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电子版讲义

管理学电子版讲义
管理学电子版讲义

管理学理论流派演变及师承关系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小组内部讨论及分工

?在对现有资料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主体内容

?肖斌卿演示小组关于“管理学理论流派及师承关系” 讨论的结果

?林耀山将针对泰勒的成名作《科学管理原理》进行解读

?周敏主要介绍巴纳德的《第五项修炼》

“管理学流派及师承关系”分析框架

?1、概述

?2、解读各主要流派

–该流派的背景(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

–该流派的主要观点

–对该流派的评价

–该流派的主要著作

?3、参考文献

1、概述

?1.1 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界定

?1.2 本报告对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界定

?1.3 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综述

1.1 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界定

?通过对现有管理学文献的检索可以发现,各种不同的看法和着重点使得管理学著作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也就成为管理学理论流派形成的基础

?关于管理学理论流派的划分,管理学家有着不同的观点

?孔茨和奥康奈把管理学分为七个学派:过程学派、经验学派、人类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交往中心学派和数理学派

?W.沃伦.海恩斯、约瑟夫.L.梅西、小马克.J.华莱士则把管理学分为:管理会计学、管理经济学、组织理论、人类行为、管理科学以及工业工程

(续)

?小詹姆斯.H.唐纳利、詹姆斯.L.吉布森、约翰.M.伊凡赛维奇在《管理学基础——职能、行为、模型》中把管理学理论流派分为三个流派:古典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

?中国学者孙耀君则将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划分为五个阶段: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思想、行为科学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思想和未来企业管理的一些论述。

而关于管理学流派,孙认为前三个管理思想可以作为一个流派,但是在现代管理思想中由于纷繁复杂,所以不宜作为一个学派,而将现代管理思想划分为六个管理学流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

1.2 本报告对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界定

?根据时间纬度(管理理论的演变历史)和各个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综合了管

理学家对管理学理论流派的见解后,我们将管理学理论流派划分为三个主要流派:古典管理学派、行为科学学派和现代管理学派,(见图一)当然对于现代管理学派仍然是由各个子学派构成。

?这种分类方法使纷繁复杂的管理学流派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归类。三个流派内部有着内在的关联性,相互之间也有着较为清楚的差异性。

?本报告正是基于这种分类方法来界定管理学理论流派。

(续)

1.3 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综述

?古典管理学派的观点主要反映二战前的文献中。它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效率问题,即产出/投入的最大化。正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劳动和劳动管理中的问题,而被成为“科学管理”。古典学派认为管理的三项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和控制

?行为科学学派则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其他行为科学把关于人类行为的知识扩展到劳动的环境之中。所以行为科学学派研究的重点就是劳动组织范围内的管理或非管理的人的行为。

?现代管理学派基本的特点就是通过计划和控制熟练地运用数学和运筹学统计学的手段来解决生产与管理中的问题,因此其着重于建立计量技术来辅助管理活动。

2.1古典管理学派

?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

?主要的古典管理学派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

?古典管理学派的评价

?相关论著

2.1.1 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

?人类关于管理的思想由来已久,但是成为系统的管理理论大概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经济发展和前人管理思想的基础上,美国和欧洲人提出了系统的管理理论,最著名的就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和法约尔等人的“古典组织理论”。

(续)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工商业迅猛发展,资本雄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企业管理水平西当落后,突出表现为:工人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生产率低下,工人工资很低,劳资关系紧张。

?所以,很多人认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样的人力和设备,劳动效率就可以得到较大的提高。这种情况引起了许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关注,他们试图运用当时的科学技术去解决这些问题。

?这就是科学管理学派产生的现实基础。在那些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最著名的就是阿尔弗莱德.泰勒。

(续)

?不管是泰勒的“科学管理”还是法约尔的“古典组织理论”都不是他们自己个人发明的。其理论渊源可以溯及十八、十九世纪以来,亚当.斯密、巴贝奇、麦卡勒姆、普尔等人的贡献,这些人的管理思想就是还未形成系统前的管理思想。

?正如管理学者林德尔.厄威克说到,“泰勒所作的工作并不是发明全新的东西,而是把整个十九世纪在英美两国产生、发展起来的东西加以综合而成的一整套思想。他使一系列无条理的首创事务和试验有了一个哲学体系,称之为为科学管理。”

2.1.2 古典管理学派

古典管理学派内部又可以分为两个范畴,第一个范畴的观点集中于工作的原理——车间的管理,被成为“科学管理”;第二个范畴集中于组织的管理,被成为“古典组织理论”。

2.1.2.1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学派

?1880年,泰勒在一家钢铁公司任职期间进行了一个著名的试验“生铁搬运试验”,他首先挑选了一个始终的搬运工,仔细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他的每一个动作和劳动时间,进而总结出搬运生铁的合理动作和有效方法,他结合了工资方面的激励,施工人员一采用他的方法,从而使搬运生铁的效率大大提高。

(续)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为四个方面:

–对工人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的分析,以科学的操作方法代替陈旧的操作方法

–科学挑选工人,对工人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工人的技能,激发工人的进取心–摈弃只顾自己的思想,促进工人之间的相互写作,根据科学的方法共同努力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

–管理人员和工人都必须对各自的工作负责

2.1.2.2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学派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后面的管理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观点主要有三个内容:经营与管理,管理原则以及管理要素。

?关于经营与管理,法约尔认为二者是不同的,管理只是经营的一个组成部分。

(续)

?管理原则

–劳动分工

–权力和责任

–纪律

–统一指挥

–统一领导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人员的报酬

–集中

–等级制度

–秩序

–公平

–人员的稳定

–首创精神

–人员的团结

2.1.2.3 韦伯科层组织理论学派

?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

–按行政方式控制的机构的目标所要求的日常活动,是作为正是职责来分配的–执行这种职责所需要的权力是按一种稳定的方式来授予的,并且有官员能加以控制的某种强制手段来严格加以限制

–对于正常而继续地履行职责和行驶相应权力地方法:只有符合条件的人才能被雇用

?权力的类型

–韦伯把权力定义为一种引起服从的命令结构,被社会接受的权力有三种: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和法理型权力。

–韦伯认为只有法理型的权力才是科层组织的基础,因为这种权力为管理的连续性提供基础;具有合理性;领导人可以借助法律手段保证权力的行驶;所有权力都有明确规定,所谓职权明确

2.1.3 古典管理学派的评价

?古典管理学派的贡献

–开创了管理新时代的里程碑

–对以后的管理学这一学科的完善起了巨大的作用:

1.指明了管理是有组织的社会的一个特殊的要素,确认了管理的领域。

2.明确了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职能,为训练管理人员提供了依据。

3.提出了履行计划、组织和控制职能的方法和原则。

4.为管理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时间动作分析、工作的简化、刺激工资

制度、生产作业计划、人员的考察和预算等。

(续)

?古典管理学派的局限性

–主要是针对“科学管理”

–经济人的假设,忽视了人作为社会人的一面

–研究范围小,内容窄

–学科建立的初期,其局限性是在所难免的

2.1.4 相关著作

?泰勒:

–《计件工资制》

–《车间管理》又译《工场管理》

–《科学管理原理》

?法约尔

–《工业管理合一般管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韦伯

–《一般经济史》

–《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经济与社会》

?穆尼

–《组织的原则》(1947)

?厄威克

–《行政管理原理》(1944)

2.2 行为科学学派

?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

?行为科学的主要学派

–人际关系学派

?霍桑试验

–行为科学学派

?个体行为的研究

?群体行为的研究

?领导行为的研究

?行为科学学派的评价

?相关论著

2.2.1 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

?古典管理理论中的“科学管理”的不足和缺陷使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成为必然。

?实施“科学管理”并没有给劳动效率的提高带来巨大的作用,反而使劳动效率甚至有所下降,为什么?这正是行为科学学派产生的现实背景。

?因为,行为科学认为导致劳动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在管理中对人的忽视,劳动效率不仅取决于劳动的物质环境和工作条件,还跟员工的情绪态度紧密相关。

?而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其理论基础包括管理学以及其他行为科学,如社会学、心理学等等。特别是管理学,古典管理理论仍然对管理学的框架模式产生影响。

2.2.2 行为科学学派

2.2.2.1 人际关系学派

?霍桑试验

–所谓霍桑试验是指哈佛大学梅奥教授在霍桑工厂所进行的一系列试验或观察。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照明试验,其目的在于调查和研究工厂的照明度与作业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二者没有直接关系;(2)继电器装配试验,目的是发现休息时间、作业时间、工资形态等作业条件的变化同作业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影响效率的是职工的情绪,而不是作业条件,而情绪是由车间的环境,即车间人群关系决定的;(3)访谈计划,通过访谈计划了解如何获取职工内心真正的感受,倾听他们对问题的看法,进而提高劳动效率。

–霍桑试验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提出了管理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领域,即人际关系的整合。

(续)

?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

–职工是社会人

影响员工劳动积极性的,除了物质利益外,还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而科学

管理将人作为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对企业的成员的职位、任务、责任、权

力等进行明确划分而形成的组织体系,非正式组织是与正式组织相对的,

不管承认与否,非正式组织都是必然存在的,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共同

作用于工人的劳动态度,进而影响劳动效率,管理人员应该正视非正式组

–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满足的程度

生产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而不是作业方法、

工资制度、工作条件,管理人员应该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从而达到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2.2.2.2 行为科学学派

?霍桑试验及其结论提出以后,人们开始关注管理中的人性的方面,研究者越来越多,许多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从行为的特点、行为的环境、行为的过程以及行为的原因等方面展开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从而形成了行为科学学派。

?所谓行为科学学派主要利用许多学科的只是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行为科学学派主要研究的主题:(1)关于个体行为的研究;(2)关于群体行为的研究;(3)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

(续)

( 1 ) 关于个体行为的研究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当人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这就产生了行为的激励,也就是动机,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出来。

–个体行为理论就是关于关于行为原因、行为过程以及行为结果的研究

–个体行为理论主要有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赫茨博格的双因素理论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挫折理论

(续)

(2)关于群体行为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人际关系研究的继续,群体行为理论除了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特征、相互关系及其作用等方面的继续探讨外,还包括群体的沟通与冲突以及群体的动态发展(群体动力学)的研究。

(续)

(3)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

–职工在主管人员的控制下作业,因此主管的领导行为必然会对职工的士气赫工

作表现产生一定影响作用。领导行为研究主要有两部分:关于领导人对人性的不通假设;领导人的领导方式的分析。

–关于人性的假设

?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关于领导方式

?坦南鲍姆和施密特的“连续统一理论”

?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

2.2.3 行为科学学派的贡献

?1.社会人的假定

科学管理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之上的。行为科学认为工资、作业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提出了“社会人”的假定,认为在社会上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个群体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社会人”不仅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他在生活工作中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因此,“社会人”的假定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的方向。

(续)

?2.需求与激励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一旦某种需求得到满足,另一种需求又会出现,又需要满足。因此当人处于某一需求为主的条件下,其行为动机和行为便会带有此种需求未得到满足的特征,为此管理主体可以根据该特征去满足员工的这一需求而使其得到真正的激励。

行为科学对于需求构成的分析,对需求满足追求的动机与行为的研究,对人激励的研究等为管理主体如何管理好人这一关键因素奠定了理论基础,将人的管理提升到所有管理对象中最重要的地位,并引发了许多全新的管理概念与方法,如参与管理、面谈制、目标管理等。

(续)

2.2.4 相关著作

?梅奥

–《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罗特利斯伯格

–《管理和工人》

–《管理和士气》

?马斯洛(Maslow)

–《人类动机理论》(1943)

–《动机和人》(1954)

?赫次伯格(Herzberg)与斯奈德曼(Snyderman)

–《工作的激励因素》

–《工作与人》(1966)

?弗鲁姆(Vroom)

–《工作和激励》(1964)

?麦格雷戈(McGregor)

–《企业的人性面》(1957)

?阿吉里斯(Argyris)

–《个性和组织:系统和个体之间的冲突》(1964)

2.3 现代管理学派

?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

?主要的现代管理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

–权变理论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

?现代管理学派的评价

?相关著作

2.3.1 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

?现代管理学派精彩纷呈,百家争鸣,美国管理学家孔茨称之为“管理的理论丛林”。?任何管理理论的出台都有其必然性,也就是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背景。

?现实背景:

–二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产销遍及全球;(2)生产技术日趋复杂;(3)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4)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靠智力和工作积极性;(5)生产日益社会化使得生产写作更加复杂了;(6)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

–这些变化表明,环境已经越来越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在新的环境下,企业如何更好的开展经营活动,以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成为管理学家和管理实践者关注的焦点,并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流派。

(续)

?理论基础

–现代管理学派也不是无本之木,也是根源于已有的管理学理论和实践。

–由于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先前的管理理论由于其内在的局限性(或者偏重于工程技术,或者专注于人事研究)已经不能有效地指导企业在现有的环境下的经营活动,所以现代管理学派是在对古典管理学派和行为科学学派进行批判性的吸收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比如经验管理学派的目标管理理论。该理论的产生就是源于经验管理学家对泰勒“科学管理”的批判,他们认为“科学管理”有其内在缺陷,如工作的可分性与否;计划与执行的分开。

2.3.2 现代管理学派

2.3.2.1 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管理学派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把企业组织及其成员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的社会系统。创始人是巴纳德(美)。

?巴纳德的研究主要有三个部分

–组织系统的特征

–组织系统的构成要素

–经理人员的任务和作用。

(续)

?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

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活动和效力的系统”。要整体看待这个系统,因为其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以一定的方式同其它部分联系。组织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进行协作活动。

在对组织成员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该意识到:

(1)职工既是一个完整的人(其行为的个性、直觉和主观方面),又是在特定组织中扮演有限角色的组织成员

(2)管理人员的权限取决于指挥下属的命令是否为下属所接受。

(3)个人具有自由意志,但他的行为有受到遗传、社会和环境中各种力量的影响。所以要力图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提供恰当的刺激手段来影响和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

(续)

?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

(1)协作的意愿

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组织成员愿意提供协作条件下的劳动和服务是组织存续所必不可少的。组织为了获得和提高成员的合作意愿,一方面要提供必要的金钱、威望、权力和各种客观刺激,另一方面要通过说服来影响成员的主观态度,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号召他们忠于组织、相信组织目标等。

(2)共同目标

共同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管理人员非常重要的指责就是帮助组织成员深刻认识到实现了组织目标有助于实现他的个人目标,并努力避免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真实的或理解上的背离。

(3)信息沟通

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不同成员的协作意愿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相互联系,形成动态的过程。

(续)

?经理人员的职能

–巴纳德认为,经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作用就是在信息沟通系统中作为相互联系的中心,并通过信息的沟通来协调组织成员的资额增活动,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

–具体有三项:

(1)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沟通系统;

(2)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

(3)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

(续——相关著作)

?(美)巴纳德;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1938年出版

2.3.3.2 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是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行为科学和系统论的观点,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统筹学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

?代表人物:(美) 西蒙

?决策理论学派主要观点

(续)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串于整个管理过程。

?决策过程

该过程包括4个阶段的工作:

(1)情报活动;

(2)设计活动;

(3)抉择活动;

(4)审查活动。

?决策准则(最优或绝对的理性)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续——相关著作)

?西蒙(Herbert A.Simon)

–《管理行为》(1945)

–《公共管理》(1950与史密斯伯格等合作)

–《人的模型》(1957)

–《组织》(1958与马奇合写)

–《经济学和行为科学中的决策理论》(1959)

–《管理决策的新科学》(1960)

?詹姆士.马奇

–《公司行为的一种理论》(1963与赛尔特合写)

2.3.2.3 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是把系统论的观点运用于研究和组织企业的管理活动。

?主要代表人物:卡斯特(F.E.Kast)和罗森韦克(J.E.Rosenzweig)

?主要内容

–企业管理必须有整体观念;

–企业管理必须具有层次观点;

–管理工作必须有开发观点

(续——相关著作)

?克劳德.香农(Claude E.Shangnon)与沃伦.韦弗(Warren.Weaver)–《信息联系的数学理论》

2.3.2.4 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以西方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和科学方法为目标。他们认为:管理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概括和理论化,以便于向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传授

?主要代表:杜拉克(P.F.Druecker)和戴尔(E.dale)。

(续)

?主要内容

–杜拉克指出,管理企业的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任务:

?经理必须创造一个“生产的统一性”。

?经理在制定每个决策或采取每个行动时,都必须统筹考虑企业的长期利益

和目前利益。

–经理的基本的、共同的职能:

?树立目标并决定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要做些什么,然后把它传达与目标的实

现有关的人员;

?进行组织工作;

?进行鼓励和沟通工作;

?确定标准,对企业成果进行分析,对所有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使职工得到成长和发展。

(续——相关著作)

?杜拉克

–《管理的实践》(1954)

–《有效的管理》(1966)

–《管理:任务、责任、实践》(1974)

–《动荡年代的管理》(1980)。

2.3.2.5 权变理论学派

?权变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要根据内外条件(管理因变数——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

环境自变数——内外环境)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

技术和方法。

(续——相关著作)

?莫尔斯(Jhon Morse)和洛什(Jay w.Lorsch)

–《超Y理论》

?大内(W.G.Ouchi)

–《Z理论》

?卡曼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2.3.2.6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生产、采购、人事、财务、库存等职能间相互联系的分析,然后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友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续)

?管理科学在研究组织管理活动的假设前提为:

(1)组织的成员使“经济人”,或“组织人”、“理性人”;

(2)组织是一个追求经济利益的系统;

(3)组织是由作为操作者的人同物质技术设备所组成的人-机系统;

(4)组织是一个决策网络。

(续)

?解决管理问题的程序:

(1)观测和分析,以敏锐地发现组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2)透过问题的表面现象,确定问题的实质,了解影响问题的诸种因素;(3)根据对问题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4)从模型得出解决方案,通过不断试算,找出最有解;

(5)对模型和得出的结果进行验证。

(6)建立对解决方案的控制;

(7)把解决方案付诸实施。

以上7个步骤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续——相关论著)

2.3.3 现代管理学派的评价

1.科学技术的引入与应用。

依靠正规数学模型,依靠计算机运算,使管理的定量化成分提高,科学性增强。2.决策理论构造。

以决策为主要着眼点,给定各种决策分析模型,减少艺术成分尔增加科学成分。3.管理信息系统。

应用该系统处理大量的有关信息,提高决策质量,为组织的计划、控制和作业的职能服务。

2.4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

?公司再造

–传统分工的局限性

–流程重组

–流程管理

–整合

?学习型组织

–《第五项修炼》

–系统思考的再认识

3、参考文献

?小詹姆斯.H.唐纳利、詹姆斯.L.吉布森、约翰.M.伊凡赛维奇:《管理学基础——职能、行为、模型》,中国人民大学1981年版

?周三多、蒋俊、陈传明:《管理原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二版

?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孙耀君:《西方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

?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

麦格雷戈认为:管理的根本问题在于管理者对人性的认识。它是一切管理策略和方法依以建立的基础。

人性假设的分类

?受雇人

?经济人

?组织人

?社会人

?自我实现的人

“受雇人” 假设

又叫机械人、工具人假设。每个人都是被某一组织雇用的机器或者工具,他的职能只是接受组织的管理完成组织交与的任务,工作是他迫不得已的生活手段。人是典型的被动行为者、天生的偷懒者,离开了管理就会逃避工作。

典型理论

X理论:

?一般人生性懒惰,尽可能地少做工作

?他们缺乏雄心壮志,不愿承担责任,宁愿被人领导

?他们天生就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

?他们的本性就反对变革

?他们轻信而不明智,易于被骗子和野心家所蒙蔽

“经济人” 假设

人的一切行为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工作的动机是获得经济报酬。人是主动追求金钱的典型动物。

典型理论

泰罗认为员工是自私的、懒惰的、好逸恶劳的,多数人需要被控制,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激励他们工作。一般人都没有雄心壮志,喜欢听命而为,只有少数人才能担当管理的职责。

“组织人” 假设

组织成员的关系和行为应当是“理性”的,都必须服从组织的需要,为组织目标服务。

代表人物

“古典组织管理理论”是这一假设的经典理论。其代表人物有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等

典型理论

?强调组织内部上下等级系统的严密性,下级必须接受上级的命令、控制与监督?要求组织中任何成员都要受组织的规章制度控制

?组织成员间的关系是一种理性关系

“社会人” 假设

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

代表人物

“社会人”假设的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和麦格雷戈等

典型理论

梅奥的“社会人”假设:

?人是一种社会存在

?“社会人”不仅要求通过劳动获取收入,而且作为人,他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定和归属感,“社会人”是结成团体而行动的。

典型理论

马斯洛在“需求层次论”中,分析了人的需要和行为动力结构。认为人的需要按照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次序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人”假设

人都有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才能的要求,只有这些要求得以满足,人才会感受到满足。

代表人物

美国组织心理学家阿基里斯,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

典型理论

Y理论:

?多数人是勤奋的

?人们可以做到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对目标负有责任是与成绩联系在一起的报酬的函数

?适当的条件下,一般人能学会接受责任和主动承担责任

?多数人具备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创造性

“决策人” 假设

组织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决策是以“有限度的理性”准则来合理选择手段的管理行为的

典型理论

西蒙认为人是决策的主体,决策方案的实施者。但是由于有限理性的限制,以及人的智力,掌握的知识和信息,积累的经验的有限性,加之信息的非对称性等,影响了人们做出正确决策,解决的方法是通过重复决策来加快学习的过程。

“复杂人”假设

人的需要多种多样,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会有多种需要,并且会随着工作、生活条件的变化不断产生新的需要。

代表人物

弗雷德·卢桑斯、约翰·莫尔斯、琼·伍德沃德、弗雷德·菲德勒等

典型理论

超Y理论: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结构

?人的需要并非与生俱来,受后天环境影响而成

?人对不同组织或组织的不同部门会有不同的需要

?一个人是否肯于为某一组织贡献力量,取决于该组织的状况是否同他的需要结构一致

?每个人的需要和能力的差异性使得他们对一定的管理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文化人”假设

认为人是文化的本体,是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和继承者。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因。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在企业管理中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

代表人物

威廉·大内、查德·帕斯卡尔、特伦斯·迪尔、艾伦·肯尼迪等

典型理论

威廉·大内提出三种企业文化类型:“J型文化”、“A型文化”、“E型文化”。

“E型文化”能满足员工的自我利益、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和需求,是未来管理的重要模式。

典型理论

特伦斯·迪尔、艾伦·肯尼迪概括出企业文化的五要素—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仪式和文化网络。

“经营人”假设

管理是手段,经营是目的,管理必须寓于经营之中。经营管理者依照其情境所总结的成功的经验本质可以揭示管理成功的秘密。

代表人物

日本的占部都美、藤芳诚一以及一些成功的大公司的总裁—“经营大师”

典型理论

占部都美认为管理人员应当一半具有“管理人”的特征,一半具有执行革新职能的企业家的特征,即“经营人”。

“变革人”假设

组织环境的变化非常迅速,管理要改变被动适应的状况,必须进行全面、彻底的变革,其中人的变革是最重要的内容

代表人物

诺贝尔特·托姆、迈克尔·哈默、彼得·圣吉等

典型理论

哈默认为:“企业再造”强调企业自我变革的剧变。公司再造就是对“业务流程”要从根本上再考虑,要“脱胎换骨”、“重新设计”,从而使公司实绩有“显著”的长进。企业再造必须以人为中心,发挥“领头人”、“流程主管”和“再造总协调”的重要作用,以发动一场巨大的变革行动。

结语

从“科学管理”到后来的“管理科学”,都将人看作是“经济人”;行为科学将人看作是“社会人”;系统与权变理论则把人看作是“复杂人”…

总之,管理学从形成到完善到发展,始终沿着人性假设这一内在逻辑有序地演化,今后管理学的发展也将沿着这条道路不断深化丰富下去。

The end

中外管理模式比较

龙志勇

龚志国

鲁振旺

写在前面的话

?说明:

?为便于比较,只取中美日三国比较,比较各国企业管理模式最普遍的特点

?各有所长,没有绝对的优势

?相互学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差异来自何处?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道路、各种客观限制不同的资源?分工

?龙志勇中美日企业管理模式比较

?龚志国中外文化与管理

?鲁振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所存在的问题

中美日工业发展的一些特点

?中国:建国后通过集中全国物力人力,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使用计划经济手段迅速的实现初步工业化。企业

只有国企和集体企业两种形式。其后,高度单一的计划经济僵硬缺乏弹性,不能对资源有效地利用,经济发展又受政治动乱的深深妨碍,改革开放后,鼓励商品经济地发展,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当前就企业而言,各种各样的五花八门,十分复杂。

?日本:明治维新后,工业主义涌入闭塞的农业国家,封建制度下发展的基本社会模式为日本人准备了家长式

的依附关系。二战时日本企业被组成几个大财团,每个财团有20至30个大企业,每个大企业又有许多卫星企业簇拥。二战后,财团被解散,但这个特点保留了下来。个人认为日本企业通过一种畸形的等级划分来整合力量,扶持大企业发展。

?美国:美国人一直洋溢着开拓创新的精神,通过组织各类专业化人员成为一支非常协调的劳动大军成就了美

国辉煌的工业发展。专业人员能在任何环境发挥其专长,因而能够轻易地从一个城市转到另一城市并改变自己的雇主,使工业生产的广泛开展成为可能。当前,在美国把其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推向全球的同时,美国的企业也利用其先进的管理将触角伸遍世界。

从决策上比较

从组织与人事上比较

从领导与激励上比较

比较的意义

在经济上,美国一直在创造着辉煌,日本也曾红极一时,他们的企业管理模式犹如两个极端,却都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中国企业应结合环境、自身特点积极学习他们先进的一面,改革创新,希望能创造出中国的优秀的管理模式

?当前政府正鼓励一些优秀的大企业“走出去”,正视各国社会文化、管理模式的差异才能较好的跨

国经营,将自己的模式照搬到国外是行不通的,同时,又怎样保证自己的企业文化一定程度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开呢?

?对于跨国企业在华经营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Z理论美威廉大内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3月第一版

?管理学美斯蒂芬P 罗宾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四版

?管理原理周三多蒋俊陈传明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第二版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项目小组

2003年4月

战略管理的鼻祖

?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田忌赛马

企业战略管理

?在不断判别企业外部环境,包括企业自身的行业环境,特别是竞争环境,基于自

身的资源,能力,通过不断地调整和充实企业的资源,来形成和发展企业独特竞争优势。战略管理是通过不断地制定目标,重新架构企业结构,来实现长期稳定的成长。

战略的不同定义

?战略是一种计划

?战略是一种计策“M A R L B O R O”

?战略是一种模式

?战略是一种定位

?战略是一种信念

成功战略的共同因素

战略管理层次

?公司级战略

?事业级战略

?职能级战略

框架介绍

?外部环境分析

?内部环境分析

?战略决策工具

社会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

?技术环境

?政治/法律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

行业环境分析—竞争分析

资源

评估资源和能力

内、外部战略要素综合分析

?波士顿矩阵

?G E 矩阵

?S WOT 分析

波士顿咨询公司

市场成长—市场份额矩阵

问号

?问号(question mark),这里属于高度成长、低占有率的产品。管理当局应该仔细考

虑,是否要花费更多的资金来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开创更美好的明天,或是缩小经营规模,甚至完全退出市场。

明星

?明星(star) 这是属于高度成长、高占有率的产品。由于成长快速,因此,通常厂

商不但不能从中获取大量的现金,反而还需要投下资金,以扩大市场,强化通与推广,使自己能够更上一层楼,并在未来获取更多、更长远的利益。

金牛

?金牛:这是属于低度成长、高占有率的产品。由于竞争已经趋于稳定,因此,它

可以产生大量的现金,以供厂商发展新产品,并培养逐渐升成的明日之星,可说是厂商的“金库”。

瘦狗

?瘦狗:称为现金陷阱,这里属于低度成长、低占有率的产品,它或许还能自给自

足,甚或对利润水有贡献,但行销人员必须认清真相,不要因为感情因素,而将资金继续浪费在没有明天的产品上,除非产品本身仍有可为,壮士断腕才是上策。

GE 矩阵

SWOT矩阵

竞争优势

两个相互竞争的企业(即它们处于同一市场且服务于相同的顾客群),当其中之一拥有更高的利润率或潜在的更高利润率时,则这一企业具有相对于另一企业的竞争优势

竞争战略

?P*Q – C = R

三种基本竞争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

?差异化战略

?集中一点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即一个企业以更经济的方式设计、生产和向市场推出与竞争对手相

类似的产品,这意味着企业谋求攫取较大的市场份额。企业需要积极建立起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设施,在经验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抓紧成本与管理费用的控制,减少对无关紧要的顾客的服务开支,以及最大限度地减少研究开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费用。

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是指企业向顾客提供独特的、更富价值的产品质量、特殊功能或售后服

务,这意味着企业谋求较高的市场份额,并且创造标新立异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可籍此索取溢价。差异化战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设计或品牌形象、技术特点、外观特点、经销商网络和客户服务等。

集中一点战略

?成本集中是一种低成本战略,企业主攻某个特定顾客群,或某一个地区市场,

仅仅为这一狭窄战略对象服务,不及其余。

?差异化集中如成本集中一样,企业主攻某个特定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

分区段或某个地区市场。

企业定位

?企业使命的定位:生存目的定位,企业经营哲学定位,企业形象定位。

?企业功能的定位:产品,市场,技术,顾客,自我认知。

总战略框架

?稳定性战略

?增长战略

?收缩战略

稳定性战略

?稳定性战略(Stability strategy)特征是很少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战略包括持续地

向同类型的顾客提供同样的产品和服务,维持市场份额,并保持组织一贯的投资报酬率记录。

增长战略

?增长战略(Growth strategy)这个术语意味着提高组织经营的层次,这包括一些通行

的衡量标准,如更高的销售额,更多的雇员和更大市场份额。增长可以通过直接扩张、合并同类企业或多元化经营的方式实现。

收缩战略

?收缩战略(Retrenchment strategy)——减小经营规模或是多元化经营的范围。现在

有少企业实行收缩战略,其中包括一些美国著名的大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美孚石油公司(Mobil Oil)、伊斯特曼-柯达公司、大通曼哈顿银行,以及联合碳化公司(Union Carbide)等。

中国企业现状

?它们普遍没有核心能力,资产和业务是一堆大杂烩

?它们内部的子要素一盘散沙,彼此之间(资产与资产之间、业务与业务之间)缺

乏协同效应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 ①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 ㈠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 1.是在管理理论丛林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理论知识的系统化 2.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交叉科学 3.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知识体系 4.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5.是一门边际科学又是一门基础理论科学 ㈡管理科学研究方面 1.合理协调和组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协调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产生:【管理是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①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②管理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③管理是客观需要的产物。 小知识:ⅰ有据可考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管理活动:公元前5000年,幼发拉底河流域的闪米尔人。 ⅱ中国古代最早的管理活动:商代——指挥作战。 周朝——设立三公六卿五官2、人类活动的特点:①目的性 ②依存性 ③知识性 3管理的必要性(在我国): ①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 ②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企业建立的基础。 ④实现预期目标都需要全体成员的长期共同努力。

⑤近几年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的应用和普及。 4、管理的概念 管理主体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管理客体实施整合,协调以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内涵: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5、管理的基本职能:P13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创新 过程性职能(主干型职能):决策-计划-组织-控制 功能性职能:领导 协调 控制 沟通 创新 【 在过程中同时起作用】 6、管理的特征:①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见16-18)②普遍性 ③组织性(前提两个人以上的共同劳动,共同目标) 7、管理的要素:人员(核心) 资金 物资 时间 信息(纽带) 环境(空间) 8、管理的作用和任务 作用:①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②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③对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任务:①实现本机构的特殊目的与使命。②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成就感。③关心对社会的影响,承担社会责任 9、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角色:人际角色—管理者必须扮演组织联络者的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 决策角色—决策者 技能: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吧观念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10、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管理学概述

治理学讲义 第一章治理概述 1、治理含义? 所谓治理,确实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打算、组织、领导、操纵,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那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 (1)治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治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包括打算、组织、领导、操纵等,它们成为治理的差不多职能。 (3)治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即治理工作的成效好坏、有效性如何,就集中体现在它是否使组织花费最少的资源投入而取得最大的且最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4)治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 2、治理的三大性质? (1)治理的二重性 治理具有二重性,一是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指挥劳动”表现

出来的治理的自然属性;二是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治理的属性。 治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治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用权我们能够大胆地引进和汲取国外成熟的经验,来迅速提高我国的治理水平。治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模式。 (2)治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 治理工作是独立进行,有不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治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 治理人员的工作,从本质上讲,是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在通常情况下,治理人员并不亲自从事具体工作,而是托付他人,自己则花大量的时刻和精力进行打算安排、组织落实、指导激励和检查操纵其他人的工作。 (3)治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 治理是一门科学,是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治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了有关治理工作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系统化的治理知识,它已为实践所证明,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

自学考试_00153质量管理学_复习资料全

自考“质量管理学” 名词解释题汇总(1) 1、质量: 根据国家标准GB/T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 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 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 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6583—94 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 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 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 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 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 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 国家标准( 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 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 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 管理途径。”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重点.docx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 总论 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目的性有效性协调性过程性)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决策:所有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目标、行动) 2:组织:设计岗位,授权分工,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设计、授权) 3: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互相理解,统一思想和行动,激励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指导、沟通、激励) 4: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衡量、纠偏) 5:创新:与其他职能结合中表现。 管理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2、管理的社会属性--反映社会关系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者三种技能:卡次 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人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 西方早期思想产生的三个人物:亚当斯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 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评价: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技能上受很大的压榨 缺陷: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他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

《管理学概论》期末考试

网络学院《管理学概论》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1.决策应遵循的原则是( B )。 A.目标原则B.可行原则C.最优原则D.满意原则 2.决策所解决的问题通常与( C )相关。 A.过去B.现在C.未来D.现在和未来 3.把计划分为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的分类标准是( C )。 A.职能空间B.综合性程度C.程序化程度D.时间长短 4.通常,企业的组织结构存在扁平式和锥型式两种结构,比较两种组织形式的特点,表述更为恰当的是(B )。 A.锥型式组织更加倾向于集权,管理成本更高,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更差 B.锥型式组织更加倾向于集权,管理成本更低,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更差 C.锥型式组织更加倾向于分权,管理成本更高,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更强 D.锥型式组织更加倾向于分权,管理成本更低,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更强 5.员工以业余时间为主,进行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学习培训方法是( D )。 A.新进员工培训B.“师带徒”培训 C.在职培训D.脱产培训 6.按照韦伯的观点,只有在( C )基础上建立的组织,才在绝对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比其他任何组织都要优越。 A.传统权威B.神授权威C.合理合法权威D.个人权威 7.情景理论将下属的成熟程度作为选择正确领导方式的重要依据。领导者定义角色,告诉下属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以及在何时何地做的领导方式被称为( A )。 A.指导型领导(高任务-低关系)B.推销行领导(高任务-高关系) C.参与型领导(低任务-高关系)D.授权型领导(低任务-低关系) 8.对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理解错误的是( B )。 A.一个人在同一时期可以有多种不同程度、不同作用的需要 B.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可以有多种不同程度、不同作用的需要 C.一个人的需要可以分为高低层次 D.一个人的需要层次是绝对从低到高排列的 9.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进行经营单位分析时,既具有高业务增长率又具有高竞争性的经营单位是( A ) A.明星单位B.幼童单位C.金牛单位D.瘦狗单位 10.下列( C )项不属于管理职能。

(完整版)00153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总结归纳重点(1)

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3C”是指变化、顾客和竞争。 2、质量: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特性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类:①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理化检测仪器精确测定。例如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汽车的耗油量;手表的防水、防震;②心理方面的特性; ③时间方面的特性;④安全方面的特性;⑤社会方面的特性。 4、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①服务②软件③硬件④流程性材料 5、狩野纪昭讨论了三种主要的质量特性:① 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② 必须特性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③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例如,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 6、“大质量”观认为①产品是所有类型的产品;②过程包括制造、支持和业务在内的所有过程;③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④顾客是所有受影响的人,不论内外。 7、促进重视质量的主要原因有:①科学技术的增长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提出了对质量重视的严格要求;②政府对于质量的管制;③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④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增强。 8、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9、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频繁地应用着三个管理过程,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些过程称为“朱兰三步曲”。在质量管理“三步曲”中,质量计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0、全面质量管理(TQM)是现代质量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ISO8402:1994将其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效。包括高质量、低成本、高收益、顾客忠诚和员工的活性化。主要表现在:①高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最直接的成效;②高质量会意味着更低的成本;③高质量会带来更高的收益;④全面质量管理为组织造就忠诚的顾客;⑤全面质量管理还为组织造就了活性化的雇员。 12、当前,质量正在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13、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4、质量成本可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 15、内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前发现的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废品损失;②返工费;③复检和筛选费;④停工损失;⑤不合格品处理费等。 16、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保修费;②索赔费;③诉讼费;④退货费;⑤降价费等。 17、预防成本是指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本。在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与内部故障成本成反比。 18、质量成本计算方法有:①质量成本法,这一方法着重于质量成本分析;②过程成本法;③质量损失法 19、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56年美国的费根堡姆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C)”概念。 20、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三全”管理。即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质量。 第二章 1、朱兰主编的《质量控制手册》被人们称誉为“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圣经”。 2、休哈特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这一领域,被人们称为“现代质量控制之父”。 3、石川馨在质量管理领域的贡献之一是开发了在欧美被称为石川图的因果图。 4、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准则中体现了11种核心价值观:(1)具有远见的领导(2)顾客驱动的卓越(3)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4)对雇员和合作伙伴的重视(5)敏捷性(6)注重未来(7)管理创新(8)基于事实的管理(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10)注重结果与创造价值(11)系统的视野。 5、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核心标准有:①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②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③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6、质量奖、TQM、ISO9000之间的关系。①TQM或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最大的概念。通过设立国家质量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做法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日本的戴明奖、美国的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这些奖项均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讲,称为“卓越绩效模式”的各种评奖准则可以看作TQM的具体实施细则。②卓越绩效标准与ISO9000族标准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与ISO9001的关系与ISO9004的关系。就基本目的而言,ISO9000族标准的目的旨在促进企业间及国际间的贸易活动。③ISO9001是关于质量体系要求的一个标准,用于双方合同或第三方认证的场合。与这一角色相对应,ISO9001只是关注那些最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的职能。它不涉及经济效果和成本效率这样的问题,而只是涉及那些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特定的人事方面和特定的销售及营销方面。因此,ISO9001的范围比卓越绩效模式或是质量奖的范围要窄。 7、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②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③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④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⑤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提高组

【免费下载】管理学原理(陈传明 周小虎)第二章

思考题 1、中国古代的顺道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有何启示? 答:【1】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 观范畴的“道”指客观规律。“顺道”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2】根据这种思想,管理者必须:第一,辨道,辨识客观规律;第二,顺道,根据客观 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管理活动。为现代企业提供思路。 【3】中国古代的“顺道”与早期的其他管理学思想“重人”“求和”“法治”“守信”“预 谋”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管理学思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分割。对于现代企 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2、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明法。法的公开性原则。 【2】一法。统一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 【3】常法也称固法。即保持法的稳定性。 3、欧文在管理思想史上有什么贡献? 【1】欧文在关于人的因素方面的思考和实践,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2】率先指出人这个因素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欧文对管理学中的贡献是,摈弃了过去那种把工人当作工具的做法,着力改善工人 劳动条件,诸如提高童工参加劳动的最低年龄;缩短雇员的劳动时间;为雇员提供厂内 膳食;设立按成本向雇员出售生活必需品的模式,从而改善当地整个社会状况。 4、试综合分析斯密和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1】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劳动分工观点。他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 力的重要因素,原因是: (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 (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 间; (3)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 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管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2】巴贝奇继续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并指出,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还可以减少工资支出。在合理分工后,企业可以根据不同工序的复杂程度和劳动强度来 雇用不同的工人,支付不同标准的工资,从而使工资总额减少。 5、泰勒制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的美国产生?  【1】19世纪末,资本家对工人,或者说资本家对劳动的控制仍然是不完全的。当时,生 产技术主要掌握在工人手中。工人掌握了生产技术就能决定劳动方式,就能控制作业方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单选 1.古典管理理论在对人性的假设的问题上,把员工看成是(A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现实人 D、自我实现的人 2.法约尔认为,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的命令,这是(D )原则的要求。 A、权力和责任 B、纪律 C、集中 D、统一指挥 3.人文主义的管理思想最早体现在(B ) A、泰罗的科学管理运动 B、梅奥的“霍桑试验” C、管理过程学派 D、管理权变理论 4.哪项实验是被后人誉为“泰罗制”的核心(B ) A、“霍桑试验” B、“生铁搬运试验” C、“熵”的试验 D、“从众”试验 5.法约尔的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A )一书中。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科学管理原理》 C、《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D、《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6.20世纪初,泰罗( B)一书的发表,是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科学管理原理》 C、《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D、《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7.在行为科学的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的研究是(B ) A、生铁搬运试验 B、霍桑试验 C、“熵”的试验 D、从众试验 8.在管理学发展史上,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D ) A、泰罗 B、法约尔 C、巴纳德 D、韦伯 9.通过“生铁搬运试验”,泰罗创立了( A)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科学学派 C、一般管理理论 D、管理组织理论 10.在管理学发展史上,巴纳德被誉为(D ) A、科学管理之父 B、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C、组织理论之父 D、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11.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 ) A、德鲁克 B、西蒙 C、巴纳德 D、法约尔 12.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 ) A、德鲁克 B、西蒙 C、巴纳德 D、法约尔

管理学原理答案-王利平编著《管理学原理》.第三版

1-14、如何把握科学管理之前的管理发展? 历史上的管理实践始于大规模集体活动的需要,始于政治控制的需要,始于战争,始于。我们从万里长城、金字塔、著名大型水利工程等历史遗迹,可以看到当时人类组织大规模集体协作活动的实践和成就。从历史上发达最早的几种文明中,可以看到国家管理统治的思想和智慧,孔、孟、老、庄等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古罗马帝国、古代中国的管理实践,都是这方面的证明。《子兵法》、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等著名军事、战略文献则反映了军事方面的管理实践和成就。在西方国家历史上,一定时期某种程度上超过国家、政府对个人生活的控制和影响,在管理方面有更为突出的成就。 我们对历史上人类的管理智慧和经验的了解应该说还远远不够。漫长历史岁月中人类创造出的管理成就有待于我们去发掘和整理。从早期的管理积累和近代管理理论的突飞猛进发展来看,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为工业革命以来的管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 (1)人类集体协作、社会化活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为近代管理发展奠定了认识基础。 (2)商品交换、商业的发展及其带来的“交换的逻辑”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为企业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制度背景。 (3)近代自然科学开创的以试验、分析方法为特征的方法论,为管理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4)工业革命及近代工厂制度在全球围的普及和飞速发展,对管理技术进步提出了迫切而现实的需要。 2-14、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一是企业文化热潮的兴起,二是正在发展中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影响。 3-34、管理学要把握个体的那些基本特征?

管理学要研究人的需;求结构、支配人的行为的力量、人的理性能力的限度等。个体有生物性、动物性的一面,同时也有社会性的一面。既有先天的需要、欲望、冲动,又有后天的理性、判断和社会性制约。从基本的方面来说人是独立的个体,但作为社会性的存在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性制约。 进一步明确,可以说管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学习,研究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心理力量,人的理性能力给出判断和假设,研究社会性的交往和学习过程。行为、需求、理性能力和学习过程构成管理学中个体层次的基本环节 4-34、什么是心里能量? 心里能量是促使人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和主体性,驱使人采取适当行为的心里能量。 5-34、什么是管理?如何把握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组织中维持集体协作行为延续发展的有意识的协调行为。 管理概念建立在组织理论基础之上。管理概念的基本点包括: (1)管理是组织的特殊器官 (2)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3)管理协调是有意识的协调 (4)管理是维持集体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 作为一种连续不断的,包括目标战略决策、调整、转化、实现过程的行为,管理是维持集体协作延续发展的行为,是一种维持组织生存发展的行为。可见,管理是组织当中的一种职能。它产生与集体协作活动的需要,产生于组织活动的需要,随着集体化组织活动的发展和进步而发展和成熟起来。离开集体化的组织活动,管理没有生存基础 6-47、试论企业发展所必须作出的两种决策在环境管理中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企业发展的目的,可供企业选择的决策答题上有两方面,其中一方面是企业战略,即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加强或巩固行业地位,提升竞争优势方面的决

管理学第五版_周三多_笔记讲课教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 第一篇总论(主要介绍管理学的形成历史、基本原理、管理道德、管理基本方法)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是干什么的) 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是管理学的几大模块,按此顺序分模块复习 二、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要能分辨出这两种属性 三、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要记住,案例分析中能分辨出是什么角色,并解释 1、人际:在组织之外是礼仪角色,相当于外交官,代表组织整体的利益和形象;在组织之内是领导者的角色; 在内外之间是联络者的角色,是个桥梁。 2、信息角色:监督工作,向上边汇报情况;向下边传递、发布信息;对外边当发言人,代表组织的整体声音。 3、决策角色:企业家,保证组织的更好发展;处理冲突,内部外部;资源分配 四、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人际、概念概念都要记住 五、21世纪管理者面临的挑战及如何应对标题要记住,内容要会用自己的话来答 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管理人本化 一)挑战:1、网络使信息变的透明,好事坏事都是一夜天下闻。所以管理者将不能像过去那样轻松地保守一些秘密。比如对于顾客,产品的好坏,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都会迅速地形成舆论,并在瞬间决定企业竞争的成败,如三鹿的例子,对于企业而言,应该考虑如何加快对市场突发事件的处理,如何利用网络打造自己的品牌价值,以及如何与消费者沟通、反馈等等。此外,在企业内部也应通过网络打造沟通的环境,信息的渠道。 2、经济全球化。宽容、博大、高瞻远瞩。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双赢。对金融危机的处理。体制改革、学习。 3、对知识的管理。技术、理念、制度、品牌、产权、人才,学习型组织。 4、人本。现代文明的标志。重视人尊重人全面发展人。80年代日本与美国管理的比较。 二)应对:1、管理指导思想的创新。首先也是首要的要从思想上来一次大的变革,以知识的无限性和投资规律的递增规律为指导思想和依据。知识成为更重要的资本,掌握知识的员工很牛逼。他们将得到索取剩余价值的权利,从而颠覆过去的雇佣关系。知识的重要体现于知识产权、品牌价值、技术核心等等。 2、管理原则,就是怎么做,实际工作的时候的做法。对等的知识网络,就是知识、信息共享;集成的过程; 对话式的工作,就是多沟通,了解全局,而不是自己的那一个方面;人类的时间与计时;虚拟组织与动态团队。 3、经营目标创新。以前追求利润最大,现在求可持续发展,包括对员工、社会的责任、影响,业务效率等等。 以前追求市场份额,现在求市场价值。个人理解,市场价值高了,就代表这个公司名声更好,更被社会认可,长远地看,更有发展前途,而市场份额只是中短期战略的结果,不是绝对的。 4、经营战略创新。以前你死我活,现在双赢。 5、生产系统创新。四大系统:(设计与开发、生产自动化、质量控制、管理) 6、企业组织创新。扁平化;学习型;两级化;虚拟公司,即动态联盟。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主要介绍西方管理学的发展,由科学管理,到经营管理,到行为管理,到人本管理。 一、科学管理

17春福师《管理学概论》在线作业参考资料及答案

福师《管理学概论》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 一、单选题 (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 直线与参谋本质上是一种_C___ A. 职位关系 B. 同位关系 C. 职权关系 D. 权力关系 满分:2 分 2. 以下哪项不是授权的原则(A)。 A. 授权可由授权者收回原则 B. 按预期的组织目标授权的原则 C. 按职能界限授权的原则 D. 分等级原则 满分:2 分 3. 直接控制、间接控制划分的标准是(B) A. 按照主管人员与控制对象的关系划分 B. 按照控制的手段 C. 按照控制的时间划分 D. 按照控制对象的全面性划分

4. 短期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灵活选择的范围较小,__B__ 是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A. 准确的制定 B. 有效的执行 C. 全面的设计 D. 目标的明确 满分:2 分 5. __C__又称专家调查法 A. 用户意见法 B. 集合意见法 C. 德尔菲法 D. 回归预测法 满分:2 分 6. 对积极性起着强化作用的是(D) A. 需要 B. 认识 C. 环境 D. 行为效果反馈

7. 统一指挥原则最早由__D__提出。 A. 霍桑 B. 泰罗 C. 梅约 D. 法约尔 满分:2 分 8. 弗鲁姆提出的管理理论是(C)。 A. X—Y理论 B.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理论 C. 期望价值理论 D. 管理方格图理论 满分:2 分 9. 科学系统整体上之所以能够形成单个要素所没有的新的属性,生大于或小于部分之和的功能,主要取决于它的(C)。 A. 要素

B. 信息 C. 结构 D. 环境 满分:2 分 10. 对于组织来说,无论采用部门制,还是采用委员会制,中心问题是一个(B)的问题。 A. 控制 B. 权力 C. 管理 D. 结构 满分:2 分 11. 彼得·德鲁克在他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一书中,提出了(B)条创新原则。 A. 5 B. 6 C. 7 D. 8 满分:2 分

最新自考00153质量管理学各章重点笔记

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导论 一、质量的定义: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亦即某种事物的“特性”满足某个群体“要求”的程度,满足的程度越高,就可以说这事物的质量就 越高或是越好,反之,则认为该事物的质量越低或是差。 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产品:即过程的结果。按标准分为: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组织有许多类型的顾客,有些是显在的,有些是潜在的。顾客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 供方:即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供方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 不良:是指损害产品适用性的任何缺陷或差错。比如,办公室的差错,工厂 的废品,过度的能耗,不能按时交货,不好用的产品等,都是不良的表现形式。 通常也使用“不合格“或”不符合“两个概念表示”没有满足要求“ 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顾客不满:是指顾客因产品的不良而产生的烦恼、抱怨、投诉的这样一种状态。 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1)服务: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在供方和顾客之间的界面上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2)软件:是通过承载媒体表达的信息所组成的知识产品,软件可以表现为根子概念、程序等形式;(3)硬件:具有特定形状的可分离的有形产品,通常由制造的、建造 的或装配的零件、部件和(或)组件组成;(4)流程材料:通过将原材料转化 成某一预定状态所形成的有形产品。 日本质量管理专利狞野纪昭根据不同类型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 系,而对质量特性进行了分类: (1)魅力特性。是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使人 生产不满的那些特性。例如,民航客机中向旅客提供酒,就可以看成是魅力特性。 (2)必须特性。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 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这类特性是顾客认为理所当然应 当具备的特性。 (3)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 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餐馆菜肴的味道。 质量管理的两种理解(即朱兰关于质量概念的辨析) 一种理解是,“质量”意味着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从而使顾客满意的那些 产品特征。这等于说,“质量”就是具有“好”的产品特性。按照这种理解,这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第五版全套复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第五版复习题精选 第一篇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 2、非正式组织 3、社会人 4、需求层次论 5、双因素理论 6、X理论,Y理论,超Y理论,Z理论 7、程序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 8、整体性原理,综合性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果、效率、效益 9、企业伦理道德,功利主义道德观,社会契约道德观 10、管理哲学 二、问答题: 1、简要介绍西蒙、法约尔、泰罗关于管理的基本观点 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4、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怎么认识其优缺点? 5、霍桑实验的主要结论是什么?(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介绍法约尔组织管理论的主要内容 7、简述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8、简述ERP思想的主要内容 9、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系统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如何理解责任原理?责任原理的本质是什么? 11、有哪几种主要道德观?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哪些体现? 12、你是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13、管理有哪些基本方法?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人际技能指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能力,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掌握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由于特定的经常性交流而形成的一群人,一般以感情为纽带,以维护共同的利益为特征,在性格、业余爱好以及感情相投的基础上,遵循大家所接受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甚至能左右组织中的每一个人。 3、社会人:指在工作中将物质利益放在次要位置而将与周围人的友好相处、满足社会归属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的那种人。 4、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⑴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⑵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另一个需要才出现。 5、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将影响工作的因素分为两类,一类因素当其不具备时人们会抱怨,而具备后人们只是不再抱怨,而不能产生激励作用,这类因素一般与工作条件和环境有关,称为保健因素,如公司管理,监督措施,人际关系,工作条件,薪金,地位等;另一类因素当其不具备时不能产生激励作用但也不会导致很大不满,而当其具备时就能产生激励作用,这类因素一般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相关,成为激励因素,如工作的性质,成就感,赞赏,提升,责任,在工作中的成长等。 6、x理论指⑴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⑵对于大

陈传明第二版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

陈传明第二版管理学原理复 习重点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管理学复习重点 (一)期中考试之前: ①管理的内容特征和原则 ②古典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组织理论 ③梅奥与霍桑实验,现代管理流派 ④环境分析与决策理论 (二)期中考试之后: ①计划的类型作用,组织战略管理(重点关注业务层面战略和公司层面战略) ②组织设计(关注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横向组织设计,纵向组织设计) ③人员配备(关注管理人员的来源两种途径:外部招聘与内部提升,比较两者的优劣) ④领导与权利(注意管理和领导的区别,关注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还有几大领导权变理论) ⑤激励理论(明白激励的原理,内容激励理论以及过程激励理论中的典型代表) ⑥控制活动(关注控制原理和有效管理工资) ⑦创新与创新管理(明白创新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它的分类) 上述所说,均为考试重点,对于不涉及的,你有时间应该看一下,毕竟我们有很多章节是讲的很粗略,而且各个班的讲课各有所侧重,你不能保证它考的都是我们老师重点讲的。 (三)考试题型结构 ①判断正误题(无论对错都要解释,基本思路同名词解释题。) ②论述题(答出要点即可) ③案例分析题(指明教材原理,结合材料) ④论文题(据说字数不少于500字,注意合理安排时间) 管理就是为了有效的实现组织的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的过程。管理的横向内容包括业务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纵向内容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的原则包括效益原则,人本原则,适度原则。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体。组织的要素包括,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活动,组织资源,组织环境。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有三方面的工作: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管理理论:1,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2,管理14条原则:a劳动分工,b权力和责任,c纪律 d统一指挥 e 统一领导 f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g人员的报酬 h集中 i等级制度:登记制度是从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直至最底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序列,是组织内部命令

《管理学概论》管理学概论论沟通的方式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管理学概论》 主讲教师:喻晓航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01.论什么是管理 02.论管理的载体 03.论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04.论管理的职能 05.论计划的权变因素 06.论计划的核心要素 07.论决策管理的类型 08.论组织高层战略管理的模式 09.论组织中层战略管理的模式 10.论组织设计的要素 11.论传统的组织结构设计模式 12.论现代的组织结构设计模式 13.论组织职务设计 14.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步骤 15.论沟通的过程 16.论沟通的方式 17.论沟通的障碍 18.论控制的过程 19.论控制的类型 20.论有效控制系统的构建

论沟通的方式 一、什么是沟通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就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交流各种观念、思想和感情的过程。这种交流往往主要通过言语、表情、手势、体态以及社会距离等来表示。 二、沟通的方式 (一)口头沟通 口头沟通是指借助于口头语言实现的信息交流,它是日常生活中最常采用的沟通形式。常见的口头沟通包括口头汇报、会谈、讨论、演讲和电话联系等。 口头沟通是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一种手段。指以语言的形式进行信息交换的方式。包括召开职工大会、发表演讲、电话交谈、举行座谈会、个别接待、走访等。借助口头沟通手段,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将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传达给职工,职工也可反映自己的意见。口头交流手段的特点是能直接面对面地交流,交流的效果比较理想。但口头沟通的面窄,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口头沟通运用有声语言与伴随语言符号进行直接交流。口头沟通的优点是:不仅交流信息,而且交流感情;交流双方可依照当时情景的变化相互协调,有明显的交互作用;避免了通过媒介造成的信息失真。 口头沟通技巧:首先,提高发送信息的质量,掌握以下几点:吐字清晰发声适中;语言简炼、准确,用词得当;采取双向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可以在中间暂停下来,询问对方“ 有什么地方没有听清楚? ” );态度诚恳,营造和谐的沟通气氛,耐心回答对方提问;眼睛看着对方。其次,提高提高自己接受信息

质量管理学复习讲义

质量管理学(一)复习讲义 第一章质量与质量管理导论 第一节当代管理环境的特征 【考核要求】 1.领会:变化的领域 2.领会:顾客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3.领会:竞争的广泛性、3C对经营的要求 一、日益剧烈的变化 (1)政治方面:全球的两极体制崩溃之后,不同的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纠合在一起进行着新一轮的角逐和重新组合。 (2)经济方面:全球性的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区域性经济合作发展迅速。 (3)技术方面:当今世界的技术发展呈现日益加速的趋势,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更是极大地改变着企业存在及活动的方式。 (4)社会文化方面:随着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审视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二、掌握主导权的顾客 顾客成为企业关注焦点,能否满足顾客的需要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三、无所不在的竞争 无所不在的竞争成为了变化与顾客之外的第三种重要力量。当今的市场竞争无论是从规模、范围还是从激烈程度上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竞争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社会领域,从传统的工商业,一直到金融、服务、教育、医疗卫生、大众传媒、通信等,同时也超越了国家和地区,而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的特征。 “3C”是指“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第二节质量的含义 【考核要求】 质量的含义 1.识记:质量定义 领会:要求、质量特性 2.识记:过程、产品、顾客、供方、不良、顾客满意、顾客不满 领会:产品的类型 3.领会:魅力特性、线性特性、必须特性 4.领会:质量概念的两种理解 5.领会:“大质量”与“小质量”的差异 6.领会:促使重视质量的主要原因 一、质量的定义★ 质量是管理中最基本的概念 ★注:质量的特性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类: 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例如机械零件的刚性、弹性、耐磨性;汽车的速度、牵引力、耗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