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矿产资源的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银矿产资源的现状

中国是开采和利用银金属最早的国家之一。

十九世纪末叶,在中国已经出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找矿勘探和采矿技术的银矿山,同时能够生产白银。当时有河北承德三山银矿山(1882年)、广西贵县天平寨银矿山(1889年)、广东香山天华银矿山(1888年)以及吉林天宝山银矿山(1890年)等。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有了现代科学理论武装的地质勘探队伍,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找矿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发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的矿产资源,但却没有银矿找矿的报道,也没有这方面的统计资料。

1975-1980年,世界银矿的储量由18.66万吨提升到25.27万吨时,中国还没有一吨银矿储量的资料。当时已发现了并勘探世界级的超大型铅锌矿——云南金顶铅锌矿(伴生Ag品位10.4g/t)和号称密西西比型(MVT)铅锌矿甘肃厂坝铅锌矿以及广东凡口铅锌矿(共生Ag品位102g/t),银矿资源量达到了5000t,却没有找到对银矿找矿有贡献的记载,因为那时国家还没有提出独立银矿的工业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银矿产资源的认识产生了影响。

1982年,地质矿产部在广西博白召开了全国银矿的地质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独立银矿的概念。独立银矿是指矿石的银品位和储量均达到了工业独立开采利用的要求;共生银矿是指除银元素外,还共生有其他金属组分并达到工业生产要求;伴生银矿是指银元素含量较低,达不到独立开采利用的要求,只能在开采其他主要产品时顺便回收银。当时确立了银的工业指标为:

边界品位Ag=40g/t

可采品位Ag=100g/t

1987年,全国储委又把边界品位为:40-50g/t,工业品位100-120g/t。

1989年国务院成立了“白银地质勘查基金委员会”,确定了银矿勘查工作条例,对重视白银找矿并有成果的单位予以奖励。在条例上第一次明确了独立银矿、共生银矿、伴生银矿的概念。1990年国家制定了《银矿地质勘探规范》,进一步强调了独立银矿、共生银矿和伴生银矿的地质勘探工作要求,并确定了独立银矿、共生银矿和伴生银矿的勘探指标。

独立银矿:Ag品位大于150g/t

共生银矿:Ag品位在100-150g/t

伴生银矿: Ag品位小于50g/t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由于把银品位大于150g/t的银多金属矿床作为有独立经济意义上的银矿床进行地质勘探和矿床学研究,使中国银矿资源从没有矿产资源的记载到不断涌现出银矿找矿成果。1984年,河南桐柏破山银矿获得银储量2662吨,此后迅速出现了一批独立银矿山并进行了开发利用。见表1.

2000年,中国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国家统收专营白银的管理体制”结束,白银市场全面开发,允许白银上市交易和对外出口,白银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探和开发利用更加发展,大型、超大型银矿不断被发现。

这是中国最早的有关独立银矿资源开发利用的统计数据,这些矿山大多数至今还在生产,并在外围的找矿勘探中相继发现了新的接替矿山。

1993年由国土资源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工业标准

(DZ/T0214-2002)银矿地质勘探规范,银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边界品位Ag40-50g/t,最低工业品位80-100g/t,矿床平均品位Ag≥150g/t,从而进一步确立了独立银矿的评价标准。

一、中国银矿资源状况

1、中国白银资源状况

据统计,2002年中国有白银资源/储量吨,其中储量23995吨;基础储量34177吨;资源总量84780吨;有矿床和矿山626处。2003年统计银储量为26000吨。2006年统计白银基础储量吨,资源总量吨,可供开发利用和在建矿山569处。2007年不完全统计全国白银储量23247吨,基础储量由吨。白银资源与世界产银各国相比较基础储量约占世界第二名,仅次于波兰(储量基础吨);白银储量占世界第6名,排列在澳大利亚(31000吨)之后。

2007年以前中国白银矿产资源/储量变化表

注:1975-1997以前储量为A+B+C级;资源量为D级2002年以前,虽然中国白银资源量/储量已达到10万t以上,但大型矿床和超大型矿少,中国十五期间查明的银矿大多为伴生银矿,例如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的阿尔哈达银铅锌矿、河南栾川冷水北沟铅锌银矿、河南嵩县土地庙沟铅锌银矿、河南栾川百炉沟铅锌银矿,西藏嘉黎蒙亚啊铅锌银矿、辽宁凤城青城子矿的外围金银矿等。近几年,“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成果不断呈现,开始出现了大型超大型的银矿床,如广东富湾、四川夏塞、砂西、云南的白秧坪、白牛厂、乐马厂、芦子园,河北来源的镰巴岭、内蒙古的拜仁达坝、双尖子山等独立银矿床相继出现,中国的白银矿床资源才开始有了相当的规模。

2、中国银矿资源的特点

2.1 独立银矿少,共、伴生银矿资源多,特别是伴生银矿资源的比重较大。大多伴生在Pb、Zn、Cu、Au、等矿床中,特别是在Pb、Zn矿床尤为普遍。独立银矿对共、伴生矿的比率随着白银矿产勘查逐渐加强,所占比率也不断增加,已经由1985年独立银矿仅占5%逐渐增加到2001年的29%。伴生银矿产资源现在已经只占60%左右,近几年独立银矿资源变化见下表:

中国白银矿产资源独立银矿资源/储量变化表

3

注:独立银矿:银品位>150g/t,伴生银矿:银品位<100g/t 中国独立银矿大约有40-50个左右,其中大型独立银矿床有25个左右。

共伴生矿石资源在选矿技术水平很高的今天,并不是一件令人烦恼的资源,相反很多伴生资源如Pb、Zn、Cu、Au等主要成分品位不高时,由于有了较高的银品位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许多低品位的多金属矿产资源,由于伴生银而使其得以继续利用。这都是由于银资源市场价值的提高所致。德兴铜矿伴生银不到

2g/t,由于综合回收Cu中的银成分,矿山的价值大大提高了。目前在银矿资源利用上提出了“富伴生银矿”,一般是指银品位在50-100g/t之间的资源。1993年曾做过统计,富伴生银矿产地有62处,资源量储量约15709吨,占当时的伴生银矿资源/储量的25%,其中可供开发的矿产地40处,也就是约四分之一的伴生银矿是富伴生银矿,可供开发利用。

2.2 银矿资源/储量分布普遍也相对集中

中国银矿资源分布较广泛,大多数省份都发现有银矿资源。据统计,银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基础储量占全国白银资源的19.96%,位列第一。江西省(10.62%)、云南省(8.69%)、湖南省(6.95%),以上四省银矿的基础储量占全国基础储量的46%,独立银矿资源较多的还有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河南、山西、内蒙等省市自治区。独立银矿和共生银矿的发现和勘探开发,是使一个地区迅速成为银矿产资源优势区的关键。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发利用的大型银矿床有广东凡口(3641吨)、河南桐柏(2068t)、陕西柞水(1671t)、吉林山门(954t)、湖北竹山(1380t)、云南澜沧(1220t)、河南洛宁(1105t)、广西大厂(1531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