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

合集下载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鼓励人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 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降 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培训专业人员
为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等提供慢性 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培训,提高他们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
科研进展与新技术应用
开展科学研究
投入资源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等 方面的研究,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以 预防感染性疾病。
预防性治疗
对于某些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糖尿 病,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发 病风险。
0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
早期发现与诊断
80%
定期开展健康体检
通过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可以及 时发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期 症状,提高早期诊断率。
100%
分类
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与现状
危害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威胁,导致大量患者 死亡和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现状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 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 ,合理选用药物,控制病情发 展,缓解症状。
非药物治疗
采用非药物疗法,如中医调理 、物理疗法等,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药物副作用。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01
02
03
建立健康档案
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 案,记录病情和治疗情况, 方便医生了解患者情况。
自我监测与记录
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病情 变化,记录相关数据,及 时向医生反馈病情。

慢性病防治管理 ppt课件

慢性病防治管理  ppt课件

慢性病往往呈现的共同特点:
病程长 预后差 死亡率高 致残率高
慢病的分类
根据国际疾病系统分类法(ICD-10)标准分类 • -精神和行为障碍:老年性痴呆、神经衰弱等 • -呼吸系统:慢支炎、肺气肿 • -循环系统: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 • -消化系统:慢性胃炎、脂肪肝等 • -内分泌• -恶性肿瘤:肺癌、肝癌等
预防慢性病,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
慢病流行状况
• 只有20%的慢性病死亡发生在高收入国家
• 80%的慢性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或中等收
入国家。
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前5个国家 2025-143.6million
10% 15%
9% 中国 美国 巴基斯坦 印度尼西亚 印度
40% 26%
Source: “Global Burden of Diabetes”. Diabetes Care: V21: No 9 1998
恶性肿瘤增加60%
精神分裂症增加29%
疾病风险与可持续发展
• 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使中国 遭遇了“未富先病”的严重威胁 • 疾病已经成为经济风险、社会风险甚至政治风 险的直接诱因 • 中国每十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处于贫困或贫困的 边缘 • 中国的贫困人口中,有1/4至1/3与疾病直接相 关 • 慢性病是致贫返贫的直接原因
• 高血压成为我国居民健康头号杀手
• 如不采取措施,糖尿病将为中国居民健康 带来重要威协
高血压-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手
慢病已成为中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1996~2005,慢性疾病急速上升 慢性病总例数增加14.3%
糖尿病增加305%
高血压增加176% 脑血管病增加106% 损伤中毒增加77% 冠心病增加63%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ppt课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ppt课件

饮食控制
通过宣传健康饮食知识、 制定合理的膳食指南等措 施,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 饮食习惯。
运动控制
通过推广运动健身知识、 建设公共运动设施等措施,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体育运 动,提高身体素质。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早发现
早治疗
通过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和筛查,及时 发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期症状和 危险因素。
政策支持与立法保障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政策, 加强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防控工作 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科研机构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方面取得了一 系列研究成果,并成功转化为实际应用,提高了 防控效果。
未来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分析
老龄化加剧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 趋势,给防控工作带来更大压力。
我国应加强健康教育,普 及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 公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 健能力。
我国应加强科技创新和人 才培养,推动慢性非传染 性疾病防控领域的科技进 步,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 竞争力。
06 结论与展望
当前取得的成果与经验总结
1 2 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意识提高
随着社会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增加,大众对慢性 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意识明显提升,积极参与相 关健康活动。
国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挑战与问题
防控资源不足
一些国家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方面存在资源不足的问 题,如人力、财力和技术资源等,制约了防控工作的开展 。
跨部门合作不足
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需要政府各部门、社区、企事业单 位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但一些国家在跨部门合作方面存在 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防控合力。
分类
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显增高.
(4)疾病负担不堪重负 WHO报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中国所有疾病负担
中所占比重约为69%.” 经济负担重,增长速度快。 1993年中国慢性病疾病
经济负担为1963.44亿元,到2003年已上涨至 8580.54亿元,10年间增长了3.4倍。
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 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与吸烟、饮酒、不健 康饮食、静坐生活方式等几种共同的危险因素有关。
SUCCESS
THANK YOU
2019/7/22
(二)我国慢性病防治策略与措施
近期目标 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和
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建立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 理制度,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努力构建社会 支持环境,落实部门职责,降低人群慢性病危 险因素水平,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控制由慢 性病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水平。
?慢性病各种危险因素之间及与慢性病之间的内在关系已基本明确往往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慢性病危险因素慢性病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吸烟饮酒营养静坐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血糖血脂常见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的内在关系社会经济状况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中间危险因素生理指标疾病?冠心病状况?静坐生活方式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脑卒中?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
7.慢性病防控人员比例占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5%以上。
(二)我国慢性病防治策略与措施
七项防治措施:
(1)关口前移,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2)拓展服务,发现和动态管理高危人群检出和
管理。 (3)规范防治,提高诊治效果。 (4)明确职责,加强慢性病防治有效协同。 (5)抓好示范,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 (6)共享资源,完善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 (7)加强科研,促进技术合作和国际交流。

慢病防治PPT课件

慢病防治PPT课件

农村居民家庭人年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人年均可支配收入
心脑血管病直接医疗费用增长速度
20
16
❖ 从 1993 到 2003 年
的 10 年间
12
%
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
8
增长速度为 9.0%
而慢性病中最主要的
4

心脑血 管病费用的增
长速度却高达 17.3%。 0
17.3
11.8
12.9
9
国内生产总价值卫生总费用
4-中国慢病防控行动
“健康中国2020”:慢性病防控的重要策略
❖ 预期目标
与慢性病相关的行为危险因素:不健康饮食、静坐生活 方式、吸烟和被动吸烟、酗酒下降
4种生物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超重检测 率和控制率
6种主要慢性病: 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肺癌、肝癌、 COPD:标化死亡率下降;
建国初 1981 2005
35
67.9
72.0
200
34.7
19.0
250-300 61.0
22.5
1500
80.0
47.7
2140* 1884
263
18*
3.5
0.8
*为1955年数据;**为1991年数据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45 40 35 30 25 % 20 15 10 5 0
40
6 1964
估计我国目前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变化
3
2.6
2.5
2
患 1.5 病 率1 %
0.5
0.67
0 1979年
2002年
❖ 中国18岁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由1979年的0.67%,增加到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ppt课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ppt课件

3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3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3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37
感谢您的聆听,下载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2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7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8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3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3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3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3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3
慢病的特点
❖ 1、病因复杂,发病与多个行为因素有关。 ❖ 2、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得病时间。 ❖ 3、病程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性
受损或失能,对健康损伤严重。 ❖ 4、很难彻底治愈。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4
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1、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
可能由遗传、吸烟、饮酒、过量摄盐、超重、精神紧张、缺 乏锻炼等因素导致,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目前, 尚难根治,但能控制。
❖ 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有明确原因,因它的发生与多种因
素有关,故亦称多原因性高血压,其发生原因比较简单而清
楚,故又称单原因性高因慢压性非。传占染性5疾%病-10%。
9
❖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常见的 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世界上历史悠久、 流行最广、危害最重、隐蔽最深的一种心 血管疾病,与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如冠心 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发病率、致 残率、死亡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控 制率低。因此,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原发 性高血压从发病机理致临床防治的研究。

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包括传染病控制管理,慢性病控制管 理,地方病控制管理,寄生虫病控制 管理,职业病控制管理等。
2021精选ppt
5
疾病控制管理的内容与进展
2、疾病控制管理的进展 ❖ 我国加强了对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与管理工
作。 ❖ 国务院建立了艾滋病性病协调会议制度 。 ❖ 全国各地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制的改革 。 ❖ 卫生部已建立了国家卫生信息网 。
员国采取行动,将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作为
卫生工作的重点领域,发展综合防治措施和
多部门参与的活动计划,共同进行慢性病的
预防与控制,改变全人口的健康状况。
2021精选ppt
35
(一)WHO的慢性病防治策略
2. 总目标
(1)绘制疾病的流行图,分析社会、行为和 政治决定因素,为发展政策、立法和财政支 持提供依据。
云南省慢性病现状
❖ 2011年云南慢性病分析数据显示,云南
每100人中有高血压患者10人、糖尿病患
者2人,估算全省慢性病患者超过800万,
每死亡100人中有76人归因于慢性病,慢
性病死亡占全人群死亡的76.4%,慢性病
负担率占全人群的63.85%。患病率、死
亡率、负担率“三高”,慢性病已成为影
响云南人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肥胖(obesity)正逐渐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
公共卫生问题。由于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许多
慢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预防和控
制肥胖及超重,对防治与其相关的健康问题
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1精选ppt
28
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3. 身体活动不足 ❖2000年全国体质调研和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
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一致表明:我国居民每周参 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比例不足三分之一,以 30—49岁的中年人锻炼最少。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心脑血管疾病医学课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心脑血管疾病医学课件

4. 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增加药效。从饮食习惯和运 动入手。 5. 适度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减肥、缓解紧张、降 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降低血容量。 (30min/d快走, 10周降低收缩压 10mmHg) 6. 其他: 戒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紧张生活和工作节奏,长期 焦虑,不规律生活---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影 响药效
1972 0.2 2.1 81
1997 23 35 8
25
26
27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 ♣
在遗传背景轻度异常的基础上,加上不健康生活习 惯的诱发而发病。 发病与否大部分决定于生活习惯的负荷: 遗传因素的比重占30%-40% 生活习惯的比重占60%-70%
28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



10
11
第二节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心脑血管疾病的定义?
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
些?
12
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指心脏和动脉血管发生硬化而引起心脏和脑 缺血或出血的疾病。是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 疾病的总称。心脑血管疾病中,尤以脑卒中 和冠心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
29



年龄分布:随年龄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2002年:18-44岁: 9% 45-59岁: 29% 60岁↑ : 49% 性别分布:4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 更年期后:相同 或女性高于男性。 职业分布: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工作繁重、精神高 度紧张及体力活动少的人群高于体力劳动者。
30
高血压预防、治疗的重要性

• Japan: reduction of salt intake resulting in lower blood pressure levels and greatly reduced stroke mortality • Finland(North Kareli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