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案导学应用
“学案”是教师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而提前设计的一种学习方案。“学案导学”事实上是借助于一定的教学方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从而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实施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师生默契配合,共同来完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主要包括以下环节: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学生根据教材自学,学生合作讨论,教师总结,进行巩固练习。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学案导学,教师应重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着眼于学生历史知识的获取与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在该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习效果的评判者。在此,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谈学案导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自主学习
教师设计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时,应该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要少而精,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提示自发、主动地去完成既定学习目标。例如,讲授“秦的暴政”的知识点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1)秦有哪些暴政?请阅读课本和课外书籍,并一一指出。(2)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秦始皇个人的残暴吗?第一个
问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地去查找课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同时,课外书籍的引入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也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秦始皇残暴统治的了解。在学生已经了解秦的暴政的基础上提出第二个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求解的习惯。针对第二个问题,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使他们能够通过查阅书籍、搜集资料等途径独自解决问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合作交流
设计合作交流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将部分重点、难点内容以讨论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自主发表见解,并相互交流意见。就教授“秦的暴政”这一知识点,笔者这样设计学案:
1.小组互动解疑,师生互助解疑。将全班学生按照座位的排序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以解决遇到的问题,若有问题无法解决,再向教师请教。这种小组内部交流的方式,既节省了教师核对答案的时间,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可以让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完成个人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辅助教师对学困生进行指导,在互助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课前搜集相关成语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自己在课外搜集的与秦始皇的统治有关的成语故事。
3.讨论自己心中的秦始皇形象。教师在学生讨论之前,介绍各种对秦始皇的不同评价,比如肯定秦始皇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史记》中的记载“刻薄寡恩,心如狼虎”等。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畅所欲言。之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本组成员心中的秦始皇形象。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类似问题的解题思路。
三、成果检验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入成果检验环节。仍然以教授“秦的暴政”的知识点为例,笔者针对教学内容,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检测题。一种是基础练习,目的是巩固学习成果,如:
最终攻占咸阳,灭亡泰国的人物是( )
A刘邦B项羽C陈胜D吴广
另一种是提高练习,目的是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下面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秦律,一人犯法,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会受到牵连。B.秦末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起义。
C.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的转折点,自此之后秦朝逐步灭亡。
D.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四、教学后记
设计教学后记环节,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让学生巩固和反思,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这是学习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课堂高效的有效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经常会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本课的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笔者重点指导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并相互分享学习成果。
总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更加注重学生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从被动地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