而形成的圈闭,称地层圈闭。
一、不整合圈闭
储集层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相切,封闭
而成圈闭,储层可以位于不整合面之上或之下
,其形成主要与区域沉积间断及剥蚀作用有关。
(一)基本特征
第三章 圈闭
基本内容提要
圈闭是油气聚集成藏的场所,圈闭的形成条
件决定着油气藏的基本特征。以圈闭成因为依据
划分圈闭的类型,可以充分反映各类圈闭的特征
和分布规律。 按成因将圈闭主要分为构造、地层、水动力 及复合圈闭等类型。
第一节 圈闭的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圈闭的基本概念
(一)圈闭的概念
圈闭,是储层中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移,并能 聚集和保存油气的场所。 圈闭要能起到以上作用,必须具备三个组 成部分: ①储层;②盖层;③一定的遮挡条件。
盐体侵入,刺穿沉积岩层形成圈闭
(同沉积背斜)
古地形突起起初以隆起形式存在,顶部未接 受沉积,在隆起周围的低洼地区填平补齐后,隆 起顶部才逐渐被沉积所覆盖。因而隆起顶部沉积 物薄压实程度小,周围沉积物厚压实程度大。结 果在突起的上覆岩层中形成了差异压实背斜。 其特点是:直接反映下伏古地形突起分布范围和 形状,闭合度总是比古地形突起的高度小,并向 上递减直至消失,地层倾角向上也逐渐变小。
031第三章 圈闭和油气藏(第一节 圈闭和油气藏概述)
二、流体势计算及其与圈闭、油气藏的关系
(一)流体势概念 流体势(φ)有三个常用的概念: (1)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机械能( Hubbert,1940)。 (2)单位重量流体所具有的势能(流体头,如水(压)头)——地下水动力学
φig = g z +( po /ρg0 )Ln(1—ρw g z / po) (4-11)
(三)流体势的计算
将(4-3)(4-4)和(4-10)式两边同除g,得到水头(hw)、油头(ho)和等温理想气头 (hig)分别是(注意:P的意义与上述一致):
hw = z+P/(ρwg) ho = z+P/(ρog) hig =z+ po /(ρg0 g)Ln (P)
1、不可压缩流体
水和油近似地可以看作是不可压缩的流体。
根据(4-2)式,则水势(Φw)和油势(Φo)分别为:
Φw = gz+P/ρw
(4-4)
Φo = gz+P/ρo
(4-5)
(4-4)和(4-5)式中P=p-p0,为压差。
水势和油势存在下列简单关系:
Φo =ρw /ρoΦw-(ρw-ρo)gz /ρo (4-6)
4、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比例
效储集层内可能夹有非渗透夹层,扣除非渗透夹层的储集层才 是有效储集层。
5、确定圈闭内有效储集层的有效孔隙度 完成上面头三个步骤就可以确定圈闭空间,进而利用有效储集 层及其有效孔隙度计算圈闭内的有效容积大小。严格做法应该 是,用变孔隙度代替常量孔隙度,用积分方法计算圈闭的有效 容积。
(1)静水条件
在静水条件下,对(4-3)式两边求关于z的导数,有:
圈闭与油气藏类型(业界相关)
专业课堂
16
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与基底活动有关)
稳定地台区,盆 地内部基底活动, 差异升降,使沉积 盖层发生变形,形 成宽缓背斜。
☆特点:两翼缓、倾角小,H闭较小,S闭较大,
多分布在裂谷型含油气盆地中,常成组、成带分
布,组成长垣或隆起带。背斜的形成具有继承性。
专业课堂
高渗透
A-砂岩尖灭体 油气藏
B-砂岩透镜体 油气藏
低渗 透
C-低渗透砂岩 中之高渗透带
图:各类砂岩体岩性油气藏
专业课堂
33
原苏联卡杜辛油田渐辛统砂岩尖灭油气藏剖面图
专业课堂
34
低渗砂岩中高渗透带透镜体油藏
阿巴拉契亚盆地下石炭统的“百呎砂岩”油藏剖面图
专业课堂
35
生物礁油气藏
良好储集条件的生物礁 上覆不渗透岩层
12
影响较大的分类有以下两种:
(1) 按圈闭成因分类: 构造圈闭 地层圈闭 岩性圈闭 混合圈闭
层状
(2) 按油气藏形态分类: 层状 块状 不规则状
块状
层状
不规则状
专业课堂
13
其他分类
(3)根据流体性质类:
油藏、
气藏、
油藏
油气藏。
(4)根据地层压力与
油气藏饱和压力
的差异分类:
高饱和油气藏、
低饱和油气藏。
最重要的盖层:蒸发岩类、泥页岩类等
专业课堂
6
二二、圈圈闭闭的的度度量量
1、溢出点:油气充满圈闭 后,最先从圈闭中溢出的点
某储层 顶面构 造图
2、闭合高度:从圈闭中储 层最高点到溢出点的高差。
3、闭合面积:通过溢出点 的构造等高线所封闭面积。
地层类圈闭的定义与识别
第五节地层圈闭和油气藏地层圈闭:由于储集层的岩性在横向上发生变化或地层层序产生沉积中断被非渗透性岩层所封闭而形成的闭合油气低势区称为地层圈闭,在其中聚集了烃类之后则称为地层油气藏。
地层圈闭的形成是由于沉积条件的改变,储集层岩性岩相的变化,或者储集层上、下不整合接触的结果。
这种变化可以是突变的,也可以是渐变的;可以是局限的,也可以是区域的。
与构造因素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控制地层圈闭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则仍然是沉积条件的改变。
地层圈闭根据形成机理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岩性圈闭、不整合圈闭和礁型圈闭。
一、岩性圈闭和油气藏1、概念岩性圈闭:储集层的岩性在横向上发生变化,四周或上倾方向为非渗透性岩层遮挡而形成的圈闭称岩性圈闭。
聚集油气之后形成岩性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储层的连续性差,多以碎屑岩为主,一般规模较小。
多属自生自储原生油气藏。
2、分类根据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可将岩性油气藏分为两种类型,储集层的岩性变化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称为沉积圈闭,它包括透镜型岩性圈闭和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
若是储集层岩性变化是在成岩后生过程中形成的,则称为成岩圈闭,它包括储集层部分变为非渗透遮挡和非储集层部分变为渗透性储集体而形成的圈闭。
(1)透镜体岩性圈闭和油气藏透镜体岩性圈闭四周均为非渗透性岩层,无溢出点,圈闭的大小受非渗透性围岩所限,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油气藏。
储集层可以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
碎屑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在岸带附近,常见的有河道砂体,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沿岸带分布的河口坝、堡坝砂体。
图为我国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南缘的独山子油田,第三系中有相当数量的砂岩透镜体油气藏。
河道砂透镜体岩性圈闭和油气藏河道砂体是碎屑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类型之一,图为美国密西西比州小溪油田登克曼河道边滩砂岩体油藏。
三角洲分流河道砂透镜体岩性圈闭和油气藏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碎屑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类型,有时沿岸带多种砂岩体类型互相叠置连片组成复合砂岩体,形成规模较大的复合砂体岩性油藏。
油气藏地质 第3章圈闭和油气藏
“背斜学说”(I. C.White, 1885):早期找油理论
背斜油气藏在世界石 油储量上占重要地位
世界特大油田基本地质情况表
油田
国家
加瓦尔 布尔干 萨法尼亚 坎塔雷尔 扎库姆 马尼法 基尔库克 萨莫特洛尔 罗马什金 大庆 鲁迈拉 布盖格
沙特 科威特 沙特 墨西哥 阿联酋 沙特 伊拉克 俄罗斯 俄罗斯 中国 伊拉克 沙特
隐蔽油气藏: 一般指目前勘探技术手段尚不易识别的非构造 圈闭所形成的油气藏.
四、非常规油气(藏)
• 在目前(常规)技术条件下很难采出的油气资源。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
• 一般包括致密和超致密砂岩油气、页岩油气、超重(稠) 油、沥青砂岩、煤层气、水溶气、天然气水合物等 –储存在非常规储层(致密储层) 中的; –很难确定出传统意义上的圈闭特征,或不存在明显 的储盖层分界; –不存在浮力作用; –规模大,连续性分布。(连续型油气藏)
同生断层 边沉积、边断裂
同时代地层下降盘厚度大于上升盘厚度 (生长指数>1)
逆牵引 拉张作用在靠近断层附近形成了
空间,沉积物重力导致回调下滑。 与正常拖曳作用的结果相反。
(2)逆牵引背斜圈闭基本特点:
①位于同生断层的下降盘,与同生断层相伴生 ②小型短轴背斜,靠近断层的一翼稍陡,另一翼稍缓 ③背斜高点向深部偏移轨迹平行于断层面 ④常有反向调整断层 ⑤背斜轴线与断层线大致平行,沿断层成串出现
岩性上倾圈闭的闭合面积由储层尖灭线与过溢出点 的构造等高线所围限的面积。
第二节 油气藏的概念与油气藏分类
一、油气藏的概念 1、油气藏:
圈闭中聚集了油气,就形成油气藏。
若圈闭中只聚集了油则称为油藏;若其中只 聚集了气则称为气藏;若聚集了油和气则称 为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 第3章圈闭和油气藏讲解
③遮挡条件 ①储集层
遮挡条件?
遮挡条件
盖层本身的弯曲作为遮挡 断层遮挡(封闭)
岩性变化遮挡(封闭)
地层不整合遮挡
3、圈闭类型划分
划分方法:根据遮挡层的成因类型进行划分
• 因地层变形与变位形成的构造圈闭
包括:背斜圈闭、断层圈闭、刺穿接触圈闭
• 因纵向上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地层圈闭 (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包括不整合遮挡和不整合
覆盖圈闭) • 因沉积相变或成岩作用导致孔渗性变化而形成
的岩性圈闭 (包括岩性尖灭和透镜体圈闭,原生和和次生成岩圈闭) • 上述各种不同因素共同形成的复合圈闭 • 特殊类型(非常规)(如:水动力圈闭)
部分圈闭类型示意图
圈闭的成因分类
• 构造圈闭
背斜圈闭
断层圈闭
岩体刺穿接触圈闭
• 地层圈闭(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
第三章 圈闭与油气藏
气 油 水
背斜油气藏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的概念
一、圈闭
1.圈闭的概念
圈闭:地下适合于油气聚集的场所
从地质特征看,圈闭是周围被致密层所 限定的储集体。
从成藏动力学角度看,圈闭是周围被高 势区所围限的低势空间。
2、圈闭要素
由三个部分组成(圈闭的三要素):
②盖层
②盖层
①储集层
③遮挡条件
构造油气藏: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构造圈闭
背斜圈闭 断层圈闭 岩体刺穿圈闭
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 裂缝性油气藏
一、背斜圈闭和背斜油气藏
背斜圈闭:由背斜作用而形成的圈闭. 由于地层褶皱形成背斜遮挡层而形成的圈闭
背斜油气藏:背斜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背斜学说”(I. C.White, 1885):早期找油理论
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2.上倾尖灭状岩性圈闭 ——由于储集层沿上
倾方向尖灭或渗透性变差 而形成的圈闭。
一般分布在盆地(坳 陷、凹陷、向斜)的斜坡 地带,但在古地形的斜坡 地带均可能出现。
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3.生物礁圈闭 根据生物礁的形态及其与陆地的关系分为:边礁、堤礁、
环礁和台礁等。 由泻湖向海洋方向,与生物礁有关的沉积相依次为: 后礁相:灰岩、云岩、砂岩、红色的页岩和硬石膏 (蒸发岩系统,盖层) 礁 核:碳酸盐岩(储层) 前礁相:石灰岩、砂岩及生物礁碎屑(储层) 盆地相:灰—黑色石灰岩和页岩(生油层) 从油气藏形成条件分析,礁核带和前礁相最为有利: 一是这两个带具有丰富的油气来源; 二是储集性能良好,原生孔隙和次生溶洞都很发育。
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2.油气藏的度量
(1)油气柱高度 (2)含油边界和含油面积 (3)气顶和油环 (4)边水和底水
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三.圈闭和油气藏的分类
㈠.分类的现状
(1)形态分类
(2)成因分类
(3)混合分类
㈡.分类的原则
准确性:
概括性:
实用性:
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三.刺穿接触圈闭 当柔性物质的上拱或
火成岩的侵入作用进一步 发展,刺穿了上覆储集层, 则可形成刺穿接触圈闭。
刺穿体一般为圆柱体, 因此与被刺穿地层的接触 面为环形,在此环形面下 可以聚集油气,封闭性能 较好。
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裂缝型油气藏一般有四个特点: ① 油气藏常呈块状; ② 钻井常发生钻具放空、 泥浆漏失和井喷现象; ③ 实验室测出的油层岩心 渗透率与试井测得的油层 实际渗 透率相差悬殊; ④ 同一油气藏,不同油气 井之间产量差别大。石油地质学第4章圈闭和油气藏
地质圈闭概念介绍
地质圈闭概念介绍
将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子倒扣在盛水的盆中,从下方的杯口处通一根橡皮管,从管中向杯内吹入气体或注入一种油品,油或气就会进入杯中的最高部位而把水排出杯外。
这个实验说明杯子起了地质圈闭作用,把油气集中起来并使它不再向外逸散。
在地下,凡是能阻止油气运移并将分散的“油滴”、“气泡”富集起来的地质构造就叫做地质圈闭,地质圈闭也简称圈闭。
它就好象是一个地下的储油仓库,能把油气集中储藏起来。
因此,地质圈闭就是油气运移的终点站,是油气的富集场所,即为油气藏的所在地,当然是石油工作者要寻找的主要对象。
地质圈闭的种类很多,但粗略的可以分成三大类:由地壳运动形成的隆起,貌似一个倒扣的锅,一般称为“背斜构造”,或称构造圈闭;当两套不是连续沉积的地层,形成交叉形状,这为“地层不整合”,若在不整合面上,由不渗透的地层起遮挡作用,称地层圈闭或不整合圈闭;当储集层的四周被不渗透地层所包围,起了遮挡作用,称岩性圈闭。
油气进入圈闭以后,又因为油、气、水的密度不同,在圈闭内进一步分异成三个层次。
最轻的气在上面,较重的油在中间,最重的水在下面,成为一个完整的油气藏。
一个大型的油气藏就可以单独成为一个油气田,也可以由多个油气藏组成一个油田。
至此,石油从生成、运移,到进入圈闭中富集和分异,完成了油气田形成的全过程。
我国的大庆、任丘油田属于典型的构造圈闭,胜利油田是被
断层复杂化了的构造圈闭,而克拉玛依油田则是以地层圈闭为主的油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圈闭概念介绍
将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子倒扣在盛水的盆中,从下方的杯口处通一根橡皮管,从管中向杯内吹入气体或注入一种油品,油或气就会进入杯中的最高部位而把水排出杯外。
这个实验说明杯子起了地质圈闭作用,把油气集中起来并使它不再向外逸散。
在地下,凡是能阻止油气运移并将分散的“油滴”、“气泡”富集起来的地质构造就叫做地质圈闭,地质圈闭也简称圈闭。
它就好象是一个地下的储油仓库,能把油气集中储藏起来。
因此,地质圈闭就是油气运移的终点站,是油气的富集场所,即为油气藏的所在地,当然是石油工作者要寻找的主要对象。
地质圈闭的种类很多,但粗略的可以分成三大类:由地壳运动形成的隆起,貌似一个倒扣的锅,一般称为“背斜构造”,或称构造圈闭;当两套不是连续沉积的地层,形成交叉形状,这为“地层不整合”,若在不整合面上,由不渗透的地层起遮挡作用,称地层圈闭或不整合圈闭;当储集层的四周被不渗透地层所包围,起了遮挡作用,称岩性圈闭。
油气进入圈闭以后,又因为油、气、水的密度不同,在圈闭内进一步分异成三个层次。
最轻的气在上面,较重的油在中间,最重的水在下面,成为一个完整的油气藏。
一个大型的油气藏就可以单独成为一个油气田,也可以由多个油气藏组成一个油田。
至此,石油从生成、运移,到进入圈闭中富集和分异,完成了油气田形成的全过程。
我国的大庆、任丘油田属于典型的构造圈闭,胜利油田是被
断层复杂化了的构造圈闭,而克拉玛依油田则是以地层圈闭为主的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