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考察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部分
一、湖滨国际名品街
到达杭州,实习第一站就是此地。用老师的话而言,这是顶级富人商业街区:一双鞋子的价格就要十万以上。通过实习及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这是一个富有朝气的多功能及以步行为导向的项目,通过对湖滨地区的整体的建设整治,成功的将一个富含中国诗意和传统的西湖放到了世界地图上,它是杭州市民的新去处。在把握原有城市街道、建筑和特殊的周边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卓有成效的大胆改造,该街区保留了原有的格局和基本风貌,又在立面和配套环境设计上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
二、西泠印社、平湖秋月、柳浪闻莺
A、西泠印社
坐落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这是一个台地园,走在园中,体会起承转合的景观序列,倘若称入口处及柏堂为起景,则转景部分为山川雨露阁和四照阁,蜿蜒而上至园中高潮部分:华严经塔这个院落,最后的下山路线则为合景也即结尾部分。这里的每栋建筑均有良好的景观,且置身园
中至高处,又能远眺西湖美景,可谓借景。
B、平湖秋月、柳浪闻莺
柳浪闻莺公园全园分友谊、闻莺、聚景、南园四个景区。园林布局开朗、清新、雅丽、朴实。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
三、? 花港观鱼
位于西湖西南角,东连苏堤,西接环湖西路,解放前曾是一潭死水,解放后对其进行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恢复和发展历史可承的景色,组成六个景色,其中牡丹园是本次实习的重点,并对牡丹亭进行写生。总之这六个景区划分明确,各具鲜明的主题和特色。花港观鱼原本很小一块地方,发展至今天的大型城市公园,可谓不易。
四、杭州植物园
众所周知,植物园除了供人旅游之外,也有向人民群众普及植物科学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等功能。杭州植物园以不同种植物为依据,分为不同的景区。如木兰山茶园、桂花紫薇园、碧桃海棠园、山水园、竹类园等。木兰山茶园很典型,广玉兰,二乔玉兰等作乔木层,山茶、茶梅等做灌木层,而诸如麦冬、结缕草、吉祥草做地被层,形成了竖向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在实习中,我们还看到众多的家庭带着帐篷到植物园进行野营,从而也证实了植物园带给人民的便利,也可窥见杭州市民悠闲舒适的生活气氛。
五、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公园位于西湖西北隅,是西湖环湖绿地中一座最大的、并以夏观荷为主的名胜公园,全园的布局突出“碧、红、香、凉”四个字,即荷叶的碧,荷花的红,熏风的香,环境的凉。公园的水面设计突出风荷的景色,而在公园的布局和建筑小品的设置上突出“曲院”的意境。园内融建筑于自然,突出荷花及山水的自然情趣。
当天下午为自由安排,我随小组及班上其他小组一起参观游览了虎跑景区。虎跑问泉是西湖新十景之一,位于天目山南脉,古内地形高低错落,林木葱郁。虎跑泉水干裂醇厚,为西湖三大名泉之一,素有“天下第三泉”之称。
苏州部分
一、网师园、沧浪亭、山塘街
A、网师园
位于苏州市友谊路,苏州中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当时的园主人为吏部侍郎史正志,园名“渔隐”。后几经兴废,到清乾隆年间归宋宗元所有,改名“网师园”。
网师园占地0.4公顷,平面略呈丁字形。主景区居中,以一个水池为中心,
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水池四周布置。以下主要通过照片及写生来做报告。
网师园建筑密度高达30%,人工建筑过多势必影响园林的自然天成之趣,网师园却能把这一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以致置身其间并无囿于建筑空间之感,却能体会到一派大自然的盎然生机。不愧是江南名园,中国名园!
B、沧浪亭
沧浪亭是苏州古典园林历史最悠久、文化内涵最深厚的园林。作为一名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通过本次实习,我深深体会到了沧浪亭造园的手法,用两个词可概括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具体来讲:它以崇阜广水为特色,园外清流萦绕,园内古木参天,建筑环山而筑,堂轩简朴无华,漏窗图案精美生动,复廊依山傍水(如下图),在众多的古典园林中,沧浪亭以城市山林的风格独树一帜。
C、山塘街
苏州除了有古典园林闻名中外,她那美丽的水乡也令所有去过的人回味无穷。”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其原因,我想大概有几条: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是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
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一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各种商店一家挨着一家,东段又以星桥一带最为热闹繁华。山塘街的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河面比东段要开阔,河边或绿树成阴、芳草依依,或蒹葭苍苍、村舍野艇。这里有普济桥、野芳浜等胜景,还有“五人墓”、“葛贤墓”等古迹。
二、拙政园、苏州博物馆、狮子林
A、拙政园全园占地62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本次实习参观重点在中西部景区,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面积约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面
积的3/5。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B、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馆建筑与创新的园艺是互相依托的,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精巧。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据说,位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设计是最让贝聿铭煞费苦心的。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1/5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当问及为何不采用传统的太湖石时,贝聿铭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一辈子创新的大师,不愿步前人的后尘。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