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蔡世军,朱亮
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8)
E-mail:caishijun@
摘要:根据当今饮用水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论述了水源的污染现状和主要危害,分析了国内外微污染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展望了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水,强化常规工艺,预处理,深度处理
中图分类号:X703.1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大部分城镇饮用水源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致使水质较差,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而且水源污染加大了水源选择和处理的困难。[1]饮用水中有机物含量的增加导致了“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潜在威胁,水源微污染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因此,微污染原水饮用水处理技术的研究非常需要。
1.水源的污染现状和主要危害
近些年来,我国水源水质污染呈恶化趋势。《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显示,2006年,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在国家环境监测网(简称国控网)实际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其中,河流断面593个,湖库点位152个),Ⅰ~Ⅲ类,Ⅳ、Ⅴ类,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等。国控网七大水系(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6%、28%和26%。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七大水系监测的98个国控省界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3%、31%和26%。海河和淮河水系的省界断面水体为中度污染。163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水质以良好~较差为主。27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湖(库)2个(占7%),Ⅲ类水质的湖(库)6个(占22%),Ⅳ类水质的湖(库)1个(占4%),Ⅴ类水质的湖(库)5个(占19%),劣Ⅴ类水质的湖(库)13个(占48%)。其中,巢湖水质为Ⅴ类,太湖和滇池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
水源水的污染不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较大的危害,而且对传统净水工艺和水质的影响所造成的各种损失更是难以估量。水源水质的恶化,一方面势必额外投加大量的混凝剂,使制水成本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净水工艺对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没有明显的去除效果,相反还可能使出水氯化后的致突变活性有所增加,水质毒理学安全性下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结果表明,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和1/3的死亡率与水污染有关。与此同时,水源水的污染还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
2.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
针对微污染水源水处理问题,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按照处理工艺的流程,可以分为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不能有效去除微污染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液氯很容易与原水中的腐殖质结合产生消毒副产物(DBPs)三卤甲烷(THMs),[3-4]直接威胁饮用者的身体健康。由于传统净水工艺
已不能有效处理被污染的水源,而且限于目前的经济实力,我们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水源污染,改变水源水质低劣的现状,退而求其次,人们不得不采取新的方法来保证饮用水的安全和人们的健康。因此,从70年代开始,水处理研究人员开发出许多水的净化新技术,包括强化传统工艺、预处理技术和深度处理技术,这些技术中有的已经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强化传统工艺
强化传统工艺目前主要有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技术,它们不增加任何新设施,只是在原有工艺基础上略做改动,是控制出厂水有机物含量最经济,最具实效的手段。
(1)强化混凝
地面水的天然有机物主要是腐殖酸和富里酸,它们与水形成大分子胶体真溶液。对于某一确定的原水,必定有一最佳混凝剂。[5]强化混凝是指提高金属盐混凝剂的投加量,调节水源水的pH值,或者同时进行两种处理,在现有工艺上改造和强化,改善絮凝条件,提高常规混凝工艺有机物去除率,达到更有效去除NOM及悬浮物的目的[6]。其机理主要包括胶体状NOM的电中和作用,腐殖酸和富里酸聚合体的沉淀作用,以及吸附于金属氢氧化物表面上的共沉作用,其去除率的大小受混凝剂的种类和性质、混凝剂的投加量以及pH值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的水处理工作者普遍认为,强化混凝是实现消毒物/消毒副产物规定的第一阶段目标的最佳途径。因此,目前国内外有很多研究学者采用强化混凝法去除有机物。[7]据有关报导,在去除天然有机物时,铁盐的混凝效果比铝盐好;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可单独作为混凝剂,但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絮凝剂单独应用效果不佳,但当被用作助凝剂时,则可发挥其提高固液分离的功能,可有效地提高TOC的去除率。与常规处理工艺相比,强化混凝虽然提高了有机物去除率,但是需多投混凝剂或另投其他药剂,过量的混凝剂的投加有可能使水中金属离子增加,不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势必会增加药剂费用与污泥处理费用。
(2)强化过滤
强化过滤是对普通滤池进行生物强化,滤料由生物滤料和石英砂滤料组合而成。据研究表明[8],通过对传统工艺中的普通滤池进行生物强化,可以使源水中的氨氮去除率由原来的30%~40%,提高到93%;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由零提高到95%;有机物(COD Mn)的去除率由20%提高到40%左右,出水浊度保证在1NTU以下,消毒后能满足卫生学指标的要求。美国也有研究表明[9],以生物快滤池作为末级处理,能得到低浊且具有生物稳定性的出水。该工艺无须新增处理构筑物,既可以起到生物作用,又可以起到过滤作用,在经济和技术上是可行的[10],但对于其前处理的要求、运行管理的方法以及微生物的控制等各方面的特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2.2预处理技术
预处理通常是指在常规工艺前面,采用适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处理方法,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初级去除,同时可以使常规处理更好地发挥作用,减轻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负担,改善和提高饮用水水质,主要包括吸附预处理、化学氧化预处理和生物氧化预处理技术。
(1)吸附预处理
吸附预处理是指通过直接在混合池中投加吸附剂,利用其强大的吸附性能或交换作用或改善混凝沉淀效果,达到有效去除源水中有害溶解性物质的目的,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主要吸附剂有粉末活性炭和粘土等。研究表明:这些吸附剂有较好的吸附去除作用,活性炭能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