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素养导航图简述及启示
科学素养经历阶段包含
![科学素养经历阶段包含](https://img.taocdn.com/s3/m/e3a9fd7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a.png)
科学素养概念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分阶段从“口号”向“目标”演进阶段。
1964年,美国国家科学教师协会“课程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有影响的文件——《理论到实践》,主张“科学教学必须培养出科学素养的公民”。
这表明科学素养已从一种口号开始向科学教学的目标演进。
1971年,美国国家科学教师协会在(70年代的学校科学教育)的报告中,明确提出,“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主张“为了促进科学素养,理科课程必须在科学概念、科学过程、科学技术的社会方面以及科学价值之间,保持一种均衡的思考。
”第二阶段是制定科学素养标准阶段。
1983年4月,美国国家优秀教育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具有世界影响的报告——《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报告指出: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代具有科学素养的美国人”。
“科学课程不仅要为那些准备升学的学生,更要为那些不打算升学的学生”。
科学素养应作为国家教育优先发展的方向,从而确立了培养科学素养作为“国家目标”的地位.为了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分别于1989年和1993年,发表了两个重要报告:《为全体美国人的科学:2061计划》和《科学素养基准》。
这两个报告确立了为全体学生的科学课程的思想,全面、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素养的具体标准。
第三阶段成为国家科学课程目标阶段。
在对科学素养的研究基础上,美国于1996年公布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建立了以培养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国家科学课程体系。
英国在2000年国家科学课程中,也提出了“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体系。
形成了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三个维度组成的共识,并建立了一套测试体系。
中国在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七~九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课程总目标是提高每一个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虽然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这四个维度上仍然缺乏内涵和指标的详细信息,但在科学素养教育上已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科学素养)PPT课件
![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科学素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bfe9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9.png)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
• 总结词:科研伦理是指在科研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包括尊重 研究对象、保护隐私、避免利益冲突等。学术规范则是指学术论文的撰写、引 用和署名等方面的规定。
• 详细描述:科研伦理是指在科研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旨在保 护研究对象的权益、促进研究的公正性和可靠性。科研伦理要求研究者尊重研 究对象的人格尊严、隐私权和知情同意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痛苦。同 时,研究者还应避免利益冲突,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学术规范则是指 学术论文的撰写、引用和署名等方面的规定,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积累。 学术规范要求作者在撰写论文时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范,正确引用他人的研究 成果,并注明出处。同时,学术规范还要求作者在论文中如实反映研究过程和 结果,不抄袭、不剽窃他人的成果。
05
科学研究的评价与交流
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
创新性
评价研究成果是否具有 创新性,是否在理论或
实践上有所突破。
实用性
评价研究成果是否具有 实际应用价值,能否解
决实际问题。
学术性
评价研究成果是否符合 学术规范,是否具有学
术价值。
可靠性
评价研究成果的数据和 结论是否可靠,有无科
学依据。
研究成果的发表与传播
研究成果的交流与合作
参加学术会议
建立合作网络
参加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展示研究成果 ,与同行交流。
与其他研究机构、企业或政府部门建立合 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
分享研究资源
培养团队精神
与其他研究者分享研究数据、实验设备等 资源,促进资源共享。
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合作精 神和团队凝聚力。
06
步。
提高生活质量
物理课程标准研究
![物理课程标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ed3eb3a0b4c2e3f572763dd.png)
80年代至90 年代
Wallace J. & Louden W. Curriculum change in science: Riding the waves of Reform. In Fraser B. J. & Tobin K. G.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ience Education, Lond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8.471-485
理解科学与社会 之间的关系 个人、社会和文 化对科学知识形 成产生的影响
Wallace J. & Louden W. Curriculum change in science: Riding the waves of Reform. In Fraser B. J. & Tobin K. G.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ience Education, Lond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8.471-485
一、国际物理(科学)课程标准研究
这次科学课程改革体现在国家制定的科学教育 和科学课程文件之中。 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2000年英国《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 1999年日本中小学理科《学习指导要领》 2001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纲要》,制定了包括物理课程在内的九年义务教育 各科课程标准。
一、国际物理(科学)课程标准研究
(二) 国际科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2 强调科学素养的培养 3 在课程内容上,增设反映最新科技成果 的内容,凸显技术教育。 4 在课程组织上,倾向综合性
一、国际物理(科学)课程标准研究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简析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689dc3f8c75fbfc77db2a7.png)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简析作者:赵映红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6期摘要:为适应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教育竞争力,美国于2013年出台了《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简称NGSS),NGSS提出了三维整合的框架体系。
NGSS是新世纪美国基础科学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新标准强调科学探究向科学实践的转变,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美国科学教育标准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6-0151-01《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是在《k-12年级科学教育的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简称《框架》)的三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面向K-12年级阶段共同制定的全国性教育标准。
该标准是对1996年版《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简称《标准》)的改革和发展,称为《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NGSS呈现了美国基础科学教育的新愿景,是美国新一轮科学教育改革的标志性成果,将成为21世纪美国进行科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一、《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研制背景伴随科学教育与国家在世界科技领域的竞争力的关系愈加紧密,基础科学教育先后历经了注重课程开发的第一次改革浪潮和以课程标准改革为核心的第二次改革浪潮。
[1]美国制定了旨在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2061计划”和“LASER行动”,先后出台了《科学素养的基准》和《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用以指导和规范基础科学教育改革。
而《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向《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发展,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变革,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K-12年级科学教育以较大的冲击,美国在世界格局中下降的竞争优势、美国学生在国际科学教育评测中较为落后的学业成绩,以及教育理论的变革迫使美国科学教育不断反思、向前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编制过程NGSS的制定分“两步走”:第一步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根据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发展和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及经验的一系列研究文献,制定新的科学教育纲领性指导建议,并发布了以概念描述的方式明确K—12年级学生应该学习的具体内容的《框架》;第二步由美国成就公司组织26个参与州的相关专业人员在《框架》的基础上共同制定标准草案并确定最终的NGSS,NGSS以贯穿学科和年级的组织方式,给出更为具体和详实的内容和实践指导,两个文献相辅相成。
最新初中物理新课程讲稿PPT
![最新初中物理新课程讲稿PPT](https://img.taocdn.com/s3/m/a0cd6cf44b35eefdc8d333eb.png)
(4)协作性。
中小学教师、行政官员、社区领导 者、大学教授和政策制定者应取长补短, 共同参与教改。
初中物理新课程讲稿
3、2061计划的成果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它是“2061计划”的第一个综合性 报告,该报告是“2061计划”的纲领性 文件。
初中物理新课程讲稿
其中心议题是科学素养,即当代学 生应该有怎样的科学素养,他们应该获 得什么科学知识,他们应该怎样去获得 科学知识,他们怎样看待科学。
2、“2061计划”的特点
(1)综合性。 “2061计划”实施的对象是综合的,
它面向从幼儿园到高中各个阶段的所有 学生和学科;
初中物理新课程讲稿
(2)长期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61计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 程,它的效果要通过几十年而不是几年 来检
初中物理新课程讲稿
(3)基础性。
“2061计划”进行的是基础教育的课 程改革,并且强调的是数学、科学、技 术方面的基础课程,强调基本知识的掌 握及基本技能的培养。
“为全体学生的理科”的思想已经得 到了广泛的认同。
初中物理新课程讲稿
2.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
近年来,世界各国在变革学生学习方 式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比较有影响的 有做中学( hands-on )、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让学 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 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 讲授者。
初中物理新课程讲稿
(1)科学知识和技能
科学素养的发展以科学知识、技能的 掌握和积累为基础。它是指作为未来公 民所必备的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初中物理新课程讲稿
(2)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反映了科学知识的发生和发 展的过程,是理解科学知识的纲领和脉 络。应用科学知识的桥梁,是引导学生 逐步树立科学观的有效途径。它包括科 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提→实验探究 或假设验证→收集和处理事实或资料→ 得出结论→应用)以及在此过程中涉及的 具体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模型法等)。
NAEP的调查结果告诉了我们什么
![NAEP的调查结果告诉了我们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858a22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7.png)
NAEP的调查结果告诉了我们什么
华尔德·温林斯基;丁磊
【期刊名称】《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年(卷),期】2005(000)012
【摘要】对真正意义的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这种理想的教学尝试却因学科和年级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华尔德·温林斯基;丁磊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美国NAEP-1996与NAEP-2009科学框架改革背景下动手做任务评价的比较及启示 [J], 余海峰;
2.美国NAEP科学素养评价新趋向——基于美国2009NAEP科学评价框架的分析研究 [J], 林静
3.由美国NAEP(2011)写作评价体系看中考作文题的命制——2020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作文题研析及启示 [J], 江桂馨
4.美国NAEP 2019数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J], 徐柱柱
5.美国NAEP 2019数学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J], 徐柱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ISA2018阅读素养测评内在架构、导向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PISA2018阅读素养测评内在架构、导向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16bdcf8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19.png)
诸多不利于学生阅读素养有效提升的问题ꎬ 如课堂上以字词识记、 段落分析和中心思想归纳等传统课
文讲解方式为主ꎬ 不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ꎻ 尽管倡导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ꎬ 但推荐书目更偏重文学
类作品ꎬ 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综合阅读素养关注不够ꎻ 纸笔测验为主的评价导向也不利于学生形成
与 PISA2009 的阅读素养定义相比ꎬ 删减了 “ 文本” 前的限定词 “ 纸质” ꎬ 在列举的关键能力里增加了 “ 评价” 一项ꎮ
“ 过程” ꎮ 此次 PISA2018 之所以将其修订为 processesꎬ 意指 PISA 阅读素养测评试题设计更注重观察读者从初阶到高阶动态的阅读心理过
程ꎬ 而 aspects 表 “ 方面” 之义ꎬ 容易导致对阅读素养的认知片面化ꎬ 静态化ꎮ
读过程的元认知能力 [1] ꎮ 可见ꎬ PISA2018 测评是超越知识技能层面的考查ꎬ 指向学生关键能力和思
维品质的测评ꎮ 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阅读素养ꎬ 在于能否具有 “ 理解、 使用、 评价、 反思和参
与” 文本的能力①ꎮ 那么ꎬ 作为颇具国际影响力的素养测评工具ꎬ PISA 如何达成评估 “ 阅读素养”
对最新阅读素养测评框架内在架构的解读ꎬ 一方面有助于把握 PISA2018 阅读素养测评的导向特征ꎻ
另一方面也是试图借鉴国际测评经验拓展更新我国阅读教学理念ꎬ 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ꎮ
实际上ꎬ 随着 PISA 测试影响力的不断增加ꎬ 国内学界有关 PISA 的研究日趋增多ꎮ 大体而言ꎬ
PISA 阅读素养的非量化研究成果可归为三类: 一是评介类ꎬ 如对 PISA 阅读评估原理和样题设计的介
美国PreK-12年级技术与工程素养标准解读与启示
![美国PreK-12年级技术与工程素养标准解读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64c723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79.png)
美国PreK-12年级技术与工程素养标准解读与启示苏洵丁邦平摘要2020年7月,美国技术与工程教育协会发布《技术与工程素养标准:STEM教育中技术与工程的作用》(STEL),该标准是2000年《技术素养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STL)的修订版本。
STEL提出了由技术与工程核心标准和基准、技术与工程实践、技术与工程情境建构的技术与工程素养新框架。
核心学科标准和基准规定了学生在技术与工程教育中应知应会的内容。
技术和工程实践包括系统思维、创造力、制作、批判性思维、乐观、合作、沟通与关注伦理,体现出所有学生需要展现的技术与工程关键能力和个性特性。
技术与工程情境描述了最适合核心标准和实践应用的技术与工程内容领域。
同2000年STL相比,STEL在制定中秉持开放式的“大概念”理念,减少了标准数量,关注核心标准,体现出技术教育和工程教育整合的趋势,并强调通过工程设计与工程思维实现二者整合,在标准框架中纳入技术与工程实践,明确了技术与工程教育的跨学科性及其在STEM教育中的学科整合作用。
批判性地借鉴STEL经验,应反思我国在K(幼儿园)-12年级技术与工程教育整合中存在的不足,建立K-12年级连贯的技术与工程教育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提倡技术与工程素养标准的制定及使用与其他学科标准相联系,并在标准的制定中发扬民主与协作精神。
关键词技术素养技术与工程素养STEM教育美国标准作者简介苏洵,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科学与技术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48),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讲师(河北秦皇岛 066311);丁邦平,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科学与技术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4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96(2021)02-0150-171980-1990年代,美国技术教育经历了学科转型,即由原先松散的、非定性的工艺教育(Industrial Arts Education),转变为以培养全体中小学生技术素养为目标的当代技术教150美国PreK-12年级技术与工程素养标准解读与启示育。
【读[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
![【读[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2f331960240c844768eaee0f.png)
【读[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读《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当今社会发展越快,学科分化越来越细致,科学课的正式开设,“科学素养”这个名词应运而生,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素养呢?科学素养一词是由英文翻译而来的。
科学素养有三个层面的解释:一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基础学科知识,二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三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生活方式。
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将“科学素养”定义为:“应理解科学核心概念和原理;熟悉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能够按个人和社会目的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对于学生则要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融入科学并热爱科学,渐渐地产生科学世界观的意识。
在形成科学世界观之前,早期主动参与的科学经历促使产生自然界统一信念的:同一性,不一致性,延续性,局限性。
为了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更加有效可以减少实验的数量,让学生有时间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并引入一些调查研究的课题,使他们与真正的科学探索更加接近。
可以通过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可以在课堂内或课堂外进行,或分阶段实施。
而对于幼儿来说,科学技术史是一门过于高深的课目。
但是他们完全可以从自己所积累的经验中学到东西。
每个人都能发现一些关于自然的东西,就像每个人都能学会数字、字母以及如何阅读一样。
“2061计划”的基本前提是,不必要求学校传授更多内容,而是要学校传授更少内容,以便教得更好一些。
因此,就学习的共同核心部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所提建议限定在最具科学和教育意义的概念和技能上。
之所以需要改革是因为国家没有采取措施来培养幼儿,使他们适应一个在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上都正发生变化的世界,而这些幼儿正是国家未来的栋梁。
但是教育改革不能简单地通过立法实现。
它需要时间、决心、协作、资源和指引;需要勇气与实验;且需要一个国家全局性的眼光去探索。
美国《21世纪外语技能地图》及其启示
![美国《21世纪外语技能地图》及其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b960458960590c69fc376a4.png)
美国《21世纪外语技能地图》及其启示作者:单玉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第1期近几十年,为了强化国际竞争力,提升国民综合素质,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思考21世纪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其中,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核心素养进行了定义,提出七项能力;一些提出在核心素养中融入跨学科主题。
目前,国际学术界把核心素养和21 世纪的核心学科相结合作为重要研究方向。
美国在制定了《21 世纪技能框架》(以下简称《框架》)后,相继发布了各个学科的《21 世纪技能地图》,成为全球少有的出台关于学科技能正式文件的国家,目前已有数学、音乐、英语、外语等核心科目的地图。
把21 世纪技能融入学科,并且每一项技能都有具体的定义及案例。
我国最近几年也比较关注基于本国实际情况的核心素养,主要目标还是在构建核心素养的总框架。
虽然我国学者也倡导要把核心素养和核心学科结合起来,但是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和研究较为缺乏。
因此,研究《21 世纪外语技能地图》(21st Century Skills Map for WorldLanguage Skills)(以下简称《地图》)对我国外语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颁布背景(一)《框架》的提出2007 年,美国的一份民意调查报告显示,80%的受访者表示学生在21 世纪所需的技能和20 年前所需的技能已经完全不同[1]。
奥巴马也曾说道:“我呼吁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新的21 世纪评价标准,这些标准不是简单衡量学生会不会在考试中做一些不切实际的题目,而是考察他们是否具备21 世纪技能,如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考、企业家风范和创造力等。
”[2]基于此,美国21 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将21世纪学生应具备的技能进行了整合,制定了《框架》[3]。
2007 年发布了《框架》的更新版本,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技能部分和支持系统。
技能部分的基础是核心学科,包含3 个技能领域,分别为学习和创新技能、数字化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支持系统包括21 世纪标准、21 世纪技能评估、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习环境。
整合与发展——科学课程中概念体系的建构及其学习进阶
![整合与发展——科学课程中概念体系的建构及其学习进阶](https://img.taocdn.com/s3/m/c3777562af1ffc4ffe47ac5d.png)
图 1 美国新《框架》三个维度及其 三个维度——实践、共通概念和核心概念紧密联系、相互促
结构和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
形式和功能 Form and Function
规模和测量 Scale and
measurement
系统和系统模型
Systems and system models
形式与功能 可持续发展和
平衡
物质和能量 能量和物质:流,
Form and function
用 Systems and Interactions
相互作用 Interaction
稳定与变化 Stability and
change
规模、比例和数量
Scale,proportion, and quantity
constancy, and
稳定和变化 Constancy and Change
measurement 演化和平衡 Evolution and equilibrium
①STSE 分别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和环境(Environment)四个词的首字 母,STSE 教育最早于 1997 年写入《加拿大科学教育共同框架》,是 STS 教育的发展。
《科学素养 的基准》 (1993) 共同主题
表 1 六份科学教育文件中的共通概念
进阶 进,将以往的科学课程线性、零散、互不相关的内容系统串 联,并能与社会生活其他领域息息相关。[2]整合与发展这一重大议题涉及科学教育的方方面面, 远非一篇文章所能述及。本文仅就科学课程中概念体系的建构及其学习进阶进行探讨,为科 学课程标准的修订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围绕大概念建构概念体系
生物学概念进阶图的要素及其绘制
![生物学概念进阶图的要素及其绘制](https://img.taocdn.com/s3/m/b75d5d3ab8f67c1cfbd6b88d.png)
生物学概念进阶图的要素及其绘制近年来,国内外科学教育领域中,围绕核心概念进行学习进阶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领域之一。
借鉴科学教育的研究成果,《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运用生物学大概念构建其内容框架,在每个大概念下都包含若干个重要概念,每个重要概念又下辖一些次位概念,这些次位概念都有相应的学科事实支撑,因而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层级关系或学习先后顺序。
为了能够直观展示各概念之间的层级关系或学习先后顺序,笔者参考美国《科学素养的导航图》的布局,研究绘制生物学概念进阶图,即利用图框、箭头和文字将概念的连续且有层级的发展路径呈现出来。
概念进阶图不仅可以直观呈现各概念之间的发展路径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联系的,还可以显示概念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来自哪里,去往何方,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一个可参考的目标,为最终理解核心概念提供一个“线路图”。
1 生物学概念进阶图的要素要素是指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一个完整的概念进阶图包括概念、连接箭头、标注块和年级范围四个要素。
1.1 概念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学科思维的基本单位,进阶图中的概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掌握的内容,它选自《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人教版初、高中教材,如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等。
为了使概念进阶图更加合理,结合课标和教材中的一些观点,有时可根据知识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增加一些概念或事实,如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H,O,N4种元素最多等。
1.2连接箭头在进阶图中,基于概念的层级或学习先后顺序,将概念之间用带箭头的线连接,称为连接箭头。
箭头的指向表示一个概念可以促进或实现另一个概念的学习。
如果概念之间是相互支撑的关系,则用双向箭头表示。
例如,酶和ATP的学习将有助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学习,连接箭头就从酶和ATP分别指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学习是相互支撑的,它们之间用双向箭头连接。
最新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三维模式
![最新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三维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72f872a01f69e3143329481.png)
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三维模式1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化社会,每个人的命运和整个人类社会、整个国家的命2运联系在一起,每个公民都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权利,不能被排除于社会事务3之外。
而现代社会更是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无论是公民的个人生活4还是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科学技术,这就要求公民必须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5使个体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过上负责任的幸福生活,同时在涉及到人类社会和6国家命运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采取合乎理性的行动。
因此,中国新一轮7课程改革把目标定位于“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上。
8科学素养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赫德(P.D.Hurd)在1958年提出的,表示个9人所具备的对科学的基本理解。
关于科学素养,人们基于各自的理解,从不同10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阐述。
本文拟采用因素分析法揭示12种国内外11有代表性的科学素养定义中的基本因素,并提出一个科学素养的三维模式。
12科学素养的定义13本文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关于科学素养的12种定义,在这些定义中,14有国内外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及研究者给出的,有经过梳理分析得来的,也有15通过对报刊杂志的统计得来的,还有的是课程标准中的和用于测试调查的。
16佩拉等的理解早在1960年代,佩拉(M.O.Pella)和他的同事仔细而系统17地挑选了1946年到1964年之间的100种报刊文章。
他们在这些文章中检索了18各种与科学素养有关的主题的出现频率,作为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科学素养的“参19照物”,并归结出科学素养的内容:科学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知道科学家工作20的伦理原则;科学的本质;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差异;基本的科学概念;科学和21人类的关系。
22肖瓦尔特的描述性定义肖瓦尔特(V.M.Showalter)在总结1950年代末23到1970年代初有关科学素养的文献后,对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提出了一个描述性24定义:明白科学知识的本质;在和环境交流时,能准确运用合适的科学概念、25原理、定律和理论;采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增进对世界的了解;26和世界打交道的方式与科学原则一致;明白并接受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27关性;对世界有更丰富、生动和正面的看法;具有许多和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28实用技能。
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要素的探析与启示
![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要素的探析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434a0e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4.png)
基本内容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教育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变 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提出了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旨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 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本次演示将详细阐述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的要素及其 意义,同时探究其应用场景和操作方法,并探讨该框架对教育的启示。
b.核心素养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采取 多种方法和途径。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课程整合、跨学科学习等方式,让学生 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 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例如,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培养 自己的生活与职业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与创 新素养。
b.信息与媒体技术:这一要素强调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包括搜集、 分析、评估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具备信息与媒体技术素养的 学生将更好地获取、理解和判断信息,成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
c.生活与职业技能:这一要素强调学生掌握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技能,如解 决问题、团队协作、领导力等。这些技能对于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职业发展和生 活质量至关重要。
1、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要 素及其意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21世纪社会中必备的,对于个人成功和社会发展至关重 要的关键能力。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包括三大类要素:学习与创新、信息与 媒体技术、生活与职业技能。这些要素的具体含义和重要性如下:
a.学习与创新:这一要素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在 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具备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学生将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 境,发挥自身的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这三个要素之间相互、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学习与创新 素养是基础,信息与媒体技术素养是手段,生活与职业技能素养是目标,共同构 成了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
国外科学素质教育理念沿革
![国外科学素质教育理念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0ef2a8af10661ed9ac51f373.png)
国外科学素质教育理念沿革20世纪80年代之前,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公民科学素养至少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掌握科学术语和概念,二是掌握科学实验中的基本技能。
当时,学校科技活动也基本上是围绕培养学生这两个方面的素质。
1983年美国学者米勒提出科学素质的新框架,他认为科学素质有三个方面,一是掌握科学术语和概念;二是理解科学处理现实问题中的过程和方法;三是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到20世纪9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对米勒科学素质体系又增加了第四个方面,即对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理解。
到20世纪90年代末,发达国家认为,公民同时达到对科学知识(术语和概念)的基本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的基本理解,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理解程度,就可以被认为具备了基本科学素养的水平。
发达国家科学教育界普遍认为,这种科学素养应该被看作青少年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
科学素养的概念并不是指对科学已经达到一种很好的理解程度,而是指一种基本的程度。
1985年,英国皇家学会在《公众理解科学》的报告中率先提出,公民的科学素质不只是科技知识,对公民的科普工作也不能只局限于科技知识的普及,而应有如下方面:1.在广阔的教育背景下,开发科学思考的方法——观察、寻找模式、说明、实验、交流和运用;2.通过直接参加科学活动,获得动脑和动手的技能;3.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理解被称为“科学”的知识体系;4.理解先进的技术社会的本性,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科学对文化遗产已经作出贡献以及未来可能作出的贡献。
紧接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科学促进会也研制了《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
报告对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作出了广义的定义:科学文化素质“包括数学、技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许多方面。
这些方面包括:熟悉自然界,尊重自然界的同一性;懂得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赖的一些重要方法;理解科学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原理;有科学思维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它们的长处和局限性。
美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简介
![美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ffe383b580216fc700afd84.png)
美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简介随着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美国科学界和专业从事科学素养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认为,必须定期对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进行调查,以便能够及时了解公众的科学素养发展的状况,及时了解公众对于国家科学技术政策和最新科学技术的应用的看法和态度。
这些调查数据对于美国国会制订科技政策和对公众进行科学技术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内,美国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在调查理论、调查指标体系、调查方法、调查数据处理和应用等方面日趋成熟,尤其是以芝加哥科学院副院长、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FORTHEADVANCEMENTOFSCIENTIFICLITERACY)主任米勒先生领导的调查对世界范围内的调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所创立的指标体系和调查手段为各国的调查所普遍采用。
我国在1990年引入他的调查思想和调查方法,对我国的调查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借鉴和帮助的作用。
一、调查思想美国人和大多数现代工业社会中的公民都生活在科学技术的时代。
大多数美国人生活在由电脑芯片控制的自动恒温调节的居室内,通过卫星转播的彩色电视观看世界各地新闻节目,吃由多种技术进行处理的储存的食物。
这一切是他们的父母那一代人所闻所未闻的。
当他们生病时,服用最新生产的药物。
这些药品是由20世纪的抗体研究、病毒学或基因工程中先进技术研制而成。
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为了上班、娱乐或与家人团聚,经常乘坐飞机往返于国内各地或地球另一边的某个国家。
无论是杰弗逊、林肯,还是西奥多·罗斯福都无法预见到当今科学技术的十分之一。
现在的儿童,即下一代人,毫无疑问将生活在更为重要的科学技术文化之中。
电脑和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预示着人类将从大量机械和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农业和植物遗传学的最新进步表明,人类花费在养活这个地球上的人而付出的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越来越少。
医药、通讯和运输方面的进步使人类的寿命大为延长,使世界上的人类的聚居区可以互相走访和交谈。
新时期科技馆如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新时期科技馆如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871442826529647d2728522d.png)
赋予 他们 的 力量 以 及科学 所能 给他 们带 是大部分公众还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参 与 进 来 , 只看 到 了有 趣 现 象 ,对 其 深 来的欢乐。 1 ,实现 科技 馆 观众 由参 观 者到 参 刻 的 原 理 却 还 是 一 知 半 解 。 所 以 在 展
在 新时 期 科技 馆 如 何提 高 公 众 科
转 换 科 技馆 公众 的 角 色 ,可 以 尝试 根 据 不 同 的展 品 开 展更 为 有 效 的展
览 教 育 形 式 。 例 如 以 展 品 为 依 托 开 展 教 育活 动 ,使 公 众 参 与 进 来 ,体 验 科 学 实 践 的 过 程 , 延 长 公 众 在 科 技
展 品 说 明牌 上 的 原理 介 绍 及 公 众 自 身 的 兴 趣 , 而 各 个 展 品 的 原 理 说 明
科学 技 术知识 由各个领 域构成 , 科 技 馆 中 的 科 学 技 术 知 识 体 系 根 据
其 自身 状 况 一 般 被 整 合 为 几 大 部 分 ,
又 涉 及不 同 的学 科 ,说 明牌 上的 简 具 体 体 现 为 几 大 展 区 , 如 机 械 展 区 、 达 展 品 的原 理 与 知 识 ,忽 视 引导 观 众 短 介 绍 中 又 包 含 各 个 专 业 的 名 词 , 生 命 展 区 、数 学 展 区等 。但 是 ,知识 进 入观 察 、探 索 、思 考 的过 程 和 帮 助 即 使 是 一 名 大 学 生 也 仅 能 理 解 整 个 毕 竟 还 是 需 要 通 过 一 种 理 性 的 力量 观 众掌握学 习的方法 ;为此 ,国内一 科技 馆中展 品的百 分之 五十到 六十 , 和 归纳 的 思 维模 式 将 其 有机 地 体现 些科技馆专家呼吁 ,科技馆要创新教 那 么 对 于 不 同 年 龄 阶 层 、 不 同 学 历 出来 ,并 在 各级 年 龄 段 中进 行 有 效
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述评与启示
![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述评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86969e0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a.png)
学术论坛山东图书馆学刊2021年第5期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述评与启示严㊀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湖北武汉430073)[摘㊀要]㊀旨在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经验与实践对我国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提供参考㊂以Web of Science㊁知网为数据源,采用网络与文献调研法对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相关文献进行梳理㊂从科学数据素养的概念与内涵,教育模式㊁教育内容与数据素养教育参与主体进行分析㊂我国高校图书馆作为数据素养教育主体,应发挥自身馆员和馆藏资源优势,重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培养数据馆员;遵循科研数据生命周期理论,以需求为驱动,设计丰富的科学素养教育模式和内容;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形成法律与政策两者之间的最优配制,支持和引导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㊂[关键词]㊀高校图书馆㊀科研数据素养㊀数据服务[中图分类号]㊀G258.6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随着大数据的到来,以及E-science概念的提出和发展,科研工作者面临着数据方面的诸多问题,如数据管理计划制定㊁数据搜集与辨别㊁数据处理与分析㊁数据存储与销毁㊁数据引用与出版㊁数据使用伦理等,数据素养已成为科学研究人员进行学术研究与探讨必不可少的技能之一㊂在瑞典举行的第76届IFLA大会上,科学数据素养成为会议主题[1]㊂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于2012年赞助了 数据信息素养项目 ,用来研究和培养下一代科学家在搜索㊁组织㊁使用与共享数据的能力[2]㊂由此可见,图书馆界对科学数据素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关注㊂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不仅承担着数据收集㊁处理的职责,也担负着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使命㊂故了解数据素养的内涵㊁特性,并及时总结国外高校图书馆关于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实践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㊂1㊀数据素养及其教育1.1㊀数据素养的概念和内涵在数据密集型第四科研范式下,科研工作者搜集㊁存储㊁利用和共享数据的能力对推动科学进步㊁提高经济生产力和生活质量具有关键作用[3]㊂这种在不同需求中获取㊁操作和总结数据的能力被M. Schield称为数据素养[4];QinJ和D Ignazio认为数据素养不仅仅是在科研过程中搜集㊁操作和总结数[5]和Marzal则认为数据素养应是批判性地评估和管理数据,并在使用数据的过程中遵守道德规范[6]; ChantelRidsdale㊁JamesRothwell等进一步改进数据素养概念,认为应是在科研过程中以规范形式收集㊁管理㊁评估和利用数据的能力[7]㊂综上可得出,数据素养应定义为正确发现和搜集数据,批判性地选择与评估数据,以标准化方式来管理和处理数据以及合理使用和共享数据的能力㊂即 科学数据素养 包括三层含义:一是 数据 意识 意识到数据是一种资源;二是数据知识 掌握数据生命周期与科学研究生命周期,并具有发现㊁获取㊁处理㊁使用与共享数据的能力,熟悉相关数据管理的政策与法规㊁数据道德伦理等知识;三是数据技能,即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能够对数据进行挖掘,进而发现㊁分析和解决问题㊂1.2㊀数据素养教育在E-Science科研背景下,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面对海量数据,如何科学高效的收集和管理数据对研究进展提出了极大挑战㊂数据获取与收集㊁数据处理与存储㊁数据分析与利用㊁数据引用与出版㊁数据交流与共享等问题贯穿整个研究过程,故急需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科学数据素养能力[8]㊂国外图书馆业界积极探索与研究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并通过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数据素养教育体系,在数据素养教育模式㊁教学内容和2㊀国外高校数据素养教育概况2.1㊀数据素养教育模式数据素养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能力的培训,二是思维模式的向导[9]㊂基于已有的研究和对国外图书馆网页的调研可知,目前国外图书馆针对科研人员的科学数据素养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三种:(1)利用Libguides平台,在图书馆网页建立科学数据资源导航,提供科研数据资源分布和数据管理服务,包括数据管理计划㊁数据政策法规㊁数据共享㊁数据伦理等㊂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的自然科学数据管理,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的数据管理指南,南安普顿大学图书馆的研究数据管理,罗格斯大学图书馆的数据服务等;(2)科学数据素养通识教育,即面向科学研究人员展开的概览性数据管理的基本知识㊂如哈佛大学图书馆哈佛Dataverse小组的 数据管理 讲座,爱丁堡大学数据图书馆 数据管理培训MANTRA 在线课程,昆士兰大学图书馆 管理你的研究数据 [10]讲座等;(3)科学数据素养教育专题培训,即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需要设置不同的数据素养教育体系㊂如哈佛大学图书馆哈佛Data-verse小组针对社会科学㊁天体物理学学科开展如何使用Dataverse平台和具体操作方法[11];剑桥大学图书馆针对考古学㊁社会人类学并开展由JISC助的Datatrain项目下的培训课程[12]㊂2.2㊀教学内容与形式国外高校图书馆业界对科学数据素养教育高度重视,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设置了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㊂教学主要内容涉及整个数据生命周期和科学研究周期㊂例如哈佛大学图书馆㊁昆士兰大学图书馆通过讲座的形式,向科研人员讲授科学数据管理方法与工具的使用㊁数据分析技能等㊂爱丁堡大学图书馆以在线课程的形式系统讲授科研数据素养的基本概念㊁数据获取与转换㊁数据保护与共享以及相关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㊂俄勒冈大学图书馆以课堂学习,为特定研究项目提供数据服务,包括制定数据管理计划,即项目涉及到的知识产权㊁元数据㊁数字获取与存储等[13]㊂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通过研讨小组,为科研工作者系统介绍数据管理中常见的基本问题与实践应对策略[14]㊂综上可知,国外高校图书馆在数据素养教育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已经构成完整的体系㊂2.3㊀数据素养教育参与主体讨㊂(1)政府和基金组织的引导和资助㊂如英国经济与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ESRC)㊁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在数据管理政策和‘资助与管理指南“中提出项目申请者在项目书中必须含有数据管理计划,说明对项目数据如何进行质量控制㊁存储与共享等要求[15][16];欧盟以FAIR原则为指引,制定了‘2020计划框架下的FAIR数据管理指南“[17]与‘2020计划框架下的科学出版物与科研数据开放获取管理指南“[18]等规范,对欧盟科研数据管理及开放获取勾勒出了框架与详细的指导意见㊂(2)学校领导层面的组织与拓展㊂现阶段高校对科学研究工作者的科学数据素养教育从三个方面展开:数据意识培养㊁构建课程体系和创造数据素养实践环境㊂如哈佛大学于2012年创建的科研数据合作项目(RDC)[19]以及构建Dataverse网络信息平台[20],意在通过制定专业的数据培训体系,从数据管理计划㊁数据存储与利用,数据安全与共享,数据获取与评估等方面为科研人员提供系统的数据素养教育㊂(3)图书馆的保障与实践㊂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已经把科研数据管理作为图书馆的一项业务,大量培训与招聘数据馆员对科研工作者提供服务,包括数据素养教育与数据服务㊂如IASSIST网站,有大量与科研数据馆员相关的招聘信息,如数据馆员㊁数据专家㊁数据分析师㊁数据管理协调员㊁数据服务馆员等的招聘㊂对岗位职责的要求则是:支持研究人员管理㊁分析㊁共享和交流数据;与教师和研究部门合作,提供嵌入式学科服务,以科研数据为基础进行数据挖掘和研究热点预测等㊂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协会(IMLS)于2012年进行 数据素养项目 的研究[21];哈佛大学与普渡大学图书馆就 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到科学研究生命周期中 为主题展开合作,并举行数据管理研讨会[22]等㊂英国利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eeds)的科研数据管理政策强调:科研数据按标准管理,资助项目需有数据管理计划,学校相关部门需提供科研数据管理的培训等,公开发表的论文都需有数据访问声明等[23]㊂爱丁堡大学的数据管理政策要求:按最高标准进行科研数据管理;创建数据管理计划来尽可能的确保数据的公开性;保护敏感数据和数据的合法权益[24]㊂数据服务是适应大数据发展而产生的一项科研服务,数据馆员的需求也日益增加㊂数据素养教育作为提高数据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学术界引起了高度关注,而图书馆作为资源聚集㊁整合的场所,在数据素养教育方面能提供严㊀珊: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述评与启示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全方位的培训与服务㊂3㊀国外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启示我国高校数据素养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如武汉大学针对不同的学科利用高校科研数据共享平台对科研人员开展数据存储㊁导览㊁检索等服务,并提供在线分析工具;北京大学以讲座的形式针对不同学科开展IBMSPASStatistic20㊁网络版的培训㊁Data-verse使用基本培训等;复旦大学基于社会科学数据平台开展数据空间㊁数据集㊁文件㊁Dataverse使用培训等㊂国内图书馆基于数据素养教育而展开的一系列培训尚且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相比,还是有许多可借鉴学习的地方㊂在数据素养教育概念㊁教育内容和模式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理解㊂国外高校图书馆在数据管理政策与实践㊁数据素养教育内容及模式上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㊂3.1㊀科学合理设置科学数据馆员岗位3.1.1㊀科学数据馆员岗位数据馆员岗位职责包括:数据查找㊁数据获取㊁数据脱敏㊁数据质量管理㊁数据交换㊁数字共享㊁数据伦理㊁数据安全㊁数据销毁等,嵌入式教学与科研以及成为科研人员的合作伙伴等㊂针对数据馆员的职责要求,图书馆可增设数据管理专家及数据馆员岗位,成立科学数据服务小组,明确任职要求与工作职责㊂通过数据馆员的岗位设置来推动科学数据管理的高效运作㊂3.1.2㊀科学数据馆员培训培训形式包括入职馆员培训㊁数据馆员研讨班㊁学术会议㊁线上课程㊁专业课等㊂并理论联系实际,鼓励数据馆员积极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将所掌握的数据管理的理念㊁方法和技能运用在嵌入式科研工作支持中㊂塑造全方位的数据馆员,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服务㊂3.2㊀丰富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模式与内容3.2.1㊀以需求为导向,注重教育内容的层次递进性国外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素养教育之前都非常重视用户需求,会进行相关的调研㊂在调研结果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学科,以及科研生命周期所处阶段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数据素养教育课程体系㊂教育课程体系应从浅入深,从数据管理的资源导航㊁数据素养通识教育逐渐递进到针对不同学科的数据素养专业教育㊂3.2.2㊀开展多样化的科学数据管理培训现阶段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体系已成熟,其教育模式也逐渐丰富㊂主要包括现场课程㊁在线课堂(Mooc公开课)㊁讲座㊁专题研讨会㊁实践活动㊁夏令营以及利用科学数据管理平台来开展数据素养教育㊂国内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借鉴国外经验,国内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自身设施条件和馆藏资源,开展信息素养知识单元化的线上教育和知识场景化教育,信息素养教师团队包干制指导教育,学生社团驱动式的信息素养教育,融合新媒体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宣传等[25]㊂提供多种教学模式,满足不同的需求,提高教育培训的效益㊂3.2.3㊀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遵循科学生命周期的规律性数据馆员可依据不同的对象和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教育课程体系㊂目前国内高校的数据素养教育多是短期课程的通识课教育,且是选修课㊂未能给在校师生提供完整的㊁系统的数据素养教育㊂故国内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优秀的数据馆员和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不同的教育课程,不仅包括选修课,也应该包括系统的专业性较强的必修课;不仅包括短期课程,也应有贯穿整个科研生命周期的数据素养专业课㊂并构建面向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数据素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6]㊂3.2.4㊀依托数据管理平台,推进科学数据素养教育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离不开先进的数据管理工具,图书馆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并且在资源的收集㊁处理和共享上具有天然的优势㊂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合理利用数据管理工具,如DMP-Tool,DR-NTU(Data),Dataverse等,推动高校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与科研㊂3.3㊀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我国在宏观层面已对科学数据管理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但仍不健全㊂目前虽然已有‘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科学数据共享条例“‘国家科技项目科学数据汇交暂行办法(草案)“等㊂但‘公共图书馆法“㊁地方性图书馆法规㊁基金组织和科研机构缺失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的政策与内容㊂故应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完善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的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形成法律与政策两者之间的最优配制,支持和引导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㊂如欧盟总第187期山东图书馆学刊2021年10月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2018年正式实施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通过统一规范协调整个欧洲的资料保护和数据隐私法律,成为 史上最严隐私法案 [27]㊂基金组织,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㊁教育部项目等均需要制定相关科学数据使用管理政策,对项目申报者提出数据规范合法使用的要求㊂科研机构如研究所和高校层面,也应制定科学数据管理政策,如数据的标准化与规范化㊁数据保护㊁数据伦理等㊂国家从宏观层面进行法规政策引导,基金组织㊁科研机构等制定政策建议,学校发展规划部㊁科研部㊁图书馆等制定科学数据管理政策细则与实施方案[28]㊂4㊀结语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图书馆也在不断发展与变革中,科学数据素养教育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㊂高校图书馆应设置相应的数据馆员岗位,遵循数据生命周期并依托数据管理平台来设置不同的科学数据素养教育课程,以此来提升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功能,推动图书馆事业得发展,实现图书馆转型㊂参考文献1 ㊀Session76 Information Literacy with Reference and InformationServices[EB/OL].[2021-03-07]./node/ 6271.2 ㊀Project Overview[EB/OL].[2021-03-07].http://wiki.lib./dispaly/ste/Home.3 ㊀Moving Forward in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2014[EB/OL].[2021-03-03].http://www.Ic.Gc.ca/eic/site/icgc.nsf/eng/h07472.html.4 ㊀Schield rmation literacy,statistical literacy and data litera-cy[J].IASSIST Quarterly,2004,28(2/3):6-11.5 8 ㊀Jian Q,D Ignazio J.Lessons learned from a two-year experi-ence in science data literacy education[EB/OL].[2021-10-22].https:///publication/44268284_Les-sons_Learned_from_a_Two-Year_Experience_in_Science_Data_ Literacy_Education.6 ㊀Calzada Prado J,Marzal M.Incorporating data literacy into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s:Core competencies and contents[J].Libri,2013,63(2):123-134.7 ㊀Ridsdale C,Rothwell J,Smit M,et al.Strategies and Best Practicesfor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Knowledge Synthesis Report[EB/OL].[2021-10-22].https:///publication/ 284029915_Strategies_and_Best_Practices_for_Data_Literacy_ Education_Knowledge_Synthesis_Report.9 ㊀Mandinach E,Gummer E.A systemic view of implementing dataliteracy in educator preparation[J].Educational Researcher,2013,42(1):30-37.10 ㊀Managing Your Research Data-workshop[EB/OL].[2020-12-09]..au/blogs/dhpse/2013/10/03/managing your reseach dada-workshop.11 ㊀Data Management Training[EB/OL].[2020-12-09].http:///ds/resources/data-management-training.12 ㊀DataTrain[EB/OL].[2020-12-09].http://www.lib.cam.ac.uk/dataman/dadatrain/dadatrainintro.html.13 ㊀UOLibraries to Offer DataManagement Course in Spring2013[EB/OL].[2021-03-14]./node/3393.14 ㊀ManageYour Data[EB/OL].[2021-03-20].http://Libraries./guides/subjects/data-management/.15 ㊀ESRC Research Data Policy,September2010[EB/OL].[2021-02-06]./search-results/?keywords=ESRCResearchDataPolicy%2CSeptember+2010&siteid=esrc.16 ㊀Dissemination and Sharing of Research Results[EB/OL].[2020-12-06].https:///bfa/dias/policy/dmp.jsp.17 ㊀European Commission.Guidelines on FAIR data management inHorizon2020[EB/OL].[2021-03-29]./activity/blog/guidelines-fair-data-manage-ment-horizon-2020.18 ㊀European Commission.Guidelines to the Rules on Open Access toScientific Publications and Open Access to Re-search Data inHorizon2020[EB/OL].[2021-03-29].https://ec.europa.eu/research/participants/data/ref/h2020/grants_manual/hi/oa_pilot/h2020-hi-oa-pilot-guide_en.pdf.19 ㊀Library Launches Research Data Collaborative UniversitywideEffort will Produce New Data-lifecycle Services for Harvard Re-searchers[EB/OL].[2021-04-13].http://library.harvard.edu/05282013-1551/library-launches-research-data-collabo-rative.20 ㊀The Dataverse Project[EB/OL].[2021-04-13].http://data-/researchers.21 ㊀Data Management Guide[EB/OL].[2021-04-13].http:///content.php?pid=259952&sid=2145217.22 ㊀About MANTRA[EB/OL].[2020-11-14].Http://dadalib..mantra/about.html.23 ㊀University of LEEDS.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policy[EB/OL].[2020-04-29].https:///info/14062/research_data_management/68/research_data_man-age-ment_policy.24 ㊀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About the Research Data Service[EB/OL].[2020-04-29].https:///informa-tion-services/research-support/research-data-serv-ice/about-the-research-data-service.25 ㊀吴汉华,郭淑敬.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的分析[J/OL].图书馆建设:1-12[2021-04-21].http://kns./kcms/detail/23.1331.G2.20210409.1540.004.html.(下转第47页)严㊀珊: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述评与启示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EB /OL].[2016-01-15]. /info /1041/1040.htm.32 ㊀网易.南国书香节花都 四人谈 :网络文学有看头,纸质阅读守初心[EB /OL].[2020-08-25].https:// /dy /article /FKT3CSSG05129QAF.html. 33 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EB /OL].[2015-01-06]. /2015-01/06/c_1113893482.htm.34 ㊀国家版权.关于加强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管理的通知[EB /OL].[2020-08-25]. /chinacopy-right /contents /12228/346352.shtml.35 ㊀中国政府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EB /OL].[2017-06-27]. /xinwen /2017-06/27/content _5205774.htm.36 ㊀新华网.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学出版管理的通知“[EB /OL].[2020-06-15]. /politics /2020-06/15/c_1126116627.htm.37 ㊀中国作家网.中国网络文学版权联盟成立发布‘自律公约“[EB /OL].[2016-09-20]. /n1/2016/0920/c404023-28727570.html.38 ㊀中国作家网.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成立[EB /OL].[2017-12-29]. /n1/2017/1229/c405167-29734969.html.作者简介 ㊀张丽叶(1995-),女,山东省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㊁图书馆新媒体㊂Analysis of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In Network LiteratureZhang Liye[Abstract ]㊀Network literature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inheriting history and culture,show-ing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stimulating creative enthusiasm,and it has become an unavoidable topic when it comes to reading and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The paper studies and summarizes the network literature reading promotionwork of the library 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Key words ]㊀Network literature;Reading promotion;Library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上接第11页)26 ㊀徐绪堪,薛梦瑶.面向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的数据素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OL].情报理论与实践:1-11[2021-04-21]. /kcms /detail /11.1762.G3.20210419.1503.006.html.27 ㊀何玉颜.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解读及其对我国个人数据保护的启示[J].图书情报导刊,2018(11):67-72.28 ㊀阎婷婷.加拿大高校图书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调研[J].图书馆建设,2017(5):66-72.作者简介 ㊀严珊(1989-),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服务㊁读者服务㊂Review and Enlightenment of Scientific Data Literacy Educationin Foreign University LibrariesYan Shan[Abstract ]㊀The paper aims to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data literacy of foreign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my country s data literacy ing Web of Science and CNKI as the data source,Internet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 were used to sort out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scientific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in foreign university libraries.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scientific data litera-cy,education mode,education content and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participants.As the main body of data literacy ed-ucation,Chinese 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own advantages in librarians and collection resources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scientific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and train data librarians;follow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data life cycle and design rich scientific literacy education models and content driven by demand;improve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policy systems,form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between law and policy,as well as support and guide scientific data management and services.[Key words ]㊀University library;Scientific research data literacy;Data service张丽叶:图书馆网络文学阅读推广探析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科学素养导航图简述及启示琚四化 符太胜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10097) 科学素养“导航图”(strand map s)是由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开发的一种图示模型。
其目的是作为2061计划主体项目的一个配套工具,帮助教育者理解和使用学生将要学习的特定内容。
1 开发背景科学素养导航图是伴随《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和《科学素养基准》的制定而产生的。
一开始,2061计划就意识到需要去描述形成成年人科学素养的概念步骤。
在《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完成之后,2061计划组织了六个小组去设计相应的课程模型。
在开始设计之前,六个小组都是通过“作图”来描述观念和技能是如何从幼儿园到大学之间的发展的,并且很快就开发一套达到素养目标的先导性前提知识达成了共识,这就产生了《科学素养基准》。
虽然科学素养基准并没有开发出相应的图示框架,但却引起了设计者对基准之间连接的注意,并最终根据基准开发出了导航图。
在导航图设计者看来,从初级学校到高级学校,学生的学习都是建立在他们以前所学的基础之上,现在的学习,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科学素养,教育者都需要了解学生在不同的年级,甚至是不同的学科之间所学观念和技能如何依赖于或者支持别的观念和技能,否则教师教给学生的不过是一堆孤立的和贫乏的理解。
科学素养导航图的目的就在于帮助教育者理解学生被期望在不同年级学习的东西,并且帮助他们去设计连贯和综合的课程、教学和评价。
2 导航图组成科学素养导航图主要依据《科学素养基准》里的科学教育基准而制定。
如图1所示,是大主题生命环境中的次级主题细胞和器官的导航图[1]。
科学素养导航图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2.1 基准(bench marks) 基准指学生在经过某个阶段学习之后,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必须达到的水准。
如图1中的“大部分物体都由部件组成”。
基准是导航图的基本成分,导航图本质上就是描述学生对组成科学素养的观念和技能的理解如何随着时间而发展,这种发展就构成了各阶段的基准。
导航图里的基准包括两种,即知识基准和技能基准。
知识基准指一般性的知识要求,如图1中的基准都是知识性基准。
技能基准指技能领域内的基本要求,如“根据事物的数量、形状、重量、颜色、运动等来描述和对比它们”。
在一个导航图里,可以同时存在两种基准,也可以只有一种基准。
2.2 连接箭头(connecting arr ows) 如图1中基准间箭头所示。
连接箭头用来表示一个基准的完成有助于另一个基准的实现。
在导航图里,一个基准可能有助于另外一个基准实现,也可能有助于多个基准实现。
相应的,一个基准的实现有时可能需要多个基准的支持。
而基准间的连接则是建立在客观事物的逻辑联系和关于学生如何学习的认知研究基础之上的,如认知研究表明,为了理解地球的形状,学生理解一个先前概念“地球重力”,对他们理解生活在“球背面”的人为什么不会掉下去就很重要。
因此,就有一个箭头从理解地球重力指向学生对地球形状的理解。
有时这种箭头是双向的,表示基准间的支持是相互的。
当缺乏特定的认知研究时,基准间的连接就是根据一般的认知原则来设计,如先具体后抽象,先简单后复杂。
可见,这些连接本身就是科学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
2.3 标志块(labeled strands) 在导航图中,少量的一些主要线索被抽出来,作为标志块,如图1中下方“细胞差异、结构、分裂”。
标志块的用处在于帮助读者发现导航图中的事物(主要的概念或事实),理解导航图的内容。
标志块位于导航图的下方,在标志块的正上方,通常就是相关的基准。
虽然标志块能帮助读者理解导航图的内容,但这并不是说标志块就能使读者明确清晰地了解内容,标志块只是给读者以大致的印象,并且它通常也并不贯串整个导航图。
2.4 年级范围(grade ranges) 如图中水平线及其左端数字。
年级范围表明了什么时候决大多数学生应当能够达到这些基准,如图1K-2(幼儿园到小学2年级)之间,在这一部分,学生要达到的基准就是知道“大部分物体由部件组成”和“放大镜可以帮助人们看到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基准的年级范围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经验,获得基准的年级可以上下波动。
另外,由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相同的年级范围内,通常存在多个基准。
除非基准之间有连接,否则我们不能根据它们所处的垂直高度来判断其难易程度。
3 导航图的功能・1・2005年第6期(第11卷) 科学教育Science Educati on 3.1 理解基准和标准 科学素养导航图在孤立的基准之间建立起了意义联系,这能使教育者了解这些基准来自哪里,导向哪里,又如何与别的基准相关,从而深入地理解作为特定学习目标的基准的内容和本质,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我们通常是一开始就直接告诉学生有关地球形状的知识。
但是如果教师认识到,学生先理解地球重力有助于他们理解地球形状的知识,那么她就不会疑惑为什么要先教这些,以及教到什么程度。
3.2 设计课程 设计课程是一个需要顺序性的活动,后继的课程内容必须以先前的内容为基础。
如导航图的评价者所说,导航图提供了课程设计的顺序性的信息。
教育者从中获得了关于先教什么、后教什么的信息,这有助于他们建构适合不同年级和对象的科学课程,形成教学的累积效果,以增长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这也有利于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
3.3 设计教学 导航图特别重视在教学中,对一个基准需要准备什么和应强调什么,来支持后来的学习。
当学生学习一个观念时,导航图能被用来决定什么样的概念支持是必要的和有用的。
在设计教学时,有箭头相连的基准或在导航图中位置相近的基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去一起教。
如一次班级远足活动,你可以让学生测量水位和观察生活在水边的动物,这样你就可以完成那些在导航图上并不相连的两个或多个基准。
3.4 建立和分析评价 在解释评价过程中,导航图能帮助回答什么时候是评价特定观念和技能的适当时机,以及为什么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上有困难。
将导航图作为一个框架,能设计出适当的评价来探知学生在理解的进程中处于哪个位置,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
这样做,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追问学生将一个孤立的观念集合记忆的如何。
3.5 培训教师 因为导航图在基准间建立起了意义联系,因此不论在职前还是职中培训中,导航图都能帮助教育者理解基准的意义,以及如何帮助学生获得这些基准。
并且通过学习导航图中基准间的连接,教师自身的内容知识也得到了提高和完善。
4 评价与启示科学素养导航图是在“科学素养基准”产生之后制定的,其最大的亮点在于将科学素养基准里孤立的基准连接起来,并且确定了这些基准的年级范围。
基准连接使教育者能认识到基准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年级范围使教育者能明确特定基准的学习年级。
当前,我国的课程标准实行的是大的学段制标准,在标准间的连接和年级范围分置方面还比较模糊,而这些又是非常需要的。
缺少这些,给课程设计和教师教学都带来了不少问题,如有的教师就认为当前很多新知识在教学时,缺乏必要的前期铺垫和顺・2・ 科学教育Science Educati on 2005年第6期(第11卷)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观徐金雅 蒋晓明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 213003) 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的主渠道。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改革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阵地和攻坚战场。
从这层意义上讲,课堂教学的实际质量与效果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实施的成败。
所以,在全面学习、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活动迫切需要整合重组,形成一种既能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又能揭示当今数学课堂教学实质的新理念,使课堂教学活动恢复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使得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和体现。
课堂教学能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根本标志。
1 树立数学课堂的生命价值观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丰富的、复杂的、交互动态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在认知活动、情感活动、人际交往活动中实现着自己的多种需要,并使自己的潜在能力不断得以发挥,使课堂教学成为他们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是其人生中充满生命活力意义的重要构成部分。
1.1 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价值不断显现的生动活跃的生活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它的整体质量会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天的茁壮成长和明天的可持续性发展。
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和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满怀乐趣和序发展,有的地方老师不得不花时间研究课程标准在年级间的细化问题[2][3]。
因此,学习科学导航图,有利于我国课程标准的制定及课程设计的完善。
参考文献[1]American A ss ociati on f 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A tlas of Science L iteracy,2001,75[2]谷丹,关于使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的一些感想,数学通报,2005,(3):11-13[3]曹培英,关于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5,(5):10-12兴趣去参与对智慧的挑战活动,亲自体验这种充满思想、情感、智慧的“生活”,学生的生命力在这种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充分地表现出来。
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属于认知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范畴。
学科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是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体现了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
2.2 课堂教学是教师生命价值不断实现的生活过程课堂教学是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都是教师专业水平和生命价值的直接体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具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的主观追求,有自己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每堂课都是教师的自身生命实践活动,教师由此能激发自己对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的追求,使每一堂课都能使其获得实现生命价值的满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单向付出,它们同时也是教师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与完善的过程。
2 把握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生成和生长2.1 课堂教学过程是使知识从非生命载体(教材)向生命载体(能掌握知识的人)转化和往复循环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活动忽视了知识生命载体的自身生命活动,将教学过程畸变为一种注入式的、灌输式的、机械的、僵化的活动,学生则成为被动接受、储存知识的“容器”。
知识没有通过教与学的活动过程而获得新的生命力,课堂教学成为非生命载体知识的简单转移或搬运过程。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每隔四年就有75%的知识被更新,信息技术使得被更新的知识以分以秒的速度不断送到人们的电脑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