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供奉对象

合集下载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佛教供奉的对象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佛教供奉的对象
现在佛释迦牟尼佛 过去佛燃灯佛 未来佛弥勒佛
https://
华严三圣
毗卢遮那佛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二)菩萨
菩萨地位仅次于佛,是能 够悟佛道、发愿普渡众生 的候补佛。
四大菩萨 大悲观世音 大智文殊 大德普贤 大愿地藏
文殊,据说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极具智慧,以大智闻名。其塑像多手持利剑, 骑在狮子身上。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
(一)佛
佛部——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 三身佛:
● 卢舍那佛
毗卢遮那佛
释迦牟尼
○ 三方佛:
● 药师佛
释迦牟尼
阿弥陀佛
○ 三世佛:
● 燃灯佛 (迦叶)
释迦牟尼
弥勒佛
三身佛
法身毗卢遮那佛 报身卢舍那佛 应身释迦牟尼佛
横三世佛
婆娑世界释迦牟尼佛 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竖三世佛
罗汉——自觉者
1.十六罗汉 2.十八罗天神
本是古印度神话中惩恶护善的人物,佛教称之 为“天”,是护持佛法的天神。著名的护法天 神有四大天王、韦驮、哼哈二将、伽蓝神关羽 等。
https://
1.四 大 天 王
天王 东方持国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 北方多闻天王
○ 汉化韦驮为身穿甲胄的 少年武将形象,手持法 器金刚杵,或双手合十 将杵搁于肘间(表该寺 为十万丛林,接待寺), 或以杵拄地 (表该寺为 非接待寺)。通常置于 天王殿大肚弥勒像背后, 脸朝大雄宝殿。
3.二王尊
指伽蓝守护神密迹金刚和那 罗延天。以金刚力士像置于 山门殿空门内两侧,左尊开 口、执杵,右尊合口,提棒。 民间俗称哼哈二将。

菩萨
坐骑
武器
道场

中国四大宗教之佛教

中国四大宗教之佛教

导游基础第五单元中国四大宗教考纲解读1.中国宗教的概述及宗教政策。

2.佛教的创立、发展过程。

3.佛教在世界的传播路线和中国的主要派系。

4.佛教教义,经典,供奉对象。

5.汉语系佛教寺院的主要布局,佛教常用礼仪6.佛教名山。

知识点一:中国宗教的概述及宗教政策。

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大致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

信仰藏传佛教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裕固族,藏族。

信仰大乘佛教的数民族有白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畲族、纳西族、彝族、羌族、满族、朝鲜族等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少数民族有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佤族等。

信阳东正教的少数民族有俄罗斯族,鄂温克族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对宗教的国家,宗教信仰具有民族性和实物性的特点。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是外来宗教,一经转入,便于中国的文化传统相结合,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宗教。

它们和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一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宗教”一、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二、中国政府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含义是:1、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无神论和有神论的自由。

2、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国家保护一切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正常宗教活动。

3、各宗教一律平等,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4、我国实行政教分离原则。

5、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干涉。

知识点二:佛教的创立、发展过程。

知识点分析:一、佛教的产生。

创始人:乔答摩.悉达多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孔子时期)创立地点:古印度创立历史:佛教形成的佛祖四大圣迹:出生地蓝毗尼花园、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鹿野苑、涅槃地拘尸那伽。

二、佛教的发展。

◆佛教在传承过程中发生分裂,分为改革派大众部佛教、传统派上座部佛教。

(公元前4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至公元一世纪大众部中产生大乘佛教,把上座部佛教称其为小乘佛教。

佛教寺院导游:佛寺中的供奉对象介绍

佛教寺院导游:佛寺中的供奉对象介绍

• 佛像:在游览寺院中常见的佛像有:( 1 )释迦牟尼佛。

亦称“世尊”、“如来”等,是佛教寺院的⼤雄宝殿必须供奉的佛像。

( 2 )过去七佛。

即毗婆⼫佛(胜观佛)、⼫弃佛(最上佛)、毗舍婆佛(⼀切有佛)、拘楼孙佛(成就美妙佛)、拘那舍佛(⾦寂佛)、迦叶佛(饮光佛)和释迦牟尼佛。

( 3 )三⽅佛(⼜名横三世佛)。

“三世”是佛教的说法,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也说前世、现世、来世或前⽣、今⽣和来⽣等。

横三世佛是指东⽅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婆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西⽅极乐世界的阿弥托佛。

三尊塑像的排列⼀般是释迦牟尼佛居中,药师佛居其左侧,阿弥托佛居其右侧。

( 4 )三世佛(亦称竖三世佛),是代表过去(前世、前⽣)、现在(现世、现⽣)、未来(来世、来⽣)三种时间世界的佛。

即这三种佛在时间上是上下相连续的,故称为竖三世佛,即现在佛释迦牟尼,⼀般居中间,过去佛燃灯佛⼀般居左侧,未来佛弥勒佛⼀般居右侧。

( 5 )东⽅三圣。

药师佛、⽇光佛和⽉光佛合称“东⽅三圣”或“药师三尊”。

( 6 )西⽅三圣。

西⽅三圣指西⽅极乐世界德三位⼤圣⼈:教主阿弥陀佛,其左胁侍观⾳菩萨,右胁侍⼤势⾄菩萨。

西⽅三圣⼜称阿弥陀三尊。

阿弥陀是“⽆量”德意思,所以阿弥陀佛⼜叫“⽆量佛”。

( 7 )三⾝佛。

指释迦牟尼的三种佛⾝,即三种不同的像。

三⾝指的法⾝、报⾝和应⾝,⼜叫⾃性⾝、受⽤⾝、变化⾝。

“⾝”除了体貌外还有“聚积”的含义,即由觉悟合聚积功德⽽成就佛体。

法⾝佛是毗卢遮那佛,报⾝佛是卢舍那佛,应⾝佛是释迦牟尼佛,⼜称化⾝佛。

在佛殿⾥⼀般是法⾝佛居中,报⾝佛居左侧,应⾝佛居右侧。

( 7 )五⽅佛。

五⽅佛即中央毗卢遮那佛,即⼤⽇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东⽅⾹积世界得阿佛,代表⼤圆镜智(⾦刚智);南⽅欢喜世界得宝⽣佛,代表平等性智(灌顶智);西⽅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莲花智);被⽅莲花世界得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

密宗寺庙的⼤雄宝殿往往供奉这五位主尊佛。

佛教寺庙课件

佛教寺庙课件

庙里面为什么前门是弥勒佛,后门 是韦陀佛
• 据经书说,弥勒是仅次于释迦牟尼佛位尊 的、处于续补地位的佛,在“贤劫千佛” (佛有千尊)中排行第五。弥勒在西方的 兜率天内院经历了四千佛岁(合人间五十 六亿七千万年)的劫难,于公元前五百余 年轮回下生人间,辅弼释迦牟尼。后来, 他因缘已尽,跳出三界,在“华林园华林 树下”,以“三会之说法”化了一切,成 “天人正觉”。
• 据《大宝积经》记载,哼哈二将手拿金刚杵(是 一种十分坚固而又锋利的古代作战武器),本是 保卫佛国的夜叉神,用今天的中国话讲,就是把 守山门的两位警卫大神,或者叫两位把门将军。 佛教界还有一种说法,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国王 的夫人生了一千个儿子,个个都成了佛。最小的 两个儿子,一个叫青叶髻。一个叫楼至德。他们 两兄弟为了保卫兄长们成佛,同时也为了保护佛 法,便自觉自愿做了佛国的佛法神。他们两个, 手拿武器,腹怀“窍中二气”,怒目而视,威武 雄壮,尽职尽责,把守山门,保卫佛国与佛法永 远不受侵害
• 配殿和附属设施是分布在中轴线东西两侧 对称建造的次要建筑,通常由钟楼(东)、 鼓楼(西)、伽蓝殿(东)、祖师殿 (西),以及客堂、禅房、斋堂、寝堂、浴 堂、寮房、西净(卫生间)、放生池等组 成。寝堂等生活设施按内(出家人)东外 西(居士、施主)的原则安排。这样,寺 院就成了一组规模宏大而排列有序的建筑 群。
下面,就让我做你的导游,为你打 开山门,去领略一下汉传佛教寺院 的建筑和文化吧。
• 钟楼
• 枷蓝殿
• 山门 • | • 哼将 山门殿 • | 东北天王 天王殿
• 韦陀
哈将
西南天王
鼓楼
祖师堂
• |

• | • 大雄宝殿 • | • 法堂 • | • 罗汉堂 • | 藏经楼(毗卢阁/观音阁) • | • 方丈室

宗教知识:佛教供奉的对象

宗教知识:佛教供奉的对象

(一)佛所谓佛,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

寺院经常供奉的佛有:1.三身佛据天台宗说法,佛(释迎牟尼)有三身,即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报身佛卢舍那佛,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应身佛(又称化身佛)释迎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来到众生之中顺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特指释迎牟尼之生身。

2.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三方佛体现净土信仰。

佛教称世界有秽土(凡人所居)和净土(圣人所居佛国)之分,每个世界有一佛二菩萨负责教化。

世界十方都有净土,但最著名的净土为西方极乐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和上方的弥勒净土。

中国佛徒大多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三方佛”正中为婆娑世界(即我们人类现住“秽土”,“婆娑”为“堪忍”之义)教主释迎牟尼佛,其左胁侍为文殊菩萨,其右胁侍为普贤菩萨,合称“释家三尊”。

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其左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或称“(阿)弥陀三尊”。

3.三世佛(又名竖三世佛)三世佛从时间上体现佛的传承关系,表示佛法永存,世代不息。

正中为现在世佛,即释迎牟尼佛。

左侧为过去世佛,以燃灯佛为代表。

佛经上说,约3900亿年以前,释迎牟尼前世未成佛时曾借花献给燃灯佛,燃灯佛为他“授记”(预言他将来要成佛接班)。

在有的寺院中,过去佛为(释迎牟尼前一任佛)迎叶佛。

右侧为未来世佛,即弥勒佛。

弥勒现在还是菩萨,据佛经说,他还在兜率天内院中(即弥勒净土)修行,释迎牟尼预言弥勒将在56.7亿年以后降生印度,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得道成佛接班,并分批超度一切众生,故称未来世佛。

寺院中弥勒造像有佛像、菩萨像(天冠弥勒)和化身像(大肚弥勒)三种。

“大肚弥勒”名契此,相传为五代梁朝时明州(今宁波)奉化人,他两耳委肩,袒胸露肚,开口常笑;但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袋,终日奔走,劝化人信佛,人称布袋和尚。

贞明二年(916年),在岳林寺圆寂时口念一谒:“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中国的佛教

中国的佛教

韦驮一般有两种姿势;一是双手合十, 横杵于腕上,直挺站立,意寓为十 方丛林,是接待寺,欢迎来客。 二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该 寺为非接待寺。 关羽为最著名的汉化伽蓝神。
五、佛教常用的称谓、礼仪、佛事活 动和节日 (一)佛教常用的称谓主要有和尚、 僧人、法师、住持、居士等。 居士,指受过“三皈依”和“五戒”, 是在家佛教徒 (二)佛教常用礼仪 合十,又称合掌,即左右合掌, 表示由衷的敬意,它是佛教徒最为 普通常用的礼节。 顶礼,即五体投地,为佛教徒 拜佛最尊敬的礼节。
3、三世佛又称竖三佛,是指依三者 合称“东方三圣”或“药师三尊”。 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 为大势至菩萨,三者合称“西方三圣” 或“阿弥陀三尊”。 时间轮回流转而相继存在的三尊佛, 即中尊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左尊过去 世燃灯佛、右尊未来世弥勒佛。
佛教认为,世界有周期性的轮回生灭, 每经过128亿年就要毁灭一次。
(一)道教常用的称谓
1、道教的负责人可称为“监院”或 “住持”,俗称“当家的”。
2、教外人士对道士、道姑一般可统称 为“道长”。 (二)道教常用的仪式
1、道教的主要仪式有符箓和斋醮。
2、古人在祭祀或举行典礼之前要清洁 身心以示虔诚,称之为“斋”;古代 的一种祷神的祭礼, 称之为“醮”。
A、北传佛教从古印度向北传入中国,再由 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以大乘佛 教为主,又称汉语系佛教。 B、南传佛教从古印度向南传入斯里兰卡、 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 国家以及中国的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 又称巴利语系佛教。 C、藏传佛教主要是印度密乘佛教与藏区本 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 又称藏语系佛教。
特点之二,寺院林立,寺院经济逐步 形成。 唐代诗人杜牧有绝句云:“南朝四百 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其实不 过几十分之一。 寺院拥有大量财富,有的僧人成为百 万富翁。

佛教供奉对象-罗汉部

佛教供奉对象-罗汉部

佛教供奉对象-菩萨部
2、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是由十六罗汉发展而来的,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是前蜀人张玄所画, 是在十六罗汉之后加上《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和尊者宾头卢。 后来,也有加上迦叶尊者、军屠钵叹尊者(或弥勒尊者)的。 在元朝以后,十八罗汉取代了十六罗汉,成为佛寺中罗汉塑像的通常形式。
佛教供奉对象-菩萨部
3、五百罗汉 五百罗汉一般指释迦牟尼去世后,参加第一次佛经结集的五百比丘,以大迦叶和阿难 为首。至于五百比丘的其他人,除著名的十大弟子外,一般没有名号的记载。 然而,在我国流传的五百罗汉却都有名号,这在佛经中是找不到根据的,是宋人的附 会之说。 关于罗汉的来历,还有说是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见《法华经·五百弟 子授品记》)。在《贤愚经》、《报恩经》等经中,另有其他种种说法。
佛教供奉对象-罗汉部
课件提纲
一、何谓罗汉 二、罗汉数量
何为罗汉
何谓罗汉,全称“阿罗汉”,是梵文的音译,为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按照小 城佛教的说法,阿罗汉为小乘声闻四果的第四果,也称“无极果”。达到罗汉果位即能 断尽一切烦恼,超脱生死轮回,并受到天人供养,这是小乘佛教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中国各地的佛教寺庙均建有罗汉堂,最著名的由北京香山碧云寺、成都宝光寺、苏 州西园寺、上海龙华寺、武汉归元寺、昆明筇竹寺、广州南华寺的罗汉堂。
何为罗汉
释迦牟尼及二弟子(迦叶 阿难)
何为罗汉
十八罗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罗汉数量
在佛教中,关于有多少罗汉,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一般说有16罗汉、18罗汉、500罗 汉。这些罗汉一般是指释迦牟尼的弟子。
据佛经记载,罗汉受佛祖的嘱托,不入涅槃,常住人间,以守护佛法。最初是四大罗 汉,后来有十六罗汉之说。

佛教的教义教案

佛教的教义教案

教案第周课型分类讲授上课时间年月日(第节)教学课题佛教的教义,经典和标记,佛教的供奉对象教学目标了解经典和标记掌握佛教的基本教义熟悉佛教供奉的主要对象教学重点佛教供奉的主要对象教学难点佛教的基本教义教学后记教学过程: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佛教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佛教的传播分为几条线路?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新课:一、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的基本教义:三法印、四圣谛、十二因缘等(一)三法印佛教把“诸行无常,诸发无我,涅槃寂静”作为印证佛法、衡量判断佛教真伪的三个准绳,称之为三法印。

(二)四圣谛四圣谛是释迦牟尼得到和传道的最根本思想,即苦、集、灭、道四条神圣真理。

其中,苦谛是核心。

(三)十二因缘因即原因,缘即条件。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产生都有原因,需要条件。

生命三世流迁,体现在12个传递的因果关系中,他们是无明、行、识、名色、六人、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三世两重因果,也就是因果报应。

(四)八正道1、正见2、正思维3、正语4、正业5、正命6、正精进7、正念 8、正定(四)三学1、戒学2、定学3、慧学二、佛教供奉的主要对象佛教不信奉神灵,佛教崇拜的对象都是修行取得成果的人。

教祖释迦牟尼和信众们之间是师生关系。

释迦牟尼被称为本师。

根据修行所达到的觉悟程度,崇拜的对象分为三等,即佛、菩萨、罗汉。

(一)常见的佛1、三世佛三世是佛教的说法,即过去、现在、来世三世。

在佛教寺庙大殿里大多供奉三尊佛像,有横三世佛和竖三世佛之分。

横三世佛竖三世佛三身佛三身佛是指释迦牟尼的三种佛身,也即3中不同的像。

三身指的是法身、报身和应身。

(二)常见的菩萨寺院中常见的菩萨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地藏菩萨。

文殊菩萨文殊以为妙吉祥。

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常侍释迦牟尼两侧,合称释迦三尊。

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意译为普贤或者吉祥。

在《华严三圣》中,普贤居左称“诸佛长子”,因代表了身法佛的本体。

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意译为“普观世界而拨苦与乐”。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知识点:佛教

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知识点:佛教

【导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苦寒来。

坚持备考的⼈⽣,很积极,很宝贵,很励志。

冲吧,努⼒吧!以下为⽆忧考整理的“2019导游基础知识第五章知识点:佛教”,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 ⼀、印度佛教的创⽴与发展简史 佛教约创⽴于公元前6世纪。

在世界各⼤宗教中,佛教创⽴的时间最早。

创始⼈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

释迦牟尼⽣活的年代⼤约与中国孔⼦同时。

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净饭王的太⼦,其母是摩耶夫⼈。

相传他诞⽣于蓝毗尼花园。

释迦牟尼长⼤后深感⼈间的苦恼,所以29岁时出家苦修6年。

35岁时他发觉苦⾏并不是达到解脱之路,于是弃⽽⾄菩提伽耶的⼀棵菩提树下打坐,静思⼈⽣真谛,终于在⼀天晚上⼤彻⼤悟⽽成道。

得道后,他在⿅野苑初转法轮,弘扬佛教。

传教45年后,80岁时在拘⼫那迦圆寂(涅槃)。

释迦牟尼出⽣地蓝毗尼花园(今尼泊尔境内)、成道地菩提伽耶、初转法轮地⿅野苑、涅菜地拘⼫那迦是举世闻名的佛祖四⼤圣迹。

佛教在其发祥地印度的发展,从公元前6世纪⾄公元I2世纪⼤约有1800年的历史,⼤致可分四个时期三个600年。

初600年为原始佛教时期及部派佛教时期;中600年为⼤乘佛教时期;后600年为密乘佛教时期。

(⼀)原始佛教时期及部派佛教时期(前6世纪-1世纪中叶) 这⼀时期前200年为原始佛教阶段,后400年为部派佛教阶段。

前200年为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传教阶段。

释迦牟尼涅槃后,其弟⼦们有过多次集会,对原始佛教教义、戒律发⽣争议。

后分裂为两⼤派系:其中较为传统的⼀派称为上座部佛教:主张改⾰的⼀派称为⼤众部佛教。

(⼆)⼤乘佛教时期(1世纪中叶-7世纪) 这⼀阶段从⼤众部演化⽽成的⼤乘佛教在印度急剧发展,教化地区亦随之扩张。

原上部佛教被贬称为⼩乘佛教(“乘”原为“车辆”之意)。

⼤乘佛教认为⼗⽅世界都有佛,修⾏果位分为罗汉、菩萨、佛三级,修⾏的最终⽬的在于成佛。

佛教供奉的对象

佛教供奉的对象
中国佛塔每一座塔自身都有着较为 完整的结构,一般分为塔刹、塔身、 塔基和地宫四个部分。
四大佛山:又称“四大道场”,系 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 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它们分别是 文殊、观音、普贤和地藏四大菩萨 现身讲经说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
2、文殊表“大智”。文殊菩萨最为显 著的特征是手持宝剑(象征智慧锐 利)、坐莲花宝座、骑狮子(象征智 慧威猛),人称“大智菩萨”。像传 其道场在今山西五台山。
3、普贤又译“遍吉”菩萨:其显著 特征是手持如意棒,身骑六牙白象。 人称“大行菩萨”。其道场在今四 川峨眉山。
4、地藏菩萨:人称“大愿菩萨”。 地藏菩萨的特征是一手持宝珠、锡 杖、剃法、园顶,身着袈裟的比丘 形象。
佛教供奉的对象
佛教具有庞大的神鬼体系,供奉 的对象较多,基本类型可分为佛、菩 萨、罗汉和护法天神四种。
(一)佛
佛寺中常见的主要有三身佛、三 方佛、三世佛、华严三圣、五方佛等。 1、三身佛即法身佛、报身佛、应身 佛,源于天台宗。中宗为“法身佛”, 名毗卢遮那。左尊为“报身佛”,名 卢舍那。右尊为“应身佛”,名释迦 牟尼。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寺逐渐和中国 传统建筑相结合,发展成为中国式 的寺庙建筑。就建筑单体而言,中 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
“伽蓝七堂”即七种不同用途的佛 教建筑,包括山门、佛殿、法堂、 僧堂、厨库、浴室、西净(厕所)。
中国主要佛寺
中国佛塔
佛塔是保存或埋葬释迦牟尼的“舍 利”所用的建筑。
中国现存佛塔的主要类型有楼阁式、 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四种。
二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该 寺为非接待寺。
关羽为最著名的汉化伽蓝神。
五、佛教常用的称谓、礼仪、佛事活 动和节日

中国佛教中的四大天王

中国佛教中的四大天王

中国佛教中的四大天王佛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宗教,它的影响力遍布世界各地。

在中国,佛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信徒群体,其中关于天王的信仰也是佛教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中国佛教中,有四大天王,他们分别是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和多闻天王。

下面将分别介绍一下这四位天王的故事和形象。

持国天王:佛教中的第一护法神持国天王,又称提多罗吉。

他是佛教中的第一护法神,是西方增长天王的侍者。

持国天王的形象通常是头戴宝冠,左手持风鼉,右手拿着宝剑,身着华丽的戎装。

他坐在狮子上,凶猛威严。

持国天王的形象富有威严和力量感,也是佛教中护法神的代表之一。

传说中,持国天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佛陀在成道之前的时代。

据说,当佛陀在修行的时候,受到婆罗门所带来的诱惑,此时持国天王便出现在天界,用他的神力保护了佛陀,使得佛陀没有受到婆罗门的干扰。

这个故事让持国天王成为了佛陀成道之前的护法神,也成为了佛教中的重要形象之一。

传说中,增长天王是佛陀成道之后,被佛陀任命为西方四大天王之一。

他的任务是保护佛法,除去障碍,增长信仰。

增长天王也成为了佛教中的护法神之一,常常被信徒们祈祷,希望能够得到财富和幸福。

广目天王:佛教中的警世神明四大天王在中国佛教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是佛教信徒们供奉和崇拜的对象,也是佛教教义中的重要形象。

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多闻天王,他们分别代表了佛教中的护法神、财富神、警世神、学识神,他们的形象严肃神秘,庄严威武,是佛教信徒们心中的护佑和信仰。

在中国的寺庙中,常常可以看到四大天王的雕像或壁画,供信徒们祈祷供奉。

四大天王的形象和神力深深影响了中国的佛教文化,成为了中国佛教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海市导游考试基础知识之--中国四大宗教

上海市导游考试基础知识之--中国四大宗教

3、韦陀菩萨 位置:天王殿弥勒菩萨背后,脸朝大雄宝殿的释 迦牟尼佛。 手持法器金刚杵 以杵驻地 双手合十将杵搁于肘间
4、大势至菩萨 道场:江苏南通的狼山
(三)罗汉
(三)罗汉 十六罗汉和十八罗汉 五百罗汉和八百罗汉 济公
(四)护法神
佛教的护法神 二十诸天 迦蓝神
四大天王:
(二)汉地寺院主要殿堂
汉化佛教寺院的总体布局
山门 钟鼓楼 天王殿 大雄宝殿 法堂 方丈院 佛塔
山 门
关于山门的基础知识
(1)山门为什么称为“山门”? (2)山门为什么有时候又称为“三门”? (3)山门的作用是什么? (4)山门具有什么表法意义? (5)山门内的两尊塑像分别是谁?
关于山门的导游讲解
一、佛教的产生
1、佛教,就是指佛的言教,或者也可称为佛法, 它包括佛、法、僧“三宝”。 佛即指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 法指佛所教导的教义,即佛法。 僧即信奉佛教的信徒。 佛、法、僧三宝具备,才构成完整的佛教。 2、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的产生:佛祖四大圣迹
出生地:尼泊尔蓝毗尼花园
云南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 德宏、思茅、临沧和保山等地州,为傣、布朗、德昂、阿 昌等族和部分佤族群众信仰。信教人数约70余万人。
上座部佛教对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民族的文化、
政治生活和习俗都有深刻影响。傣族每个男子都要遵俗在 少年时期当一次和尚,3~7年后还俗。有些人成为终身僧 侣。没当过和尚的男子被人瞧不起。
佛教传入中国
中 国 第 一 寺 : 洛 阳 白 马 寺
以大乘佛教为主,也包括密宗佛教。 因其经典主要属于汉语,也称为汉语系佛教。 传播路线:古印度→中亚细亚陆路→中国→朝鲜 →日本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佛经翻译家,建立 了中国使戒制度,有了正式僧人,标志着中国佛 教的正式诞生。 形成了八大宗派 宗派佛教的出现标志着佛教中国的过程已经完成

佛教供奉对象(1)

佛教供奉对象(1)
释迦三圣 普贤菩萨 释迦牟尼佛 文殊菩萨
东方净琉璃世界
东方三圣 (药师三尊)
月光菩萨
药师佛
日光菩萨
西方极乐世界
西方三圣
(阿弥陀佛三尊)
大势至菩萨
阿弥陀佛
观世音菩萨
课堂小结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
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
三身佛
卢舍至 菩 萨 观 世 音 菩 萨
三身佛——即法身佛、报身佛、应身佛。
卢舍那佛
毗卢遮那佛
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
毗卢遮那佛
卢舍那佛
三身佛
( 峨 眉 山 三 身 佛 铜 像 )
释迦牟尼佛
毗卢遮那佛
卢舍那佛
应身佛
法身佛
报身佛
2.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
• 佛教称世界有秽土(凡人所居)和净土(圣人所 居佛国)之分,最著名的净土为西方 极乐世界、 东方净琉璃世界和上方的弥勒净土。 • “三方佛”正中为婆娑世界(即我们人类现住 “秽土”,“婆娑”为“堪忍”之 义)教主释迎 牟尼佛,其左胁侍为文殊菩萨,其右胁侍为普贤 菩萨,合称“释家三尊”
• 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其左胁侍为 观世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 三圣”,或称“(阿)弥陀三尊”。
三方佛——在不同空间同时存在的三尊佛
西方极乐世界教主
婆娑世界教主
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
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
药师佛
三方佛(横三世佛)
河北承德外八庙普乐寺宗印殿内供奉的三方佛
婆娑世界
• • • • (一)佛 (二)菩萨 (三)罗汉 (四)护法天神
名称 佛 自觉 修行结果 觉他 觉行圆满
菩萨
罗汉

中国佛教中的四大天王

中国佛教中的四大天王

中国佛教中的四大天王中国佛教中的四大天王是指四位守护佛教法门的伟大天王,分别是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和多闻天王。

他们具有强大的神力,守护着佛教的信众和教法,保护佛教的安宁和发展。

在中国佛教传统中,四大天王被广泛地供奉和崇敬,成为了中国佛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首先是持国天王,他是四大天王中最高贵的一位,常常被称为“天王殿主”,其位置在东方。

持国天王手持宝剑,驾驭狮子,身着铠甲,凶猛威武,可以镇压恶魔,守护正法。

传说他的声音如雷,可以震撼天地,震慑众生。

持国天王是佛教中的护法神,被认为具有神通广大的力量,可以保护佛教徒远离危险,守护佛法的传承和发展。

增长天王是四大天王中的第二位,位置在南方,手持宝塔,驾驭象,呈现出慈祥和悲悯的形象。

增长天王的主要职责是护持佛教经典,保护佛陀的教法,让佛法的智慧之光能够照耀众生,让人们得到福报和智慧。

在佛教传统中,信众们常常向增长天王祈求功德增长,智慧增长,财富增长,健康增长。

增长天王被认为是财富和智慧的护法神,也是信众们信仰和供奉的对象。

广目天王是四大天王中的第三位,位置在西方,手持宝鹰,驾御鹰鹫,眼盯六道轮回,以宽广的视觉庇佑众生。

广目天王的主要职责是净化恶念,消除众生烦恼,让众生获得清净和智慧。

广目天王也是佛教中的护法神,被认为具有祛除烦恼,净化心灵的神力,为信众们带来福报和解脱。

最后是多闻天王,他是四大天王中的最后一位,位置在北方,手持琵琶,驾驭狼,象征守护佛教的音乐之神。

多闻天王的主要职责是宣扬佛法,护持佛教的音乐和文化,让佛教的音乐之声能够感化众生,让人们得以涤除心灵的尘埃,感受到佛陀的慈悲。

多闻天王也是佛教中的护法神,被认为具有悲悯和智慧的神力,可以帮助众生获得心灵的净化和安宁。

四大天王在中国佛教中被广泛地崇敬和供奉,成为了佛教寺庙和信众们供奉的重要对象,也在佛经中多次得到提及,被誉为护法之神。

在佛教的传统中,四大天王具有不同的神力,能够护佑信众,庇佑众生,保卫佛法,守护正法,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也是佛教信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 教

佛      教
佛教
佛教
一、佛教的创立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古 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因 为他出身于古印度的释迦族,所以 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 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 尼所创立的佛教,当时也属于“沙 门思朝”中的一支。 佛教创立后,在印度的发展经过了 原始佛教时期、部派佛教时期、大 乘佛教时期和密乘佛教时期四个发 展阶段。
佛教
七、佛事仪式和佛教节日
1、佛事仪式 佛事仪式,是佛教为举行各种法事活 动所拟定的种种行法、规范和仪制。 中国汉传佛教主要佛事仪式有忏法、 水陆法会、盂兰盆会、放焰口、众姓 道场、增福延寿道场。 2、佛教节日 佛教节日主要有佛诞节、成道节和盂 兰盆节。
八、佛教寺院建筑
佛教寺院是供奉佛像、保存佛经、 举行佛事活动和供僧众们生活、居 住的场所。寺庙类型可分为以下几 种: (一) 汉传佛教寺院 (二) 藏传佛教寺院 (三) 南传佛教寺院 (四) 汉藏混合型寺院
佛教
九、中国著名佛寺
(一) 白马寺 (二) 灵隐寺 (三) 少林寺 (四) 法门寺凿的 寺庙建筑,里面有佛像或佛教 故事的壁画。敦煌莫高窟、麦 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 窟被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一) 敦煌莫高窟 (二) 麦积山石窟 (三) 云冈石窟 (四) 龙门石窟
觉者,称已灭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供养者。
(四) 护法天神 护法天神有四大天王、
韦驮、哼哈二将和伽蓝神关羽等。
六、佛教徒的称谓
佛教徒的称谓大致可分为身份性称 谓和礼节性称谓两种。 (一) 身份性称谓 1、戒律性身份称谓 佛教徒有四 众和七众之分。四众指比丘、比丘 尼、优婆塞、优婆夷,七众则是在 四众之外加上沙弥、沙弥尼、式叉 摩那尼。 2、职务性身份称谓 早期佛寺的 管理一般由上座、寺主、维那三纲 负责。 (二) 礼节性称谓

庙和寺的区别在哪里

庙和寺的区别在哪里

庙和寺的区别在哪里
庙和寺的区别在供奉对象不同、用途不同、文化不同、发源不同。

1、供奉对象不同寺主要受佛家影响,所以供奉的大多是佛像和菩萨,但是庙则大多是传说中的鬼神,比如土地庙、城隍庙等。

2、用途不同寺现在大多是佛教弟子居住在其中,进行修炼和学习,而庙中的僧侣却很少,大部分都是只有一个神像,经常会有人来进行祭拜,求神保佑。

3、文化不同寺是佛教文化的基地,因为在古文中,“寺”有着持续的含义,而古代的大部分皇帝都将佛教的传播,视为一个永久性的事业,而庙则是迷信的成分偏多,都是传说中塑造的神明形象。

4、发源不同寺最早是朝廷官吏任职的场所,比如大理寺,太常寺等,而庙则最初是百姓进行祭祖的地方,比如家族的祠堂,就被称为家庙,还有皇帝的家庙,又被称为太庙。

最新导游资格考试要点总结:佛教供奉的对象

最新导游资格考试要点总结:佛教供奉的对象

导游资格考试要点总结:佛教供奉的对象佛教供奉的对象(一)佛“佛”是个音译外来词;是“佛陀”的简称,也译作“浮陀”、“浮屠”、“浮图”等。

其意为“觉者”、“智者”。

佛教对佛的解释有三层含义:正觉(自觉)、等觉(觉他)、圆觉(觉行圆满)。

“正觉”就是对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如实了解了、觉察了;“等觉”就是不仅自己觉悟了,而且能平等普遍地使别人也觉悟;“圆觉”就是自己觉悟和使别人觉悟的智慧、行动和功德都达到了和最圆满的境地。

寺院中经常供奉的佛有:1.三身佛据天台宗说法,佛(释迦牟尼)有三身,即“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报身佛”卢舍那佛,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来到众生之中,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特指释迦牟尼之生身。

2.三方佛(又称横三世佛)三方佛体现佛教的净土信仰。

佛教称世界有秽土(凡人所居)和净土(圣人所居佛国)之分,每个世界都有一佛二菩萨负责教化。

十方世界都有净土,但最的净土为西方极乐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和上方的弥勒净土。

“三方佛”正中为娑婆世界(即我们人类现住“秽土”)教主释迦牟尼佛,其左胁侍为文殊菩萨,右胁侍为普贤菩萨,合称“释家三尊”。

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

佛经上说他曾经发过十二大誓愿,要满足众生一切愿望,拔除众生一切痛苦。

其左胁侍为日光菩萨,右胁侍为月光菩萨,合称“东方三圣”,或称“药师三尊”。

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又有“无量光佛”、“清净光佛”、“接引佛”等名号,是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

其左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或称“(阿)弥陀三尊”。

3.三世佛(又名竖三世佛)三世佛从时间上体现佛的传承关系,表示佛法永存,世代不息。

正中为现在世佛,即释迦牟尼佛。

左侧为过去世佛,即燃灯佛(佛经上说,约3900亿年前,释迦牟尼前世未成佛时曾借花献给燃灯佛,燃灯佛为他“授记”,预言他将来要成佛接班)或迦叶佛(释迦牟尼前一任佛)。

佛教

佛教

三世佛

横三世佛(空间) 右 中
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无量
右胁侍 (大势 至菩萨)
娑婆世界(释迦牟尼) 东方净琉璃世界 (药师佛)

左胁侍
(观音 菩萨)
右胁侍 左胁侍 右胁侍 (普贤 (文殊 (月光 菩萨) 菩萨) 菩萨)
左胁侍
(日光菩 萨)
释迦三尊
西方三圣
东方三圣 (药师三尊)
佛教真理 凝聚所成 的佛身 佛为超度众 生,随缘应 机而呈现的 各种化身
佛经过长期 修行获得 “佛果”之 身
• 三身佛是根据大乘教理表示释迦牟尼佛的三种不 同的身。当中一尊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 ,此云遍一切处,表示绝对真理就是佛身,法身 佛结法界定印,两手仰掌相叠,右手在上,左手 在下,两手大拇指向上相触;左旁一尊是报身佛 ,名“卢舍那佛”,此云光明遍照,表示证得绝 对真理而自受法乐的智慧是佛身,报身佛结与愿 印,左手安于双膝上,右手仰掌垂下;右旁一尊 是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此云能仁寂默, 表示随缘教化各种不同众生的佛身,应身佛就是 释迦牟尼成道的姿势。
(阿弥陀三尊)
西方三圣(三圣殿)
竖三世佛(时间)
过去佛 弥 勒 佛 现在佛 未来佛
燃 灯 佛
释 迦 牟 尼
大同云冈35窟东壁
古佛弥勒 乐山大佛
交脚弥勒佛龛
契此
布袋弥勒 北京碧云寺弥勒造像
欢 喜 佛
六、佛教经典
三藏经、大藏经——经(释迦牟尼阐发的教 义)、律(释迦牟尼制定的戒律)、论(释 迦牟尼弟子对经律的阐释) 我国现存较完整的大藏经有汉文、藏文、巴利 文三大体系
第六章
第二节
四大宗教
佛教
佛教主要供奉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持国天王,名多罗 吒,身白色,穿甲胄, 手持琵琶(表明用音乐 来使众生皈依佛教)
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 璃,身青色,穿甲胄, 手握宝剑(保护佛法不 受侵犯)
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 红色,穿甲胄,手缠龙或蛇,或 持绳索(用索捉不信佛的人,使 其皈依佛教),有的另 一手持 宝珠(取龙戏珠之意)
文殊菩萨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菩萨,代 表聪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故称法王 子。 文殊菩萨的形象,一般右手握智慧剑,左手持的莲 花上放置《般若经》。青莲花则代表纯洁无染,花 上放有般若经,作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菩萨亦常 乘坐狮子座骑,表示智慧威猛无比;或以莲花为台 座,代表清净无染;或驾乘金色孔雀,比喻飞扬自 在。 文殊菩萨生辰乃农历四月初四
3、三世佛(又名竖三世佛)
三世佛从时间上体现佛的传承关系,表示佛法永 存,世代不息。 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 未来(来世、来生)三世。

未来佛 弥勒佛 中 现在佛 释迦牟尼佛 左 过去佛 燃灯佛
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 左侧为过去佛,即燃灯佛; 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
菩萨
罗汉
自觉
自觉
觉他
——
——
——
(一)佛
佛,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 寺院经常供奉的佛有: 1、三身佛 2、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 3、三世佛(又名竖三世佛) 4、华严三圣 5、婆娑三圣
1、三身佛
据天台宗说法,佛(释迎牟尼)有三身,即法身佛, 报身佛,应身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 凝聚所成的佛身;
制作人:杨钦鹏
佛教偶像 佛 三世佛 三身佛 三方佛 华严三圣 菩萨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罗汉 护法天神 十六罗汉 十八罗汉 五百罗汉 济公 四大天王 金刚力士 韦驮 伽蓝神
大势至菩萨
天龙八部
佛教的供奉对象
• • • • (一)佛 (二)菩萨 (三)罗汉 (四)护法天神
名称 佛 自觉 修行结果 觉他 觉行圆满
中央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即我们 人类现住“秽土”,“婆娑”为“堪忍”之 义),他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 “大行”普贤菩萨,合称“释迦三尊”。他是 这个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他的法身是 藏传佛教崇敬的大日如来。
释迦牟尼佛,即释迦如来,释迦佛佗。约前 624-前544,一说前564-前484,原名悉达 多· 乔达摩,(巴利文:Siddhattha Gotama; 梵文: Siddhārtha Gautama),意为“一切 义成就者”,佛教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 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 间信徒称呼他为佛祖。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 (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是释迦族人,属刹 帝利种姓。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
四大天王
他们分别掌管风、调、雨、顺,护国安民。 其位置在天王殿内大肚弥勒佛的四周。
名称 服色 表法意义 手持法器 东方 白色 代表尽职尽力 琵琶:代表做事要合乎 主持国家事务 中道、恰到好处 持国天王 南方 青色 代表天天进步 慧剑:代表斩断烦恼 增长天王 西方 红色 代表多看 广目天王 北方 绿色 代表多听 多闻天王 龙(蛇):象征世上一 切人和事物变化无常 宝伞:代表遮挡世上的 种种污染。
名号
专司
法器
坐骑
别称
道场
文殊菩萨
智慧
宝剑
狮子
山西 大智菩萨 五台山
普贤菩萨
观世音 菩萨 地藏菩萨
理德
如意棒
白象
普观世界 左净瓶 救苦救难 右杨柳枝 安忍静虑 左如意珠 右锡杖
大势至 菩萨
解血火刀 头顶宝瓶 兵之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行菩萨 四川 峨眉山 莲花台 大悲菩萨 浙江 普陀山 谛听 大愿菩萨 安徽 九华山 江苏南通 狼山
右侧为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 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 观世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一般祈祷 于阿弥陀佛,主要目的在于祈求死后的解脱。 汉传佛教认为,阿弥陀佛主要是以其愿力, 引渡众生到极乐世界,脱离苦难的轮回,故 亦号“接引佛”。在藏传佛教,他被称为月 巴墨佛,也是长寿的象征。
左侧为东方药师佛,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他有 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并称 为“药师三尊”。一般祈祷于药师佛,主要目的 在于祈求现世安乐。药师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灾、 延寿、去病,许多老者、病人都会礼拜药师佛, 以求健康长寿。
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王如来、大医王佛、 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药师佛 面相慈善,仪态庄严,身呈蓝色,乌发肉髻,双耳垂肩, 身穿佛衣,坦胸露右臂,右手膝前执尊胜诃子果枝,左手 脐前捧佛钵,双足跏趺于莲花宝座中央。身后有光环、祥 云、远山。 药师佛之形像,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 供养法载,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 印,身着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台,台下有十二神将。 此十二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各率七千药叉眷属,在 各地护佑受持药师佛名号之众生。又一般流传之像为螺 发形,左手持药壶,右手结施无畏印(或与愿印),日 光、月光二菩萨胁侍左右,并称为药师三尊。
报身佛--卢舍那佛,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 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 应身佛(又称化身佛)--释迎牟尼佛,指佛为 超度众生,来到众生之中顺缘应机而呈现的各 种化身,特指释迎牟尼之生身。
(峨眉山三身佛铜像 )
2.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
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
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主管西方 极乐世界。 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主管东方 琉璃光世界。
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身绿 色,穿甲胄,右手持宝伞(又称 宝幡,用以制服魔众,保护人民 财富,他原为印度财神),有时 左手握神鼠。
韦驮:曾亲受佛祖法旨,周统东、西、南三洲巡游护法事宜, 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 通常置于天王殿大肚弥勒像后,脸朝大雄宝殿。
二王尊(哼哈二将):
• 哼哈二将--在印度原为 密迹金刚,是释迎牟 尼五百执金刚(即金 刚符)卫队的卫队长。 在中国因小说《封神 演义》的影响,他被 汉化成两个金刚力士, 专门把守山门,即世 俗所称“哼哈二将”。 • 左:开口,执杵 • 右:合口,提棒
4、华严三圣
• 华严宗经典《华严经》特别推崇法身佛毗 卢遮那佛。认为无限的宇宙是华藏世界 (又称“莲花藏世界”,它又包含多层次 世界),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是华藏世界的 教 主、主宰和本体。毗卢遮那佛无所不在, 整个华藏世界不过是毗卢遮那伟的显现, 一切佛菩萨也全是毗卢遮那佛的应化身。 • 毗卢遮那佛有两个最亲密助手,即文殊菩 萨和普贤菩萨,三者合称“华严三圣”, 又被称为“释迦三尊” 。 • 华严宗对毗卢遮那佛的崇拜取代了对他佛 的崇拜。故有的寺院专门供奉“华严三 圣”。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亦地藏王菩萨,因其“安忍不动如大 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为佛教四大 菩萨之一,与观音、文殊、普贤一起,深受世人 敬仰。以其“久远劫来屡发弘愿”,故被尊称为 大愿地藏王菩萨。曾说出:“地狱不空,誓不成 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坚定佛 语。
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又称大势菩萨或大精进菩萨,简称 为势至。大势至菩萨以独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间 众生,使众生能解脱血光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 量,威势自在,因此,大势至菩萨被认为是光明 智慧第一,所到之处天地震动,保护众生,免受 邪魔所害。 大势至菩萨圣诞在农历七月十三。
阿弥陀佛,又称无量清净佛、无量光佛、无 量寿佛等,阿弥陀佛成道之本缘,据《无量 寿经》卷上载,过去久远劫世自在王佛住世 时,有一国王发无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 为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处修行,熟知诸 佛之净土,历经五劫之思虑而发殊胜之四十 八愿。此后,不断积聚功德,而于距今十劫 之前,愿行圆满,成阿弥陀佛,在离此十万 亿佛土之西方(西方是指安稳、安养的意 思),报得极乐净土。迄今仍在彼土说法, 即净土门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 土,故又称接引佛。
华严三圣——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大行”普贤菩萨
毗卢遮那佛
“大智”文殊菩萨
娑婆三圣:地藏菩萨、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
(二)菩萨
• 所谓菩萨,即指自觉、觉他者。 • 寺院中常见的菩萨有:文殊菩萨、普贤菩 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萨 • 他们又分别组合为“三大士”(文殊、普 贤、观世音)、“四大士”(“智、悲、 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这就 是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和“五大主” (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大势至)。
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是骑白象行愿的菩萨。印度古语的 普贤称“三曼多拔陀罗”,密宗亦称普贤为善 摄金刚、真如金刚、如意金刚,还视为金刚萨 埵同体。在雕像上,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文 殊驾狮子侍佛之左。据说普贤菩萨掌管诸佛的 理德、定德、行德;文殊菩萨则掌管诸佛的智 德与证德。一般把普贤菩萨视为祈求延命的本 尊。普贤单独造像通常骑六牙之白象,头戴五 佛冠,形如满月童子。 普贤菩萨生日是农历二月二十一
燃灯佛,又作定光如来、锭光如来、普光如 来、灯光如来,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 灯,故称为燃灯佛或称为锭光佛。佛经中说 释迦牟尼未成佛时,燃灯佛曾为他“授记”, 将在九十一劫后的贤劫成佛。在佛经中所记 载的许多佛﹑菩萨都曾是他座下的弟子。佛 国中辈份最高、法力最大。
弥勒现在还是菩萨,据佛经说,他还在兜 率天宫内院中(即弥勒净土)修行,释迎 牟尼预言弥勒将在56.7亿年以后降生印度, 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得道,继承释迦的佛位 而成佛,并分批超度一切众生,故称未来 世佛。 寺院中弥勒造像有佛像、菩萨像(天冠弥 勒)和化身像(大肚弥勒)三种。
供奉诸天
供奉诸天为佛提供给养,并听佛法的飞天形象。
汉语系佛教寺院供奉对象
谢谢观赏!请多指教!
(三)罗汉
• 全称为阿罗汉。即自觉者。称已灭尽一切 烦恼、应受天人供养者。他们永远进入涅 梁不再生死轮回,并弘扬佛法。 • 寺院中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 • 还有民间传说的济公也列在罗汉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