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气候分区与热工设计要求

合集下载

各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

各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
组成
围护结构通常由保温材料、防水材料、饰面材料等 组成,对建筑物的热工性能和节能效果具有重要影 响。
热工性能参数介绍
01
02
03
04
热阻
表示围护结构抵抗热量传递的 能力,单位为平方米·摄氏度/ 瓦。
传热系数
表示围护结构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 为瓦/平方米·摄氏度。
热惰性指标
表示围护结构对温度波动的抵 抗能力,与材料的质量、容量 和导热系数有关。
施工工艺改进
总结词
改进施工工艺可以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详细描述
在施工过程中,应确保保温材料的铺设平整、密实,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固 定。同时,应加强节点和接缝的处理,以减少热量的损失。此外,采用新型的施 工工艺和技术,如喷涂、机械固定等,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保温效果。
施工工艺改进
总结词
改进施工工艺可以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分区,如严寒 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等。
围护结构
建筑的外部和内部结构,包括墙体、屋顶、门窗等,对建筑的热工 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热工性能参数
描述围护结构隔热、保温、通风等性能的参数,如传热系数、热阻、 换气次数等。
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 高居住舒适度。
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减少维修和更换成本 。
符合国家和地方节能减 排政策,推动绿色建筑 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建筑物的保温和隔 热性能,降低能源消耗 和运行成本。
04
各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较
04
各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较
参数比较方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气候分区

2建筑工程与气象

2建筑工程与气象
1986年北京城市规划管理局进行大量的工作,认为北 京居住建筑采用大寒日为日照时间的标准日,日照2小时的 间距系数为设计依据是合理的(对佝偻病降低有明显作用, 起到促进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北京日照时间和间距系数
冬至 大寒
雨水
春分
2小时 1.89
1.64
1.18
0.78
3小时 1.96
1.71
1.20
考虑年平均风速小于2m/s,2~4m/s, 大于4m/s三种情况。
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
年平均风速(m/s)
标准卫生防护距离(m)
<2
钢冶炼厂
2-4
2200 1800
>4
1400
<2
氮 肥 厂 ( 2.5
2-4
万吨/年)
>4
1600 1000 800
★ 日照与城市总体布局
太阳光是天然的光源,也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阳 光里的紫外线有杀菌抗病的能力。例如那些威胁很大的白 色葡萄球菌和甲型链球菌。它们都是引起人体上呼吸道感 染的病毒菌。另外,阳光对结核杆菌,伤寒菌等都有杀菌 的功能。阳光的照射还可以防止佝偻病的发生,给人类健 康带来很大的好处,所以有“谁家阳光多,没有病人乐呵 呵”的谚语。
城市规划与气候
★ 风与城市规划 ★ 日照与城市总体布局 ★ 城市建设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 风与城市规划
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首先与风向、风速有密切关系,风 向决定了污染物输送方向,风速大小决定了对污染物的稀 释能力,根据一地的风向及其风速特点能进行正确的功能 分区。A.Schmauss(1941)在1941年提出,工业区应布置 在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居住区在其上风方向的原则,以 被世界很多国家所采用,我国过去也采用了这一原则。

建筑气候分区

建筑气候分区
ⅦD
寒冷地区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的建筑气候分区
分区名称
热工分区名称
气候主要指标
建筑基本要求

ⅠA
ⅠB
ⅠC
ⅠD
严寒地区
1月平均气温≤-10℃,
7月平均气温≤25℃,
7月平均相对湿度≥50%
1.建筑物必须满足冬季保温、防寒、防冻等要求
2.ⅠAⅠB区应防止冻土,积雪对建筑的危害
3.ⅠBⅠCⅠD的西部,建筑物应防雹、防风沙
1月平均气温0~13℃
1.建筑物应满足防雨和通风要求
2.ⅤA区建筑物应注意防台风、暴雨袭击,ⅤB区应特别注意防雷电

ⅥA
ⅥB
严寒地区
7月平均气温<18℃,
1月平均气温0~22℃
1.热工应符合严寒和寒冷地区相关要求
2.ⅥA、ⅥB区应防冻土对建筑物地基及地下管道的影响,并应特别注意防风沙
3.ⅥC区的东部,建筑物应防雷电

ⅡA
ⅡB
寒冷地区
1月平均气温-10~0℃,
7月平均气温18~25℃
1.建筑物必须满足冬季保温、防寒、防冻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
2.ⅡA区建筑物应防热、防潮、防暴风雨,沿海地带应防盐雾侵蚀

ⅢA
ⅢB
ⅢC
夏热冬冷地区
1月平均气温0~10℃,
7月平均气温25~30℃
1.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遮阳、通风降温的要求,冬季应兼顾防寒
2.建筑物应防雨、防潮、防洪、防雷电
3.ⅢA区应防台风、暴雨袭击及盐雾侵蚀

ⅣA
ⅣB
夏热冬暖地区
1月平均气温>10℃,
7月平均气温25~29℃

建筑节能介绍

建筑节能介绍
建筑节能设计
一、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建筑气候分区
主要气象参数
度日数 室外计算温度 太阳辐射照度 平均相对湿度 …
气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区
• • • • 严寒地区:哈尔滨、大同、呼和浩特、长春、乌鲁木齐等 寒冷地区:太原、大连、青岛、兰州、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西安、 银川 夏热冬冷地区:上海、南京、合肥、武汉、长沙、南昌、重庆、 桂林、成都 夏热冬暖地区:福州、泉州、厦门、广州、香港、澳门、深圳、海口、南 宁 • 温和地区:贵阳、昆明、遵义、攀枝花
围护结构保温系统构造
外墙外保温系统
保温板排列:错缝不小于200,避免十字接缝、洞角接缝… 保温板粘贴:条粘、点粘、点框法,涂胶粘剂面积≮40%、… 锚固件使用:标准图C25砼基层单个锚栓抗拉强度≮0.8KN(JG149:
0.3KN)、锚固长度≮25、不同高度的数量(20m、50m、100m)、不同墙
屋面改造技术及要求
1.如原防水可靠,可直接做倒置式屋面。 2.如原防水层有渗漏,应产出原防水层,重新做保温层和防水层。 3.平屋面改坡屋面,宜在原有建筑平屋顶上铺设耐久性、防火性好的保温层。 4.坡屋面改造时,宜在原吊顶上铺设轻质保温材料。无吊顶时可在坡屋面上增 加或加厚保温层或增设吊顶,并在吊顶上铺设保温材料。 5.平屋面、平屋面改坡屋面和坡屋面改造时候,宜结合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太 阳能光电板同时考虑。
• 住宅建筑星级评定标准
• 建筑单体节能设计要点
建筑单体体型要求 建筑单体空间设计要求 外门窗设计要求
• 建筑单体体形要求
严寒、寒冷地区公共建筑体形系数小于或等于0.40。 严寒地区居住建筑体形系数:3层或3层以下建筑,应不大于0.55;4~6层的建筑,应不 大于0.30;7~9层得建筑,应不大于0.26;10层以上建筑,应不大于0.2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来源于:中国验房网发布时间:2009-4-30 13:33:38一、基本规定1.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的基本要求:热工分区气候主要指标建筑基本要求Ⅰ严寒地区1月平均气温≤-100C7月平均气温≤250C建筑物必须满足冬季保温、防寒、防冻等要求Ⅱ寒冷地区1月平均气温-10~00C7月平均气温18~280C建筑物应满足冬季保温、防寒、防冻等要求,夏季部分地区应兼顾防热Ⅲ夏热冬冷1月平均气温0~100C7月平均气温25~300C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遮阳、通风降温要求,冬季应兼顾防寒Ⅳ夏热冬暖1月平均气温>100C7月平均气温25~290C建筑物必须满足夏季防热,遮阳、通风、防雨要求Ⅴ温和地区7月平均气温18~250C1月平均气温0~130C1. 建筑物应满足防雨和通风要求2. ⅤA区建筑物应注意防寒,ⅤB区应特别注意防雷电Ⅵ严寒地区7月平均气温<180C1月平均气温0~-220C 热工应符合严寒和寒冷地区相关要求寒冷地区Ⅶ严寒地区7月平均气温≥180C1月平均气温-5~-200C1.热工应符合严寒和寒冷地区相关要求2.ⅦC区建筑物应特别注意防风沙,夏季兼顾防热3.ⅦD区建筑物应注意夏季防热,吐鲁番盆地应特别注意隔热,降温寒冷地区2.居住区道路、公共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并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相连接。

设置电梯的民用建筑的公共交通部位应设无障碍设施。

3.公建中如为多功能用途,各种场所有可能同时开放并使用同一出口时,水平方向应按各部分使用人数叠加计算安全疏散出口宽度,垂直方向应按楼层使用人数最多一层计算安全疏散出口宽度。

二、城市规划对建筑限定1.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邻接,否则应设基地道路与道路红线所划定的城市道路相连接。

基地内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0m2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基地内建筑面积大于3000m2且只有一条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7m,若有两条以上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3.2.6条当有散热器、管道、壁龛等嵌入外墙时,该处外墙的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

第3.2.7条围护结构中的热桥部位应进行保温验算,并采取保温措施。

第3.2.8条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底层地面,在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应采取保温措施。

第3.2.9条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应考虑防潮要求。

3.3 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3.3.1条建筑物的夏季防热应采取自然通风、窗户遮阳、围护结构隔热和环境绿化等综合性措施。

第3.3.2条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单体的平、剖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并尽量避免主要房间受东、西向的日晒。

第3.3.3条建筑物的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在建筑设计中,宜结合外廊、阳台、挑檐等处理方法达到遮阳目的。

第3.3.4条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第3.3.5条为防止潮霉季节湿空气在地面冷凝泛潮,居室、托幼园所等场所的地面下部宜采取保温措施或架空做法,地面面层宜采用微孔吸湿材料。

3.4 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3.4.1条空调建筑或空调房间应尽量避免东、西朝向和东、西向窗户。

第3.4.2条空调房间应集中布置、上下对齐。

温湿度要求相近的空调房间宜相邻布置。

第3.4.3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有两面相邻外墙的转角处和有伸缩缝处。

第3.4.4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顶层;当必须布置在顶层时,屋顶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

第3.4.5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空调房间的净高宜降低。

第3.4.6条空调建筑的外表面积宜减少,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第3.4.7条建筑物外部窗户当采用单层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30;当采用双层窗或单框双层玻璃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40。

第3.4.8条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热反射玻璃、反射阳光涂膜、各种固定式和活动式遮阳等有效的遮阳措施。

第3.4.9条建筑物外部窗户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Ⅲ级水平。

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

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

意义: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是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 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提高效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
1、严寒地区 2、寒冷地区 3、夏热冬冷地区 4、夏热冬暖地区 5、温和地区
不同分区内建筑的差异性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区气候差异悬殊,北方的大陆性 气候、沿海的海洋性气侯、南方的湿热气候、云南的高原气候、四川 的盆地气候、吐鲁番的沙漠性气候等。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太阳辐 射、风、降水、积雪、日照以及冻土等都是气候的要素,也是影响建 筑特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各地区房屋建筑设计亦不尽相同,房屋的内 外结构、高度、造型及建筑材料等亦大相径庭。 我国住宅墙体的传统材料是粘土实心砖,在节能工作开展之前, 城镇一般居住建筑墙体的厚度在夏热冬冷地区是 240mm以下, 在寒地 区是370-490mm,在严寒地区是490-600mm。 例如:南方民居采用砖砌空斗墙较多,也有木板围就的;而北方 民居则采用三合土筑墙、土坯墙和砖实墙,墙体较厚实、开窗较小。
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的依据和意义
依据: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是根据建筑热工设计的要求进行气候分区。所 依据的气候要素是空气温度。以最冷月(即1月)和最热月(即7月) 平均温度作为分区主要指标,以累年日平均温度不大于5℃和不小于25 ℃的天数作为辅助指标,将全国划分为5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 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

【最新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最新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最新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3。

2.5条外墙、屋顶、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和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等围护结构,应进行保温验算,其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

第3.2.6条当有散热器、管道、壁龛等嵌入外墙时,该处外墙的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第3.2.7条围护结构中的热桥部位应进行保温验算,并采取保温措施.第3.2.8条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底层地面,在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应采取保温措施.第3.2.9条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应考虑防潮要求。

3。

3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3。

3.1条建筑物的夏季防热应采取自然通风、窗户遮阳、围护结构隔热和环境绿化等综合性措施.第3。

3.2条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单体的平、剖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并尽量避免主要房间受东、西向的日晒。

第3。

3.3条建筑物的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在建筑设计中,宜结合外廊、阳台、挑檐等处理方法达到遮阳目的。

第3.3。

4条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第3.3.5条为防止潮霉季节湿空气在地面冷凝泛潮,居室、托幼园所等场所的地面下部宜采取保温措施或架空做法,地面面层宜采用微孔吸湿材料.3.4 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3.4.1条空调建筑或空调房间应尽量避免东、西朝向和东、西向窗户。

第3。

4.2条空调房间应集中布置、上下对齐。

温湿度要求相近的空调房间宜相邻布置.第3。

4.3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有两面相邻外墙的转角处和有伸缩缝处。

第3。

4.4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顶层;当必须布置在顶层时,屋顶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

第3.4。

5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空调房间的净高宜降低.第3.4.6条空调建筑的外表面积宜减少,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第3。

4.7条建筑物外部窗户当采用单层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

30;当采用双层窗或单框双层玻璃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1章总则第1.0.1条条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提高投资效益,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速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建筑、室内温湿度有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建筑,以及简易的临时性建筑。

第1.0.3条建筑热工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2章室外计算参数第2.0.1条条围护结构根据其热惰性指标D值分成四种类型,其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e应按表2.0.1的规定取值。

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e(℃)表2.0.1注:①热惰性指标D值应按本规范附录二中(二)的规定计算。

②tw和te.min分别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和累年最低一个日平均温度。

③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e应取整数值。

④全国主要城市四种类型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te值,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1采用。

第2.0.2条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te,应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te.max,应按历年最热一天的最高温度的平均值确定。

围护结构夏季室外计算温度波幅值Ate,应按室外计算温度最高值te.max与室外计算温度平均值te的差值确定。

全国主要城市的te、te.max、和Ate值,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2采用。

第2.0.3条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应取各地历年七月份最大直射辐射日总量和相应日期总辐射日总量的累年平均值,通过计算分别确定东、南、西、北垂直面和水平面上逐时的太阳辐射照度及昼夜平均值。

全国主要城市夏季太阳辐射照度可按本规范附录三附表3.3采用。

第3章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3.1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第3.1.1条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将我国划分为五个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区域: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

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应按图1采用,具体划分条件和设计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图1 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
表1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将严寒地区又分为A、B两个区,各主要城市的公共建筑气候分区见表2.
表2 主要城市所处气候分区[2]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依据不同的供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范围,针对居住建筑将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气候分区进一步分成为表3所示的五个气候子区。

表3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子区[3]
参考资料:
[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
[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3]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随着人们对建筑能源消耗和室内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热工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热工设计分区是对建筑热工特性的综合评估和划分,有助于合理配置能源和优化建筑设计。

本文将介绍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的相关内容。

一、热工设计分区的概述热工设计分区是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季节变化等因素,将建筑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热工设计区域。

中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分为五个区域,分别是寒冷地区、冷湿地区、温湿地区、温热地区和热带地区。

每个区域的气候特征和能源利用要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分区要求进行设计。

二、寒冷地区寒冷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和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冬季严寒,夏季短暂。

在寒冷地区的建筑热工设计中,要注重保温隔热措施,采用保温墙体和保温窗户,减少能源损失。

同时,在供暖系统设计中要考虑到冬季供暖需求大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供暖设备和管道布局。

三、冷湿地区冷湿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和西南地区,气候寒冷湿润,冬季较长,夏季多雨。

在冷湿地区的建筑热工设计中,要注重抗潮湿措施,采用防潮材料和防潮构造,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建筑的耐久性。

同时,在供暖系统设计中要考虑到冬季供暖需求大、夏季多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供暖设备和排湿措施。

四、温湿地区温湿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在温湿地区的建筑热工设计中,要注重通风透气措施,采用通风窗和透气立面,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质量。

同时,在供暖和制冷系统设计中要考虑到季节变化较大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控制方式。

五、温热地区温热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夏季炎热,冬季较冷。

在温热地区的建筑热工设计中,要注重隔热降温措施,采用遮阳和隔热材料,减少夏季室内温度过高。

同时,在供暖和制冷系统设计中要考虑到夏季制冷需求大、冬季供暖需求较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控制方式。

六、热带地区热带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东、海南等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全年高温多雨。

冬冷夏热地区建筑设计规范

冬冷夏热地区建筑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冬冷夏热地区建筑设计规范篇一:寒冷地区划分我国气候分区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而确定的,主要划分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等五个气候区。

各气候区大致包括:严寒地区主要是指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西藏北部、青海等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或日平均≤5℃的天数,一般在145天以上地区;寒冷地区主要是指我国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宁夏、陕西大部、辽宁南部、甘肃中东部、新疆南部、河南、安徽、江苏北部以及西藏南部等地区。

其主要指标为:最冷月平均温度0~10℃,辅助指标为: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为90~145d。

夏热冬冷地区主要是指长江中下游及其周围地区。

该地区的范围大致为陇海线以南,南岭以北,四川盆地以东,包括上海、重庆二直辖市,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五省全部,四川、贵州二省东半部,江苏、河南二省南半部,福建省北半部,陕西、甘肃二省南端,广东、广西二省区北端;夏热冬暖地区主要是指我国南部,在北纬27°以南,东经97°以东,包括海南全境,广东大部,广西大部,福建南部,云南小部分,以及香港、澳门与台湾。

温和地区主要是指云南和贵州两省区。

在该分区的基础上,我国先后制定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等。

这些标准对门窗的节能性能分别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篇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energyefficiencydesignstandardforResidentialbuildin gsinhotsummerandwarmwinterzonejgj***-****标准条文及条文说明(送审稿)20xx年2月1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改善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热环境,提高空调和采暖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制定本标准。

建筑气候区划与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建筑气候区划与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建筑气候区划与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中国现有关于建筑的气候分区与热工设计分区主要依据:1.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22年注规重点规范)、《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 50178 的建筑气候区划;2.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的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建筑气候区划建筑气候区划包括7个主气候区(Ⅰ、Ⅱ、Ⅲ、Ⅳ、Ⅴ、Ⅵ、Ⅶ区),20个子气候区。

一级区划以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相对湿度为主要指标;以年降水量、年日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和年日平均气温高于或等于25℃的日数为辅助指标。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主要体现在气象基本要素对建筑物及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的影响。

考虑的因素较少、较为简单。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用累年最冷月(即1月)和最热月(即7月)平均温度作为分区主要指标,累计日平均温度≤5度和≥25度的天数作为辅助指标。

我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如下:1.严寒地区(1)定义: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一10°C的地区。

主要包括内蒙古和东北北部、新疆北部地区、西藏和青海北部地区。

(2)设计要求:该地区的建筑必须完全满足冬季保温隔热的要求,建筑防寒措施应加强,一般不考虑夏季防热。

2.寒冷地区(1)定义: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一10°C的地区。

主要包括华北地区、新疆和西藏南部地区及东北南部地区。

(2)设计要求:该地区建筑冬季要满足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夏季要兼顾防热。

3.夏热冬冷地区(1)定义: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0〜10C、最热月平均温度25〜30°C的地区。

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即南岭以北、黄河以南的地区。

(2)设计要求:该地区的建筑必须满足夏季防热的要求,并适当考虑冬季保温。

4.夏热冬暖地区(1)定义:是指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10°C>最热月平均温度25〜29C的地区。

包括南岭以南及南方沿海地区。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10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196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制订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七日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主编,并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在建筑热工科研和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参考了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针对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科学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

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鉴于本规范系初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地址:北京车公庄大街19号,邮政编码:100044),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1月目录主要符号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室外计算参数第三章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一节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第二节冬季保温设计要求第三节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四节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四章围护结构保温设计第一节围护结构最小传热阻的确定第二节围护结构保温措施第三节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验算及保温措施第四节窗户保温性能、气密性和面积的规定第五节采暖建筑地面热工要求第五章围护结构隔热设计第一节围护结构隔热设计要求第二节围护结构隔热措施第六章采暖建筑围护结构防潮设计第一节围护结构内部冷凝受潮验算第二节围护结构防潮措施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建筑热工设计计算公式及参数附录三室外计算参数附录四建筑材料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附录五窗墙面积比与外墙允许最小传热阻的对应关系附录六围护结构保温的经济评价附录七法定计量单位与习用非法定计量单位换算表附录八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附录九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主要符号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民用建筑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提高投资效益,制订本规范。

各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

各气候分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jgj2620102010强制性条文表4221严寒a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3层建筑48层建筑9层建筑020025025025040050架空或外挑楼板030040040非采暖地下室顶板035045045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121212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151515阳台门下部门芯板121212窗墙面积比02020252502窗墙面积比0318202203窗墙面积比0416182004窗墙面积比045151618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rm周边地面170140110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18015012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jgj2620102010表4222严寒b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3层建筑48层建筑9层建筑025030030030045055架空或外挑楼板030045045非采暖地下室顶板035050050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121212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151515阳台门下部门芯板121212窗墙面积比02020252502窗墙面积比0318222203窗墙面积比0416192004窗墙面积比045151718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rm周边地面140110083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15012009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jgj2620102010表4223严寒c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3层建筑48层建筑9层建筑030040040035050060架空或外挑楼板035050050非采暖地下室顶板050060060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隔墙151515分隔采暖与非采暖空间的户门151515阳台门下部门芯板121212窗墙面积比02020252502窗墙面积比0318222203窗墙面积比0416202004窗墙面积比045151818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rm周边地面110083056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外墙120091061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jgj2620102010表4224寒冷a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

GB50176气候划分

GB50176气候划分

GB50176气候划分
我国气候分区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而确定的,主要划分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等五个气候区。

各气候区大致包括:严寒地区主要是指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西疆北部、青海等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或日平均≤5℃的天数,一般在145天以上地区;
寒冷地区主要是指我国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宁夏、陕西大部、辽宁南部、甘肃中东部、新疆南部、河南、安徽、江苏北部以及西藏南部等地区。

其主要指标为:最冷月平均温度0~10℃,辅助指标为: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为90~145天。

夏热冬冷地区主要是指长江中下游及其周围地区。

该地区的范围大致为陇海线以南,南岭以北,四川盆地以东,包括上海、重庆二直辖市,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五省全部,四川、贵州二省东半部,陕西、甘肃二省南端,广东、广西二省区北端。

夏热东暖地区主要是指我国南部,在北纬27°以南,东经97°以东,包括海南全境,广东大部,广西大部,福建南部,云南小部分,以及香港、澳门与台湾。

温和地区主要是指云南和贵州两省区。

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

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

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为:严寒地区A区、严寒地区B区、寒冷地区、夏热冬 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主要城市所处的气候分区见表1.1.2。
表1.1.1 居住建筑主要城市所处城市气候分区
气候分区 严寒A区 寒地区 (Ⅰ区) 严寒B区 严寒C区 代表性城市 博克图、满洲里、海拉尔、呼玛、海伦、伊春、富锦、大柴旦 哈尔滨、安达、佳木斯、齐齐哈尔、牡丹江、 大同、呼和浩特、通辽、沈阳、本溪、阜新、长春、延吉、通化、四平、 酒泉、西宁、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哈密、抚顺、张家口、丹东、银川、 伊宁、吐鲁番、鞍山 唐山、太原、大连、青岛、安阳、拉萨、兰州、平凉、天水、喀什 北京、天津、石家庄、徐州、济南、西安、宝鸡、郑州、洛阳、德州
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

一、总则
1、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1、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为:严寒地区(分A、B、C三个区)、寒冷地区( 分A、B两个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分南、北两个区)、温和地区 。居住建筑主要城市所处气候分区见表1.1.1。 规范名称: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134-2010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75-2003 (分南、北两个区)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严寒地区(分A 、B、C三个区)、寒冷地区(分A、B两个区)、、北两个区)、 温和地区: 温和地区没有国规范,只有当地规范,《贵州省居住经典的建筑 节能设计标准》(修订版) DB地方标准--DBJ52-49-2008,云南省《民用建筑节 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发布版)
寒冷地区 (Ⅱ区)
寒冷A区 寒冷B区
夏热冬冷地 区 (Ⅲ区) 夏热冬暖地 区 (Ⅳ区) 温和地区 (Ⅴ区)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English Answer:Building thermal design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building design, as it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comfort and energy efficiency of a building. Climate data,including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precipitation, are key considerations in building thermal design. Climate data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thermal insulation levels, glazing types, and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requirements for a building.The climate of a region can be classified intodifferent climate zones, each with its unique set of thermal design requirements. Climate zones are typically based on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precipitation. Building codes and standards often include specific thermal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different climate zones.The use of climate data in building thermal design can result in significant energy savings. By designingbuildings to meet the specific thermal requirements oftheir climate zone,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can reduce the need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thereby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Climate data can also be used to design buildings that are more comfortable and healthy for occupants.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thermalcharacteristics of a climate zone, architects and engineers can create buildings that are well-suited to the local climate and provide a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occupants.Chinese Answer:建筑热工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因为它会显著影响建筑的舒适度和能源效率。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
建筑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将我国划分为五个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区域: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

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应按图1采用,具体划分条件和设计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图1 全国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图
表1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将严寒地区又分为A、B两个区,各主要城市的公共建筑气候分区见表2.
表2 主要城市所处气候分区[2]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依据不同的供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范围,针对居住建筑将严寒和寒冷地区的气候分区进一步分成为表3所示的五个气候子区。

表3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子区[3]
参考资料:
[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
[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3]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气候分区与热工设计要求
分区名称
分区指标
辅助指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计要求
严寒地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10℃
日平均温度小于5℃的天数大于145天
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寒冷地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10~0℃
日平均温度小于5℃的天数为90~145天
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夏热冬冷地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0~10℃
最热月平均温度25~30℃
日平均温度小于5℃的天数为0~90天,日平均温度大于25℃的天数为40~110天
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
夏热冬暖地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10℃
最热月平均温度25~29℃
日平均温度大于25℃的天数, 100~200天
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
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温和地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0~13℃
最热月平均温度18~25℃
日平均温度小于5℃的天数0~90天
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