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传导通路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皮质脊髓束


延髓 皮质脊髓侧束 前角运动细胞 (外侧群:肢体肌)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前束 前角运动细胞 (内侧群:躯干肌)
.
➢ 损伤一侧(左侧)皮质脊髓束:
(锥体交叉平面以上损伤)
对侧(右侧)肢体肌瘫


延髓
.
➢ 损伤一侧(右侧)皮质脊髓侧束:
损伤平面以下的同侧(右
痛觉感受器→颏神经→下牙槽神经→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脊束→ 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丘系交叉→(对侧)三叉 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中央辐射→ 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部
.
(三)视觉传导通路 1. 视觉传导通路 视野:当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中心视野:黄斑所能感觉的空间范围。 周边视野:黄斑以外的视网膜所感受的空间范围。
皮质核束 脑神经运动核 皮质脊髓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
中央前回锥体细 胞、中央旁小叶 前部锥体细胞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脑神经运动核细胞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
1.皮质核束(皮质脑干束)
由中央前回下部的 锥体细胞发出
内囊膝
中脑:大脑脚底 中间3/5内侧部
陆续分出纤维
躯体运动核
动眼N核 滑车N核 展N核 舌下N核
.
.
➢ 功能:
调节肌张力 协调肌肉运动 维持体态姿势 习惯性动作
➢ 特点:
1、多级神经元构成 2、存在多次交叉,交叉次数为奇数
.
断面损伤分析:(右侧为例) 一、右侧内囊损伤
1.皮质核束 2.皮质脊髓束 3.丘脑中央辐射
.
4.视辐射 5. 听辐射
1. 皮质核束:
1)面神经核上瘫的表 对侧(现左侧)睑裂以下表情肌瘫: a. 对侧(左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b. 鼓腮漏气; c. 流涎; d. 口角低垂,笑时口角牵向患(右)侧;

丘脑中央辐射
薄束核 楔束核
②②
背侧丘脑腹后 外侧核
内侧丘系
躯干上部和 上肢T4以上
躯干下部和 下肢T5以下
楔束 ①
内弓状纤维
T4 薄束

T5 脊神经节内. 的假单极神经元
躯 肌肉
① 神经元
② 神经元
③ 神经元
干 四 肢
肌腱 关节 骨膜
周围支 . 脊神经
中枢支 . 内弓状纤维 . 丘脑中央辐射 薄束 楔束 交叉后组成 经内囊后肢
经内囊后肢 叶皮质(视区)
外侧膝状体
.
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以左侧损伤为例
A. 一侧视神经: 患侧眼视野全盲。
AB

C

B. 视交叉中央部: 双眼视野颞侧偏盲。
D
C. 视交叉外侧部: 患侧眼视野鼻侧偏盲。
D. 视束以后损伤: 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
.
2. 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瞳孔对光反射:以强光照射一侧眼时,引起两侧眼瞳孔缩小 的反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旁小叶后部
腹后外侧核
.
右侧
躯干、四肢
的痛温觉和
粗略触觉
X
X
左侧
X XX
.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
(传导对侧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双侧粗略触觉)
△ 针刺左侧足底引起疼痛,请详述其神经传导通路 痛觉感受器→左侧足底内、外侧神经→左侧胫神经 →坐骨神经→骶丛→脊神经节→后根→后角固有核 →白质前连合→右侧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束→ 延髓→脑桥→中脑→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右侧大脑皮质中央后 回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
侧)肢体肌瘫


延髓
.
➢ 损伤一侧(左侧)皮质脊髓前束:
无症状。


延髓
.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主要表现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瘫痪 痉挛性瘫痪 (硬瘫) 迟缓性瘫痪 (软瘫)
肌萎缩
不明显
明显
腱反射
亢进
(-)
病理反射
阳性
(-)
浅反射
减弱或消失
(-)
.
运动传导通路小结
1、2级神经元组成: Ⅰ级-上运动神经元 Ⅱ级-下运动神经元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通路
.
神经传导通路
.
传导通路是复杂反射弧的一部分。 反射弧:
感觉
上行 传导 通路
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效应器
运动
下行 传导 通路
.
传导通路的区分
由感受器经周围神经、脊髓、脑干、间脑、内囊至大脑 皮质的神经通路称上行或感觉传导通路。 由大脑皮质发出纤维经内囊、脑干、脊髓、周围神经至 效应器的神经通路称下行或运动传导通路。
.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节细胞

外侧膝状体

视神经
.
视交叉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距状沟周围的 枕叶皮质
.
视神经 视束
① 视觉感 视锥c 周围支 . 中枢支 受器 视杆c
②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X
(视网膜鼻侧纤维交叉) .
(视网膜颞侧纤维不交叉)
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束

.
视辐射
距状沟周围的枕
2.行程中均存在一次交叉: 1)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延髓 2)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脊髓 3)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延髓、脑桥 4)视觉传导路-下丘脑 5)听觉传导路-脑桥
3.均由第2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交叉
.
上行(感觉)传导通路的神经元组成
传导通路
第1级神经 第2级神经 元的胞体 元的胞体
躯干 深感觉 四肢 浅感觉
内侧丘系
脊神经节
薄束核 楔束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
损伤后表现: 闭目时不能确定关节的位置及运动方向: 闭眼站立时身体倾斜、摇晃、易跌倒; 精细触觉和振动觉丧失。 内侧丘系交叉以上损伤:对侧感觉障碍 内侧丘系交叉以下损伤:同侧感觉障碍
.
损伤断面不同所对应的 症状产生侧别不同:
.
小结 1、接受双侧支配的脑神经核:
1)皮质及皮质核束损伤,不出现症状。 2)核和核发出的纤维损伤,同侧出现症状。 2、接受对侧支配的脑神经核(舌下N核,面N核下一半): 1)皮质及皮质核束损伤,对侧出现症状。 2)核和核以下损伤,同侧出现症状。
.
2. 皮质脊髓束
由中央前回中上部、中央旁 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发出
2.左侧动眼神经损伤:
左侧直、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
右侧直、间接对光反射均存在。
.
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
患侧眼
健侧眼
直接对光 间接对光 直接对光 间接对光
反射
反射
反射
反射
视神经 损伤
(—)
(+)
(+) (—)
动眼神经 损伤
(—)
(—)
(+)
(+)
.
四.听觉传导通路

蜗神经核
Cort器
①② 蜗神经节 .
颞横回 听辐射 内侧膝状体
外侧丘系

② (一部分纤维交叉形成斜方体至对
螺旋器 周围支 .
中枢支 .
侧上升)
蜗神经
(一部分纤维不交叉在同侧上升)
蜗神经节 蜗神经核
外侧丘系
③ . 听辐射 颞横回(听区) 经内囊后肢
内侧膝状体
中枢损伤:双耳不全聋
.
.
➢ 感觉传导路小结: 1.感觉传导路均由3级神经元组成
右侧
X
左侧 X
躯干上部 和上肢
躯干下部
X
和下肢
X
T4 X
T5
.
(二)浅部感觉传导通路
1. 躯干和四肢的浅部感觉传导通路
传导:
痛觉 温度觉 粗略触觉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丘脑束
.

后角固有核
脊神经节内的 假单极神经元
躯干、四肢 的痛温觉和 粗触觉
② ①
.
中央后回中上部和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丘脑中央辐射
只出现对侧睑裂以下表情 肌瘫、对侧舌肌瘫痪。
.
XX
X 左
X
X X X
X
X
核上瘫表现:

(eg:右侧皮质核束损伤)
1. 面神经核上瘫表现: 对侧(左侧)睑裂以下表情肌瘫:
a. 对侧(左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b. 鼓腮漏气;

c. 流涎;
d. 口角低垂,笑时口角牵向患(右)侧;

面神经

.


2. 舌下神经核上瘫表现:
特殊内脏运动核
三叉N运动核
面N核
疑核
副N核
.
中央前 回下部 内囊膝 中脑的大脑 脚底内侧部
脑桥基 底部
延髓锥体
上睑提肌 上直肌 下直肌
内直肌 下斜肌
动眼神经核
上斜肌 滑车神经核
咀嚼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
外直肌
展神经核
上一半:睑裂以上的面肌
下一半★:睑裂以下的面肌 ★舌肌
面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咽喉,软腭肌
① 神经元 周围支 . 中枢支
经三叉N 各分支
经三叉N感 觉根入脑桥
② 神经元 分别在延髓和脑桥内交叉
. 组成三叉丘系上升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③ 神经元 丘脑中央辐射
.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背侧丘脑腹 后内侧核
.
.
X
头面部的痛 X
温觉和触觉
X X X
三叉丘脑束
.
▽颏部受伤,请详细叙述产生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
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

中脑
中脑:大脑脚底中间3/5外侧部 脑桥
脑桥基底部
延髓
延髓锥体
延髓
对侧脊髓侧索 皮质脊髓侧束
同侧脊髓前索 脊髓 皮质脊髓前束 . 脊髓

内囊后肢 大脑脚底 中间3/5
基底部
锥体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两极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细胞 下运动神经元:前角运动细胞
.
2.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痛觉 传导: 温度觉
粗略触觉
三叉丘系
背侧丘脑 腹后内侧 核
.
2. 头面部的浅部 感觉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节内的 假单极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
头面部的痛


温觉和触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中央后回下部 丘脑中央辐射
背侧丘脑 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脑束(三叉 丘系)
.
头面 部皮 肤、 粘膜
a. 不能皱眉;
b. 同侧额纹消失;
睑裂以下面肌瘫:

c. 同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d. 鼓腮漏气;
e. 流涎;
d. 口角低垂,笑时口角牵向对(右)侧;
.

X 面神经

右 ➢ 舌下神经核下瘫表现:
eg: 左侧舌下神经核损伤:
同侧(左)舌肌瘫痪: 伸舌时舌尖偏向患(左)侧。


X

.
核上瘫、核下瘫区别
对侧(左)舌肌瘫痪:
伸舌时舌尖偏向对(左)侧。


.
➢ 核下瘫: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瘫痪。
(包括脑神经运动核、脑神经) 右
X

症状出现在同侧。
XX X
X
X XX
X XX
X
XX
.
eg:
右侧各核损伤 右侧相应支配骨骼肌瘫
1. 动眼神经核:五块眼外肌瘫,外斜视。右
X

2. 滑车神经核: 上斜肌瘫。
X
.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痛觉
感觉
浅感觉 温度觉 触觉 粗略触觉 精细触觉 位置觉
深感觉 运动觉
(本体感觉) 振动觉
随浅感觉传 导通路传导
随深感觉传 导通路传导
.
一、本体(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的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位置觉
运动觉 传导: 振动觉
精细触觉
薄束、楔束 内侧丘系
.
中央后回中上部和
中央旁小叶后部
2、有一次交叉: ①皮质核束:脑干各核团断面上交叉 ②皮质脊髓束:延髓
3、第Ⅰ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交叉
.
二、锥体外系
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 和控制躯体运动的一切传导 路径,其结构十分复杂,包 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 丘脑、红核、黑质、前庭神 经核、小脑等。主要通路有:
皮质—纹状体—苍白球系 新纹状体—黑质 皮质—脑桥—小脑系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通路
二、下行(运动)传导通路
.
由大脑皮质发出纤维经内囊、脑干、脊髓、周围神经至 效应器的神经通路称下行或运动传导通路。
锥体系 锥体外系
.
一、锥体系
上运动神经元 —— 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 下运动神经元 —— 脑神经运动核神经元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锥体细胞
锥体束
脊神经节 脊神经节
薄、楔束核 后角固有核
头面部浅感觉 三叉神经 半月节
视觉
视网膜双 极细胞
听觉 蜗神经节
三叉神经脑 桥、脊束核
视网膜节细 胞 蜗神经核
第3级神经 投射到大 元的胞体 脑皮质
背侧丘脑 中央后回 腹后外侧 上部 核 背侧丘脑腹 中央后 后内侧核 回下部
外侧膝状体 枕叶
内侧膝状体 颞横回
.
背侧丘脑腹 后外侧核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
(传导对侧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双侧粗触觉)
躯干 四肢 皮肤
① 神经元 周围支 . 中枢支
脊神经
入脊髓上升1-2 个节段

神经元
痛温觉纤维交叉至对侧
.
组成脊髓丘脑侧束
粗略触觉纤维不交叉或 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
脊神经节
后角固有核
脑前束
③ 神经元 . 丘脑中央辐射 中央后回中上部
百度文库疑核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副神经核 .
8对脑神经运动核中: 6.5对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纤维,
即受两侧运动中枢的支配; 1.5对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
即受对侧运动中枢的支配; (★ 舌下神经核、面神经核下一半)
.
➢ 故一侧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
引起的瘫痪,称核上瘫
(包括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

锥体细胞胞体,皮质核束)
3. 三叉神经运动核:咀嚼肌瘫。
4. 展神经核: 外直肌瘫,内斜视。
X
5. 疑核:
咽、喉、软腭肌瘫。
6. 副神经核: 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瘫。
XX
7. 面神经核: 同侧面肌瘫。 8. 舌下神经核:同侧舌肌瘫。
XX
X
.
➢ 面神经核下瘫表现:

eg: 左侧面神经核损伤:
同侧(左侧)面肌瘫:
睑裂以上面肌瘫:
直接对光反射:同侧眼瞳孔缩小。
间接对光反射:对侧眼瞳孔缩小。
.
动眼神经副核
顶盖前区 (对光反 射中枢)
瞳孔括约肌 和睫状肌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
1.左侧视神经损伤:


光照左侧眼:两侧眼的瞳孔都无反应
(左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右侧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光照右侧眼:两侧眼的瞳孔都缩小。 (右侧直接对光反射存在, 左侧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