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解质平衡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肾小管和收集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 水进入体循环
稀释血液 减少尿量
24
激素调节(续)
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释放 血浆钾浓度升高时
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时 作用于远曲小管增加水和钠的重吸收
分泌钾和氢离子
25
激素调节(续)
肾素
由肾脏分泌
肾脏灌注下降时 产生血管紧张素 I
血浆(PV) 4
血容量(BV) 7
绝对值 (L)
42
28
14
11
3
5
8
体液的组成
水 电解质
溶解的离子 携带电荷
正电荷 – 阳离子
钠、钾、钙 负电荷 – 阴离子
碳酸氢根、氯
9
体液间隙溶质分布
153 mEq/L
Na+ Cl142 103
153 mEq/L
Na+ Cl144 114
200 mEq/L
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对血清渗透压进行监测 渗透压升高时对下丘脑产生刺激
刺激渴感机制 口服入量减少 摄入高张液体 丢失额外体液 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机制 丢失钾 心理因素 口咽干燥
21
液体的摄入
成年人平均的摄入量
2200 – 2700 cc/天
口服 – 1100-1400 固体食物 – 800-1000 氧化代谢 – 300
12
体液的移动
细胞膜是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的半 透膜
水可以自由通透 多数阴离子和分子通透速度较慢
13
渗透作用
液体从溶质浓度较低的一侧经过半透膜 向溶质浓度较高的一侧移动
移动速度依赖于溶质浓度差 温度 电荷 渗透压的差值
达到相同浓度
14
渗透压(Osmolarity)
Pulling power for water
呼吸
不显性失水
随呼吸频率和幅度以及氧输送的增加而增加 约400 cc/天
胃肠道
粪便
平均约100-200 胃肠道异常时可以增加或减少 27
28
可能用于维持循环容量的各种 溶液
晶体溶液
天然胶体
人工胶体
5%GS 生理盐水 乳酸林格液 其它电解质溶液
全血 新鲜冻干血浆 人白蛋白溶液
明胶 右旋糖酐 羟乙基淀粉
由溶液中溶质分子的数量决定 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
(higher osmotic pressure)
溶质移动的速度越快
直至达到平衡为止
15
Osmolarity
高张
渗透压高于RBC
液体脱离细胞
细胞体积缩小
等张
渗透压等于RBC
无液体移动
低张
渗透压低于RBC
液体进入细胞内
细胞体积增加
输注全血 ?
全血的扩容效果 仅为输注量的76%
(Anfield 1965)
54
血液制品不可单纯用于扩充血 容量
扩容效果不理想:
*全血的血浆增量效力仅76% ,血液动力学改善 并不理想(Ahnefeld 1965)
*全血输入后血浆粘滞度增加,不利于改善微循环灌注。
并发危险性大:
*病原体传播:HCV,HBV,HIV *免疫抑制
41
血液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和动力,输血技术应 用以来,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它同 时也是传播感染性疾病的一个重要途径
42
输血的危险
感染 输血反应 免疫抑制
43
血源紧张的现状
时事新闻:2001年8月1日寻呼机信息: 长沙血库告急,长沙血库的库存血量已 经低于常规用血需求量
网上信息:2001 年7月31日新浪网:用 血量与采血量相差悬殊,武汉血库全面 告急
0.058% HES
49
来自百度文库
重症监护病人输血需求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背景与方法:
收入ICU 72小时内,测Hb浓度均低于9g/dl,经最初治疗恢复血容量, 随即分为两组
限制性输血组:Hb<7g/dl输RBC N=418 开放性输血组:Hb<10g/dl输RBC N=420
观察指标:30天内死亡率 结果:
多一份血制品,多一份风险 早一分钟输血,早一分钟危险 健康人失血1000ml以内, 往往不必要输注任何血液制品
55
保持血液携氧能力
( DO2 %)
110 100
(DO2)=(CO)×(CaO2) 血液稀释对DO2
80
Hct CO CaO2 DO2
30%
40
25%
血液稀释
血液浓缩 20%
0
0
20 30 40
导致血管收缩
转化为血管紧张素 II
选择性血管收缩 增加肾脏血流,改善肾脏灌注
刺激醛固酮的释放
26
出量的调节
肾脏
主要的调节器官
血流量约180升/天 产生1200 – 1500 cc尿
皮肤
受交感神经系统调节 刺激汗腺
显性及不显性失水 – 500-600 cc/天
与汗腺刺激直接相关
两组死亡率相近 APACHE II <20患者限制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开放组 年龄<55岁限制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开放组
结论:危重患者采取限制性输血至少与开放性输血同样有效,甚 至优于后者
50
重症监护病人输血需求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输血与Hb
开放组
限制组
p值
(n=420)
(n=418)
万一遇到突发事件需抢救用血,后果不 堪设想
44
临床输血面临的现状
我国乙肝病毒感染人数达1.1亿,占总人口的9% 90%丙肝由输血传播,输血后丙肝发病率高达10 –
20% 特殊人群中丙肝病毒(HCV)携带者达70% 我国HIV感染者估计已超过60万,实际为其5 – 10倍 我国年用血量大,不必要输血占50% 1998年10月1日国家输血法正式施行,临床用血的开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北京协和医院 杜斌
1
稳态的重要性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于生命非 常重要
通过调整入量和出量维持稳态 由肾脏和肺进行调节
2
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原因
疾病 液体入量改变 长期呕吐或腹泻
3
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影响
呼吸 代谢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4
体液的分布
水是身体中含量最大的成分 占成年人体重的60%
2/3
(25%)
TBW = 42 L
(BW 60%)
7
图示说明
水可以自由从各间隙 进出
电解质可以在细胞外 液自由出入,但不能 在细胞内、外自由交 流
正常情况下,白蛋白 大部分保留在血管内
成人,70kg 体液总量(TBW)
比例 (%)
60
细胞内液(ICV)
40
细胞外液(ECV)
20
组织间液(ISF) 16
39
输注晶体液注意事项
积蓄组织间隙的液体,返回血浆容量最 主要阶段是术后第三天(术后72小时)
如果心脏和肾脏功能不能代偿,将会发 生高血容量和肺水肿
Böck JC et al. Ann Surg 1998: 210:395-44005
Section 2: 临床常用的胶体液
血浆 羟乙基淀粉 右旋糖酐
一次性赔偿26万元 每年赔偿18万元…
47
输血的并发症
羊城晚报2001年5月1日
48
Incidence of Allergic Reaction
0.400%
0.345%
0.200%
0.273%
0.129%
0.000%
gelatin
dextran
albumin
Laxenaire, MC. Ann Fr Anaesth Reanim 1994; 13: 301
35
晶体液和细胞外液的比较
pH
Na+
K+
Ca 2+
Cl -
HCO3-
RL
6 ~ 8.5 130
4
3
109
28
细胞外液 7.4
142
4
5
103
27
RL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十分相似
36
晶体液
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 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补充电解质 价廉 时效短
37
Section 1:结 果
5%GS需要输注7.0 L RL液需要输注2.3 L 采用晶体液扩容,需要的液体量明显超
源节流已成为当务之急
45
北京青年报2001年9月16日
国内首例因输血引起的一家三口同染艾 滋病毒索赔案,在苏州宣判
无法证明输血无误,医院成输家 医院首付50万,每年支付18万…
46
2001-11-13,www.sina.com.cn
湖北某医院输血不慎导致一家三口染病
探访一个艾滋病家庭
法庭判决:
16
渗透压(续)
受血浆蛋白影响
白蛋白
通过提高渗透压使体液保持在血管内间隙 Hydrostatic pressure draws fluid back into
capillaries
Force of fluid pressure outward against surface
17
弥散
溶质经过半透膜的移动 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
70
健康人可以调节体液平衡
5
体液分布的各个间隙
细胞内液(ICF)
细胞内 含有对维持稳态非常重要的溶质
细胞外液(ECF)
细胞外
组织间液
细胞之间及细胞周围
血管内 淋巴液和器官内液
血管内
血浆
6
总体水的正常分布
ECF
ICF
1/4 3.5 L (8%)
1/3 10.5 L
28 L (67%)
32
5%GS补充时的用量
5%GS用量 其中
expected PV increment = 0.5 L Distribution volume = 总体液量 = 42 L Nomal PV = 3 L 5%GS用量 = 0.5 ×42 ÷3 = 7 L
33
静脉输注RL后
RL液
ECF: 80%
20%
RL液在细胞外液 自由出入。因此 输注RL液后均匀 分布在细胞外液, 其分布容积为 14L
34
RL补充时的用量
RL用量 其中
expected PV increment = 0.5 L Distribution volume = 细胞外液 = 14 L Nomal PV = 3 L RL用量 = 0.5 × 14 ÷ 3 = 2.3 L
29
Section 1: 临床常用晶体液
葡萄糖液 氯化钠溶液 复方氯化钠溶液
30
问题
病人体重70 kg,如果失血500 ml,需要 补充血容量。如果分别用5%葡萄糖溶液、 RL液和5%白蛋白溶液补充,各需要多少 液体量?
计算公式 补充液体量
31
用5%GS补充
组织间液
血浆
细胞内液
当葡萄糖液注入血管内时, 其中的葡萄糖参与了机体的 新陈代谢,只剩下自由水的 成分。当这些自由水进入到 血管内时,它们将按照细胞 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的比例 关系重新分配,最终达到一 个新的平衡
RBCs /患者 Hemoglobin (g/L)
% 风险逃避
5.2 ± 4.9 107 ± 7.3
0%
2.5 ± 3.8 84.6 ± 7.2
33%
<0.01 <0.01
<0.01
Hebert PC, New Engl J Med, 1999
51
重症监护病人输血需求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K+ HPO43150 SO42-
150
Pr 16
PV
Pr 1
IF
Pr 40
ICF
10
电解质
以每升溶液中的毫当量为单位
mEq/L
每升血浆(溶液)中电解质的含量
溶液即溶剂
11
微量元素
身体所有组织和体液的组成成分 对于维持生理过程至关重要
催化剂
神经传导 肌肉收缩 营养物质代谢
调节电解质平衡及激素生成 增强骨骼结构
APACHE II <20
生存率(%)
100
90
80
p <0.02
70
开放组
限制组
60
50 0
5
10
15
20
25
30
Time (Days)
Hebert PC, New Engl J Med, 1999
52
重症监护病人输血需求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Hebert PC, New Engl J Med, 1999 53
摄入食物经过代谢后的副产品
22
液体的摄入(续)
Must be alert Able to perceive mechanism Able to respond to mechanism **发生脱水的危险人群:
高龄 年幼 神经系统异常 心理异常
23
激素调节
ADH
储存于垂体后叶 血液渗透压改变时释放
过胶体溶液
38
大量输注晶体液导致组织水肿
正常组织
乳酸林格溶液组
组织 水肿
Diaspirin Cross-Linked Hemoglobin is Efficacious in Gut Resuscitation As measured by
GI Tract Optode,Frankel HL, J Trauma, 1996
达到平衡
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
18
超滤
水和溶质在液体压的作用下共同 移动 毛细血管床
主动运输
需要能量
逆浓度梯度方向移动 钠钾泵
需要载体分子的参与
葡萄糖进入细胞内
19
体液的调节
为保持机体稳态,体液受到以下因素的 调节:
液体入量 激素调控 液体出量
20
液体入量
主要由渴感机制调节
稀释血液 减少尿量
24
激素调节(续)
醛固酮
肾上腺皮质释放 血浆钾浓度升高时
或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时 作用于远曲小管增加水和钠的重吸收
分泌钾和氢离子
25
激素调节(续)
肾素
由肾脏分泌
肾脏灌注下降时 产生血管紧张素 I
血浆(PV) 4
血容量(BV) 7
绝对值 (L)
42
28
14
11
3
5
8
体液的组成
水 电解质
溶解的离子 携带电荷
正电荷 – 阳离子
钠、钾、钙 负电荷 – 阴离子
碳酸氢根、氯
9
体液间隙溶质分布
153 mEq/L
Na+ Cl142 103
153 mEq/L
Na+ Cl144 114
200 mEq/L
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对血清渗透压进行监测 渗透压升高时对下丘脑产生刺激
刺激渴感机制 口服入量减少 摄入高张液体 丢失额外体液 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机制 丢失钾 心理因素 口咽干燥
21
液体的摄入
成年人平均的摄入量
2200 – 2700 cc/天
口服 – 1100-1400 固体食物 – 800-1000 氧化代谢 – 300
12
体液的移动
细胞膜是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的半 透膜
水可以自由通透 多数阴离子和分子通透速度较慢
13
渗透作用
液体从溶质浓度较低的一侧经过半透膜 向溶质浓度较高的一侧移动
移动速度依赖于溶质浓度差 温度 电荷 渗透压的差值
达到相同浓度
14
渗透压(Osmolarity)
Pulling power for water
呼吸
不显性失水
随呼吸频率和幅度以及氧输送的增加而增加 约400 cc/天
胃肠道
粪便
平均约100-200 胃肠道异常时可以增加或减少 27
28
可能用于维持循环容量的各种 溶液
晶体溶液
天然胶体
人工胶体
5%GS 生理盐水 乳酸林格液 其它电解质溶液
全血 新鲜冻干血浆 人白蛋白溶液
明胶 右旋糖酐 羟乙基淀粉
由溶液中溶质分子的数量决定 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
(higher osmotic pressure)
溶质移动的速度越快
直至达到平衡为止
15
Osmolarity
高张
渗透压高于RBC
液体脱离细胞
细胞体积缩小
等张
渗透压等于RBC
无液体移动
低张
渗透压低于RBC
液体进入细胞内
细胞体积增加
输注全血 ?
全血的扩容效果 仅为输注量的76%
(Anfield 1965)
54
血液制品不可单纯用于扩充血 容量
扩容效果不理想:
*全血的血浆增量效力仅76% ,血液动力学改善 并不理想(Ahnefeld 1965)
*全血输入后血浆粘滞度增加,不利于改善微循环灌注。
并发危险性大:
*病原体传播:HCV,HBV,HIV *免疫抑制
41
血液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和动力,输血技术应 用以来,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它同 时也是传播感染性疾病的一个重要途径
42
输血的危险
感染 输血反应 免疫抑制
43
血源紧张的现状
时事新闻:2001年8月1日寻呼机信息: 长沙血库告急,长沙血库的库存血量已 经低于常规用血需求量
网上信息:2001 年7月31日新浪网:用 血量与采血量相差悬殊,武汉血库全面 告急
0.058% HES
49
来自百度文库
重症监护病人输血需求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背景与方法:
收入ICU 72小时内,测Hb浓度均低于9g/dl,经最初治疗恢复血容量, 随即分为两组
限制性输血组:Hb<7g/dl输RBC N=418 开放性输血组:Hb<10g/dl输RBC N=420
观察指标:30天内死亡率 结果:
多一份血制品,多一份风险 早一分钟输血,早一分钟危险 健康人失血1000ml以内, 往往不必要输注任何血液制品
55
保持血液携氧能力
( DO2 %)
110 100
(DO2)=(CO)×(CaO2) 血液稀释对DO2
80
Hct CO CaO2 DO2
30%
40
25%
血液稀释
血液浓缩 20%
0
0
20 30 40
导致血管收缩
转化为血管紧张素 II
选择性血管收缩 增加肾脏血流,改善肾脏灌注
刺激醛固酮的释放
26
出量的调节
肾脏
主要的调节器官
血流量约180升/天 产生1200 – 1500 cc尿
皮肤
受交感神经系统调节 刺激汗腺
显性及不显性失水 – 500-600 cc/天
与汗腺刺激直接相关
两组死亡率相近 APACHE II <20患者限制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开放组 年龄<55岁限制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开放组
结论:危重患者采取限制性输血至少与开放性输血同样有效,甚 至优于后者
50
重症监护病人输血需求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输血与Hb
开放组
限制组
p值
(n=420)
(n=418)
万一遇到突发事件需抢救用血,后果不 堪设想
44
临床输血面临的现状
我国乙肝病毒感染人数达1.1亿,占总人口的9% 90%丙肝由输血传播,输血后丙肝发病率高达10 –
20% 特殊人群中丙肝病毒(HCV)携带者达70% 我国HIV感染者估计已超过60万,实际为其5 – 10倍 我国年用血量大,不必要输血占50% 1998年10月1日国家输血法正式施行,临床用血的开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北京协和医院 杜斌
1
稳态的重要性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对于生命非 常重要
通过调整入量和出量维持稳态 由肾脏和肺进行调节
2
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的原因
疾病 液体入量改变 长期呕吐或腹泻
3
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影响
呼吸 代谢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4
体液的分布
水是身体中含量最大的成分 占成年人体重的60%
2/3
(25%)
TBW = 42 L
(BW 60%)
7
图示说明
水可以自由从各间隙 进出
电解质可以在细胞外 液自由出入,但不能 在细胞内、外自由交 流
正常情况下,白蛋白 大部分保留在血管内
成人,70kg 体液总量(TBW)
比例 (%)
60
细胞内液(ICV)
40
细胞外液(ECV)
20
组织间液(ISF) 16
39
输注晶体液注意事项
积蓄组织间隙的液体,返回血浆容量最 主要阶段是术后第三天(术后72小时)
如果心脏和肾脏功能不能代偿,将会发 生高血容量和肺水肿
Böck JC et al. Ann Surg 1998: 210:395-44005
Section 2: 临床常用的胶体液
血浆 羟乙基淀粉 右旋糖酐
一次性赔偿26万元 每年赔偿18万元…
47
输血的并发症
羊城晚报2001年5月1日
48
Incidence of Allergic Reaction
0.400%
0.345%
0.200%
0.273%
0.129%
0.000%
gelatin
dextran
albumin
Laxenaire, MC. Ann Fr Anaesth Reanim 1994; 13: 301
35
晶体液和细胞外液的比较
pH
Na+
K+
Ca 2+
Cl -
HCO3-
RL
6 ~ 8.5 130
4
3
109
28
细胞外液 7.4
142
4
5
103
27
RL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十分相似
36
晶体液
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 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补充电解质 价廉 时效短
37
Section 1:结 果
5%GS需要输注7.0 L RL液需要输注2.3 L 采用晶体液扩容,需要的液体量明显超
源节流已成为当务之急
45
北京青年报2001年9月16日
国内首例因输血引起的一家三口同染艾 滋病毒索赔案,在苏州宣判
无法证明输血无误,医院成输家 医院首付50万,每年支付18万…
46
2001-11-13,www.sina.com.cn
湖北某医院输血不慎导致一家三口染病
探访一个艾滋病家庭
法庭判决:
16
渗透压(续)
受血浆蛋白影响
白蛋白
通过提高渗透压使体液保持在血管内间隙 Hydrostatic pressure draws fluid back into
capillaries
Force of fluid pressure outward against surface
17
弥散
溶质经过半透膜的移动 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
70
健康人可以调节体液平衡
5
体液分布的各个间隙
细胞内液(ICF)
细胞内 含有对维持稳态非常重要的溶质
细胞外液(ECF)
细胞外
组织间液
细胞之间及细胞周围
血管内 淋巴液和器官内液
血管内
血浆
6
总体水的正常分布
ECF
ICF
1/4 3.5 L (8%)
1/3 10.5 L
28 L (67%)
32
5%GS补充时的用量
5%GS用量 其中
expected PV increment = 0.5 L Distribution volume = 总体液量 = 42 L Nomal PV = 3 L 5%GS用量 = 0.5 ×42 ÷3 = 7 L
33
静脉输注RL后
RL液
ECF: 80%
20%
RL液在细胞外液 自由出入。因此 输注RL液后均匀 分布在细胞外液, 其分布容积为 14L
34
RL补充时的用量
RL用量 其中
expected PV increment = 0.5 L Distribution volume = 细胞外液 = 14 L Nomal PV = 3 L RL用量 = 0.5 × 14 ÷ 3 = 2.3 L
29
Section 1: 临床常用晶体液
葡萄糖液 氯化钠溶液 复方氯化钠溶液
30
问题
病人体重70 kg,如果失血500 ml,需要 补充血容量。如果分别用5%葡萄糖溶液、 RL液和5%白蛋白溶液补充,各需要多少 液体量?
计算公式 补充液体量
31
用5%GS补充
组织间液
血浆
细胞内液
当葡萄糖液注入血管内时, 其中的葡萄糖参与了机体的 新陈代谢,只剩下自由水的 成分。当这些自由水进入到 血管内时,它们将按照细胞 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的比例 关系重新分配,最终达到一 个新的平衡
RBCs /患者 Hemoglobin (g/L)
% 风险逃避
5.2 ± 4.9 107 ± 7.3
0%
2.5 ± 3.8 84.6 ± 7.2
33%
<0.01 <0.01
<0.01
Hebert PC, New Engl J Med, 1999
51
重症监护病人输血需求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K+ HPO43150 SO42-
150
Pr 16
PV
Pr 1
IF
Pr 40
ICF
10
电解质
以每升溶液中的毫当量为单位
mEq/L
每升血浆(溶液)中电解质的含量
溶液即溶剂
11
微量元素
身体所有组织和体液的组成成分 对于维持生理过程至关重要
催化剂
神经传导 肌肉收缩 营养物质代谢
调节电解质平衡及激素生成 增强骨骼结构
APACHE II <20
生存率(%)
100
90
80
p <0.02
70
开放组
限制组
60
50 0
5
10
15
20
25
30
Time (Days)
Hebert PC, New Engl J Med, 1999
52
重症监护病人输血需求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Hebert PC, New Engl J Med, 1999 53
摄入食物经过代谢后的副产品
22
液体的摄入(续)
Must be alert Able to perceive mechanism Able to respond to mechanism **发生脱水的危险人群:
高龄 年幼 神经系统异常 心理异常
23
激素调节
ADH
储存于垂体后叶 血液渗透压改变时释放
过胶体溶液
38
大量输注晶体液导致组织水肿
正常组织
乳酸林格溶液组
组织 水肿
Diaspirin Cross-Linked Hemoglobin is Efficacious in Gut Resuscitation As measured by
GI Tract Optode,Frankel HL, J Trauma, 1996
达到平衡
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
18
超滤
水和溶质在液体压的作用下共同 移动 毛细血管床
主动运输
需要能量
逆浓度梯度方向移动 钠钾泵
需要载体分子的参与
葡萄糖进入细胞内
19
体液的调节
为保持机体稳态,体液受到以下因素的 调节:
液体入量 激素调控 液体出量
20
液体入量
主要由渴感机制调节