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一点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体例新内容新气息
———对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一点认识
以教材改革为基础的新一轮教学改革,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勃勃生机,迎来了素质教育的又一个春天。作为使用新教材的一线教师,深深感到这是教师之辛,学生之福。新教材的使用是一把引导学生通向文学殿堂的钥匙,也是一座培养、展示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五年来,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发现、体会着编者的良苦用心,也感受着新教材带来的变化。
一、新教材新特点。
1、全新的编排体例,异彩纷呈的学习内容。
新教材都是按专题组织单元,这些专题涉及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多彩。以第九册教材为例,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的,注意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社会,如,月是故乡明,生活的启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有的是从人物的角度提出的,如,走进毛泽东;还有的专题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如学习说明性文章,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每个专题单元又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导语不但有激发学习兴趣,点明学习专题的作用,而且具有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的作用。回顾.拓展又分为“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同时在试用本的基础上,重编作文教材、新编口语交际教材、改进识字写字教材。作文按照激趣写话、自由表达、练写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线索,设计训练序列,循序渐进。口语交际体现创设交际情境,紧密联系生活,生生、师生互动交流,从一年级到高年级、由易到难,系统安排。从教材的类型上也体现了这一点。低年级是“识字、学词、学句”
和“课文”。“复习”和“口语交际”穿插在每组教材之后。中高年级在保持人教版特色的基础上,注重了阅读训练,利用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进的训练方法。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使得学习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教材的趣味性、系统性和整合特点,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缜密的知识系统。
2、教材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儿童,富有时代气息。
新教材改变了以往教材德育大而空,忽视情感、人文和儿童心理的缺陷,更加生活化、儿童化、时代化。如第十册教材第一单元“走进西部”,选编了〈〈草原〉〉、〈〈丝绸之路〉〉、〈〈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等四篇文章,学生既欣赏了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到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又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既体会到老一辈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做贡献的优秀品质,又感受到了新一代铁路建设者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很富有时代气息,展示了当代学生应具备的立足现在,传承历史,面向全球的基本文化素养。第十册教材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真实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这样的主题首先引起了童年学生强烈的兴趣,带着阅读期待,不知不觉走入文本,欣赏着、比较着作者笔下鲜活有趣的童年,从而引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与体验,自觉的感受到人生的美好,童年的无限乐趣。这样的选材着手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着眼于语文学习对学生生命发展的提高和推进,关注到了正在成长的儿童面临的道德体验、情感经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心灵很容易产生共鸣,激发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可以说是“生活中的课堂”。如〈〈走进信息世界〉〉,把语文学习与网络对生活的影响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媒体,不但具有时代特点,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3、新教材内容的编排更加突出“语文味”。
新教材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出发,更加明确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的特点。依据课标,加大了阅读积累量。从阅读方面看,选文不但注意思想性,而且力求学生在文法上也能有所获,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领会表达方法,感悟情感,陶冶情操。以第十册教材为例,阅读教学,针对词语的训练,有抓住关键词句带动全文理解的(〈〈草船借箭〉〉);句子的训练,有感受句子表达情感效果的(〈〈再见了,亲人〉〉),也有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白杨〉〉);段的训练,有抓段的表达效果的(〈〈再见了,亲人〉〉),有注意段与篇的联系的(〈〈将相和〉〉);篇的训练,有揣摩文章怎样条理清楚表达的(〈〈草船借箭〉〉),有揣摩语言表达艺术的(〈〈晏子使楚〉〉)等。新教材在选文的体裁上也很有语文特色。除了常见的童话、诗歌、散文、故事等还新加了小品、相声、剧本、白话文、文言文等不同文体,开阔了学生的语文学习面,丰富了语文学习内容,有利于形成大语文观。
二、在新教材的引领下,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无论是从学习兴趣、语言积累、语感以及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都有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产生了一些想法和建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来说,教材的难度还是比较大。
因为经济发展、地域以及家庭背景等的影响,欠发达地区学生的信息量、知识的储藏量、课外阅读量等相对较小,各方面的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个别课例过于拔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或者情感非常细腻(如《触摸春天》),或者含义深刻(如《钓鱼的启示》),学生阅读时困难较大。纵向来看,每学期教材的跨度都比较大,尤其是在阅读教学情感感悟和表达方法上学生一旦产生困难,往往很难赶上,差距越来越大,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综合性学习,操作性强,可行性不强。
虽然综合性学习比较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但是有些综合性学习往往需要物质与环境的支持。在不太发达的地区,很难获得这些支持。比如有的活动要调动学校、社区甚至社会的力量来进行,作为一堂课来说,实践起来难度很大。加上教师对这些活动还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处理教材时也感到有困难,感到把握不准,不太会教。
3、建议加大文史知识的量。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深厚的民族历史积淀。“不读史,无以为文”。孩子们之所以不太青睐古典文学作品,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觉得晦涩难懂。除了学生接触文言文较少,阅读水平有限等原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历史知识、文学故事、历史典故茫然不知。在阅读作品、理解文章主旨时往往要联系作者生平以及作品历史背景。从小加大文史知识渗透的力度,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优秀的古典作品,也有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的改革不会一蹴而就,我们对教材的把握随着课改的越来越深入也将越来越准确。我们期待着,也相信人教版教材的改革与应用必将不断推动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大踏步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