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分析化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大学
分析化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郭方遒 (1)
黄坚 (2)
蒋新宇 (4)
金一粟 (5)
卢红梅 (6)
施树云 (8)
张翼 (10)
钟世安1 (12)
钟世安2 (12)
周明达 (14)
邓飞跃 (16)
黄兰芳 (17)
张泰铭 (17)
唐爱东 (18)
焦飞鹏 (19)
郭方遒
2011-07-12 浏览次数:2533
郭方遒,博士,副教授
学习与工作经历1986年9月- 1991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学士,地球化学专业;1991年9月- 1994年8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分析化学;
2001年9月- 2004年11月,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基于化学计量学的复杂分析体系的分析与表征;
1997年9月- 2003年10月,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讲师;2003 年10月–现在,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副教授;
2005年10-2008年6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弗雷斯诺分校,从事植物药中血管新生抑制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 血管新生抑制作用的表征及化学物质基础的表征方面的研究工作。
多年来一直从事分析化学、化学计量学和中草药现代化研究工作。
自2002年起,从事发展新型分析技术、高通量数据处理及信息提取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药效跟踪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长期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和中草药现代化研究工作,已在国际和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 SCI 收录30篇。
2009年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多变量仪器分析方法及其在中药质量控制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梁逸曾、许青松、龚范、易伦朝、卢红梅、郭方遒,排名第六)。
现为“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Analytica Chimica Acta”等SCI 国际刊源英文刊物审稿人。
黄坚
黄坚,男,1963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6.07 中南工业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1996.08 中南大学工业冶金物理化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2008.11 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1999.09-至今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
国家级精品课程工科大学化学主讲教师,校级精品课程分析化学主讲教师。
主讲课程:
1.无机及分析化学(七年制医学类)分析化学实验(医学类)
2. 基础化学(七年制口腔类)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医学类)
3.分析化学(材料、矿物、生物类)分析化学实验(材料、矿物、生物类)4.工科大学化学(冶金、环境类)工科大学化学实验(冶金、环境类)
出版教材:医科大学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研究方向:
1.食品、化妆品和环境复杂样品的分离检测方法研究;
2.环境体系的元素形态分析、资源开发与利用;
3.功能材料合成、表征与分析;
4.天然产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与表征
主持参与的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纳米拓扑界面、纳微介孔约束下生物大分子靶向识别的特异性,No.20475065
2.农用硫酸铜制备电镀级硫酸铜的研究;
3.铅碲渣中碲的提取工艺研究;
4.黄钠铁矾渣的综合治理;
5.硫铁矿烧渣、钛白副产品制备铁氧体用氧化铁的研究;
6.磁记录材料γ-Fe2O3的制备研究;
7.粗硫酸镍脱除钙、镁及结晶研究;
8.铜电解质中添加剂的分析研究;
9.矿山酸性废水的综合治理。
代表性论文:
1.Jian Huang,Zhuqing Gong,Xiyun Yang,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Nano-γ-Fe2O3 by Sol–Gel Method[J].Advanced Science Letters,2011,4(3):1-4
2.MA Yu-tian,GONG Zhu-Qing, XU Wei-Hong, HUANG Jian,Structur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ellurium films obtained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J],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 16(2006):693-699
3.黄坚,龚竹青,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碲渣中碲[J],冶金分析,2006,26(2),53~54
4.黄坚,李健文,陈胜福,等,湘江(长沙段)沿岸土壤中铬的形态分布及其在水草中的积累[J],环境化学,25(6),796~797
5.黄坚,龚竹青,晏超,极谱法测定高纯氧化铋中微量铅的方法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5(24):34-36
6.黄坚,龚竹青,陈鹏,硅钼蓝杂多酸极谱法测定氧化铁中二氧化硅[J],冶金分析,2005(25):68-70
7.龚竹青,黄坚.用硫铁矿烧渣制备的硫酸亚铁研制软磁用Fe2O3.环境工程,2003,(2):43-46 8.黄坚,李健文,陈胜福,等,酸碱滴定分析在聚酰胺-胺表征中的应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23(4)
9.黄坚,陈胜福,李健文,等,PAMAM树形分子对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2008,39(2)
10.黄坚,唐吉旺,黄钠铁矾渣制备透明氧化铁黄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7,1(1)
11.黄坚,李健文,陈胜福,等,湘江(长沙段)水中铬的形态分布及其迁移[J],分析测试学报,2007,26(3)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0731-*******
电子信箱:jhuang821@
蒋新宇
蒋新宇,男,1968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6.9-1990.6 中山大学化学系,本科
2000.9-2004.6 中南大学化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
2008.11-2009.10 美国University of Alabama,访问学者
2005.9-至今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
主讲课程:
本科生《有机化学》
研究方向:
1、色谱分离分析
研究高效液相色谱和高速逆流色谱等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在植物、食品和环境中天然及合成有机小分子的分离分析新方法。
2、药物分离
研究天然药物和手性药物分离的新技术新方法及相关理论。
招生学科:分析化学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0731-******** 手机:138********
电子信箱:jiangxinyu@
金一粟
金一粟,女,1972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9.9-1993.6 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本科
1993.9-1999.6 湘潭矿业学院,任教
1999.9-2002.6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
2002.6- 至今中南大学,任教
2006.8 聘为副教授
2009.12 获应用化学博士学位
主讲课程:
本科生《化工原理》,《化工厂设计基础》
研究方向:
1、化学反应动力学
绝大多数化学反应并不是按化学计量式一步完成的,而是由多个具有一定程序的基元反应(一种或几种反应组分经过一步直接转化为其他反应组分的反应,或称简单反应)所构成。
反应进行的这种实际历程称反应机理。
在明确反应机理的基础上来确定反应速率表达式,然后通过实验测定,来确定反应物系中各组分浓度和温度与反应速率之间的确定的数值关系,以满足反应过程开发和反应器设计的需要,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2、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通过建立化工单元操作及化工过程系统数学模型,对化工过程进行流程模拟。
掌握过程系统综合与优化设计的方法和技能,熟悉最优化的基本概念及各种最优化方法,并运用各种优化方法解决单元操作过程数学模型的求解和过程分析与综合。
招生学科:
化学工程与工艺
代表性成果:
2008中南大学双语教学竞赛一等奖
2009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
2009湖南省教育工会芙蓉百岗明星
指导2007“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比赛二等奖
指导2008“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比赛二等奖
指导2009“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比赛二等奖
指导2010“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比赛一等奖
指导2011“三井化学”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比赛一等奖
2010年中南大学教改成果二等奖
联系方式:
电子信箱:jinyisu@
卢红梅
2011-07-12浏览次数:4150
卢红梅,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湖
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第十届青年
联合会委员,中南大学升华育英学者,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助理,中药
现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方向:
1 代谢组学研究及其在疾病早期诊断
中的应用;
2 中药复杂成分分析与中药质量控
制;
3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特色研究。
个人简介:卢红梅,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天然植物提取、中药指纹图谱与质量控制、代谢组学及数据分析等研究。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代谢组学高通量数据预处理及多变量分析方法研究”和“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药指纹图谱在中药材标准化中的应用”和“代谢组学中高通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中药有效成分辨识技术与质量评价研究”,中央高校基础科研经费项目“基于多组学的鼻咽癌早期诊断新技术”,国家博士后基金“基于高通量质谱的肿瘤血清多肽组学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和中南大学博士后基金“肿瘤血清多肽组学数据预处理及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过科技部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活性成分的分析与药理药效评价研究”和“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国家教育部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基金“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鱼腥草规范化栽培技术及谱效学研究”和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全国多个科研单位参与的“70 种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及其技术平台的建立”的科研课题研究。
近年来,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科学论文40多篇。
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受英国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委员会(BBSRC)中国伙伴基金(China Partner Award)的资助,于英国Manchester大学的多学科生物中心代谢组学研究小组进行访问学习,于2006年12月18-19日参加了于伦敦举行的代谢组学国际会议以及2007年1月在曼彻斯特举行的生物信息学青年科学家论坛。
2007年被评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2009年获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主持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血清多肽组学和代谢组学的肿瘤早期标志物的发现及诊断模型的构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代谢组学高通量数据预处理及多变量分析方法研究
4 中央基础科研经费重点项目,基于多组学的鼻咽癌早期诊断新技术
5 中南大学“升华育英计划”,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有效成分辨识与质量评价研究
6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代谢组学中高通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7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药指纹图谱在中药材标准化中的应用
8 湖南省科技计划,中药有效成分辨识技术与质量评价研究
9 国家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基于血清多肽组学的鼻咽癌早期标志物的发现及诊断模型的构建
10 湖南省科技计划,基于血清多肽组学的肿瘤诊断和标志物发现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
11 英国BBSRC中国伙伴基金,Intelligent optimisation of metabolome technology
12 国家博士后基金,基于高通量质谱的肿瘤血清多肽组学数据挖掘方法研究
13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活性成分的分析与评价研究
14 中南大学博士后基金,肿瘤血清多肽组学数据预处理及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15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
16 湖南省科技计划,基于代谢组学的肿瘤分期与早期诊断关键技术研究
获奖情况:
1 2007年入选“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2 2007年中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3 2008年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化学计量学》(排名第3)
4 2008年中南大学理科学术论文单篇影响因子排名第一
5 2009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多变量仪器分析方法及其在中药质量控制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6 2011年6月入选中南大学“升华育英人才计划”;
7 2011年10月入选中南大学“杰出青年基金培育对象”。
8 2012年获中南大学“陈新民青年教师奖”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4-2006年,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2007-2007年,受英国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研究委员会(BBSRC)中国伙伴基金(China Partner Award)的资助,于英国Manchester大学的多学科生物中心代谢组学研究小组进行访问学习2001-2007年,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助教、讲师
2007-21012年,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
2012至今,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2009至今,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博士后
招生学科:
分析化学
联系方式:
Email: hongmeilu@
QQ: 1295487333
Tel: 138********
施树云
施树云,女,1979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青年骨
干教师,中南大学培育人才支持计划-育英计划。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7.9-2001.6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
2001.9-2004.2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
2004.3-2007.6 浙江大学药学院,博士
2007.12-2009.10 中南大学药理研究所,博士后
2009.10-至今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
主讲课程
本科生《工科大学化学》,《天然产物分离提取技术》,《医学有机
化学实验》
研究方向:
1、天然复杂体系中微量新型活性成分的快速识别方法研究
以蛋白、酶等为靶标,建立HPLC-药理筛选联用技术,以及合成靶标负载的磁性纳米粒子用于快速识别天然复杂体系的活性化合物群,为活性成分的识别和分离提供简便快速的方法。
2、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研究
以天然产物活性部位为基础,探索天然产物的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寻找和发现先导化合物,
开展创新药物的研究。
3、药物与蛋白作用机理
在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物与蛋白等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 研究受体和供体间的相互识别过程,阐明活性成分与生物大分子的作用机制、代谢动力学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招生学科:分析化学、应用化学
代表性成果
专利:
1. 李校堃, 施树云, 徐艳, 陶巧凤, 约阿施·史托克希特, 赵昱. 蒲公英中的木质素及其抗菌活性和医药用途. 发明专利(已授权,CN 100471851C).
2. 李峰, 施树云, 徐艳, 陶巧凤, 关静, 宋月晗, 曾苏, 赵昱. 蒲公英中的两个黄酮苷及其抗格兰氏阳性菌的医药用途. 发明专利(已授权,CN 100509832C).
3. 李校堃, 施树云, 杨雷香, 孙莲莉, 梁广, 约阿施·史托克希特, 赵昱. 具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的艾里莫芬双内酯二聚体及用途. 发明专利(已授权,CN 100556908C).
4. 李校堃, 施树云, 徐艳, 陶巧凤, 约阿施·史托克希特, 赵昱. 蒲公英木质素抑制格兰氏阳性菌的制药用途. 发明专利(已授权,CN 101366713 B).
5. 赵昱, 黄可新, 施树云, 王晓雨, 杨柳青, 汤淙淙, 杨雷香. 一个具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的艾里莫芬双内酯天然产物. 发明专利(已授权,CN 100387603C).
6. 李校堃, 赵军, 施树云, 董南, 王晓雨, 王彩芳, 约阿施·史托克希特, 赵昱. 黑紫橐吾中的含氯原子艾里莫芬烷及其抗菌和细胞毒活性. 发明专利(已授权,CN 100471847C).
7. 赵昱, 杨柳青, 施树云, 王晓雨, 徐艳, 孙莲莉, 陶巧凤, 曾苏. 蒲公英中的倍半萜内酯及其抗格兰氏阳性菌的用途. 发明专利(已授权,CN100491364C).
8. 赵昱, 周长新, 施树云, 王晓雨, 巫秀美, 张勇民, 白骅. 一种艾里莫芬内酯酸天然产物及其应用. 发明专利(已授权,CN 100584838C).
9. 黄可新, 赵军, 施树云, 马建设, 王彩芳, 王晓雨, 董南, 赵昱. 黑紫橐吾素A 及其抑制格兰氏阳性菌的医药用途. 发明专利(已授权,CN 101050177 B).
10. 赵昱, 黄可新, 王晓雨, 施树云, 孙莲莉, 王利霞, 杨雷香. 具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的艾里莫芬双内酯及用途. 发明专利(已授权,CN100410257C).
11. 黄可新,徐艳,叶发青,马建设,杨雷香,施树云,董南,赵昱. 一个蒲公英木质素用于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药物用途. 发明专利(已授权,CN 101214237 B).
12. 施树云,张宇平. 高纯度二咖啡酰奎宁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01343225A).
13. 施树云,周淦,张伟,周宏灏,胡海棠,谭竞. 一种检测尿液中艾普拉唑代谢物的方法. 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02023189A).
14. 张宇平,施树云. 洋蓟中高纯度抗病毒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方法. 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01691330A).
15. 王国富,施树云,郭美仙,伍义行,张水利,巫秀美,赵昱,谭仁祥. 槲皮素二聚体黄酮作为治疗病毒性乙肝药物. 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01829103A).
16. 李校堃, 王彩芳,黄可新,施树云, 徐艳, 王晓宇,赵昱,陶巧凤, 约阿施·史托克希特. 对映艾里莫芬烷酸及其抑制乙肝表面抗原的医药用途. 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01239054A).
主持项目
1. 基于HPLC-CYP2A6 EAD-MS联用新技术的尼古丁成瘾戒断活性成分快速发现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005089)
2. 基于HPLC-CYP3A4 EAD-MS在线联用的复杂体系中CYP3A4酶抑制剂研究. 湖南省自
然科学基金(10JJ4006)
3. 管花蒲公英中新型抗肿瘤及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快速发现与研究. 湖南省科技计划(2009RS3030)
4. 基于PTP1B负载的磁性纳米粒子快速识别天然产物中活性成分的研究. 中南大学升华育英计划
5. HPLC-CYP2A6 EAD-MS联用新技术的构建及应用.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1012200015)
6. 天然药物复杂体系中活性化合物快速识别研究. 第二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
7. 管花蒲公英中活性化合物的快速识别.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8. 兖州卷柏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 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手机:159********
电子信箱:shishuyun@
张翼
2011-07-12 浏览次数:2976
张翼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分析化学系副系主任,生物传感所副所长。
学习工作经历:
1998.09-2000.07 中科院化学所,博士生
2000.09-2001.11 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生
2002.07-2003.09 法国巴黎大学第11分校,博士后
2003.10-2005.07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博士后
2005.08-2007.12 美国加利佛尼亚州立大学,高级研究人员
2008.01-至今中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副教教
研究方向:
生物传感及表面分析
生物大分子在表面上的自组装行为,多肽小分子手性自组装。
胶体界面化学及分析化学研究
主讲课程
本科生《生物传感与表面分析》,医学院8年博士班《天然产物分离技术及应用》
招生学科:分析化学
在研项目:
1. 利用二茂铁寡肽探针研究磷脂膜与各种淀粉样蛋白聚集体的相互作用行为(国家自然基金)
2. 原子力显微镜现场研究β-amyloid 多肽聚集体嵌入磷脂双层膜的行为(教育部基金)
代表性成果:
作为留学归国人才被引进为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 J. Phys. Chem. B,等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932号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办公室:化学楼313
电话:(86)731-8883-6964
E-mail:yzhangcsu@
钟世安1
钟世安,男,1964年生,副教授,中共党员。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2.09-1986.06 复旦大学化学系,本科
1998.09-2001.06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
1997.09-2007.08 中南大学化学学院,讲师
2007.09-至今中南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
主讲课程:本科生《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
研究方向:
1、无机合成及工艺设计方向。
2、化学分离及有色金属综合回收方向。
研究项目:
(1)“铝酸钠溶液中铷盐提取工艺研究”,横向项目,2000-2002
(2)“打磨沟钒矿五氧化二钒提取工艺研究”横向项目,2006-2007
招生学科:无机化学、应用化学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0731-********
手机:151********
电子信箱:zsa8837@
钟世安2
钟世安,男,1972年生,博士(后),中南大学教授,湖南省教学
能手,硕士研究生导师,制药工程系党支部书记。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96-1999 中南工业大学化学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99-2002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 获博士学位
2003-2005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加博士后科研工作
2008-2009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留学
2001-现在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主讲课程
本科生《有机化学》,《色谱分析》;研究生《中草药现代仪器分析》
研究方向
1、天然药物化学
2、分离科学与技术
3、高分子材料化学
在研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76283,总经费:80万元,2013.1-2016.12)
2、国家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12.1-2015.12)
3、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1C26214305376,2011-2015)
4、湖南省科委重点项目(2010NK2013,2010-2012)
代表性成果
1、发明专利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其中获7项授权,以第一发明人的专利情况:
(1) 薯蓣中分离提取薯蓣皂素、淀粉纤维素和黄色素的工艺,中华人民共和国授权专利,专利号:ZL专利200610031158.0,授权批准日:2009年1月14日。
(2) 柑橘类果皮中果胶的提取与制备工艺,中华人民共和国授权专利,专利号:ZL专利200510032091.8, 授权批准日:2009年3月7日。
(3) 柚类青果、次果、果皮综合利用的加工工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授权专利,专利号:ZL专利200710035811.5, 授权批准日:2009年9月7日
(4) 一种山苍籽核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工艺,中华人民共和国授权专利,专利号:ZL专利200810031868.2。
授权批准日:2010年11月7日
(5) 玉竹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工艺,中华人民共和国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专利号:201110414997.1。
申请日:2011年12月13日
(6) 一种光智能化硅胶表面分子印迹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专利号:201210505221.5。
申请日:2012年12月3日
2、论文
共发表论文86篇,其中被SCI、EI收录40余篇,CSCD收录70余篇,2008年以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部分代表性论文有:
3、成果鉴定
(1) 香柚生物高新技术研究—柚次果、青果及果皮的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研究,湖南省科委成果鉴定: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技术。
2007年10月。
(2)天然植物有效活性成分提取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高纯金尼泊甙酸的分离提取,湖南省科技厅鉴定: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5月。
4、所获奖励
(1) 荣获中南大学第四届中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十佳讲课”教师,2007年
(2) 荣获“湖南省教学能手”称号,2009年
(3) 荣获”西南铝教育奖励-优秀教师奖”,2011年
(4) 六次荣获中南大学教育质量优秀奖,2005-2006年度,2006-2007年度,2007-2008年度,2008-2009年度,2010-2011年度,2011-2012年度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0731-******** 手机:138******** QQ: 970298243
电子信箱:zhongshian@; zsa@
周明达
周明达,男,1956年生,中南大学教授。
现任化学化工学院分析
科学系党支部书记,副系主任。
中国化学会医学化学学会理事,
湖南省精密仪器测试学会理事、原子吸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78.1-1981.12中南矿冶学院化学系,本科
1992.7-2000.7 湖南医科大学,副教授
2000.8-至今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2003.4-2003.11 加拿大劳伦兹大学访问学者
主讲课程: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
研究方向:
1. 污水处理技术和水处理剂的开发
2. 天然(植)药物有效组分的提取
代表性成果:
1. Extraction of naringin from pomelo peels asdihydrochalcone's precursor. Juo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2011.34:113-117
2. 柚核中柠檬苦素纯化工艺的研究. 农产品加工.2010,(10):47-50
3. 从脱脂米糠中提取蛋白质和植酸的研究. 饲料工业.2010,31(23):23-26
4. 硫铁矿烧碴制备铁絮凝剂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化工矿物与加工.2010,39(3):12-14
5. 一种生物膜载体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水处理技术.2009,35(11):96-98
6. 米糠中阿魏酸的提取及其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 食品科学.2007,28(3):282-284
7. 米糠中阿魏酸的提取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仪器工业科技.2007,28(2):217-219
8. HDTMA-沸石的制法和其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 化工科技市场,2004, 27 (12): 38-41
9. 改性沸石处理含磷废水的实验研究.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2):137-138
10. Application of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of Se in natural waters by hydride generation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naltica chimica acta2005, 54(5): 142-148
联系方式:
办公室电话:0731-********
电子信箱:zhoumda@
邓飞跃
黄兰芳
张泰铭
个人简介:
张泰铭: 男,1956年生,博士,中南大学教授;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分析科学系分管教学的系副主任,“分析化学”和“中草药现代化研究”方向学科梯队骨干;长期从事复杂样品分析、冶金分析、过程分析和食品药物分析及其活性成分的提取与纯化;中药与食品理化鉴定与评价领域的知名专家,丰富了非线性分析化学的理论与实践,尤其是开辟了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及其智能分析仪器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多次受邀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做专题报告。
1982年7月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先后在国家一级保密单位和高校从事分析化学、应用化学、中药化学和化学计量学科研和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