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发展脉络和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近代——争辉期 各个地方剧种涌现,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川剧......纷纷走上历史舞台。
Opera appreciation
感谢观看 THANKS
10.其它剧种
河北梆子,晋剧,蒲剧,吉剧,河南曲剧淮北花鼓戏、梅花大 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书、 山东琴书等五十多个剧种等,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 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 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 ·戏 曲 的 发 展
1.先秦——萌芽期 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 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 祭神时歌舞的唱词。
一 ·戏 曲 的 主 要 剧 种
1.昆曲——中国戏曲之母
昆曲,昆曲是我国的古老剧种,约在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一带,又称“昆山腔”。昆曲已有 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特的声腔系统。它的剧目丰富,剧本文词典 雅华美,文学性较高。发音,吐字讲究四声,严守格律、板眼。昆曲曲调是曲牌体,每出戏由成 套曲牌构成。唱腔圆润柔美,悠扬徐缓。表演细腻,身段动作和歌唱紧密结合,舞蹈性很强。伴 奏戏曲剧种昆曲乐器主要是笛子,有时也用三弦、笙、唢呐等。
8.皮影戏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 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 并配以音乐。中国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9.川剧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 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 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 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
7.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 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 《搜书院》、《关汉卿》等粤剧名列于公元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公元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 ·戏 曲 的 发 展
5.明清——繁荣期 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 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 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 它不受四折的限制,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 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
Opera appreciation
戏曲鉴赏
——中国戏剧发展脉络和历史
目录
一、戏曲的起源 二、戏曲的主要剧种 三、戏曲的发展
一 ·戏 曲 的 起 源
关于戏曲的起源,有一下几类说法: 其一,起源于宗教仪式说。这一说法认为,中国戏曲的 形成于原始鬼神崇拜之间有着颇为密切的关系。 其二,起源于原始歌舞说。这是非常主流的一种说法, 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戏曲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时代的 歌舞 其三,起源于古代宫廷优人说。戏剧只能活在舞台上, 没有演员的当众表演,也就不会有戏剧。上古宫廷的俳 优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职业演员。 其四,起源于傀儡戏说。早在戏曲正式诞生之前,傀儡 戏就已在我国广大地区普遍流行,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表 演艺术,因为傀儡戏是以演绎人物故事为职,故被称为 戏曲之源。
5.越剧
越剧,1910年前后,嵊县一带的民谣、山歌在余姚秧歌班的影响下发展形成。当时形 式简单,伴奏用笃鼓和檀板,故称“的笃班”或“小歌班”,演唱《卖婆记》、《箍 桶记》等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
6.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 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 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 《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 的泥土气息,深受各地人民群众喜爱。
3.评剧
评剧,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中国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除京剧外,中国评剧院是全国唯一一 个带国字头的地方戏曲剧院,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 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 京一带流行。
4.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有说:是在河南当地民歌小调的基 础上,后与传入河南的昆曲和秦腔等剧种相结合而成;也有考证说它自成体系,是由唐 宋梨园剧种及宋元时期中州流行的杂剧中抽绎、演变、发展出来的。现流行于河南、河 北、山西、山东,浙江、上海以及江苏、江西、安徽等省份。剧目有《三上轿》、《抬花 轿》、《春秋配》、《穆桂英挂帅》、《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目前除京剧 之外,是我国流布最广的地方剧种。
2.唐代中后期——形成期 诗歌的声律和叙事诗的成熟给了戏曲决定性影响。音乐舞蹈的昌盛,为戏曲提供了 最雄厚的表演、唱腔的基础。
3.宋金——发展期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 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4.元代——成熟期 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 的基本特点,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 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
2.京剧——中国国粹
京剧,从全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 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 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 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