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动画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动画的差异
财务管理3班赵X敏
摘要:随着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市场越来越大,而中国的动漫产业却迟迟推不出特别优秀的作品;国产动漫与日本动漫究竟有何差别而国产动漫要如何发展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动漫产业,差异,问题
一、动漫的含义
动画是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视觉原理。动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像我国民间的走马灯和皮影戏,就可以说是动画的一种古老形式。当然,真正意义的动画,是在电影摄影机出现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不断为它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日本动画
1917—1945——萌芽期:1917年,下川凹夫摄制《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北山清太郎制作了《猿蟹合战》,幸内纯一创作了《锅凹内名刁》,此三人为日本动画的奠基人。其中,下川凹夫创作的《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被公认为日本的第一部动画片。1933年,日本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力与世间女子》诞生。
1946—1973——探索期:1945年,日本战败后,反战题材的动画影片颇受欢迎且影响深远,期间的代表人物是被日本动画界誉为“怪人”的动画大师——大藤信郎,他于1927年拍摄了黑白版的《鲸鱼》,并于1952年摄制完成了彩色版的《鲸鱼》,该部动画片成为首部获得国际大奖的日本动画片。大藤信郎把流传在中国数千年的皮影戏和日本独有的千代纸结合起来绘制动画。大藤信郎在日本知名度极高,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藤奖”更成为日本一流的动画片奖项。
1974—1989——成熟期:70年代初期,日本涌现出大批科幻机械类动画(即Science Fiction动画,简称SF类动画),如:《机动战士GUNDAM》。
鲁邦三世,也在70年代成功转型向少年化,取得了巨大成就,TV2系列更是真正使日本观众把动画与漫画结合,开创了动漫时代,取得了从学生至成人们的一致好评,八九十年代也成功的海外进出。据统计拥有惊人的13.5亿人的粉丝,至今已有43年历史并仍在放送中。
同期的宫崎骏摆脱了SF类动画风格的局限,以剧场版动画为契点,走出了一条“宫崎骏式”的唯美、自然、清新的风格,传达着天、地、人、神的和谐。影片的思想触及人类心灵的深处,启发着人对神的敬畏,对生命的思考。1984年的《风之谷》奠定了宫崎骏日本动
画宗师的地位。
1990至今——细化期: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动画产业的进一步完善,日本动画的种类、形式、内容、题材以及从业人员发生了明显的细化。随着动画风格的多样性,日本动画进入细化阶段。
三、中国动画
早期探索期——由20年代中国开始自己创作动画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蓬勃发展期——从建国至1965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由1966年至1977年
缓慢发展期——从1978年至1998
探索尝试期——从1999年至今日本动画发展按照原有的时期划分
战前草创期——由1917年日本开始有动画至1945年日本战败
战后探索期——由日本战败至1974年
题材确定期——自1974年至1982年
画技突破期——自1982年至1987年
路线分化期(成熟期)——自1987年至今
四、二者的区别
1.意识观念和题材内容
中国动画无法创新突破的最大原因就是国人们对于动画的观念还只是停留在70、80年代,认为动画只适合于10岁以下的小孩,把动画片归为“儿童节目”一类,而且中国动画的根本目的都是“教育性”,于是今年来的动画片出现了逐渐幼稚化的趋向,根本无法适应更大的观众群。而且做动画的人——包括写动画故事的人、人物造型设计、配音工作、以及画动画的人都是些成年人。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自身童年的影响,必然和现在的孩子有十几年到几十年的代沟。因此做出的动画和现代儿童心中的动画有一定的差距,反而在青少年心中不能引起共鸣。日本动画将其市场定位于12~20岁的青少年群。
2.教育性、商业性和艺术性
中国动画是完全的教育性,大多出自“××美术制片厂”或“××电视台美术部”的制作,由于是国家资金资助,社会效应自然排在经济效应之前,成了“幼儿公益广告”,很难赢得青少年观众群。
相比中国的“教育性”,日本更注重的是“商业性”,日本动画基本上都是又各个动画制
作公司自行拍摄制作的,所以排在首位的当然是经济效应,于是便要求抓住观众群的心理,提高收视率,必然要求自己的动画有所创新。于是,日本动画就产生了其艺术性。
3.制作技术和人物设计
在制作技术上中国已经有了极大的突破,可以说和日本相差无几,然而在人物设计方面却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动画中的人物并没有自己极为鲜明的个性,尤其是人物的眼睛,许多时候人物的表情、眼神和性格、剧情完全脱节,而同一画面上的两个人物根本毫无交流,似乎只是独立存在着的,这个给观众的视觉效果绝对是大打折扣的。
日本动画在人物表情的处理上却是极其特别的,虽然并不能像《恐龙》中把每块面部肌肉都表现出来,但却能通过眉毛、眼角和嘴角的细微变化将人物的性格和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日本动画在人物设计上强调的是明暗对比分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4.前期配音和后期宣传
中国动画的配音实在不怎么样,有时声音和人物年龄完全不符,而且很少有能够很好体现出人物性格的配音。而日本却有专门的“声优”(即动画配音),虽然许多实际年龄要比人物大许多,但却能在性格和声音方面都做得与动画片中人物完全吻合,而且还有许多声优以配某个人物而出名的。声音可以说是动画片中人物的灵魂,所以如何提高配音的素质是一大问题。
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动漫的相关历史
2、百度百科———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3、百度百科———中日动画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