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文艺理论与传统理论观点根本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文学

合集下载

大学试题(文学)-文学理论研究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大学试题(文学)-文学理论研究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大学试题(文学)-文学理论研究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5分)1. 文学理论答案: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创作、鉴赏、批评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它是文学活动的理论指导和文学创作的理论基础。

2. 形式主义答案:形式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于俄国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因素,认为文学的本质在于语言和形式,主张摒弃社会历史内容,追求艺术的独立性和纯粹性。

3. 现实主义答案: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叶兴起于欧洲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主张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矛盾,关注人的命运,强调典型环境的典型性格。

4. 现象学答案:现象学是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的一种哲学流派,主张回归事物本身,揭示事物的本质。

在文学理论中,现象学关注文学作品的意义结构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5. 接受美学答案: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德国的一种文学理论,主张文学作品的意义在于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强调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学四要素理论。

答案: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文学活动中的四个基本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世界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作家是创作的主体,作品是创作的成果,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参与者。

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文学活动。

2. 简述文学语言的特点。

答案:文学语言具有以下特点:(1)形象性,即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来表达抽象的思想;(2)寓意性,即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赋予事物以深远的含义;(3)音乐性,即通过语言的节奏、韵律等手段,使作品具有音乐般的审美效果;(4)含蓄性,即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3. 简述文学批评的三个层面。

答案:文学批评的三个层面分别是:(1)文本批评,即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形式等方面的分析;(2)作家批评,即对作家的生平、创作背景、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研究;(3)文化批评,即从文化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关注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关系。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章节题库-第3章文学作为活动【圣才出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章节题库-第3章文学作为活动【圣才出品】

童庆炳《⽂学理论教程》(第5版)章节题库-第3章⽂学作为活动【圣才出品】第3章 ⽂学作为活动⼀、填空题1.弗洛伊德认为⽂学艺术实质上是性本能的“______”。

[南开⼤学2011年研]【答案】升华【解析】弗洛伊德认为,⽂艺本质上是被压抑的性本能冲动的⼀种“升华”。

在他看来,“艺术的产⽣并不是为了艺术,它们的主要⽬的是在于发泄那些在今⽇⼤部分已被压抑了的冲动。

”⽂学艺术的起源和本质在于⼒⽐多的升华。

2.⼈是⽂学活动的______和______。

【答案】出发点;归宿点【解析】⽂学活动是在⼈的⽣活活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审美精神活动,是⼈所从事的⽂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是⼈的本质⼒量的对象化。

⽂学作品是⼈写的,是直接或间接地写⼈的,并且是为了⼈的需要⽽写的,因此,⼈是⽂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名词解释1.⽂学四要素[中国传媒⼤学2012年研]答:⽂学四要素是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论及批评传统》⼀书中提出的⽂学活动的四种要素。

他认为⽂学是⼀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学活动。

⼀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活,即“世界”;⽣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阁,不跟读者即“欣赏者”见⾯,也还不能构成完整的⽂学活动。

这四个要素在⽂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的整体关系。

2.⽂学性[武汉⼤学2010年研;四川⼤学2011年研]答:⽂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结构主义语⾔学家罗曼·雅各布森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术语,意指⽂学的本质特征。

⽂学性是指⽂学之所以成为⽂学的性质,如押韵、对偶等。

⽂学性存在于话语从表达、叙述、描写、意象、象征、结构、功能以及审美处理等⽅⾯的普遍升华之中,存在于形象思维之中。

形象思维和⽂学幻想、多义性和暧昧性是⽂学性最基本的特征。

⽂学性的定义与语⾔环境以及⽂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弗洛伊德文论观浅谈

弗洛伊德文论观浅谈

弗洛伊德文论观浅谈作者:宋颜莉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31期摘要:作为现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理论流派之一,以奥地利学者西路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提出了别具一格的见解,丰富和拓展了文学理论的研究领域。

文章旨在通过对弗洛伊德文学理论的分析,探讨其对现当代美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弗洛伊德;梦境;欲望;无意识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1-0227-02如果说19世纪文学心理的探讨在整个文论格局中尚属可有可无的话,那么,到了20世纪,现代心理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的西方文学心理学研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从而在社会科学领域占有了绝对重要的地位。

其中,以奥地利学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的文学理论贯穿了整个世纪,是文学全过程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理论。

“无论是现代主义文论,还是现实主义和后现代文论,精神分析及其文论以不同的形式被广泛采用,几近达到不了解它,就不足以读懂这个世纪文论的程度。

”■作为现代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的精神分析理论,是在治疗精神障碍的实践中逐渐产生的,它为西方现代文学理论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而又留下了一个未完成的、漫长的过程让人们去探索,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就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

作为一个卓有成效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正是以心理分析学说来研究文艺,又以这种研究作为例证来加强他的精神分析理论。

尽管现在的精神分析理论与它的创始人已相去甚远,他们却总不肯放弃“弗洛伊德主义”的旗号,这使我们有必要来研究弗洛伊德的文艺观,以及这些观点对文学理论研究的重大影响。

严格说来,弗洛伊德并未创造过一部文学评论的专著,只发表了一些论文学的文章,包括《妄想与梦》、《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创作家与白日梦》、《陀斯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幽默》、《列奥纳多·达·芬奇:孩提时回忆的性特征研究》等,但是他在这些作品當中,针对审美、文艺批评、文学创作等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对现当代文学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网络课形考任务4作业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网络课形考任务4作业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论专题》网络课形考任务4作业及答案形考任务4《诗学》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而全面地探讨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的专著。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2本能在弗洛伊德既然是人的肉体和精神之一切活动的本体性存在,那么毫无疑问,它必然也是文艺创作活动的最后根源和本质所在。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3韦勒克、沃伦认为,科学语言是“直指式的”:“它要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一一吻合”,同时这种语言符号“完全是人为的”。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4王国维“境界”的构成因素一是“情”(意),二是“景”(物),二者之间虽“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因为“境界”的本质即在于情景交融。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5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

这里所说的“结构”与现代意义上的“结构”是一样的。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6西方十九世纪是达尔文的进化沦和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十分流行和活跃的时期,泰纳深受其影响,其《艺术哲学》对错题目7教材中对黑格尔关于悲剧性质的认识或关于悲剧的定义,作了如下概括表述:悲剧就是恶与恶的冲突和斗争。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8俄国形式主义声称,文学作品是无关于社会、作家乃至于读者的独立自足体,认为文学的“文学性”或“艺术性”仅仅在于它的形式,在于它的语言的审美化、陌生化编排组织。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9“境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诗学所一贯强调的一个核心话题:情景相生及情景交融。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10《诗的艺术》这部诗体文艺理论著述共一千一百行,分为四章,其中第三章论悲剧、喜剧和长篇叙事诗等主要诗体,在此提出了著名的“三一律”戏剧创作法则。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11“境界”一词,早在汉代郑玄为《诗经·大雅·江汉》作笺注时已经用到,在那里是指。

选择一项:A. 地域的范围B. 诗人的精神情怀C. 诗歌的内涵D. 教义的造诣修炼层次C. 环境D. 情状题目13《诗的艺术》这部诗体文艺理论著述出自之手。

选择一项:A. 布瓦洛B. 圣·艾弗蒙C. 康德D. 黑格尔题目14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他提出的开场要提示全剧,“小收煞”即上半部结尾要有,“大收煞”即全剧终场要有“团圆之趣”。

文艺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文艺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文艺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文学创作技巧B. 文学作品的结构C. 文艺作品与心理活动的关系D. 文艺作品的历史背景答案:C2. 下列哪位学者不是文艺心理学的代表人物?A. 弗洛伊德B. 荣格C. 马克思D. 弗洛伊德答案:C3.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主要来源于哪里?A. 社会环境B. 个人经历C. 潜意识D. 文化传统答案:C4. 在文艺心理学中,弗洛伊德的理论主要强调了哪两个概念?A. 本我与超我B. 意识与潜意识C. 自我与他我D. 现实与理想答案:B5. 文艺作品中的“悲剧美”通常与哪种心理现象有关?A. 压抑B. 升华C. 投射D. 认同答案:B6. 文艺心理学中的“原型”概念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荣格C. 阿德勒D. 霍布斯答案:B7. 下列哪项不是文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逻辑推理答案:D8.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共鸣”现象是如何产生的?A. 艺术作品的技巧B. 观众的个人经历C. 艺术作品与观众心理的契合D. 社会文化的影响答案:C9. 在文艺心理学中,哪种心理防御机制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最为密切?A. 压抑B. 投射C. 升华D. 否认答案:C10.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弗洛伊德文艺心理学理论的代表作?A. 《梦的解析》B. 《图腾与禁忌》C. 《超越快乐原则》D. 《悲剧的诞生》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艺心理学中的“集体无意识”概念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答案:集体无意识是荣格心理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人类共有的、遗传下来的心理结构,它包含了人类祖先经验的残留和普遍性的象征。

在艺术创作中,集体无意识中的象征和图像(如原型)可以激发创作灵感,使作品具有普遍的吸引力和深远的意义。

2. 描述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结构,并解释它们在文艺作品中的体现。

试论弗洛伊德的文艺思想

试论弗洛伊德的文艺思想

识三部分。处于最表层的是意识 , 潜藏于意识之下是前意 识, 最深层为无意识。“ 无意识是人们受到压抑而没有被意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1 1 —2 0
作者简介: 张
涛( 1 9 8 9 ) , 女, 内 蒙古 赤峰 人 , 辽宁大学文学院, 硕 士
他美学思想的最早表现。在对索福克勒斯的悲剧《 俄狄浦
成长过程中被压抑的欲望在无意识领域所形成的创伤性记 忆, 张扬的本我和规矩的超我的互动斗争, 致使自我陷入不
有所体现。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文艺观进行简要归
纳研究 。

断受创的困境, 于是形成隐蔽的情结” _ 2 j 。弗洛伊德认为,
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大多起源于童年期隐蔽的情结, 艺术创
关键 词 :弗 洛 伊 德 ;精 神 分 析 ; 情 结 ;升 华
中 图 分 类 号 :G6 4 0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8 3 5 0( 2 0 1 4 )0 1 -0 0 6 8 一O 3
西格蒙德 ・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 t l , 理学家 , 精神分 析心理学创始人。他发现了人类 t l , 理无意识领域这一巨大 宝藏 , 不仅之于心理学意义重大, 对2 o 世纪西方的文学艺

童年的隐蔽情结——作家创作的内在动因
弗洛伊德认为, 人的 t l , 理结构分为意识 、 前意识和无意
作所欲表现的内容正是艺术家无意识领域被压抑的情结。 据此, 弗洛伊德提出了关于“ 俄狄浦斯情结” 的著名论断。 在《 ( 俄狄浦斯王) 与( 哈姆雷特) 》 一文中, 他根据“ 俄狄浦斯 情结” 的理论比较系统明确地分析了古典文学作品, 这也是
抑后升华为艺术创作的热情 , 从而创作出以《 蒙娜 ・ 丽莎》

精神分析在文艺评论中的应用

精神分析在文艺评论中的应用

精神分析在文艺评论中的应用弗洛伊德被公认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三位犹太人之一。

他创立了弗洛伊德学说,即精神分析学说,该学说诞生于十九世纪末,是“一种关于无意识心理过程的科学”。

在精神分析学说诞生之前,人们强调意识的作用,而忽略无意识或者潜意识的作用;人们往往重理性而轻感性,重形象而轻文字的倾向。

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现象都能够通过逻辑推理得以理解或者证明。

在非理性主义者看来,传统的科学理性远远不充足理解整个世界,尤其是不足以理解人类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世界。

尼采首先对西方世界的“理性至上论”提出质疑,提倡以感性的审美方式来理解世界。

叔本华则认为,理性是人的偶然属性,理性的概念,往往把丰富而生动的表象分开,容易导致谬误,而人的直觉是一切真理的源泉和最后的依据。

而弗洛伊德恰好深受两者之非理性主意思想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为无意识理论学说。

弗洛伊德发现人的意识背后还存有着一种更为深层的无意识或者潜意识活动,并认为人潜意识活动对人的精神生活和行为比意识活动更具有长远的作用。

与传统的观点不同,弗洛伊德用潜意识活动的能量来解释人的一切精神生活和行为,包括文学艺术行为。

所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对文学艺术创作与批评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他创造性地解决了自古以来文艺界颇具争论的问题,特别是文艺创作的原动力问题。

弗洛伊德对文艺创作的灵感实行了系统和深刻的解析。

有史以来,人们都在不同水准上论述了灵感的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文学,艺术作品是文学艺术家灵感的产物。

但却没有人能解释文学艺术家的灵感的来源。

也就是说我们知其不过不知其所以然。

在精神分析创立以前,对灵感的解释多少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认为是神灵依附到了诗人和艺术家的体内,把灵感传输给他们,暗中操纵着他们去创作。

而弗洛伊德从潜意识的核心—性欲望着手来分析文学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他认为灵感是由无意识的性欲冲动而产生的,创作者就如是做“白日梦”的人,在梦境之中,意识和理智放松了对无意识的控制,灵感就从无意识的状态中突显出来。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汉师1班韦剑虹 6112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包括三部分:强调潜意识作用的心理结构学说、泛性欲学说和梦的学说。

(1)心理结构学说;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面。

其中潜意识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意识是指凡是自己能够觉察的心理活动,属于心理结构的表层。

前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潜意识的中介机制,即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回到清醒意识中的潜意识。

虽然它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但是它的作用更侧重于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

潜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收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因此又称为无意识)。

它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合社会理性,被压抑着,但是并没有被消灭。

它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欲望,被认为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是人的心灵的核心。

它是混乱的、毫无理性的,只知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盲目地追求满足。

后来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被表述为超我、自我和本我。

超我的主要职责是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而按至善原则活动。

中间一层是自我,它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因受现实陶冶而渐识时务的一部分。

自我充当本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络者与仲裁者,并且在超我的指导监管本我的活动,它是一种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实际条件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的意识,代表的就是通常所说的理性的判断,它按照现实原则办事。

本我引诱诱使自我满足它的愿望,超我约束自我压抑本我的欲望。

因此,自我要调节本我,知觉现实,寻找一种能够满足需要的适当客体。

晚年,弗洛伊德又把本我修正为两类,即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文艺观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文艺观

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文艺观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探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文艺观的影响和贡献。

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理论不仅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他的精神分析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解读文艺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and contribution of Freudian psychoanalysis on literary views. Freud, as the founder of the psychoanalytic school, not only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but also had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literature, art, and other fields. His psychoanalysis provides u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the profound and symbolic meanings in literary works.在本文中,我们首先将简要介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他的潜意识理论、性欲论以及人格结构理论等。

然后,我们将重点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如何影响我们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包括他对文艺作品深层含义的揭示,对艺术家创作心理的解析,以及对文艺作品社会功能的认识等。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first briefly introduce the basic theories of Freud's psychoanalysis, including his subconscious theory, sexual desire theory, and personality structure theory. Then, we will focus on analyzing how Freud's psychoanalysis influences ou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literary works, including his revelation of the deep meaning of literary works, analysis of the artist's creative psychology,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function of literary works.我们还将探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在文艺批评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艺批评方法和视角。

简析弗洛伊德的文艺思想

简析弗洛伊德的文艺思想
中图分 类 号 : 16 I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 73 2 1 )1 0 2 0 10 94 f0 0 0 — 04— 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文艺理论是基于他 的精神分析学理论而建构起来的, 自我主体 出 从 发, 阐述文学作品的创作意图, 这为文学 的解读, 或者是深度解读 , 或是另类角度的解读 , 提供了 种可能。他更深层次地挖掘作家、 艺术家们创 作的动机 , 使文艺学研究领域较之前更为开阔。
收稿 日期 : 1 0 — 3 2 0— 1 0 0
的思考 , 尤其是在成人的梦中这种伪装更频繁更隐 蔽, 但是在儿童的梦畸却比较直接地呈现了其欲望 的满足 , 弗洛伊德举例道:做梦者是一个8 “ 岁的女 孩 。她 的父亲带着几个孩子步行去多恩 巴赫 , 打算 参观罗雷尔小屋。但由于天黑了下来, 只得返 回。 为了不使孩子们失望, 他答应他们下次再来。在回 家的路上, 他们经过了一个指向通往哈密欧的路 标。此时孩子们又要求去哈密欧, 但是因为同一个 原因, 为了安慰他们 , 只好答应他们改日再去。次 日早晨 , 个 8岁女孩走 到她爸爸跟 前 , 这 得意洋洋 地说:爸爸, ‘ 昨晚我梦见你带着我们去了罗雷尔 小屋和哈 密欧 。 ”经过 对 比, 洛伊 德发 现 ” 弗 成人的梦 中所 以更多伪装 的形式, 因在于“ 原 自
我” 的一种稽查作用, 这种稽查来源于我们社会里 的政治、 宗教、 文化等的教化作用。在 日 常生活中, 非道德 的意识会 自然受到我们 自觉 的压制 , 这种压 制、 压抑甚至我们都 已经感觉不到, 这种情况下一 些非道德的欲望只有潜藏入梦, 并且即使在人梦的 情况下也要受到这种稽查的检视, 因而即使在梦里 欲望的满足也必须以伪装的形式出现。这一点尤 其以成人的梦为证。对于梦的分析告诉我们, 白天 人们知道欲望与公共道德相违背, 出于一种羞愧而 掩盖了 自己的这种欲望 , 些欲望想要获得满足只 这 能在梦中, 但是甚至在梦中, 人们也深深地为这种

[重点]弗洛伊德的文艺观

[重点]弗洛伊德的文艺观

弗洛伊德的文艺观弗洛伊德关于文艺创作的基本观点,就是文艺创作是作家被压抑的愿望在幻想中的满足;伊谛普斯情结是文学中的普遍的主题;艺术家的艺术人格中具有宣泄冲动和升华能力的特征;艺术是对痛苦的补偿;艺术的审美价值在于作品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新精神分析学派理论否定了弗洛伊德以本能的性的要求作为作家创作动力的源泉,认为作家创作动力来源于文化因素;否定了弗洛伊德潜意识在人格结构中的主导作用的思想,强调自我的价值;否定了作家是被动地释放心灵紧张的原因而进行创作的观点,认为作家完全可以克服愿望受压抑的痛苦,作家的创作是积极主动的表现过程。

人本主义心理学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弗洛伊德性欲望仅是最低层次生理需要的一个部分,其以性欲望为基础的文艺观是极其有限的;文艺创作是自我实现人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不是弗洛伊德所说的靠作家的自由联想或幻想;作家是自我实现者,自我完善的人,与弗洛伊德“精神病似的创作者”相差甚远;审美的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的伊谛普斯情结是低级和荒谬的。

关键词弗洛伊德主义文艺创作观新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压抑幻想需要一弗洛伊德的文艺创作观(一)弗洛伊德关于文艺创作的基本观点就是文艺创作是被压抑的愿望的满足。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愿望要想得到表现和满足,一是通过各种无意识过程如梦巧妙地表现出来,二是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使其得以升华,表现出来。

在弗洛伊德看来,文学与梦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其中两者都巧妙地伪装了那些被压抑的愿望,使之能够表现出来。

他认为释梦的方法也同样能够解释文艺作品,探讨其中的“真正涵义”。

它对许多文艺作品的分析就是应用释梦的方法,如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玛佐夫兄弟》和德国作家詹森的《格拉迪瓦》作过较为详细的分析,前者着重于研究作家与作品的关系,后者注重作品心理分析。

分析结果,前者是作家把对父亲的憎恨投射到作品的人物中去他无意地表现出伊谛普斯情结;后者中的主人公的行动,始终受到幼儿时性欲的无意识支配。

西方文论试题及答案

西方文论试题及答案

西方文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文学模仿论”?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A2. 形式主义文论认为文学艺术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A. 社会功能B. 思想内容C. 形式技巧D. 历史背景答案:C3. 后现代主义文论对传统文论的批判主要体现在:A. 强调文学的客观性B. 强调文学的主观性C. 强调文学的普遍性D. 强调文学的相对性答案:D二、填空题4.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_的挖掘。

答案:潜意识5. 存在主义文论认为,文学创作是对_的探索。

答案:存在的意义三、简答题6. 简述结构主义文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结构主义文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由作品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作品内部的结构和外部的语境共同决定的。

它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在逻辑和形式,认为文学的意义是多层次的,需要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来揭示。

7. 后殖民主义文论是如何批判西方中心主义的?答案:后殖民主义文论批判西方中心主义通过揭示西方文化霸权如何影响非西方文化,以及如何通过文学和其他文化形式来维持这种霸权。

它强调非西方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主张多元文化的平等对话。

四、论述题8. 论述现代主义文论与后现代主义文论的主要区别。

答案:现代主义文论强调文学的创新性、形式的实验性和对传统的反叛。

它倾向于认为文学作品具有某种内在的、超越时代的价值。

而后现代主义文论则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多元的、相对的,它强调文本的开放性、读者的主观性和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后现代主义文论倾向于解构传统观念,挑战权威和中心,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由读者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构建的。

9. 试分析接受美学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答案: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文学批评中的主体性,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固定的,而是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不断生成的。

它改变了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使得批评者更加关注读者的阅读体验和解读过程。

接受美学促进了文学批评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也为文学教学和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精品】弗洛伊德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析

【精品】弗洛伊德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析

弗洛伊德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析弗洛伊德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摘要: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医生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及由此而衍生发展的弗洛伊德主义对后来的心理学、人类学、哲学、文学、社会学、美学、诗学以及文艺学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五四前后,弗洛伊德学说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笔者试从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三个方面论述弗洛伊德学说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弗洛伊德;无意识;性本能;梦;文学引言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医生和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在西方,他是位家喻户晓的大人物。

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他所从事的精神病治疗及心理学领域,渗透到了人类学、哲学、文学、社会学、美学、诗学以及文艺学等诸多领域,成为西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弗洛伊德学说自20世纪传入我国后,先后出现了两次“弗洛伊德热”,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弗洛伊德学说弗洛伊德学说的形成,与他接触到的哲学思想、受到的医学方面的训练以及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

弗洛伊德深受叔本华、尼采反理性的哲学思想的影响。

医学方面,弗洛伊德从沙可、伯恩海姆等人对精神病的看法及一些独特的治疗方法中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另一方面,18世纪末以后,西方社会开始接受精神病源于机体病这一观点,精神病人开始被社会承认与重视并给予人道的治疗。

于是,在特定的哲学、医学、社会背景下,弗洛伊德通过自己的思索及实践,给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一)精神分析学说精神分析学说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指潜意识的心理学说,二是指精神病的治疗技术。

弗洛伊德研究心理的方法比较独特,他对心理的研究是在治疗精神病的基础上进行的,把研究重点放在“无意识”这个被传统心理学所忽视的领域。

他认为心理学应是无意识内容的科学,人的精神过程本身是无意识的,而人的本能尤其是性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

弗洛伊德与文学

弗洛伊德与文学

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张华(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信阳, 464000)摘要:本文叙述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对这些理论对文学创作起源、意识流创作流派及精神分析派文学评论的阐述及影响做出了论述和分析。

主题词:弗洛伊德主义,文艺创作起源,意识流文学创作,精神分析派文艺批评Freudianism and LiteratureW an Lei(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Xinyang, Henan, 464000)Abstract: This thesis states the basic points of Freudianism and impacts on the origin of literary creation, on the stream-of-consciousness genre and on the psychoanalytical literary criticism.Key Words: Freudian theoretical viewpoints, literary creation, stream-of-consciousness, psychoanalytical criticism一、弗洛伊德理论的主要内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病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说德创始人。

弗氏出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莱堡一个犹太家庭,二十五岁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从事心理学研究之前,他的工作主要是对精神病患者的调查。

随着他心理分析工作的进展,弗氏对催眠术在治疗歇斯底里症的作用产生了兴趣。

1902年到1938年,他在维也纳大学担任神经病理学教授。

二十世纪30年代, 纳粹在德国掌权,严重威胁了弗氏的生活和事业。

他于1938年去伦敦,但一年后便患癌症去世。

①弗氏发表的专著和论文很多,粗略地划分,弗氏的理论包括下列内容:人的三重性。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和文学的关系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和文学的关系 (1)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和文学的关系人教111 2011212551 傅萧文学是用来表现人内心情感的,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

文人雅士都爱在内心有感之时借文学之手,让内心情感得以宣泄。

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也是从人的内心出发,探索人的心理世界。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精神层次,主要是人的精神活动,欲望、冲动、思维、幻想、情感、判断、决定等等、这些因素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而文学也很简单,欲望、冲动、思维、幻想、情感、判断、决定,无不是文学产生的原因。

你生气,你高兴,你悲伤,各式各样的心理,你需要借一样东西抒发。

此时,文学成为了最好的工具。

意识即自觉,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

人感受着外界的刺激,受到刺激后,内心受到触发,然后开始用语言,用图画,抑或用歌曲,用表演来散发内心的情感。

前意识又称下意识,它既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

但是,它的作用更体现在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它起着“检查”作用,绝大部分充满本能冲动的潜意识被它控制,不可能变成前意识,更不可能进入意识。

潜意识又称无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

由于潜意识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见容于社会理性,所以被压抑在意识阈下,但并未被消灭。

它无时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或间接的满足。

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

社会不断的在禁止着一些东西,你不能写这个,你不能说那个,可是依然有很多文人保持着那份“潜意识”,从不害怕畏惧,有什么说什么,才不管你个什么不许,禁止。

像韩寒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浅析弗洛伊德的文学观点及其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浅析弗洛伊德的文学观点及其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浅析弗洛伊德的文学观点及其对美国文学的影响在长期与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人类逐渐意识到了自身的存在,发觉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殊性。

但当他们想要洞察自身心灵时,曾经睿智的目光却变得迷惘起来。

人们在研究天地间普遍规律的同时,也苦苦思索着人性的本质。

前代的智者提出要认识自己,提出了“理念”的概念;后来的哲人则发现了本能、意志与意识,心灵的面纱已被撩开了一角。

还有文学,这面世界的镜子,既反映了人类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也若隐若现地反映了人的本性。

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麦克白》都表现了永恒的人性。

后来的作家更是有意识地敲响了人类意识的大门。

就在人类进行探索时,弗洛伊德于世纪之交创立了心理分析(或精神分析)理论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为探索人类灵魂的未知领域起到了积极的向导作用,同时也为文学创作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佛洛伊德主义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1856-1939)创立的、系统叙述人类精神活动的心理学学说。

关于潜意识活动的研究是佛洛伊德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他对现代小说创作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佛氏心理学认为,人的精神领域像一块巨大的浮冰,隐藏在下面的不可见部分是一大片不受自我意识支配的领域,称为“本我”(ego),它集中了本能的冲动与原始的欲望,本质上是不合理性的,是受欢乐原则支配的,力图寻求满足。

浮冰上所能看见的是合乎理性与理智的那部分意识,称为“自我”,指经过感官经验了外部世界之后合理的组织起思维过程并能主宰行为的那部分心理,它的作用是按照外部世界的需要压抑和排除非理性的冲动(即“本我”)。

居于“自我”以上的是“超自我”或“超我”,指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理性等因素。

它使无意识和不自觉的“本我”即欲望受到抑制。

愿望受到现实原则即理性与现状的压抑,从而使人的精神活动与行为保持平衡。

但是,佛洛伊德认为,对本能的压抑一旦过分,超过了极限,就会产生一种内向或外向的破坏性,甚至导致精神分裂。

弗洛伊德的主要学说观点与文学艺术的关系(完整整理版)

弗洛伊德的主要学说观点与文学艺术的关系(完整整理版)

弗洛伊德的主要学说观点与文学艺术的关系朱立元《文艺理论》弗洛伊德一生虽只写过为数不多的文艺论文,如:《创造性作家与白日梦》、《<俄狄浦斯王>与<哈姆雷特>》、《米开朗基罗的摩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等,但他在许多著作和文章中,对文艺创作、文学批评和美学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相当精辟的观点和看法。

他的文艺美学思想,从早期心理学开始,经过精神分析学阶段已基本形成,再经过他的弟子及其他精神分析学家的推广、应用和重新阐释,最终发展成为一整套文艺批评理论,对现当代文学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这里将其几个主要观点及与文学艺术的关系作一简要评介。

(1)无意识理论无意识(又译潜意识)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处于表层,是指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

它是人的有目的的、自觉的心理活动,可以用语言表达,并受社会道德的约束。

前意识处于中层,是指那些此刻并不在一个人的意识之中但可以通过集中注意力或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回忆起来的过去的经验。

前意识的功能主要是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阻止无意识本能欲望进入意识之中。

无意识是一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冲动,它毫无理性。

是“一团混沌”;它处于大脑的底层,是一个庞大的领域。

这一部分个人是意识不到的,但它却能影响人的行为。

弗洛伊德第一次形象地描绘了人的心理结构。

他把人的大脑比作大海里的冰山:意识部分就像冰山露在海面之上的那一小部分;前意识相当于处于海平面的那一部分,它随着海水的波动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没入水面;而无意识则是没于海水中的硕大无比的主体部分。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意识与无意识是相互对立的:意识压抑无意识本能冲动,使之只能得到伪装的、象征的满足;而无意识则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暗中支配意识。

意识是清醒的、理性的,但又是无力的;无意识是混乱的、盲目的,但却是广阔有力、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

弗洛伊德文学评

弗洛伊德文学评

弗洛伊德文学评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和理论不仅对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文学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生动、全面和指导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弗洛伊德对文学的评述。

弗洛伊德认为,文学作品的创作和阅读都是一种心理过程,反映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突。

他提出的无意识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往往受到无意识的力量驱使。

同样,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也是无意识欲望的表达和投射。

例如,恐怖小说中展现的人类最深层的恐惧,往往与个体内心的冲突和不安息息相关。

此外,弗洛伊德还提出了防御机制的概念,这些机制是为了保护个体免受内心冲突和焦虑的伤害。

在文学作品中,角色的行为和情绪往往会受到防御机制的影响,例如否认(denial)、移情(transference)和投射(projection)等等。

这些机制的运用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真实和具有共鸣力,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其中的情感和冲突。

另外,弗洛伊德还研究了梦境的意义和解析。

他认为梦是无意识欲望的自由表达,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个体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突。

文学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常常与梦境相似,通过对这些象征和隐喻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无意识信息。

例如,诗歌中的隐喻和比喻,常常可以代表诗人内心的欲望和情感。

弗洛伊德的文学评述对于读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解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内涵。

同时,这种解读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突,从而帮助个体实现自我认知和心理成长。

总而言之,弗洛伊德对文学的评述在心理学和文学研究领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无意识理论、防御机制和梦境解析等理论为文学解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也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浅谈弗洛伊德的艺术理论,艺术理论范文.doc

浅谈弗洛伊德的艺术理论,艺术理论范文.doc

浅谈弗洛伊德的艺术理论,艺术理论-摘要:弗洛伊德的艺术理论是构建在他的精神分析法基础上的,注重对艺术作品与艺术家创作动机、创作与欣赏心理机制、作品与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分析。

其观点立论新奇,在东西方艺术领域有广泛而深刻影响和争议。

本文从理论产生背景、观点的独特性、理论的核心内容、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弗洛伊德的艺术理论做了较为全面客观评述,对于读者学习研究弗洛伊德的艺术理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潜意识;美术心理学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2-0057-0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构建在他的精神分析法基础之上的。

它与传统艺术理论观点根本区别是——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艺术与心理学之间关系,强调人的潜意识和无意识,强调性本能,开拓了从人的心理和成长历史来研究艺术的先河。

传统艺术理论认为文艺是主观精神活动,强调艺术与精神关系,而弗洛伊德则从人最深层的意识活动来发掘艺术作品的内涵,新观点开启了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与文艺理论研究心理学时代,当代东西方不少审美心理学、艺术心理学观点或多或少受到弗洛伊德艺术理论影响。

它从问世之初起就存在广泛争议。

因此全面客观了解弗洛伊德艺术理论对于美术心理学研究和艺术创作实践具有一定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理论产生背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复杂社会矛盾导致人们精神病发病率日益增高,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就是在这种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及其提出的无意识和意识的等差观念、赫尔发展意识阈概念、叔本华和尼采哲学思想对弗洛伊德都产生了影响。

奥地利医生麦斯麦确立了催眠术概念,后来让内强调把催眠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精神病和神经病的概念才从机体的概念转向心理或精神的概念,精神病心理治疗学得到了弗洛伊德的倡导。

精神分析法是弗洛伊德在医疗实践中对精神病人心理经过无数次总结形成,其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

浅析弗洛伊德关于创作的文艺观

浅析弗洛伊德关于创作的文艺观

2019年第05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作者简介:周琳莎(1994-),女,福建漳州人,集美大学文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文艺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9年1月14日。

作为二十世纪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首次明确将现代心理学与文艺学相结合,把精神分析学应用于文学研究之中,拓宽并加深了文艺学的研究领域。

这种精神分析文艺观不仅仅对文学,而且对伦理学、美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弗洛伊德看来,文艺创作在本质上是一种无意识的精神活动,也是性本能的升华。

因此,弗洛伊德以无意识取代意识,以非理性取代理性的文艺观,从根本上颠覆了西方传统的罗格斯中心主义。

1文学创作内驱力是白日梦———性本能的升华“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幼年时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替代物。

”[1]弗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中明确指出白日梦是人的幻想,其来源于儿童时候的游戏。

儿童在游戏中创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在游戏中儿童具有主导性地位。

根据儿童的成长经验,笔者认为弗洛伊德的观点具有普适性。

因为通常年幼的游戏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寄托着每一个儿童年幼的梦想。

白日梦的满足给儿童带来了快乐,这种白日梦充分地显示于游戏之中。

儿童长大之后尽管不再做游戏,但也不会放弃这种白日梦的实现的快乐。

成人善于通过幻想来促进白日梦的实现。

尤其是作家,作家的幻想相当于童年时期的游戏,而其创造的作品其实是幻想的产物。

弗洛伊德认为:“幻想的动力是未得到满足的愿望,每一次幻想就是一个愿望的履行,它与使人不能感到满足的现实有一定的关联。

”[圆]可见,成人的幻想其实取决于现实中未能满足的愿望,幻想行为往往促进了作家的创作。

因此,弗洛伊德把幻想看成现实生活的一种心理补偿。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后便进入想象的世界中,通过幻想替代现实。

这种未满足愿望的宣泄其本质是对现实欲望的渴求。

善于创造的作家由于内在欲望被压抑,便通过幻想来创作艺术作品,从而释放被压抑的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的文艺理论与传统理论观点根本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文学——心理学。

强调人的潜意识和无意识,强调性本能。

他开拓了从人的心理和历史研究文艺的先河。

传统的理论如影响深远的柏拉图的迷狂说和灵感说如距离说等,都是从文学的角度,创作的角度,最多发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作品的关系上来说。

当然,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发现,文艺主要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活动,强调文学与精神的关系。

弗洛伊德一说,更从人的最深层的意识活动来发掘作品的意义,是文艺理论史上的一个大跃进。

弗洛伊德提出人的三种基本欲望(三元欲),即保证自身安全的欲望、食欲和性欲。

同时,他提出人心理的三个层面,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他认为心理问题某些欲望被压抑到潜意识中,想要释放却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

而三元欲中,弗洛伊德研究最多的就是性欲,他也认为性欲是造成人类心理问题的最重要欲望,很多心理问题都是性欲被压抑得不到满足造成的。

这固然在当时是个全新的视角,但很多人都认为他将性欲的作用过分地夸大了。

我认为,人的大部分心理问题离不开群体作用,即社会环境,单纯靠分析性欲很难解决所有问题。

当然,价值判断只能由每个人自己来作。

荣格:荣格的标志性思想是“集体无意识”,人的精神结构由外而内分为这样几个层次:意识、前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祖先通过遗传密码为我们留下的精神遗存,虽然在日常状态下我们感受不到它,但是它却具有强大的力量,会实实在在地影响到我们;而且这种“无意识”之所以被称为“集体”,就是因为它不是个体性的,它不是影响某一个人,而是会影响到所有的人,至少是这个种族里的所有的人。

集体无意识荣格在个体的潜意识之外发现了一种社会或集体的无意识,并以此来解释个体以及集体的行为。

按照荣格的解释,“集体无意识是心灵的一部分,它有别于个体潜意识,就是由于它的存在不像后者那样来自个人的经验,因此不是个人习得的东西。

个人意识主要是这样一些内容,它们曾经一度是意识的,但因被遗忘或压抑,从意识中消逝了。

至于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从来没有在意识里出现过,因而不是由个体习得的,是完全通过遗传而存在的。

个体潜意识的内容大部分是情结,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

”原型是人心理经验的先在的决定因素。

它促使个体按照他的本族祖先所遗传的方式去行动。

人们的集体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这无意识的原型所决定的。

由于集体无意识可用来说明社会的行为,所以荣格的这一概念对于社会心理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荣格认为原型有许多表现形式,但以其中四种最为突出,即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和阴影。

人格面具是一个人个性的最外层,它掩饰着真正的自我,与社会学上“角色扮演”这一概念有些类似,意指一个人的行为在于投合别人对他的期望。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意思是灵气,分别代表男人和女人身上的双性特征,阿尼玛指男人身上的女性气质,阿尼姆斯则指女人身上的男性气质。

阴影接近于弗洛伊德的伊底,指一种低级的、动物性的种族遗传,具有许多不道德的欲望和冲动。

除这四种原型之外,荣格的“自我”概念也是一种重要的原型,它包括了潜意识的所有方面,具有将整个人格结构加以整合并使之稳定的作用。

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有关的另外一个概念是曼达拉,意指在不同文化中反复出现的一种象征,表现为人类力求一种整体的统一。

柏拉图的文艺观:柏拉图承续:了古希腊哲学求真的科学传统;他发展了苏格拉底揭示矛盾、借助辩证法最终认识抽象真理的方法,这也是他教育的方法论。

真善美是其教育思想的理论光辉,其教育目标是培养理想的,掌握了真理的治国者。

教育过程从知识体系到教育对象是一个阶梯的、逐步去粗存精的过程,这个教育过程中,真理通过人对世界的逐步认识而彰显,人通过对真理的靠近而成为理想的人。

柏拉图教育思想中的阶段性、实践性,以及男女平等观对西方近代教育学制和课程设置影响巨大,并影响了全世界。

尤其是对教育内容的设计上,对人类认识自然、推动思维深化上有直接的贡献。

在今天,这仍然是要坚持的。

当然,柏拉图主张贵族政治和精英教育,这不可避免地落后了;他主张国家对教育者及教育内容进行监督,以及关于什么是好文艺,文艺和政治的关系等问题,在历史上曾有被专制权力恶意利用的后果。

孔子开创了西周以来在日常生活中发掘性与天道内蕴的儒家传统,在春秋时代祭祀文化向礼乐文化的转变中,孔子升华了礼乐文化的人本意义。

其教育活动立足于个人的成人历程,以本心修养为开端,不离开日常生活的道德实践活动,孔子的教育可谓是终身教育。

虽然孔子也提出了学习的阶段性,但在“仁”的目标下,立身、做事、成人等环节本质上是不分开的,这都形成了体“道”为特色的中国古代教育传统。

孔子是要通过教育,最终在个人道德觉悟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情理和谐的伟大理想。

孔子主张民本的君主政治和“有教无类”的大众教育,理想的统治者是道德觉悟的理想人。

柏拉图的理想统治者是经过系统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因此柏拉图在教育上对国家权力予以了厚望,而孔子则是中国第一位开私学的教师,他打破三代以来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转向了对个体道德觉悟的追求。

这种私学之风对中国文化惠泽深远。

两位哲人的教育思想,各具光辉,他们都以真善美为教育的最高理想,都落实于人的精神塑造和真理追求。

虽然对于真理的认识有别,但无高下之分。

面对今天科学与道德明争、求真与求善暗斗的现实教育,吸收二人教育思想中的科学和内省精神,对推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实现是有巨大裨益的。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观:首先来理解一下希腊哲学中的“人文精神”吧:1.人文精神是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2.广义指的是始于欧洲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言之,即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尤其是尊重人作文精神存在的价值。

苏格拉底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认为知识即美德。

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也指的是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的压抑。

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主张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新生的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文艺复兴活动悄然兴起,由于当时资产阶级还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只得借助被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

总的来说,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人文主义是在于关注社会、研究人;而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维护的多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前者是后者思想斗争的工具。

批判显示主义:巨著丛生,文坛盛况,蔚为壮观。

在英国,狄更斯和萨克雷也代表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罪恶与腐败,作了揭露和批判。

狄更斯的小说有《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和《双城记》等,萨克雷的代表作是《名利场》。

此外,夏洛蒂·勃朗特和盖斯凯尔夫人等人,也以优秀的文学作品,加入了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行列。

马克思称他们是属“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指出:“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学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

”[1]编辑本段基本特征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资产阶级文学史上灿烂的一页,也是世界文艺宝库中一份十分重要的遗产。

批判现实主义是属于资产阶级范畴的文学,它的思想武器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它的社会政治主张主要是改良主义,它的创作理论的哲学依据基本上是唯物论的反映论。

较之过去的文艺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具有相当的深度。

马克思、恩格斯赞扬这些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并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认为他们在作品中提供的历史材料比历史学家、经济学家。

统计学家等合起来所提供的还要多。

列宁把托尔斯泰的作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革命导师的这些论述,十分精辟地指明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积极意义和历史价值。

许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力图把自己的作品写成时代的记录,他们为自己的作品起的总题、书名、或副题是:《人间喜剧》(巴尔扎克)、《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左拉)、《一八三○年纪事》(司汤达)、《艰难时世》(狄更斯)等等。

如巴尔扎克所说,“我企图写出整个社会的历史”。

他们的客观实践与主观意图,应当说是基本相符的。

在他们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崩溃,资本主义的兴起,也可以看到农奴制的暴虐,资本剥削的残酷。

特别是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更是广泛地涉及各个领域,尖锐地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勾勒出一幅幅触目惊心的悲惨图画,引起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和不满,因而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

但是,十九世纪又是欧洲无产阶级崛起、壮大的年代,这些立志要书写历史的作家们,由于阶级的偏见,恰恰不曾把真正的历史主人的典型写进他们的“社会史”。

虽然有些作品也接触到了劳资矛盾,但它们对这一矛盾的表现和揭示却远不够充分和深刻,有时甚至还有所歪曲。

着力于暴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反映社会时,着力于暴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

他们大多是启蒙学说的信仰者,但资本主义社会的严峻现实,使他们感到窒息、愤懑,因而他们能对腐败的制度和利己主义泛滥的社会风尚进行无情的暴露。

这些作家敢于正视社会现实,勇于探索罪恶的根由,大胆揭露丑恶的社会现象,为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形象的材料,打破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的乐观情绪。

但是,他们的愤世嫉俗,大多来自受压抑遭排斥的地位,他们“批判现存制度的根本动机是出自对各种社会经济原因的意义的深刻而正确的了解的,则更为少见”。

这就必然局限了他们批判的深度。

同时,他们虽不满现状,却更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这就使他们不可能在黑暗的现实中找到光明的出路。

他们为人们提供了一系列否定的印象,但没有肯定的答案。

苦于没有结论的探索,使许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不同程度地杂有宿命论和悲观主义的色彩,越到后期,这种悲观主义就越明显,越深沉。

由于阶级关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阶级关系的变化,人道主义也有了新的特点。

“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其锋芒所向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封建贵族,而且还针对当权的大资产阶级。

封建关系中门第的高低,固然束缚着中小资产阶级个性的解放,资本主义社会里贫富的悬殊,同样障碍着他们抱负的充分施展。

这样,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就在猛烈抨击封建等级观念的同时,以更为集中的火力对准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惟钱是视的交易关系。

在他们看来,由于金钱关系所造成的种种悲剧、丑剧,是违背“人道”精神的;在金钱的支配下所造成的畸形的灵魂,以及道德的沦丧,风气的败坏,都是不符合“人性”的自然发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