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经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接入电网研究综述_江浩
海上风电直流送出与并网技术综述
![海上风电直流送出与并网技术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1477d1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08.png)
海上风电直流送出与并网技术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清洁能源的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由于其具有资源丰富、清洁环保、靠近负荷中心等优点,海上风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然而,随着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其送出与并网技术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本文旨在对海上风电直流送出与并网技术进行全面综述,分析当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文章首先介绍了海上风电的发展背景和现状,指出了直流送出与并网技术在海上风电领域的重要性。
然后,文章重点对海上风电直流送出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直流送出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优势与挑战等方面。
接着,文章对海上风电并网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并网方式的选择、并网控制策略、并网稳定性分析等内容。
文章还对海上风电直流送出与并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探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在海上风电送出与并网领域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对海上风电直流送出与并网技术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的学者和工程师关注海上风电送出与并网技术的研究,共同推动海上风电技术的快速发展。
二、海上风电直流送出技术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上风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海上风电的并网技术中,直流送出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了主流选择。
海上风电直流送出技术主要依赖于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
与传统的交流输电相比,HVDC系统具有输电容量大、输电距离远、线路损耗小等优点。
特别是在海上风电领域,由于风电场通常远离陆地,使用HVDC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在长距离输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输电效率。
在海上风电直流送出技术中,风电场通过直流输电系统将电能直接输送到陆地上的换流站,然后在换流站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再接入电网。
风电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研究
![风电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f6346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5.png)
风电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研究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风电发电场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电力供应方式。
为了将风电发电场的电能稳定地输送到电网中,电网接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风电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进行研究,探讨该技术的意义、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风电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的意义在于实现风能的高效利用和规模化发展。
由于风能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风电发电场需要将电能稳定地输送到电网中,以保证对电力系统的供应。
电网接入技术能够实现风电发电场与电网之间的有效连接,使风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为电力系统提供稳定的电能。
然而,目前风电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风电发电场的规模化发展,电网接入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
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电网稳定问题、电能储存问题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纳问题。
其次,风电发电场通常建设在远离负荷中心的地区,需要建设长距离的输电线路,这给电网接入带来了一定的技术挑战。
此外,风电发电场的电能输出与电网的负荷需求不一致,如何实现电能的平衡和调度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加强对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调度性的研究,以适应风电发电场大规模接入电网的需求。
可以通过利用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以及灵活的运营管理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可以通过优化风电发电场的布局和设计,减少输电线路的长度,降低电能输送成本。
此外,可以进一步研究风电预测技术,提高对风力资源的准确预测,从而更好地调度风电发电场的运行。
最后,还可以加强风电发电场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场之间的协同运行,实现不同能源形态的互补利用。
在风电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的研究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各方合作与交流。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风电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其次,电力公司和风电发电场运营商应共同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创新,提高电网接入技术的水平。
同时,还需要加强风电发电场的运营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的运行和电能的可靠输送。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953fb15240c844769eaeef8.png)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应用摘要:我国在国家规划中,将大力发展与建设自然能源的风力发电技术,希望能够克服在风能发电过程中存在的并网及电力运输方面的难题,需要将目前风能发电的结构做出相应的规划,确保能够维持目前风能发电产业的发展态势。
在未来五年里让中国风能发电年装机增长数量达到十五至二十吉瓦总量。
同时大力开发海上的风能,为环境的清洁做出贡献,维持生态更好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风力发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原理以及优势特点1.1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原理20世纪最早出现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概念,我国在2006年将该种技术进行命名。
其中手端和送端的交流站主要是利用全控制的电子设备。
电压源性换流器与交流系统之间具有关联性,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交换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式当,P表示有功功率;Q表示无功功率;Us表示交流母线的电压基波分量;Uc表示交流站的输出电压基波分量;Xc表示交流电抗器的电抗值。
从上式可以看出,移相角数值的大小可以决定有功功率的大小,如果移相角>0时,有功功率也>0,反之则小于,换流器会持续接收有功功率。
按照其工作原理可以看出,为了控制无功功率,并且对其方向和大小进行调整时,首先需要调整交流母线的电压基波分量和交流站的输出电压基波分量,当交流母线的电压基波分量和交流站的输出电压基波分量大于0时,其无功功率也会大于0,这样换流站就能够吸收无功功率。
1.2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优势特点该项技术是当前比较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主要是在可关断电力电子器件基础上形成电压源换流器,最后形成新型直流输电技术,其能够有效控制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能够为交流系统提供电压奠定基础,具有较大的控制调整空间,便于操作。
柔性直流换流站不需要提升换相电压,其能够在无缘换流方式下提供无源系统供电功能以及弱系统供电功能等。
此外,该项技术不需要安装无功补偿以及滤波装置,在等同容量之下,与一般换流站占地面积小。
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研究
![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658b16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4.png)
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研究随着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全球范围内的风力发电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可再生能源形式。
在许多地方,风力发电场已成为产生电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然而,风力发电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其难以预测的特性,这导致了一些困难。
一些人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个难题可以被克服,特别是在电网接入技术方面。
风力发电厂需要接入电网,以便向家庭、工厂等各种消费者提供电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网接入技术一直在快速发展。
针对风力资源的特性,主要关注电网接入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以满足能源生产和消费需求,并保持电力质量。
因此,对于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首先,为风力发电场提供稳定的电力质量对于确保电网接入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电力质量参数包括频率、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
随着能源消费需求的增加,需要提高风力发电让电力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让电力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通过风力发电场提高发电的效率、降低谐波和抑制过电压。
其次,电网接入可靠性是保证稳定电力供应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电网故障、设备失效、自然灾害或恶劣天气的影响都可能影响电力的稳定性。
因此,需要通过电力备份和容错设计来保证风力发电场的电网可靠性。
电网接入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风力资源可能在较远的地方进行开发,因此需要确保电网接入的可靠和安全。
在电网接入的流程中,需要进行电力通信和数据通讯,以确保风力发电场的运行和电力质量的稳定性。
传统的电力通信方案通常使用有线通讯,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无线通讯技术正在逐渐成为电网接入的主要方案。
目前,WiMAX(全球互联互通WiMAX)是一种常用的无线通讯方案,而其他技术,如LTE(长期演进技术)和NB-IoT(窄带物联网技术),也正在普及。
此外,还需要建立一种完整的监测和控制系统,以保证风力发电场的安全和可靠性。
监测系统可以持续地收集风力发电场的数据,然后与发电的实时数据进行比较,以便进行优化和改进。
风电并网中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分析
![风电并网中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5bf3fd580216fc710afda7.png)
风电并网中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分析与以往工作不同的是,风电并网的工作开展时,一定要在稳定性方面做出较大的努力,应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因素的作用,从多个方面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可以按照预期来执行。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现阶段的研究当中,不仅将以往的技术作为对比,同时还在技术的优势研究上比较深入,希望由此来在风电并网过程中,提供更多的帮助。
一、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分析对于风电并网而言,虽然自身具备的积极作用比较突出,可是在很多工作的开展上,都不能从传统的角度来出发,应在多个方面保证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得到有效的应用,减少强制性的错误操作,保证各项工作的落实能够得到预期的效果。
分析认为,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实施,自身是一种将可关断电力电子器件引入直流输电领域的新型直流输电技术。
该项技术的操作过程中,主要选择的设备,表现为具有自关断能力的全控型半导体器件IGBT所构成的电压源变流器,该项设备可以将常规的设备更好取代,相比基于半控晶闸管器件的直流电源变流器而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设备在性能上更加优秀。
第二,从电网技术的使用上来分析,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落实以后,能够将独立的控制有功能力、独立控制无功能力更好的发挥出来,针对潮流的反转而言,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
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的提高交流系统的输电能力,同时在功角的稳定性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提升。
一般而言,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应用到风电并网的工作以后,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供电,在黑启动方面,以及向无源电网供电方面,也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实施以后,对经济上的影响较大,对环境上的影响较小。
多数地方在操作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时,仅仅需要占有很小的土地面积,在相关工作的施工工期上也表现较短,该项技术所产生的电磁干扰并不高。
(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运行方式对于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而言,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借助于相关的系统来完成的。
柔性直流输电是风电并网的最佳输电方案
![柔性直流输电是风电并网的最佳输电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4559cd50e2524de5187e76.png)
柔性直流输电是风电并网的最佳输电方案【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电力系统的超高压直流、特高压直流、背靠背直流输电、柔性(轻型)直流输电状况介绍及提出风电并网存在的系统稳定问题,指出了不同直流电压等级的输电解决了不同角度的稳定问题。
“柔性”直流输电是采用先进的电压源换流器VSC技术,解决了风力并网和系统稳定问题。
“柔性”直流输电是风电并网消纳的最佳输电方式,并解决了孤岛供电问题。
柔性直流输电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柔性直流输电;超高压直流;特高压直流;风电并网;稳定问题;孤岛供电柔性(轻型)直流输电是目前公认的风电并网消纳的最佳输电方式。
国外研究较早,全世界第一条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投运是1997年瑞典中部开始商业运营,到现在已有十来年历史。
我国1987年6月开始试验研究,2006年开始商业研究,我国第一条柔性直流输电投运是2011年上海南汇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投入商业运营。
柔性直流输电是采用先进的电压源换流器VSC技术,即由体积小、重量轻、效率的高、性能好的优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或由先进的可关断晶闸管作为逆变器全控型器件GTO组成的电压源换流器,其工作电压比晶闸管低,不会换相失败,开关频率高,,适合于较低电压,较小功率的直流输电。
受端系统无需提供外部交流电网电压作为换相电压,无需补偿大量的无功功率,其无功功率可控。
1.电力系统输电概况1.1目前国外电网发展概况全世界有几大电网:欧洲电网(频率50Hz,最高电压1000kV);美加电网(频率为60赫兹,美国AEP研究的是1500kV,美国的BPA研究的是1100kV,后者研究的最高电压1200kV);独联体电网(前苏联电网频率50赫兹,最高电压是1150kV);日本电网(关东的东京电力是50Hz,关西的大阪电力是60Hz,最高电压是1000kV)。
1997年柔性直流输电有在瑞典的中部投运,采用IGBT技术,输电容量3MW,电压±110kV,输送距离10km。
谈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风电并网中应用
![谈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风电并网中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26d881d6f1aff00bfd51e40.png)
谈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风电并网中应用摘要:柔性(柔性)直流输电解决了新能源尤其是风电并网系统稳定问题;超高压直流输电解决了大功率远距离输电和系统稳定性问题;特高压直流输电解决了输电线路特别长,输送容量特别大的电能传输问题的系统问题;背靠背直流输电,解决了短距离非同步的联网传输的系统稳定性问题。
柔性直流输电是采用先进的电压源换流器VSC技术,是目前公认的风电并网消纳的最佳输电方式,解决了风力发电上网对系统稳定造成的威胁问题。
柔性直流输电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风电并网1 风电并网方式简介1.1常规风电并网目前国内风电机组并网多采用高压交流输电模式。
风力发电机系统可分为恒速恒频发电机系统和变速恒频发电机系统。
恒速恒频同步发电机系统因风速的变化会使其转子转矩不稳定,并网后如不能有效控制易发生无功振荡和风机失步。
恒速恒频异步发电机系统如果直接并网会产生4~5倍发电机额定电流的冲击电流威胁电网安全运行,同时在输电线路两端需安装无功补偿装置来提供并网所需的无功支撑。
变速恒频发电机系统在弥补恒速恒频发电机系统缺点的同时带来建设成本高、产生高次谐波电流等新问题。
1.2柔性直流风电并网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模式并网可以完全的控制风电的潮流,实现送端系统与受端系统的解耦以避免故障的传播,利用直流输电较交流输电降低了线路损耗,且占地面积小,特别适用于离岸风力发电、海上平台供电等场合。
柔性直流输电(HVDCFlexible)并网不仅具备高压直流输电并网的优点,同时还具备无需外部电源支撑可实现自换相的能力,不需要交流系统提供换相容量,适合弱交流系统场合下使用。
具有无功功率的独立控制能力避免了无功补偿装置的使用,实现了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的相互独立。
2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2.1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传统直流输电以晶闸管为换流原件,采用相控换流技术,以交流母线线电压过零点为基准,通过顺序发出触发脉冲,形成一定顺序的硅阀通与断,从而实现交流电与直流电的相互转换。
双馈风电场柔性高压直流接入下的网侧变换器改进Backstepping控制策略
![双馈风电场柔性高压直流接入下的网侧变换器改进Backstepping控制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b245f6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1.png)
双馈风电场柔性高压直流接入下的网侧变换器改进Backstepping控制策略廖勇;王国栋【摘要】为了增强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接入结构的强健性,改善电力系统风电接入点的电能质量和提高电力系统风电接入能力,以双馈感应电机(DFIG)风电场VSC-HVDC接入结构为例,针对其电网侧电压源换流器(GSVSC)提出了改进的Backstepping控制策略.该策略在充分考虑实际控制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交直流侧系统参数变动、交流电网电压波动以及其他不确定外界扰动的基础上,引入sign 函数和有界的集总不确定量于各次递回迭代控制力设计中,以增强GSVSC运行控制中应对系统参数变动以及外界不确定扰动的能力.所提控制策略的稳定性依据Lyapunov稳定原则进行了推导证明.通过3种不同干扰模式下的仿真验证以及与同等条件下传统双闭环PI控制效果的对比分析充分表明所提控制策略是有效的.【期刊名称】《电力自动化设备》【年(卷),期】2014(034)002【总页数】8页(P35-41,47)【关键词】风电场;双馈感应电机;高压直流输电;电压源换流器;Backstepping;电能质量【作者】廖勇;王国栋【作者单位】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614;TM72;TM460 引言随着我国风电场开发规模日益扩大,大规模风电场的稳定接入成为电力系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风电场采用柔性高压直流输电VSC-HVDC(Voltage Source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的接入方式[1-2],相较于传统高压直流晶闸管的在线换流 LCC-HVDC(Line Commutate Converter-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3]的接入方式更适合大规模风电场远距离大功率的运行传输[4],这使得VSCHVDC方式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国都做了相应的工程探索[5],而我国的上海南汇风电场VSCHVDC接入是国内首条VSC-HVDC示范工程,同时大连跨海VSC-HVDC输电重大科技示范工程也处于论证实施过程。
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研究
![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c37180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d.png)
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研究前言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全球对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之中,风能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一种。
因此,风电发电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逐渐得以发展与应用。
而风力发电的应用离不开电网接入技术。
本文将着重研究风力发电场的电网接入技术,探讨如何更好地将风电发电并入电网系统中。
第一章风电发电的发展1.1 风电发电原理风力发电是一种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然后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方式。
风轮是风力发电机组的核心部件,通过转动风轮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2 风电发电的发展历程风力发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
古希腊人最早将风能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风电发电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1970年代,丹麦开始大规模开发风能,之后欧洲各国也相继开展风电发电。
21世纪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国家之一。
第二章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2.1 风力发电场的电网接入方式风力发电场的电网接入方式通常有两种,分别是集中式接入和分布式接入。
集中式接入指将多个风力发电机组集中在一起并入电网中。
而分布式接入则是将多个小型风力发电机组分别连接到局部电网中。
2.2 风力发电场的电网接入问题风力发电场的电网接入存在着许多技术问题,比如稳定性、电压骤降、电压调节等问题。
其中,风电场接入电网的稳定性是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第三章风力发电场电网接入技术研究3.1 电网接入技术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于风力发电场的电网接入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功率控制技术:通过控制风力机组的输出功率,以适应电网的需求。
(2)电压控制技术:通过控制风力机组的电压输出,以适应电网的电压需求。
(3)无功控制技术:通过控制风力机组的无功输出,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4)谐波控制技术:通过控制风力机组的电流波形,以减小对电网的谐波污染。
3.2 研究方法目前,对于风力发电场的电网接入技术的研究主要采用仿真、试验、理论分析等方法。
大规模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继电保护及振荡抑制关键技术研究
![大规模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继电保护及振荡抑制关键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0d0a8af01f69e31423294b0.png)
大规模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继电保护及振荡抑制关键技术研究一、技术类别实用关键技术。
二、总体目标本项目通过建立适用于保护控制分析的大规模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电磁仿真模型,研究海上交流电网、陆上交流电网、陆上交流电网和直流电缆等不同故障情况下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故障特性,提出交直流保护原理、配置方案、整定技术及振荡识别、抑制技术,研究使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一、二次设备的三维全景映射,一、二次设备状态数据的直观展示,全面提升大规模海上风电场经柔直送出系统的稳定性。
三、课题设置情况1、大规模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故障特性研究;2、大规模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交流电网保护方案研究;3、大规模海上风电并网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保护方案研究;4、大规模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振荡抑制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5、大规模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数字孪生技术研究。
四、项目实施期限本项目研究的起止时间为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月。
五、课题内容课题1:大规模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故障特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故障穿越特性及不同泄能控制策略下交直流暂态特性;(2)研究单端/双端弱电源系统情况下陆上/海上交流电网故障特性;(3)研究柔性直流换流站交直流区域及直流海缆故障特性。
预期目标:基于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明确海上交流电网、直流海缆、陆上交流电网等不同区域故障情况下海上风电柔直送出系统的故障特性。
考核指标:(1)交直流故障特征研究应全面考虑风机变流器和柔直换流器的弱馈、负序抑制、故障暂态过程中的无功补偿等特性;海上交流电网故障特征的研究对象应包含风机汇集线、联络线等不同电压等级下的线路区域;(2)申请发明专利1 项;(3)发表三大检索或者核心期刊论文1 篇。
课题2:大规模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交流电网保护方案研究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适应单端弱馈系统的陆上交流电网保护新原理;(2)研究适应双端弱馈系统的高灵敏度海上交流电网保护新原理;(3)研究大规模海上风电送出的陆上/海上交流电网保护配置和整定计算方法。
海上风电通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并网的控制策略研究
![海上风电通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并网的控制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f4940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5.png)
4、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分析并网控制的效果和优 化策略。
本次演示提出的控制策略具有以下优势:
1、通过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优化控制,可以有效提高风电并网效率;
2、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使得策略具有较好的自适应能力和鲁棒性;
3、整体优化设计可以降低策略 的成本和提高可靠性;
1、有功功率控制方面:通过对风电机组的有功功率进行精确控制,策略可 以有效提高风电场的输出功率和稳定性;
2、无功功率控制方面:策略通过调节机组的无功功率,可以有效提高电网 的稳定性,降低运行成本;
3、稳定性控制方面:通过对整个风电场进行建模和控制,策略可以显著提 高电网的稳定性,增强其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
结论与展望
本次演示通过对海上风电并网控制策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直流输 电系统的控制策略。该策略具有提高并网效率、增强适应性等优势,为海上风电 并网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策略在有功功率控制、无功功 率控制和稳定性控制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然而,该策略仍存在一定的局 限性,未来研究可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完善:
海上风电通过柔性直流输电系 统并网的控制策略研究
01 引言
03 技术方案 05 结论与展望
目录
02 研究现状 04 策略应用与效果分析
引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上风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 源形式,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海上风电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往往能够大规 模地开发和利用风能。然而,如何将这些远离陆地的海上风电场产生的电力高效 地并入电网,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柔性直流输电系统(Flexible DC Transmission System, FDCT)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研究综述 冯跃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研究综述 冯跃](https://img.taocdn.com/s3/m/f820601684254b35eefd34f0.png)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研究综述冯跃摘要:柔性直流输电对电网安全运行有很关键的作用,为了确保该线路持续不断电,对其进行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与控制管理是很重要的。
在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控制期间,对潜在的因素稍微忽略就会引起异常情况的出现。
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对输电系统分类及控制做了详尽探究,从设备、作业形式等全面分析,结合自身掌握知识对潜在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以期为相关部门提高必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柔性直流输电;拓扑结构;系统控制前言这些年来,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更新优化,我国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相关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程度的强化,在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因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具备的特殊性,在带电工作期间,对系统安全运行就有着一定的隐患,需要对期输电线路带电操作实施科学的安全防护,全方位的确保线路安全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增强柔性直流输电输线电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拓扑及控制1.1VSC-HVDC系统拓扑及控制通常而言,VSC-HVDC就是我们提到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但是为了有所区别,一般把两端柔性直流输电装置叫做VSC-HVDC,把多端系统叫做VSC-MTDC。
其中VSC-HVDC系统的拓扑构造简单易懂,两端换流设备利用点与点连接来完成有功功率的操作。
最初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普遍的是两端操作。
通过分析VSC-HVDC来说,系统拓扑的不同点就在直流侧接线操作存在区别。
一般的接线形式如图1.一般的大地回线接线操作如图1(a),系统直流侧存在一根导线。
以大地为基本线,形成一定的直流闭环回路。
这种操作措施能够降低线路成本,减少功能损耗,然而对地级周围的金属却有一定腐蚀性,对系统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为缓解大地回线造成的电解腐蚀,确保安全运行,我们可以利用金属线来发挥大地回线的作用,形成单极金属回线接线,如图1(b)。
这种接线操作一般对电压较低、输送率小的情况较适用。
风电接入方式及对电网的影响研究综述
![风电接入方式及对电网的影响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8bd7ef3910ef12d2af9e749.png)
电力技术探讨总第276期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3.017.101风力发电具有可开发容量大、清洁无污染、投资周期短、占地少、技术趋于成熟、有着超过20年的运行经验等诸多的优点,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能源之一。
特别是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大气污染日益加剧、保护环境成为全球共同议题的大环境下,各个国家都已开始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近年来,风电技术高速发展,盈利能力也随着风电技术的逐步成熟和成本的逐渐降低而稳步提高,越来越多资本投入都为风电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了有效利用风能资源,大规模风电场必须要实现接入电网运行。
然而,风电的接入会对电网的稳定性、电能质量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风电场的容量越大,这种影响也越明显,这也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一个瓶颈。
如何实现风电的平滑接入和有效控制问题正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本文针对风电的接入方法以及对接入电网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一、风电的接入方式1.恒速恒频风电机的接入恒频恒速风电机组分为同步风电机组和异步风电机组两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机组可采用不同的接入方法。
(1)同步风电机的接入。
由于同步风电机本身固有的特性,其出力随风速的变化而波动。
若不进行有效控制,会对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其接入比较复杂,需要一整套的接入措施。
目前常采用的接入方式主要有:1)准同期接入。
当风电机组端电压与电网电压幅值、波形、相序相同,并且频率和相位一致时便可接入电网运行。
2)自同步接入。
接入前,风电机在转子端未加励磁,励磁绕组经限流电抗器短路,当电机转速达到同步转速要求时将电机接入电网,并立即投入励磁将电机牵入同步运行。
(2)异步风电机的接入。
异步发电机靠转差率来调整负荷,对机组调速的要求不像同步电机那么精确,只要转速接近同步速时就可接入,也可通过晶闸管调压装置接入电网。
但异步电机接入瞬间会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会使电网电压瞬时跌落。
一种风电接入柔性直流电网的故障穿越控制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
![一种风电接入柔性直流电网的故障穿越控制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e9b27023bb4cf7ec4bfed06c.png)
专利名称:一种风电接入柔性直流电网的故障穿越控制方法及系统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李琰,迟永宁
申请号:CN201910261453.2
申请日:20190402
公开号:CN110148970A
公开日:
2019082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接入柔性直流电网的故障穿越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当直流电网发生故障时,启动功率控制需求;故障期间,直流换流站功率反转从接入功率变为发出功率,风电机组功率紧急闭锁;故障恢复后,切除富余风电,并将所述直流换流站功率再反转从发出功率变为吸收功率;按设定速率对剩余风电机组输出功率进行恢复,完成故障穿越。
本发明考虑直流电网的ms级的控制要求,风电机组在ms级内闭锁转速也不会超载,控制简洁有效。
申请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地址: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15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徐国文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在风电接入中的应用
![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在风电接入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a361c8dc850ad02df80415b.png)
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在风电接入中的应用摘要:高压直流输电(HighVoltageDCTransmission,HVDC)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最先开始应用的。
在我国电力系统创建发展的初期,针对直流输电和交流输电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争论,后来根据输电距离以及输电容量这两个关键因素选择交流输电,因为交流输电经过变压器可以大幅提高输电距离及输电容量,逐渐被电力行业采用。
直到20世纪50年代,电力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可靠的高压大功率交直流转换技术,高压直流输电开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键词:多电平柔性直流输电;风电接入;应用1.LCC-HVDC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从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来看,1954年世界上第一个直流输电工程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第一代直流输电技术的产生,其采用的是汞弧阀换流技术。
20世纪70年代,基于晶闸管的换流阀在直流输电领域得到应用,标志着第二代直流输电技术产生。
传统电网换相高压直流输电(Line CommutatedConverterbasedHighVoltageDirectCurrent,LCC-HVDC)技术自问世以来已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与传统的交流输电网络相比,LCC-HVDC具有下列优势:(1)不存在稳定性问题,可在大功率系统中应用;(2)电力电子器件响应快速,可以对有功功率实现灵活控制;(3)输电线路损耗小,在远距离、大容量功率传输应用中有很高的经济性;(4)可实现不同频率或非同步的区域性特大电网互联。
尽管LCC-HVDC技术在高电压、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领域正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其自身也存在着诸如无功功率控制能力较弱并且自身需要大量无功补偿、不便于构造多端直流电网以及换流器依靠交流电网换相易发生换相失败等本质缺陷,这也使得LCC-HVDC逐渐无法满足当今复杂的输配电网络对直流输电系统坚强、灵活、完全可控的需求。
2.VSC-HVDC直流输电技术的特点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型全控性开关器件的相继问世,为新型输电方式的创建和电网结构的优化与提升开辟了崭新的途径。
大规模风电经柔直并网时的系统稳态控制策略
![大规模风电经柔直并网时的系统稳态控制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769bef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b.png)
大规模风电经柔直并网时的系统稳态控制策略沈同;王通通;宋汉梁【期刊名称】《电网与清洁能源》【年(卷),期】2017(033)012【摘要】围绕大规模风电经柔性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d converter based DC transmission,VSC-DC)并网时的系统稳态控制策略展开研究,并将整个系统分成风场内双馈感应式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系统和风场外VSC-DC系统2个独立部分分别进行控制,提出并分析了风场内DFIG系统的稳态控制策略,包括场站内DFIG的转子侧整流器(rotor side converter,RSC)、网侧逆变器(grid-side converter,GSC)稳态控制策略,以及风场外VSC-DC系统的网侧逆变器(grid side VSC,GSVSC)、风场侧整流器(wind farm VSC,WFVSC)稳态控制策略.最后,2种典型风速工况下的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系统级稳态控制策略非常有效.%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steady-state control strategy for the large-scale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onnected with public grids by the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DC transmission (VSC-DC)system,which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the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system in the wind farm and the VSC-DC system outside the wind farm.First,the steady-state control strategy for the DFIG system,which contains the rotor side converter (RSC)control and the grid side converter (GSC)control,is described.Second,the steady-state control strategy for the VSC-DC system,mainly including the grid-side VSC (GSVSC)control and the wind farmside VSC (WFVSC)control,isproposed.Through the simulation of two typical wind speed conditions,it is shown that this control strategy can deliver the wind energy of the wind farm steadily.【总页数】7页(P109-114,122)【作者】沈同;王通通;宋汉梁【作者单位】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陕西西安710048;江苏省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江苏省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12【相关文献】1.海上风电场并网柔直系统的故障穿越协调控制策略 [J], 刘璇;宋强;刘文华2.双端柔直输电系统的改进无差拍控制策略研究 [J], 张汀荃;张汀荟;张海龙;顾佳易3.双端柔直输电系统的改进无差拍控制策略研究 [J], 张汀荃;张汀荟;张海龙;顾佳易;;;;4.大容量风电场柔直并网系统的送/受端次同步振荡分析与抑制 [J], 周彦彤; 郝丽丽; 王昊昊; 李威; 许剑冰; 张育硕; 陈从霜5.计及换流器损耗的风电经柔直并网系统的随机最优潮流模型 [J], 都嘉慧; 王长江; 李凌; 杨晨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柔性直流输电综述
![柔性直流输电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80a8fa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7.png)
柔性直流输电综述
刘鹏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5(000)011
【摘要】介绍了基于电压源换流器型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对其结构及运行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
并简要介绍了国外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国内的典型投运工程,对柔性直流输电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
最后展望了柔性直流输电前景。
【总页数】2页(P113-113,114)
【作者】刘鹏
【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13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厦门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调试安全质量管控综述 [J], 王云茂
2.风电经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接入电网研究综述 [J], 江浩;孙瑜;刘辉;吴林林;王皓靖;李蕴红;徐海翔
3.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异步互联系统频率支援控制方法综述 [J], ZHU Lianghe;YUAN Zhichang;SHENG Chao;LUO Pandian;YANG Fenyan;LIU Zhengfu;GUO Jingmei
4.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分析与保护综述 [J], 曾鑫辉;谭建成
5.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综述 [J], 曾乙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并网技术标准对比分析
![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并网技术标准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5dd4e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5.png)
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并网技术标准对比分析
余浩;张哲萌;彭穗;张志强;任万鑫;黎灿兵
【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2(56)4
【摘要】对国内外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并网标准的现状进行介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并网标准,从功率控制、故障穿越、电能质量、稳定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并网标准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并网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合理建议,以促进海上风电行业的发展.
【总页数】10页(P403-412)
【作者】余浩;张哲萌;彭穗;张志强;任万鑫;黎灿兵
【作者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614
【相关文献】
1.适用于海上风电并网的多端柔性直流系统自适应下垂控制研究
2.用于海上风电并网的柔性直流系统接地方式研究
3.“大型海上风电千万千瓦基地柔性直流并网输电的控制和保护技术研究和开发”正式启动
4.我国首个柔性直流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并网
5.用于海上风电并网的柔性直流系统过电压和绝缘配合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功、无功 的 快 速 解 耦 控 制,不 需 要 额 外 的 无 功 补偿设备以及可以为无源网络供电等,因此越来 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1]。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若干风电经柔性直流 输电系统接入电网的具体工程,包括 2011 年投运 的上海南汇柔直工程,2013 年投运的广东南澳柔 直工程,2014 年投运的浙江舟山柔直工程等[2]。 从系统运行层面来看,由于柔直的控制更为灵活, 因此与经交流接入相比,风电经柔直系统接入电网 时需要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配合及控制方法。
为使风机参与系统调频以提高系统频率稳 定性,现有文献提出了多种类型的附加调频控制 器( Ancillary Frequency Controller,AFC) ,包 括 惯 性控制、下垂 控 制 和 阶 跃 控 制 等[11],其 中 惯 性 控 制和比例控制的控制框图如图 5 和图 6 所示。
图 4 WFVSC 升频法控制框图
No. 1 2017
华北电力技术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1
·新能源技究综述*
江 浩1 ,孙 瑜2 ,刘 辉1 ,吴林林1 ,王皓靖1 ,李蕴红1 ,徐海翔1
( 1. 国网冀北电力科学研究院(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45; 2.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北京 100053)
目前电网中的风机一般采用最大功率点跟
图 5 风机惯性控制 AFC 控制框图
图 6 风机下垂控制 AFC 控制框图
对于通过柔直接入电网的风电场,由于柔性 直流的隔离作用,风机无法直接获得电网频率信 息,因 此 无 法 判 断 何 时 应 参 与 系 统 调 频。 文 献[14]将电网 侧 频 率 信 息 利 用 通 信 传 递 至 风 电 场,采用比例控制和下垂控制相结合的 AFC 使风 机参与系统调频。同时,文献[14]中 WFVSC 采 用定风场 侧 频 率 控 制,频 率 参 考 信 号 为 电 网 频 率,因此当电网频率发生变化时,WFVSC 也会同 时调整风场侧频率,利用风机转子动能参与系统 调频。
( 1. State Grid Ji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Beijing 100045,China;
2. State Grid Jibei Electric Power Company Limited,Beijing 100053,China)
目前风电与柔直联合故障穿越的控制方法 主要包括降压法和升频法两类,两种控制策略均 通过 WFVSC 实现,具体控制框图如图 3 和图 4
No. 1 2017
华北电力技术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3
所示。
图 3 WFVSC 降压法控制框图
踪控制 (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 , 因此 在 无 附 加 控 制 情 况 下,风 机 不 参 与 系 统 调频。
柔直系统中 WFVSC 一般采用恒交流电压幅 值 / 相角的控制方式,目的是为风电提供稳定的 交流电源。当风场侧和交流电网之间通过柔直 系统连接时,柔直系统的隔离作用可以减轻电网 侧扰动对风场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为风场侧提供 一定的支撑。
文献[5]-[7]中 均 指 出,风 电 场 经 交 流 线 路 并网情况 下,当 并 网 点 附 近 发 生 短 路 时,会 造 成 风电场侧电压降低,从而导致风机转子超速和电 压振荡甚至发生失稳; 而风电场经柔直系统并网 情况下,当 并 网 点 附 近 发 生 短 路 时,柔 直 可 以 为 风场提供无功支撑,从而避免风场侧由于电压过 低出现风机转子超速或电压失稳,提高系统暂态 稳定性。文献[8]中提出了一种电流环解耦控制 的柔直控制策略,在风电场输出功率 / 本地负荷 波动以及风场接入侧电阻参数变化情况下,均可 保证风场侧电压稳定,进而保证风场具有良好的 运行特性。 1. 2 故障穿越
1 风电经双端柔性直流系统接入电网
风电场经双端柔性直流系统接入电网的系 统结构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风电场经双端柔性直流系统接入 电网的系统结构图
习惯上将图 1 中双端柔直系统的风场侧称 为送端侧,电网侧称为受端侧; 送受端的换流器 分 别 称 为 风 场 侧 换 流 器 ( Wind Farm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WFVSC) 和电网侧换流器( Grid Side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GSVSC) 。下 面 从 不同方面对风电经双端柔性直流系统接入电网 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1. 1 控制策略
文献[11]提出利用模块化卸荷电路( Dynamic Braking Resistor,DBR) 与降压法 / 升频法相结 合的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克服单纯使用 DBR 导致 的 成 本 高、占 地 大 等 问 题,综 合 利 用 DBR 及风场和柔直系统的控制能力,获得较为理 想的故障穿越效果。文献[12]则分析了降压法 / 升频法对经柔直并入电网的异步风机和双馈风 机的影响,当两种风电机组的低电 压 穿 越 ( Low Voltage Ride Through,LVRT) 能力较强时,可采用 降压法,而 LVRT 能力较弱时,可采用升频法,但 对异步风 机 而 言,需 要 提 前 确 定 频 率 变 化 量,对 双馈风机则需要加强对转子变流器的保护。 1. 3 频率控制
图 2 VSC 的双闭环控制框图
下面分别分析风电经双端柔性直流系统接 入电网时电网侧和风场侧换流器的控制策略及 与交流接入相比风电经柔直接入系统的优势。
1. 1. 1 电网侧换流器 由于柔直系统具有一定的无功支撑能力,因
此柔直系统中 GSVSC 一般采用恒并网点交流电 压 + 恒直流电压的控制方式,以提高系统静态和 暂态电压 稳 定 性。 文 献[3]指 出,风 电 经 交 流 线 路接入系统时,风场有功出力的波动会导致并网 点电压的波动; 而经柔直接入系统时,可利用柔 直的无功支撑能力减小并网点的电压波动,从而 提高系统 静 态 电 压 稳 定 性。 文 献[4]指 出,当 电 网发生故障时,可以利用柔直系统为交流电压提 供支撑,从而减小故障和恢复过程中交流电压的 波动,提高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 1. 1. 2 风场侧换流器
摘 要: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电发展迅猛。对于距电网较远的风电场,经交流线路并网会引发并网 点电压波动、故障穿越困难等技术问题。柔性直流输电( HVDC Flexible) 为风电场,特别是距电网较远的风电 场顺利接入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此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文章总结了目前风电经柔性直流输电 系统接入电网的相关文献,分双端和多端柔直两种拓扑,从控制策略、故障穿越和频率控制等方面展开综述。 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风电; 柔性直流输电; 多端柔直; 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 TM721. 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6308 / j. cnki. issn1003-9171. 2016. 00. 023
Abstract: Renewable energy,especially wind energy,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gration of one wind farm located far away from the utility grid with AC transmission lines will cause the following problems,such as the voltage fluctuation of the point of common coupling ( PCC) and the difficulty of fault ride-through ( FRT) . HVDC Flexible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these wind farms. This paper summarizes related references about wind power integration through HVDC Flexible. The control strategies,FRT methods and frequency control methods are reviewed for both double-terminal and multi-terminal HVDC Flexible.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this paper also proposes possible research and direction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wind power,HVDC Flexible,Multi-terminal HVDC Flexible,control strategy
0 引言
近年来,可 再 生 能 源 特 别 是 风 电 发 展 迅 猛。 风电接入电网的方式包括大规模、远距离集中式 接入和分布式接入。然而对于距电网较远的风 电场,经交 流 线 路 并 网 会 引 发 并 网 点 电 压 波 动、 故障 穿 越 困 难 等 技 术 问 题。 柔 性 直 流 输 电 ( HVDC Flexible) 为风电场,特别是距电网较远的 风电场顺利接入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基 于晶闸管的传统直流相比,柔性直流的优势包括
1. 1. 2 小节中提到,风电经柔直接入电网时, 在并网点 附 近 发 生 短 路 时,由 于 柔 直 的 隔 离 作 用,可以 避 免 风 场 侧 出 现 电 压 过 低 造 成 风 机 脱 网。实际上,该 情 形 下 风 机 仍 然 发 出 有 功,而 由 于并网点电压较低,柔直系统无法将有功全部送 出,会导致 柔 直 系 统 直 流 过 压 保 护 动 作,影 响 整 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为解决该问题,需要研究风 电与柔直二者联合故障穿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