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动态电路》分析专题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电路分析专题
复习目标:
1.会分析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变化.
2.会分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变化.
复习重点:
1.知道串、并联电路特点.
2.会分析动态电路中由于开关断开、闭合以及变阻器滑片位置的变化引起的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3.学会用“动态”的观点,用“隔离法”把电路简化,从而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弄清电压表所测电压.
复习难点:
1.会分析动态电路中由于开关断开、闭合以及变阻器滑片位置的变化引起的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2.学会用“动态”的观点,用“隔离法”把电路简化,从而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弄清电压表所测电压.
课堂教学:
一、知识储备 1.电路特点
(1)串联电路: (2)并联电路:
2.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
(3)变形式:
2
121211
11R R R U U U I I I +
===+=电阻关系:电压关系:电流关系:R
U
I =I
U R IR
U ==2
1 2
1
2
1 R R R U
U U I
I I + = + = = = 电阻关系: 电压关系: 电流关系:
3.判断电路连接——可以先简化电路,电流表当导线看,电压表当开路看(图1)
等效电路:如图1-1、图1-2
4.如何判断电流表测量通过哪个用电器的电流?
方法一:看电流表与哪个用电器串联,则就测通过那个用电器的电流(如图2、
图3
).
方法二:电流分析法:看哪些电流流过它,则测通过哪个用电器的电流(如图4)。
测量通过
的电流;
测量通过 的电流;
5.如何判断电压表测哪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方法一:电压表与哪个用电器并联就测哪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如图5)
测 两端的电压;
图2 图3
图4
测 两端的电压.
方法二
:回路法——看电压表与哪个用电器构成一个回
路,而且该回路上没有电源,则电压表就测那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如图6).
测 两端的电压.
二、动态电路的类型及分析
类型一: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电路中电流、电压以及电
阻的变化.
例 1.如图7所示电路,将开关S 闭合,电流表的示数
将 ;电压表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先看好开关断开和闭合是分别是什么电路,最好画
出等效电路,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判断.
针对练习:如图8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 断开时,电阻R 1
和R 2是 联,开关S 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2.如图9所示电路中,灯泡L 1和L 2是 联,当开
关S 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将 ,电流表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明确开关断开和闭合时是什么样的电路.电流表、电
压表分别测的是哪部分的电流和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或并联电路的特点判断
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
针对练习:如图10所示电路,灯泡L 1和L 2是联,开关S 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将 ;电流表的示数A 1的示数将 ;A 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类型二:滑动变阻器的P 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图6
图10
1、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的位置的变化
引起电流表、电压表的变化。
例3.如图11所示.
(1)滑片向左移动时,电流表A的示数如何变
化?电压表V
1的示数如何变化?电压表V
2
的
示数如何变化?
(2)向右移动时三表分别如何变化?
(3)根据电表示数分别求出:电源电压U
= 伏:
电阻R
1= 欧;电阻R
2
为0~欧.
分析:先确定电路,再看电阻的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判断电流的变化,最后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判断电压的变化.
针对练习:如图12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
电流表的示数,电压表的示数 .(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2、并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变化引起电流表电
压表示数的变化.
例4.如图13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
表A
1的示数;A
2
的示数;电压表的
示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分析:先确定电路,然后看准每个电表分别测的谁的电压和电流值,再根据欧姆定律判断变化,欧姆定律无法
判断的再用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判断。针对练习:如图14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
时,电流表A
1将;A
2
将;电压表的示数
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教学小结:由学生小结。
教学反思:
R1R2
图12
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