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压裂地应力场数值模拟计算
压裂井生产过程中的应力场模拟
1 韦世明 , 2 陈冬
1.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2.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简介: 油藏在生产过程中,地层中的孔隙压力 下降,压力降由井筒开始向外传播,从而导致 地应力场的分布发生变化,后期钻新井的最优 位置将因此发生改变,所以必须明确生产过程 中油藏地应力场的变化规律。
1.冉启全,李士伦,杜志敏. 用综合数值模拟方法预测油藏开采过程中的应 力分布[J]. 钻采工艺,4:41-43(1995) 2.姚军, 王子胜, 张允等. 天然裂缝性油藏的离散裂缝网络数值模拟方法 [J].石油学报,31(2):284-288(2010) 3.Bruno M S,Nakagawa F M. Pore pressure influence on tensile fracture propagation in sedimentary roc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 Geomechanics,26(4):261-273 (1991)
表 1. 模拟参数 图 2.计算模块 无流动
无流动
定压
结论: 生产过程中,孔隙压力的扩散将引起地 层地应力发生变化,在近井地带更为明显。岩 石收缩方向与油流动方向重合,只在靠近裂缝 处发生微小分离。水平最大主应力变化区域近 似以正方形向外扩散,而水平最小主应力则沿 着裂缝方向以椭圆形式向外扩展,且在远离裂 缝处,等值线向井筒凹陷。以上说明最大水平 主应力的变化反应地层孔隙的压缩状态,而最 小水平主应力反应裂缝展示了生产60天后的地层孔隙 压力和诱导地应力分布等情况。
图 4.流动方向和岩石位移方向
压裂水平井地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
压裂水平井地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近年来,压裂水平井越来越成为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压裂水平井使得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更加高效、节约成本。
同时,在压力裂开采中,地应力场是影响裂缝扩展和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影响、提高开采效率。
1. 压裂水平井的基本原理在传统的油气开采中,常采用垂直钻井技术,即通过竖井向油层中钻探、注水、抽油的方式来完成开采。
而压裂水平井是一种在水平井眼中注入压裂液后,通过压力差让油气流出的技术。
具体来说,压裂水平井首先在目标油气层中打一个(或多个)方向水平井眼,然后在水平井眼中装置管柱和固定器,在装置好的管柱中注入高压液体压力对油气层进行压裂。
最后,通过油管等设备将石油和天然气输送出来。
2. 压裂水平井地应力场的影响在进行压裂水平井开采时,地应力场是影响裂缝扩展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油气层中的垂直应力是最大的,水平应力较小,这种差异会导致压裂过程中裂缝的扩展方向沿着最小的水平应力方向。
但是,如果地应力场不均匀或强度异常,则会导致裂缝偏离预期方向,或者裂缝形态不规则,进而影响油气开采效率。
因此,对压裂水平井地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于准确预估石油天然气开采效率至关重要。
3. 压裂水平井地应力场模拟方法目前对于地应力场的模拟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解析解的方法,另一种是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
基于解析解的方法优势在于计算过程简便,结果易于理解。
但是,基于解析解的方法不适合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模拟。
而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可以捕捉更加真实的地质情况,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但是要求计算机设备的高性能和专业软件的支持。
当前,针对压裂水平井地应力场的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限元法,另一种是边界元法。
有限元法是将地质结构划分成许多小块,然后通过对每个小块进行运算,来确定整个地质结构的地应力场。
而边界元法则是假定岩石是无限大的,然后通过对岩石表面(边界)的运动进行模拟,来确定地应力场。
低渗透油气田重复压裂诱导应力场模拟研究
增产的重要措施。重复压裂井 中的应力场分布决定
了新裂 缝 的启 裂 和延 伸 。新 裂 缝 的 重新 定 向受 多种
因素影响 n 。但无论是应力重新定向还是剪切应力
变 化 所 引起 的岩石 剪 切 破裂 ,裂 缝 沿剪 切 面 延伸 重 新 定 向最 基 本 的控 制 因素 总 是 原 地 应 力 场 的变 化 , 影 响 重新 定 向的 因素 主 要有 人 工 裂缝 、孑 隙 压力 变 L 化 、地 层 温 度 变化 。笔 者拟 应 用 弹性 力 学 、孔 隙弹 性 理论 以及 热 弹性 理 论建 立 相 应 的诱 导 应力 场数 学 模 型 ,并 用 A S S N Y 软件进 行求 解 。
30 / a rl a eh o g N t aG s cn l y u T o
—I i h ̄c @一 a ” T l il【 i … I :I 1 , H I
总第 1 期 9
天然气技术 ・ 钻井工程
.
g。
缝面 上应 力 为 p ,且无 穷远 处应 力 为零 。
s
MPa。
平 面 上 的剪 切 应 变 ; 为 泊 松 比 ;E为 弹 性 模 量 , 此 模 型 的边 界 条 件 是 裂 缝 面 上 没 有 剪 切 应 力 ,
式中: 、O分别为 方 向的应力 ,M a 为平 r " 、y P;
面上 的剪切 应 力 ,MP ;/ a Z 为 方 向 的位 移 ; 为 y 方
不考虑构造 、储层几何形态等影响 ,对上式进
行求 导 得 到 :
d" ( o =
1 一
向的位移 ;s 、 分别为 、 方 向的应变 ;
低 渗 透 油 气 田重 复 压 裂 诱 导应 力场 模 拟 研 究
地应力改变对水力裂缝扩展的模拟实验研究
地应力改变对水力裂缝扩展的模拟实验研究卜向前;周大伟;李向平;吕宝强;张广清【摘要】采用RTM-1大尺寸岩石三轴力学性质测试装置测试人工试件(300×300×600 mm3),模拟在改变水平地应力方向及大小的条件下,研究重复压裂裂缝的形成和扩展过程:已有裂缝的偏转和新裂缝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①重复压裂形成新裂缝的过程中,已有裂缝会重张、起裂偏转,已有裂缝的偏转主要以剪切破坏形式为主;②水平地应力发生改变时,不一定就产生新裂缝:-Kh越小,已有裂缝越容易发生偏转;-Kh越大,已有裂缝壁面上越容易产生单翼新裂缝,产生新裂缝临界条件是-K'h =5/7;③注入速率Q对新裂缝的产生影响较大:当Q较小时,已有裂缝壁面上不易产生新裂缝,仅发生已有裂缝的偏转;当Q较大时,已有裂缝壁面上容易产生单翼新裂缝.【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5(015)035【总页数】5页(P24-28)【关键词】地应力改变;已有裂缝偏转;新裂缝;物模实验;地应力差异系数K'h【作者】卜向前;周大伟;李向平;吕宝强;张广清【作者单位】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西安71002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102249;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西安710021;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西安71002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1920世纪80年代,国外研究逐渐认识到重复压裂并不仅仅是已有裂缝的张开及延伸扩展,而是产生了与已有裂缝方位不同的新裂缝[1]。
Chevron石油技术公司在美国的LostHill油田,利用倾斜仪测量重复压裂裂缝方位,发现其与初次裂缝方位相差约30°。
20世纪90年代研究发现注采井的注入、生产活动引起地层压力下降,导致水平地应力方向发生改变,Warpinsk和Branagan[2]提出了改变地应力压裂概念,通过现场压裂测试指出压裂施工可以改变邻井周围的就地应力场。
运用ANSYS9.0计算重复压裂井周围注/采诱导应力
是 : 次人 工 裂缝诱 导 应 力 ; 井 注/ 生 产地 层孔 初 邻 采
隙诱 导应力 ; 采过 程 温度变化 对 引起 的应 力变化 注
等… . .
对于重复压裂诱导应力的研究 , 刘洪 建立了
重复 压裂气 井 三维诱 导 应力模 型 , 但没 有 给 出模 型 的数值 解 .i l 流 固耦合 的二 维数 值 模型 研究 Eb  ̄用 e3 J
维普资讯
46 4
佳 木 斯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0 年 07
× -
n
 ̄O n ( + 舅d t +鑫× 笔 舅 ) d 力
维普资讯
第2 5卷 第 4期
2) 年 0 月 (7 I 7
佳 木 斯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 a o a ui n e i N t a S i c d i ) or l f i s U i r t a r c neE io n J m v sy( u l e tn
Vo . 5 1 2 No. 4
Jl uy
20 07
文章编号 :08 42  ̄0 )4— 45— 4 10 —10 ( 70 04 0
运用 A S S . N Y 9 0计算 重 复压 裂 井周 围注/ 采诱 导 应 力
赵万春 王 , 峰 艾 , 池
( . 庆石 油学院提 高油气采收率教 育部重点实验室 , 1大 黑龙江 大庆 13 1 ;. 6 382 吉林油 田分公 司. 吉林 松原 180 300)
单、 实用 .
① 收 稿 日期 -07 3 6 ' 0 —0 一l 2
』× n 』K ( + 、 d+ × ’ 8 d y O = c + K d d』 × r r ( 5 )
重复压裂总应力场计算模型
重复压裂总应力场计算模型肖阳;王腾飞;赵金洲;胡永全;罗银富【摘要】定量描述垂直裂缝并重复压裂前各种因素产生的诱导应力场分布状况计算模型的研究还不完整,为此系统地研究了引起垂直裂缝井重复压裂前原地应力场变化的主要因素,建立了重复压裂时的总应力场计算模型;综合应用渗流力学、岩石力学和热力学理论,建立了热-流-固三场耦合应力场计算模型.该模型对耦合渗流方程、耦合温度场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对岩土变形方程则采用有限元法求解,并采用显示交替求解方式将其结合起来整体求解,可以得到热流固三场耦合作用下油/水井生产/注入引起的应力场变化,实现了对垂直裂缝并重复压裂前由于长期生产/注入活动产生的诱导应力场的定量分析和模拟,为现场实施压裂改造提供了指导.【期刊名称】《石油钻采工艺》【年(卷),期】2009(031)003【总页数】4页(P90-93)【关键词】重复压裂;应力场;诱导应力;三场耦合【作者】肖阳;王腾飞;赵金洲;胡永全;罗银富【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田开发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5自1946年开始,水力压裂技术就不断发展并逐渐成为油气井的一种主要增产措施。
1987年美国能源部在多井试验中进行改变应力的压裂试验,首先证明了地应力场受临井裂缝的影响[1];Dowell公司根据试验和模拟地应力研究认为,地层中存在的支撑裂缝将改变井眼附近应力分布,使重复压裂裂缝的起裂方位垂直于初次裂缝方位,离开井眼一定范围再发生转向,以平行于初次裂缝方位延伸[2];Bruno和Nakagawa用实验证明,孔隙压力的改变也会影响新裂缝的重新定向[3];Elbel 和Mack 用一套完全耦合的二维数值模型表明了在前次裂缝周围孔隙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并继续发展了他们以前的工作,研究了地层参数各向异性对重复压裂的影响[4];Boone 等人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表明,由于裂缝所引起的局部孔隙压力对裂缝发育方向的影响在渗透率各向异性油藏有所改变[5]。
气井重复压裂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
气井重复压裂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X杨 肖,王志国,于嫦娥(河南油田,河南南阳 474780) 摘 要:重复压裂新裂缝的重新定向分析是具有相当难度和应用价值的核心问题,也是制约重复压裂优化设计的关键。
重复压裂产生的裂缝方向取决于地应力状态,垂直裂缝井重复压裂前储层中的应力分布,尤其是水平主应力方向控制着重复压裂裂缝的起裂方位和延伸方向。
本文系统研究了垂直裂缝井重复压裂前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应力大小和方向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应用弹性力学、流固耦合、孔隙弹性理论等建立了重复压裂气井诱导应力场的数学模型,实现了垂直裂缝气井重复压裂前应力场的定量分析与模拟。
关键词:重复压裂;应力场;诱导应力;数学模型 重复压裂[1]技术是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后期稳产控水的重要措施。
处于高含水期开采阶段的井,由于老裂缝控制的油已经接近全部采出,必须利用重复压裂压开新缝,才能有效开采出老裂缝控制区以外的油,提高油气的产量和油气田最终采收率。
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和岩石破裂准则[2-3],裂缝总是沿着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开户。
因此,重复压裂井中的应力场分布决定了新裂缝的启裂和延伸。
本文建立了重复压裂井三维诱导应力场的数学模型,系统研究了影响垂直裂缝井重复压裂前应力变化的各种因素。
1 模型建立1.1 初次人工裂缝诱导应力模型地层岩石在重力应力场、孔隙液体压力和构造应力作用下处于三向应力状态,垂向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和最大水平主应力分别记为R z、R x和R y。
重复压裂前,井的状况可以简化(如图1、2)一平板中央有一长为2a的穿透板厚直线状裂纹(可以当统的井控管理,规范施工设计审批、安装操作和检查验收制度,坚持干部跟班作业制度和开工验收制度;开展井控演练制度,形成了强有力的井控管理体系,确保了作业井控安全。
4 精细经营管理,不断提高油藏经营效益4.1 调整经营考核办法,调动增储上产积极性建立经营承包运行模式:一是对油气藏经营管理区,把产量和可控吨油成本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二是对地质和工艺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实行责任目标承包与专项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三是对其他后勤服务单位,实行可控成本与管理指标承包考核,最大限度地压缩后勤服务单位各项消耗;四是对机关科室结合基础工作考核,实行技术管理指标、横向控制费用指标及科室包干费用相结合的模式,加大机关职能部门对基层单位的服务意识;五是对重点工程项目、多工种参与多部门配合或影响油田持续有效发展的关键点实行项目管理。
重复压裂气井三维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
重复压裂气井三维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为了探索重复压裂气井产能提升的机理,本研究基于三维地质构造和深部应力分布情况,建立了重复压裂气井的数学模型,研究了重复压裂对气井的微观改造效果,从而揭示了压裂产生的应力场变化规律。
本文重点阐述了重复压裂气井的三维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
1. 三维地质构造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前,首先需要建立相应的地质构造模型。
本文选取了典型的沉积盆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剖面法和测井曲线法,绘制了地质构造剖面图和地层分布图。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将地质构造分为主要分层和剪切构造两类。
主要分层构造中,各层位于不同深度,形成层状结构;剪切构造则形成了各向异性构造。
在数学模型中,需要将地质构造离散化为某一坐标系下的节点集合,每个节点具有一定的坐标位置和厚度属性。
2. 深部应力分布模型深部应力分布对气井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也需要在数学模型中考虑。
针对研究对象,可以通过地震勘探和地质资料等手段,获取深部应力分布的相关数据。
最常用的是利用矿物学实验和测试技术,获取岩石本构模型参数,并采用弹性力学原理计算深部应力分布。
本文选取了柯西应力模型作为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深度处的应力分布情况。
3. 重复压裂模型重复压裂是指在现有压裂井中,继续进行压裂操作来提高产能的一种方法。
在数学模型中,需要考虑重复压裂对井壁的影响。
由于压裂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对压裂过程进行模拟。
本文采用了裂缝边界元法(BEM)来模拟重复压裂过程中应力变化和裂缝扩张情况。
在模拟中,需要考虑不同阶段的应力变化和岩石损伤效应,以便评估重复压裂对井体的微观改造效果。
基于上述三个模型,可以建立三维诱导应力场模型。
该模型以节点为基础,通过计算各节点处的应力变化,得到在不同阶段的三维应力分布情况。
首先根据地质构造信息,将地质体划分成多个节点,计算每个节点处的初始应力状态。
然后按照重复压裂过程中的时间顺序,计算不同阶段应力场的变化情况。
重复压裂裂缝转向时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究了不同储集层渗透率下 , 复压裂的裂缝穿透率 重 及导流能力等对采油动态 的影响 , 取得了规律性的 认识 , 从而为重复压裂的选井选层 、 优化设计及评估
力, 但对注采井网注 入水 的驱替体积及地层中孔隙
压力分布形式的影 响是有限的; 二是对进入 中高含 水 开发期 的油 田来 说 , 由于地 层 的非均 质性 , 力 压 水 裂对注入水具有引效作用 , 常规增大施工规模有可 能导致重复压裂后施工井 的含水率急剧上升 。为 此, 许多油田开展了重复压裂垂直裂缝转 向技术的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6 采 工 艺
O L DRI L NG & P DUC l E I L I R0 T 0N T CHN0 OCY L
V0 . 8 No 6 12 . De . 2 0 c 06
3 大 庆 油 田井 下 作 业 分 公 司 , . 黑龙 江 大庆 130 6 00)
124 ; 0 29
摘要 : 裂缝转 向的 实现及选 井、 选层、 优化设 计等 的数 值模拟 和机理是 转向 重复压 裂需进 一 步研 究解 决的 问 题, 为此 , 用黑油模 型, 究 了在反九点注采井 网中, 采 研 不同储集层渗透率 下, 转向重复压 裂的裂缝 穿透 率和导流能 力等对采油动态的影响。研 究表明 , 不论是渗透率 高的地 层还是 渗透率低 的地层 , 不利 裂缝 方位 的边 井最适合 实 施 转向重复压裂且需要 比常规 重复压裂更大的缝 长 , 而有利裂缝 方位的边井和 角井 只需要 与常规 重复压裂相 当的 缝长 ; 同时, 转向重复压裂需要 比常规重复压裂更 高的裂缝导流能力。 关键词 : 重复压裂 ;裂缝转向 ; 油藏数值模拟
文 章 编 号 :00— 3 3 20 )6— 0 5— 3 10 7 9 (0 6 0 0 6 0
地应力的测定方法及分层规律的数值模拟计算
σ Z = ∫ ρ ( z ) gdz
H 0
(2-1)
第一节 现场水力压裂试验法测定地应力
现场水力压裂试验法测定地应力是根据试验测得的地层破裂压力、 瞬时停泵压力及裂缝 重张压力反算地应力。 为了能较准确地求得地应力, 现场水力压裂试验应遵守以下步骤进行: (1) 下套管固井后,钻开几米裸眼井段。 (2) 用水泥车以恒定的低速度泵入泥浆,记录下井口压力随泵入时间的变化曲线,直至 地层产生破裂。 (3) 地层破裂后,继续向井内泵入流体至裂缝延伸到离开井壁应力集中区,即 6 倍井眼 半径以远时(估计从破裂点起约历时 3~5min 左右,约合 300~400L 流体),进行瞬时停泵, 记录下瞬时停泵压力。 (4) 停泵压力平稳后,重新开泵,记录下裂缝重张压力。典型的水力压裂试验曲线见图 2-2 所示。从图中可以确定以下压力值: 1)地层破裂压力 p :为井眼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压力,是地层破裂造成泥浆漏失时的井 内液体压力。 2)瞬时停泵压力 p :瞬时停泵,裂缝不再向前扩展,但仍保持开启,此时 p 应与垂直 裂缝的最小地应力值相平衡,即有 p = σ 。 3)裂缝重张压力 p :瞬时停泵后启动注入泵,从而使闭合的裂缝重新张开。由于张开 闭合裂缝所需的压力 p 与破裂压力 p 相比,不需要克服岩石的拉伸强度 S ,因此可以近 似地认为破裂层的拉伸强度等于这两个压力的差值,即: S = p − p
f
s
s
s
h2
r
r
f
t
t
f
r
- 17 -
第二章 地应力的测定方法及分层规律的数值模拟计算
日期:1994.1.31 井深:4340m;钻井液密度:1.70g/cm³; 孔压系数:1.20g/cm ; p =19.5MPa; p =11.0 MPa; p =14.0MPa;St=5.0MPa
重复压裂应力场分析
0 0
0.5
0
0.50xxyz
四、重复压裂应力场和压力场计算模型
1.应力场数学模型
(4)边界条件
u u0
位移边界条件:
v
v0
w
w0
力边界条件:
T T
x y
f1 f2
T
z
f3
混合边界条件:
T T
x y
f1(u ,v, w ) f2(u,v, w )
T
z
f3(u,v, w )
四、重复压裂应力场和压力场计算模型
1.应力场数学模型
(5)采用虚功原理
xx
x
p
xy
y
xz
z
f
x
u
xy
x
yy p
y
yz
z
fz
x
xy
y
zz p
z
f
z
w
(6)将上式积分后得到:
x x px xy y pyz z pz zy z y z x z x z x y x y d fx u fy v fz w d T x u T y v T z w d
四、重复压裂应力场和压力场计算模型
1.应力场数学模型
(1)有效应力场的理论公式推导-考虑压力场的平衡方程
xx x
p
xy y
xz z
fx
0
xy x
yy p y
yz z
fy
0
xz
x
xy y
zz
z
p
fz
0
(2)线性变形几何方程 :
xx
yy
zz
xy
yz
重复压裂转向的概念
气井重复压裂前应力场分析
气井重复压裂前应力场分析杨林;卢聪;朱鹏【期刊名称】《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7(040)002【摘要】重复压裂是针对初次压裂作用失效,或具备提高油气产量潜力的井进行再次压裂改造的工艺措施.研究重复压裂造缝机理及裂缝转向机理可以提高重复压裂的成功率和大幅度提高油气井产量.四川盆地川西地区作为重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目前有相当多的压裂井失去了增产功能,需要重复压裂提高气井产能.为此,基于应力场分布理论,以川西地区某井为例,结合气井地质特征,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对井筒周围应力场、初次人工裂缝产生的诱导应力场以及生产过程中孔隙压力改变产生的诱导应力场进行仿真.结果表明:①诱导应力集中位于裂缝尖端,离裂缝越远诱导应力越低;②不考虑流固耦合情况下,孔隙压力增大,应力转向距离减小;③井眼周围应力场转向范围随着原地应力差的增大而减小;④生产压差越大越容易产生地应力转向;⑤缝宽越大、裂缝越长越容易发生地应力转向.本模型可快速模拟井筒及裂缝周围应力场转向范围,确定重复压裂是否产生新裂缝和重复压裂的最佳时机,对优化压裂施工设计、提高重复压裂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总页数】6页(P69-74)【作者】杨林;卢聪;朱鹏【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公司;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公司【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致密油藏重复压裂前应力场分布研究 [J], 孙元伟2.气井重复压裂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 [J], 杨肖;王志国;于嫦娥3.重复压裂气井三维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 [J], 刘洪;易俊;李文华;胡永全;赵金洲4.川西重复压裂气井应力场分析 [J], 钟烨;郭建春;杨林;邓燕5.塔河油田重复酸压前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 [J], 王涛;房好青;赵兵;曲占庆;郭天魁;王子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6、重复压裂裂缝起裂应力场模拟
重复压裂裂缝起裂应力场模拟闫铁 陈要辉 程怀标(大庆石油学院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大庆 163318)摘 要:近年来重复压裂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裂缝的起裂不仅受就地应力场的控制,压裂液的注入导致的温度场改变、地层孔隙压力场的改变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决定作用。
本文首先建立了初裂缝诱导应力模型、温度变化诱导应力模型及孔隙压力变化诱导应力模型,并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 进行了计算模拟。
结果表明,当诱导应力差大于初始应力差时,裂缝将在与原来不同的方位起裂。
关键词:重复压裂;起裂;应力场一、引言重复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气田开发中后期稳产增产的重要措施。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老裂缝失效,或老裂缝控制的原油已接近全部采出,必须实施改向重复压裂,在油气层中打开新的油气流通道,更大范围地沟通老裂缝未动用的油气层,大幅度增加油气产量,进一步提高油气藏开发效果。
重复压裂井中的应力场分布决定了新裂缝的启裂和延伸。
有许多因素影响重复压裂新裂缝的重新定向[1]~[6],然而,无论是应力重定向导致的裂缝重定向,还是剪切应力变化引起的岩石剪切破裂,裂缝沿着剪切面延伸而重新定向,其最基本的控制因素总是原地应力场的变化。
影响重定向的因素主要是人工裂缝、孔隙压力变化、地层温度变化。
人工裂缝的存在能改变近井地带的方向与大小;孔隙压力在裂缝周围的分布不均匀,改变了地层中裂缝周围的孔隙压力梯度,导致整个储层内的地应力重新分布;注液活动导致地层温度场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地层中的应力。
本文应用弹性力学、孔隙弹性理论以及热弹性理论建立了相应的诱导应力场数学模型,并用软件ANSYS 进行求解。
二、重复压裂诱导应力场模型重复压裂前井筒及裂缝附近的诱导应力场主要是初次人工裂缝诱导的应力场、孔隙压力变化诱导的应力场、温度场变化诱导的应力场。
1、 初次人工裂缝诱导的应力场假设地层均质各向同性,且岩石为线弹性介质,裂缝为垂直裂缝如图1。
地应力场测量及计算
地应力场测量及计算
地应力测量有直接法和间接法。
前者可
以通过测量岩石的破裂压力直接测量;后者
通过测量岩石的变形来反演地应力。
1.水力压裂法
根据微型压裂压力曲线(如图6-4所
示),可以计算应力场。
r F t p p -=σ (6-23)
c y p =σ (6-24)
s r y x p p --=σσ3 (6-25)
式中 p r -- 裂缝重张压力,MPa ;
p c -- 裂缝闭合压力,MPa 。
2.实验室分析方法
(1) 滞弹性应变恢复(ASR ) 基于岩心与其承压岩体发生机械分离后所产生的应力松弛,恢复应变按各个方向测量并确定主应变轴,并假定主方向与原位应力主轴相同,按已知的弹性常数和上覆岩层载荷情况间接计算应力值。
(2) 微差应变分析(DSCA ) 它是基于应变松弛作为“应力史”痕迹的思想,假设应变松弛形成的微裂缝密度和分布与岩心已经出现的应力下降成正比。
通过描述微裂隙分布椭球,即可揭示以前的应力状态。
因此,利用岩体在加载初期广泛发育的微不连续性(micro-discontinuities )即可非常准确地测量不同方向的应变,得到与以前应力状态有关的微裂缝各向异性特征。
图6-4 微型压裂试验的压力记录。
页岩水平井重复压裂现地应力场计算方法
· 1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804042)、国家重大专项“涪陵页岩气开发示范工程”(编号:2016ZX05060004)、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编号:Q20181313)、长江大学青年科研支持计划长江青年基金(编号:2016cqn045)。
页岩水平井重复压裂现地应力场计算方法李奎东1 纪国法2,3 刘 炜1 肖佳林1 李少明1 熊力坤11.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2.长江大学·非常规油气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3.长江大学·湖北省页岩气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摘 要 页岩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后产能递减快、稳产期短,需要进行重复压裂以提高页岩气井的产量和最终可采资源量,而重复压裂的成功与否决定于选井选层工作和压裂优化设计,尤其是弄清重复压裂前现地应力场的分布情况以确保满足老缝张开与新缝起裂条件。
为此,充分考虑构造运动、储层天然裂缝分布情况及层理关系,基于测井数据和施工压力数据,构建了原地应场计算模型;并依据等效主裂缝理论,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缝内净压力,在生产衰竭诱导基础上,通过线性叠加原理建立了页岩多段簇水平井重复压裂现地应力场计算方法。
结果表明:①页岩水平井原地应力计算方法中,原地应力场水平应力构造系数由压裂施工数据反演得到,可真实反演原地应力场大小;②根据不同裂缝段簇和孔隙压力降低产生的诱导应力变化特征建立的诱导应力场计算方法,对实例井的计算结果和压后产量变化都显示长水平段多段簇压后裂缝诱导应力已使地应力场发生转向。
结论认为:页岩水平井重复压裂现地应力场计算方法能够为现场重复压裂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页岩 水平井 重复压裂 现地应力场 应力转向DOI:10.12055/gaskk.issn.1673-3177.2020.03.014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current in-situ stress field before refracturinghorizontal shale wellsLi Kuidong 1, Ji Guofa 2,3, Liu Wei 1, Xiao Jialin 1, Li Shaoming 1, and Xiong Likun 1(1. Petroleum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inopec Jianghan Oilfield Company, Wuhan, Hubei 430035, China; 2. Hubei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Yangtz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100, China; 3. Hubei Development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Shale Gas, Yangtz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100, China)Abstract: After staged fracturing is implemented for horizontal shale wells, the productivity declines rapidly and the stable production period is short. So, refracturing shale-gas wells is needed to improve both production and ultimate recoverable resources. The success of refracturing is dependent on well and layer selection, and optimal fracturing design, and it is particularly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distribution of current in-situ stress field before this refracturing to ensure certain conditions for opening old fractures and splitting new fractures. Based on well-logging and construction pressure data, a model to calculate the in-situ stress field was established with full consideration of tectonic movement,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fractures in reservoirs, and bedding correlation. Then,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equivalent principal fracture, the net pressure within fractures was calculated by means of the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induced production depletion, one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present in-situ stress field before multi-staged and cluster refracturing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linear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Results show that (1) speaking of the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the in-situ stress of horizontal shale wells, the horizontal stress construction coefficient of in-situ stress field is inverted from fracturing data, and it can reflect the true value of in-situ stress field; and (2) some results are obtained for typical well by the induced stress field calculation method which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ced stress generated by different fracture stages/clusters and pore pressure drop, and both these results and the change of postfrac production rate show that the in-situ stress field is diverted by fracture-induced stress after the multi-staged/cluster fracturing in long horizontal section. In conclusion, this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present in-situ stress field before refracturing horizontal shale well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optimal design.Keywords: Shale; Horizontal well; Refracturing; current in-situ stress field; Stress diversion0 引言页岩气的有效开发得益于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技术,但投产后产量递减快、稳产期短[1-6]。
重复压裂应力场变化规律研究与应用资料
重复压裂应力场变化规律研究与应用资料重复压裂是一种在油气井完井过程中常用的提高油气产量的技术手段。
重复压裂技术通过多次施工压裂,能够显著提高储层中的有效裂缝数量和长度,从而增加油气储层的渗透率,促进油气的流动和产出。
重复压裂应力场变化规律的研究与应用资料对于优化重复压裂设计和提高储层压裂效果至关重要。
重复压裂的应力场变化规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次压裂的应力重分布和后续压裂的应力补偿效应。
首次压裂的应力重分布是指在首次施工压裂后,原本平衡的地层应力分布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一个新的应力场。
后续压裂的应力补偿效应是指在后续施工压裂过程中,由于之前的压裂裂缝存在的影响,地层应力场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重复压裂技术要求在后续施工中合理地利用首次压裂的应力重分布和后续压裂的应力补偿效应,以达到增加储层有效裂缝数量和长度的目的。
为了深入研究重复压裂的应力场变化规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和途径:1.数值模拟仿真:利用地质和工程参数,在计算机上建立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或有限差分方法等数值计算技术,模拟地层的应力变化及裂缝扩展过程。
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模拟结果,可以分析重复压裂应力场变化规律。
2.现场观测实验:在实际压裂过程中,采集并记录压裂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压力、位移、变形等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可以获得不同压裂次数下的应力场变化规律。
3.监测技术应用:利用现代地震监测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油气井周围的地下应力变化。
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可以获取重复压裂后地下应力场的变化情况,并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重复压裂应力场变化规律的研究对于优化重复压裂设计和提高储层压裂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设计重复压裂参数和工艺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首次压裂的应力重分布和后续压裂的应力补偿效应,增加储层的有效裂缝数量和长度,提高油气产量。
同时,重复压裂应力场变化规律的研究对于油气井工程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可以指导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合理选择重复压裂的次数和间隔,从而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和产能效果。
重复压裂裂缝转向的ANSYS有限元模拟
重复压裂裂缝转向的ANSYS有限元模拟
张公社;赵蓓;石惠宁;宋时权
【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卷),期】2009(031)006
【摘要】运用ANSYS10.0软件对重复压裂的应力场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初次人工裂缝的存在,引起近井眼处应力极大值与极小值发生转向,重复压裂将产生垂直于初次裂缝方向上的新裂缝.根据断裂力学应力强度因子准则对重复压裂新裂缝的转向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绘出了新裂缝转向的轨迹;重复压裂新裂缝开始垂直干初次人工裂缝,在延伸过程中进行不断地转向,最终基本和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
【总页数】4页(P141-144)
【作者】张公社;赵蓓;石惠宁;宋时权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3;华北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河北任丘062550;胜利油田有限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57.1
【相关文献】
1.重复压裂前诱导应力影响新裂缝转向规律 [J], 唐述凯;李明忠;綦民辉;韩蕊;李根
2.低产油气井强制裂缝转向重复压裂技术 [J], 王坤;葛腾泽;曾雯婷
3.榆树林油田扶余油层重复压裂裂缝转向研究 [J], 李龙;蒋建方;姚洪田;窦淑萍;肖立国;周洪亮;刘光普;蒋睿;高翔
4.低渗透煤层转向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的扩展有限元模拟研究 [J], 郭辉;王新萍
5.浅谈低产油气井强制裂缝转向重复压裂技术 [J], 夏旭华[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复压裂前的地应力场分析
:
一
图 1 水 力 压 裂 裂 缝 诱 导 应 力 模 型
以 此 物 理 模 型 研 究 初 次 压 裂 裂 缝 诱 导 应 力 属 于 平
面应 变 问题 , 据 弹性 力 学 理论 , 用 F uir 根 利 o r 变换 和 e
B se 函数 ,以及 Tt m r —u big esl i h as B sr e对偶积 分 方程 c h d
断
块
油
气
田
21 0 2年 7月
延 伸 的影 响 。尽管 如此 , 在重 复压裂 造缝 机理 、 出新 压 缝 的可能 性及 新缝起 裂位 置确定 等方 面 ,仍存 在需 要 探讨 的 问题 ;且 以往 多 为室 内实验或 现场 试验 定性 研 究 , 乏 定量描 述重 复压 裂前地 应力 场 的计 算模 型 。 缺
至各 向 同性点后 , 渐转 向到 与初始 裂缝平 行 的方 向 逐 根据 储层应 力分 布状 态 ,重 复压 裂形 成 的裂缝 可 能是 继续 延伸 原有压 裂裂 缝 .也可 能 由于地应 力场 改 变 而产生 新 的裂缝 ] 1。新 缝 的起 裂受 到多 方 面 因素 的 5 影 响 , 巾一些 因 素可能产 生诱 导剪 应力 , 其 当最 大剪 应
( 2 。 ( ] ( r )icf ) 9 f s + a s 手 2 n )
式 中 : , 分 别 为 , 向 的裂缝 诱导 应 力 ; 为 △ △ Y方 t 『 裂缝 剪切诱 导应力 ; p 为施加 在裂纹 面上 的压力 ; , r r, f f
分别 为 任一 点 A 到裂 缝 中心 及 裂 缝 两 端 的距 离 ; 0
0
口
应 力 的相 对 大小 关 系 ]对 于 受 正断 层 和 走 滑 断层 构 . 造 控制 的油气 井 , 裂 时一般产 生垂 直裂 缝 , 逆 断层 压 受 控 制 的油气井 , 般产生 水平 裂缝 。对 于 同一 构造 , 一 地 层 中不 同深 度处 的地应 力是不 同的 ,压 裂层 位上覆 岩 层 压力 和 2 水平 地应 力 的计 算公 式分别 为 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7 24.7 24.31 23.86 23.23 22.97 22.84 22.76 22.72 22.70
50 27.40 22.70
2.2.2 人工裂缝诱导应力 本井 2004 年 11 月压裂投产,初次加砂 20m3 ,预计半缝长为 79 米左右,穿透比 0.75(裂
缝高度 21 米左右)民* *井初次裂缝人工诱导应力场计算结果如下表:
1. 地应力模型建立与计算
为了研究裂缝转向,需要得到井眼周围有效应力场分布。井眼周围应力场可由三部分组 成:
(1)远场引发应力的原地应力场; (2)人工裂缝产生的诱导应力场; (3)流体流动引发的孔隙压力诱导应力场。
1.1 原始地应力的计算
1.1.1 建立模型
垂向地应力是由上覆地层重力引起的,它是随着地层密度和深度的变化的,在深度 H
-1-
具体的做法是用用压裂资料计算某一深度的地应力,再根据求出的地应力值反算构造应力系
数 β 和ψ 。
Pwf
+ Pp − σt σv
+ sin2 α
=
⎡⎢⎣3sin2
ϕ
−
cos2
ϕ
cos2
α
⎤ ⎥⎦
σH σv
+
⎡⎢⎣3
cos2
ϕ
−
sin2
ϕ
cos2
α
⎤ ⎥⎦
)
∂x j
=
−
∂(∂∆p) ∂xi
⎪ ⎩
∆
σ
' ij
=
∆σ
' ji
(2-13)
式中: i =1 代表 x 方向, i =2 代表 y 方向, i =3 代表 z 方向。
⎧
应变-位移方程:
⎪∆ε ⎨
ij
=
1 2
⎛ ⎜⎜⎝
∂ui ∂x j
+
∂u j ∂xi
⎞ ⎟⎟⎠
⎪ ⎩
∆εij = ∆ε ji
(2-14)
1.3.1 建立应力——应变模型
假设岩石为具有小变形的弹性介质,储集层和流体等温。应力-应变模型基于弹性理论 的三个基本关系式组成:应力平衡关系、应变-位移关系和应变-应力-压力关系。用 i, j, k 分别代表坐标系统中的 x, y, z 轴。
应力平衡方程:
∑ ⎧
⎪ ⎨
3 t =1
∂
(
∆
σ
' ij
(1
+
v
Ev
) (1
−
2v
)
G
=
2
E
(1 +
v
)
由井眼压力和流动压力引起的有效径向应力和有效切向应力。 有效径向应力:
∫ σ
' r
=
(1− 2v) (1− v)
1 r2
r rw
⎡⎣rp
f
(r,t
)⎤⎦dr
+
rw2 r2
pw +
p0
⎛ ⎜1
−
⎝
rw2 r2
⎞ ⎟
−
⎠
p (r, t )
有效切向应力:
∫ σθ'
2. 实例计算
2.1 区块的基本状况
新民油田开采的主力油层为扶余油层及杨大城子油层,油层埋藏深度在 1050~1400 米。 新民油田属岩性断块油藏,断层为近北东向和南北向同生断层,主力砂体呈北东―南西和北 西―南东向延伸。根据上述原因,同时考虑到注采井网的完整性,对于新民油田采用了初期 采油速度较高的反九点法面积注水的注采方式。新民油田井排方向的选择为垂直断层,沿着 砂体,避开裂缝,使各项水井见水相对均匀。选取新民某区块的**井,模拟计算该井地应力 大小。**井是 2005 年投产新井,本井 11、12 小层砂体厚度 10.0 米、静态发育较好,为主 力油层。初产液 9.5 吨、产油 6.0 吨、含水 36.84%,目前日产液 1.3 吨、日产油 1.0 吨、含 水 23.08% 。产液量下降了 7.3 倍,且注水见效程度不明显。
2.2 目的井地应力计算
2.2.1 原始地应力计算 ①确定上覆地层应力
根据前面给出的上覆地应力的确定方法,有某区块的密度测井曲线确定上覆地层应力。 测量井段为在 1100~1400m,每隔 1m 取一个深度上对应的密度值。各深度下的密度数据离 散点,以及对些数据点进行回归,其回归关系公式:
-4-
重复压裂地应力场数值模拟计算
张红妮 1,何坚 2
1 吉林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吉林松原(138000) 2 吉林油田公司信息管理部,吉林松原(138000)
E-mail:hongni0727@
摘 要:经过水力压裂后的油气井,由于受压裂工艺、材料的限制,规模欠小等原因会导致 水力裂缝导流能力大幅降低而逐渐失去作用,为了获得稳产和经济的开采效益必须进行重复 压裂。在己经压裂改造过储层中,由于人工裂缝的存在及油气井长期的生产活动,导致地应 力发生变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求解,得出初次压裂和采油注水产生的诱导应力的大小, 且在原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产生的诱导应力远远大于在最大主应力方向,应力发生反转,重 复压裂产生新缝。 关键词:重复压裂,诱导应力,模拟计算,应力转向 中图分类号:TE348
上井的破裂压力数据,由方程(1-4)可以构成一个方程组,其形式为:
⎡ P1 ⎤ ⎡ a1
⎢ ⎢
P2
⎢#
⎥ ⎥ ⎥
=
⎢ ⎢
a
2
⎢#
⎢ ⎣
Pn
⎥ ⎦
⎢ ⎣
a
n
b1 ⎤
b2 #
bn
⎥ ⎥ ⎥ ⎥ ⎦
⎡σ
⎢ ⎣
σ
H h
/σ v /σ v
⎤ ⎥ ⎦
(1-5)
求解方程(2-5)需要至少两组测量数据,当测量数据大于未知数个数时,将构成一个
超定方程组,可用最小二乘法解,使解的误差最小化。最终可以求得最大和最小地应力。
将确定好的σ H 和σh 代入下式,即可确定 β 和ψ 值。
β
=
σ H − Pp σv − pp
−
1
µ −
s
µ
s
⎫ ⎪ ⎪
ψ
= σ h − Pp σv − pp
− µs 1− µs
⎬ ⎪ ⎪⎭
(1-6)
将求到的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常数和目的井的参数代入(2-2)和(2-3)式,即可求得该
井的原始最大最小主应力。
1.2 人工裂缝引起的诱导应力
1.2.1 建立数学——力学模型 假设无限大储层中含有一条对称双翼的垂直裂缝,水力裂缝人工诱导地应力场属于
平面应变问题,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建立平面应变问题的平衡微分方程②、平面问题的几何 方程②和平面问题的本构方程②为数学模型。
模型的边界条件为:
初次人工裂缝产生后,油气井长期的生产活动将在井眼和初次人工裂缝周围的椭圆形区 域内导致局部孔隙压力重新分布,改变油藏中的应力分布状况。因此,当重复压裂井中的诱 导应力差足以改变地层中的初始应力差时,则在井筒和初次人工裂缝周围的椭圆形区域内发 生应力重定向[3]。根据弹性力学理论和岩石破裂准则,裂缝总是沿着垂直于最小水平主应力 方向起裂,那么重复压裂产生新裂缝将可能垂直于初次裂缝缝长方向起裂和延伸,一直延伸 到椭圆形的应力重定向边界处(应力各向同性点),超过应力各向同性点后,应力场方向恢复 到初始应力状态,重复压裂新裂缝将逐渐重新转向到平行于初次裂缝缝长方向继续延伸。
r c
⎛ ⎜ ⎝
c2 r1r2
3
⎞2 ⎟ ⎠
sin θ
sin
3 2
(θ1
+θ2
)
+
p
⎡ ⎢r
⎢ ⎢⎣
(
r1r2
)
1 2
cos ⎜⎛⎝θ
−
1 2
θ1
−
1 2
θ
2
⎤
⎞ ⎟⎠
−1⎥⎥ ⎥⎦
(2-11)
3
τ xy诱 导=
p
r c
⎛ ⎜ ⎝
c2 r1 r2
⎞2 ⎟ ⎠
sin θ
cos
3 2
(θ 1
+ θ2 )
−1) − 0.0098H ] + 0.0098H
σh
=
( 1
0.238e−10−4 H − 0.238e−10−4
H
+ 0.763)[2.032 ×102 (e10−4 H
−1) − 0.0098H ] + 0.0098H
民* *井目的层段是 1108.4-1119.2 米,原始地应力场计算结果如下表:
(2-12)
⎧r = x2 + y 2
⎪
⎪⎨r1 = y 2 + (x − a)2
⎪ ⎪⎩r2 =
y 2 + (x + a)2
式中: a 为裂缝的半长。
⎧θ = tan −1(y / x)
⎪ ⎨θ1
=
tan −1[y
/(x
−
a)]
⎪⎩θ2 = tan −1[y /(x + a)]
1.3 流体流动引起的诱导应力
出的垂向应力σ v 为:
∫ σv =
H ρ (h)gdh
0
(1-1)
σH
= ( µs 1− µs
+ β )(σ v
−
pp ) +
pp
(1-2)
σh
=
( µs 1− µs
+ψ )(σ v
−
pp ) +
pp
(1-3)
1.1.2 模拟计算
在地应力计算公式中,构造应力系数 β 和ψ 是未知的,必须建立一种方法来确定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