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性质
“形势与政策”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必修课(无先修和后续课程),是“两课”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当前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国家改革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自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深刻理解党和政府治国方略,积极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科学分析我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国际环境和社会特征,冷静思考国际阵营面对中国崛起的种种反应,主动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国家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刻苦学习、勤奋求实、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主动成才、报效祖国,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分项目标
(1)能力目标
通过教育,实现三个基本的能力目标:一是认知时事,即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使大学生认知国内外重大时事,为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积累必要的知识和阅历。

二是认同政策,即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使大学生认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从而激发投身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三是认清趋势,即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使大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大局和大趋势,对未来形势的趋向有一定的前瞻性。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形势观和政策观,让学生掌握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方法,形成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立场、观点,为今后独立地把握好形势与政策发展趋势和大局,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智慧。

(2)知识目标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与政策课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
教育。

本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其他目标
通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形势,正确认识国情,掌握时代脉搏,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理解和执行政策;使学生了解国际形势的新特点、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的对外政策,认清自己所处的时代特点,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的宣传、讨论,及时回答学生思想认识中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学习、健康成长。

三、课程设计思路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

但是,“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所讲的内容既相对稳定,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政治性、政策性、实践性、时效性和现实性非常强。

其政治性和政策性表现在它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握社会主义方向,对现实政治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其时效性和现实性表现在它所选取的是当前社会上影响重大尤其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以正确、科学的观点引导大学生的认识和思想政治方向。

“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必定是在动态中进行的。

根据中央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形势与政策”课教育,要重点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

五、考核方案与考核标准
本课程采用终结性考核,课程总评成绩=理论教学成绩(30%)+课堂外能力训练成绩(70%)。

具体考核标准如下:
1.理论教学成绩(30%)
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每次理论教学的出勤、课堂表现等具体情况给分,满分30分。

1)出勤:全勤10分,旷课1次扣3分,旷课2次取消考试资格;缺课(包括事假、病假等)1次扣2分;迟到、早退1次扣1分,依此类推,扣完为止。

2)课堂表现:满分20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主动并能正确回答问题可得满分20分。

2.课堂外能力训练(70%)
课程最终的考试与课堂外能力训练成果相统一,即学生在8个专题中任意选取一个专题内容,由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组统一安排考试时间、考试试题及考试形式,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命题小论文,学生可以抒发学习后的体会及收获,可以就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形势和问题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就其中某个主题阐述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要求有一定的见解和深度,语言表达准确得体,卷面成绩满分100分,由任课教师根据标准进行评判,再以卷面笔试成绩(卷面成绩×70%)加上理论教学成绩得到课程考试成绩。

六、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含教材选用、实验实训场室、耗材规划等)
1.本课程应选用最新的国内国际时事资料,结合网络教学,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2.依据课程建设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结合专业的实际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合理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设计教学单元,编写教案。

3.充分利用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七、教师能力要求
需具有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手段,灵活地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主要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编委会.形势与政策[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