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作业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创新作业

姓名:张定兴

班级:信管0902

学号:200903109

如何把吸收能力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

(以“巨大中华兴衰”为例)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虽然在改革开放下,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依然掩饰不了我国目前存在的危机,我国只是在全球担当了“制造大国”的角色,但主、产品的主要收入依然在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强国里,目前中国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导致“山寨”现象的泛滥,由于山寨产品善于模仿,所以低价是山寨产品的唯一竞争手段,由于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支持,这样的下去山寨产品不会获得长期的利益,相反会山寨之间会带来恶性的残酷的血战,互相残杀,谁也不是优胜者,谁也不会笑到最后,中国未来企业是不能靠模仿其他国家产品而壮大的,随着国家间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经济发展中环境和能源资源的制约,中国制造缺少核心技术、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负荷大等矛盾愈加突出,亟待破解之道。

而一个企业如何能通过模仿而创新和把吸收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就显现得尤为重要,吸收能力是企业为了创造价值而建立起来的获取、消化、转化和利用知识的组织惯例,企业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就可以认识到新信息的价值,进行吸收,并将其使用和商业用途,吸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包括消化外部知识、外部知识内部化、转化外部知识、使外部知识和企业组织惯例相适应,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知识。

要学习或吸收外部知识,首先要有能力认识到外部新知识的价值,这是吸收能力的首要组成成分,知识获取能力是企业获得对自身非常重要的外部新创知识的能力,知识获取的强度、速度和方向三个特性对吸收能力有影响,企业识别、收集知识的强度和速度方面的努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知识获取能力的质量,消化是企业分析、处理、解释和理解外不去的知识的惯例,转化是企业组合已有知

识和新获取、消化的外部知识的惯例,企业知识利用能力是在企业运作中引入从外部获取并转化的知识,优化、扩展和提升已有能力或创造新能力的惯例。

而根据吸收能力的特性,企业能够提高吸收能力提升的主要措施有:增加研发投入;扩大外部知识接触渠道;积累知识基础;加强内外部合作和交流,建立跨边界沟通机制;建立有利于知识吸收的组织文化,我国企业研发能力还比较薄弱,研发投入相对较低,面对新技术和新知识不断出现,企业需要增加研发投入:一方面激活企业内部知识,促进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开发和产生新知识,以此提高知识水平;另一方面,使研发活动更为活跃,企业不只是创造新知识,而其更多了解和运用外部知识,增加知识存量,作为一个后发国家的企业,需要尽可能地了解发达国家更为先进的知识体系,接触已有先进知识之后,企业才有机会判断知识的价值,并且从所有可接触的知识中选择有价值的知识予以吸收,企业自身知识基础的积累和扩大能显著提高吸收能力,知识是逐渐积累的,而且新积累的知识和知识基础有关,企业获取外部知识源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必须具有知识基础,知识基础影响企业吸收新知识的态度和选择对象,企业也可以通过岗位轮换、跨部门开发项目、技术论坛等形式促进内部合作和交流,企业组织结构要朝“学习型企业”努力,使建立的组织结构能促进企业快速获取、消化和使用知识,使企业能在个人学习、组织学习和团队学习层面上更好的发展,企业文化对知识吸收有重大影响,开发的企业文化能让企业重视外部知识的利用,能够促进内部知识共享和转移。

企业在动态市场环境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两条重要因素是创新和战略灵活性,吸收能力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增加战略灵活性,而且吸收能力难以模仿,因此,吸收能力难以模仿,因此,吸收能力可以为企业拥有持续竞争优势做出重

要贡献,吸收能力中包含的知识转化能力和知识利用能力可以为企业带来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提升企业业绩,企业通过知识组合和利用,可以进行新产品开发,扩展产品线,知识转化能力可以通过知识的情景转换,帮助企业创造新产品概念,或者改变已有工艺,知识利用能力更进一步把吸收到的知识转化进新产品,提高企业业绩,带来竞争优势,良好的吸收能力也能帮助企业克服熟悉、老化和临近陷阱,增加战略灵活性,吸收能力难以模仿,具有独特吸收能力的企业可以获得独占能力的资金,使竞争优势可持续。

任何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必须努力吸收外来有利因素转化为自己的竞争优势,“巨大中华”的兴衰成败就体现了这一点。由于华为能吸收有利因素转化为自己的竞争优势,所以才能超过中兴、大唐和巨龙,成为电信领头羊。

巨龙、大唐、中兴、华为四家电信制造企业原本处于同一规模,时隔几年,华为的销售收入是巨龙的60多倍,同样的市场环境,同样的领域,人们不禁要问——昔日的四强,今日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巨大中华”一度成了民族通信制造业的代名词,在业内叫的很响,但时隔几年,四家企业渐渐拉开了距离,华为和巨龙的利润差距扩大到60多倍。四家企业中,华为企业是民营企业,其余三家都是国有企业,但不同的是,中兴不仅是上市公司,而且采取了国有民营的运行机制,大唐也是上市公司,只有巨龙是百分之百的国有企业,当时也很辉煌,巨龙推出的04交换机一举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地位的局面,的确如一缕春风,让国人看到了民族高科技的希望,但是今天国内通信市场已经难看到巨龙的身影。

虽然巨龙的失败不仅仅是没有进一步的自主创新,主要是由于体制的落后,但相比而言,华为在技术创新上就做得很好,华为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拥有

自主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它能很好的吸收有利技术因素转化为自己的竞争优势。一.技术创新活动的理论模型:从技术驱动到市场驱动

华为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能通过发现问题而进一步解决问题,在中国联通CDMA 项目招标中落选曾是华为人心中的隐痛。华为在反思中发现,失败的根源是产品开发的思路错了。过去的产品开发是由技术驱动的,能研发什么就制造、销售什么。然而,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新技术的不断问世大大超越了人类的现实需求,超前太多的技术,如果不能为人们所接受,就要付出大量成本,甚至可能导致公司破产。从此,华为的研发战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技术驱动转变为市场驱动,强调以新的技术手段实现客户需求。

华为认为创新源自客户需求,在企业创新中坚持客户导向的原则。这种“客户导向”体现在,从研发的最初就考虑到市场,甚至考虑到后期的客户如何维护的问题。为此,华为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中,建立了富有特色的“战略和市场营销”体系,专注于客户需求的理解、分析,并基于客户需求确定产品投资计划和开发计划,以确保以客户需求来驱动华为公司战略的实施。已立项的产品在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要基于客户需求来决定是否继续开发或停止或加快或放缓,适应市场,而不是单纯的就技术而论技术;鼓励创新,而不搞盲目出新,这就是华为自主创新的成功之路。

二.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1)明晰的产权制度是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的基本保证。只有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企业才会改“政府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华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自负盈亏,在激烈市场的的竞争下,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才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唯一有效途径。2)技术创新的内部动力分为主动力和被动力。主动力就是企业主动进行创新的动力,主要包括对创新可能带来的高额风险垄断利润的追求和追求企业的发展。外部动力是指来自企业之外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激励和约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