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辐射计算方法对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值的影响

净辐射计算方法对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值的影响
净辐射计算方法对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值的影响

人体辐射换热的计算.

人 体 辐 射 换 热 的 计 算 方 法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Radiative Heat Loss From Human Body 同济大学楼宇设备工程与管理系 叶海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两种情况下人体辐射换热的计算方法,即人体与室内整体环境间的辐射换热、人体与单一壁面间的辐射换热。作者力求避免繁复的理论推导,而仅仅就研究结果,研究方法作了归纳与总结,列出了一些计算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在计算时参考。 在热舒适的研究中,我们经常要计算人体与室内环境间的热交换,进而对人体的热感觉进行预测。人体与环境之间主要通过对流和辐射方式换热,导热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在普通的室内气候条件下,人体外表温度高于环境平均辐射温度,而室内风速一般较小,因此辐射散热量可占总散热量的50%左右,对流散热为30%左右,其余为蒸发散热。 一、人体与室内环境间的辐射换热 人体与室内环境间的辐射换热量Q R 可按空腔与内包壁面间的换热计算,即 W )11(1 )(44-+-=S S eff p mrt surf eff R A A T T A Q εεσ (1) 式中,eff A ——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m 2; 428K W/m 1067.5??=-σ,黑体的辐射常数。 surf T ——人体外表的平均温度,K ; mrt T ——环境的平均辐射温度,K ; P ε ——人体外表的平均发射率,无因次; S A ——包围人体的室内总面积,m 2; S ε ——环境的平均发射率,无因次; 式(1)中,由于人体面积远小于环境面积,且一般室内材料的发射率接近于1,故分母的第二项可略去不计。在热舒适研究中,对人体的产热(即代谢率)和散热计算一般取单位皮肤面积,于是得到 244W/m )(mrt surf eff cl P r T T f f Q -=σε (2) 式中,cl f ——称为服装面积系数,无因次;后面将作进一步介绍。 eff f ——人体的有效辐射面积系数,无因次;后面将作进一步介绍。 式(2)虽然给出了人体辐射换热计算的具体形式,但令人遗憾的是,式中右边的各项大多难以从理论上确定,一般依赖于经验公式来解决。两个系数的意义在于,着装增大了人体的外表面积,而人体的外表之间存在着相互辐射。至于平均辐射温度,它是假想室内环境在均一的温度下与人体进行换热。以下将对其中各项进行详细讨论。 1-1 人体外表的平均发射率 发射率有时也称为黑度、黑率或辐射系数,它表明物体表面与黑体相比辐射能量的效率。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漫-灰表面”在温度平衡时,可以认为发射率与吸收率相等,但在工程

2019年辐射防护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9年辐射防护基础考试题及答案 课程名称:辐射防护基础班级:__________ 姓名:学号_____ 一、名词解释(2×5=10分) 1.半衰期:放射性母核数目衰变掉一半所需时间,或放射性活度减弱一半所需时间。

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元素称为同位素。 3.松散污染:指该污染用擦拭、清洗等方法可以转移或去除的污染。 4.感生放射性:稳定的核素吸收一个中子后转变成放射性核素也就是活化产物,活化产物衰 变时产生的放射性称为感生放射性。 5.半厚度:r射线经过n个半厚度的屏蔽层后,其强度将减弱到原来强度的1/2 n。 二、填空题(1×33=33分) 1.填写下列辐射物理量对照表 辐射物理量吸收剂量剂量当量放射性活度 SI单位焦耳·千克-1(J·kg-1)焦耳·千克-1(J·kg-1)秒-1 SI单位专名戈瑞希弗贝可 定义式 D = d E /d m H=DQN A=dN/dt 2.外照射防护一般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和_源强防护四种方法。3.根据国标GB8703-88《辐射防护规定》我国将核电厂厂区划分为非限制区、监督区和控制区三个区域。 4.放射性活度是指放射性物质原子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___核衰变的数目___。 5.放射性核素经过2个半衰期后,其量将减少至原来数目的____4_____分之一。 6.工作场所中的放射性物质可通过____食入_____、___吸入______和__伤口进入_______三种途径进入体内形成内照射。 7.辐射防护的目的在于防止______确定性效应_____的发生,并把__随机性____

热辐射计算公式

传热学课程自学辅导资料 (热动专业) 二○○八年十月

传热学课程自学进度表 教材:《传热学》教材编者:杨世铭陶文铨出版社:高教出版时间:2006 1

注:期中(第10周左右)将前半部分测验作业寄给班主任,期末面授时将后半部分测验作业直接交给任课教师。总成绩中,作业占15分。 2

传热学课程自学指导书 第一章绪论 一、本章的核心、重点及前后联系 (一)本章的核心 1、导热、对流、辐射的基本概念。 2、传热过程传热量的计算。 (二)本章重点 1、导热、对流、辐射的基本概念。 2、传热过程传热量的计算。 (三)本章前后联系 简要介绍了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和传热过程 二、本章的基本概念、难点及学习方法指导 (一)本章的基本概念 1、热传导 导热(Heat Conduction):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称为导热。 特点:从宏观的现象看,是因物体直接接触,能量从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中间没有明显的物质迁移。 从微观角度分析物体的导热机理: 气体:气体分子不规则运动时相互碰撞的结果。 导电固体:自由电子不规则运动相互碰撞的结果,自由电子的运动对其导热起主导作用。 非导电固体:通过晶格结构振动所产生的弹性波来实现热量传递,即院子、分子在其平衡位置振动。 液体:第一种观点类似于气体,只是复杂些,因液体分子的间距较近,分子间的作用力对碰撞的影响比气体大;第二种观点类似于非导电固体,主要依靠弹性波(晶格的振动,原子、分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产生的)的作用。 热流量: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称为热流量,用Ф表示,单位为W。 3

辐射参数计算方法对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值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7Ο06Ο01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11B09Ο3);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 (2006411211) 作者简介:张莉(1983— ),女,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研究.辐射参数计算方法对参考作物蒸发 蒸腾量计算值的影响 张 莉1,2,彭世彰1,罗玉峰1,丁加丽1,徐俊增1 (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8; 2.河海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摘要:采用FAO Ο56PM 公式和其他计算公式计算净辐射R n 和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 0,对不同方法所得R n 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辐射参数计算值对R n 计算值影响不同,大气边缘辐 射计算值对R n 影响很大,Irmak 方法和Allen 方法所得R n 与FAO Ο56PM 公式结果较一致.进一步以不同方法所得R n 代入FAO Ο56PM 公式计算ET 0,Irmak 方法和Allen 方法所得ET 0与FAO Ο56PM 公式计算值较一致.敏感性分析表明,R n 波动10%,ET 0波动在7%左右,R n 对ET 0的影响很大.在中亚热带低丘岗地区估算ET 0时,可考虑Irmak 方法和Allen 方法来估算R n .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FAO Ο56PM 公式;净辐射;辐射参数中图分类号:S1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Ο1980(2008)03Ο0306Ο05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 0作为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的关键因子,对实时灌溉预报和农田水分管理有重要意义.由于Penman 2M onteith (PM )公式的适用性比较好,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于1994年对ET 0进行了重新定义,推荐采用FAO Ο56Penman 2M onteith (FAO Ο56PM )公式进行ET 0的计算[1].计算ET 0所需参数较多,许多 研究者针对不同参数对ET 0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Ο5],结果均表明净辐射R n 对ET 0计算值影响很大[2Ο4]. Saxton [6]的研究结果显示R n 每波动一个单位会使ET 0改变015~019个单位,Meyer 等[7]采用在气象数据的 基础上增加随机和系统误差的方法来分析误差对采用PM 公式计算ET 0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湿度误差和太阳辐射产生的误差对ET 0计算值影响最大[8].由于R n 观测要求较高,许多地区没有R n 实测值,因此R n 计算成为计算ET 0的关键.虽然FAO Ο56PM 公式提出了R n 的标准计算方法,但所需参数多,计算较繁.国外有许多辐射参数的计算方法,需要的参数各异,繁简程度也不同,如何评价这些计算方法得到的R n 计算结果对ET 0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涉及该方面的研究很少,为研究不同辐射参数计算方法对ET 0计算值的影响,本文以FAO Ο56P M 公式计算所得R n 及ET 0为标准,与采用其他辐射参数计算方法所得R n 及ET 0进行比较,分析不同辐射参数计算方法对R n 及ET 0计算值所产生的影响,以寻求较实用的辐射参数计算方法. 1 辐射参数计算方法及数据材料 1.1 辐射参数计算方法 由于辐射参数的计算方法较多,本文采用了前人计算辐射参数较常用的几种方法计算各辐射参数,并进一步计算R n ,具体方法见表1.表中主要的参数有:R n ———净辐射,M J ?m -2?d -1;R s ———地面接收到的日短波辐射,M J ?m -2?d -1;R a ———大气边缘辐射,M J ?m -2?d -1;R s o ———晴空短波辐射,M J ?m -2?d -1;R ns ,R nl ———净短波、净长波辐射,M J ?m -2?d -1;α———冠层反射系数;n ———实际日照时数,h ;N ———最大可能日照时数,h ;ωs ———日照时数角,rad ;φ———地理纬度,rad ;δ———日倾角,rad ;G sc ———日光常数,取01082M J ?m -2?min -1;σ———斯蒂芬2波尔兹曼常数,取41903M J ?K -4?m -2?d -1;Z ———计算地点海拔高程,m ;其他参数可参见原文献. 第36卷第3期2008年5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 oh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V ol.36N o.3May 2008

2020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卷(四)(附答案)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 __________ …………○…………密…………○…………封…………○…………线…………○………… 绝密★启用前 2020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试卷(四)(附答案) 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审管部门或健康监护机构认定某一工作人员由于健康原因不再适于从事涉及职业照射的工作时, 用人单位应: A:让其继续从事原放射性工作 B:为该工作人员调换合适的工作岗位 C:开除该工作人员 2、国家标准对应急响应人员的剂量控制水平的要求中,一般应急行动不大于 A:20mSv B:50mSv C:100mSv D:500mSv 3、比释动能是为了描述()过程的辐射量. A: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将能量转移给次级带电粒子 B:不带电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将能量转移给次级带电粒子 C:次级带电粒子将从带电粒子获得的能量授予物质 D:次级带电粒子将从不带电粒子获得的能量授予物质 4、以下关于随机性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机率与剂量无关 B: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 C:不存在剂量闭值 D:接受正常照射的工作人员也有可能发生随机性效应 5、吸收剂量专用名称为() A:Kev B:Gy C:Bq D:Sv 6、辐射权重因子是()而引入的. A:为了考虑不同器官或组织对发生辐射随机性效应的不同敏感性 B:为了比较放射性的能量 C:为了比较放射性的强弱 D:为了用同一尺度表示不同类型和能量的辐射对人体造成的生物效应的严 重程度或发生几率的大小

蒸发计算方法综述

蒸发计算方法综述 摘要:蒸发是地球表面水量和能量平衡中的重要分量,对于区域气候、旱涝变化趋势,水资源形成及变化规律,水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列举了常用的几种蒸发计算方法,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概括,并提出了未来蒸发计算方法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蒸发计算方法 1 关于蒸发的几个概念 蒸发(Evaporation)是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基本要素之一。水分从液态变为汽态的过程称为蒸发。它涉及地球表层中能量循环和物质转化最为强烈的活动层——土壤-植物-大气系统(SPAC),常受下垫面条件(如地形、土壤质地、土壤水分状况等)、植物生理特性(如植物种类、生长过程等)和气象因素(如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风速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蒸发蒸腾问题成为水文学、气象学、农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关注焦点。 发生在海洋、江河、湖库等水体表面的蒸发,称为水面蒸发,它仅受太阳辐射等气象因素的热能条件制约,故又可称为蒸发能力。发生在土壤表面或岩体表面的蒸发,通常称为土壤蒸发。发生在植物表面的蒸发,称为植物蒸腾或植物蒸散发。发生在一个流域或区域内的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称为流域蒸散发或陆地蒸发。陆地蒸发不仅取决于热能条件,还取决于可以供应蒸发的水分条件,即供水条件。 蒸发蒸腾(Evaportranspiration,简称ET)包括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在全球水文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ET):为一种假想参考作物的蒸发蒸腾速率。假想作物的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高度为0.12m,固定的叶面阻力为70s/m,反射率为,非常类似于表面开阔、高度一致、 ET的计量单位以水深表示,生长旺盛、完全覆盖地面且不缺水的绿色草地蒸发蒸腾量。 单位为mm;或用一定时段内的日平均值表示,单位为mm/d。 2 直接测定法 蒸发皿测定法 1687年英国天文学家Halley使用蒸发器测定蒸发量揭开了水面蒸发观测的序幕。蒸

关于辐射的介绍材料.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1.“电磁辐射”的定义 一般地,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定义为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 电磁辐射发生在无线电的各个频段:有甚低频到甚高频的无线电波,还有频率更高的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及宇宙射线等等。电磁辐射衍生的能量大小,取决于无线电频率的高低,频率越高,能量越大。一般来说,电磁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 波长在0.1微米以下的电磁波产生的辐射称为电离辐射。例如X 射线、γ射线和宇宙射线产生的能量,足以破坏人体组织结构的分子,甚至可以使原子和分子电离化。这种辐射也称为“电离辐射”。常见的人造电离辐射源主要有:医用设备(例如X光机),核反应堆及其辅助设施,如铀矿以及核燃料厂。 波长在0.1微米以上的电磁波产生的辐射频率较低,能量较弱,远没达到将分子分解的能量,所以这类辐射也称为“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作为电磁波的一种,波长从0.390微米到0.78微米(频率从384THz到769Thz)。红外线的波长为0.75到1000微米,能量比可见光略低,其辐射主要产生热能,家庭常用的红外暖风机、浴

霸等家用电器正是典型的利用红外线的热辐射现象取暖,功率往往在1、2千瓦以上。 无线通信基站的电磁波频率从几百MHz到2GHz,波长在几万微米以上,波长是红外线的几千倍,功率也只有几十瓦,是取暖器等家电的十几分之一。 2.我国几种3G制式对比 作为3G制式之一的TD-SCDMA系统,基站最大发射功率为24W,手机最大发射功率为0.25W,而WCDMA、CDMA2000两种制式的基站最大发射功率均为50W左右,手机最大发射在1W左右,从发射功率来说,TD-SCDMA是3G中最小的。 在发射机制上,TD-SCDMA是时分系统,所以发射是不连续的,相比WCDMA和CDMA2000系统的连续不断的发射,TD-SCDMA的发射时间只有1/3或更低。 同时,TD-SCDMA采用了智能天线、联合检测等技术手段。智能天线可以通过波束赋形,将适量的功率指向有业务的方向,其他方向上则几乎没有受到电磁波影响;联合检测则可以将相邻小区的信号作为有用信号进行处理,有效减少了对抗噪声所需要的功率(在WCDMA

辐射剂量与防护重点

00 从稳定性考虑,原子核(原子)可以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2大类 不稳定的原子核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会自发的或在外界影响下从某种核素(元素)变化到另一种核素(元素),与此同时会释放出各种类型的粒子,同时释放出不同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上述粒子携带大量能量高速运动,形成射线; 常见的例外的情况是X 射线,医用、工业用X射线是由核外电子能态变化引起 本课的目的:采取各种方法、手段,有效地避免放射性对人体的损害 凡是存在放射性应用的地方,则必然伴随着辐射防护工作 第一阶段:早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1895-1930) 第二阶段:中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又称放射线诊断、治疗损伤时期)(1930~1960) 第三阶段:近期辐射损伤认识时期(又称流行病学调查所见的辐射损伤时期)(1960~现在) 01 电离辐射:由能通过初级过程或次级过程引起电离的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组成的,或者由它们混合组成的辐射; 电离辐射场:电离辐射无论在空间,还是在介质内部通过、传播以至经由相互作用发生能量传递的整个空间范围,由此形成的场; 辐射量:为了表征辐射源特征,描述辐射场性质,量度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程度及受照物质内部发生的辐射效应的量; 粒子辐射:是指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或由这些粒子组成的原子核。既有能量又有静止质量。 电磁辐射:实质是电磁波,仅有能量,没有静止质量。 辐射计量学量:根据辐射场自身的固有性质来定义的物理量; 辐射剂量学量:描述辐射能量在物质中的转移、沉积的物理量; 辐射防护学量:用各类品质因数加权后的吸收剂量D引申出的用于防护计算的物理量; 粒子通量(N.):粒子数在时间间隔dt的变化量dN,s-1 能量通量(R.):辐射能在时间间隔dt内的变化量dR,J·s-1; 粒子注量(Φ):可以认为是进入单位截面积小球的粒子数;m-2 能量注量(Ψ):进入向心截面积为da的小球的辐射能dR与da的比值,J·m -2 粒子注量率(φ):表征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截面积小球的粒子数的多少,又称为粒子通量密度,m-2·s-1 能量注量率(ψ):表征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截面积小球的辐射能的多少,又称为能量通量密度,J·m -2·s-1 电离:从一个原子、分子或其它束缚状态释放一个或多个电子的过程; 电离密度:带电粒子在单位路径长度上形成的离子对数,单位为离子对/cm。 激发: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原子由基态转入高能态。 退激:激发态的原子不稳定,以发射光子的形式放出相应的能量回到低能态轨道。 散射: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与带正电的原子核发生排斥作用而改变其本身的运动方向。 电离和激发两过程构成了重带电粒子在碰撞过程中的主要能量损失。 传能线密度LET:表示带电粒子在单位长度径迹上传递的能量。单位是MeV·cm-1 射程:带电粒子从进入物质到完全被吸收沿原入射的方向穿过的最大距离,称为该粒子在物质中的射程。 如果不指明在哪种物质中,就是指粒子在标准状况下的空气中的射程。

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蒸发蒸腾量及作物系数试验研究_丁加丽

收稿日期:2005-09-15 基金项目: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02AA2Z4331);江苏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创新计划资助项目(xm04-42) 作者简介:丁加丽(1979—),女,江苏东台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节水灌溉理论及技术研究.①ALL EN R G ,L UIS S P ,RA SE D ,et al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Guidelines for computing crop water require ments .FA O Irri gation and Drainage ,1998:56.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蒸发蒸腾量及作物系数试验研究 丁加丽1,2,彭世彰1,徐俊增1,2,李道西1,2 (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8; 2.河海大学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98) 摘要: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江西示范区晚稻节水灌溉试验资料,分析了控制灌溉条件 下晚稻移栽后各周蒸发蒸腾量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研究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作物系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蒸发蒸腾在拔节孕穗期以及抽穗开花期保持较大值,其他时期 则较小;蒸发蒸腾量与冠层净辐射量、饱和水汽压差等气象因素以及田间土壤水分状况关系密切, 叶面积指数不是关键的影响因子;利用冠层净辐射量等气象因子及土壤水分系数表示的冠层阻抗 与蒸发蒸腾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双季晚稻全生育期作物系数K c 平均值为1.27,生育中期的作物 系数值稍大于FAO 推荐参考值. 关键词:蒸发蒸腾量;冠层阻抗;作物系数;控制灌溉;水稻 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980(2006)03-0239-04 目前,国内外对非充分供水条件下水稻需水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由于试验区气候条件 以及灌溉模式的不同,对水稻蒸发蒸腾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无确定性结论[1-3].研究大多定性分析水稻蒸发 蒸腾量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或者建立水稻蒸发蒸腾量与影响因子的单因素或多因素回归模型,而没有考虑这些因子对蒸发蒸腾量的综合影响.本文对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蒸发蒸腾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从冠层能量吸收、田间土壤水分变化以及作物冠层发育的角度研究蒸发蒸腾量的影响因子.引入冠层阻抗r c ,分析蒸发蒸腾量与冠层净辐射等气象因素及田间土壤水分状况的关系. FAO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推荐了不同地区主要农作物、草类及树类的作 物系数典型值①.刘钰等[4-5]利用这种简化的4个生育阶段3个作物系数的方法构建了冬小麦等旱作物的作 物系数曲线.而针对水稻作物系数的相关研究则较少.本文研究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的作物系数K c ,并与FAO 推荐的K c 值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1 试验区概况与试验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2003~2004年,在江西省鹰潭余江示范区(北纬28°15′,东经116°55′)进行了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蒸发蒸腾量及作物系数试验.试验区为典型的中亚热带低丘岗地区,土壤主要为中潴灰潮沙泥田,0~40mm 土壤密度为2.65g /cm 3;年平均温度17.2~18.1℃,大于10℃积温为5627.6℃;无霜期为262.1d ,年均日照为1852.4h ,日照时数百分率42%,年均太阳辐射量为4523MJ /cm 2;年降水量为1752.1mm ,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干旱严重.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 1.2 实验方法 试验采用水稻控制灌溉模式,设3次重复.除返青期田间保持5~25mm 的水层和黄熟期自然落干以外,其他各生育期均不建立灌溉水层.土壤含水率上限为饱和含水率,分蘖前期、分蘖中期、分蘖后期、拔节孕穗前期、拔节后期、抽穗开花期及乳熟期的根层土壤含水率下限分别取饱和含水率的70%,65%,60%,70%,75%,80%和70%.2003年试验采用的双季晚稻品种为“晚籼923”,7月23日插秧,10月30日收割,本田生育第34卷第3期 2006年5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Vol .34No .3May 2006

FLUENT中五种辐射模型的详细计算对比

图中一个边长为L=1m的正方形箱体,右墙温度2000K,左墙温度1000K,上下墙绝热,重力向下,由于热重力引起密度梯度所以发展为浮力流。箱体中的介质被认为是具有吸收性和散射性的,因此墙壁间的辐射交换因存在吸收而减弱,同时因存在介质散射而增强。 自然对流分为三步进行,有两种设置方法。第一步:设置工作条件(工作压力101325Pa、勾选重力加速度-6.9e-5(负号表示方向沿Y轴向下)、工作温度T f=(1000+2000)/2=1500K)。第二步:对材料密度进行选择时有两种情况(1)选择idea-gas为理想气体模型,其密度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标准状态下P0=101325Pa、T0=15℃时,密度为理想气体标准密度为1.225kg/m3(2)选择Boussinesq为非理想气体,需要根据实际气体设置密度。第三部:设置自然对流其它参数,比热C p=11030J/kg/K,热导率15.309W/m/K,粘度10-3m/s2,热膨胀系数1e-5K-1,吸收系数0、0.2、5m-1,散射系数目前不考虑。 一、网格划分 建立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面和边线进行命名。全局面网格设置最大网格尺寸为0.2,表示网格最大边长为0.2,设置网格类型为四边形网格。设置线网格尺寸时有三种类型,普通、动态、复制,生成规律则有很多种(BiGometric、Uniform、Geometric1、Geometric2等),这些生成规律涉及到线上起始点与终止点的关系,所以在由点生成线时,相互平行的线,生成应当方向一致(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在生成线网格时的方向才会相同。这里我们选用动态类型,生成规律为Biometric,每条边上节点数为50个,比例为1.2。

辐射计量学考试重点

辐射剂量学 1.半衰期及放射性活度 半衰期 (T 1/2)定义:一定量的某种放射性原子核衰变至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放射性活度 定义:处于某一特定能态的放射性核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数,记作A , 2.比释动能 T 时间内,不带电的电离辐射在 r 点处的单位质量物质中释出的所有次级带电粒子初始动能之和的平均值。或者,入射的光子束或中子束在单位质量物质中转移的平均辐射能量。比释动能分为:碰撞比释动能(Kc)和辐射比释动能(Kr) /(碰撞)(辐射)c r K d tr dm K K ε==+ 3.辐射权重因子 对辐射权重因子及组织权重因子的理解:辐射权重因子W R (辐射权重因子同辐射种类和 能量有关,但与器官或组织无关)。(1)第R 种辐射诱发生物效应的能力(2)对器官剂量D T,R 进行修正的一个因子(3)当量剂量:H T =ΣD R,T ×W R ;组织权重因子W T (与射到身体的辐射类型和能量无关):全身各器官均匀受到相同当量剂量时,个人蒙受的健康危害中T 器官所占的份额。 4.常见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大小 内照射和外照射下,α、β、γ射线的危险程度排序: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γ辐射和X 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在γ、x 射线照射下,吸收剂量和当量剂量在数值上相等。 5.常见的辐射屏蔽

6.电离辐射分类:带电粒子辐射和不带电粒子辐射(详见第二章ppt) ⑴带电粒子进入物质后,主要受到物质中原子核和电子的电磁作用,致使运动着的带电粒子改变方向、减少能量。若无能量形式的改变,则称:弹性散射或弹性碰撞否则表现为电离、激发、轫致辐射 高能电子:主要通过轫致辐射损失能量。 电子:运动速度超过同一物质中的光速时部分能量变成可见光,契伦科夫辐射。 高能重粒子:主要通过核反应。 ⑵不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γ和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7.能量损失与碰撞材料之间的关系(详见第二章ppt) 碰撞阻止本领:碰撞过程中带电粒子能量损失,主要过程是电离和激发 辐射阻止本领:带电粒子在轫致辐射过程中损失的能量 8.工作人员体内居留情况和类型 表示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停留情况的因子,分为全居留、部分居留、偶然居留三种情况。 9.人工辐射来源 医疗照射、核动力生产、核爆炸 10.内辐射防护基本措施 基本原则:(1)围封,即把放射性物质限制在一定空间不让其外泄。 (2)保持清洁和对被污染的空气、水和物体表面采取措施。 (3)制定适宜的管理规定和操作程序,并要求工作人员格遵守,尽量减少人员吸入或摄入放射性物质。 (4)采用合适的个人防护器具,要求工作人员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并讲究个人卫生。妥善

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公式

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公式 一、采用彭曼—蒙蒂斯(Penman —Monteith )法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 0) 1、彭曼—蒙蒂斯(Penman —Monteith )公式 彭曼—蒙蒂斯(Penman —Monteith )公式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1998)提出的最新修正彭曼公式,并已被广泛应用且已证实具有较高精度及可使用性。P-M 公式对参考作物的蒸发蒸腾量定义如下:参考作物的蒸发蒸腾量为一种假想的参考作物冠层的蒸发蒸腾速率,假想作物的高度为0.12m ,固定的叶面阻力为70s/m ,反射率为0.23,非常类似于表面开阔、高度一致、生长旺盛、完全覆盖地面且不缺水的绿色草地蒸发蒸腾量。 Penman ——Monteith 公式: )34.01()(273900)(408.0220U e e U T G R ET d a n ++?-++-?= γγ (1) 式中 0ET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mm/d ; ?——温度~饱和水汽压关系曲线在T 处的切线斜率,kPa?℃-1; 2 )3.237(4098+?=?T e a (2) T ——平均气温,℃ e a ——饱和水汽压,kpa ; ()3.23727.17ex p 611.0+=T T a e (3) R n ——净辐射,MJ/(m 2·d ); nl ns n R R R -= (4) R ns ——净短波辐射,MJ/(m 2·d ); R nl ——净长波辐射,MJ/(m 2·d ); a ns R N n R )/5.025.0(77.0+= (5) n ——实际日照时数,h ; N ——最大可能日照时数,h ; Ws N 64.7= (6)

辐射剂量学作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给出N 、R 、φ、ψ和r 的微分谱分布和积分普分布的定义,并写出用βE 表示这些辐射量的表达式。 解:N 、R 、φ、ψ和r 均存在着按粒子能量分布,如果用Q 代表这些辐射量,用 E 代表粒子能量(不包括静止能),则Q(E)是Q 的积分分布,它是能量为0—E 的粒子对Q 的贡献,QE 是Q 的微分分布,它是能量在E 附近单位能量间隔内粒子对Q 的贡献,用P E 表示以上辐射量。 dE d P E E Ω=??Ω ? ψ=dE d EP E E Ω??Ω R=ααdEd dtd EP E t E Ω????Ω r=dE EP E E ? N=ααdEd dtd p E t E Ω??? ?Ω 2.判断下表所列各辐射量与时间t 、空间位置γ、辐射粒子能量E 和粒子运动方向Ω之间是否存在着函数关系,存在函数关系者在表中相应位置处划“”,不存在则划“”号。 解:如下表所示 3.一个60C 0点源的活度为3.7×107Bq ,能量为1.17Mev 和1.13Mev 的γ射线产额均为100%。求在离点源1m 和10m 处γ光子的注量率和能量注量率,以及在这些位置持续10min 照射的γ光子注量和能量注量。 解:先求在离点源1m 处γ光子注量和能量注量率 1 262 721.10892.51 14.34%100107.34%100--?=????=?=s m r A π?

2 131372 211114.34%)10010602.133.1%10010602.117.1(107.34% 100)(?????+?????= ?+= r E E A πψ 220.10108.1m w ?= 在离点源10m 处γ光子注量和能量注量率 1242 722.10892.510 4%100103074%100--?=???=?=s m r A ππ? 2 182 1372 212.10108.1104%)10010602.133.117.1(107.34% 100)(--?=????+??= ?+= m w r E E A ππψ 由于 o c 60 半衰期比较长,可以忽视为10min 内无衰减 则:在离点源1m 处持续10min 照射的γ光子注量和能量注量 286210532.560010892.5-?=??==Φm t ? 222182.1000.760010108.1-?=??==ψm J t ψ 4.平行宽电子束垂直入射到散射箔上,其注量为Φ0,设电子束无衰减的穿过散射箔后沿与入射成600角的方向射出。在散射箔前后用平行板探测器和球形探测器测定注量,用平面探测器测定平面注量,如图所示。试根据定义(1.48)、(1.5)和(1.43)计算这些探测器的响应。

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公式

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 公式

作物蒸发蒸腾量计算公式 一、采用彭曼—蒙蒂斯(Penman —Monteith )法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 0) 1、彭曼—蒙蒂斯(Penman —Monteith )公式 彭曼—蒙蒂斯(Penman —Monteith )公式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1998)提出的最新修正彭曼公式,并已被广泛应用且已证实具有较高精度及可使用性。P-M 公式对参考作物的蒸发蒸腾量定义如下:参考作物的蒸发蒸腾量为一种假想的参考作物冠层的蒸发蒸腾速率,假想作物的高度为0.12m ,固定的叶面阻力为70s/m ,反射率为0.23,非常类似于表面开阔、高度一致、生长旺盛、完全覆盖地面且不缺水的绿色草地蒸发蒸腾量。 Penman ——Monteith 公式: ) 34.01() (273900 )(408.0220U e e U T G R ET d a n ++?-++-?= γγ (1) 式中 0ET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mm/d ; ?——温度~饱和水汽压关系曲线在T 处的切线斜率,kPa?℃-1; 2 ) 3.237(4098+?= ?T e a (2) T ——平均气温,℃ e a ——饱和水汽压,kpa ; ()3.23727.17ex p 611.0+=T T a e (3) R n ——净辐射,MJ/(m 2·d ); nl ns n R R R -= (4) R ns ——净短波辐射,MJ/(m 2·d ); R nl ——净长波辐射,MJ/(m 2·d ); a ns R N n R )/5.025.0(77.0+= (5)

蒸发计算方法综述

蒸发 摘要:蒸发是地球表面水量和能量平衡中的重要分量,对于区域气候、旱涝变化趋势,水资源形成及变化规律,水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列举了常用的几种蒸发计算方法,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概括,并提出了未来蒸发计算方法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蒸发 计算方法 1 关于蒸发的几个概念 蒸发(Evaporation )是水循环和水平衡的基本要素之一。水分从液态变为汽态的过程称为蒸发。它涉及地球表层中能量循环和物质转化最为强烈的活动层——土壤-植物-大气系统(SPAC ),常受下垫面条件(如地形、土壤质地、土壤水分状况等)、植物生理特性(如植物种类、生长过程等)和气象因素(如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风速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蒸发蒸腾问题成为水文学、气象学、农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关注焦点。 发生在海洋、江河、湖库等水体表面的蒸发,称为水面蒸发,它仅受太阳辐射等气象因素的热能条件制约,故又可称为蒸发能力。发生在土壤表面或岩体表面的蒸发,通常称为土壤蒸发。发生在植物表面的蒸发,称为植物蒸腾或植物蒸散发。发生在一个流域或区域内的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称为流域蒸散发或陆地蒸发。陆地蒸发不仅取决于热能条件,还取决于可以供应蒸发的水分条件,即供水条件。 蒸发蒸腾(Evaportranspiration ,简称ET )包括土壤蒸发和植被蒸腾,在全球水文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0ET ):为一种假想参考作物的蒸发蒸腾速率。假想作物的高度为0.12m ,固定的叶面阻力为70s/m ,反射率为0.23,非常类似于表面开阔、高度一致、生长旺盛、完全覆盖地面且不缺水的绿色草地蒸发蒸腾量。0ET 的计量单位以水深表示,单位为mm ;或用一定时段内的日平均值表示,单位为mm/d 。 2 直接测定法 2.1 蒸发皿测定法 1687年英国天文学家Halley 使用蒸发器测定蒸发量揭开了水面蒸发观测的序幕。蒸发皿测定法主要包括大型蒸发池和小型蒸发器。大型蒸发池(20E 面积20m 2或100E 面积100m 2)的蒸发资料虽然能够代表大水体的实际水面蒸发,但由于造价太高,不可能所

太阳能辐射计算公式

一、中国太阳能直接辐射的计算方法 ()1bS a Q S +='(1) () 211111S c S b a Q S ++='(2)⊙ ()n c S b a Q S 2122++='(3) S ′为直接辐射平均月(年)总量;Q 为计算直接辐射的起始数据,可采用天文总辐射S 0,理想大气总辐射,Q i ,晴天总辐射Q 0来表示。a ,b ,a 1,b 1,c 1,a 2,b 2,c 2为系数。n 为云量。S 1为日照百分率。 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 ()() ()() ()()∑∑∑∑∑∑∑∑∑=========?? ? ??-?? ? ??--= ----= n i n i i i n i n i i i n i n i n i i i i i n i i i n i i i y y n x x n y x y x n y y x x y y x x r 12 12 12 121 1 1 1 2 21 考虑到大气透明度,则有 ()()n c S b a P P P Q n c S b a P P P Q S i m i 2122cos cos sin sin 1 2122++=++='+海 年海 年δ ?δ?(4) 其中m 为大气质量: δ ?δ?cos cos sin sin 1 sinh 1+== Θm 其中,φ为测站的纬度;δ为赤纬角,取每月15日的赤纬值作为月平均值;时角ω统一取中午12时,则ω=0,cosω=1;年P 为测站的年平均气压,P 海为海平面气压,P 海=1013.25mp ,海年P P 为对大气质量进行的高度订正。 对于a 2的计算: 当测站的海拔H≥3000m 时,a 2=0.456; 当H≤3000m 是,若年平均绝对湿度E ≤10.0mb ,则 F a ?-=00284.0688.02 否则F a ?-=01826.07023.02,其中F 为测站沙尘暴日数与浮尘日数之和。 对于(4)式中,系数之间的关系式为 { 011.1039.02222=+-=+b a c a

课程名称-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代码:3293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物理污染控制技术》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生物治理方向)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所介绍的的物理污染控制技术是环境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是从事环境工程领域工作人员的必修课。 本课程重点论述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噪声、振动、放射性、电磁辐射、光、热等物理性要素的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及治理、防范技术措施;介绍了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人们对物理性污染利用的最新科研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对上述内容有系统的认识,达到全面了解和掌握环境物理性污染的产生、控制和治理技术,为从事环境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打下基础。 该大纲的制定是根据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编制要求(修订稿)进行的,立足于适应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满足环境保护工作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大纲内容尽可能突出叙述简明,便于自学的特点。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自学和辅导考试,掌握环境声学、环境振动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和环境电磁学等分支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物理性污染的控制技术,并了解环境物理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1、了解物理性污染的范围、特点、现状及发展动态。 2、熟悉噪声的度量、评价和控制标准,掌握噪声污染的控制技术。 3、熟悉振动的测量方法、评价和控制标准,掌握振动污染的控制技术。 4、了解辐射学的基础知识,熟悉放射性监测与评价,掌握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技术。 5、了解电磁辐射的基础知识,熟悉电磁辐射的测量方法、评价和控制标准,掌握电磁 辐射污染的控制技术。 6、了解环境热污染的基础知识,熟悉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掌握环境热 污染的防治方法。 7、了解光学的基础知识,熟悉照明单位及度量,熟悉光环境的评价标准,掌握光污染 的危害和防治。 8、熟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规律。 9、了解物理性因素的利用和进展。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被列为专业课,是在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之后具有面对工程实际意义和价值的工程应用课程。起到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应用于环境工程实际的作用。此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电工学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 绪论

本科核辐射测量方法考题及参考答案

成都理工大学学年 第一学期《核辐射测量方法》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名词3分,共18分) 1. 探测效率:探测效益率是表征γ射线照射量率与探测器输出脉冲计数之间关系的重要物理参数。 2. 衰变常数:衰变常数是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速度的物理量,指原子核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经历核自发跃迁的概率。 3. 吸收剂量:电力辐射授予某一点处单位质量物质的能量的期望值。D=dE/dm,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瑞(Gy)。 4. 平均电离能:在物质中产生一个离子对所需要的平均能量。 5. 放射性活度:表征放射性核素特征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核素发生自发核转变数的期望值。A=dN/dt。 6.碰撞阻止本领: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在所经过的单位路程上,由于电离和激发而损失的平均能量。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9分) 1.α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电离和激发。 2.铀系气态核素是222Rn;其半衰期是 3.825d。 3.用γ能谱测定铀、钍、钾含量,一般选择的γ辐射体是214Bi 、208Tl 和40K;其γ光子的能量分别是 1.76MeV 、 2.62MeV和 1.46MeV。 4.β+衰变的实质是母核中的一个质子转变为中子。 5.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为:Bq;照射量率的单位为:C/kg*s;能注量率的单位为 W/m2。 6.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方式主要有电离与激发、轫致辐射和弹性散射。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6分,共36分) 1.简述NaI(Tl)探测器的特征X射线逃逸以及对谱线的影响。 解答:当γ光子在晶体内发生光电效应时,原子的相应壳层上将留一空位,当外层电子补入时,会有特征X射线或俄歇电子发出(3分)。若光电效应发生在靠近晶体表面处时,则改特征X射线有可能逃逸出探测晶体,使入射光子在晶体内沉淀的能量小于光子能量,光子能量与在晶体内沉淀能量即差为特征X射线能量(2分)。因此,使用Na(Tl)晶体做探测器时,碘原子K层特征射线能量为38keV,在测量的γ谱线上将会出一个能量比入射γ射线能量小28keV的碘特征射线逃逸峰(2分)。随着入射射线能量增加和探测晶体体积的增大,NaI(Tl)探测器的特征X射线逃逸峰会逐渐消失。(2分) 2.画出γ能谱仪的基本框图,并说明各个部分的作用。 图(3分) 闪烁体和倍增管是探测器部分,用于将γ射线的能量转化为可以探测的电信号。前置放大器是将信号进行一定倍数的放大。主放大器是将信号转化微可以供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使用的信号。多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将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微机对采集的信号进行软件的处理。(3分) 3.随着入射γ射线能量的变化,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效应所占比例如何变化? 解答:伽马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随着入射伽玛射线能量的变化,三种效应所占比例是不同的。低能光子与物质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光电效应(2分);随着射线能量增大,光电效应所占比例逐渐降低,康普顿效应所占比例增加,成为射线与物质作用的主要形式(2分)。当入射光子能量大于1.02MeV,将存在形成电子对效应的几率,并随着能量的继续增大,电子对效应所占的比例会逐渐增大;而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所占比例逐渐降低。电子对效应是高能量光子与物质作用的主要的作用形式。(2分) 4.简述半导体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解答:半导体探测器工作时,在搬半导体P区和N区加反向电压,使空间电荷电场增强。电子和空穴分别向正负两级扩散,使得探测器灵敏区的厚度增大。(3分)当探测的射线进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